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描写人物心理作文欣赏方法指导修改
人物心理描写技巧
案例分析: “我心里十分紧张,很担心爸爸回来骂我,一听到门外的脚步声,我就感到害怕,真希望我能逃过这一
劫??”
这是一位学生在《家长会的启示》一文中的片段。片段中虽有“紧张、害怕”等词,但读者并不了解他怎样的紧张
和害怕,因为这些动词只是抽象的概述,而并未进行具体可感的描写。
什么是心理描写呢?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揭示人
物的精神世界。其实,心理描写就是将人物内心的喜、怒、哀、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描写,它包括: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描写等;另一类是间接描写,它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就以同学们熟悉的课文为例,具体介绍几种心理描写方法。
1.内心独白 就是将自己特定状态下的心里想法,通过自言自语,详尽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整和丰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
【 例文】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简析:这是《最后一课》中一个失去了自己国土的儿童——小弗朗士的内心独白。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之后,内心悔恨万分,懂得了上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感到了它的珍贵。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2.幻觉描写 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例文】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简析: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通过心理幻觉,描绘当时自己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3.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 要展示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往往要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来实现。
【例文】(老孙头夸他的马是)“屯子里的头号货色,多咱也不能瞎呀”(可是当别人瞧上他的马时,老孙头却说)“我这真是个破马,性子又烈”,“??样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了似的”。(简析:这是《分马》一文的片段,它借助语言描写,将落后群众老孙头既怕失去马又要假积极的着急矛盾心理,刻
画得淋漓尽致)
【例文】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简析:这是《范进中举》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为因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女婿治疯,打了他一个嘴巴,那细微的动作
“颤”,则将此时胡屠户的恐惧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4.借助环境描写 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
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例文】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简析:这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个片段。前后两处的环境描写,分别展示了菲利普一家在见到于勒前后的两种
截然不同的心情――轻松愉快和失望沮丧)
【例文】这是个春天,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红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心中是个凉的死的东西。
简析:这里既是写景,更是写人,它通过一个被蹂躏被践踏、处在社会低层苦恼人的眼睛去看春,虽然也有绿叶红花。但不过是个凉的死的东西。这样,就把人物的悲苦心情更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当然,上述几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立体式的综合描写,灵活运用。此外,还要注意心理呈现的方式须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刻画出鲜活的个性形象,写出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
当场训练:
1.判断下列选文运用了那几种心理描写的方法。
【选文】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参考答案】这是《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韩麦尔先生内心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懑,通过他痛苦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
2.仿照下列改写例文,另选其他心理描写方法,重新改写文首的习作片段,并当场交流。
〖改写例文〗“我直呆呆地望着大门,仿佛听到了爸爸咚咚的有力敲门声和那嘎吱的咬牙声,他似乎正冲进家门,冲我举起他那有力的大手??我好像全身的每块肌肉都在颤抖,两腿直打哆嗦”
(说明:这里运用的是“幻觉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的,“紧张、害怕”等词虽只字末提,但人物的这些心理特征却
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了深刻印象)
心理描写精彩片段
◆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双腿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
◆一簇乌黑发亮的秀发轻轻飘撒在他的桌面上,散发着阵阵芳香。他顺着发尖望上去,欣喜地发现这是一个迷人的黑色瀑布,似乎还发出潺潺的水声。他感到阵阵心跳。
那“瀑布”飞溅的“水沫”终于有几丝洒在他放在桌面的手上,柔柔的,痒痒的。顿时一股电流通向他的全身。他的 手像钉在桌面上,纹丝不动。
◆ 我只得坐在位置上发呆,这感觉是多么难熬啊,更何况旁边那位仁兄还在一个劲儿地抽烟,烟味把我熏得够戗。鼻子难受得要命,我只好转过身去。再看看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一丝烦躁。“他们怎么那么有耐心啊?”我生气地想。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41、42、43??我慢慢地数着,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你咋跑得这么慢呢!
◆ [愤怒]宣布开会之后,一个青年教师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廿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涨得大得象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碰碰响。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 [恼怒]她突然站起来,站得这么快,那个杯子就被撞翻,黄澄澄的香槟跟在教堂里施洗礼一样,都泼在她的黑头发上,杯子也掉在地下摔个粉碎。她上下嘴唇颤个不住,用眼睛瞪着那个笑容未敛的军官,大有一拼的形势,随后吞吞吐吐地说,声音里充满着愤怒:“这这,这不是事实,比方,法兰西的妇人,你们便休想弄到手。”。
◆当他终于从他们两人忽长忽短忽高忽低的鼻息声中判断出他们已进入梦乡时,他为口袋里的那份秘密而激动地有点发抖。他把手慢慢插到口袋里。他的手指一碰到那张柔软的纸,就像触电一般,顿觉一股热流放射到全身,乃至心脏。他克制不住的喘息起来,如同挑着重担走着上坡。怕三和尚和黑罐听见,他用牙咬住嘴唇。他紧闭着眼睛,坚持着不让自己激动得发抖。估计他们已经睡沉,他一寸一寸的慢慢地爬出被窝,轻轻地下地,轻轻地关上门,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向灯光。当离开窝棚有二十步远的时候,他跑起来。几乎要跑出一站地了,他才在一盏路灯下停下。他环顾四周,见无人影,便用两只指头从口袋里夹出那张柔软的纸——那六张外币中的一张。
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
你怎么不站出来??
“叮玲!”一阵急促的上课铃声唤回了玩得正起劲的同学,班主任夹着课本,走进了教室。
班主任不声不响地把课本放在讲台上,既没有叫我们起立,也没有准备上课的意思,稍稍沉默了一会儿。我们这些
善于“察言观色”的学生早已习惯班主任喜怒哀乐的表情。
怎么,今天又出了什么事呀?我在脑海里闪电般搜寻着,不会是我吧?这几天我没犯什么错误啊?想到这里,那颗
激动的心稍稍平静了一点,因为我平时一向是老师“严家看管”的对象。
“教室后面的那个球印是谁扣的?”班主任厉声怒喝。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概连同学的呼吸声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就是因为那个球印,给我们班纪律扣3分,是谁?你该主动承认错误。”
球印?教室后面的球印?我似乎从死一般的沉寂中醒来。那个球印不是陈明印的吗,在场有许多同学看见了。陈明啊
陈明,你快站出来主动承认,这样或许就会得到宽恕,要是被揭发,你有好戏看了,快站出来??我不禁瞟了几眼陈明,恰巧碰到了老师严厉的目光,这时班主任是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我心里猛然一慌,这已成了条件反射。“慌什么!又不是我干的,真没有出息!”我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还是难免有一点紧张。快点呀!陈明,快点!要不班主任要赖到我头上了,赶快!
班主任的眼光依然落到了我身上。我越发紧张了,怎么办?告发他吧!我把汗津津的手往桌上放了放,刚想向上举起,猛地又缩了回来。不!我不能这样,我希望他自己站出来。我不能剥夺他的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要告发他的应该是他自己。
站出来呀!该死的陈明!
“老师??”一个怯弱的声音让我长吁一口气,他,终于站出来了!
评析: “教室后面的那个球印是谁扣的?”班主任厉声怒喝时,“我”突然心慌起来,因为“我”平时是老师“严
家看管”的对象,从而形成条件反射。于是“我”急切地期盼肇事者陈明快站出来主动承认错误,可是他就是不敢站出来。就这样,读者在“我”内心的一声声呼唤中,焦急地期待着陈明挺身而出。读者期待心理的“水位”在不断上涨,最后“一
个怯弱的声音”,让“我”,也让读者,终于看到了开闸之后,急流奔腾的壮观场面——“他”终于站出来了。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细腻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既刻画“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又成功刻画了一个怯弱、知错就改的陈明形象。
动作描写专题
名著中的动作描写有多种表达功能。
一、凸现性格特征
于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
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曲波《林海雪原》
【简析】小炉匠一说出杨子荣“不是胡彪,是共军”,局势危急得一触即发。杨子荣“笑”、“磕”、“吐”、“抹”、“说”、“坐”、“掏”、“抽”等一系列动作,把他沉着冷静、从容镇定的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二、反映内心世界。
众人连忙收拾。谁知小春、婉如忽然不见,四处找寻,好容易才从茅厕找了出来。原来二人却立在净捅旁边,你望着
我,我望着你,倒像疯癫一般,只管大笑;见了众人,这才把笑止住。——李汝珍《镜花缘》
【简析】秦小春、林婉如得知考中才女后,竟反常地躲到茅厕里。两个“望”,一个“大笑”,正是他们极度喜悦时的反常动作,反映出内心对功名的狂热追求。这一动作描写与《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的疯癫描写异曲同工。
三、突出作品主题
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住一枝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胸口。??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脚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持子里,手枪掉在地上。——茅盾《子夜》
【简析】小说中原来坚毅果断、刚愎自用、颇有魄力的吴荪甫至卷末竟然落得几欲自杀的困境。他的“狞笑”、“长叹”,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对准”等动作,都有力地暗示着吴荪甫悲剧命运的认识意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逃失败的结局,靠民族工业来发展中国只能是幻想。
四、交代身份地位
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
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曹雪芹《红楼梦》
【简析】“挺胸叠肚”者高人一等,与刘姥姥“掸”、“教”、“溜”、“蹭”等动作所体现的窘态造成对比。在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鲜明揭示中,不难看出刘姥姥身份的卑贱和地位的低下。
五、推动情节发展
他浑身披挂,骑上弩骍难得,戴上拼凑的头盔,挎上盾牌,拿起长枪,从院子的后门出去,到了郊外??
他一面说,一面踢动弩骍难得,托定长枪,一道电光似的直冲下山坡去。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简析】堂·吉诃德每次“骑马”、“戴盔”、“托枪”、“直冲”这一系列富有特征性、戏剧性的行为都成为一连串荒唐可笑的事件的前导,动作描写具有凸现性格和推动情节的双重功能。
在了解了名著中动作描写的表达功能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动作描写的多种技法。
一、综合法
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神态等其它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巴金《家》
【简评】折揉红梅的动作与心理融合着写,借景写人,以小喻大,既表现出觉慧对窒息生命的旧社会的愤恨,也微露出未经生活风暴洗礼的觉慧的性格中单纯、幼稚的一面。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
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二、特写法
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海明威《老人与海》
【简评】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又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探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选自中考满分文《兴趣》)
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三、特征法
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起来,钉耙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吴承恩《西游记》
【简评】“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等动作描写只能属于猪八戒,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例子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我分明感觉到,清晨的风,彻骨的凉,父亲瘦弱的身躯在风中瑟缩着。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蚕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走进黎明的晨光中。《蚕豆丰收之后》
这一段着力描写了一个动作:父亲在清晨去卖豆子时的艰难情景。描写时,作者详细描画,突出父亲竭力挑起两包蚕豆的过程,反映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父亲吃苦耐劳的品德。
总之,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并且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来描写,还应该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语言描写的技巧
语言描写法是描写人物技巧之一,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是人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的表现,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习惯、年龄等,使读者听其言、见其人、知其心。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下,由于情绪、性格的变化,其语言也有差异。语言描写的种类有:
1.直接描写。把人物的语言直接具体地写出来叫直接描写,它常用的方式是对话,另外还有独白等。独白指没有对方只有人物自己的讲话。
2.间接描写。为了叙述简洁、紧凑,作者只传达人物讲话重点,用叙述的方法写人物的语言叫间接描写。
一、怎样写好人物的语言呢?让我们先来读读下面几段话:
⒈妈妈俯下身子,轻声对我说:“刚盛的饭菜很烫,小心点儿,别烫着手,啊!”
⒉ “不!我要!我要!我就要!”表妹跺着脚大叫起来。
⒊ “真对不起,失陪了。”李叔叔神情焦急地对我们说,“刚才医院里来了个急诊病人,我得马上去处理一下。”
⒋ “你这老头子,又要疯。这像啥样?叫外人笑话。”
读了这几段话,你是否领悟到了语言描写的方法?下面老师教你几招:
绝招一:什么人说什么话
俗话说:“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不同,他们说话的特点也就不同。比如从
第4段话中,我们可以猜出说话的人是位老奶奶。所以,语言描写时要做到写谁像谁,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
绝招二:小小话语见精神
写好人物的语言,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比如从第3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李叔叔一定是个优秀的医生,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我们作文时就要注意写好能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话语,让“语言”说话。绝招三:描写宜短不宜长
许多同学描写人物语言时,总喜欢让人物说大段大段的话。这样一来,文章就显得不够简练。我们要学会对人物的语言进行加工,选择重点的话语来写,而且写起来的句子最好不要太长。
绝招四:灵活变化好处多
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另外,为了使描写更加生动活泼,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下面是某一学生的语言描写。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
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
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认。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没看见。”李星说。
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就会好象真的听见他们的声音。同时添上,说话时他们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就会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
不要诬陷好人!”
下面就在这两方面下了功夫,效果大不相同。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看好?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话,就把几个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捣乱鬼无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乱。高芳芳对不良行为敢于斗争,不留情面,说出话来尖锐泼辣;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
二、人物的语言描写怎样才能生动
1.人物的语言描写要想写生动就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人物的经历、学识、年龄不同,说出的话自然也不会相同。描写人物语言就不能写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例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符合人物的少年儿童的特点。比如我说:“算了吧!只要你高抬贵手,不是什么事也没有了吗?”“不行,不行!如果我对你讲了私,对别人又怎么讲公呢?”这些话都充满了孩子的特点,直率明了,反映出少年儿童的天真的性格。
2.人物的语言描写要想生动还要注意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语言描写不能为写话而写话,最终目的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话的水平高低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深浅。比如“如果我对你讲了私,对别人又怎么讲公呢?”一方面“讲私讲公”的用词具有少年儿童的知识特点,另一方面又极其准确地表现出同学的思想品质。虽然语言不多,但是很有分量,显示出人物一心为公的内心世界。
三、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1.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这个特定条件是由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因而写语言,离不开人物这些特定的条件,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写作时要通过区别比较
来确定文章中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总之,人物语言要突出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个性,切合身分、年龄、地位、职业、修养、经历和性格特征等。不能千人一口。
2.个性化的语言不是无源之水,它是由“事”而生的。只有在具体事件中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语言特点。因而要把人物放在事件中去刻画,要在事件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或者说人物的对话要有明确的中心,人物围绕它进行对话。描写时要把握好人物说话的动机,使对话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段。《变色龙》的对话描写就是依据狗的地位不同这一中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褒贬、处置以及对被咬伤者和狗的主人的态度和瞬息间迥然相异,反复揭示其走狗个性。
3.对话是人物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之间的交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而所表现的情绪、心态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受时间、场合、人的心境、情绪的影响,因此,描写人物语言须把握好特定的情境和人物间的关系,弄清时间、地点、条件和矛盾冲突,使人物的语言符合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并和具体的环境格调协调起来。
4.描写人物对话须与人物的语气、表情、神态的刻画等其他描写手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5.描写人物对话须简洁、精练、准确、生动,对话罗唆,会引起读者厌烦;对话不准确、生动会使读者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肖像描写的技巧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10.要有顺序。
我们在描写外貌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呢?
一、有序。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二、和谐。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某中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四、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凹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细节突出。(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 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词准确、修辞恰当。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
肖像描写精典片段欣赏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微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孙犁《芦花荡》
至于体格,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冷静的眼睛好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青年人不知轻重,背后开葛朗台先生玩笑,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搀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布满着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这副脸相显出他那种阴险的狡猾,显出他有计划的诚实,显出他的自私自利,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和他唯一真正关切的独养女儿欧也妮身上。而且姿势,举动,走路的功架,他身上的一切都表示他只相信自己,这是生意上左右逢源养成的习惯。所以表面上虽然性情和易,很好对付,骨子里他却硬似铁石。《欧也妮 葛朗台》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同学们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
★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头短发像罩上一层白霜,一双大眼已深深陷进眼窝,嘴里的牙几乎全脱落了,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七十年来的千辛万苦。但她仍然精神瞿铄,满脸红光。
★月色朦胧,星辉灿烂。晚自修的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同学们蹲在课桌下,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当班主任推开门的那一刹那,“嘭!”全班沸腾—“祝陈老师生日快乐。”说着已把满脸惊喜的班主任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个香香的大蛋糕上,点着39根跳动的蜡烛,还有39颗赤热的心。在闪烁的烛光下,老师晶莹的泪珠,幸福的哽咽,我的心猛地为之一颤。三年来,她为我们操碎了心。不经意间,我瞥见了老师双鬓上的几缕银丝,岁月的痕迹刻在了她的脸上
★忽然只觉得耳膜一阵振动,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碎,那么轻,生怕打搅了我。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数不尽的爱,奔走在两扇门之间。“吱,”门轻轻地开了,母亲走到我旁边,轻轻地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正忙着么?”我没好气地喊道,似乎这一声能把所有在心里的气都发泄。母亲无语。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碎,不同的是,声音越来越远??
这时,又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碎??
这回,母亲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进来放到书桌上说:“孩子,喝茶吧,提提神,别累坏了身体??”
★夜还是那么深沉,这样静寂;月儿,还是这么圆,这样亮。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却??
只记得那晚好冷,潮湿的空气中似乎还夹杂着雨丝。下课铃一响,我便冲出教室,因为我快冻僵了。外面,黑黝黝的一片,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哦,那伫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如翠柏??他在人群中竭力的寻找着,任凭冷风掀起他的外衣,钻进他的裤腿。原来父亲知道我怕黑,又像小时候来接我了??
★第二天,我捧着一束精心修剪的茉莉花去医院探望母亲。轻轻推开门,看到爸爸头靠着床沿,紧紧拽着母亲的手,放在怀里“窝”着,睡得正香。或许是我的脚步声惊醒了父亲,他头一颤,轻轻地把母亲的手放下,把我拉了出去。“爸,你怎么不找张床睡啊?”“我怕你妈晚上不舒服,不肯叫醒我,我把手拽在怀里,只要她手一动,我就醒了。”说完,就去买早点了。望着父亲疲倦的身影,一股暖流夺眶而出,是泪在飞。
【写作小贴士】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生活平淡无味,缺少写作的素材,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善于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在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叶老的话明确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我们平时所谓的积累可能太看重词句,而忽视了生活本身的积累。一次小小的情感起伏也许就是一个好的文章素材,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去用心留意,用心思考。首先,在记录这些自己的困惑与烦恼的时候,要保持一种真挚的情怀,勇敢的袒露自己的心声,切忌矫揉造作。其次,我们不必总是要记录一件完整的事情,有时一个镜头,一缕思绪,一份感悟都可以记下来。再次,抒写的是困惑与烦恼,所以尽量找一种独特的表达角度,把自己的感受以一种形象的方式,借助于细微的描写表现出来,突出一种感觉。
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写作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换句话说是指对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营造氛围、烘托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如都德《最后一课》中对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的细节描写,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再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所进行的动作描写,攀、缩、倾等动词突出了父亲虽然承受着家庭的变故和自己歇业的双重心理负担,但还是给予我无私的爱,这种爱细微而深沉,读来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
细节描写中,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如果不重视细节的真实,文章中往往容易出差错,虚假失实,苍白无力。其次要有选择,能起到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的作用。选材必须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的表达的需要。细节要“细”,要以小见大。
描写时要紧扣全文,使细节描写和与整篇文章的表达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此外还有注意细节的新颖,切忌庸俗化,选材既要有代表性,也要突出个性。
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方法一】五觉法 [解说]“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听潮》
[题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法治、可感、可闻、可心,细腻而有层次,五觉并用。
[示范]沙沙,沙沙,起风了,微风徐来,像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辩别,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翠翠的气息,使我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再闻闻,这味儿还有点儿甜呢。啊,风渐渐地大了,顺着呼呼的响声寻去,远山脚下,一层白色的海涛涌过来。
【方法二】分解法 [解说]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真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又重转化。
[示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之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中,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这是虽然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白杨礼赞》
[题例]写植物、写动物按其结构有序分解,再加上五觉中的任何一种可感描写,都可使动、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示范]旱獭要整整在洞穴里冬眠半年,到了夏至后,发亮的酥油草把它们养得胖墩墩,圆圆滚滚。这时它们的毛色麻黄发亮,肚子拖着地面,短短的四条腿行走迟缓,正可以大量捕捉。
【方法三】烘托法 [解说]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
[示例]这可是个好瓜。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拔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图案,深绿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似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它映着阳光像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造化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出鬼奇的甜密的“圆”。——《西瓜》
[题例]要求:较普通的事物通过喻旨和喻体远距离的比喻烘托出事物可见的形、色、可见之色又由联想烘托出来,由于烘托得法,事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示范] 蒲 扇
那个圆,就像奶奶手里的蒲扇。在炎炎的夏夜,月亮爬上了树梢。在一个小小的院落里,几张石桌,一把睡椅,躺着一个小小的我,旁边坐着满头白发的奶奶,手里拿着把圆圆的蒲扇,在我身边轻轻的摇。赶走了夏夜的炎热,带来了风的凉爽。那把蒲扇好旧,和奶奶一样老,上面有一条条凹起、凸下去的纹路,像奶奶那布满皱纹的脸,也像奶奶那双青筋连连、不知干过多少活的手。夜深了。那把圆圆的蒲扇还在摇,摇出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形象的比喻、丰富的联想不但烘托了蒲扇的特征,而且烘托了蒲扇中寄含的感情。
【方法四】组合式
[解说]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
[示例]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子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烟囱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着矮凳,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驰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忧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方法五】映衬法
[解说]景物描写可以映衬人物的心理,在写作中,其实你可以随意驾驭语言来描写你想要的景物,用景物的色彩反映人的 思想感受。
[示例]氤氲的夜色浸染着紫色的窗棂,一个如水的夜晚,梦里似乎又闻到了牵牛花那淡淡的幽香。梦似一道澄净的柔波。妈妈,迷惘的水就是我眼中的泪,你又走进我的梦中,再现的依然是你不变得容颜。
【方法六】对比法
[解说]这种写法可运用与突发事件的描写,在平静中蕴藏着变数。
[示例]太阳还没有露脸,天空瓦蓝一片。沉睡才半夜的县城又喧嚣起来了。他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行人如潮的大道上,扑面的清风轻轻梳理着她柔柔的头发,清脆的铃声频频排除这他前方的障碍。那亭亭如盖,挂着露珠的护路梧桐,那熙来攘往、浓妆淡抹的少男少女,那鳞次栉比,拔地参天的高楼大厦,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然而他心急如焚,要准时参加一个非常紧急的会议。
作文如何审题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中考作文命题者对命题作文进行了内容开掘和形式创新,使之逐步摆脱了形式刻板,主题单一,审题困难的弊病,让它重新焕发光彩。从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状况上看,命题作文出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命题作文这种传统命题方式的回归,在让一部分考生感到轻车路熟、得心应手的同时,也会令一些审题不准者感到困惑、担心。怎样让中考生在短时间内审准命题作文的要求,给考生一个良好的写作心态进而获得高分呢?笔者在此结合08年部分中考命题作文题目谈谈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六步法。
【第一步】辨认标志
[解说]辨认标志主要是要求考生从命题作文题目中辨认出它隐藏或显现出的人称标志和文体标志,这些标志给我们限定了写作的叙述人称和文体。写作中,叙述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我(我们)”,其次是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第二人称“你(你们)”很少使用。找出命题作文中人称标志的词语我们就能知晓此作文要求我们用第几人称来叙述。文体标志比较典型的是议论文,标志性的词一般有“说”、“谈”、“议”、“论”、“感”、“评”、“启示”,等等;记叙文题目的文体标志一般是题目中含有“人”、“事”、“物”这几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我们在审题时如能辨认出这些限定我们写作的人称标志或文体标志的词语,就会为我们的选材和写作指明方向。
[示例] 2008年浙江衢州卷中考命题作文是“我们这帮人”。我们从人称标志和文体标志这两方面来进行审题,就会得出:此题目要求我们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我们”来写一篇记叙文(包括记叙性散文)。
【第二步】找中心词,确定写作的内容
[解说]中心词就是命题作文题目中给我们确定了写作内容的关键性词语。找关键性词语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偏正短语的题目就应重点关注中心语,主谓短语的题目就应重点关注一下谓语。找到了这些词,我们就知道了应写的内容。
[示例]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题目是“一道风景线”,此题目的中心词是“风景线”,它要求我们围绕能构成风景线的人、事、物或某一现象来写;2008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为“下雨天真好”,它的中心词是“真好”(也有限制的成分),即要我们写感到的确好的与下雨天相关联的人、事、物、理,等等。
【第三步】找修饰限制的词,确定写作的范围
[解说]修饰、限制的词语一般由命题作文题目的定语、状语、补语构成。我们通过第一、二步找出中考命题作文的人称、文体及写作内容的要求后,还应从题目中找出修饰限制的词语,因为它给我们限定了时间、空间、人物或某一状态、思想,等写作范围。如:2008年福建中考作文题目“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通过用第一、二步的方法审题,我们就知道此题要求用第一或第三人称来写一篇议论文;再找出修饰、限制的词语“有责任心”、“做一个”,再推敲,“有责任心”就给我们限定了要写“有做好分内事情的自觉性”这一思想,“做一个”给我们限定的是“要成为一个”。于是命题者的意图一览无余:要求考生写一篇自己或他(她)人要成为一个有做好分内事情的自觉性这一思想的人。
[示例]2008年济南中考命题作文“偶然的发现”的修饰限制的词是“偶然”,它给我们确定了“在瞬间明白、领悟、发觉”这一写作范围。
【第四步】找出含蓄义
[解说]对于只有一个字或少量字的命题作文题目,我们在审题时除了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外,还要注意领会题目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其它含蓄意义。
[示例]2008年遵义中考作文以‘手’为题,我们在审题时可以由此引申为“帮助”、“合作”、“关爱”、“引领”等意义,再围绕它们来选材和构思。
【第五步】弄清要求
[解说]为了减轻审题障碍,新课程改革下的命题作文也越来越人性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命题作文除了有常规的题目外,一般在前面还有题引,后面有具体要求。我们在审题时,除了对题目从以上四方面来进行揣摩、思考外,更要关注题引的信息提示作用和弄清具体要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写作。
[示例]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题写一篇作
文。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从该题的要求可以看出:要我们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题写一篇作文,题引中的这段文字委婉地告诉考生,此作文要表现“生命生生不息”、“希望活力”等这些主题;题后的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此作文除不能写诗歌外其它文体都能写,给我们限定了字数至少不低于600字,并提示了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第六步】关注副词
[解说]在平常的文章中,有些副词的作用是常常被人忽略的,但在文题中副词的作用却绝对不能忽略。“又”“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示例]《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试题:“又见枝头吐新芽”“明天的太阳依然是新的”两个文题中的“又”和“依然”就是副词,忽略了行吗?显然不行。“又见”说明曾经见过,“依然”说明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如果对这两个词语把握不准,作文就找不准角度而无从落笔了。
作文的构思法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以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方法一】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解说]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
[示例]《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不达意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方法二】片断组合构思法
[解说]片断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运用片断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b、片断本身的叙述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c、片断可以是横向排列,也可以是纵向排列。横向的排列要安排好主次、实虚的关系,纵向的排列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方法三】悬念设置构思法
[解说]悬念设置,是指在选材构思时,把情节安排得含而不露,让读者以焦虑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功效的构思方法。
【方法四】纵横对比构思法
[解说]纵横对比,是指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来叙写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构思,形成鲜明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或动静对比,或美丑相映,或真假相衬,或善恶对立,或冬夏对比,或天地对照等等。
【方法五】欲扬先抑构思法
[解说]欲扬先抑,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方法六】时空推(转)移构思法
[解说]时空推(转)移,是指在选择材料后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行文的一种构思法。
第二篇:人物心理描写写作指导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心理描写写作指导
(一)、内心独白法。
例1: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姥姥家了,也许碰到同事了,也许„„我摇摇头真的不敢想下去了。
问题1:读一读,看你能从这些具体的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例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自然段。问题2:读一读,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一个同学在语文课上,老师即将把试卷发到手时的心理活动。
特定情景:“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问题3:怎样运用内心独白法把“紧张”表现出来呢?思考一下,马上请同学来说说。看看,我们有同学是这样写的。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老师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了。我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这下我完了,肯定考砸了,老师会怎么骂我,妈妈会怎么唠叨?还有爸爸,对了爸爸出差了,但妈妈会不会„„天呐,我不敢再往下想了。试卷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的手上,我闭上眼睛,颤巍巍地拿着试卷让同桌读给我听,“84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
小试牛刀一:你来试着用内心独白法把特定情景中“紧张”、“怕”的心理写一写。(即写即展示,下面练笔皆如此法)
(二)梦幻描绘法
(1)梦幻描绘法:即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内心世界。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例4:我心里无比激动,好像听到春雨过后淙淙流淌的河水,又好似看到万里晴空中灿烂夺目的光芒。师:这段中的“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他用的是什么形式来展现“我”此时激动的心情?(2)你能仿照说一个吗?
例5:《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中五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觉。第五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练习。如果要对刚才这段文字中“紧张”的内容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小试牛刀二:请同学们用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词语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写得更具体。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三)环境衬托法:即用对周围环境及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心理状态。
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中写道:(读)“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 问题:这个语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活动?这样一种兴奋不已的心情是通过什么描写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能侧面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它的作用还真大。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小试牛刀三:(对比法:六一儿童节你的心情如何?(用周围的景物来衬托)早晨被父母训斥了你的心情如何?还是那棵小草,还是那朵花,此时还会对你笑,对你招手吗?谁来说。
人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好,我们第三次回到刚才的练习。
小试牛刀四:还是这段话,试着给这段话加上环境描写。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小结方法。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心独白法、梦幻描绘法及景物的烘托都能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出示)
小结:1.心理描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法,也可以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样可以更形象地凸显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可以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行文也更加摇曳多姿。
2.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就不一样,有的人热烈,有的人冷峻,有的人果敢,有的人优柔,这就需要同学们用心观察、体会,细心描摹、刻画,不可千篇一律、千腔一调。
3.心理描写要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同学们不能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不能心血来潮就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要“应运而生”、自然成文,一般在人物比较兴奋、悲哀,或内心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运用。
五、片断练习:
确实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人的心理时刻在发生变化,正如老师自己,老师刚上课时心理很担忧,不过现在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投入的表现。我这种担忧就变得烟消云散了。老师今天能毫不保留地展开心扉,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像老师一样敞开心扉?那你还记得父母那次激烈的冲撞吗?还记得与老师那次倾心的交谈吗?还记得春日结伴郊游的欢乐吗?还记得夏夜独自在家的感受吗? 片段练习:
情境一:老师在上课铃响后五分钟了还没进教室。在老师迟来的五分钟里,你在想什么呢? 情境二:考试时遇到了难题,你会怎么想?
情境三:在一次比赛中,因为你的失误而影响了你们组的成绩,你会想什么? 情境四:当你考了好成绩或获奖时,你的心情怎样? 任选一条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
写出你的欢乐与喜悦、愁苦与烦闷、失落与茫然······要求:把你的成长中最难忘的一段心理活动写成作文片段,最好用上一至两种心理描写方法。)
师:看来我们在课堂的时间不足以把我们的心灵抒写出来。老师有这样感受,如果同学们用这些方法灵活运用,那我们就可以细腻、真实、生动地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让心灵说话。
六、总结写作方法与技巧
师:我们通过赏析范文,学习了三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们解决了怎么进行心理描写的问题。也许我们以前是很感性地写,没有方法指导。老师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该注意内容以及心理的写作方法,编了个顺口溜。希望能对同学们写作有所帮助。咱们一起读一读。
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内心独白抒胸臆,景物描写来烘托。神态动作现心声,细腻真实众口称。梦幻想象若齐到,神游万里显高妙。)
1.以《老师表扬我的时候》为题,写个心理描写片段。2.心理描写的词语:
心如刀割 心事重重 大发雷霆 欲哭无泪 暴跳如雷 心烦意乱 心神不安 乐极生悲 抑郁寡欢 怒不可遏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惶恐不安 喜形于色 手足无措 惊魂未定 提心吊胆 惊慌失措 如坐针毡 惊恐万状 战战兢兢 心惊肉跳 魂不附体 无精打采 欣喜若狂 扬眉吐气 幸灾乐祸 心悦诚服 乐不可支 做贼心虚
当考试成绩出来 老师公布成绩时的内心独白
“天灵灵,地灵灵,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啊!保佑我这次成绩能高一点,最起码也要可以让我自己能看看吧。不要像得了呆小症似得.哎。。这次万一考砸了,回家怎么办啊!看着爹爹那仿佛能杀死人的眼睛,面对妈妈长江般的口水机关枪,我会崩溃的."我的心好像被吊在万米高空上,而高分则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如果超过了极限,会。。。。哎,越想越糟糕。我的手不听使唤了,不停的扣可怜的那桌子上的“皮”。目光呆滞,仿佛是行尸走肉般。脸上好像涂了层白油漆。亲爱的爸爸妈妈啊,手下留情啊!以后我一定认真读书,上课不开小车。家里的一些家务活我也会做一点。。再怎么说,成绩归成绩,好歹我也是你的亲生儿子啊!!阿弥陀佛.善哉。
第三篇: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指导
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语言描写的个性化、生活化,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品质。
2、语言描写要精炼、灵动、鲜活,以形传神,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
人物语言要求精炼、传神、个性化和生活化。特别是个性化,是语言描写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
教学方法:
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课文塑造了一位高大的船长形象。特别让人难忘的是文中一段简短有力的语言描写。(由两名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体会。)
交流总结:从这几段语言描写中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看来好的语言描写能让人经久难忘,回味无穷。那么,什么是语言描写呢?
二、讲授新课:
1、明确目标,激发兴趣。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教学目标)
2、范文引导,点拨章法。
让我们先听听这样一番话吧。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了,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吗?(学生交流,自由发言。)总结:这段话表明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说的话当然就不同。俗话说,什么树上开什么花;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板书)。
再如,我母亲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可是在我心目中她却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有一次,已近六十的母亲从地里点玉米回家,碰上几个早已告老休耕的同龄人,他们说:“还不服老啊,累的慌不?”母亲很自豪地说:“累的慌?我是属马瞪眼的,不怕日头晒,不怕大风刮,有口水就能支楞起来。”结果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有个性吧?但除了个性,你还从这些话里发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从这些诙谐的话语中,不难看出母亲的达观、勤劳、泼辣的性格与品质。不愧被我称为天才的语言学家吧。
也就是说,语言描写中渗透着人物内在的神韵,传达着人物的精、气、神。语言描写的实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道德品质。板书:小小话语见精神-------传神。
3、说话练习,当堂交流。
想想看,你生活中精彩的话语,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要求:说有个性色彩的传神的话,可以是父母的,师生的,电视人物的,也可以是陌生人的等等。)
如果把刚才所有的语言作个简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传神而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都非常简短而精炼,真可谓言简意赅啊!板书:描写宜短不宜长-------简洁。
回顾我们学过的语言描写的几种语言形式-------说在话前,说在话中,说在话后,有话无说,如果在句法上写活用活,语言也就灵动起来了。
板书:灵活多变好处多-------灵动。
那怎么让语言描写活起来呢?“说”字前面如何修饰呢?可加进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用词、习惯用语。这样,人物的语言就鲜活多了。
板书:修饰方法不复杂------丰富。
好了,给大家读一篇小文--------《蝴蝶面》。(略)
听了这篇小文后,你觉得语言描写还应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语言描写还得放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会更富有生命力,如果运用富有情趣的口语会更具表现力。千万不能写废话、大话和空话哟。
板书:生活环境展特色--------鲜活。
4、写作训练,当堂交流。
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比如拔河、打饭、市场购物、室友
卧谈、与好友久别重逢等,用语言来刻画特定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突出形象。
要求:(1)、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
(2)、全班寻找自己的黄金搭档。
(3)、注意模仿的语气、语调。
(4)、可使用简单的道具。
5、师生点评,自我修改。
三、总结积累。
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一定要牢记,语言描写难在个性,贵在传神,精在简洁,活在句法、修饰与环境的综合。也千万别忘了,言为心声,语言服务于心理、思想与品质。
与老师积累一句话--------慧于心而秀于言:思想豁达的人,言语就会宏通;心灵聪慧的人,语言自然清雅灵秀。所以,修炼语言首先修炼心灵。描写语言,定要以形传神。
第四篇: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指导
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指导
(一)、外貌描写包括哪些方面?
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1:在我们班里有这样的一个小男孩,他个子不高,身体就像一棵小树,四肢就像刚长出的小树枝。但他瘦瘦的身体却撑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真让人担心那弱小的身体能撑的住吗?最引人注目的要属他的眼睛了,不大,却炯炯有神,一眨一眨的,还闪着亮光,让人一见就联想起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闪亮的眼睛,他大大圆圆的脑袋中确实装满了让人羡慕的知识。
分析:主要描写人物的身材相貌,其中突出了小男孩的眼睛。
例2:听了这话,他立刻高兴起来,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分析:主要描写人物的神态表现。
(二)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1)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
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2)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例1:我呀,小头长脸像。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分析:特征:雀斑+近视镜。
例2:我的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他高高的个儿,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小时侯,我常常望着他的鼻孔问:“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他总是笑着回答:“爸爸是属马的,大鼻孔的马跑得快。爸爸小时侯在学校妈妈。”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分析:特征:大鼻孔。
2、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例1:老爷爷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分析:外貌特征:干瘦;身份职业:穷困的老渔翁。
例2:小明娟左手紧握铅笔,右手按在作业本上。她脸色略显苍白,两只滚圆的大眼睛注视着前方,闪烁着被求知的渴望燃烧着的异彩,分明是在呼喊:“我要读书!”
分析:外貌特征:渴望的眼神;内心情感:我要读书。
3、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更好地表现
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
例:鲁迅对闰土手的描写(少年“红活圆实”,中年“松树皮了”)
(三)、外貌描写“五法”
1、白描式描写。
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漫画式描写。
在人物描写中需要强调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征,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就是漫画式描写。如鲁迅笔下的阿Q:“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默的漫画。
3、工笔式描写。
工笔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如刘绍棠《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岔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对人物的外貌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人过目难忘。
4、间接式描写。
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陌上桑》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
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间接描写十分含蓄,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5、用修辞刻画。
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描写外貌。例:
(1)她脸上的笑容像孔雀开屏一样灿烂绚丽。(比喻)(2)他长得胸阔膀又宽,论劲头,能气死一头牛。(夸张)
(3)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比喻、夸张)
(4)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拟人、比喻)
第五篇:心理描写的方法--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课:如何进行心理描写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心理描写。教学过程:
一、出示病文,分析原因。
病文: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提问:看了这段话是不是能感受到“我”的紧张和伤心?如果不能,那是为什么?
总结:这段文字心理描写过于粗略抽象,没能细致地描写出真切的内心感受,所以没能对读者产生影响。要能使作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刻画。那么如何进行具体的心理描写呢?心理描写有哪些方法呢?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1)、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2)、用梦幻,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幻觉描写)
幻境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而又新颖的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出现的生活现象的形象表现。
还是以上面那位同学的“紧张”为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例如: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3)、感觉描写
发卷的同学向我走来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呼吸也“扑哧”“扑哧”十分粗重,眼睛紧盯着同学手中的卷子。他走到我的跟前停了下来,我的心“呼”的一下吊到了嗓子眼,呼吸也仿佛停止了,血液“哗”全涌到脑门上。4)、用神态语言动作反映内心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言语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通过抓住人的形态的变化来刻划心理活动,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写作方法。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
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5)、用景物自然地折射内心的感受(环境描写)
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人物的性格、情绪一般都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反映。古诗文中就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心,也常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之感,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7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5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前三种是直接心理描写,后面两种是间接心理描写。】
三、连贯成文。
“叮铃铃„„”,随着清脆的铃声,传来了“笃笃笃”的语文老师的脚步声。语文老师捧着一大叠试卷走进了教室。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心一下子就紧缩起来,不停地在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要游戏机了,考试前一天还趁着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都怪自己平时不好好学语文,懒得看书。老师啊,发发慈悲吧,手下留情,我以后一定好好学语文了。”开始发卷了,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7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5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发卷的同学向我走来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呼吸也“扑哧”“扑哧”十分粗重,眼睛紧盯着同学手中的卷子。他走到我的跟前停了下来,我的心“呼”的一下吊到了嗓子眼,呼吸也仿佛停止了,血液“哗”全涌到脑门上。我仿佛看见了老师的满面怒容,仿佛听见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旁人的嘲笑声。我又仿佛看见了那满卷的鲜红的叉和那鲜红的分数。卷子静静地反躺在我的课桌上,我慢慢地用有点颤抖的手指去掀它,一个鲜红的“4”字印入我的眼帘,我的手指一抖,卷子又躺在了课桌上。我一咬牙,反手伸到卷子低下用力一翻,卷子“啪”一下朝天躺了,随即鲜红的“48”刺进了我的眼里,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四、[练习:]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2.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选手,你只是个凑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把希望放在你的同伴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3.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上述种种方法在我们实际写作时都是综合起一运用的。要能揣摩人物在不同心态下感受、动作、语言等各方面的不同,抓住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详尽细腻的刻画,就能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2、布置作业。用上述心理描写的方法描写“我”得知成绩后伤心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