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终稿

时间:2019-05-13 06: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见了亲人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见了亲人终稿》。

第一篇:再见了亲人终稿

14、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初立目标

1、同学们一定去过鸭绿江公园吧?站在鸭绿江畔隔江而望的是哪儿?(朝鲜)今年正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六十周年,让我们把思绪拉到60年前共同聆听这首《志愿军战歌》,大家边听边观看画面,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听了这首歌后,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雄壮、有力„„)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唱着这首雄壮的《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让我们一起了解发生在朝鲜那些感人的故事吧!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简介、故事、图片等)

援朝八年中,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真实地再现了1958年志愿军奉命凯旋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板书课题)

2、读课题: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我们通常在什么时候说?(送别的时候)送别时往往是什么心情?(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那是会这样说(师握一生手快速说)再见了亲人,是这样的吗? 那怎样说?(师握着手抖动着说)真舍不得离开呀!紧握双手饱含热泪,送别八年相处的志愿军战士,深情地道一声:再见了亲人。(齐读)

从课题我们就能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难舍难分。让我走进课文。

3、确立目标

在本单元的导读课中我们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对照单元目标结合你的预习谁能说一说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目标?(生汇报,师小结板书)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1、先在小组里互相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2、这里老师要问一句,课前布置了预习课文,你是按照什么步骤预习的?(生回答)

我知道这是咱们实验小学有个“六步自学法”,都是按照这个步骤预习的吧?一会儿小组检查的时候就按这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读完课文之后,其他步骤就不用读课文了,检查完之后各组要派代表进行汇报。

三、组内交流,检查预习

小组内检查预习情况(字词、主要内容、写作思路,课后习题等),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反馈,重点强化

1、首先我们来检查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每个组选好代表了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2、课文读熟了,关于本课的生字词语你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3、老师感觉有几个词语需要强调一下:

师出示:①短暂、阿妈妮、深情厚谊、友谊、情谊

②战斗、战役、战争

③雪中送炭:雪指什么?(困难)炭又指什么?(帮助)课文中遇到的困难指的是什么?(敌人的封锁,饿肚子)帮助指的是什么?(送打糕)那么联系课文“雪中送炭”指的是什么?(朝鲜大娘冒着炮火为饿了三天三夜的志愿军送打糕)自己练习说一说。

④指导书写:噩(强调:中间的横最长,马上在本上写两个)

4、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主要内容、写作思路等)

5、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呢?这些疑问在我们进一步的学习中你会找到答案的。

五、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再由“亲人”引入内容: ①我们再来看课题,“亲人”什么样的人是亲人?谁是你的亲人?他们怎样关心你?

生:妈妈、爸爸、爷爷„„

②这些人都是和我们有血缘关系,关系密切,给了我们无限关怀和照顾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那么课文中的亲人又指的是谁呢?(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民)

2、课文中主要写了三个朝鲜人,(指板书)她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呢?大家小声或默读课文,找找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想一想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3、生自读后汇报,师板书: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

六、小结

为了志愿军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为了志愿军,小金花失去了亲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大嫂失去了双腿,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都铭刻在志愿军的心中,她们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从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这种深情厚谊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1、复习字词: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4课,再见了亲人,首先我们来对照上节课的学习目标检查一下学习情况。

出示:暂时、友谊、情谊、(指读)

深情厚谊:志愿军战士们忘不了朝鲜阿妈妮对他们的深情厚谊。还可以怎么说?

雪中送炭:什么意思?联系课文内容说说?

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这个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下面这个词语也要联系课文说一说。噩耗:指什么,课文中噩耗指的是什么?(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3、很好的理解并掌握了词语,相信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重点品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很多事情,从中感受到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请同学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些地方你还能感受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呢?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3、生自读体会。

4、集体交流感悟。(随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第一自然段 志愿军与大娘之情

生:(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雪中送炭啊!” 师:你又抓住了“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理解,(对于战士们来说这雪指什么?炭呢?)这雪中送炭是件容易的事吗?(不是)为什么?你从哪些词语知道的?

(生:抓住“顶着、冒着、带着、穿过”这些词语体现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你是抓住表示动作的关键词语体会出雪中送炭的危险与艰难,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大娘当时所处的环境吗?情况这么危急,朝鲜阿妈妮不害怕吗?那她为什么还这么做呢?

师:是啊,朝鲜阿妈妮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送吃的,把志愿军战士看成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人,把他们看做自己的“亲人”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句子感受当时的危险)

过渡:阿妈妮不仅为我们雪中送炭,还有更令人感动的是呢!谁想说。(2)“我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亲人.” 我听到他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唯一”,这“唯一”说明了什么?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一位老大娘应该有儿有女,不止一个孙子吧?大娘的其他亲人呢?战争多么残酷呀,他夺去了大娘几乎所有的亲人呀!就剩下这唯一唯一可以相依为命的小孙子,可是我们还记得„„(生接读)

(3)引导:什么样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为救志愿军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就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呀!)大家看这句话:

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忘怀?” 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换个说法吗?哪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反问句表达感情更强烈,这个反问句表达出怎样的感情?(志愿军对大娘的感激之情)

假如你就是那位被大娘丢下小孙孙救起的志愿军战士,你怎样表达你此时的感激之情呢?

(4)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八年了,大娘一次又一次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来送行,于是他们对大娘说:(生齐)“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就此和亲人志愿军分手呢?他们只好请求她停步。谁来请求大娘?

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他们只好恳求大娘——

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回家休息,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她——

师:你不断地哀求大娘,可大娘还是不回去。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她。命令大娘——

师:这命令中也有不忍,命令中也含着深情——

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齐读)

志愿军和朝鲜大娘的深情厚谊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5)回过头来,大家想一想讲述大娘的这段话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抓住成语、表示动作的词语(关键词语)、反问句式、大娘所做的事情„„

5、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娘与志愿军的深厚情谊,也能感受到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的情谊。我们是高年级的学生,要能比较完整的汇报你的学习体会,下面就按照第一自然段的学法整理二、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一会儿尽量完整的汇报。

第二自然段:(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落泪了呢?”

师:你觉得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体现在哪儿? 生: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狠狠地说:体现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师:这里我有个地方我想不明白,妈妈牺牲了,她就不伤心吗?那时候怎么没哭呀?她想不想哭?但他没哭,她的眼泪流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仇恨、力量)

你怎么知道变成了仇恨?(齐读书中“这个仇一定要报!”)

师引导:妈妈牺牲了,刚强的小金花化悲痛为仇恨,来我们加上小金花的动作,向大家喊也是给自己下决心,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再读;咬牙切齿,攥着拳头去读。(齐读)

多么刚强的小金花呀!然而此时,送别志愿军,刚强的小金花却哭了,她为什么哭了呢?

(小金花与志愿军战士的感情太深,聊天、战斗、唱歌,要与亲人离别,是伤心的眼泪、不舍得眼泪。)

第三自然段:小金花告别的眼泪让我们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大嫂又是如何让我们感动的呢?

生:(1)“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春天„„双拐走路了!”

师:为了点普通的野菜,把自己的双脚奉献,明明知道前沿阵地的危险,但是却偏偏要向虎山行,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你来读“我们清楚地记得„„走路了

师:大嫂为了志愿军失去了双腿,这种情谊让志愿军深深感动,所以我们会说“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的代价,难„„友谊?”

5、再读悟法(1)志愿军就要离开朝鲜了,前来送行的人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人吗?那么课文中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

(2)这三个人一位老人、一个小孩、还有中年大嫂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作者正是通过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体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情谊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3)大家再来浏览课文,看看这三段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不用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重点点拨

1、你发现这三段在表达形式上的共同点了吗?

2、师引导:开头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出示三句话

中间以回忆形式叙述。

以反问语句结尾,出示反问句。

3、写法总结:把表达方法和表达形式连起来说,就是:作者选取了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以回忆形式叙述,并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把叙事和直接抒情有机融合,(板书:叙事+直接抒情)让我们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五、仿写段落

1、这里老师有个疑问:朝鲜人民为什么能为志愿军战士们甘冒着生命危险、不惜失去孙孙、失去双腿呢?

志愿军战士为他们做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一找。生:(1)三天三夜„„(2)鲜血„„

(3)老王被俘„„

2、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上节课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生汇报交流)板书: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

3、是啊,130万中国志愿军,14万人的生命留在了朝鲜!在离别之际,朝鲜人民是不是也同样会想起志愿军为他们所作的一切的一切呢?想起三天三夜的战斗,想起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

假设你就是送别队伍中的大娘、小金花、或是大嫂,以她们的口吻仿照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法和形式写一个片段(在表达方法和形式下面划线),表达她们对志愿军的依依不舍。题目同样是《再见了亲人》(生试写)

4、交流评析

六、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1、亲爱的同学们,刚才我们讲的只是他们8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故事,就是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呐。

你,还有你,你们都是现场的一员(快速说,动作示意)

离别之际,你们是那样难舍难分地倾诉(大声说出你的心里话):“再见了,亲人!

(声音低下来)登上了火车,这一别,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千言万语只能化作心中的送别——再见了,亲人!

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 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

火车渐渐远去了,那声音仍在天空回荡——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就要离开这片生活了8年的土地,志愿军们只好发出了最后的呼喊——

(出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列车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接在一起。

2、这篇课文通过典型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典型事例,运用开头请求、中间回忆、结尾反问的表达形式,将叙事与直接抒情融为一体,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3、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文或朗读重点段落,再次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

4、课后大家可以把文中令你感动的语段抄在积累本上,喜欢的段落可以背下来;想更多的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故事,推荐大家课后阅读著名作家巍巍的另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4、再见了,亲人

大 娘: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 嫂:挖野菜

请求———回忆———反问

板书左边:学习目标

„„

4、表达方法:叙事+直接抒情

第二篇:再见了亲人

课题: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具准备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文字、图像等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学生字词。2.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图片、故事等资料。

3.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写了他们(她们)的哪些事?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二、合作交流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爸爸妈妈等)结合对亲人的理解,说说在生活中亲人一般指哪些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但是有的时候有些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也称为亲人。(板书:亲人)

文中的志愿军是中国人,大娘、小金花、大嫂等是朝鲜人,他们有血缘关系吗?他们是亲属吗?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师板书)可为什么作者说“再见了,亲人”呢?(补充完整课题)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

2.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到5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中,一起回忆一下当年那感人至深的场面吧。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有14万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就有: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等,他们在朝鲜奋斗了八年。

经历了八年的朝夕相处,经过志愿军战士的浴血奋战,正义赢得了胜利。在1958年10月25日,最后的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于是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齐读课题),就要上火车时说(齐读课题),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说(齐读课题),已经上火车了还说(齐读课题),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齐读课题)。

是呀!他们呼喊着亲人,不同的民族,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他们却互相说是亲人。这是为什么呢?

(二)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如知道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看过的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等)

(三)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那么请同学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称为亲人?

1.通过读课文,谈谈你的收获。(生谈,如知道了“再见了,亲人”是在临分别时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描写了中朝两国人民难舍难分的场面等)

2.还有不懂的地方或疑问。(学生谈)

三、品读体验

(一)师过渡:是呀,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从课文的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又胜似亲人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找画画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并有感情地读读。可以和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二)学生自学,讨论。

(三)汇报交流。

1.哪个小故事最让你感动?(点击人物图片)为什么?你能读读吗? ⑴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⑵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2.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⑴引读:是呀,在分别的时刻有许多朝鲜亲人赶来为志愿军送行,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赶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志愿军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自由轻声读这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词句。结合背景资料和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⑶交流:

①“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应该怎样理解“雪中送炭”呢?“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课文中是指什么?文中的“雪中”指什么?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会怎样想?(要是有吃的„„加点水„„也好啊!)

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不可能)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什么?(不仅仅是打糕,而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这就是——雪中送炭!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情感?(感激)这样写表达了什么?你能用“雪中送炭”说句话吗?(生说,评价)读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②“救助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唯一”怎么理解?)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读。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大娘多么爱自己的小孙孙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娘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血缘上说不是亲人,可是八年了,八年多这样慈母般的关怀,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亲人。

③“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强烈啊!)

师: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指名读)⑷总结学习方法:读文画出自己感动的地方,抓住重点词语来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生说)

3.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抓住文中感染人的词句来体会。(学生自学)

⑴交流: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老王愿意付出生命。抓“噩耗”“同归于尽”“ 跺脚”“抽动“表现了什么?(对敌人的恨,对志愿军的爱)读出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炮弹炸伤双腿。“这样高的代价”在文中指什么?把“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在比较中体会强烈的思想感情)。

⑵师: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因此在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读课题),就要上火车时说(读课题),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说(读课题),已经上火车了还说(读课题)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读课题)。为了志愿军,大娘(生补充);为了志愿军,小金花(生补充);为了志愿军,大嫂(生补充)。

难道就他们三个人吗?那么我们再变成这样再说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生补充);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生补充);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生补充))。通过同学们说的说明他们就是亲人,所以他们在分别的时候大声的呼喊(读课题)。其实大家刚才讲的只是战争中很小的一部分,在八年的战争中有多少这样的故事我们真是讲上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所以火车就要走了,我们的千言万语只好化成我们心中的送别。

(四)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师引读:在火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见,此时,他们心中在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3.抓住“请慢一点开”“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以及最后一自然段来体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一家、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4.志愿军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风驰电掣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师:把“土地”改为 “战士”,把“朝鲜的”改为“中国的”,把“让我们” 改为 “请你们”再来读。体会到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情景,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结合课文插图,分角色读(中国志愿军战士

朝鲜人民)

四、巩固延伸

1.师:再见了,亲人!这不仅仅是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还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用鲜血凝成为大的友谊。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使中朝人民心心相连,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深情地道出他们的心声(齐读课题)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送别场面,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3.师向生推荐作者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下读读。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

几夜不眠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小金花

救老王

妈妈牺牲

大嫂

挖野菜

身受重伤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悟写法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想象一下:在分别时大娘、小金花、大嫂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模拟表演)2.小组交流汇报。(及时评价)

3.让学生思考:是不是朝鲜人民中就只有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学生交流)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如写活动、写景都可用)

4.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内的同学,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公布“新发现”。(学生读书思考)

5.学生汇报交流:(能说一点说一点,师要引导归纳总结)重点指导体会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中间一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也就是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指名读前3个自然段的开头的一句话,(指名读前3个自然段的结尾的一句话,换成陈述句,来体会这样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的好处。指名读中间的叙事部分也饱含浓浓的情感,催人泪下,事迹感人。6.齐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体会作者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写法。

二、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1.师:整篇课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在依依惜别之时,在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的时候,朝鲜人民一定也会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讲述起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海还深的情意。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然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2.学生试写。(小练笔)3.学生交流。

⑴在小组内读读自己写的。

⑵把自己写的内容穿插在课文中,与相关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还可以与课文组合起来,分角色读读。⑶学生赏评。(及时鼓励学生)

4.师: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最后的3个自然段吧!(齐读)

师引读:志愿军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齐读第4自然段)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志愿军战士们多想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齐读第5自然段)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志愿军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齐读第6自然段)

5.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哪!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

三、背诵摘抄,积累语言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摘抄自己受感动的词句。3.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请求 开头

叙事 中间

反问 结尾

第三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六)、拓展延伸

(1)推荐大家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三千里江山》、《凯歌声中话友谊》。

(2)小练笔。

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七)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救老王失母深情厚意大嫂挖野菜致残

第四篇:再见了,亲人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们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最后抒发感情,用反问作结。这部分是教学重点。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介绍了一位人物的感人事迹。这三个自然段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教法建议:

1.紧紧扣住“情”,以读体会“情”。教学中,应抓住课文以事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以“读”为突破口,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中,懂得“亲人”的含义及分量,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可以教师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初步感受中朝人民的友谊。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动情之处,通过朗读,品味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浓郁的感情、洋溢的情义中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指导朗读时,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和有关的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读。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不少抒发感情的反问句,要注意通过比较性的朗读体会它们的意思与作用,切忌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分析讲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4n

友谊:y@

血泊:p#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

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

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扩展资料

(一)“五次战役”

“五次战役”讲的是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这段时间,中国民人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为反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而连续进行的五次战役。朝中人民军队共歼敌22万余人,把美帝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迫使他们接受了停战谈判。

(二)1.1950年6月25日,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25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2.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山西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50年冬天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任随军记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报告文学作品。

第五篇:亲人再见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http: / / www.xiexiebang.com / kmyc / kmyc.htm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下载再见了亲人终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见了亲人终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 “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

    再见了亲人(精选合集)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

    再见了亲人(定稿)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五(6)班 梁慧娴 一、教学目标 1、 研读课文第2~6自然段,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2、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 有感情......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战斗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运用反问句表达强烈感情的写法;......

    《再见了亲人》(本站推荐)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