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区 导游词

时间:2019-05-13 06: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颐和园景区 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颐和园景区 导游词》。

第一篇:颐和园景区 导游词

1.万寿山 俯瞰颐和园的秀丽春光

好的,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颐和园中有名的景点之一,万寿山。大家可以看到,这万寿山的周围是一片静谧的湖水,而这万寿山上,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置身于万寿山上,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其实呢,关于万寿山,还有几个有意思的传闻。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呢,万寿山还不叫万寿山,有一天,住在山脚的王老汉家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在山脚休息了几晚,临走时给王老汉留下了一大笔钱财,听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猜出来了,那尊贵的客人真是当今的万岁爷,所以啊,万寿山的也就叫做万寿山了。当然了,只是野史。其实万寿山本来名叫瓮山。乾隆时期,刚好遇上皇太后六十大寿,于是皇帝在山脚修建寺庙,祈祷祝福,并御赐山名为万寿山,又把整座山修建成皇家园林,名叫清漪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建筑群。

万寿山上处处都是气宇轩昂的建筑,凸显了明清时期皇室的威严与庄重,我们也能在游历万寿山的途中,领略咱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万寿山同时也是个十分好的休闲去处,这里的山和水都能使咱们平静身心,融入自然。

2.大戏楼

专属于慈禧太后的戏台

相信大家对清朝的慈禧太后都不陌生。中国清朝的慈禧太后是有名的戏迷,她不但喜欢看戏,而且自己写剧本,来了兴致还要穿上戏服上台演上一段,据说,慈禧最喜欢扮演的角色是观音菩萨。慈禧爱戏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看戏,她还特意兴师动众地建了一座戏楼,这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颐和园有一景观——颐和园的大戏楼。这座戏楼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楼。那么它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戏楼呢?

大戏楼在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戏楼。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

慈禧每到颐和园内,第二天必定要在大戏楼内开锣唱戏,而能在大戏楼里为慈禧演戏的当然也不是一般的人,都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梨园界名角儿,也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角儿,如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等。相信游客们走到这里时,也能体会到当时戏楼的热闹与鼎盛。

3.东宫门

体会帝王的起居环境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东宫门了。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大家可以看到,这里一共有五扇门,三明两暗。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的;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而门檐下则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字迹浑厚、苍劲有力。

大家可以看到,东宫门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大家也许会很好奇为什么会亲自给颐和园题字呢?在当时,慈禧太后下旨修建颐和园后,要求工部大臣找人为东宫门写一块匾,这可急坏了工部大臣,也是他想来想去,感到只有请光绪帝亲自书写最为合适,而且对自已日后升官发财也更有利,于是“颐和园”三个字就是这样来的。

东宫门及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咱们可以在游览东宫门这一片的时候,体会一下清朝皇帝的起居环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4.昆明湖

领会皇家园林的壮观

好的,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大的湖泊,有整个颐和园的四分之三大。大家环顾一下昆明湖的四周,南边是碧波荡漾的前湖区,西边是起伏的山脉,北望则楼阁成群。

别看这昆明湖波光粼粼,其实它的建造大有学问。大家可以看到,湖中央有一道西堤,自西北方延伸向南边。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湖区建筑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岛上。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也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夏季,人们可以在昆明湖泛舟消暑,体会着微风拂面的感觉,看看微波涟漪的湖面。西边青山之上的玉峰宝塔,北边翠柏之间的佛香高阁,都能让人们感觉到昆明湖的曼妙。远山近水,诗情画意,暑期的炎热也在一刻间荡然无存。当人们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立于岸边,放眼观看,湖面上汽艇、画舫,条条小船,四周建筑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气勃勃,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

5.佛香阁 尽收颐和园之美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了。作为颐和园主体建筑的佛香阁,建筑在万寿山前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结构相当复杂,是古典建筑精品。那么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一一讲解。

佛香阁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为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佛香”二字来源于佛教对佛的歌颂。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阁上层榜曰书写着“式延风教”,中层则是“气象昭回”,下层为“云外天香”,阁名 “佛香阁”。内供接引佛,每月的十五,慈禧太后就要在此烧香礼佛。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仰视便能发出高耸如天这样的感叹。

如果大家想要将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那么登上佛香阁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站在佛香阁上,一眼望去,远处的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都呈现在眼前。同时,佛香阁也是一处宗教建筑,在佛香阁中,相信大家能够体会到佛家的静谧。

第二篇:颐和园 昆明湖景区 导游词

颐和园 昆明湖景区 导游词

(开场白,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诸岛,结束语)

颐和园的园林区分为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接下来我主要介绍的是昆明湖景区。

昆明湖源于汉武帝在长安城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兵的典故,当时汉武帝派使臣前往身毒,今印度一带,在昆明国的滇池被阻,汉武帝大怒决定征服昆明国,于是在长安城内挖了昆明池操练水兵,乾隆皇帝借此典故将西湖命名为昆明湖,也曾在此操练水兵寓意自己也是像汉武帝一样,是治理国家的明君,开疆扩土的英主。

穿过仁寿殿的两座假山,一碧万顷的昆明湖就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远处玉泉山的玉峰塔犹如建造园内,西山群峰也尽收眼底,丰富了园内景观,组成了以昆明湖为近景,西堤为中景,玉峰塔及西山群峰为远景的山水画卷,这是我国典型“借景”造园手法。西堤上有六座形态各异的小桥,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

界湖桥是西堤六桥中最北面的一座,位于昆明湖(内湖),西湖(外湖)与后湖(后河)的分界处,故名界湖桥。清漪园时期此桥名柳桥,而最南端的柳桥称界湖桥,光绪年间重建时将两桥名互换。

豳风桥在清漪园时期称桑苧桥,光绪年间重建后,慈禧太后为避已故咸丰皇帝的名讳奕zhu也为避其谐音如丧主,将其改为豳风桥。豳风二字出自《豳风七月》,描写的是百姓耕田采桑的劳动场景。

玉带桥既是昆明湖的入水口也是帝后们乘船从清漪园去静明园的必经之路,为了满足行船的需要设计成了高拱形单孔石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东西两侧的桥身上刻有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对联和“玉带桥”三字。

镜桥名称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练桥名称出自于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练是白色的丝织品,寓意此桥架在澄静如练的昆明湖上。

在练桥和镜桥之间还有一个建筑是景明楼,景明楼的名称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建筑形式是按照元代著名画家赵子昂的名画《荷亭纳凉图》中的画境创造的。过了东西堤的交界处绣漪桥,我们就来到了东堤,东堤上的主要建筑是昆仑石碑,廓如亭,十七孔桥,铜牛,文昌阁,耶律楚材祠。

昆仑石碑共有两块,一块立于绣漪桥北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长河两岸风光的御制诗,一块立于铜牛北

面,石碑四面镌刻着乾隆皇帝赞美昆明湖东岸景观的御制诗。

沿着堤岸向北走看到的亭子就是廓如亭,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座观景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在这里观景视野开阔,所以叫廓如亭,又因它是八面重檐攒尖顶,故又俗称八方亭。

连接廓如亭和南湖岛的就是十七孔桥,全长150米,宽8米,仿照金代卢沟桥建造,望柱上共雕刻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狮子,数量远远多于卢沟桥。

铜牛位于廓如亭的北侧,铜牛是镇水之物,为了阐明其用意,乾隆皇帝还特意撰写了四言铭文《金牛铭》,用篆体刻在金牛背上,以铜牛镇水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东堤最北侧的建筑就是文昌阁了,是颐和园六座城关(六座城关的名字)中最大的一座,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坐像,它与万寿山西侧的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一共文昌帝,一共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

介绍完了西堤东堤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昆明湖中的大小岛屿。

在文昌阁西北是由大小两座岛屿组成的知春岛,大岛上建有知春亭,亭名源于宋代大文濠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

南湖岛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相连,南湖岛上有涵虚堂和广润灵雨祠,涵虚堂原名望蟾阁,乾隆年间仿照湖北武昌黄鹤楼建造,后来因为南湖岛基础逐渐下沉,嘉庆便把它改为一层的涵虚堂,光绪年间慈禧曾在此检阅水师学堂的官兵进行的阵法演练。广润灵雨祠俗称龙王庙,宋真宗时称广润祠,乾隆年间改为现名。其香火延续到清末,现在看到的是1986年重修的。

凤凰墩位于昆明湖最南端的水域中是仿造江苏无锡运河中的黄埠墩建造的,凤凰墩上原有一座凤凰楼,它与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相对,寓意“龙凤呈祥”。

藻鉴堂位于西堤南面湖泊中,古人把选拔人才成为澡鉴,乾隆皇帝借以寓意人才难得,清漪园时期内有很多真宝,1903年重修后,将其改为欧陆风情,并配有西洋厨师,慈禧在这里宴请或外驻华公使。

治镜阁位于昆明湖西面水域,原本是一座圆形的水上城楼,但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已经是一座水中荒岛了。

整个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寓意这里是人间仙境。倘若在昆明湖内泛舟,彷佛置身于仙境,西面西山若隐若现,北面万寿山一片葱郁中流露出万丈金光,东堤金牛神采奕奕,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结束语略)

第三篇:颐和园 万寿山前景区 导游词

颐和园 万寿山前景区 导游词

(开场白,长廊,中轴线建筑,山前东侧之紫气东来城关,山前西侧之听鹂馆,石舫,结束语)

颐和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中间有一长廊作为景区间巧妙地过渡,长廊的设计使得山边湖畔的景点建筑和谐的连接在一起,此外长廊的走向随昆明湖的北岸弯曲而变化,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从东到西依次建有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4座观景亭,它们是长廊高低和变向的结合点,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游廊。漫步长廊中会步移景换,美景目不暇接。而且长廊上有苏式 彩绘1.4万余幅,彩绘题材共分为山水花鸟和人物三种,山水画一般是临摹传世名画,或者是写生江南,花鸟一般是以历代流传的吉祥图案为主,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典故或神话诗词中的人物。1990年长廊被《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邀月门是长廊的入口也是宫廷区与风景区的过渡和衔接,4个观景亭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留佳意为美景常驻,寄澜意为寄情感于波澜之间,秋水源于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清遥是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之意。石丈亭是长廊西端终点,在长廊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南面临湖的敞轩,分别是对鸥舫,和鱼藻轩,是帝后游湖时上下船之用。

顺着长廊一路往西前行,走到中间的时候就会看到云辉玉宇牌楼,牌楼向北的一组建筑就是颐和园的中轴线建筑,一次分布着,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届琉璃牌坊,智慧海等主要建筑。现在我们就一次来介绍一下这组建筑:

云辉玉宇牌楼位于前山中轴线的最南端,牌楼北面额题云辉玉宇,玉宇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寓意慈禧太后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既为祝寿又为歌功颂德,南面额题星拱瑶枢,是群星环绕北极星的意思,突出了排云殿作为北极星的重要地位。

牌楼的北侧就是排云门,门外有一对铜狮,铜狮两侧对称安放着12快太湖石因形似十二生肖故称十二生肖石,过去官员升座后下面衙役分列两旁叫排衙,因十二生肖石布局形如其制故又称为排衙石。排云门原是清漪园时期大报恩延寿寺的山门,重建颐和园后改为排云门。

过了排云门看到的是二宫门,上悬“万寿无疆”匾,这里是每年十月初十,为慈禧太后祝寿的地方,祝寿时慈禧太后坐在排云殿内,排云殿原是清漪园时期大报恩延寿寺的大雄宝殿,重建颐和园后改为排云殿,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游

仙》中的诗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寓意此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过了排云殿看到的是德辉殿,它既是以排云殿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的尾声也是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寺庙区的序曲,德辉殿原是大报恩延寿寺的多宝殿。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核心建筑,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重建,是八面三层四重檐攒尖顶结构,内部有8根通顶铁梨木大柱支撑,一层石造神台上原供奉有一尊木雕观世音菩萨,后毁于英法联军之手。

众香届琉璃牌坊位于佛香阁之后,牌坊正面额题是众香,众香是佛国名,背面额题是祇树林,祇树林是古印度中最早的两座佛教寺院之一。

过了琉璃牌坊就是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建造的一座仿木结构的双层“无梁殿”,实际是砖石建筑,原来外壁上镶嵌有用黄绿琉璃瓦装饰的1008尊佛像,遗憾的是后来被英法联军毁坏,残缺不整。智慧海一名源于《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深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游览完中轴线建筑群,我们再来看一下山前东侧景区。东侧景区中主要有养云轩,紫气东来城关,如意庄,景福阁,益寿堂,接下来主要介绍一下紫气东来城关,城关位于万寿山东麗,南面额题是“紫气东来”出典于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乾隆用此典故命名关名既为取其祥瑞之意又点名城关的位置。北面额题为“赤城霞起”,出典于孙绰《游天台山赋》中“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山前西侧景区中主要有邵窝殿,听郦馆,画中游,现在主要介绍一下听郦馆,听郦馆位于清遥亭北侧,内设小戏台,是乾隆皇帝专为其母看戏建造的,听郦是形容优美的戏曲和音乐,光绪年间载原址重建作为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后来1894年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后此处闲置不用了,1949年以后被辟为餐厅。

石舫位于石丈亭内西侧水中,出典于《荀子王治》,乾隆皇帝在清漪园内建石舫一方面勉励自己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一方面寓意大清江山坚如磐石,无覆舟之虑。光绪年间重建后取“河清海晏”之意将其命名为清晏舫,寓意大清朝天下太平,安宁祥和。

颐和园内的景色大都有寓意,从此也看出了古代帝王的文笔之风。颐和园虽为人工宛如天成,漫步诗情画意中,让人心情舒畅,怡然自得,建筑和景色的巧妙结合也别有一番风味。我的讲解只是抛砖引玉,还得请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第四篇: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导游词

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导游词 万寿山前的主要景观包括长廊、万寿山中轴线建筑群、万寿山前东侧的紫气东来城关和西侧的听鹂馆。

首先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游廊。它南临昆明湖,北靠万寿山,巧妙地将这两个景区连接在了一起。它以中央的排云门为界,分为东西两段,其间点缀着四个亭子和两个敞轩。四个亭子自东向西分别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在留佳亭与寄澜亭之间有一敞轩,名“对欧坊”。秋水亭与清遥亭之间有一敞轩,名“鱼藻轩”。长廊内有大量的苏式彩绘,共1.4万余幅。彩绘题材大致分为三类:山水、花鸟、人物。山水画主要以临摹著名画家作品和江南美景为主;花鸟画主要是吉祥图案;人物画主要取材于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1990年,长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画廊之冠。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万寿山中轴线建筑群。中轴线上由南至北的主要建筑依次为: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晖殿、佛香阁、众香界琉璃牌坊、智慧海。

云辉玉宇牌楼位于万寿山中路的最南端。牌楼南面正中的坊额上题“星拱瑶枢”,是群星环绕着北极星的意思。将万寿山周围众多的建筑形象地比喻为环绕北极星的星辰,突出了排云殿作为“北极星”的尊贵地位。北面正中间的坊额上题“云辉玉宇”,是云霞殿宇交相辉映的意思。“玉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将排云殿比喻为“玉宇”,寓意慈禧太后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既祝寿,又歌功颂德。

在云辉玉宇牌楼和排云门之间东西两侧对称安放着12块形态各异的太湖石,由于它们的形态神似十二生肖,所以叫做“十二生肖石”。这12块太湖石原是畅春园遗物,光绪年间移至此处。另外,过去官场官员升座后,下属衙役分列两旁,称作“排衙”,十二生肖石的布局形如其制,所以又被称为“排衙石”。

排云门的北面是二宫门,门上悬挂“万寿无疆”匾。,每年旧历十月初十为慈禧祝寿时,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二品以上王公大臣在二宫门外分列两侧,三品以下官员则全部跪在排云门外。

二宫门的北面是排云殿,这里最早是明代圆静寺旧址。乾隆皇帝为其母亲祝六十大寿时,在圆静寺旧址上建造了大报恩延寿寺中的大雄宝殿,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时,大雄宝殿被毁。重建颐和园后,改建为排云殿,这里是慈禧太后在庆寿典礼上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游仙》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寓意此处是神仙居所。

在排云殿的北面是德晖殿,这里是帝后到佛香阁拈香礼佛时休息和更衣的地方。

德晖殿的北面是佛香阁。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重建,是颐和园的核心建筑。佛香阁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攒尖顶建制,高约36米,内部由8根铁梨木巨柱支撑,曾经是供佛的地方。

佛香阁之北是众香界琉璃牌坊。众香界琉璃牌坊是智慧海的山门。牌坊坊额南面题“众香界”,“众香”是佛国的名称。北面题“祇树林”,祇树林指祇园精舍,是古印度最早的两座佛教寺院之一,后来泛指佛教寺院。

智慧海位于众香界琉璃牌坊的北面,建于乾隆年间,建制两层,外墙颜色以黄绿为主,墙上镶嵌1008尊琉璃佛,大殿为券拱式结构,俗称“无梁殿”。“智慧海”一名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深府无涯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紫气东来”城关位于万寿山东麓,城关上南北题额均为乾隆皇帝御笔。南面题额“紫气东来”,出典于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函谷关关令尹喜看到东方紫气映空,直到将有圣人经过,便沐浴更衣准备迎接。第二天果然见老子骑青牛缓缓而来。乾隆皇帝用此故事题为关名既取祥瑞之意,又点明了城管的地理位置。北面题额“赤城霞起”,出典于孙绰《游天台赋》中“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的诗句。“赤城”为地名,“霞起”是指天台山一带石壁呈红色,状似红霞。在清漪园时期,城关北面的山坡上也裸露着一片赭红色的山石,每当旭日升起,阳光洒落在这些山石以及城关上,其景色有“赤城霞起”的韵味。

听鹂馆位于万寿山西麓,内设小戏台,是乾隆皇帝专为其母亲看戏而建造的,“听鹂”是形容优美的戏曲和音乐。光绪年间德和园大戏楼建好之后,听鹂馆小戏台便闲置不用了,现在这里是餐厅。

第五篇:英文导游词:颐和园昆明湖景区

签10.颐和园昆明湖景区(昆明湖名称含义;西堤;东堤;湖中诸岛)

Kunming Lake covers the three quarters of the whole Summer Palace.the name of the lake came from “Kunming Pool” in Changan, made by Emperor Wu Di in the Han Dynasty for training his soldiers.Qing Emperor Qianlong just followed the example of Han Wu Di and gave the name Kunming Lake.To the west of Kunming Lake, there is a long causeway on the Lake, which is called “West Dyke”, patterned after the Su Dyke in West Lake in Hangzhou.Along the Dyke there are six bridges separate the lake into two parts.The Jade Belt Bridge is the most beautiful bridge among the six bridges in the west dyke.Its high-arched body looks just like a jade belt, hence its name Jade Belt Bridge.The three Chinese characters, “Yu Dai Qiao” was in Emperor Qianlong’s handwriting.Most of the name of the Bridge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ancient poems to describe the beautiful surroundings, such as the Lake Boudary Bridge, the Local Song Bridge, the Mirror Bridge, the White Sike Bridge and the Willow Bridge.Compare with the West Dyke, there also have many beatiful scenic spots in the East Dyke, such as the 17-Arch Bridgem the Spacious Pavilion, the Bronze Ox, the Heralding Spring Pavilion and the Wen Chang Belvedere.The 17-Arch Bridge is the largest bridge in the Summer Palace.It links East Dyke at its eastern end, and connect South Lake Island at its western end.It is 150 meters long and 8 meters wide with 17 arches.There are 544 stone lions in different sizes and postures carved on the top of the balusters.Seen from a distance, it looks like a rainbow hanging across the water on the lake.The 17-Arch Bridge was first built in 1750, and was imitation of Marco Polo Bridge, but this bridge is more beautiful and have more stone lions.The number 17 was adopted because when seen from either the left or right, the ninth arch is in the middle, and in the old days, the number nine was the lucky number and favorite number in Chinese numerals.The South Lake Island is the biggest island on Kunming Lake.It 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part of Kunming Lake and linked with the East Dike by the 17-Arch Bridge.O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outh Lake Island, there is a big hall with a platform in the front.This was the place where Empress Dowager Cixi watched the navy training on the lake.The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 was built on the south Lake Island.Inside the temple, there is a statue of the Dragon King.The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 was built here, not only with the purpose of decorating the island, but also to control water.It is said that in 1787 Emperor Qianlong, at the age of 80, came here in person to pray for rain.Soon after, rain poured down in torrents that night.The next day, the emperor came here again to have a big ceremony to show his thanks to the Dragon King.Until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emoperor came to the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 every year in person or sent his high ranking official to come here to worship.The Spacious Pavilion is the biggest extanted ornamental Pavilion in the Ancient garden of China.It 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17-Arch Bridge.It’s an eight-sided and double-eaved pavillion with an area of over 300 square meters that provided a wide field of vision, so it got the name Spacious Pavilion.To the east of the 17-Arch Bridge we can see a Bronze Ox.In ancient China, the ox was used as a symbol of flood control.The 80-word “Golden Ox Inscription”, written by Emperor Qianlong was cast on the back of the Bronze Ox, just toexplain its presence.Yelu Chucai was a famous politician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also a famous Mongolian general.During his lifetime, 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hina’s interests.Yuan Emperor put him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Yuan Court.Yelu Chucai died in 1244, He was buried at the foot of Jar Hill, and a temple was built to commemorate him.Yelu Chucai Templ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coffin chamber of Yelu Chucai, the memorial halls and his stone statue.Wen Chang Belvedere is a two-story tower building in the shape of a city gate.Inside the building, the bronze statue of the God of Literature Prosperity is enshrined.

下载颐和园景区 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颐和园景区 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颐和园景区的导游词(共五则范文)

    颐和园景区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

    英文导游词: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合集5篇)

    签9.颐和园万寿山山前景区(长廊;中轴线建筑群;山前东侧之紫气东来城关;山前西侧之听鹂馆及石肪) The Long Corridor lies in front of Longevity Hill. It starts from the Gat......

    导游词——颐和园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今天,我们来游览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颐和园,希望大家旅途愉快!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颐和园导游词范文合集

    颐和园导游词15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

    颐和园导游词(通用)[合集]

    颐和园导游词(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那么......

    颐和园导游词(范文大全)

    颐和园导游词(汇编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

    颐和园导游词(汇编)

    颐和园导游词汇编15篇作为一名乐于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

    颐和园导游词(合集)[大全]

    颐和园导游词(合集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