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高二下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定稿)
2012-2013学年度5月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所给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2.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内涵。折射出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专制皇权加强、“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3.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朱熹认为 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 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存的
C.“天理”和“人欲”对人类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永恒存在的普遍规律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2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民主与科学
17.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18.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19.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20.“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21.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22.中共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从争论的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3.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招生制度 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24. “第十一条:父母或者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5.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A.三个代表 B.“五讲”“四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三个面向
26.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B.是否民主和强盛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27.“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马会把神的模样画的像马,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身体描绘得跟自己一样。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 神是黑皮肤、扁鼻子;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是蓝眼睛、红头发。”这反映了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民族主义思想 28.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9.“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4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说:“凡尔赛条约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这是因为 A.它建立在相对平等的经济军事制裁的基础上 B.它建立在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 C.它建立在对战败国割地、赔款、分赃的基础上 D.它建立在对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的基础上
44.自1922年起,英国和法国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法国与美国结盟 C.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 D.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
45.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搬起石头打自已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B.德国实施“海狮计划” C.莫斯科战役的爆发 D.慕尼黑协定的签定
46.德里克·W·厄尔温认为欧洲在一场战争之后:“德国已被摧毁;意大利已显示出不过是一个空壳;大不列颠已不能在一场均势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这场战争是 A.反法联盟对法国之战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7.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48.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 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以战争目的 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49.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期间在餐桌上向美方代表提议“为和平和废除在国外的一切军事基地干杯”,美方代表回答说:“咱们只为和平干杯。”美国这种态度的实质是 A.以强大的军事优势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 B.认为和平高于一切
9否定。于是,又有一名记者问道:“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将其称之为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杜鲁门答道:“是的,这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说法。”
与越南战争不同的是,当朝鲜战争发生时,美国尚未进入信息社会,而电视新闻也刚刚出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把从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胶片寄到纽约新闻中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国内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
那些远赴朝鲜战场的美国士兵常常感到与自己的同胞异常隔膜,没有人对他们所做的牺牲表示感激,也没有人认为这场战争至关重要。近日有人指出,在二战期间,美国人民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战场上的将士被国人奉为美国民主精神与优秀价值观的传承而备受崇敬。然而,朝鲜战争却是一场难挨的局部战争,人们很快就认为这场战争对美国毫无益处。——大卫·哈伯斯塔姆《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民众对二战的态度并分析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众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并分析原因。(8分)
2012-2013学年度5月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1 BDABA BBDBD 11 BBDAA CBCBB 21 DDABC ABADC 31 BAABD CBCAB 41 BDCDB DBCAC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20分,第52题20分,共40分。51.(20分)
(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
(2)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6分)
(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4分)
(4)思想文化不断传承、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交流性。(4分)(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52.(20分)(1)态度:狂热、盲从。(2分)原因: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心里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近代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连战连捷的战争和巨大的殖民地利益;专制体制的历史传统;法西斯政权的鼓吹。(10分)
(2)态度:淡漠。(2分)原因:美国政府的低调处理;新闻报道不充分;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6分)
第二篇: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7-21CDDAD22-26BCADD27-31AAAAC
51.(23分)(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6分)
(2)措施:通过社会保障法;以工代赈。(4分)
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分)
(3)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建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4分)
(4)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政府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等。(6分)
52.(22分)(1)图①事件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图②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6分)
(2)1972年;(3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3分)
(3)上海合作组织;互信为安全之本。(6分)
(4)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
5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公元前594年。(公元前6世纪早期)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2)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讲究改革技巧,以缓和社会矛盾;民主观念(答出3个要点,6分)
第三篇:高二理科历史试题
覃塘高中2013年秋季期9月月考试题
高二理科历史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黄梅 审题人:唐晓良
19、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21、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这主要是因为黄宗羲()A.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是中国反封建的先驱
B.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 C.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2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的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23、孙中山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分发给同志,以鼓励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是因为()A.李贽的作品强调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有利于反封建斗争 C.顾炎武的思想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黄宗羲的作品有反对专制暴君政治的思想
24、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25、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 ①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 ③凸显人性的庄严 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四篇:2017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某历史学家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 B.三公九卿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 2.《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3.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民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5.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6.宋代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选通考·选举》中批评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时认为:“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
①是世官制度的一种 ②是察举制度的延伸 ③与门阀制度相呼应 ④又称“九品官人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右图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 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
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 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 8.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9.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10.《荀子·君道》中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制度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C.通判制 D.行省制
11.“(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 D.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12.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3.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14.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这反映了明朝手工业 A.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 1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16.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 B.腐败严重 C.高效清明 D.机构臃肿
18.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19.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巨大[来源:学科网ZXXK]
2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22.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3.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24.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25.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些规定体现了
A.《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B.《十二铜表法》维护贵族的利益 C.《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D.《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
26.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精神氛围浓厚 B.民主政治高度繁荣 C.社会环境宽松自由 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27.罗马法的监护制度非常完备,早在《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对具有权利能力、但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要实行扶助和保护的规定,其中包含对未满14岁的男子、未满12岁的女子等未成年人的监护。该项规定直接凸显出罗马法的
A.社会公正和谐思想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人文主义精神 D.人生而自由意识
28.“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平民政体 B.权力制约C.法律至上 D.公民意识
29.“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这一规定实质上说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是一部野蛮的习惯法 C.内容相当广泛 D.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30.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表明他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追求理性的价值
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强调生命的意义
31.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3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3分,34题15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52分)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摘编自《论语· 里仁》
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使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杨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3分)
(2)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早期儒家和朱熹关于人欲思想的异同。(5分)
34.(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利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三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他关注社会稳定,整顿赋役制度,惩治不法官僚。思奴古多里、乙室部大王和南王府二刺史等都曾因盗窃官物、摊派赋调不均和贪蠹而受到惩罚。为减轻部民负担,罢北、南二府民上供及宰相、节度诸赋役非旧制者。他也能借鉴中原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吸收中原封建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
会同三年,至燕,行入阁礼,在礼仪制度上吸收汉制;除姊亡妹续之法,以法令方式改变契丹社会的婚姻旧俗;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不但为契丹人与汉人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创造(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耶律德光重视农业生产,留意积累治国经验。特别是得燕云十六州后,他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会同二年(939),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万猎户居之。三年,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为农田,使契丹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发展契丹社会的手工业。
了条件,而且为南面官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改革的意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6分)
哈师大附中2015级高二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
1—5 CBABC 6—10 DACBC 11—15 DDBBD 16—20 CDBDA 21—25 ACACD 26—30 BCDAA 31—32 BD
二、材料解析题(33题13分,34题15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52分)
33.(1)进步之处:理学具有优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糜之风。(5分)
背景:南宋统治阶级的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商业繁荣,市民追求享乐;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得3分。)
(2)相同点:两者都肯定正当的人欲。(1分)不同点:前者强调在人欲应符合道义,后者指出人欲应符合天理(公道与良知)。(4分)
34.(1)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力有限。(3分)
(2)优点:直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6分)
(3)弊端:直接民主容易使公民受到野心家的蛊惑而左右政局,使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导致内耗和混乱,危及国家前途。原因:公民大会不受制约。(6分)
35.示例一:信息:唐朝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2分)
说明:北宋都城布局是依据河流流向而规划的(或城市格局根据河流流向而形成)。(4分)
示例二: 信息: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分)
说明: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4分)
示例三: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2分)
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流行,出现了娱乐的瓦肆、夜市、商业区。(4分)示例四:信息:唐朝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或呈现“纵街长巷”的格局)。(2分)
说明:北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加强。(4分)(说明:任答两项即可)
36.(1)特点:改革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习俗;注意吸收汉族政治制度、治国经验;关注民生,重视发展农业。(6分)
(2)意义:使吏治得到整顿,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民族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速了契丹族的封建化,推动了管理制度的发展。(6分)
第五篇: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下期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 高二年级下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总体教育教学目标与要求为指导方针,以“从细从严 致高致远”为理念,对学生进行常规和学习方面的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成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班风、学风建设,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力,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年级中形成“比 学 赶 帮 超”的良好氛围。每一位老师都应立足本职岗位、勤奋敬业,在教育教学中既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尊重、服务学生。
2、本学期教育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抓好关键生,提高学生的升学层次,为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输送人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目前高校自主招生特点,让学生在笔试和面试等环节积极做好准备,总结前两届辅导学生的经验,使学生的准备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三.工作要点:
1.抓好常规管理,使年级学生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学习生活秩序。
①加强常规管理,重点抓好卫生和纪律工作。卫生方面,要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纪律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到位情况,特别是上课秩序、自习课、课前准备和晚自习以及考勤情况。
②强化学生仪表规范,举止文明,不在教学区吃东西,规范穿校服。③要加强安全教育,杜绝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④加强住宿生管理,正确执行住宿生请假制度。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①各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体研究,整体协作,群策群力,明确课堂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少做无用功。各科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所教学生(如奥班、普通班),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自习辅导、课堂练习等方面分别提出要求,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②各位教师要认真落实《安阳一中教学常规》的要求,要从实际出发,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讲练结合,认真挖掘教材,研究教学大纲,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课堂上每位老师要严格管理,遇到问题要及时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在辅导时要按时到班辅导,并维持好自习纪律。
③各学科要重视周周练和阶段考试工作,备课组长要把握好出题的质量,要根据学生(奥班、普班)学习的内容和水平命题。每次周周练要全收全改,及时批改,及时讲评,保证难 度系数在0.7—0.8 之间,奥班可适当增加难度,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课堂作业和周周练及时发现,并通过变式重复反馈校正。真正起到课堂作业和周周练的反馈、查漏补缺和矫正、巩固、提高的的作用。
④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要多听老教师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处理好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老教师要做好帮教工作,对年轻教师在教学上多给予指导与交流,尤其是课堂教学。年轻班主任要多和有经验的班主任交流,积累经验,做好班主任工作。
⑤做好进入高三的前期准备工作。本学期各学科的课程内容须讲授完毕,保证进入高三后要进入第一轮复习,并选好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
⑥做好自主招生辅导和竞赛培训工作。尖子生的培养及自主招生培训工作是奥班很文科班的重点工作,汲取名校的经验,研究形式,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进行培训。
⑦语文、英语及班主任应关注学生早读状态,明确告诉学生“早读就是早记”,背诵任务要明确,要求学生放声读背。
⑧上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上课的学习状态,不能出现老师只管讲自己课,无视学生学习的情况。严格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在听课时坐姿端正,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不做当科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自习课必须确保学生能独立学习,除可以向辅导老师请教问题外,不允许学生之间讨论问题,创造安静的自习课堂。
⑨定期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和典型例题本,把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①经常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对班级工作进行探讨、交流,不断提高班主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积累班主任工作经验。
②班主任按时到位,防范学生迟到现象发生,对未按时到校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加强住校生的管理,避免因出现意外事件而承担责任。
4.全体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管”,更要注重“育”。每位教师在年级学生工作中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管理者,不能把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都看作是班主任的事、年级的事。
5.加强协作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每次阶段考试后要召开协作组会。对班级情况和学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课堂、自习、辅导、作业、练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搞好内部协调工作,每位老师要理解我们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总分水平,而不是说某一科如何。
6.奥班开放课堂教学,每周二、四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7.实行班主任值班制。每天安排班主任值班,在教学巡视,检查学生日常常规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四.开好几个会议
1、每周班主任例会。反馈上周工作情况,布置下周工作。学期中间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部分学生座谈会 了解各班学生在学习、纪律、思想、班级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2.备课组长会议,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年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规范要求教学管理,反馈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3.年级全体教师会,贯彻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对年级要求和目标形成统一认识,反馈年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五、加强各项工作的落实、督促、检查、反馈。
建议:奥班考试试题
安阳一中高二年级组
20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