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几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值得一读
几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值得一读
1.借伞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和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会友谊不长久。
2.取经
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真正的累,来自于内心的无知与迷茫。
3.停车
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多为别人着想时,路才会走得更远。
4.合作
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
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
5、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6、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
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7、年迈夫妻住旅馆
一个初春的夜晚,大家已经熟睡,一对年迈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可是旅馆已经客满。
前台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再去找旅馆,就将他们引到一个房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们不用再奔波了。”
老人看到整洁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要结账时,侍者却说:“不用了,因为你们住的是我的房间。祝你们旅途愉快!” 原来,他自己在前台过了一个通宵。老人十分感动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送老人出门,转身就忘了这件事。
有一天,他接到一封信,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他按信中所示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楼。原来,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亿万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并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
这就是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和他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因果其实就在自己手中!高手在还没有明确人生的宏伟目标时,都是用心做好了当下的事情!人人都是服务员,伟大都是不断先从服务别人开始的,一个人服务别人的能力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路上,可能有朗朗的笑声;路上,可能有委屈的泪水;路上,有成功的自信;路上,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
生命的丰盈缘于我们心的无私,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路不必雕琢,只要踏踏实实做事,简简单单做人。你的人生一定会无比精彩!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 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别人; 你要想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这是一个保证有效的秘方,可以适用在任何情况。
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须先对朋友真心,然后你会发现朋友也开始对你真心; 如果你希望快乐,那就去带给别人快乐,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愈来愈快乐。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爱他人、爱一切生命,接受爱、传播爱、在爱中长大!
第二篇:关于投资的四个小故事,你值得一读(定稿)
关于投资的四个小故事,你值得一读
P2P网贷的“低门槛、高收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资,然而投资理财也是需要好好学习,才能天天赚钱。下面就和分享4则理财小故事,充满哲学,能让你在投资的海洋里,轻松学会扬起赚钱的风帆。故事之“跑过你就行!”
两个人在森林里探险,遇到了一只猛虎,A赶紧从背包里取出轻便的鞋子。B疑惑:你以为你能跑过老虎?A笑道:我只要能跑过你就行了。
解读
P2P网贷市场化的今天,最大的挑战不是环境,也不是技术,而是竞争。如果想在未来活的更久,就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综合实力背景强的P2P平台投资,“钱生钱”才会稳、准、狠。故事之“父子骑驴”
父子俩牵着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不骑!于是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让自己的父亲走着!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狠心的父亲,一点也不知道心疼孩子!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这时又有人说:两人骑一头瘦驴,不怕把驴压死呀?于是,父子俩赶紧溜下驴背,把驴的四只脚绑了起来,用棍子抬着走。经过一座小桥时,由于走路不稳,结果驴掉到河里被大水冲跑了。
解读
很多人在投资上喜欢盲目的听信别人。别人说年化率高能发财,结果你投进去平台跑路。别人说大平台稳定,结果你投进去平台跑路。别人说有第三方担保一定安全,结果你投进去平台跑路。别人说的不一定错,但是别人说的也不一定适合你。科学的投资是要理智细致的考察平台的背景,更要仔细分辨投资标的融资方信息是否安全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和产品才是自己应该要投资的,切莫光靠听信别人一家之言。
故事之“农夫耕田”
有个农夫耕种了几亩田地,在夏天的时候,农夫只能一担一担地从很远的河里挑水回到田地里面灌溉。他的一个木匠朋友见到农夫这么的辛苦,便和他说:“你每天都这么辛苦,不如我帮你做个水车吧,这样比你每天到这么远的地方挑水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也很有效。农夫却说:“谢谢你的好意,可是我不需要,我还是习惯这样每天的自己挑水,而且,等你的水车做好,我的禾苗早就干死了。” 农夫每天挑的那么一点水,哪能满足田地里禾苗的需要呢,很快,地里的禾苗都干死了。
解读
就如现在的P2P理财平台的发展,很多人把剩余的钱存放在银行,银行的利息低,就和故事里面的农夫每日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一样;而现在的P2P理财平台,就像是故事里面的木匠,给你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方式,在这个时候就要看你的选择了,你是要接受新的观念,还是固步自封,坚持传统的方法,思想观念不同,所对应的结果自然会不同,你是要成为用水车灌溉的人呢?还是要成为自己挑水灌溉的人呢?相信聪明的你们会懂得选择的。对于P2P这么的一个平台,收益比传统的银行存款要高,大家为何不尝试呢? 故事之“挑选硬币游戏”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不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那个人觉得非常奇怪,便问那个孩子:“难道你不会分辨硬币的币值吗?”孩子小声说:“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下次你就不会跟我玩这种游戏了!”
解读
当15%的年化率和30%的年化率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个?投资网贷平台最大的忌讳之一就是贪婪,聪明的人时刻都清楚自己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投资P2P平台并不是光看收益率就行了的,最关键的是要分辨平台的实力与产品的收益是否相匹配,平台实力雄厚,百分之五十收益也敢投,若平台背景单薄,百分之五的收益也不能投。
第三篇:值得一读的亲情故事:十年
值得一读的亲情故事:十年
作者/文华
10年前,她34岁,儿子4岁半。
周末,儿子去了外婆家,她跟丈夫吃过晚饭,沿着马路边散步。突然,一辆摩托车迎面飞驰而来,刹车不及,在她的惊叫声中,丈夫被撞飞了出去,头摔到路边的石头上。
医生说:“即使救过来,也会成为植物人。”她说:“即使是植物人,也要救!”
一日,儿子哭着问她:“爸爸是不是就要死了,我再也见不到爸爸了?”她心如刀绞。
丈夫的命保住了,但也像医生预言的那样,成了植物人。
她把丈夫搬回家,给他擦洗、喂食,跟他说话,给他按摩、听音乐。她从报上看到有的植物人昏迷很久后,又有了知觉,她渴望自己也能创造一个奇迹。
但奇迹没有出现,10年后,丈夫还是死了。
10年里,她的悲痛慢慢冲淡了。她平静地接受了丈夫的离去,儿子也平静地接受了爸爸的离去。丈夫的葬礼上,儿子跟她并肩站着。儿子已经15岁,比她高一大截,比丈夫当年也高了,他像一棵强壮的树,支撑着妈妈。
送走了丈夫,一下子清闲下来,她想起为了省钱,10年没进理发店了。
她去了附近一家理发店。理发师认识她,给她洗头时说:“你这么多白头发了。”她站到镜前,怔住了,那么多白发,一根根闪着剌目的光。
10年呀,她一天打两三份工拼命地挣钱,只为维持丈夫的生命,还清了让她喘不过气来的债务,她也变得如此沧桑憔悴了。
理发师发问她:“这些年大哥毫无知觉,你付出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呢?”
她笑笑说:“10年前,儿子4岁半,如果那时没了爸爸,他头脑中就没有爸爸的印象了。10年后,儿子15岁,已经牢牢记住爸爸了。这10年里,他放了学,跟爸爸打招呼,上学时,他说,爸爸,我去上学了。他有什么心事,坐在床边跟爸爸说,如果没有爸爸,他跟谁打招呼,跟谁说话呢?我用10年时间,为儿子挽留住了爸爸的记忆,你说值不值?”走出理发店时,她想,如果在青春年少时,她可能也想不明白,一个女人用10年好时光挽留一个没有知觉的人有什么意义;可是,这个女人做了妈妈,她就会明白,给孩子留住一个爸爸,意义多么重大。
她深吸一口气。她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可以问心无愧地开始新生活了。
第四篇:值得一读的名著
通知
1.我们周四下午第一节课(14:00)在思源东楼107(SD107)进行小组讨论。
2.第14周进行小组展示。小组展示以PPT为主,不支持小品之类的展示。
3.读书笔记是每个人都要交的,在学期末上交。
有关读书笔记:
同一小组的书目可以相同,我们小组在周四讨论的时候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再分别找与主题有关的书籍,这样也方便期末交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们小组间的“参考”„„
读书笔记不限形式,可以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写作背景、书的内容,但是老师应该会支持那些我们在读书笔记里有自己的观点。
大家回去之后可以想一些范围,就是这样。
大家回去想一想把,就是这些了,周四见了,祝好!
附录:推荐读书书目
一、原著类
1、《矛盾论》,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652、《实践论》毛泽东
3、《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4、《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5、《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21页—363页
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第1页—30页
7、《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第690页—697页
8、《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第719页—760页
9、《学哲学,用哲学》李瑞环
10、《处处都有辩证法》李瑞环
11、《易经》
12、《论语》
13、《老子》
14、《庄子》
二、哲学类
1、<幸福散论>(法)阿兰,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读书与治学》,胡适,三联书店19993、《智慧之路》(德)雅斯贝尔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4、《智慧金块》(印度)奥修,学林出版社1996。
6、《中国人的性格》史密斯,学苑出版社19987、《六大观念》,阿德勒,团结出版社19988、<非理性的人>(美)巴雷特,商务印书馆,19959、《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著,商务印书馆200210、《共生的理想》尾关周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11、《传统与超越》,麦克林著,华夏出版社200012、《哲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13、《西方哲学初步》
14、《中国哲学初步》李锦全,广东人民出版社
15、《中国哲人大思路》马中,陕西人民出版社
16、《哲学与人生》台湾:傅佩荣
17、《中国思想史论》李泽厚 安徽文艺出版社
18、周国平作品
19、《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20、《人生五大问题》
三、经济、政治和其他社科类
1、《资本论》节选
2、《国富论》亚当·斯密
3、《六个为什么》中宣部
4、《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
5、《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
6、《地球是平的》
7、《亚洲的戏剧》
8、《2009年理论热点面对面》
四、文学类
1、《平凡的世界》——路遥
2、《旷野的呼唤》——杰克伦敦
3、<血色浪漫>
4、《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5、《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6、《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7、《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8、《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9、《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10、《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11、《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12、《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13、《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14、《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15、《围城》 作者:钱钟书
16、《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17、《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18、《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19、《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20、《活着》 作者:余华
21、《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22、《牛虻》 作者:伏尼契
23、《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24、《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25、《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第五篇: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我觉得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作者是美国的帕克·帕尔默。
我推荐《教学勇气》这本书的理由是: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研究指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帕尔默关心的是:“谁”在教书?“我”是谁?“我”的心灵是什么样子?“我”对教学以及学生的恐惧源于何处?“我”如何面对教与学的关系?“我”如何处理自己与知识、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而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认识你自己。过于关注外部世界,关注具体的教育技术,忽略对操作这些技术的教师自我的深入认识,正是许多教师不幸的根源。
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关于教学的许多观念,将许多支离破碎的东西用心灵整合起来,它检讨我们的认知方式,要求我们将知识当成一种信念,将教学当成生生不息的对话,当自己融入共同体之中。那些优秀的读者,将会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自己,用心灵拥抱教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职业之中,重新燃起教学热情,并在不断地重读中获得勇气。因此,我觉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值得一读。
二〇一五年八月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梧州市河口小学 李水兰
今年暑假,我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使我受益匪浅,让自己的心灵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他的天赋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之旅,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浴春风,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面对教师这种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 在读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共同体。他在书中用了三章讲到共同体:第四章·认知于共同体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第六章·学习于共同体中。
“共同体”这个术语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制冷的东西,把那三章变成了三个冰柜,从里头取出来的东西都冷冷的,冒着冷气,一直冷到我的心里。想想看,在这么冷的天读这么冷的文字,得有多大的毅力?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在这个大冰柜里,我发现了很新鲜的东西。随着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我发现“共同体”不是冻结万物,而是孕育万物的。
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
帕尔默提出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认为这是教学人员应尽的专业义务。“因为个人化的教学不仅阻碍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而且也助长机构的无能。”
帕尔默对教师职业的分析非常精辟,他指出这么一个事实:教学也许是所有公共服务中最个人化的专业。“虽然都是在学生面前进行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几乎总是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眼光以外;相比之下,外科医生或法庭律师经常要在对他们的行业了如指掌的同事的眼皮底下工作。律师在其他律师面前争论案件,在那里,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见他们的技巧和知识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医生在专家的注视之下操作,要是手在做手术时颤抖一下就会马上被人发现,使这种失当行为不大可能发生。但是教师可以在人体内遗下海绵或错误地切断人的四肢,而除了受害者以外,并没有别的目击者。当我们走入这个名为教室的工作场所时,我们把同事关在门外。”
这样的职业比较让人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师职业的与众不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参与教学对话的共同体对教师来说是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平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经常去听其他同事的课,还有,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我们这样不需要坐班的单位,很多老师上完课就回家了。而且,大部分老师也不喜欢被听课,一部分老师是因为缺乏自信,一部分老师是因为害怕竞争,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不过,交流应该还是非常必须的。
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是我自身的一次心灵之旅,我也要带着我的学生作一次心灵之旅。
二〇一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