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古时候教育故事
我国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二)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三)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四)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五)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邻居家日子过的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得很亮。他想到邻居家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对着光,读起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钱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一个才主家,家里堆了很多书,他就去帮才主家干活,不要钱,才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白白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帮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才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人要刻苦好学。
(六)“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第二篇:最新我国刻苦求知故事
只要我们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不懈探索,就一定能用辛勤和汗水铸就美丽人生!让我们努力学习,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打造书香校园,走好求学之旅,让文明之火薪火相传,让勤奋的汗水浇开知识之花!让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心田!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我国刻苦求知故事,欢迎查阅。
我国刻苦求知故事1
细节,如一滴水,千万滴水汇聚起来,就会成为江河酣畅流去;细节,像一颗明星,千万颗明星汇聚在一起,就会撑起一片璀璨的星空;细节又如一枚图钉,千万枚图钉合在一起,就会坚不可摧,老不可破;细节,也似一个小石子,千万颗小石子组在一起,就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奠基石,引领你走向成功。一件事做的如何往往在于对细节的处理。正如汪中求所说:“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这才是细节的魅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时间回到了五百年前的英国,查理三世让一个铁匠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结果差了一个钉子,铁匠便草草了事。不久,查理三世与敌方交火,大战中突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也随之易主,由此可见,细节对我们如此的重要,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戴维·帕卡德曾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而航天第一人加加林,就是这样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在进入太空的前20天,经过一层有一层的筛选,季托夫、加加林等人脱颖而出,进入最后的筛选,在进行模拟测试时,只见加加林脱下鞋子,小心地进入了太空舱。这一细节被总监看到,于是上前问他:“小伙子,为什么拖鞋进入舱内呀?”加加林说:“我工作有个习惯,就是对工作对象十分珍惜,尤其是这种精密的仪器,更不能带进尘埃。”这番话感动了总监,于是,后来加加林光荣当选,论成绩和技术,加加林在季托夫之下,但他却光荣当选,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生活中,我们也不乏细节的存在。为什么成熟的苹果掉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这一细节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什么沸腾的水会把水壶盖掀开呢?这一细节使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为什么人们不能在夜晚也获得源源不断的光明呢?这一细节使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小小细节,魅力无穷。细节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物,它魅力巨大,能使一个人堕落,也能使一个人成功;它记录着人的崇高与卑微、高尚与渺小;它也体现了一个心思缜密,考虑周全的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这就是细节的作用,细节的魅力!
我国刻苦求知故事2
古人云:“人孰能不老?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历来把“孝”字作为伦理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把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贤能的人,只有一身倾注着孝与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孝道演讲稿。我作为当代的一名少先队员,理应把在家孝敬父母、关心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在外提高自身人格,弘扬美德作为我的行为之准则,只有让孝德在心中扎根,才能使孝德伴我行。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是如何做的呢?
在学校,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次取得优秀的成绩,处处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连续四年每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学习上,我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家庭作业认真完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担任数学课代表的我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不仅有特色地管理着班级,而且能及时、耐心地帮助班上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成绩。记得那是四年级的下学期,班上一位好友对数学不感兴趣,家庭作业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针对这位同学的现状,我主动与这位同学交谈,共同探讨如何学好数学的方法,多次利用双休日时间到他家帮他复习功课,解决数学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
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孝道演讲稿。曾经我在作文中写过《我是妈妈的好帮手》、《等》、《自立》等文章,在日记里也记录到自己所发生的事情:如在车上给老人让座、拾金不昧、维护班集体、与破坏绿化环境的人作斗争、遵守交通规则的心得体会。在学校,我尊敬师长,彬彬有礼,是一个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称赞的“开心天使”。
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常常帮父母做及所能及的家务事,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讲孝德是做人之本,讲孝德是爱的传承,讲孝德是对父母、老师、社会的回报。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从“孝”字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在“尽孝”,“尽爱”的人生目标中,为建设和谐而美好的家园努力奋斗吧!
我国刻苦求知故事3
众所周知,团结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往今来,很多人都深刻地意识到团结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团体而言都是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而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更应该明确到团结就是力量,它能够让我们插上思想的翅膀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翱翔于天地之间。高中生涯丰富多彩且富于诗情画意,我们应该体验到团结与我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息息相关。就团结对个体而言,它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调动个体身上成千上万个细胞协调一致实现个体的意愿,且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而团结对于班级而言,便是更上一层楼。俗话说:“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枯。”因此团结对于班级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与战斗力。那么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应该学会与同学们和谐共处,携手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团结不仅对于个体与班级有促进的作用,从大的范围来说,它对于民族与国家都是必不缺的。比如就我们中国而言,它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那么一个国家的国泰民安,首先需要每个民族的高度团结,然后五十六个民族也必须高度团结,才能形成一个兴旺发达的中国。可见团结是一个放之四海,随处可用的一种理念,它是人生成长与团体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我们是父母的宝贝,我们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们是今后祖国建设的栋梁。因此我们必须肩负责任,抬头挺胸地面对高中阶段的各种挑战,善于团结广大同学,善于团结广大师长,善于溶入到集体当中,善于克已之短,扬人之长,学会交流与欣赏,学会合作与探究,学会为人处事。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生产、生活、学习当中实践与总结出来的真理。但愿我们能够在伟大的新世纪中,与同学团结互助,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开拓美好的未来,成为一代骄儿。
我国刻苦求知故事4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喜悦祥和的新春佳节已经过去,相信大家都已经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寒假。现在,带着新的心情,新的希望,我们即将回到校园,重新投入到紧张而美好的学习生活中,开始一个崭新的学期,踏上我们求知生涯的又一重要阶段。
高一年级的同学们,半年以前,我们稚气未脱,但踌躇满志,新奇不安却斗志昂扬地想要一探未来三载高中生活的容颜。如今半年已过,想必大家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已经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认识了新的朋友,也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收获了新的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事实上我们的高中生活才刚刚开始。
大家在上学期期末选择了或文或理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调整制订新的学习目标和规划,适应新的教学安排,要勤奋学习,注意方法,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思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兴趣和目标,正确规划,自主学习,为今后两年半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定要让自己赢在起跑线上。
如今,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同学们是否有新的希望,新的目标?又是否准备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有人说梦想太遥远,太空泛。实际上,梦想非常现实,它可以远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也可以近到一次考试排名。总之,不管每个人的梦想具体是什么,它一定都具有激励我们努力上进的作用,可以说梦想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困难的时候它鞭策着我们咬牙坚持,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它慰勉我们奋发向上。梦想,是我们脚下的路延伸的动力,是我们的努力筑造成成就的基石。如果我们的努力没有方向,人生没有目标,那么,再辛劳的付出也不见回报,再艰苦的学习也没有成效。
因此,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必须永远在路上,在逐梦的路上,用汗水浇灌每一块奖牌,以勤奋书写每一份试卷。埋下头,沉下心,将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挫折变成继续的勇气。所以,不管是考试还是上课,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松懈,只有将每一分每一秒的认真勤奋都凝结成具体的行动,我们才有可能厚积薄发,最终实现梦想。
我国刻苦求知故事5
我校食堂每天都会接待同学们就餐,但是,当大家都吃完饭时,食堂里留下了一片狼藉,我们大多数的同学不能按量取食,造成严重的浪费。我相信同学们已经体验到了挣钱的困难和艰辛了,更能明白节约。其实,在任何时候勤俭节约都尤其重要。
勤俭是“勤”与“俭”的结合,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铺张浪费,则社会衰败。正如李商隐所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勤劳的人总是不辞辛苦的努力工作,不断为人民为国家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一个简朴的人总是十分爱惜每一件东西,不随便浪费,哪怕只是一张纸、一粒饭。
作为青年学生,也许我们对勤俭的体验不多,因为我们不曾有过讥饿的经历,尝过挨冻的滋味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但了解国情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国家物质财富并不宽裕,资源也并不丰富,我们不能、也无权去奢侈浪费。历史一再昭示“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勤俭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不奉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个人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的。实事上,勤俭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人唯有在勤俭中才能保持奋发的斗志、进取的激情和创造的冲动、去搏击人生风云,去描绘新生活的画卷。
同学们,祖辈的优良传统等待我们去继承、去发扬,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用我们青春的刚劲拒绝安逸的诱惑,用饱满的精神挤兑奢侈浪费的虚荣,以勤俭的作风开创美好的生活。
最新我国刻苦求知故事
第三篇:我国航天人感人故事
我国航天人感人故事
1中国航天英雄费俊龙的感人故事
金秋时节闸蟹肥,销往外埠的阳澄湖闸蟹已经配上了激光防伪商标并辅以锁具相扣,倒也颇为壮观。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的家乡就位于阳澄湖湖畔的江苏省昆山。
巴城,这里的大闸蟹文化节尤显热闹。不知蜂拥此间的食客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是否知道这个平日宁静的鱼米之乡走出了另一位中国航天员的优秀代表费俊龙。
费俊龙依旧无暇返乡品尝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因为他先在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封闭训练,后又到达酒泉,为神六发射做着最后的准备。其实,即使没有神六的发射任务,费俊龙从军廿三载,探家也只不过六次。而且不知是否和其从事的工作有关,除了费俊龙的家人,其老家邻居几乎都从未见过他返家。
费俊龙1964年出生,在家中排行老三,因为前面已经有两位姐姐,所以当费俊龙出生时,费爸爸给他起了一个女性化的小名“三囡囡”。小俊龙自小乖巧,且爱吃家乡特产大闸蟹,所以每年闸蟹最肥的时候,费老妈妈就格外思念自己爱吃大闸蟹的儿子。费老妈妈也在期待着自己的“三囡囡”可以登上神六,问鼎太空。
费家的房子在富裕的昆山地区并不显眼,而且略显老旧。当地居民大部分并不知道当年的“三囡囡”已经成为中国的航天英雄。甚至费俊龙中学就读的巴城中学,在神五发射前不少师生都不知道他们的学长也有希望登上太空。
费俊龙的姐姐开着一间专卖闸蟹的铺子,门匾上书“童叟无欺,诚信为本”,她向记者介绍费俊龙十来岁就经常下田干农活挣工分了,一天下来不过才挣3个工分。田间劳动辛苦繁重,费俊龙却胆大心细,体力活再繁重,他也没摔伤碰伤过。如果那时费俊龙背河泥时一步不慎摔倒,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航天员费俊龙了。因为招考飞行员全身要求不能有一条疤痕。
1982年,费俊龙17岁,空军赴当地招考飞行员,费俊龙经过严格选拔顺利选飞成功。当年苏州地区总共向空军部队输送了6名飞行员,后来驾机上天的只有3人,至今留在部队的只有费俊龙一人。
1986年,从长春某部航校毕业的费俊龙分配到武汉某部航校担任教官,费俊龙第一次回家探了次亲,那时费俊龙离家入伍已有4年之久。
1991年费俊龙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喜结连理,费俊龙的妻子如今也是一位杰出的航天人,在中国航天工业医学研究所任职。20世纪90年代,费俊龙先后调往甘肃、北京等地空军部队任职。期间的1996年,费俊龙曾荣立二等功。
1998年,费俊龙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集训队员后,数度赴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期间费俊龙曾经回过两次家,但家里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出国。直到2003年2月,费俊龙和其他航天员一样被“强制”要求回家探亲时,他的双亲才隐约感觉费俊龙正在从事一项重大使命。同年10月15日,杨利伟冲天成功,费爸爸自豪中透着几许失望,不过却说:“谁第一个被选中都是一样的!中国人飞太空的事业,这才是第一步。”
妻子王洁,有一个13岁的儿子费迪。
2、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感人故事
载赋着13亿中国人的飞天梦,杨利伟已将中国人的文明足迹,首次送上浩瀚的宇宙太空。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访太空的国家。瞬间,杨利伟成为中国仍至世界各国关注的英雄人物。然而,在杨利伟成功的背后,最令他不能忘记与割舍的是他跟父亲浓郁如黛的深情。在杨利伟驾驶神舟5号宇宙飞船从太空飞回地球、飞回“家”的不久,记者来到关外
第一镇---绥中县绥中镇,对杨利伟的父母及亲人进行专访。独家了解到杨利伟成长中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并深深地被杨利伟与父亲的父子深情所打动。
不敢爬梯子的孩子能飞天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
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一年过年,节衣缩食的爸爸花了20多块钱买回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没到一个月,就被爱琢磨“声音是从那里传出的”小利伟给弄坏了。他吓坏了,认为爸爸一定要恨恨揍自己一顿。可是爸爸非旦没有打骂他,反倒又从旧物市场上买回一大堆电子废件及废旧半导体零件和相关书籍让他琢磨。使他从中掌握了许多无线电方面的知识,并弄通了半导体为何能说话的道理。后来,小利伟不仅将弄坏的半导体收音机修好了,还为别人家组装了许多台半导体收音机听。每当大家叫他“电路通”的时候,美滋滋的小利伟就说:“这都是爸爸的功劳”。
父亲交给他“做人12字守则”
杨利伟兄妹三人,他为长子。爸爸对长子的要求比较严格,除要求他功课要好、要有勇敢精神外,还培养他必须要做个好人,有公心、爱心的人。父母认为,只有做个无私正直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并送给他“做人12字守则”:“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
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每天放学后小利伟常带弟弟上山捡柴烧火。当他发现山里有个孤独老人没人照顾后,每次去山上打柴,都必须给这个老人送一捆柴烧;读6年级时,同班一名农村同学不慎将一个月的饭票丢掉了,他就将平时大人给的、舍不得花积攒一起的钱,买来一个月的饭票,悄悄送给这个贫困同学;14岁这年,他独自在路上拾到一块崭新的上海手表,马上返回学校交公,并很快找到失主;同学陈绥新不慎溺水,他闻讯赶到现场钻入河中,将陈绥新救上岸;一日他看见同学小林到工厂拿废铁去卖,他就主动告诉小林私拿公物是不对的,并带他去工厂认错,小林从此改变了自己的错误„„。
《嫦娥奔月》令他从小向往宇宙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
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
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受古老的飞天传说故事的启蒙教育,以及他超常的刻苦学习与勤奋训练,加上国家航天强大的科技力量做保障,使他今天终于带着古老民族的梦想,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记者在采访时,杨利伟的妈妈不无感慨地这样概括说道。
杨利伟完成飞天梦想之后,又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紧张的训练之中,记者通过电话对他采访时,他也平静地告诉记者:“应该说家乡那些神奇的飞天传说故事,从小对我理想与兴趣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感谢父母及亲人给我这些美好的启蒙教育。”
父母说:“利伟这孩子是个大孝子”
小利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品学兼优生。1983年夏季,杨利伟考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不久,他回家乡在父母的操持下,同绥中县的恋人张玉梅结婚,一年后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1998年1月,通过严格挑选,安全飞行超过1000小时的杨利伟,从飞行员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并与妻儿一起迁至北京。带着童年的梦想与追求,他来到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开始接受飞天艰苦的特殊训练。
组织规定,每个航天员4年只有一次探望父母及老家的机会。平时无论学习如何紧张、训练怎样疲惫,他总要在每天晚间不忘记给远在绥中家乡的父母和岳母打个问安电话。每年秋天或“十.一”,是北京一年四季气候最宜人的季节。每年初秋,杨利伟总要让妻子回绥中县把退休在家的双方父母接到北京家中住一段时间。父母在北京的每个双休日,杨利伟都要带着父母到各公园和诸多的旅游景点及文明古迹来游玩,尽量驱逐晚年父母的孤独感,来报答父母培养教育自己的恩情。周末从外面游玩归来,再累他也要到市场上买回父母喜爱吃的肉和蔬菜,亲手为父母炒上几个可口的好菜品尝,并为好饮的父亲亲自斟上一杯好酒。每天晚上只要是自己在家,他都会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给父母烫脚、揉背,甚至他还要为老人来剪手脚的指甲。航天员训练任务重,十分辛苦,见每晚杨利伟陪自己时间过长,生怕影响他第二天的训练工作,于是在每晚9点钟之前,父母不得不对陪伴自己的孝顺儿子下“逐客令”。每个星期一,杨利伟要起大早从市内家中乘车赶往京郊航天员训练中心。每次离家之前,他都要亲手为熟睡中的父母打好刷牙水、并在牙刷上挤好牙膏等父母睡醒使用。父母说:“我们每次去北京只住十天半月就要回老家绥中,因为利伟孝心太重,一见到父母便要孝敬个不停,多呆在北京生怕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呀。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我们每回去北京不得不早些日子赶回老家。”前年,当知道爱钓鱼的父亲因为没有一只好渔杆而烦恼时,杨利伟马上托人从秦皇岛花300多元购到一套渔具寄给爸爸。每次逢年过节因工作训练忙回不了家同亲人团聚,他就提前为双方父母寄些钱和补养品,以表孝心。
一提起父母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杨利伟便有说不完的话题。一次,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做“肾活检”手术。此时,恰逢杨利伟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封闭训练。杨利伟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马上离开绥中星夜赶赴北京。两位老人每天守候在儿媳的病床前精心护理,并要接送小孙子上学。两周过后,儿媳康复即将出病之时,揭除封闭训练的杨利伟才知道妻子得病入院手术的消息。杨利伟赶到医院接妻子出院时,见父母竟累瘦了一圈。2002年春节,是杨利伟入选首批宇航员训练队集训4年后第一次回家乡绥中县探亲的日子。”深知儿子时刻离不开航天训练的父亲在儿子回来之前,便利用废旧物品,制成一个简易的供练习空中倒立用的“倒立摆动绳索架”,借来一个转动坐椅做成“离心旋转器”,买来一双哑铃和一个拉力器等器械,在自家为儿子建成一个简易的宇航员训练室。使杨利伟回老家探亲的半个月,凭借这些器材,天天都能做些基础性质的宇航员训练项目。在这个探亲假里,母亲专门买来一本介绍宇航员饮食知识的书籍看,按照上面的食谱,每天精心做出既可口又符合科学要求的饭菜给儿子吃。杨利伟高兴地对到家来着望自己的亲属朋友们说:“瞅咱爸咱妈快成了航天员的教练和专业厨师啦!”
做“吉祥饭”,父母为杨利伟飞天壮行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一些有关杨利伟成功飞天幕后鲜为人知故事的纷纷出现,使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浓郁的辽西民间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跟这次飞天发射竟生产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儿子长大,因为学习和工作要一次次地离家远去。平时每次送杨利伟,父母都要按照辽西当地人的民间传统习惯,包饺子或做龙须面为儿子饯行。这种古老风俗,被辽西人视为送亲人出行前必吃的“吉祥饭”,当地人认为,吃了饺子和龙须面,外出办大事一定能够顺利。这种说法做法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此种民间风俗却在说明人们对成功与顺利的渴望。
10月14日晚,在北京的父母得知第二天中国首次发射的宇宙飞船最后选定儿子驾驶的消息后,两位老人在激动的同时,忙找到熟人打电话给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后勤部门,父母恳求按照老家辽西的风俗习惯,想为儿子做顿壮行的“吉祥饭”。并补充说道:吃完老家的“吉祥饭”儿子会感到十分亲切的,对心理压力与情绪紧张的减轻和调解会有一定帮助的。训练中心负责后勤的人员,听到杨利伟父母的建议感到有些道理,在征得有关航天员营养师的认可允许后,10月15日凌晨,在驾驶宇宙飞船飞天之前,按照杨利伟父母提供的做法,有关厨师特意为杨利伟包了一盘茴香牛肉馅儿的、具有辽西家乡风味特色的手工饺子并擀制了一碗又宽又长又透的“龙须面”。
这日凌晨,杨利伟走进餐厅看见桌子上摆的是辽西老家人为亲人送行时吃的“吉祥饭”时,他感到了意外的惊喜。当厨师和服务员告诉他这顿不同寻常的壮行饭的来历时,载赋古老民族飞天梦想即将出征的杨利伟双眼湿润了。伴着老家辽西人的淳朴民风、伴着慈祥父母送来的祝福与期待,杨利伟将餐桌上所有的饺子和“龙须面”香香甜甜地吃完。离开餐厅奔赴发射现场之前,杨利伟深情地对厨师说道:“吃到这顿家乡风味的、为我壮行的吉祥饭对我很重要,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和温馨。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第四篇:教育故事分享
用爱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我看来,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便是爱,这种爱与对家人的爱不同,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不求回报。记得当初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身边的长辈们都对我说,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在教育中,我本就不喜欢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我的学生,因为我觉得老师的威严并不一定要靠“让学生畏惧你”来树立,相反,我更喜欢蹲下身子,倾听他们,和他们一起闹一起笑,做他们的老师、妈妈、姐姐、朋友。
在这从教的四年中,我每天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我的英语课更生动活泼些,能满足所有孩子的胃口,但是班中有这么一个孩子,似乎我怎么做都无法迎合他的胃口,平时我都会亲切的叫他锐哥,因为他好像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时像个小大人,但在英语上,他似乎对自己却是无能为力。
锐哥是个逻辑思维很发达的孩子,所以他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左脑很发达的他,右脑却似乎天天在睡大觉,对于英文单词的识和记他一点都不肯下工夫,每周默写他很头疼,我更头疼,我总是想着办法教他单词的记忆规则,但是却都是无用功,因为每次中午抽空帮他补习背单词,一个小时,只能背出来一个。我也曾愤怒,忧伤,我一直都觉得,英语成绩不好多半是因为他的懒惰,周末不愿意花时间去背,我也因为这个事情严厉的批评过他,但这也只能让他对我更抵触而已。事情的转折在一个中午,我在教室里批作业,锐哥交作业时,我多留了一个心眼,看到他的手指甲又长又脏,我还开玩笑的叫他“小妖怪”,我问他:你在家里指甲不剪吗?他回我说:我不知道家里的指甲刀在哪里,妈妈工作太忙,我都看不见她,没机会问她,而且我也不太会剪。听到这句话,我的心被触动了,我才知道,周末在家的锐哥总是一个人,对于一个还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孩子,要让他一个人静下心来背单词,确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马上回办公室拿了指甲剪,帮他把指甲剪的干干净净,锐哥眼眶红着对我说:陆老师,其实周末在家我背书时弟弟总在边上吵,我真的背不出来。我微笑着摸摸他的头,说:以后在学校空的时候就去我那里背吧。他用力的点了点头。现在的锐哥,虽然默写十个单词仍然会错五六个,但是比起之前的默十个错十个的他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背后或许有着千万个无法言说的故事,但是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着对他们的爱,冰雪也终有消融的一天,我相信,我的锐哥就是那个瓦特,那个牛顿,那个爱迪生。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我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这是我一路耕耘、一路收获的教育理想境地。静心教书,潜心研究,守住心灵的圣地,用爱去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优秀品德,用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做最美最真的自己。
第五篇:教育故事
青春无悔献教坛
范镇二中 侯 滨
转眼间,从事教师职业已经十一年了。虽然至今我仍是教坛这方净土上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既没有炫人眼目的惊人业绩,又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但我却有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
记得参加工作不久,学着名师的教法,看着名师的教案,我仿佛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钥匙,憧憬着我的教学也应该有这样高质量的效果。1999年的3月,学校举行了一次听评课活动。当时我讲的是散文《敬畏生命》。我精心备好教案,可上课时候,面对我一个又一个高深的问题,十三四岁的学生茫然的望着我,听课的老师也窃窃私语。讲台上的我思路也混乱了„„ 一堂课下来,我深切的体会到我的错误:我没有考虑到我的学生!其实课文只需要多读就行了,不必过深过细的去讲解,可我却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散文只需抓住它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找到主旨即可了。虽然好心的老师安慰我,你的功底不错,普通话很好,教态也很自然。课后,我静下心来仔细的思索:教学无定法。别人好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但必须融入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来,想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的风格必须得自己去研究,自己去思索,自己去实践。十一年的教学之路,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借此回顾一下自己成长中的点滴。
第一、用爱心树立形象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有一颗爱心,对一位教师多么的重要。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我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感情有活力的学生。你释放的爱,像花香他们能嗅到;像春风他们能感受到。正如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说的:“爱心是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童心是师爱之源;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下面这件事足以印证这一点。
那是2002年9月,我教初一新生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班里有45名同学。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这个班有好几个“问题学生”。其中有个叫吴凯的同学,上了大概一周课,我就发现这是一个性格怪癖、思维迟钝的孩子。上课时不是嗑瓜子,就是撕纸片玩。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热情,丝毫不能打动他。记得学习《童趣》一课时,在我的鼓励下他读了课文的第一段。读得很不流畅,读完后脸涨得通红,几个调皮的学生还发出了嘲笑声。他重重的把书摔在课桌上。我想他的自尊心一定受到了打击,真后悔没有提前和他沟通交流。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他用孤独、自卑制作了一幅盔甲,将自己包裹得严严的。一般的关爱,被他看成怜悯而拒绝。不过我坚信一定能找到突破口。他自尊心很强,同时自卑感也很强,要给他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让他融入班集体,重新找到自信。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手抄报、书法、绘画比赛。我发现他表现出了少有的兴奋,于是我鼓励他参加这次比赛。那几天,他每天活动课都来找我帮他构思图案。我逐渐发现他原来是个绘画迷!当然,结果令全班同学大吃一惊。吴凯同学构思、设计、绘画的手抄报得到了年级一等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一下子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看,再也不嘲笑他了。课下,我也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一些与人交往要豁达大度的道理;上课时,他能回答的问题就让他来答。慢慢的他脸上的笑颜多了,敢于回答问题了。他与同学们一起笑,一起玩。我的内心也被一股暖流激荡着。真的,我发自内心高兴!我的爱心和耐心让枯萎的心灵苏醒了!
第二、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
学生认为语文单调乏味、枯燥无趣,以致讨厌语文,甚至远离语文。学语文的成就感,远远不如做出一道数学题的乐趣高。记得我做学生时也有此体会。考试前总是复习理科,最后潦潦草草的背一背文言文和古诗,就上场考试了。我的学生是我的翻版呀!他们又和我一样。现在想想终于知道那是兴趣的问题。要让学生爱好语文,老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较为扎实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上课时我经常会说:“送你一句话„„”“想起一首诗„„”“老师希望你们能成为今天的最好”、“记住成就事业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开始,但必须有一种坚持到底的执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下,他们也渐渐开始积累名言警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改变。要做一名激情的、富有时代感的老师。前两年,网络歌曲风靡校园。学生总把《两只蝴蝶》、《求佛》哼个不停。我投其所好找到席慕容的诗歌《一颗开花的树》,学生发现原来经典歌词竟是源自这首诗歌呀。为此我们还上了一节“歌曲欣赏”课。通过对某首歌的创意、歌词、意境、歌手等方面的理解去品味歌曲。那堂课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也大有收获。因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趁热打铁,我留的作文就是《我来点评_______》。(某首歌)
我教过的学生总说:“语文老师总能知道我们想什么,真神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我的“策略”。在教学中,多一种与学生同样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教师的博学和热情,是向学生展现语文魅力的基础。
第三、用教学的技巧,吸引学生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应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以艺术美。所谓艺术美,包括很多如处理教材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如课前导入,你不可以照本宣科,直扑主题。你可以妙用导语,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渐入佳境。俗话说,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在讲课中我也努力做到,教态自然充满关爱、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学生在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就拿教学计划来说,有时老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候适当地改变计划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第三节课,我精力充沛的走进教室,刚准备开口讲新课。可一看同学们个个无精打采的。就连平时最爱说话的“捣蛋鬼”(李阳)也呆坐在座位上。一问才知,上一节体育课上他们班和二班打了一场篮球赛,结果输了2个球。我放下课本说:“同学们,我送你们一句话吧,——我们没有赢,但我们也没有输。谁知道我这句话的用意呀!”话刚完,体育委员王明就忽得站起来说:“对,我们赢得是团结,是经验,是班级的凝聚力!”一句话让大家都把头抬起来了。紧接着我宣布:“我们今天来一次赛后大总结。同学们可以对这场球赛发表见解,可以描述激动人心的球赛场面。请大家自由发言!”学生们慢慢的兴奋起来,说起了球赛。作为语文老师我不能就此罢休,下课前我布置了一个小作文,以“球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于是就有了朱欣同学的《赛场上的英雄》、杨刚同学的《赛后感想》、冯鑫同学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总之,篇篇都文从字顺、感情真挚。在那节课中我才体会到了“我手写我心”的奥妙。
当然,这是我值得欣慰的几件教育教学小故事。近几年新课程的出现,开启了全新的教育领域。在教学中,新的教材给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素质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释放。但我在教学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惑之处。比如:新课程下要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真要做到这一点,就导致了教学进度慢,毕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再有,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思维的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还行,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所以,在讲课中,多么活跃的课堂,总有一些“看客”存在。我总感觉自己上的是“半节好课”。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真的很难!
回首我的教学生涯,伴随我一路走来的有欢喜,有忧愁,更有不断的思索。而思索就是我成长的阶梯。我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更应全心投入,不断努力,积极进行课堂实践。有泥泞中跋涉的经验与执著,我相信前面的路会越来越宽广。我希望自己是滋润万物的春雨,于无声处灌溉着幼苗,我的理想之花将盛开在他们的未来。
※教育教学小故事※
青春无悔献教坛
范镇二中 侯 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