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湖的每个景点都有一段动人故事
西湖的每个景点,都有一段动人故事
转自: 杭小州西湖,有着美丽的传说,比如许仙与白娘子。她的每个景点,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杨公堤 据了解,元灭南宋后,人们把南宋的覆灭归罪与西湖,从此官府对西湖不但废而不治,且任豪门占湖为田。此风一直到明朝中期,当时西湖已处于泯灭的危境。1503年,杨梦瑛出任杭州郡守。他不顾一切,力排众议,经朝廷批准后,于1508年2月2日开始疏浚西湖,耗时152天。当时拆毁田亩3481亩,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条与苏堤相对,从栖霞岭西侧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西湖始复唐宋之旧,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人们为了纪念他,称此堤为“杨公堤”。与西面的苏堤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孤山
孤山因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屿。孤山海拔38米,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然而却是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岛屿。它东接白堤,西连西泠桥,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碧波萦绕的西子湖中。这里是风景胜地,也是西湖文物荟萃之处:宋理宗在此建过西太乙宫,清康熙、乾隆在此建过行宫;孤山东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园林中山公园;平台东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园亭、有收藏四库全书的浙江图书馆、有清代学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楼、有陈列文物史记的浙江博物馆、有纪念宋代学者欧阳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国七大书阁之一的文澜阁、有百年老店楼外楼;山之西面有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鹤亭,为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传的“梅妻鹤子”故事发生在这里;山颠有宋建四照阁,废后近几年重建四照亭;苏曼殊墓;陈士英墓;林启塑像。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迩,唐诗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明代凌云翰有“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的佳句。古人有诗曰:“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孤山碧波环绕,山间花木繁茂,亭台楼阁错落别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南宋时作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大雄宝殿、天王殿两侧有五代时所建的石塔和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所建经幢,距今已有1000余年。清康熙皇帝曾题“云林禅寺”四字。雷峰塔
雷峰塔一名黄妃塔,又称西关砖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黄妃塔”因地建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旧塔已于1924年倒塌,现已重建。雷峰塔原建造在夕照山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为雷峰塔。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塔于1924年9月25日倾圮。清朝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雷峰塔倒塌之后,不仅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雷峰是夕照山的中峰,北宋诗人林和靖有《中峰诗》云:“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可见当时已是悠游赏景的好去处。至于雷峰之名的由来,据《淳祐临安志》所载,是因旧有郡人雷就筑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证,中峰又称回峰,回峰之回字旧作雷,后人以形致误,错作雷峰。毛希龄《西河诗话》说:“南屏山前回峰,以山势回抱得名。……宋有道士徐立之筑室塔旁,世称回峰先生。此明可验者。”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实是语在双关,韵味无穷。1999年底,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郑重决策:顺应人民群众的心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文物保护原则,发掘雷峰塔地宫,建造雷峰塔遗址保护设施,并对遗址保护设施的内在功能和外观形象加以延伸、拓展,按雷峰塔原有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建造雷峰新塔。雷峰塔重建工程于2000年12月26日奠基后进展顺利。2002年10月25日,雷峰新塔如期落成。雷峰塔的建设在中国风景保护和建设史册上留下了四项“天下第一”:塔类建筑采用钢材框架作为建筑支撑、承重主体的天下第一。塔类建筑中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天下第一。塔类建筑内部活动空间最宽敞的天下第一。塔类建筑内部文化陈设最丰富的天下第一。岳庙(岳飞墓)岳庙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1年,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内有忠烈庙、启忠祠和岳飞墓。忠烈庙内的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迹。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陈列岳飞的生平事迹。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墓阙门框上镌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武松墓
武松墓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西泠桥畔,苏小小墓西50米左右,面对秀丽的西湖。武松墓高2.8米,墓圈高1.1米,直径4米。墓碑高3米,采用福建青石制成。甬道宽6米,长10米。武松墓的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由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其匾额“嵚奇瑰伟”按原篆书字体恢复,墓碑及牌坊上所有浮雕纹饰均按老照片上的图案原样精心雕刻而成。武松墓修于1924年,在1964年被平毁,现在的墓园是根据老照片依原样重建的。行者武松的传说最早见于宋元之际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宋江三十六赞”,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言武松在杭州出家终老,葬于杭州。其实《水浒传》本身是虚构的文艺作品,这些古迹并无史实为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表达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碑一亭半亩地,局促于西里湖一隅,颇有些名不副实。近年经过扩建,现在的曲院风荷起自跨虹桥畔的碑亭,沿岳湖、金沙港直达卧龙桥外的郭庄,迤逦数里,建成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5个景区,面积达426亩,成为西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公园。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既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游名园,也是西湖北线热点游览区。曲院最为精采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太子湾公园太子湾公园始建于1988年,原为西湖疏浚淤泥的堆积场。建园时,因山就势,巧妙地挖池筑坡使其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相传此地曾是南宋庄文、景献两位太子的攒园,故有太子湾之称。太子湾公园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南隅,南屏山荔枝峰下。公园面积为八十万平方米,园中以西湖引水工程的一条明渠作为主线,积水成潭,截流成瀑,环水成洲,跨水筑桥,形成了诸如琵琵洲、翡翠园等,空间开合收放相宜,清新可人的景点。公园内有数千株日本东京樱,三月中旬盛开,灿若云霞,美不胜收。公园的环境适宜举办西式婚礼,为增添喜庆而浪漫的气氛,还特别营造了爱情柱、爱情邮局等景观。在您游览公园美景之时,更会惊奇地发现,在太子湾公园居然能无线上网,畅游无线宽带。秋瑾墓秋瑾(1875--1907)是我国近代女民主革命家。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1907年7月13日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15日在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时才32岁。因其生前有“埋骨西冷”的愿望,经再三辗转,由好友吴芝瑛与徐自华将其遗体安葬在西冷桥畔。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呈方形,用花岗岩砌成,高1.7米,正面嵌孙中山题字“巾帼英雄”石刻,背面为徐自华、吴芝瑛题书《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两块碑石均为原墓被毁时收藏的原物。墓穴内秋瑾烈士遗骨骨殖坛中,置石砚一方,上刻“秋瑾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西泠桥畔”。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秋瑾全身塑像,高2.7米。头梳髻,上穿大襟唐装,下着百褶散裙,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英姿飒爽。现为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浪闻莺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杭州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现为柳浪闻莺公园。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海棠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子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等胜景,别有天地。每到阳春三月,万树柳丝迎风飘舞。
第二篇: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差生”其实并不差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中职学校所收学生被称为差生。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初中一轮轮的淘汰之后,在老师的歧视,父母的失望中,被迫选择了职业学校。调皮,不听话,学习能力差,缺乏上进心,自我约束力不行等词语,都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而这些学生也因为这种种的暗示,变得自卑,贪玩,有时甚至不顾一切做出后悔的事情。
而我在多年的职业教育中,深深感受到这个现实的可悲。如果我们职教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毁掉的不仅是一批批的孩子,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如果这样看待这些孩子,就是我们职教人的失职,或者说是职业素养的缺失。
在这方面我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我们的学生不差,他们需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这正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想先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从09年开始,我一直从事电子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因此,我先举一个与专业息息相关的例子。11电子班的张鑫同学,是一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他课堂上说话,吃东西,身子转来转去,好像屁股下的凳子上有钉子似的。他的调皮捣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有时,我没有办法了,就让他站着听课。但他一样是调皮捣蛋。我问他能不能安静点,别打扰了别的同学。他说他初中就是这样的,书本的知识实在是学不进去,坐这里真的难受。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老师,我们这算好的了,我们以前都溜出教室去玩呢。学不进去的,老师,您别费劲了!
有一天,有几个学生去找班主任请假,说在学校没有意思,啥也学不进去。正好他们的专业实训老师在,就承诺说,带他们到实训室看看,若感兴趣就留下。电子实训室,王远新,一个参加过省赛的学生,认真负责。很有车间主任的派头。11电子班的学生分两边坐好后。就好奇的查看着眼前的电子设备,很有兴趣的样子。王远新简单介绍了一下,如何在一平板上插装电阻,尤其重点介绍了颜色代码。多数学生立即动手插起来。并不断问老师部件名称。老师给他们讲解了抢答器(又叫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并演示。学生们又惊奇又兴奋。有学生自主完成后,主动找王远新学着怎样用烙铁烙上。那么,张鑫呢,我发现他好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一扫以前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气,兴致勃勃地研究着手里的元件,专注,认真,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后来,在实训室,他一直是最优秀的一个学生。因此,我想,我们的学生并不差,他们只是不喜欢课堂教学这样的模式。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牺牲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本来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东西,然后努力去学习,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们怎么忍心就认为这些学生很差,不可救药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喜欢而去努力,因此获取的成就感,可以使学生感到快乐。喜欢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我们老师就应该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
另一个例子,是10电子班的潘晓华。这是个性格外向,表现欲很强的女孩。但因为初中成绩不好,被老师忽视,自尊心受挫,因此失去了积极向上的动力。正好学校组织演讲活动。我们的学生几乎全部选择了不参与。无论问谁,都摇着手说老师我不行的。我找到潘晓华,我说你试试吧,我觉得你普通话还不错。我行吗?她矛盾着,想参与,又害怕。在我的鼓励下,我们师生一起努力,纠正读音,掌握节奏,怎样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听众,一点点的,她在进步。我发现,她很努力,而且最大的优点是一站到台上,她就能够掌控全场。第一次演讲,她的成绩很一般;第二次她在学校获得第一;第三次,她在全县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并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一路走来,她变得自信,坚韧,积极向上。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在课堂上难以表现出来的才能,使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她不再自怨自艾,她目标明确,现在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孩。因此,我说,她不是差生。她有优点,并发扬光大,现在,她在潍坊的一所高职院校担任学生会干部。我相信她的未来更美好。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我们的学生有优点,只是我们教师缺乏发现的眼睛。我们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学会宽容与理解,去发现并鼓励,让每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拾自信,重新感受成功的喜悦,才能在他们的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好。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职业学校的老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第三篇:西湖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个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我会带大家游览三个景点,柳浪闻莺,长桥公园和花港观鱼 现在,我们的大巴车行驶在南山路上,第一站是柳浪闻莺。为什么要叫她柳浪闻莺呢?等到了景点,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你瞧,这里是柳浪闻莺,换两边种满了杨柳,一阵风吹过,那些杨柳像一位位舞蹈家翩翩起舞,非常美丽。你们听,叽叽喳喳的声音,是小鸟欢乐的乐曲,他们就像柳姑娘的乐师,为杨柳伴奏。如果你想放松一下,只要在这湖岸边走一走,一定会陶醉其中。现在让我们继续往南走,来到的是长桥公园。它虽名为长桥,实际上它的桥并不长。长桥公园里的小桥流水分外幽静。如果你想远离城市的喧闹,听着鸟儿的叫声,闻着桂花的香味,十分惬意。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大家可以拍拍照片,但是千万不可以掉对哦!我们现在离开了长桥,继续向前进,来到了著名的花港观鱼。现在正是金秋时节,也是菊花开放的时候,走进公园,大家可以尽情观赏,可是千万不要踩坏了花草。花港观鱼不光只有花儿美,鱼儿更美,还可以去那边买一些与饲料喂喂这些可爱的鱼。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下午三点准时在大门口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很高兴大家都能准时回到这里集合,我们今天的游览已经结束,西湖的美景多得数不过去,欢迎你们再来游玩。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第四篇:每一个晚睡的人都有一段故事杂文随笔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习惯晚睡,望着窗外那星星点点的灯光,猛然发觉,原来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想起他了……
那个白衣少年,是我关于青春的所有幻想。可是,我却不敢说出他的名字,我的心思,他太优秀,太耀眼,而我,太普通,太平庸。每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在想他在干什么,是不是不开心。我喜欢晚上躺在被窝里,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时光,我可以肆无忌惮的想念他,不必害怕别人知道,不必担心别人看穿我的小心思。
窗外车水马龙,内心翻涌成海。思绪已经不受我的控制,开始变得飘渺。想以前,想现在,想未来,想如果,想假如,可是不论想什么,他都是主人公。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漩涡,越陷越深,而我却不自知,当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无法自拔了。
同一个时空,同一座城市,我努力做到和你一起,甚至连呼吸的频率都相似。可是,那么多街道,那么多路口,再没有一次偶遇,再没有一次重逢。
慢慢的,开始习惯了晚睡,记忆会在人不堪一击的时候喷薄而出,每天晚上,都是想你而入眠。寒冷的夜因为想你而温暖,寂静的夜因为想你而孤独。后来的你,越来越淡,越来越模糊,可是,习惯晚睡的我即便是不想你,也很难在午夜前睡着。
每一个习惯晚睡的人,都有喜欢的人。两个人聊天,不知不觉的能聊很久,天南地北的侃,也不知道困,不知道疲倦,因为爱情,会让人兴奋。可是,有一天,那个愿意陪你到深夜的人突然不在了,你就会很不习惯,感觉时间过的好慢,黑夜好漫长。你宁愿无聊的玩手机,也不愿意早早的睡觉,因为习惯了一个人的陪伴,习惯了两个人的交谈,习惯了远方有你在的温暖。
每一个习惯晚睡的人,都有想要呵护的人。因为怕她一个人,怕她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所以习惯了守候,习惯了等待。长夜漫漫,可是因为等待,也不是那么的无聊。她偶尔的一条消息,你都会觉得值得。她无意的微博点赞,你都会记在心里。
每一个习惯晚睡的人,都有不能言说的伤。世界上痛苦的事情有很多,爱而不得最为无奈。深夜,是思念泛滥的时候,是独自饮酒的时候,是一个人疗伤的时候。夜,因为没有她的陪伴,而更加的的漫长而孤独。
每一个习惯晚睡的人,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正好是那个晚睡的人,如果你愿意,可以把你的故事告诉我,我愿意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
第五篇:读李振西《每个孩子都有故事》范文
读李振西《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体会
六沟学区 杨帆
最近一阶段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既是教师日常学习和阅读的优秀读物,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极好案头书。书中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本来看了一两个故事后,不想读了,因为他讲的是中学里发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似乎跟小学联系不是太大,转念又想既然借来了,看看也无妨,这本书通过记录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用心灵赢得心灵;第二辑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第三辑今天,他们令我很感动;第四辑那天,我故意迟到。它既是教师日常学习和阅读的优秀读物,也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极好案头书。
想想到自己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感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看着这些孩子成长,我感觉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今天我想重点说的有两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作为一个正常人,大家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赞美,但至少从内心里希望别人在乎他。一旦他知道对方很在乎他,就会从内心深处,甚而做一些事来表达他的感激。
由此我又想到我们班里的一名学生刘伟业,在以前的交流中,我也说过这名学生,说实在的,刚遇到这种学生时,我还是满腔热血的想教育好他,找家长,找他谈心,都试过,但都没有见过很好的效果。索性本学期我就直接处于不理他的状态,而且还让他自己单独一张桌,坐在教室的最后边。开学的几周,我对他是不闻不问,他也落了个自由自在,其实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过多的去询问。
但接下来的几件小事,让我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心想应该让他知道我其实还是在关注他、在乎他的。第一件,交听写的词语本,我只是对他微微一笑,他就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第二件,主动打扫卫生,前几天班里安装黑板、微机,弄得教室里乱糟糟的,无人打扫,经我一提示,他是为数不多拿起扫帚打扫的第一个人,我趁机又表扬了他。或许这个孩子感觉到老师对他在乎了时,他心里也会萌生出一种舒服的情绪。现在,我给他安排上了新同学桌,感觉他的变化又是不小,能主动找我检查作业,主动给我背诵经典诗词。读完了这本书,我还学到了一个好办法,利用同学的信件鼓励和帮助这名学生,这将是我下一步的做法。希望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一句话一辈子。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管已气急败坏,但一定不要口不择言,只图一时解恨。因为我们的一句话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稚嫩的心,影响他们一辈子。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么这个道
理,只是有的时候冷静不下来,有时候确实被学生气坏了,在当时的情景下,看到学生的纪律很乱,某一件事没有做到我心目中的标准„„自己就很急躁,会说出一些让学生难以接受的话语,现在想想他们还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何必呢,我想再对自己说以后尽量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也想对各位老师说一下,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一定不要随便说出让他们伤心的话,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灵更加脆弱。
在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就有一个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一名初中生,刚刚开学便偷走了同学的一千多的随身听,本来是一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在李老师的特别关注与呵护下,健康的成长起来。由随身听的问题开始,李老师进行家访,然后巧妙地帮着万同化解了这个恶名。随后给这个孩子找帮助人,帮着他、督促他的上课纪律,慢慢地发现他的优点,并且夸奖他。一次作弊后,老师发动全班的学生来帮助他、教育他。李老师说“失败和屈辱是我们的教育给他的唯一馈赠”。我想:当这个孩子,感觉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关心后,才开始慢慢转变的吧。现在我想,万同在学校里受到的失败与屈辱,都是在小学啊,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代得不到健康的教育,慢慢的他的心里就会歪曲,小学老师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
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吧。
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六沟学区 杨帆
暑假里有幸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在他们的身上都展露出不同的个性特征,需要我们认真小心地呵护。这本书通过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成长,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
翻开目录,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比如,面对家庭教育或以前所受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孩子自身养成的恶习,以及他本身存在的学习接受能力方面的缺陷,有的孩子不但表现很差,而且学习成绩也很糟糕。如果凭着“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或“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良知,我们当然会对他倾注爱和智慧,让他能有所进步,至少“学会做人”,但升学的压力,可能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孩子而“面向多数”。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并非面对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有时辛苦了很久,也未必有好的效果,我们通常都会这样安慰自己:尽管他的成绩不好,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已经把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他的心田,在将来它一定能开花结果的。
这篇文章中有几个小故事很吸引我,信任的力量,看到标题,我不禁心中一紧,信任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有着很重的分量,信任是一种爱,是一种鞭策,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力量。当你把信任给了孩子,他就会感受到身上的担子的沉重,会感到温暖。想要教育好你的孩子们,首先应该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展现出自己最棒的一面,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拥抱。多一些宽容和期待,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们,当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指责,批评,多一些倾听,理解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包容,在“严厉”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理解和尊重。在听惯了批评、呵斥之后,哪怕是老师“微笑着轻轻说”一句话,也会让犯了错的孩子们感动,并产生向上的信心。同时要让孩子们知道你在乎他们,作为一个正常人,大家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不管是老板还是职员,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赞美,但至少从内心里希望别人在乎他。一旦知道对方很在乎他,就会从内心深处,甚而做些事情来表达他的感激。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
孩子。记得我这次暑期培训的时候,一个外教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海星的故事:讲的是在海边居住着一个村庄,村里面的人们主要以捕鱼为生,所以总是早出晚归,有个小男孩每天都会到海边去送他的父亲,他每天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海浪冲到沙滩上的海星扔回海里,我们都知道这么做于事无补,因为还是会有很多的海星被冲上岸,可是小男孩却说了一句:“我能救一只救一只。”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那么小的孩子每天都做着一件事,就是拯救海星,不禁让我想到教学,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我们,能帮助一个是一个,我应该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这些故事会一直在我的心得荡漾,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去呵护每一个花朵。
坚守——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心得体会
六沟学区 杨帆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摘自《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聆听了李老师的报告,也有幸让我买到了李老师的几本书,其中《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口气拜读完,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个个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现在,学校让我们写读书心得,我又一次打开了《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又一次看到书中呈现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又一次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让我又一次经历洗礼——“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一直喜欢“悲壮”“坚守”这样的字眼,有些许凄美、苦涩,又有些执着、坚持。自己一直在琢磨: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面对教育,为人师者又能坚守什么呢?回顾踏入师范校门的3年学习生涯,我的师者的谆谆教诲;走入教学岗位23个春秋,与孩子们度过的日日夜夜,今天又一次拜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苦苦求索,终于明白了:坚守是一种理性,是一种对教育意蕴的真正理解;坚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教育思想的执着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坚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庄严的使命。为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请我们用真诚的心灵,去坚守真善美。因为教育只有坚守,才有教育智慧的流淌;只有坚守,才有教育思想的生成;只有坚守,才有教育新的超越。只要顽强地坚守教育的本真,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教育的精彩。
一次又一次地拜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苦苦求索,终于明白的道理,让我想起自己平时的工作里也有很多感动、很多故事啊。比如:
“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份份宝贵的礼物,有学生的贺卡、信件、作品、作业本、日记、阅读剪贴册、照片、荣誉证书……而最为珍贵也最令人心寒的是一份保证书:„再上网就砍掉我一个手指头‟!犹如一根断指就放在我的面前……”这是我在2008年征文比赛中的文章“由一份保证书所想到的……”开头一段。文中的张道恒,现在已经升入初中,是一名小组长,上周还到我家里来玩呢。可张道恒的保证书,至今还历历在目,还在告诉我为人师者的那份真爱。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就让我们都坚守这份永恒的爱——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真心去换取真心。为了那份悲壮的坚守,我们无怨无悔!因为心中有了这份坚守,我们只顾着一路风雨兼程!因为心中有了这份坚守,我们“累,并快乐着”。
因为心中有了这份坚守,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灌浇一茬茬幼苗,去摧开一簇簇花蕾,去托起一轮轮明天的太阳!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而我,愿意作李镇西老师的同行者,一起坚守到永远!
读李振西《每个孩子都有》有感
六沟学区 杨帆
今年有幸读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看完后心中忐忑不平,每位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每每家长会时看到孩子父母满载的希望,心中很不是滋味,总是责故事备自己没能把每一位学生教好,尤其是后进生,这个时候我心中总会觉得很难受。从那一刻我就暗暗下决心要把每一位孩子教好,要对得起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要让每一个希望都微笑,每一个希望都插上翅膀,勇敢地飞翔,虽然我知道有些不好实现,但是有目标就有希望。
一看到书名就甚是喜欢,个人偏爱阅读教学案例,而不喜欢读纯理论的教学论,除了觉得教学案例比较生动,更重要的是能够讲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学以致用。由于前段时间忙于家事,耽误了读书时间,以至于到现在为止只看了一半。里面一个个发生在现实生活的故事让我感受颇深,面对残疾孩子、迟到孩子、不完成课业的孩子、学习态度恶劣的孩子等等一类问题孩子,老师们都在里面花了相当多的心思。首先,我想应该是倾听,的确每个孩子都有故事,但作为老师是不是你真的都有去了解这个孩子的故事,进入他们深层的内心世界?我扪心自问,没有。其次,是理解,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他撒谎也说明他有自尊心,老师要正确地引导,而不能一味地指责。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爱,每个问题学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无论是内在的心理原因或者外在的环境因素,老师都应该认真分析,对症下药,书里面的老师对于问题学生的分析是很透彻的,哪里出了问题,就把注意点集中到哪里,然后用自己的关爱抚平孩子的创伤。最后,是监督,不可能所有问题学生在你的开导下都蜕变成优秀学生,问题学生的不良学习情况经常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时好时坏,这时候就得用足够的耐心再次引导他。
李镇西老师说过,成功的教育,离不开一个“磨”字,这个“磨”,就是持之以恒的耐心,这是爱的一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尊重,而不是当作敌人来征服!我们教师经常会犯同样一个错误,就是和学生形成对立面,缺乏耐心和爱心,似乎管得住学生,镇得住学生,就是能带好班级的表现。有时候课堂上弥漫着不绝于耳的窃窃私语声,却只知道用大嗓门、高分贝来控制学生的言行,改正他们的陋习。而不是用爱心和耐心来化解师生间天然的冲突和矛盾,效果很明显并不理想。看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后,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孩子的需要。他们需要的是不仅仅是我上课的热情,更多的是尊重和耐心。一个“磨”字道出了我缺乏耐心的不足,也给我指明了以后教学和管理工作前进地方向,今后我必将改进教育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