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模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这学年我们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品德与社会》,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 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自主选举班干》这一课,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 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苏翠萍
2018年1月20日
第二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反思
《站在泰山顶峰》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本单元的主题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本主题凸显了齐鲁文化的精髓。学生都知道“一山”“一水”“一圣人”,但相对而言最陌生的还是泰山,本班只有一个同学到过泰山,而且是几年前去过的,问及对泰山什么地方的印象深刻时,她竟一无所知。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十来岁的孩子而言十分难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我及时给学生补充了图片,但是远远不够,趁学生学习的间隙我连忙上网查找资料以加强学生对泰山的认识。“登临泰山”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泰山的自然景观,体验泰山的壮美。五岳之首是泰山,又有学生问及其余四岳是什么?我没有拒绝孩子,而是及时补充了其它四岳的知识,孩子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我又及时启发:“又有这样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可见五岳各有各的妙处,可以课下查找有关资料,在以后的课时中我们再来体会什么叫‘五岳归来不看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登泰山”是去过泰山的旅游者的一种体验,对泰山十八盘的险峻同学都不了解,我针对此种情况向学生进行毅力方面的德育教育,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对“一览众山小”学生不解其意,我及时进行引导,又对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做了简单的介绍。“泰山壮丽的美景”是本课的重点,对泰山的“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云海玉盘、泰山佛光做了图片展示,使学生对泰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泰山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以对泰山进行深入地了解,感受泰山历史文化的厚重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由于泰山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博大精深,主要让学生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介绍相关知识。本次的教学主要是方法的指导,课前已经让学生制订主题研究计划,我在课前进行了一定的方法的指导,效果比较好。中国的其他名山大川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此更感兴趣,我适当运用猜一猜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几个,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针对上节课的学生情况,在五岳的了解上颇费了一番功夫,又对四大佛教名山作了简要的了解,力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知识、情感方面得到增长、提高。
问题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共分为: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四个主题小组,由于班额较大,小组人员较多,所以显得纪律较差。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小组教学的人数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宜。
教学重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情况,针对难搜集资料的现实情况,教师积极为学生搜集部分资料,这样探究式学习才能落到实处。3.8
《来到黄河岸边》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本课分为三个课时,包括“我看到了母亲河”、“母亲河哺育了我”、“为了‘母亲’的微笑”三个主题活动,分别展示了黄河地貌的壮美、黄河孕育的千年文明史和黄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影响。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背景、途径省份、地理位置及整体形象,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因为我们这里就在黄河的岸边,有的学生就在黄河岸边长大,但对黄河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图片展示法、师生讨论法、小组研究法等方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趣,进而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学生对影像资料感兴趣,针对这个特点,我为学生补充了视频资料(浩浩荡荡的黄河),又为学生播放了气势磅礴的《我们是黄河泰山》,学生对黄河的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意运用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在课上交流,达到信息共享。我还补充了有关黄河景观的资料,如壶口瀑布、黄河入海口等,这些资料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第二课时“母亲河哺育了我”一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黄河流域文明的历史故事、重要事件与人物。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举例法、图片展示法等方法,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了解黄河文明。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单单是地理知识或历史知识的教学,而是以情感得到激发作指导,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第三课时“为了‘母亲’的微笑”,以提高对黄河的保护意识为主,着重从黄河受污染、河水断流、土质恶化等方面的环境问题入手,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积极的认识和思考。通过资料展示法(既包教师搜集的资料,也包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变化,又用设疑法让学生寻找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学生本次搜集的材料较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颇感兴趣,能自觉运意识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自主的学习。学生意识到黄河面临的严峻问题,明白保护黄河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又加之学生生活在黄河岸边对黄河断流、地上河情况了解甚多,已经把保护黄河当做自己的责任。学生对我国的名川秀水很感兴趣。我适当补充了我国较大的河流。尤其对长江的作了具体的探讨,黄河、长江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水系图也知道我国的北部河少、南方水系多。长江的水量是黄河的20倍。春天正值干旱季节,电视新闻对此报道也很多,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到水资源的匮乏,电视台也有有关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所以学生对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情况也比较了解。我们这里是农村,用水方便,能否把节约用水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内心还是个难题。
问题反思:学生说的很好,但是很多同学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按照说的去做,也就是“知行不一”如何培养言行统一的学生还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学重建:作为品德课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是怎样做人,德为立人之本,教师更应该为学生积极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景,促使学生知行合一。另外,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行及时监督,时时提醒,教师也应以身作则。3.19
《寻迹孔子故里》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对孔子的专题研究,走进三孔,不但了解了孔子和孔子对中国的影响,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专题研究的经验,提高专题研究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汇报学习收获时,引导学生的发言,梳理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对专题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使专题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方向,有层次,步步深入,同时及时肯定学生好的专题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的路标和灯塔。
我对这两节课感触颇深,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门课程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问题反思:
一、使用教材不灵活,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在教材运用方面,我对教材把握不够,更多的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我的导课过于繁琐,把孔子的形象直接定格在学生面前,未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还有一点是我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同时对收集的材料未进行透彻的处理和吸收,只注重了课本范围内的备课、上课、很少考虑教材之外的教育内容,对于孔子的名言、观点渗透不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够。
二、教师情感投入不够。品德与社会课除了认知和学习外,要多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并且引导儿童获得情感的体验,获得经验,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自己本身对孔子的内涵没有把握好,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语言较为平淡,情感投入不够,以致于影响教学效果。
三、评价学生过于简单。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使人们永远乐观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可太过于简单,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学中我使用的评价语言过于简单,欠缺学生的自我展示、总结展示,对学生的激励程度不大。
教学重建:这节课不是简单的明理课,又不容易联系学生的实际,所以必须另辟奇径,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连接体验,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利用情感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话题,只是学习的一个借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深入挖掘人文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呈现有意义的、快乐的课堂教学内容,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努力实践新课标的新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地积累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把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很好地教好。3.26
《好大一个家》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所以在本课设计上我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图片,就以本地现在的季节为与南方气候对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感受季节、时间的不同,通过具体描述来感知,领会这种疆域辽阔带来的全国各地自然景观的不同。《品德与社会》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开课伊始我就以一首爱国歌导入,整堂课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辽阔,培养爱国情感。
自我评价:特别是在认识34个省级行政区的时候,通过猜谜语深化认识,本课知识性强,为了学习不那么单调,我采用了比较、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东西部和南北方的空间概念,在和同伴的合作游戏中学习,寓枯燥的学习内容于游戏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观察地图的能力。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1.培养学生良好的收集资料习惯,为自主学习打开方便之门。在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品德与社会课要培养的是“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这就应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去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因此,师生收集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之前,师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各民族知识的资料。师生课内外有目的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与人交往、搜集信息、探究等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多方面搜集信息而得到巨大收获,成就感油然而生。2.培养合作意识,加强情感的融合交流。本节课学生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品德修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情感得到交流,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但是应该看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是需要培养的。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年龄特点、思维的发展和接受能力,不能急于求成。
问题反思:对行政区域划分部分教学较少,没有很好的深入进去,学生对部分行政区的简称和首府(省会)还不甚了解,编谜语有一定难度,拼图游戏的时间不够只有放在课后,对教学时间的安排还不够合理。
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
教学重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实际授课时,丰富自己的经验,遇到突发状况时应变自如,使原本的设计能正常进行,不至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达成。4.5
《同是炎黄子孙》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两岸人民血浓于水》一课时,一开始,就播放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听了真情演唱,孩子们触动很大。再让学生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海外华侨的生活。然后,让学生了解海外华人的生活习俗,知道海外华人虽然身在他乡,但依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让学生把收集的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探讨,拓宽知识面。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畅所欲言,把感受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海外华侨的爱国情结。朗读诗歌环节,让学生的情感 在已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在第二课时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问学生谁能说出关于台湾的历史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学生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他们对时事问题了解的也不少,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绝好时机,总想告诉大家自己的知识,这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也只能说出个大概或是提前预习得到的教材上的一点点东西。此时,正是我们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的时候,我利用网络资料,给学生做以补充,从三国开始,讲到隋唐,再到宋元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一直讲到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岛,形成现在的分踞局面„„学生对台湾问题有所了解。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习“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你知道哪些台湾的特产?你是从哪里了解到台湾的?又联系到中央4台的“海峡两岸”栏目,结合时事政治台湾的领导人参加上海世博会,我们这里有一些台胞,大陆与台湾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大陆与台湾的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系上节课,从而让学生知道不论大陆人民、台湾同胞,还是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在学生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之后,再怀着满腔热情唱歌曲《我的中国心》,使情绪高涨起来,以此来抒发各自的爱国情怀。课外的各种资料都是课程的资源,会让学生多渠道学到知识。
问题反思:刚开始的播放歌曲声音太低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及时调整以免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虽然不是住校生,但微机室不能上网,学生手头没有资料,资料基本上是我给提供的,这样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他们也就无法对资料进行取舍。
教学重建:学校的图书馆不能随时开放,这对品德课教学是致命的打击,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学生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限于风景方面,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较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发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找出更好的品德课教学的路子,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4.12
《为了祖国的振兴》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本课共分为三课时,《辉煌成就》、《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教学第一、二课时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鲜活的例子,发挥直观优势,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经验,结合探究式教学,强化学生技能的形成。在以名人为例的榜样式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补充大量资料,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祖国辉煌六十年的历程。在这几节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展开,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先辈们建设祖国的热情和斗志。我还注意调动学生的各种技能运用于学习中,品德与社会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应该是孩子们积极探索的过程。在我的教学中,是先让学生搜集资料,将知识的挖掘放手于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探寻所需要的知识,充分体现主动学习。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汇报学习收获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的发言,梳理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对专题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选择有价值信息,使专题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方向,有层次,步步深入,同时及时肯定学生好的专题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效果不错。第三课我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及视频资料,通过丰富的视觉体验,逐步了解读书的真正价值,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基本遵循了一般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引领学生从身边及生活的具体事物中感知为什么读书,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功利性读书,也不是读书会有体面的工作的错误认识,读书会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本课中,没有简单的用自学讨论法,而是采用学生乐于参与的讲故事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更为活跃,寓教于乐。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尽量鼓励学生积极踊跃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才更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说假话,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及错误的价值观。
问题反思:有的时候我还在以绝对的、理想化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有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的时候。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学生搜集的资料太少,探究式教学落不到实处。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名人效应学生感触不是很深,没有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教学重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加强理论修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在实际授课时,资料准备不足,使原本的设计未能正常进行,不得不现场搜集有关资料,以至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说一套,做一套。如何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是每个品德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4.23
《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冬季景象及民俗文化。学生对景色宜人的林海雪原景色知之不多,因此我通过谈话引入东北平原,又让学生通过中国地形图认识东北平原的大体位置,进一步知道东北平原的具体位置。又让学生配乐欣赏了东北平原独有的“北国风光”,学生被纯洁壮丽的雪景所吸引,以至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声,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对“北国”的探究欲望也就更强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品德教学的德育效果不言而喻。本单元的教学有的老师认为是纯粹地理知识的教学,把教材当地理知识教学是严重的错误,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割裂是品德教学的彻底失败。
自我评价: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我没有一味的讲东北的气候及环境特点,而是让学生说说我们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说说喜欢的冬季风景。学生普遍对雪景感兴趣,也愿意玩冰雪上的游戏。由于我们这里冰层的厚度还不够,在水上滑冰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时渗透生命教育,淡化教育的痕迹。在讲“东北人是如何过冬的?”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我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冬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更能明白东北的冬天比我们这里还要冷。
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本课中我和学生都共同搜集了大量资料,如何对资料进行取舍摘要,学生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学生汇报的研究报告教师要精心设计,要具有指导性,结论要具有说服力。既要避免表面的、肤浅的花架子似的研究性学习,又要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使学生对学习充分享受。小组的汇报没有只限于个别学生,弱化“话霸”的地位,多让几个孩子发言使学生尽量多的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只有这样的小组交流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
三、投其所好,快乐学习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何把娱乐的成分融入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组成部分。学生对东北的民俗很感兴趣,尤其是近几年赵本山等人对二人转艺术的发扬光大,使原本原生态的民间娱乐登上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剧中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我为学生放了一段大秧歌及二人转表演,学生兴趣盎然。我及时引导:看他们手上拿的是什么?(扇子、手绢)转手绢可是二人转演员的绝活,学生看的不亦乐乎。
问题反思:当讲到滑冰时,我及时补充了冬奥会的情况,如果把短道速滑的比赛镜头让学生欣赏一下会让学生加深印象,又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感情。因为原来班级的钟表快5分钟,上课前刚调好,我忘记了导致35分钟就把课讲授完毕。这样前面的教学时间就紧,大秧歌和二人转视频没来得及看完就匆匆关闭,授完课后,又让学生重新看了二人转视频。这样的课堂就显得条理不清。
教学重建: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更灵活的去处理,注意恰当运用教育机智。第二课时中学生准备的资料少,我应该多准备一些,做到备学生。5.7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方便面的来历 第一课
粒粒皆辛苦(身边的农业)
教学反思:
粒粒皆辛苦由“小麦的来历”和“身边的农业”两个活动主题构成。在教学“身边的农业”中,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新型农业、包括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农村,对于农业的狭义上的概念,好多学生都可以总结出来,但广义上的农业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认为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不属于农业的范畴,这是个误区,老师应该从农业的基本概念(只要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属于农产品,那么能生产出农产品的行业就属于农业)出发,举例说明林、牧、鱼、副业都属于农业。这样通俗的解释,我觉得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对于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新型农业、包括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
我是这样做的:通过同学们自己搜集查阅交流查到的资料,深层次认识农业部门看到一个新名词——“新型农业”:包括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课本上的解释只有言简意赅的几句话。怎么能跟学生讲明白呢?当然还是举例最有说服力,我可以出几个有关新型农业的例子来,主要是自己本身对“新型农业”这个名词就有些困惑。猛然间,我想,何不让学生搜集有关新型农业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呢?学生也大都来自农村,搜集身边有关农业方面的资料,对他们来说应该算不上什么难题,而且这也是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绝佳机会,既能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是一举数得!我为自己这突如其来的“灵感”感到兴奋不已。课堂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在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巩固练习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做到松弛有度,详略得当。以后我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注意这几方面,积极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具“活力”。
第四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一、教师适时改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德育像春雨般进入孩子们的心田
基础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平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两对关系:学与教、师与生。我认为学与教强调后面隐藏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要用教师的“爱“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爱”;要用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要用教师的“会”来发展学生的“会”;要用教师的“活”来引导学生的“活”。在教学《春季保健》一课时,教师及时改变角色,扮演身体不舒服的状态,并说“我上午突然流鼻血了。”或“我这几天嘴唇干燥起火。”等等。引发学生讨论: “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能给我点建议吗?”由于角色的转变,不仅使师生自然融合进行平等对话,还为生生对话搭建舞台。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中,调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体悟到春季怎样保健?怎样关心别人和照顾自己?由此,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变成一个“共同体”,把教室变成一个“学习场”,把课堂变成一个“情感园”,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有态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习惯的养成,有道德的浸润。
二、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增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在《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课程形态,或者说它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一种整合课程的形态。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因此,我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经常结合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亲自参与的机会,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儿童获取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和经验、知识。如《平安回家》一课,进行“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让学生用手势指挥交通,并向大家介绍交通知识。在这一课中,由于我们的孩子在农村,不能看到交警指挥交通的场面,所以我就先演示车辆停止、车辆通行、左转弯的指挥动作,让每名学生学习指挥动作,人人争做“文明小交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
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借此,我发问:“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要右侧通行。”“那么如果在市里看见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说:“走人行横道。”我又做了补充,揭示一个小常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可以通行但请注意安全。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在今后上学的路上,大家应该怎么做?学生各抒已见: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不并排走、在路上不打闹,等等。最后布置了课后延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监督,一个月评选出三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标兵”。这一活动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及时纠正其他学生的错误。我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把书本上的一些抽象的道理和知识变得越来越具体、生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加深。
三、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年级第一单元《我眼中的你》这一主题活动,安排了《我的小伙伴》《我眼中的教师》《我眼中的家长》三部分内容,目的让学生了解同学的长处,欣赏别人的优点,了解老师、父母的一天工作和生活情况,能用自己的方式爱老师,爱父母,主动为老师和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我这样设计了《我的爸爸妈妈》一课:首先是激情导人,让学生欣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再谈一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介绍收集的资料,说说父母一天的工作,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有的小朋友就会想到父母早起做饭、平时洗衣服、辅导自己学习等等,进一步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我还让学生带来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让孩子们回忆一下生活中父母的感人事例,然后说一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丁然小朋友说:他一次生病了,妈妈背着他去诊所看病,从妈妈的背上他就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长大报答父母;于东治小朋友说:一天下雨,雨很大,他没有带雨伞,爸爸顶雨来接他,他看见爸爸的裤子都湿了,他哭了,爸爸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等等。
最后让每位学生回忆自己父母在家里经常做的事情,以彩笔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全班展示作品进行交流,课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父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懂得了关心父母。据课后调查,有95%以上的学生在家里能够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具有特殊性,教材只提供了教学的方向,没有提供实质上的教学资料,首先,我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收集了一些有关家乡的名人、新闻、传说、故事和传奇等等,再从中教学生筛选出有用的资料,准备在教学中展示。其次,针对不同同学找出的资料,我组织同学们共同合作,自由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排演、练习。第三,针对同学们找出的资料,为了能更鲜明地体现其实讲述的故事,我搜集了相关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配合同学们的展示活动。第四,对于同学们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我又对一些知识进行了整理,出示给同学们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我在本课题教学中采用了课堂教学向课前扩展的方法,注重儿童在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发展。主要的活动形式有访问、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等。根据本课题活动的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课前有组织地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我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浓缩在一课时里完成,从教学实践来看,显然是时间紧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家乡人衣食住行的生活变化的展示无法尽至;几个教学环节都显得粗糙、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考虑教师指导用书的建议,把这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展开,增加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