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粟裕战争回忆录读后
读书交流演讲稿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是《粟裕战争回忆录》。原先总觉得粟裕是一个天才,一个天生打仗的天才,而共军之所以最后打败国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共军手中有林彪和粟裕这养的天才。这可能不仅仅是我的想法,很多文章,网上的书上的,都是提供的这样的导向,要不然我也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事情全然不是这样的,如果光光看到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打的仗,我们也许很容易得出粟是天才的结论。然而用句老话来说,这只是事物的表面,不是事物的实质。粟也是在战争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只不过也许他比别人更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中国职业军人的成长之路。
如果说林彪是毛主席亲自培养起来的,是用把大量的资源倾泻在一个人身上的方法造就出一个将才的话(这样说也许不为过,毛主席一直把林彪当学生看,林彪犯了错误他从来不打击,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在林彪的革命意志有些动摇的时候毛主席写给林彪的信,而后来林彪所带的部队,从115师到四野都是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红军老底子部队。当然林彪能够成为这样一个被倾泻资源的对象,与他自己早期的努力和运气还有家庭背景也是分不开的。这样的培养人的方法我们现今还是经常能够看到的),那么,粟就可以说是完全是靠自己的打拼,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不断的学习,从一个警卫班战士成长为一个主要战区的指挥员。
除了,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时候,粟所在的和所带的部队都不是中央的主力部队。就在第五次反围剿即将失败的时候,粟作为参谋长带领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中央苏区,而实际的任务则是吸引国军离开,这实际上是个弃卒保车的行动,很不幸粟就是在这样一支部队里。而方志敏就是在这支部队被打败后被俘被杀害的。接下来粟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带着几百人的部队在浙江和苏南打游击,这是何等的艰辛。好不容易熬到抗日战争,粟终于带着他那几百好人的队伍成了新四军的一个营。而后在苏中和苏北开辟根据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由新四军——原先的江南游击队改编成的三野又承担了解放战争中几乎最繁重的任务——山东解放区的作战。就是在这险恶的环境中,粟通过一次一次的战斗和战役逐渐成长起来,从游击战打成运动战,最后发展成了战略决战——淮海战役,并最终解放了国际大都市——上海。
天才不是天生的,是靠不断的从经验中学习,总结,思考和提高而来的。有经验的人未必能都成为天才。而只有能从经验中不断的学习、提高的人才能成为天才。天才不是天生有才华,而是天生会学习。做事动脑子。不仅是粟,他手下的部队,也几乎是从零发展起来的,底子不是红军主力,是游击队。从小规模的战斗开始学起,一边学习一边打仗,直到成为解放军中比较早的开始大规模合成战术作战的部队。天才的诞生铺就的是一路艰辛。
当然,除了作为励志书,军事类的书来看之外,这本书对于了解游击时期中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看到游击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当时的中国的社会生态也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第二篇:货币战争--读后收获
拿破仑战败,内森提前一天知道消息,他误导人们抛售英国公债,等到其市值仅为面值的5%时再大举吸纳,成为了英国公债的最大保有人,也成为英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基本主导了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左右着英国的货币供应量,控制着英国的经济命脉。
货币发行和黄金定价
以更大的历史纵深来审视美国立国以来,民选政府和金钱权力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反复与殊死较量。
巨额的战争开支所导致的巨额战争债务是银行家们最丰盛的美餐。林肯因为在北方发行新币活跃了经济,但是降低了对于国际银行家的依赖,由此招致国际银行家的不满,最终派人行刺了林肯(一种说法),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一场废除奴隶制的战争,也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的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殊死较量。前后有七名美国总裁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到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政府和人民由此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利息开支是中国能够高速长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人民银行必须用政府的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人民币,中国人民就需要当心了。
(以政府国债作为抵押发行货币,容易让政府被巨额的债务缠身,人民因此要偿还永远还不清的利息,侵蚀了人民财富,而银行家们却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息收入,如此的货币不公会导致国家的衰落。)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所谓“联邦储备银行”,其实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更算不上银行。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政府最终丧失了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
国会控制美联储,政府在董事会中拥有代表,但是董事会的多数成员由银行协会直接或者间接控制。
美联储的总部设在政治首都华盛顿,而有意远离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纽约,以进一步分散公众对纽约银行家的顾虑。(美联储实际上由在纽约的国际银行家控制,但是对外它宣称是所有银行的汇总,而且身处政治首都,造成政府控制美联储的假象,以回避人民对于银行家控制货币发行权的强烈反对浪潮)
美联储的董事由总统任命,不要国会插手,而美国《宪法》规定,国会负责发行管理货币,这从一开始就是违反宪法的,这也成为很多议员攻击美联储的原因。
美联储的方案俨然以模拟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的面目出现。总统任命,国会审核,独立人士担任董事,银行家做顾问,滴水不漏的设计。
在金本位体系下,银行家坚决反对通货膨胀,因为任何形式的货币贬值都将直接伤害银行家的利息实际收入,19、20世纪之交的欧洲,银行家们摸索出一套更为高效也更为复杂的法定货币体制,法定货币无需政府抵押,彻底摆脱了黄金和白银对于贷款总量的刚性制约,通过通货膨胀要隐秘得多,他们开始运用通货膨胀来获得财富。从此,银行家们实现了从“黄金卫道士”到“黄金的死敌”这一戏剧性的转变。
战争会让政府向银行家借款,银行家坐收利息;先通货膨胀制造泡沫再通货紧缩促使资产贬值,银行家用这两招实现“剪羊毛”;中国自建国以来没有发生重大的经济危机,是因为没有人有意制造经济危机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当国际银行家全面进入中国以后,这样情况有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必须提防国际银行家有意在中国制造经济危机,损害社会财富,损害中国的货币政策。
87页。
第三篇:粟裕大将观后感
粟裕大将观后感
这部电视剧重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华东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段纵横决荡,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经历。
一九四六年春,国共两党内战一触即发,新四军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为了顾全大局,接受了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的邀请,亲自率部下赴徐州参加军调会。然而,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国民党集中军力压向苏中,战役在苏中、苏北多地展开。在党中央、粟裕等将领的正确指挥下,苏中战役历时四十五天,共作战七次。华中野战军以三万兵力消灭敌人五万余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被称为七战七捷。为解两淮之危,粟裕指挥了惨烈的涟水阻击战。中央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以便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兼第二政委,谭震林同志任副政委,陈士榘同志任参谋长。
面对四路敌军,粟裕决定首战宿迁之敌。宿北战役,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发动的第一场大战役,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两万一千余人。此间,为歼灭鲁南之敌,策应延安安全,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小尖山之战。宿北战役之后,粟裕、陈毅酝酿着下面的战役。首先,为改变鲁南战局。粟裕决定先打敌人二十六师和快速纵队(坦克)。解放军采用将敌二十六师于其坦克部队分割开来,破坏坦克作战道路等手法,最终实现鲁南战役的胜利。充当疑兵作用的独立六师减员严重,粟裕派兵增援。独立六师最终完成牵制敌人的任务,并全身而退,为华东野战军的休整赢得了时间。国民党准备在鲁南地区组织规模空前的大会战。蒋介石点名陈诚到徐州居中调度,让他主持制定鲁南会战的方略。陈诚宣布稳扎稳打 齐头并进,兵分三路合击临沂。南线为欧震集团,北线为李仙洲集团,西线为王敬久集团,将此战役称之为压路机。粟裕、陈毅决定在南下先阻击中间这一条路,让另外两路敌人不能再同中间的这一路抱团,形成孤军突出的势态,死死地顶住中间这一路人的敌人。粟裕认为敌军三路一体齐头并进很难找到机会,如果这样下去北线的敌人很快就会压过来,将使我们腹背受敌被迫两面作战,要重新想办法改变作战计划。主力部队由南线向北线作战,能否成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我们战略企图不被敌人所察觉。敌军将领陈诚和王耀武对我军的战略企图判断发生分歧。粟裕则放弃临沂,麻痹敌人,并制造我军撤退西去的假象。坚决而彻底的隐真示假最终欺骗了蒋介石,王耀武的建议也未被采纳。我军全歼了敌七十七师。粟裕由于劳累过度病倒了,党中央发电报询问他的病情,并决定在粟裕身体没有恢复之前,华东部队暂时进行休整。
孟良崮战役胜利后,粟裕对我军渡江南进得战略方针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在经过反复对全国政治形势和战争形势的分析、酝酿、讨论,中央军委决定接受粟裕同志的建议,暂不实行渡江南进的战略,集中全力经略中原,力争在中原创造战机,歼灭蒋介石主力。并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建国后,粟裕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粟裕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虽然粟裕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什么大贡献,但他为建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是出色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他的成功与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也与他善于把自己摆到合适的位置上分不开。他对自己很了解,对敌人也很了解。我们要学习他的大局观和正确的位置观。
第四篇:名将风采-粟裕
《红色记忆》——名将风采之粟裕
简介
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1岁时,由家乡的私塾日本的“振武学堂”上学,开始接思想。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岁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
人民对粟裕的评价
粟裕智如张良(直接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毛主席当家家家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
“一生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虎战将,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战役,百战百胜,千将之首,万古流芳。”
领袖将帅评价粟裕
A:毛泽东表彰粟裕: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B:毛泽东说:我的这些战友中,就数粟裕最会打仗。——毛泽东(师哲《在毛主席身边》)
A:刘少奇这样评价粟裕:(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时)“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A: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在粟裕指挥莱芜战役结束后说:“证明了我军副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孟良崮战役之后,更是兴奋地称赞:“老伙计,这个仗,你硬是越打越神了”,最终将粟裕列为中共五虎将之一,“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
A:曾成功领导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大将林彪评价粟裕:粟裕尽打神仙仗。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对手对粟裕的评价
A:曾对粟裕作战特点做过专门研究的日本帝国时代的陆军上将冈村宁次评价粟裕:“此人打仗经常是破常规、出奇招,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时候狠狠地咬你一口,毫无规律可寻。”
B:有人问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张灵甫:“你认为当今军界谁能与你相比?”张灵甫坦诚以对:“粟裕。”
粟裕创造的五大战争奇迹
A:
(一)现代战争中的大兵团作战以战养战的奇迹
B:
(二)腹背受敌的歼灭战孟良崮战役,这次战役中一举全歼国民党精锐、被称为“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A:
(三)孤军深入的歼灭战豫东之战,这次战役是国共第二次战役的转折点,是一场与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持久战,事关我军在中原军事全局的战争,他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B:
(四)60万对80万的围歼战淮海战役。
A:
(五)投鼠忌器的攻城战上海战役,这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对国民党重兵据守的上海发起的解放战役。
B:这五次重大战争奇迹,为粟裕的戎马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指挥者,以及他超凡的战术策略,成为我国战争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许多学者也专门研究着他的军事思想
有趣的插曲
B:1948年4月鉴于外线战场形势,毛泽东在城南庄及时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除周恩来、任弼时外,还有朱德、陈毅、聂荣臻、李先念、张际春等同志,大家在一起共商军情大事。
A:4月28日,中央的军事会议开了10天后,突然接到了粟裕从华东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求中央军委重新考虑三个月前电令他率一、四、六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的指示,建议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一场大仗。
B:面对这样一封“抗命”来电,毛泽东感到很震惊,因为这封大胆的来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定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组建解放军第一野战兵团渡江南进的命令。A:毛泽东立刻重新召集了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陈毅、聂荣臻等人一起商讨此事。
A:在房间里,毛泽东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抬眼问陈毅:“陈老总,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呀?”
B:陈毅不加思索地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计谋愈出愈奇,仗愈打愈妙照我看,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我们党能有这样的人才,百把个就差不多了„„”
A:“我是说他的这封电报!”毛泽东对在座的人强调说,“三个月前,中央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三个纵队调去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编成一个兵团,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渡江南进,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国民党军队回师江南,以便减轻刘邓大军在中原的压力,可粟裕他来电不去江南,要留在中原,你们都怎么认识呀?”
B:周恩来对粟裕的来电也深感震动,但他此时却沉住气冷静地说:“主席,先不要着急。我的意见是请粟裕立刻来河北,向主席当面汇报,讲清他的想法为好。”B:朱德也说:“可以叫他来一趟嘛!”
A:“那好!”毛泽东当机立断,“立刻发电报,今日是4月28日,请粟裕务必于5月5日以前赶到这里,向中央军委当面汇报。”
B:5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正在花山村的一间房子里开会,听见外面有人和警卫人员打招呼,毛泽东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惊喜地对大家说:“粟裕来了!”
A:在大家起身的同时,毛泽东已经迈开大步,跨过炭盆、迎到门外去了。快步走出院子去迎接下面来的将领,这在毛泽东还是第一次。
两人一见面,毛泽东首先发话说:“粟裕,我们在等你!”
B:毛泽东笑容满面地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你提意见,又不是骂娘,我毛泽东虽算不上大肚弥勒佛,但容你粟裕三五条意见还是没问题的!走,进屋去细细谈么!”毛泽东说着,拍一拍粟裕的肩膀,做出了让粟裕进屋去的手势。A:这时,粟裕已经同毛泽东等人进屋坐下来,毛泽东说:“中央的决心如果是正确的,你粟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干扰不了的;我们之所以重视你的建议,就是认为你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你现在可以详细谈谈你的理由。”
B:粟裕侧目看一看周恩来和朱德,见两个人都对他点点头,鼓励他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便来了勇气。
B:粟裕认为,华野渡江南下,自然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牵制,但却未必能够达到吸引蒋介石部队南回的目的。相反,十万大军过江,势必会削弱解放军在中原战场上的力量,增加解放军在中原战场打歼灭战的困难,使解放军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难以打掉敌人的优势,也难以在短期内进一步改善中原的战局。粟裕之所以提出暂不过江,主要是想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粟裕尽量歼敌于长江以北的建议,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的„„
B:粟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着。他说得很激昂,讲话内容严谨、逻辑性强,简洁而明了。
A:粟裕说完了,室内依然静静的,只有火盆中的木炭泛着红光。粟裕看看毛泽东,见毛泽东稍侧着身、仰着脸斜视着房屋的左上角,目光游移不定,夹在手中的烟头上留着长长的一截稍触即断的烟灰„„
A:粟裕心绪不安地等候着毛泽东说话,等候着毛泽东对自己的见解做出评判。
A:好像是过了很长的时间,其实时间并不长--毛泽东转身看一看门外即将西沉的红日,终于站起身来发话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B:毛泽东并没有表态。粟裕也只好站起身来,望着毛泽东,希望能听到毛泽东的意见。
B:毛泽东似乎明白了粟裕的心思,又果断地继续说:“粟裕,今晚我请你吃辣子鸡,明天接着说。”
A:当天晚上,在粟裕酒足饭饱之后,聂荣臻受毛泽东的委托,为粟裕安排了由晋察冀文艺剧社演出的专场晚会;江青和韩桂馨带着李讷都去看了,粟裕也干脆放下心来,坐在那里心旷神怡地看起了文艺节目。
B: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又坐在一起,通宵未眠,五大书记的中心议题就是粟裕今天下午的那一通发言。
A:经过一整夜的研究,第二天中央不仅完全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同时认为,要在黄淮地区排开战场、打一场大的战役,粟裕是指挥这场战役的最好人选。
B: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
A:“在孟良崮。”粟裕回答。
B:“战果如何?”
A:“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
B: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
A:粟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B: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A:粟裕:“陈诚?”
B:毛泽东:“不足挂齿。”
A:粟裕:“何应钦?”
B:毛泽东:“何足道哉。”
A:粟裕:“白崇禧?”
B:毛泽东:“离题千里了。”
A:粟裕:“那么是谁呢?”
B: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A”在歼灭孟良崮战役中,我军统计敌军伤亡人数正准备回撤时,粟裕发现敌军实际死亡人数与其总人数差相差两千多人,粟裕凭经验判断,敌军有漏网之鱼,于是又果断率军追击,最终在一个小山坳里发现残余敌军并一举将其全部歼灭。这充分表现了粟裕作为一名军事指挥者,思考之细判断之准处事之果断,着实令人叹服。
头颅中的三块弹片
A:粟裕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
A: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弹片。
B:2003年,军事科学院筹建院史馆,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公开了这三块珍藏近20年的弹片。
授衔让帅
B: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人民战争的大舞台上演出了许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话剧,如:他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这些活剧的生动体现。把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将领打疼了、打怕了。可以说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没有任何敌人可以阻挡粟裕发起的攻势而逃脱被歼灭的命运,为不少中外志士仁人所折服,所倾倒。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更是赞不绝口。
A: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大家想法一样,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问题,毛、刘、周、朱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了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么!同时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刘少奇说:“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以放松。”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2]
第五篇:货币战争读后观点——之马克思原理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却足以毒死众多世界霸主!——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这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如果这个地基不牢靠,或者这个地基由被人提供材料建造,纵使你建造很精美的建筑,但是只要地基愿意,那么你的建筑就会顷刻倒塌„„从18世纪开始,银行家就开始进入历史舞台,以放贷的方式敛财,让他们腰缠万贯!也使得他们拥有足够的资金放入欧洲各国继续高利率的放更高品质客户的放贷,其中,那些种种公关技巧令人侧目,让人赞叹不已。从当时的平民放贷的金匠店,渐渐的进入宫廷,成为“殿下的代理人”然后再游走再各国之间,开始在各国君主的放贷,成功成为各国的债权人,进入政治舞台。
这时,罗斯切尔德家族以种种社会交际,打开了他们的财富之路。当时罗马教廷的授封“帝国皇家代理”足以说明很多问题,罗斯切尔德在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前期聪明的放给帝国,成全他的金币。而后当拿破仑上台,斯切尔德家的孩子们成为了战火中“跑的最快的人”不!确切的说是在战火中“赚的最快、赚的最多银行家”。内森、杰姆斯们,后来人评价说“他们是世界金钱市场的主宰,当然也就是几乎所有一切其他事物的主宰。他们世界上拥有整个南意大利地区的财政收入做抵押的资产,(欧洲)所有国家的国王和部长都在聆听他们的教诲。”——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拉里(BenjaminDisraeli),以当时伦敦为例,内森在英、德、俄等国与法国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向英军倒卖其最需品,不仅如此还以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欧大陆的关系网想正在法国境内的威灵顿公爵运送,不仅自己赚的盆满钵满,也让英国政府看到了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实力!当时就有人说“罗斯切尔德对伦敦的金融事务影响力大的惊人。他们玩却决定着伦敦金融城的外汇交易价格,他们的权利令人瞠目。”
当一个政府依赖银行家的金钱时,他们(银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领导人掌握局势,因为给钱的手始终高于拿钱的手。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及时获利。——拿破仑
在《货币战争》中再现了中世纪的王权君权怎样向银行家手中过渡的。借一句话,没有比钱更万能的了!金融界的银行家们掌控者他们手中财产,挥舞的手中的金币,在欧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老罗斯切尔德的五个孩子在欧洲堪称为王权更高的权利。以他们为代表的银行家控制整个欧洲的命脉,方法很简单,但是却让各国的君主们无可奈何!当然这里面也与内森、所罗门的个人才能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也要反思,在我们国家正在滋生蔓延的腐败,这些也会导致内森们侵入国家金融内部。那么,国家将会失去人们的财产,失去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失去国家。“毫无疑问,把美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实力较弱的联邦是内战爆发前早就由欧洲的金融强权定好了的”——德国首相俾斯曼。
在美国其总统的伤亡率比罗曼蒂登陆低级士兵伤亡率还要高!在未达到目的前,银行家们会不择手段,不论何方法。在银行家们眼里只有赤裸裸的金权,在美国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现在政府就要牢牢的把控国家的经济命脉。
“一个伟大的工业国家被信用系统牢牢的控制着。这个信用系统高度的集中。这个国家的发展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已经沦为最糟糕地统治之下,一种世界上最完全最彻底的控制。振幅不再有自由的意见,不再拥有司法定罪权,不再是那个多数选民选择的政府,而是在极少数拥有支配权人意见和强迫之下运作的政府。
这个国家的很多工商界人士都畏惧着某种东西。他们知道这种看不见的权利是如此的有组织、如此的悄然无形、如此的无孔不入、如此的互锁在一起、如此的彻底和全面,以至于他们不敢公开区谴责这种权利”——美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不在人民手中,不在国家政府手中,那么国家银行将是银行家从人民手中吸取财富的吸管。美联储的成立就是银行家们从美国人民手中吸取财富的工具,最终原因就是美政府没有把握住自己经济命脉,让货币发行权集中在银行家手中,用句不好听的话,美国政府就是银行家手中赚取金币的傀儡。
就我个人而言,战争就是国家间烧钱的游戏,但最终获利的却是银行家。“一战”、“二战”、“科索沃”、“伊拉克”这些战争赚的最多不是胜利的诸国,而是在阳光白云下欣赏美景的银行家们。
在如今经济大好的中国同样要防备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心人”一旦,通货膨胀达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经济泡沫破裂也不可避免,那么,我们通向的不是美好的小康而是残酷的金融风暴。现而今,在全面开放金融领域的中国,必须认清西方金融制度的优势和弊端,采取开放的心态,和扬弃的态度,同时也要时时警惕阴谋家的计策。就个人意见而言,只要政府能够保持足够清醒,把握住国家的经济命脉,银行,经济体制健全,呢么当国外大量的资金流入时,也不失为中国再次腾飞的助力。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