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让孩子伤心的26句话
最让孩子伤心的26句话
引言:生活之中常有些妈妈的口头禅显得很不文明,也不利于给孩子做榜样,但是他们自身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点,以下就在此提出来,最让孩子伤心的26句话,希望家长们平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1 滚!2 烦人!你考这么多就够了?? “1、2、3”,不然我就打了啊!5 再粗心,你试试!这次考得不错,你可别骄傲!我们是不行了,就看你了,孩子!” 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呀!”“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9 小祖宗,算妈妈求你还不行吗? 10 没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11 还敢顶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13 屁股痒了是不是? 这么大了,一点出息也不长!15 你考不好,对得起我吗? 不好好学习,就像小要饭的一样了!17 你简直笨得像猪一样!18 等你长大了,父母就老了。19 你不听话,我不要你了!20 好了,我再也不管你了!21 你看人家 # # #!22 我快被你气死了!23 这日子没法过了!你怎么总是跟好人不一样? 25 看你爸爸回来不扒你的皮!我活着真没意思,养了你这么不听话的儿子!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教育孩子需要讲究的不仅仅是方法,更重要的还需要家长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若以上有你经常对孩子说的话,那敬请改正吧,相信会对孩子的很有利的,敬请关注更多的此小窝的日志吧!
第二篇:幼儿园学前班提醒:最让孩子伤心的四种行为
同一起跑线幼儿园学前班提醒:最让孩子伤心的四种行为
同一起跑线作为北京成立时间最早,自编教材最为完善,最专业的婴幼儿早教机构,在教育儿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特地整理后与家长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盏窗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殊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
问题一:父母溺爱
案例回放:古代有个人从小恣意妄为,他的父母从不加约束,结果他因杀人被判极刑。临刑前,他提出想再吮吸一次母亲的乳头。出人意料地是,母亲揭开衣襟后,他竟然狠狠地咬下了母亲的乳头,嚎啕大哭道:“当初你们要是早些管教我,何至于有今日之死!”
这个故事看似极端,但却让人们看透了溺爱之祸。杨甫德接受采访时说,一味地溺爱轻则让孩子缺乏主见、不善与人沟通、没有能力应对危机,重则导致孩子放纵无度。
1.孩子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竟然到学校帮孩子做卫生,这样的事情还挺多。”杨甫德说,这些事情虽不大,但却容易让孩子觉得一切事情都可以询问父母,甚至推给家长,以至于养成凡事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习惯。而一旦这些孩子走进社会后,他们就会认为周围的人照顾自己理所应当,这会造交往上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被呵护惯了,他们遇到困难就会异常脆弱。
2.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心里想什么就会做什么,他们往往只顾满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规则。比如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独占玩具的行为不加以约束,就会让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后,体会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今后就极可能变得横行霸道、肆无忌惮。
改正办法:要想让溺爱型父母有所改变,其实没那么容易,杨甫德表示,能提醒父母的就是“不要感情用事”。家长要试着“狠”下心,拒绝几次孩子的过分要求,并对其不当行为进行责罚,让孩子和家长都形成“奖惩分明”的习惯。
问题二:动辄相互埋怨
案例回放:“你怎么当妈的?孩子老跟着一群小混混胡闹,你看不见啊?”赵明(化名)的父亲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
而赵明则直勾勾地盯着电视节目。于他,这样的情景早已见怪不怪。母亲见到赵明这幅模样就来气,冲他吼道:“不争气的东西!就是因为你!”赵明关掉电视,在一声高过一声“你不负责任”、“都是你的错”的相互谩骂声中摔门而出„„
父母互相埋怨,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杨甫德说,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特点,最坏的情况则是让他们走上歪路。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有些家长必然也会连同孩子一起进行炮轰。”杨甫德指出,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反正自己会给人惹麻烦,那就干脆把它变成现实。”杨甫德说,自卑催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从而“破罐子破摔”,让有些孩子真成了不良少年。
改正办法: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可以说是最不负责任的,杨甫德建议,家长应该彻底反省一番。“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杨甫德说,父母不要急着从对方身上找原因,应该把焦点对准孩子,就是要仔细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旁敲侧击地问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如赵明的父母就可从“最近都常和哪些朋友在一起”、“他们是不是比以前的朋友更谈得来”等等,以此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真像自己所想的那样,结交了不良朋友。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爱人交换一下想法,但千万不要过分埋怨对方或自己。
问题三:父母一唱白脸一唱红脸
案例回放: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杨甫德在接受采访时,对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十分担忧。
1.父母意见矛盾,孩子易养成逃避惯性
“今天上午,我刚刚接诊了一个小姑娘,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杨甫德告诉记者,这个女孩正在上初中,妈妈对她的学习要求严格,而父亲则习惯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总是替她说好话。可最近,孩子表示不愿上学了。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杨甫德说。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杨甫德说。
2.父母分歧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此外,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还指出,父母的分歧还可能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饭时,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诉他“剩饭不对”,孩子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就会尽量把饭吃光。这种不断调整不当行为、发扬正确行为的过程就发展了自我控制能力。反之,父母意见常常相左,这种能力自然无法发展。
改正办法:
虽然弥合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鸿沟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一点点的变化却能让家长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
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问题四:一紧一松,孩子极端
案例回放: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看来,一紧一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
“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郑毅分析说,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成人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
问题的关键是父母,“我建议,这样的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如找人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等,而找心理咨询师学习一下情绪控制则比较有效。退一步说,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还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别伤孩子自尊,而是教他们为错误承担责任。
同一起跑线学重点小学考前思维特训班招生简章中国儿童教育精品教材奖 最有前途的学前教育机构 中国儿童教学突出成就奖 中国十大品牌学前机构奖
“优秀”是一种习惯,要从小培养。《同一起跑线》教育集合了常教中科心理研究所精准培育和国家十二五教师科研基金会重点子课题共同编辑了学前精品教学和学前逻辑思维训练的精品课程。专门为名牌小学输送人才。《同一起跑线》的“灵思儿童思维训练学前班”在北京幼教机构中,连创北京市、区重点小学的最高录取百分比。2009、2010、2011连年重点小学实验班的考试中灵思学员90%学员考入重点小学。在2011年的育民小学超常班的考试中,有24人从近2000名参加考试的儿童中脱颖而出。占全部招生人数的35%。同一起跑线灵思班教学分三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学前班,周末(课后)训练班,假期特训班。
第三篇:女人最让男人伤心的十句话
男人,说话比较直率、冲动,所以常常会得罪女人;而女人,相比于男人,要谨慎小心得多。不过,她们天生的唠叨天性却会在不经意间留露出对男人的抱怨和不满,殊不知,这些话很可能会伤到男人的心。
如果于事无补,如果不能够改变男人,那么,女人应该算好这笔账,别让自己无意的口头禅变成有意的伤心话。
1.看看你,都懒成什么样了?整天就知道歇着,什么也不做。
2.嗨……咱们什么时候能像别人家那样啊?!3.你看看人家,现在工资都涨多少了,房子都多大了等等。
4.如果当初你不做这份工作,说不定日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总结:一个家庭,或者说是社会,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分工:女人,更倾向于生活;男人,则更倾向于事业。所以,女人的烦恼往往都是来源于家庭生活的琐碎小事,这些自然也就成了他们抱怨和泄愤的“基本保障”。同样,对于男人,他们的烦恼却在于事业,毕竟男人是养家的主力,所以他们的压力会比较大。但是,女人常常会因为生活上的琐事去抱怨一切,她们会把这些归结为男人生活上的游手好闲,事业上的不得志不得利;殊不知,这些正是男人所困惑和烦恼的,女人的抱怨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会极大地刺痛男人的自尊心。
如此说来,女人的抱怨并不会让男人的工资上涨多少或者能够彻底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反而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那么,女人就该算好这笔账,别让自己无意的口头禅变成有意的伤心话。5.你总是这样!
6.有能耐别往我身上用,出去用去!
总结:两个人吵架,女人往往都会占上风,伶俐的口齿加上敏捷的思维无疑会让男人有口难辩。但男女之间吵架,不是在于分出胜负,更不是在于谁厉害就听谁的。吵架本身就没什么好处,顶多算作是感情上的调和;如果能够解决问题自然很好,若是破坏两人之间的感情,那便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女人应该给木讷的男人留一些余地,应该就事论事,不应该一概而论,把男人身上的优点也给掩盖掉;否则,即便男人不说,心里也会伤心。
7.你是不是还在意她? 8.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又……
9.我昨天看你的手机(看你的公文包等等)。10.你是不是变了?
总结:女人,要求感情上的唯一地位,是她们一生的追求。所以,她们会有很高的警惕性和很灵敏的洞察力,而且还有一种所谓“第六感”的东西在帮助她们。但有时候,她们未免会太过小心,常常会因为对男人的怀疑伤了他的感情。男人也有隐私,也需要空间,如果女人总是这样,男人也必定心烦,谁会不会愿意每天呆在“侦查员”的身边?
所以,女人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是不是”这种推测的语气来质问他。这很像对待一个犯人,而不是丈夫。
第四篇:话伤心的语录
一句话伤心的语录
一、没有人只属于自己,每个人都与他人相连,与他人分享着某些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人始终无法自由,为什么人会有喜悦,悲伤,以及爱。
二、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麻烦你人好点。
三、如果说去旅行去冒险是为了遇见不曾见过的美妙景色,经历不曾想过的充实人生,那么与你的相遇相守就是我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冒险。
四、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就是优雅的;能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你就是成功的。
五、每个人被命运碾压的疼痛感是一样的,对生活的无可奈何也是一样的。所幸的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独自在黑暗中行舟时,你的隐忍,你的积极,你努力抵抗世界的姿态,都会成为一抹阳光,照亮自己的人生。只要清醒而不盲目,知足而不满足,你定能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六、你不快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爱自己,而是常常因为别人而消耗着自己。
七、世上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不管是多么离奇古怪的事情,但只要没有人存在,只要没有人看见,只要与人没有关系,那就只不过是现象而已。随风而逝。人,才是这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生物。
八、你该懂事了。不能因为屁大点小事就和亲人朋友恋人冷战,无论错在谁,你都应该主动摆出和解的态度。不要再高喊‘我是这样的.人’‘我就这性格改不了’狭隘和坏脾气不能被如此包装并泛滥。应该相信,你能成为那个主动化解冰封的人,而你的举动则会让自己和对方从尴尬中解脱,并得到温暖。
九、或许在某一个地方,会有另外一个自己。做着你不敢做的事,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十、吃醋是最明显的告白,等待是最愚蠢的告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十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十二、所谓失恋,并不只是失去一个恋人,所谓的失恋,是你因这个恋人而写的诗,而拍的照,而想象出来的幸福,而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一下子剧失去了依据。就像你正在盖一座城堡,而那人离开时,把城堡底下的土地,一起带走。---蔡永康
十三、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十四、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十五、被知道名字,就等于被对方掌握了灵魂的一部分,被知道了生日,就等于是被知道了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前程。
十六、爱情最重要属性是什么?是要“开心”。如果你爱得人让你悲从中来,心中不安,那么这爱就有问题。如果你爱得人只会给你烦恼,让你痛苦,那么这爱已经几乎结束了。如果你爱的人让你刻骨铭心,使你绝望,那么这就不是爱,而是残忍。
十七、没有不经历动摇便绽放的花朵,没有不经历动摇的爱情,人生也一样,活着其实都一样。
十八、起初,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后来,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并不是我们愿意活得不明不白。只是,好多事情,一用力,就会拆穿,一拆穿,就会失去。成人的世界,总是这么脆弱。
十九、青春就是晃,用大把得时间彷徨,只用几个瞬间来成长。能做得只是在每一场风雨过后,把自己扶直。
二十、当你可以直面自己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笨拙与孤独,你便能够彻底谅解过去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我们这样活着,虽不聪明,但诚恳;虽会犯错,但坦然。
二十一、你还年轻,还不懂得内心的记忆会把不好的东西抹掉,而把美好的东西更加美化。正是因为这样功能,我们才对过去记忆犹新。
二十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
二十三、什么叫真正的放下,就是当你能泰然自若的叙述自己的故事时,说明那些故事早已对你不重要了。
二十四、没有人有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没有人喜欢听你抱怨生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这世界愿意倾听,习惯沉默的人,难得几个。我再也不想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那些挣扎在梦魇中的寂寞,荒芜,还是交给时间,慢慢淡漠。
第五篇:恶语伤人六月寒:最让父母伤心的9句话
恶语伤人六月寒:最让父母伤心的9句话
2013年08月13日08:51人民网-人民日报我有话说(10人参与)
现实生活中,很多当子女的往往不太注意与父母交流时的言辞和语气,对父母的关心很不耐烦。子女也许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但视关爱为束缚的抗拒心态,却让父母感到关心成了一种错、付出成了一种罪。到头来,对父母来说,是一种莫名的伤害。最近,网上流行一则小短文——“最让父母伤心的9句话”,分别为:
1.“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唆!”
2.“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5.“你那一套早过时了!”
6.“叫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7.“我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8.“说了别吃剩菜,怎么老不听!”
9.“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
面对父母循循善诱的“爱的唠叨”,做子女的却不领情,很不耐烦甚至公然顶撞。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亲子沟通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不过,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其实所谓的“代沟”,只是子女心理认知上的偏差,而做父母的总是想方设法试图去填平,十分渴求与子女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后,子女经常对自己出言不逊,心里不难过才怪呢。其实,父母爱子之心、惜子之情都是相通的,总是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将心比心,我们在与父母促膝攀谈时,真的应该打心眼里别让“最让父母伤心的9句话”脱口而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处事箴言,不仅仅是对朋友、对同事,对至亲至爱的父母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