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入原则及方法

时间:2019-05-13 06:5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入原则及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入原则及方法》。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入原则及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入原则及方法

谢雅君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和教材成为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

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一、语文课堂导入的功能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二)促进智能发展的功能

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一方面,从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上看。掌握知识、技能,并获得高学习效率,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而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技能,获得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了原有的智能水平。另一方面,从个性发展的过程上看。智能与其他个性心理一样,也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经常处在快乐——兴趣情绪下,不断发挥自己智能操作的潜力,使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优化,也会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水平的逐级提高。另外,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和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积极性,为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承上启下拓展的功能

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四)调剂学习情绪的功能

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热烈讨论等,不仅使教学民主化,而且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心境处于愉快喜悦状态的学生,会排出师生间传统的紧张关系,消除一些学生对教师产生的“疑团”(例如:恐惧、畏惧、不敢接近、不敢质疑等),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五)发挥美感的功能

语文教学是一种美,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要真正展现语文内在的美。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二、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导入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

其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留连忘返。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满 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二)启发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系,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三)新颖性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说来,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四)趣味性原则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

(五)简洁性原则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

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如一位教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开始上课了,教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说着,从课桌上拿起一只小壁虎的图,这只小壁虎是用水彩画成动画片的形象,不但不丑陋,而且显得很可爱。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们马上惊喜地说: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有的学生说:壁虎有毒,能让人中毒。另一学生说:壁虎吃苍蝇、蚊子。教师这时趁机说:壁虎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将画上的小壁虎的尾巴摘下)。学惊喜地说:哎呀,尾巴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它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课书,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炼、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三、语文课堂导入的形式

(一)情景导入

情感在情景中萌发、生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创设愉悦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骆驼与羊》一课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动物的王国里,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发生争论。今天就有两位动物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和谁争吵,又为什么争吵吗?”这样提出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释题导入

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常常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首先提问:“《将相和》课文中谁是将?谁是相?‘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达到了开窗入室的效果。

(三)谈话导入

谈话,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时这样导入:“同学们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还是有名的歌唱家。可你们是否知道,它还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这一问,首先就把学生的劲头调动起来了,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四)提问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善于提出问题能抓纲挈领,统领全篇,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如在《养花》一课时,我就直接地提出了这样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养的是什么花?你能谈谈养花是什么感受吗?”这样的问题逗得学生心里直发痒,都纷纷举手回答。又如在执教《种子的力》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东西力量最大”?同学们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大力士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象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吊车的力气最大;还有的说是蚂蚁的力量最大。当大家积极地思维想要得到的答案时,教师引入了新课“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的力量最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种子的力》”。大家迅速翻开了课本,急于想知道答案。

(五)故事导入

利用历史典故导入新课,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如一位老师在教《月光曲》一课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回来时走的是小路,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雨后出现了一轮皎月。伯牙兴趣所致,弹了一只曲子,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一个樵夫不配懂音乐。但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钟子期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有关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道:“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由此导入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六)复习导入

抓住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已学知识所蕴涵的兴趣因素来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新授课文更加有的放矢。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一位老师首先让学生背诵儿歌《小小的船》后问:“同学们,你们对这首儿歌的哪一句最感兴趣?”学生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座,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么说同学们你们很爱看星空了,你们数过星星吗?你们看到过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拍摄的画面吗?我国古代汉朝就有一位叫张衡的人,小时候很喜欢星空,他还数过天上的星星呢?”学生一边回味着对遨游太空的憧憬,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为新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悬念导入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究竟谁怕谁?是谁吃掉谁?”学生回答:“这还用问,肯定是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听狐狸的指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个导入语完全抓住了学生猎奇的心理,驱使他们认真地读课文。

(八)背景导入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学生难于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教师对课文背景的介绍直接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因为课文的主人公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距离我们的小学生较为久远,直接引题很难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一位老师在授课时,直接采用背景导入的方法效果比较好。他先简单介绍了周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然后边播放大屏幕(当时送别时的情景)边深情地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整个中国在哭泣,全世界在哭泣„„,元月11日,总理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火花,首都人民自发地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北京长安街两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片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那令人撕心裂肺的送别情景。”教师的一段话直接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和事件发生的背景,把整个课堂气氛渲染得庄严肃穆。老师的语调、语速和语气,使学生的心一下子与作者靠近了。

(九)即兴导入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不要慌乱,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促使学生的进一步生成。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要下雨了》的公开课时,本想打开课本,让学生直接读题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谁知电视机没有调试好,图像出不来,电视机发出了“轰隆隆”的噪声。这时候,老师灵机一动,问道:“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声音像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说像打雷的声音,有的回答说是像刮狂风的声音。老师接着问:“这两种现象过后一般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有的回答说“要下雨了”,有的回答说“下雨了”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堂上这意外的一幕,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尴尬,而且还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研讨的氛围和精彩生成的意境。

(十)、插图导入法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这时,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图画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十一)、复习导入法

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如教学《群鸟学艺》,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小马过河》一课的寓意。《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说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篇童话故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群鸟学艺》),这个童话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想知道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学到新的技巧技能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满天繁星

【摘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课文特点,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导入的方法有:

(一)背景介绍导入

(二)创设情景导入

(三)活动导入

(四)趣味导入

无论运用何种形式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介绍创设情景趣味激发科学有效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直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谈:

(一)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景导入

所谓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它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

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3.实例导入法

所谓实例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这种导入方式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如课文《要下雨了》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下雨之前小燕子总是飞得很低,大群大群的蚂蚁往高处搬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三)活动导入

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四)趣味导入

1.谜语导入法

是指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一种导课方式。如《蜘蛛》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远处有做葫芦山,山头两根小树桩。几支竹子山坡长,弯着腰儿对着看。”(老师边诵边画,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师:蜘蛛会干什么?他结网是为了什么?(接着,老师边诵边画:“摆下一张八卦网,专等美餐送上来。”几句儿歌,把孩子们早逗乐了)

师:蜘蛛是怎样利用这张网来捕捉虫子的呢?我们学完了《蜘蛛》一课就明白了。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2.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如《认识声母“f”》的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学生兴趣盎然时马上板书“f”,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在天界受膜拜的都称之为“佛”,带学生朗读“f”。

运用故事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

3.简笔画导入法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课文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古诗时,教师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吸引了的孩子,情绪异常兴奋,精神格外专注,各种解释,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出。

4.名言导入法

所谓名言导入法是指教师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三年级《晨读》一课的导入:(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你们是祖国的花都,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晨读》这篇课文。

这种导入能马上让学生明确都市的目的,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诸如设计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无论运用那种导入方法都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和趣味性,富于启发性和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

这里的简约明快,不是简单敷衍,而是指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不要再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因而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

2.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宜回归本真,忌牵强附会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当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时,学生才会把课堂当成“乐园”,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然而情境创设过于追求生动有趣,就不免会哗众取宠,牵强附会。教师要用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由此而产生的兴趣,才能持久不衰。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及效果

奶子山街中心校 曾淑兰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上课堂,那么导入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就能使导入环节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助其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导入方法的选择进行慎重的筛选,努力使学生进行愉快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选择好导入的方法呢?就此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不同种课型导入方法的运用及效果。

(一)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景导入

所谓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

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它又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1.激情渲染导入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例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这样设计的。师:生在东北的我们,对美丽的草原无比向往,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现在,让我们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欣赏大草原的无限风光,边听边看边想,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么?

(预设: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草原的美,到处是绿草鲜花;天空也是那么蓝;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来以前学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或是想到诗歌《草》、《敕勒歌》。)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下也了解了不少于草原有关系资料,这节课,就让歌声引领我们共同走进草原、亲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齐读课题

过渡:草原我们总是用辽阔、宽广、无边无际来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怀抱中,有着无数的美景,风吹草浪,鲜花点头,蓝天、白云、绿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听读课文,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感受,美丽的草原究竟美在哪里呢?

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悬问设置导入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3.对句练习导入

所谓对句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语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这种导入方式运用学过的诗句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梅雨潭》一文,我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对句练习。我说上句,你们按照对句的一般要求,对出下句。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生:万条垂下绿丝绦)师: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2、大家的对句中,都有一个什么字?二者的“绿”有区别吗?

3、对,一个“绿”字就现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欢“绿”,朱自清更喜欢“绿”,朱自清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绿的丰韵!(板书课题:梅雨潭)

(三)活动导入

实验演示导入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四)趣味导入 1.谜语导入法

是指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一种导课方

式。如《蜘蛛》一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远处有做葫芦山,山头两根小树桩。几支竹子山坡长,弯着腰儿对着看。”(老师边诵边画,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师:蜘蛛会干什么?他结网是为了什么?(接着,老师边诵边画:“摆下一张八卦网,专等美餐送上来。”几句儿歌,把孩子们早逗乐了)

师:蜘蛛是怎样利用这张网来捕捉虫子的呢?我们学完了《蜘蛛》一课就明白了。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2.兴趣谈话导入

例如:我在教作文指导《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测验好吗?看看你们是否会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根据出示图片进行简单叙述)对这个测验感兴趣吗?(板书:感兴趣)

师: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你们感兴趣,那这节课我们已经成功一半了。除了对这样的测验感兴趣,你们还对什么感兴趣?

(事,人,吃,玩„„)(当说到人时,板书:的人)你们对我感兴趣吗?

师:光说感兴趣我可不信,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讨好我,要想让我相信,除非你们证明给我看,我想想,怎么证明呢?这样吧,你们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一下我,评价的角度可以是外貌方面的,语言方面的,性格方面的等等,这个词呢两个字的就可以,三个字的也可以,四个字的更好,谁评价的准确,我就相信你是真对我感兴趣。

(学生汇报,及时评价)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你最感兴趣的人?(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板书课题)

运用兴趣谈话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

3.简笔画导入法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课文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古诗时,教师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吸引了的孩子,情绪异常兴奋,精神格外专注,各种解释,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出。

4.名言导入法

所谓名言导入法是指教师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三年级《晨读》一课的导入:(出

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你们是祖国的花都,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晨读》这篇课文。

这种导入能马上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出迷人的火花。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闫海琴

精读课文导入方法

一、质疑导入法

大多数课文都可以采用此种导入方法。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让学生质疑课题:谁去钓鱼?什么时候去钓鱼?通过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随机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学生质疑课题:谁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引起回忆?十六年前是哪一年?等问题,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掌握。

二、谜语导入法

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看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好吗?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时间)对,是时间。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之所以令人后悔,是因为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也曾感叹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悄无声息地滴在时间的流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易逝!这样用谜语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结合单元导语导入新课

在教学六下第二组课文的打头课《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师深情朗诵单元导语的第一段:“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接着:今天首先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这样自然导入课文的学习。

略读课文导入方法

一、利用连接语导入新课 在教学《顶碗少年》时,利用连接语回忆前一课《桃花心木》的主要内容: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作者悟出了成长的道理。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看看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接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了解民居的兴趣。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

情感在情景中萌发、生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创设愉悦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骆驼与羊》一课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动物的王国里,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发生争论。今天就有两位动物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和谁争吵,又为什么争吵吗?”这样提出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释题导入

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常常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首先提问:“《将相和》课文中谁是将?谁是相?‘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达到了开窗入室的效果。

(三)谈话导入

谈话,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时这样导入:“同学们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还是有名的歌唱家。可你们是否知道,它还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这一问,首先就把学生的劲头调动起来了,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四)提问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善于提出问题能抓纲挈领,统领全篇,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如在《养花》一课时,我就直接地提出了这样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养的是什么花?你能谈谈养花是什么感受吗?”这样的问题逗得学生心里直发痒,都纷纷举手回答。又如在执教《种子的力》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东西力量最大”?同学们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大力士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象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吊车的力气最大;还有的说是蚂蚁的力量最大。当大家积极地思维想要得到的答案时,教师引入了新课“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的力量最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种子的力》”。大家迅速翻开了课本,急于想知道答案。

(五)故事导入

利用历史典故导入新课,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如一位老师在教《月光曲》一课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回来时走的是小路,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雨后出现了一轮皎月。伯牙兴趣所致,弹了一只曲子,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一个樵夫不配懂音乐。但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钟子期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有关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道:“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由此导入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六)复习导入

抓住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已学知识所蕴涵的兴趣因素来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新授课文更加有的放矢。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一位老师首先让学生背诵儿歌《小小的船》后问:“同学们,你们对这首儿歌的哪一句最感兴趣?”学生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座,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么说同学们你们很爱看星空了,你们数过星星吗?你们看到过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拍摄的画面吗?我国古代汉朝就有一位叫张衡的人,小时候很喜欢星空,他还数过天上的星星呢?”学生一边回味着对遨游太空的憧憬,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为新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悬念导入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究竟谁怕谁?是谁吃掉谁?”学生回答:“这还用问,肯定是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听狐狸的指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个导入语完全抓住了学生猎奇的心理,驱使他们认真地读课文。

(八)背景导入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学生难于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教师对课文背景的介绍直接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因为课文的主人公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距离我们的小学生较为久远,直接引题很难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一位老师在授课时,直接采用背景导入的方法效果比较好。他先简单介绍了周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然后边播放大屏幕(当时送别时的情景)边深情地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整个中国在哭泣,全世界在哭泣„„,元月11日,总理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火花,首都人民自发地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北京长安街两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片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那令人撕心裂肺的送别情景。”教师的一段话直接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和事件发生的背景,把整个课堂气氛渲染得庄严肃穆。老师的语调、语速和语气,使学生的心一下子与作者靠近了。

(九)即兴导入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不要慌乱,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促使学生的进一步生成。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要下雨了》的公开课时,本想打开课本,让学生直接读题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谁知电视机没有调试好,图像出不来,电视机发出了“轰隆隆”的噪声。这时候,老师灵机一动,问道:“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声音像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说像打雷的声音,有的回答说是像刮狂风的声音。老师接着问:“这两种现象过后一般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有的回答说“要下雨了”,有的回答说“下雨了”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堂上这意外的一幕,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尴尬,而且还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研讨的氛围和精彩生成的意境。

四、插图导入法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秋天》,当学生打开课本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天底下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稻田,近处有一个池塘。池塘附近有一棵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天空中两只燕子好像在说话。”这时,学生观察图画有了兴趣。教师板书课题《秋天》,图画揭示了课文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创设了美好的情境。

五、复习导入法

通过复习已学过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如教学《群鸟学艺》,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小马过河》一课的寓意。《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说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篇童话故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群鸟学艺》),这个童话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想知道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引入新课题既复习了原来的知识,又学到新的技巧技能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入原则及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入原则及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胡美琼 虬津何岭小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小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胡美琼 虬津何岭小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小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刚上课时不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怎样使学生尽快稳定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我们必......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精选5篇)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在刚上课时学生可能还处于课间活动的兴奋状态,注意力往往不能马上集中到英语学习上来。此时,老师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英......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导入方法(大全)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重要目标,高度重视诗歌教学,是......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1、课题的提出 1.1选题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

    语文课堂教学中几种导入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几种导入方法 景阳乡茨沟小学 赵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同电影的序幕,相声的开篇,它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

    语文不同文体的导入方法

    语文不同文体的导入方法 (一)、根据文章体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从而设计课堂导语。我们从各种文体导语设计缘起、具体案例加以阐释,力求导语设计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