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3 06:2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童年》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童年》读书报告》。

第一篇:《童年》读书报告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残酷。

《童年》记叙了阿廖沙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罗斯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童年》中出现的人物有美的,也有丑的。文中的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吝啬、贪婪、专横、残暴、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使他变得判若两人。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绘,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结发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让幼小的阿廖沙怎么能不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危险的环境里,也不缺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善良的一些人,另外一种美好的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另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第二篇:童年读书报告

珍惜现在,把握未来——读《童年》有感

本书讲述的是高尔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家门,从此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只得在社会上自谋生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自己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中,有父母的关心、保护。在学校,有老师的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先前总以为自己的童年不够幸福,但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我的童年原来如此幸福,开始想要珍惜童年,但童年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那个天真无邪的我也说了再见。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高尔基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竟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高尔基从来不放弃可贵的光阴,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临终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尔克病逝。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实在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是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所以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努力吗?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但正是这苦难的童年教会了我们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努力拼搏、奋勇前进。

第三篇:读书报告《童年》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

长大了,对童年就有一种无尽的怀念。就像歌曲里唱的一样,“我不想长大”。我是真的不想长大,长大了要面对好多东西,要接受很多现实。总是那么无奈。在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我在图书馆的阅览室翻阅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那天,阳光暖暖得打在身上,但是我的情绪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高尔基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正因为这种艰辛的童年生活,让他更加独立,坚强,这种不平凡的经历孕育了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其中《童年》是他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翻开书的第一页,他这样写道“给我的儿子”,我想这也许是他想让儿子知道自己苦难的童年吧。在沉痛的氛围中外祖母出现了,虽然阿廖沙(即高尔基)的父亲死了,但她的到来却使他重见光明,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带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在与外祖母接触的这一小段时间里,阿廖沙就下此断言,可见她的人格魅力之高。

但是,幸福相处的日子并不是很多,“一种浓厚的,色彩班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了。”那是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在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中,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也真正拉开了帷幕。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导读中说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同时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我也特别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她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也可以说是为别人而活。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之中,她让我觉得是在为和平争取点什么,也许是宁静,也许是快乐,总让人捉摸不透。这大概就是因为她的善良,在为别人付出时,她已忘怀了自己。就像冰心《观舞记》所写的那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外祖母就像这个舞蹈者,在自我付出时,她忘怀了所有。

在《童年》整部作品中,高尔基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生动而形象,惟妙惟肖,如“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的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外祖母的形象马上出现在眼前,特别是她那件神秘的黑衣服,似乎在里面藏有鲜为人知的秘密。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但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不禁让我想到一些创造事业的人们,虽然他们挣了许多钱。但是由于繁忙,他们放弃了其它的一切,也失去了其它的一切。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有些人在追求生活美,欣赏日出日落,享受丝丝凉风,品味月下美酒时,而有些人却一心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梦。对于“好事情”更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与心灵共同追求的梦。物质生活只是人生的小小点缀,而因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更被他所喜爱。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想想现在的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不愁吃不愁穿的。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虽然目前,我的家庭依旧跟以前一样清贫,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倒也快乐。小时候

贫穷带来的阴影在我的心里一直挥散不去,但是正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我要向前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是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有些人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忆苦思甜,将曾经的苦痛转化为动力,去创造更美好辉煌的生命篇章。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09物本

09110214130

吴敏

第四篇:童年读书报告.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的种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种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此文来源于文秘资源网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而我所要说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第五篇:《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儿童只盼望欢乐

大人只知道期望?

------《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之所以会接触这本书,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说,看完这本书,会激起女性当个好妈妈的冲动。我当时是多么的迫不及待而又虔诚地阅读这本书。很多人都说,看完《童年的秘密》,让人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开发潜能的机会,想重新营造一个童年。但我想更多的是,我要怎样有准备地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又或者,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帮助更多的儿童去缔造更好的人生。

蒙台梭利,女。刚开始,看到蒙氏为女性,先是诧异,然后便是恍然大悟。大概只有作为女性,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才能把“童年的秘密”描写得如此细腻动人吧?上网随便搜索一下,关于她的成就让人应接不暇。在这里,我并无意要掩盖她其他方面的建树,但最让我顶礼膜拜的,是作为儿童教育学家的她。看到她著作的陈列,我再一次拜倒在她的光辉之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蒙台梭利方法》、《高级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和《有吸引力的心理》等,已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她毕其一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其中不可不提的是她创办的“儿童之家”。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惊人成效。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她曾三次获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

征。” 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童年的秘密》以最具亲和力,最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蒙台梭利用母亲般温柔的双手给我们揭开迷雾。在蒙氏看来,儿童的心理像一个深深的宝藏,蒙氏不亦乐乎地探索,得到的每一个发现她都如获至宝,然后又成为她继

续的动力。她不由叹息,成人是多么的不了解儿童,成人应被“推上被告席”!

尽管每个人都曾沉浸过在自己童年的秘密花园,但一切的一切都像梦靥一样深埋在潜意识里,难以唤醒。在一个如此功利的社会,儿童,常常作为一个被忽略的群体而登上社会舞台。很少人会愿意去真正了解儿童,因为这个“阶级”没有利益,没有荣誉,什么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是“赤裸裸”的。但是“儿童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译者的话】曾经看见过一句有趣的对白------“不要试图去了解我,否则我怕你会喜欢上我”。我觉得最有资格讲这句话的人是儿童。然而,很少人会因为小豆豆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十分懂礼貌而去真正了解她,除了小豆豆的妈妈。我们假想,如果小豆豆没有做她妈妈的女儿,没有进巴学园遇到好的校长和老师,又或者,她遇到的这些人,都不曾用心聆听过她的内心世界,她,现在又何去何从,路在何处?

作为一位未来的父亲或母亲,我们绝对有义务有权利去了解儿童。我们不愿意再次被推上

被告席,被指责是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的罪魁祸首。

“我们常常要求儿童,要求他们调整自己以熟练敏捷地适应这个世界。但是更有成效的做法是,这个世界应该调整自己以在各个方面都能适应儿童。”【梅内切夫人《没有准备好的人》

(The Unready)】

儿童的敏感期

读罢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的敏感期。

“这个婴儿喜欢盯着一个正在说话的成人的嘴唇,而他自己则用模糊的,无声的嘴唇动作来表达自己。但最重要的是,婴儿脸上高度注意的表情显示出他完全沉迷于眼前的这个有趣的景象。这个婴儿在6个月的时候仍然只能发出一个单音节。也就是说,在婴儿能够清晰发音之前,他对说话就已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兴趣,一直秘密地作者激活发音器官的工作。这表明他的内心就已存在一种能够激发该动作的敏感性。” 【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4页】这只是一个关于儿童敏感期简单的例子。很多时候,大人为了保护儿童,几乎不让儿童接触外界,仿佛离开家里空气就是污浊的,放佛陌生人都是坏人......但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总被人们包围着。现今儿童,一天到晚接触的就只有保姆,至多到了晚上,会被爸爸妈妈逗乐一下,再至多就一个星期见一两次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像我姑妈的孙女,在一岁前,她主要由保姆照顾,保姆性格内向,不太喜欢说话,随之,我姑妈的孙女也有点“不苟言笑”,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之后,保姆辞职了,我姑妈接任照顾她。我姑妈社交圈子广,有了这个样子可爱的孙女在手,就整天在朋友堆里打转。不久,姑妈的小孙女好像一下子聪明了好多,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在话下,更经常“语出惊人”逗乐大人,让大人诧异,这是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说的话么?而且,她的性格也一下子开朗了很多,很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如“今天奶奶带她去公园玩滑了滑梯”,不高兴的时候,也会眨着迷离的大眼告诉妈妈“今天小狗看她就跑,不跟她玩”。假如我姑妈小孙女的语言敏感性一直被压抑乃至扼杀,其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大人的行为,常常事与愿违。曾看过一则笑话,妈妈说,在孩子没学会走路之前,绝不会把他放到地上。然而,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吗?它是

否是现今很多大人行为的一个幽默化的写照?

有儿童的屋子通常很乱,儿童常把东西搞乱,这是很多大人都想投诉的问题。然而,蒙台梭利说,他们本来不是这样的。“婴儿的特征之一是对秩序的热爱。” 【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7页】我们常见到婴儿绝望地哭泣而毫无理由,我们经常看到婴儿哭得声嘶力竭且无法安慰。我们更多是把这些归结为婴儿反复无常。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这些都源于儿童对秩序有着比我们更苛刻的要求。“儿童无法生活在一个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的环境会干扰他,是他心烦,他可能会以绝望的大哭来表达无需环境给他带来的伤害,或者以生病表达他对无序环境的焦虑不安。婴儿能立即意识到环境的杂乱无序,而成人或大一点儿的孩子就算身处无序的环境也往往感觉不到。” 【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8页】儿童的这一敏感期大约出现在一岁半到两岁。但可惜的是,按照规定,儿童在一岁半到两岁不可能在学校里实践把东西放回原位。这意味着儿童的这种敏感要白白退化吗?并不然。在家里,我们可以剔除不必要的物品,把它们收好,把其他的物品都有秩序地摆放好。儿童就可以由此养成把东西摆好的习惯。相反,如果我们无视儿童对无序

环境的反应,难道儿童乱放东西我们可以置身事外吗?

儿童的工作

曾经,我看到小表弟吃力地想要跨过门槛,想过去帮他一把,可被他的小手推开,我试图强迫地帮他,可是被妈妈阻止了。她说:“他会有步骤的。”我在一旁看着他,生怕他会摔坏。只见他的一只小脚极不灵便地想要跨过门槛,可在这只脚还悬在半空的时候,他又试图抬起另一只脚,差点摔倒,又只见他的两只小手紧紧拽住门框,身体侧往一旁借力,几度艰辛,他终于跨过了门槛,然后满意地笑了。儿童有自己有目的的工作,他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秩序,不希望别人去打扰。像小豆豆第一天去巴学园的场景,“妈妈看到小豆豆正把特意给她挂在脖子上的月票挂到‘洛克’的脖子上。妈妈心想:‘这孩子究竟要干什么呢?’妈妈决定一声不吭地看个究竟。小豆豆把月票挂在‘洛克’的脖子上,马上蹲下身对洛克说:‘怎么?这个月票的绳子对你不合适呀!’确实,对洛克来说,那毛线绳是有点长,月票已经拖到地面上了。‘明白吗?这是我的月票,不是你的,你可不能去坐电车。等我去问问校长,再问问车站上的人。如果他们说‘行’,你就能到学校去了,懂吗?‘洛克开初还竖着耳朵莫名其妙地听着,待到小豆豆说到最后时,它用舌头添了舔月票,然后又伸了个懒腰。小豆豆却还在非常认真地继续

对它讲着:“电车教室不会动,所以我想这样的教室是不需要月票的。不管怎么说,你今天就等我好啦!” 说来的确如此,洛克原来每天都和小豆豆一起走到校门口,然后再自己跑回家,因此今天它也是做好了这种准备的。小豆豆把月票从洛克脖子上取下来,十分珍惜地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再次朝爸爸妈妈告别: ‘我走啦!’”【摘自《窗边的小豆豆》】一般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形,肯定会勒令小孩子拿回月票立刻上学,这样就破坏了儿童的工作。又如小豆豆不小心把钱包掉到粪坑里面去了,拿着钳子捞,校长并没阻止她,而是让他做完后把工具放回原位,像要求大人一样要求她,她感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最后她即使没捞到钱包,但也很满足了,因为自己工作了,而且工作被支持了。

成年人认为这些小手伸出去拿的是一些毫无价值和不重要的东西,他们千方百计地隐藏这类东西并且阻挠儿童的伸手行为:“不要碰!”或者是“别动”,“安静!”之类的话成了他们对儿童的惯常用语。儿童不知有多少次听到这样的大喊:“停下来!别动那东西!”为了教训他们不要碰东西,他们细嫩的小手又挨了多少打啊!

请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他们虽然弱小,但他们曾凭借自己的力量,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语言。有时候,他们会重复着不必要的工作,他们会把意见简单的工作完成得很困难,但不要

试图去阻止或者扰乱他们,请相信他们会在活动中长大,像我们童年时一样。

对于儿童,我们不能没有爱。父母都会喜欢乖的孩子,所谓乖,就是遵从。很多时候,孩子过分遵从命令,几乎连每一句话他们都用心完成,让我们感觉到每一句话都有责任。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孩子的很多活动和思维岂不是被扼杀了?我曾经闹着玩,问过我表妹一个问题“米的妈妈是谁?”表妹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是电饭煲。”然后我很得意地说:“错了,是花,因为花生米,哈哈”但是表妹并不罢休,她说:“才不是呢,我认为是电饭煲啊,我们用电饭煲来煮饭啊!”然后她又喋喋不休地说出多个米的妈妈是电饭煲的理由。她是个善于思考,有主见的孩子,曾经她的很多行为我们都无法理解,但事后,我们常被她的理由折服。大

人们是否不该吝啬自己对儿童的爱,而应对儿童博爱一些?

儿童对我们的爱,我们感觉到了?“儿童在大清早就去喊醒仍在熟睡的父母,这是一件让人极其厌烦的事情。如果社会条件允许,那么保姆就必须阻止儿童这样做。保姆成了父母早上睡眠的‘保护者’。然而,如果不是爱,又是什么东西促使儿童一醒来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呢?”

【摘自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霍力岩 李敏谊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5页】但他们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呵斥训责。成人总会觉得,儿童的很多行为都是没有理由的,都是闹着玩的。儿童因为这样,受过多少委屈呢?很多时候,儿童会想尽方法吸引成人的关注,或许有时候这些方法会成为大人的烦恼。如儿童无法通过优秀的成绩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就通过调皮捣蛋来引人注目。不管怎样,这些都源于一颗渴望爱的心。大人们,你们知道吗?曾经看到过一个老师这样对他的所谓坏学生说“如果你是坏学生,那我就是一个坏老师,但事实上,我是个一等一的好老师哦!”有多少成人能这样别出心裁地教诲呢?这样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让儿童感到一种爱的回

馈。

读《童年的秘密》时,每一页都让我爱不释手。我的思绪常飞回我的童年,那时候,挨打挨骂只知道感到委屈,现在,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委屈了;我也经常想身边的小孩子,原来,他们并没有喜怒无常,他们并不曾无理取闹;我也展望未来,看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情景,甚至看到自己站在孩子群中跟他们的心相互靠近„„

儿童只盼望欢乐?当你看到他们蹒跚学走,又或者他们本不用但却还是历尽艰难完成一个极其简单的工作时,你还会这样想吗?那么,大人也不应只会期待儿童有什么骄人成绩。我曾想过,以后要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份成长计划表,但现在看来,太多此一举了。我的孩子,可以有无数特征的配搭,我需要做的,是适当地给他创造机会,积极引导他和毕一生去爱他。

下载《童年》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童年》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关于《童年的秘密》的读书报告 专业:学前教育学姓名:李金英学号:20110474 摘要: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童年的秘密》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

    《童年的消逝》读书报告

    《童年的消逝》读书报告 《童年的消逝》一书由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著,书中介绍了有关“童年”的历史,阐述了“童年”的产生、发展以及日益走向消......

    读书报告1《童年的消逝》

    北京印刷学院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读书报告 我用了一个星期读完了《童年的消逝》这本书,正如本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自己叙述的那样“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述......

    读书报告2 《童年的消逝》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读后感现实的大学和理想中有着太大的差距,想象中的大学校园是丰富多彩的,是张扬个性的,可是如今的大学让我最深的感受却是孤独——内心的孤独。这种......

    《童年》读书考卷

    五年级“读书小达人”评选 班级:姓名:学号:1、《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书的作者是的高尔基,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在人......

    《童年》读书心得

    《童年》读后感 看了《童年》之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要是拿我和《童年》里的小阿廖沙对比,我可比他幸福多了。当时由于社会中的问题与家庭问题,阿廖沙并没有机会读书。可是现......

    童年读书心得

    童年读书心得1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童年却各有各的不幸。从高尔基的《童年》中可以看到一个俄罗斯儿童,甚至整个俄罗斯民族成长的历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读书心得 童年[范文大全]

    《童年》读书心得 在假期,我读了《童年》。在书中阿廖沙的外婆是善良的人,他教会阿廖沙如何做人,如何感恩。 “外婆常常醒来以后,坐在床上,久久的用梳子梳理她那令人惊讶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