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生活有关的哲理故事
与生活有关的哲理故事
来自:5time语录 | 时间:8月13日 13:34
来北京闯荡的女孩 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18岁的她,没有像样的文凭,自然在北京也就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好不容易托老乡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里做打字员,一个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离得不算太远,骑自行车40分钟的样子,是和几个老乡一起住在一间地下室,一张床铺一晚8元。
除了打字外,她几乎没什么别的事做。她从家里带来的书还是高中念的英语书。没事就拿出来翻。书的边上都起卷了。她闭着眼睛从书的最后都能背到最前一页。就这样,她攒了一年的钱,终于够上个英文班。同屋的老乡笑话她,“你这么学根本是没有用的。有多少人是科班出身?公司里的人又不是傻子,放着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不要,要你?”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笑笑。
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六年中,工作换了很多个,待遇越来越高了,开始400元,接着是600元,不久800元,跟着1200元,然后升到1500元,她的英文也由一级提高到二级、继而三级,最后是四级和六级的证书也拿到了手,并且已经能和老外交流了。最近,她又换了工作,在一家外企,月薪6000元。她搬出了从前住的那个地方,与另一个女孩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久,她认识了一个和她公司有着业务来往的部门主管,小伙子也是外地人,毕业后独自留在北京打工。
后来,他们结婚了,并买了自己的房子。
她那天上街碰到了曾经和她一起住在地下室的老乡———老乡还是住在那里,老乡说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是自己周围床铺的人一年年都不同了。
(摘自《医药保健》8月号作者徐玮)狼不是孩子的榜样
老方在6月29日《长沙晚报》撰文说,近日,报载深圳市一小学在校园内设立狼群雕塑,“本意”是要将东方传统的“羊”教育模式引导到西方“狼”道上来。
建这个雕塑,校方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想用“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狼”性取代孩子们身上“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羊”性,希望孩子们“学会合作,能成为有思维、有智慧、能解决问题、体格强壮的人。”
那张牙舞爪、争先恐后嚎叫着扑向猎物的狼群雕塑,容易令人产生生理厌恶。笔者实难找出其“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优点来。
在校园中,将狼这一非善动物突显出来,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且并没有多少判断力、审辨力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伦理的道德的灾难:狼外婆的故事只怕要重新改写了。老虎与老鼠的故事 老鼠和老虎恰恰是动物界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最弱小的,一个是最强大的。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最强大的老虎种族一蹶不振,濒临灭绝,而最弱小的老鼠种族却日益昌盛,人丁兴旺。很多年前,国家为保护老虎,制定法律,把它们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可是它们却总也不见多起来。而老鼠在50年代就被列为“四害”之一,是全民共诛之全党共讨之的祸害,几十年过去,它们不仅没有给消灭,近年来却愈加猖獗。法律在这里体现了它的局限性。最最让法律尴尬的是在中国牡丹江市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研究所,那里的72只老虎因为国家颁布了虎骨不准入药的法令之后,一下子面临全部饿死的困境。原来这个研究所是养老虎杀了入药的,由银行投资,赚取利润,所以繁殖得很快。虎骨不准入药了,银行不能继续投资,这些家伙一年要吃几百万元的肉,谁来养活它们?它们眼巴巴地要饿死了,恰恰因为这个为了保护它们的法令。后来的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就是要养活它们才建立的,据说也很难维持生计。
反观在老鼠那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如果你到乡下去看一看,老鼠们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它们杀之不尽,愈杀愈多。各种化学毒鼠药,上过几次当之后立刻就传遍鼠的世界,不再有老鼠去吃,使人多年的研究成果几天之内完全失效。又发明了“电猫”、“电蛇”,还有什么“电子灭鼠器”,连高科技都用上了,还是不行。农民叫苦连天,成片的庄稼给老鼠吃得颗粒无收,他们束手无策。在我种庄稼的时候,老鼠是从来不会爬到玉米秸上去吃玉米的,只有等人把玉米割倒后才能为害,现在不同了,它们有了上玉米秸的本领,不等人动手,它们就开始抢先收获了。老鼠几十年之间的进化,让人类感到不寒而栗。
(摘自《今晚报》 作者 孙少山)冷 漠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钉。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体内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墙角,并永久地拒绝了母亲。
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
(摘自《今日文摘》第7期 作者 魏克)理智应对 一位挪威青年男子飘洋过海来到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能看中他。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的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掉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了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围观者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是刚才的主考官。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当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往往会招致许多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关头,往往又会遭遇肆意践踏你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们不如理智地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无法站稳脚跟。(摘自9月17日《扬子晚报》作者王志明)历史题该怎样考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美国世界史的一道题目: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有个学生大意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个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够强大,意大利不够强大,翁哥龙沙克斯,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日耳曼跟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教师一看,说:棒,分析得好。其实这种题目老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相形之下,我们的历史教育就很有问题。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每个学生都努力作答案。人家培养的是能力,而我们灌输的是知识。(摘自《散文百家》第8期(下)作者张寿卿)怜悯与尊严 有一次,我去火车站送朋友。我们叫了辆的士,把重重的几个箱子放在车后面。下车的时候,一个拄着拐杖的中年人帮我们开了车门。接着,他又向我们伸出一个肮脏的小盆子来。盆子上堆满了一毛两毛的硬币和纸币。
我问朋友,有没有零花钱。朋友摇摇头。我只好把准备用来买站台票的两元钱都给了那个中年人。中年人大吃一惊,手不停地抖动着小盆子,他激动得仿佛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的钱。
我们没在意,径直往后车厢去拿箱子。朋友费很大力气拿出一只。刚要拿起另一只时,一只粗壮而黝黑的大手伸了进来。“我来!”他一把拿起那只箱子,坚持要帮我们把箱子提到车站门口。“不用了,谢谢。你也不方便啊!”我和朋友都不忍心。“不行,一定要送!”他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提着大箱子,一瘸一拐地往车站方向走去。怜悯与尊严使爱心得到了升华。(摘自9月20日《三湘都市报》作者国梁)两支火把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它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却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那个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的形象定位。当我们像那支没点燃的火把,吝啬自己的光明时,我们自然会觉得眼前的世界陷在浓郁的黑暗里,自然看不到希望所在;当我们像那支点亮的火把,燃烧着我们自己时,我们眼前自然有不灭的光明,希望就在那光明里升腾。“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是的,我们始终应该牢记,这个世界是光明还是黑暗,有我们自己的一份责任。
(摘自《小品文大观》第6期 作者 张峰)两只老虎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而觉得别人的幸福很耀眼,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摘自7月19日《新安晚报》 作者 孔德保)令人思索的“马桶效应”
为什么好强、倔犟的塞尔维亚人在美国炸弹面前低下了头?有这样一个说法。
美国空军轰炸的目标起初集中于军事目标和与之有关的交通枢纽,后来则转而摧毁诸如水厂电厂之类的民用设施。城市供水供电系统的瘫痪,直接影响了居民家庭卫生用水。那些过惯了现代文明生活的广大都市居民,在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离开了习以为常的抽水马桶,一连多日在户外或以其他“非常手段”来解决“日常问题”,事态就立刻变得严重起来,久而久之,人们便开始对时局失去耐心,以致大众逐步达成了一种共识:恐怕国家政策或高层政府官员该有些变换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传媒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那一幅幅画面:人心浮动,签署城下之盟,大选后政府更迭,前任国家元首变成国际法院的“阶下囚”,但民众生活趋于正常。把生活方式,或把已经无形中成为日常生活之组成部分的习惯链条突然打断,并将它与民众的心态以及政府政策纳入一个逻辑框架中加以说明,还是很有些意义的。(原载《经济学家茶座》第21期作者张宇燕转摘自8月23日《学习时报》)卢沟桥上“瞎话”多
梁亚明在7月2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6月25日某电视台播出了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在卢沟桥上游历的节目,编导的本意大概是想通过孩子的对话,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卢沟桥。创意不错,但节目却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让人看后十分气愤。
其一,一个瘦老头儿,手里转动着两个用于健身的核桃,用山东口音对两个孩子说:“那个七七事变哪,一共打了七七四十九天……”
其二,两个孩子中的小丫头,竟对瘦老头儿说“老爷爷,当年咱八路军在卢沟桥上怎么打日本的呀?”
其三,在后期制作时,编辑居然将时任29军军长的宋哲元将军,变成了“孙××”。
真实的历史是:1937年7月7日,日军驻丰台一部,与我驻卢沟桥的29军110旅219团三营发生冲突。战斗于凌晨打响,拉开了我国军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序幕。至28日,日军用飞机轰炸了29军设在南苑的军部,随后又突破了我军阵地,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均在阵地上阵亡。路要拾遗 在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上午,我独自前往国立博物馆参观。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匆匆的脚步声,并伴随着一声声的叫喊。这时路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感到很纳闷。转过身去,一位青年男子朝我奔来。“先生,你丢了饮料罐!”我一愣,向他耸肩摊手道:“我没有丢啊。”可那青年却固执不让,“我亲眼看见一只饮料罐从你脚边滚出来的。”见他煞有介事地指责,我更是莫名其妙,也无心同他辩个清白。立刻弯腰俯首拾起这只不知从何方滚到我脚边的空饮料罐,将它扔进了路边的废物箱里。息事宁人后,那男青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十分委屈地向他解释:“先生,这只饮料罐真的不是我丢的。”可他却说:“我知道不是你丢的,但是看见地上有垃圾,就应该马上拾起来,把它丢进废物箱,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无言以对。
在接下来的几天走马观花中,我时常看见有市民自觉地俯拾路旁的废弃物或纸屑等,然后扔到废物箱里。我想,也许正是哥本哈根市民自觉形成的路要拾遗的良好习惯,才使得这里的条条街道都非常洁净。
(摘自8月27日《人民日报》作者闻已)旅鼠的自杀之旅
旅是北极草原的老大,它们的生育速度实在太快,一胎最多可以生20只,20天就可以成熟。一对鼠男女如果从春天开始致力于生育大计,到秋天就会制造出几十万个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这时,它们得考虑子孙后代的事了,如何消除过剩的数量呢?死亡!主动的死亡是最好方式。
这时,旅鼠摇身一变,颜色从原来的灰黑色忽然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来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但是狐狸们,猫头鹰们怎么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于是旅鼠们集合起来,几十万只,几百万只地成群结队开始了一生中最悲壮的旅行。它们铺天盖地地向大海而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桥:以肉体填平小河、池塘,后面的旅鼠踏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大军所到之地,植物统统被吃得精光,草地变成荒原,它们的死亡队伍来到海边之后,几百万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里翻滚……
旅鼠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死亡之旅。美国的皮特克用营养恢复学说来解释旅鼠的自杀:当鼠类数量达到高峰时,植被因遭到过度啃食而被破坏,食物不足、隐蔽条件恶化,于是它们只好除了留下少数以繁衍后代之外,统统去死。等到植被恢复时,它们的数量再节节攀升。
(摘自6月16日《青年参考》作者 梦亦非)买卖柿子 美国有一个摄制组,到中国某地农村拍一部有关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他们找到一位柿农,说要向他买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个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160元,折合20美元。
柿农很高兴。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门地和树上的人拉家常。美国人觉得这很有意思,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美国人说,他们买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柿子还请他自己留着。那
柿农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他摇摇头感叹:“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一个柿子通常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就可以卖千千万万次。
(张有军摘自8月13日《现代女报》作者徐迅雷)卖糖哲学
一个小孩到商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售货员。因为别的售货员都是先抓一大把,拿去称,再把多了的糖一颗一颗拿走。但那个比较可爱的售货员,则每次都抓得不足重量,然后再一颗一颗往上加。
虽然最后拿到的糖在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小孩就是喜欢后者。这一“卖糖哲学”告诉人们:生活中,同样的付出,仅仅因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摘自6月29日《市场报》)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在电视上看“十佳教师”的事迹报告,有一位姓方的女教师,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故事。
方老师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方老师教初三数学,同时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方老师每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学校,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先随她到学校,等她安顿好工作后再送到幼儿园;晚上7点钟,她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拔掉所有的电器插头,再将玩具堆放在女儿面前,然后反锁上家门到学校去辅导学生晚自习。
有一天,学校要进行模拟考试,一大早,女儿说自己“特别冷”,方老师没在意。晚上她把女儿接回家,女儿又说“特别困”,方老师便让女儿睡觉,自己急匆匆赶到学校去看学生晚自习。第二天,孩子说没力气起床,要求不上幼儿园了,在家里玩一天。她也就答应了。第三天,孩子说眼睛看不见东西,方老师便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孩子因为高烧,角膜已经软化穿孔,彻底失明了……方老师讲到这里不由得呜咽起来。但她平静了一下情绪,马上接着说:“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有一半学生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额代价,但我觉得值!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
我的心,在那一刻碎了!这个伟大的方老师,竟可笑地认为送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抵消她对一个无辜女孩所犯下的错!她把那个可怜的女童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以为牺牲掉孩子正显示母亲无比高尚的情操!最可怕的是诸位评委,他们究竟想通过方老师这个让人椎心泣血的故事标榜什么?
我们的教育应该摒弃那些非人性的东西。不要总去夸耀一个老师身患重疾置生死于度外毫不吝惜地抛洒生命;不要总去夸耀一个校长因为考季来临工作紧张便不去为老父亲送葬;不要总去夸耀一个母亲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在自己的婆母临终前都不满足她看一眼孙子的愿望……(摘自《东方女性》第5期 作者 张丽钧)每个孩子都能写作
前些日子,我整理旧物,找到我中小学时期的成绩报告单。我的第一张成绩报告单上写着“一年级上学生叶永烈”,作文只有40分,旁边盖着一个蓝印:“不及格!”
在我一年级下时,作文进步了一点,总算及格了,也只有64分!到了“三年级下”,作文算是进了一步,76分。然而,到了“五年级下”,我的作文成绩竟然又不及格,跌到35分!
不过,到了小学六年级,发生了“历史性转折”:离我家不远处,是《浙南日报》社(今为《温州日报》)。报社门口,有一只大木箱高挂着,上面写着“投稿箱”三个大字。11岁的我,偶然心血来潮,写了一首小诗,悄悄地投入那只在我看来颇为神秘的箱子里。
十来天之后,1951年4月28日,我放学回家,父亲笑容可掬地叫唤我:“阿烈,快来看报纸。”
啊,见报了!这首小诗总共只有70个字,“豆腐干”一块,成为我文学创作道路的起点。
从此,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也就从一个作文不及格的孩子成长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尽管我在北京大学读的是化学系。
(摘自6月25日《南京日报》作者 叶永烈)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
据《新华每日电讯》8月10日报道,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近日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密斯特森林里的大眼睛 几百年前加拿大密斯特森林里,有一种怪鸟,异常凶狠。小鸟、昆虫、杂草它无一不吃。慢慢地,在密斯特森林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动植物都长出了一只或两只假眼。比如密斯特蝴蝶,翅膀上长出了对称的大眼睛,看上去丑陋而又可怕。扁叶草也在叶子上长出了一对黑眼睛图案。不久,人们发现,正是因为这些“变恶”的大眼睛,吓退了怪鸟。怪鸟攻击它们的次数日益减少,这些动植物渐渐得以存活下来。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密斯特森林中的怪鸟灭绝后,这些动植物身上的眼睛也渐渐退化,又生出了美丽的花纹图案。密斯特森林也回复了平和安宁。
无独有偶,科学家同样研究出另一个现象。在一个动荡的民族,或被暴君主宰的国度,人们的眼睛流露出来的,也是恶感与敌意。同时,社会丑恶现象也会抬头。杀人、放火、偷盗、骗术滋生。如果按照密斯特森林的自然法则来评判,这些丑恶现象的增多,是带有保护和反抗意义的,是一种彼此相连的效应。而当民族和平、天下稳定时,人们眼睛里闪耀出的则是另一回事。丑恶现象会减少,通过眼睛,人心重返善良和美好,目光变得友善。这是一个隐形的链条,相辅相成。
自然界的现象是很奇怪的,许多事往往都是对应的,有时根本不用说什么,眼睛会告诉我们一切。
(摘自8月25日《北京晚报》作者星竹)名气的价值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拟以3万美金的年俸,聘请曾任南部联军统帅的名将李将军为该公司董事长,但遭李将军拒绝,理由是他对人寿保险业务毫无心得。公司负责人当即告称:“阁下对人寿保险业务无心得无所谓,我们需要的是您的大名。”
“好的,可见我的名气很有价值,”李将军严肃地说,“正因为此,今天我不得不告诉你,我要把它用在与它价值相配的地方。”
后来,李将军欣然接受了一个小规模专科学校校长的职务,年薪只有1500美元。
30000<1500,这在数学上是谬误,但在李将军那里却是名气的价值。于是我们便不难明白李将军为何在美国颇受尊敬,因为一个真正伟大睿智的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更知道如何找到价值的归属。
(摘自《文字客》第6期 作者 周红飞)名与德 傅聪可谓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访问傅聪,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愤然弃世之后,骨灰被一位从不相识的姑娘冒称“傅雷干女儿”领去保存。这位“干女儿”为此蒙尘十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傅聪从英国来到上海,欲重谢她,她却连傅聪都不见,说道:“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我寻访她。经我再三恳求,她才愿说出保存傅雷夫妇骨灰的经过,但要求我在报道中绝不可提及她的名字。我只得从命,通篇以“她”相称,发表了长篇报道。迄今,她仍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
她为善而不求名,如同唐朝骆宾王所言:“不汲
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她曾很深刻地对我说:“倘若我求名利,我就不会在那样的年月冒着生命危险去保存两个‘反革命’的骨灰!” 傅雷译著等身,傅聪琴声盖世,论知名度她无法与傅氏父子相比。但是她那善良正直的品格,并不亚于傅氏父子———“名”与“德’并不完全成正比。(摘自9月15日《北京娱乐信报》作者叶永烈)蘑菇与人才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没有能够受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从某种观念上讲,这种“蘑菇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摘自7月8日《经济视点报》作者章立早)你属于哪种人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以下熟悉的话语:“现在是午餐时间,你3点以后再打来吧。”“那不是我的工作。”“我太忙了。”“那是汉曼的工作。”“我不知道该如何帮你。”“这件事我们现在办不了。”
有一次,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购买一件东西。我走到一个自己要找的柜台,可是店员却把我带到了别的地方。你知道吗?在我找到那件东西之前,我被带到了商店的四个柜台。如果某人能在某处贴出一张杜鲁门总统的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该多么振奋人心啊!
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人是只做别人交代的事,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事。哪一种情况更令人丧气?实在很难说。总之,他们会成为第一个被裁掉的人,或是在同一个单调卑微的工作岗位上耗费终身的精力。
用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做事,你或许可以躲过一时,却永无成功之日。
你属于上面哪一种人呢?(摘自6月28日《深圳商报》 作者 佚名)盼 春 春天,一位妈妈牵着一个跛脚的小女孩,走在一片白杨树林里。
“妈妈,你看,树的眼睛!”女孩所指的眼睛,是这些白杨树树干的结疤。妈妈想了想,说:“在冬天,一些人砍下了它们的树枝。于是,在每一个伤口处,便长出了一只眼睛。”“它们长出眼睛,是为了流泪的吗?”女孩天真地问。“不是,它们是在盼春。”“盼春?春天就是它们盼来的吗?”“孩子,是的。再深的伤痛,再大的苦难,只要长着一双盼春的眼睛,就会拥有一个明媚的春天。”
(摘自《辽宁青年》第18期作者黄小平)品尝黑暗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与其他普通的餐馆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令人称奇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来照明的灯;而且该店雇用的侍者,也大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盲人。
在这家“黑暗滋味”餐馆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对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妇,在离婚之前,决定在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他们为了避免尴尬,便选择了这家“黑暗滋味”餐馆。在用餐的时候,妻子不慎被打碎的酒瓶划破了手指。丈夫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疼惜地掏出手帕来,摸黑为即将与他分手的妻子包扎伤指。当他俩一起走出餐馆的时候,妻子才发现丈夫的一个手指也在朝外渗着血,原来刚才他急于给她包扎伤指,自己的手指也触在了那些碎玻璃碴上。不知为什么,她紧紧地抱住了丈夫……
有记者慕名来采访这家餐馆的老板,问他:“为什么要开办这么一家独特的餐馆呢?”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只有品尝黑暗,才能真正感受阳光的珍贵。”
(摘自《妇女》第9期作者矫友田)品德的生长空间
美国社会是以社区自治为根基,强调社区互助。老百姓打“义工”成风。所以,家长为了送孩子进大学,就积极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建设,打义工。打义工有记录,学校录取可以参考。但不一定转化为分数。打义工在美国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础。从小学到大学,孩子都通过打义工积累社会经验、磨练组织才能、培养领袖气质。30多年前越战时,美国各地的反战人士在耶鲁举行集会。大家素不相识,抗议者和警方关系紧张,形势极为敏感复杂。但耶鲁的学生自愿站出来协调组织,从食宿到集会秩序,都维持得井井有条。从小没有打义工等参与社会的经验,作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品德就是这么培养的,人才也是这样造就的。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的大学生,打义工的远远在一半以上。这已经成为美国教育的一部分。
(摘自《经典杂文》第5期下 作者 薛涌)歧视与选择
某报招聘编辑、记者,要求35岁以下。这有什么道理呢?36岁怎么就不行?36岁就老了吗?可是我们知道,华莱士、丹·拉瑟等美国著名记者和节目主持人都是年过60的老人。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阿瑟·克罗克写到81岁,他获1935年普利策奖时已49岁;詹姆斯·赖斯顿做《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到80岁时才退休;沃尔特·李普曼于1967年3月25日写完《新闻周刊》最后一期专栏文章时,是78岁,他第一次获普利策新闻奖是69岁时(据海南出版社《新闻与正义》第二卷)。在其他行业,比如金融管理,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现年七十有六。至于学历,动辄要硕士、博士更是无道理。不要说梁漱溟
任教北大的年代,前些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那个日本技术员叫什么来着?他就没有高学位。
不错,用人单位有权利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作出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选择。有选择就是区别对待。但是这种选择性的区别对待,应当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针对某个具体人的,而以户籍、性别、年龄等标准先行排除某一类人,那就是歧视。
(摘自杂文集《丢脸》作者鄢烈山)让手指下跪
“让手指下跪”并非笔者的杜撰,而是确有出处。请听其中的两个。
一是真人真事。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与夫人一起出席一次晚宴,宴会上,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作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曾一再弯曲起自己的食指与中指,并让它们匍匐于桌面向夫人的方向移去。事后,对此深感费解的人们就此询问过丘吉尔夫人,夫人笑了笑回答:“出门前,我们曾发生过争执,刚才他的那个动作,是表示他正跪在地上,真诚地向我道歉。”
二是中国的传说。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曾被两位地方官发现,并立即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俩诚惶诚恐,深知不下跪不妥,下跪也不妥,便一边陪着乾隆喝茶,一边胆战心惊地弯曲起自己的食指与中指,并让此二指一再匍匐于桌面以示对皇上的敬意。
在第一则故事中,作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不仅在夫人面前全无架子,而且发现自己错了,就谦恭地认错,真诚地致歉,其美好的心态让人肃然起敬。再看那第二个故事,故事中的大臣虽然也懂得谦恭,但此种谦恭却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此种古典式的“下跪”决非让灵魂牵手式的相敬如宾,而是不得已为之的“表演”与“做秀”!
(摘自6月18日《羊城晚报》 作者亭子)让谁来上场
晚饭后,我与两位同事去附近的社区球场打球。没过一会儿,4个美国小伙子,年龄都在十七八岁上下,说想和我们一起打球。我们当即回答说可以。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我们中方3人,他们美方却有4人。当我提出人数问题后,他们4人甚至连相互看一眼都没有,便走到罚球区,一个接一个地拿起球就投篮。我和同事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他们4人第一轮投篮投进的两位站到了一边,另外两位继续投篮。最后,没能投进的那位小伙子咧咧嘴摇着头,默默地走到场外。我恍然大悟。他们原来是以定点投篮来决定谁有资格参加比赛。有时我想,当体现公平的游戏规则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时,效率是否也就随之而来?(摘自《海外星云》第17期作者魏川)人生的圆圈
大约10年前,我在一家电话推销公司作为业务员接受培训。主管有一次在培训课上用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主管说:“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或争端。”
“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位积极的学员打破沉默:“会害怕。”另一位认为:“会出错。”这时主管微笑着说:“当你犯错误了,其结果是什么呢?”最初回答问题的那名学员大声答道:“我会从中学到东西。”
“正是,你会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学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所以你进步了。”主管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个更大的圆圈,还加上些新的东西,如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扩大你的视野,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第二篇:与生活有关的哲理故事
与生活有关的哲理故事
没有任何借口
现在有一篇流行的文章叫《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说是在西点军校,学员应对长官的问话永远是四句话:“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因为军官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辩解。
听起来,没有借口显得冷漠不尽人情,可是仔细想一想,如果凡事都寻求借口,那么生活将会变成怎样……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无任何用处,与其把诸多时间枉费在寻找借口上,不如主动反思、检讨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这些不足的建设性方法。
日 历
当我们撕下2004年最后一页日历时,新的一年又展现在我们面前。
日历年年更换,天天翻新,由厚变薄,由新变旧。正如泰戈尔所说:“它是一把历史的刻刀,记载着岁月流逝的痕印,留下了青春衰老的年轮。” 的确,在匆匆而过的365天时光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受挫的懊丧;有进取者的欢欣,也有平庸者的悲伤。日历如同镶嵌在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人们:珍惜光阴,不断进取!古往今来,每一页日历上,都具有那个时代浓重的色彩。屈原有“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的诗句;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梁启超有“起趁鸡声舞一回”的凌云壮志;鲁迅有“时间就是生命”的至理名言;齐白石有“不教一日闲过”的教诲;沈钧儒有“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的惜时名言;朱自清则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的感受。时间的歌虽然绵长修远,却又不绝如缕。树叶落了,枝条还会返绿,发出新芽;桃花谢了,桃树还会绽出蓓蕾,争奇斗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流不息,花开又谢,岁月的脚步匆匆而过,一去不再复返。
一本日历,一页薄如树叶,但页页都像一个大问号。你是否珍惜时光,奋发自励,把自己的光和热、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给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朋友,请你在每张日历上,都留下自己清晰的一笔!
拒绝作报告的母亲
五一节,学校要求各班开展一场劳动最光荣的活动。我决定在班上搞一个报告会。
杨小华的母亲是市劳动模范,请她来作报告,既零距离接触说服力感染力极佳,还可以不支出“劳务费”。
我立即找杨小华安排任务。
第二天,我刚进学校,杨小华的妈妈就到学校找我了。杨小华的妈妈说,老师,求求你,我真的不能来作啥子报告。我虽然不能让儿子扬眉吐气,但我也不能让儿子丢人现眼啊!杨小华的妈妈给我带来了两瓶“泸州老窖”,这是他们家破天荒地给我送礼。
杨小华的妈妈去年下岗,现在在街边摆着一个烧烤摊子。那个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没有改变她下岗的命运。
杨小华的妈妈说,老师,我就是砸锅卖铁卖血割肉,也要让我们小华上大学!整死我也不能让他像我一样了。杨小华的妈妈说得斩钉截铁。
杨小华的妈妈眼里满含泪。
风落之果
在某便利店门口,看到一女士掉了一元硬币,刚好滚到不远处的一个乞丐面前,他当时盘腿而坐,因为下肢残疾,所以他捡起那硬币,极吃力地高高举起来,要还给那女士。那女士微笑着,摆摆手,顺水推舟,就把一元钱给了那乞丐。我看到这一切,会心一笑,这是都市里的一幅即兴画卷,很美,还有淡淡的喜乐色彩,泛着些许的温暖。
小时候,在乡下,很穷。但是妈妈常会给我们六个兄弟姐妹一些惊喜,因为她可以变魔术似的,在桌子上摆出一些时令水果,这是匪夷所思的,因为我们买米的钱都没有,怎么可以奢侈地吃到水果?但是妈妈做到了。春天有枇杷、夏天有桃子龙眼杨梅荔枝芒果、秋天有石榴橄榄、冬天有柿子橘子板栗……那是些丰美富足的早晨,妈妈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第一个跑到不远的“万果园”里去捡“风落之果”,在水果成熟季节,晚上总有风吹落一些被小鸟啄过或者承受不了自身重量的果实,果园主人对于起大早来捡落果的穷人,一直心存宽厚与仁慈,没有刁难,而是默许。有一次刮台风,龙眼树下都是果实,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老天有眼”,我们可以大饱口福了。结果,我们被妈妈臭骂一顿:“我们怎么可以幸灾乐祸?人家的损失有多大,我们怎么可以高兴呢?”妈妈的想法是朴素的,人家落难时,我们不能趁火打劫,只有别人丰收时,我们才可以分享他人的“风落之果”。
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梦到那些诱人可爱的“风落之果”。
今天早上,我又看到了它,那是一枚滚落在乞丐面前的硬币。
坐 车
父亲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后,又打的去一处风景区玩。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了司机20元,就说:“坐一阵车怎么要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
从风景区出来后,父亲不肯坐车了。从风景区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还不得累死?我还是叫了一辆的士。父亲见我不听他的话,就生气地自己走了。我问司机要多少钱,司机说最少要25元。我预先付钱给司机说:“等一会儿见到我父亲,你就说只要两块五毛。”司机问我为什么要骗父亲,我说:“我父亲刚从乡下来,他心疼钱,死活不肯坐车。”司机愣了一下才说:“好吧。”司机把车停到父亲身边。我叫父亲上车,父亲却要我下车。司机说:“大叔,你上来吧。我是顺路捎你们回去。只收两块五毛。”父亲这才上了车,一个劲地谢司机。
司机一路跟父亲说话,把我们送到家门口时,还亲自给父亲打开车门。等父亲下了车进了家后,司机又把我叫回到身边,将那25元还给我说:“这钱,你拿去买一瓶酒给大叔喝吧。”我莫名其妙地问:“你为什么不要钱?”司机说:“因为你的父亲太像我的父亲了。我父亲进城后,也是心疼钱,不肯坐车。”我问:“你父亲还好吧?”司机说:“他走路回家时,被车撞死了。”
司机眼里涌满了泪水,他默默地开车走了。那25元钱,我至今还保存着。
别跟“4”过不去
“4”,一个普普通通的阿拉伯数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然也成了“倒霉的大叔”。“4”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地域有东、西、南、北四方。时间上一月有4周,一时分4刻。古往今来,我们的许多事物常用“4”来概括。如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笔、墨、纸、砚称作文房四宝;礼、义、廉、耻称为治国四纲;诗、书、礼、乐称为教育四术;平、上、去、入称为汉语字音四声;真、草、隶、篆称为汉字四体;我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四库全书”,今天人们生活追求安定“四平八稳”,交通上要实现“四通八达”,大丈夫要“四海为家”……
中国古代“谈凶论吉”的权威典籍《周易》并没有给“4”贴上“凶签”。在易学中先天八卦中的“4”与震卦对应,蕴含奋起、积极向上、茂盛等意向;后天八卦中“4”与巽卦对应,蕴含自由、活泼、渗透变动等意向。其实,作为数字的“4”无所谓好与不好。两个“4”加在一起,不就是吉祥数“8”了,反过来说,“8”也是由两个“4”组成的。而在音乐乐谱里“4”就是“发”。
第三篇:生活哲理故事500字
生活哲理故事500字
生活哲理故事500字
(一)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少良师益友,来帮我们指点迷津。但有时读到一个小故事反而给我们的触动和思考会更多,也许就打开了那个困惑已久的心结。带着这些富含哲理的小故事上路,就像是背上了智慧的行囊,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写在前面
故事1:做好自己的事儿
有一个朋友,和我讲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笑话。有一次和他同事、领导喝酒,喝啊喝,中途,他起身到外面透透风。等透好风回来时,发现包厢门已经锁上了。
他试着想打开,却没有成功。
他就在大厅里等,他开始翻大厅里的报纸,报纸翻完了,他们没有结束。他再和大厅的一位小姐聊天,天聊完了,他们还是没有结束。
一个小时后,他想他们应该结束了。于是再去看,却发现人去房空,他们早就从另一个通道走了,看来大家都把他忘了。
朋友说:“我在单位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但这餐饭后,我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
朋友的这个故事,很残酷,但你你不得不接受。
任何场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许多时候你只是一个配角,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你只能自己欣赏自己,自己照顾自己,然后学会自娱自乐。或许,生活本来就是要我们以观众的心态去表演,以演员的心态去欣赏;或许这正好能检验一个人随时调整与适应的能力。
故事2:赚的是快乐
小镇里有一对夫妻。男的在外面开了一家公司,生意红火。他没日没夜地忙碌,很少在家。儿子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女人一个人在家里,终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不快乐。
男人想让她快乐起来,就对她说:“你去亲戚朋友家串串门吧,跟他们聊聊天,打打麻将。你会开心的。”女人于是去亲戚朋友邻居家里串门,聊天,打麻将。果然开心了一段时间。但话题聊完子,麻将打腻了,她又变得不开心了。
有一天,她对男人说:“我想开间花店。这里还没有人开,一定能赚钱。”男人说:“这主意不错。”花店很快开张了。女人每天去花店做生意,她变得忙碌起来了。来买花的人很多,女人干得很开心。可是过了几个月,男人算了一笔细账,发现女人根本不是经商的料子。
她经营的花店不但不赚钱,倒赔进去不少。
我问他:“你老婆的那间花店还开吗?”他说:“还开。”“是赚是赔?”他说:“赚。”“赚多少?”他神秘地一笑。经再三追问,他才悄悄告诉我:“钱是一分没赚到,赚的是快乐。”
生活哲理故事500字
(二)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是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3、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说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4、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5、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6、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7、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注: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份展现出来。)
8、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生活哲理故事500字
(三)火 柴 棒
的 威 力 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 一旦发作起来, 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要叠一百万张骨牌,需费时一个月, 但倒骨牌却只消十几秒钟.要累积成功的实业,需耗时数十载, 但要倒闭,却只需一个错误决策.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 需经过长时间的被信任, 但要人格破产却只需要做错一件事.一根火柴棒,是什么东西呢? 它就是下列四项: 无法自我控制的情绪.不经理智判断的决策.顽固不冥的个性.狭隘无情的心胸.检查看看,我们随身携带几根火柴棒? 闹 钟 的 启 示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3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作些什么,明天我该作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象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消 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 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
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 [生活哲理故事500字]
第四篇:生活小议哲理故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关键看你对生活如何理解。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尽相同。有的人生活之路是平坦的;有的人生活之路是坎坷曲折的。生活之路如果太平坦,那么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完美的,因为它太过单调。
生活就像五味瓶,拥有酸、甜、苦、辣、涩。你只有真正体会生活,你的生活才会是完美的。有的人只想拥有甜的那一部分,甜美的生活虽然许多人都向往,但是这种生活太过平淡,不丰富,然而这样的生活也是不完美的。有的人希望“五味”都能经历,这种生活能锻炼自己,丰富生活经验,增加生活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我喜欢轰轰烈烈的生活。这种生活能让我丰富生活经验,对生活了解更多,体验真正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艘小船,只有把它放在有风有浪的水中航行,经历大风大浪,不管在什么样的水中,都能勇往直前。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会知道生活的真谛,才会拥有真正完美的人生。
完美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平淡无奇的,而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
第五篇:生活哲理小故事1
1、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
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
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
“您贵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
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
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
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
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
最强者。
2、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
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
“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
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
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
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3、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
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
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
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
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
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4、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
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
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
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
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
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辞职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
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
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
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
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6、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
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
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
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7、老虎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
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
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
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8、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
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
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
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
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
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
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
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 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9、骆驼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
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
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
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
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 ?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
=成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10、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
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
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
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
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
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