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范文

时间:2019-05-13 06: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齐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齐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范文》。

第一篇:齐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范文

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将要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押着的是什么人?”武士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吧。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晏婴智斗楚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田忌赛马 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慌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即田文。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达3000余人。秦昭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欲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入秦后,被任为相。后来秦昭王听信谗言,囚禁孟尝君并预谋杀害他。孟尝君在门客的协助下,逃回齐国。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任为齐相。他坚持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国,并发展合纵抗秦的势力。后来遭人诬告而为齐王所怀疑,谢病归老于薛。后因日益骄奢的齐王仍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魏相。他主张联合秦国、赵国 管鲍之交

孟尝君

燕国,共同讨伐齐国,使战国形势为之一变。齐王死后,孟尝君返国,中立于各诸侯国之间。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 全文如下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第二篇:高密历史文化名人

高密历史文化名人

高密是一块古老而英雄的土地,人才辈出,物产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高密三贤”的春秋名相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ying),他们都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传世久远。

一、春秋齐国宰相晏婴

晏婴是春秋齐国名相、政治家、外交家,为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元老。《史记》载其传略。有《晏子春秋》传世。

晏子,名婴,字仲,高密市柏城镇李家营社区晏王庙人。晏婴为齐相20余年,坚持民为重、君为轻、施仁政、薄徭(yao)役(yi)的治国方略,出访不辱使命,官居高位不贪不占、节俭节用,使内忧外患的齐国得以稳定。

二、东汉经学大师郑玄

郑玄字康成,高密市阚(kan)家镇双羊社区后店人,生于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农历七月初五日。

郑玄是汉代集经学之大成的经学大师、杰出的文献学家、教育家。他以毕生精力研究经学,注释了几乎全部儒家经典,且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语言学领域里造诣非凡。郑玄游学十几年,学业告成,回到乡里后,其学问和名望为众所归,弟子达数千人。

三、清代大学士刘墉

刘墉是清代大学士、大书法家,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居官任职50余年,清正廉明,刚直敢谏。根结他的事迹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家喻户晓,百看不厌。刘墉,字崇如,号石庵,高密市柴沟镇注沟社区逄戈庄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卒于嘉庆九年(180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刘墉在文教事业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任过《四库全书》副总编。

高密“三贤”是高密的宝贵财富,是高密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密人的骄傲。

第三篇:徽文化名人故事

徽州历史名人----朱熹生前轶事

寿终正寝之后,朱熹被人端到了孔庙,和孔夫子一起享受香火。但在生前,这位圣人一度混得有如过街老鼠,有人还提议,干脆宰了他这样更有利于国民生计。

朱熹刚学会说话,老爹指着天告诉他:“这是天”。朱熹马上反问:“天上面是什么?”这种反常规的思考方式让老头子大为惊讶。年纪稍稍大一点,一群孩子在沙滩上撒尿、玩泥巴,他却独自坐在旁边用手指画沙子,大人走近一看,画的是个八卦。

朱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福建干了一个副县长。到了那里就挑了一帮县里的优秀儿童,整天给他们上课,年纪轻轻就显示出好为人师表的嗜好。

县里的黑社会老大强抢了一块老百姓的风水宝地。他作为地方官,没有帮老百姓主持公道,反而袖手旁观说:“这样强抢来的地也灵验的话,那就没天理了”。据说那块地后来还真的没让黑老大发家致富。

后来朱熹在湖南但了一阵子地方官,宰相赵汝愚给他带来密信,告知老皇帝驾崩,新皇帝要上任。按当时惯例,新皇帝即位要大赦天下以示庆祝。朱熹接到信后跟谁也不透露消息,赶忙命令对监狱里的18位重型犯人执行死刑。人杀了没多久,大赦犯人的官文就到了湖南。

朱熹的脚有老伤,一次遇到一个道士给他针灸了一次,他觉得疼痛减轻了不少,给了道士一大笔钱,还给写了首诗。道士走了没多久,朱熹贵恙再次发作,赶紧让人去找那个道士,人家早就闪的没影了。朱熹忍着痛跟别人解释道:“我找老道士不是想问罪,就是想把那首诗要回来,免得人家说我做虚假广告”。

朱熹有个弟子叫廖德明,年轻的时候梦见自己在掏名片,名片上写得自己的职位是“宣教郎”这样的小官。后来他中了科举,被安排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宣教郎”。廖德明想起当年的那个梦一下子就毛了,难道这辈子就真的没出息了?心灰意懒的不想去上任。朱熹就劝他:“人是活的梦是死的,吉凶都一直在改变的,你到了任上好好做人就有前途,那时还会做不同的梦的!”后来这个廖德明果然升官发财了。

徽州商人程伯鳞长期居住在扬州,侍奉观音菩萨十分虔诚。乙酉年夏天,清兵攻破扬州城

程伯鳞祈祷观音菩萨求救,于是得了一个梦说:“你家共十七口人,其他十六口人都不在劫数之中,只有你在劫数内,不能逃脱。”程伯鳞醒了以后,再恳切地祈祷,便又得了一梦说:“你前生杀了王麻子二十六刀,现在应该偿还给他,绝对不能逃脱。你应当吩咐家中十六口人一起住到东厢房里,自己一人在厅堂里等候他,不要连累了家里人。”程伯鳞点头答应了。过了五天,清兵敲门,程伯鳞问道:“你莫非是王麻子吗?如果是王麻子,可以来杀我二十六刀。如果不是王麻子,那么我和你本来没有什么冤仇,不必进门。”清兵说:“我正是王麻子。”程伯鳞于是开门放他进来。清兵下马,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姓名?”程伯鳞把两个梦都告诉了王麻子。清兵叹道:“你前世杀了我二十六刀,我就在今世报复你。我现在杀了你,你在来世不是又将报复我吗?”于是用刀背砍了程伯鳞二十六下,然后宽恕了他,并携带他一家一起到了金陵。(原文见藕益大师《见闻录》)

《徽州宛娘与豆腐干的故事》

徽州,你有没有看过徽州宛娘的电视呢,里面的人物讲的就是安徽人的本性,对社会那种不屈不绕的精神,豆腐干只是一种豆制食品,它的可以说是豆腐的代身。因为它的做都与豆腐的做法有一举同工之处,我们那里还有这么一故事,说一个女孩子为了自己的亲人几天几夜没有睡就是为了做一种豆腐,豆腐做出来之后呢,就放在那里可是他们材里面有一个坏蛋,也是同她们家一样是做豆腐的,但是他们家做的豆腐上市场卖得没有小女孩子家好,就到晚上趁一家睡着的时候这个坏蛋就把稻草还有破的衣服全部盖到了这个豆腐上面了,到了第二天起床的小女孩把这些被子掀天一看全部都发了霉,小女孩看到这一幕就坐在那里哭了起来,父母亲听到哭声就问是怎么回事,小女孩说你们自己看吧,结果父母看到了就说算了今天卖不成钱了,小女孩哭完之后就想到了一个方法,就去试了试,用油把这些发霉的豆腐炸成了一块一块的,炸好后就叫父母亲还有一个弟弟尝下味道,但是父母说这个炸了还可以吃吗,不要吃坏了身体,小女孩子看到他们不敢吃就自己尝了下,觉得味道比之前卖的豆腐还要好吃,父母弟弟看到也吃了一口,刚吃到嘴巴里面就说好好吃哦,小女孩子就决定把这个豆腐拿到市场去卖,结果一拿到市去卖的时候大家都说,你今天不卖豆腐了呀,小女孩说我今天把豆腐改了一种做法,想让大家也品尝下,结果大有尝了下说好好吃哦,一下子小女孩的豆腐干卖完了,大家就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呀,当时也把小女孩问住了她还没有想好取个名字呢,情急之下她就说这个也是豆腐只不是比豆腐干了点,那就是豆腐干。

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在社会、经济、教育、哲学、经学、医学、绘画、艺术、印刷、雕刻、戏曲、文学、饮食、科技、工艺、建筑等几乎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徽州人占尽风流,贡献卓著,文成风、学成派、商成帮、俗益雅,独领风骚千百年。1999年底,黄山市举办了一次“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适,大哲学家戴震,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画家黄宾虹,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张小泉剪刀”的发明者张小泉等,他们都是由发达的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不仅在徽州影响很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响。

毕 升

毕升(?—约1051),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方 腊 方腊(?—112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歙县人。方腊出身贫苦,以种地和箍桶为生。成年后,客居浙江淳安县(宋属睦州青溪),帮工度日。北宋末期,政局日益混乱,统治集团奢侈的生活和对外求和所耗费用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方腊有感于朝政的腐败,对不聊生的现状异常愤慨,于是利用明教的信仰形式发动劳苦大众,以武力反抗黑暗社会。1120年(宋徽州宣和二年)10月初,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后,迅速移师睦州,以帮源为义军大本营,并举行了“漆园誓师”,痛斥黑暗朝政,发布行动纲领,改元“永乐”,自号为“圣公”,正式建立了农民政权。当年12月,起义军展开强劲攻势,连克浙江建德县、安徽休宁县、歙州以及东南政治中心杭州,并以杭州作为新的指挥中心。方腊调度有方,在半年时间内将起义烽火燃到江浙皖赣四省,占领了六州52县,宋王朝一时大为惊恐,急派童贯带兵15万前往围剿。1121年春,杭州失守,方腊退守青溪帮源基地。初夏,战败被俘,同年在河南开封遇害。

朱 熹

朱熹(1130—1200),南宋大学者,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古徽州婺源人。1148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大师,封徽国公。仕图多坎坷,潜心治学。研究领域很广,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他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著称。与程颢、程颐等共创的理学史称“程朱理学”,为继孔子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影响七、八百年之久的正统官方哲学,远涉海外,影响世界;重视教育,创办书院,所撰《白鹿洞书院提示》对后代教育事业的影响深远;著述巨丰,其中《四书集注》58卷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圣典”;常以“新安朱熹”署名著述,讲学于徽州,从其弟子者众,“朱子之学”也就构成了“新安理学”的开山之学,并进而构成徽州文化的理性内核。《宋史》有传。

程大位

程大位(1553─1606),字汝思,号宾渠,休宁率口(今屯溪)人,自幼聪敏好学,尤喜数学。少时随父外出经商,遨游吴楚,博访闻人达士,遇有“耆通数学者,辄造访问难,孜孜不倦。”程大位在商务往来中,有感于传统筹码计数法的不便,决心编撰一部简明实用的数学书以助世人之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不惜重金购求遗书。

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1592─1596年留学中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清代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

程大位的另一发明是“丈量步车”,以竹篾制作,类似今天的皮尺,上标长度单位,相对木尺是重大革新。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渠东9号,建于明弘治年间,由主楼、祀祖楼、宾园组成,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1986年9月18日,程大位逝世380周年之际,修葺一“新”的故居被辟为纪念馆。程大位的功绩,为后世子孙所敬仰。清康熙后期,程氏族子孙在故居对门兴建了覃思堂,以资缅怀瞻仰,1990年辟为珠算资料馆。走进馆中,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的算盘城。金、银、玉、石、瓷、象牙、硬木等质地无所不有,式样囊括筹、珠、龟纹、八卦等数十种。最大者长1.75米,81档,是屯溪老街“同德仁药店”为配药计算方便而用的柜台算盘;为便于进行复杂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制造出一种五层梯形算盘,“步步高”的勉励色彩暗含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要数最小的银戒算盘,长只13毫米,9档,珠小如粟粒,针尖拨动自如;还有诸如针线包算盘、水烟筒算盘„„

戴 震

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字东原,休宁隆阜(今屯溪)人。戴震出身于贫寒之家,幼读私塾,以过目不忘和善思好问著称。传说有一次,老师教授《大学章句》,愈听愈觉得可疑,于是向老师发问:“此何以知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老师难以回答这个出乎意外的疑问,于是抬出朱熹这一权威,“这是朱文公说的”,意在告诉戴震不必再生疑问。不料,戴震仍发疑:“朱文公怎么知道如此呢?”老师听后,无言以答,叹曰:“此非常儿也!”

18岁时,戴震因家境困难辍学,随父前往江西南丰,以贩布为生,其间曾一度在邵武设馆讲学。20岁返乡,拜婺源名儒江永为师研究学术,并往南京族人戴瀚处学习八股时文。28岁补县学诸生。33岁避仇人而入京城,寄居徽州会馆,在艰苦环境下钻研。1762年考中举人。其后六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思想观念与程朱理学不尽吻合,均未及第。51岁时,经《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昀推荐,入《四库全书》馆为专职纂修官。53岁被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职务。不久,因为劳累过度而患病,又被庸医误诊,不幸病逝于北京崇文门西的范氏颖园。灵柩由夫人率子运回故乡,葬于休宁县商山乡几山头前。

戴震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代宗师,他学识渊博,天文、历算、历史、地理、音韵、训诂„„无不精通,当他初入京城时,在京著名学者纪昀、钱大昕、王鸣盛等人都为戴震学问的渊博而折服,“叩其学,听其言,观其书,莫不击节叹赏”,戴震的思想深度和学术水平无疑是中国十八世纪的高峰标志。然而,一代宗师的一生却是悲剧性的,直到晚年已经誉满海内时,仍然一贫如洗,他的学生段玉裁感叹道:“先生之才,而不公卿,礼乐黼黼,以光太平。”戴震逝世后,学者王昶撰《戴东源先生墓志铭》、钱大昕撰《戴震先生传》、洪榜撰《戴东原先生行状》、门生金坛、段玉裁编《戴东原先生年谱》,详细地记述了戴震一生的坎坷和学业情况。戴震是“乾嘉朴学”的领袖,治学以训诂名物入手,在精严考据的基础上阐发义理,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比如,他以《广韵》为底本,创立古韵九类二十五部学说和阳、阴、入对转达理论。他将《永乐大典》中《九章》等七种算经加以整理,撰《迎日推策记》一卷,总结了历代的数学成果。

戴震一生遵循“由声音文字求训,由训诂以寻义理”的方法,对经书和其它古代经典作了创造性的疏证,主要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礼仪考正》、《中庸补注》、《方言疏证》、《古历考》、《考工图记》、《水地记》、《勾股割圜记》、《绪言》等50余种。戴震还主持纂修了《汾州府志》,成为后代修志人员参考的范本。后人揖有《戴氏遗书》16种59卷。《清史稿·儒林传》有传。

1924年,戴震诞辰二百周年时,在戴震故居——摇碧楼设立戴氏东源图书馆,后改成戴震纪念馆。屯溪戴震公园就也以戴震命名。

王茂荫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清代财政学家。歙县杞梓里人,后移居雄村义成。清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御史、户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务。王茂荫在京历任三朝,居官30年,不携眷属随任,一直独居宣武门外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而闻名。1864年,因为母亲去世离职返乡,1865年在家乡病逝。

王茂荫是一位非常有见解的财政专家,他曾在户部任职多年,并主管过钱法堂事务,因而对币制改革一直非常关注,能够针对不同的社会财政状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缓解财政危机的方法。1851年,王茂荫献《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由银号出资替政府负兑现责任的丝织钞币,以解决财政困难,被朝廷否决。1853年又两上条疏请改币制,均遭驳回。他提出的兑现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的主张,反对铸造当百、当五百、当千等项大钱的主张,对保持社会稳定、遏制通货澎胀有一定的作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值百,民不难以为千。”对物价规律和货币投放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是,王茂荫的这些建议,遭到急于填充国库的咸丰皇帝的严斥,指责他“为商人指使,不关心国事”,并将他调离户部岗位。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被俄国使节写进《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附注中,记述了王茂荫提出“兑现”主张而受指斥的事。王茂荫著述有《王侍郎奏议》10卷及《皖省褒忠录》。《清史稿》有王茂荫传。

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事业的创始人。字春诚,徽州婺源人。早年家贫,后获岳父资助赴欧洲留学。1905—1909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创造了不少施工新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铁路工程专家,奠定中国铁路事业基础。

赛金花

赛金花(1864—1936),原名郑彩云,晚年又名曹梦兰,黟县龙江乡郑村人。赛金花出生于苏州,父亲是一位贫穷的轿夫。父亲病逝后,少年赛金花为生计所迫,被迫为娼。不久,因色艺双全而又善解人意成为苏州名妓。其后,歙县籍状元洪钧奉命出使德、俄、荷、奥四国,原配何夫人拒绝随行,洪钧于是花钱将赛金花买来做妾,充为公使夫人出行。在德国等地,赛金花学会了德、英等语言,并凭借自己的伶俐和美貌获得了德国上层人士的青睐。

洪钧离任回国后,不久即去世。状元府的遗老遗少们,不愿让这位曾经当过妓女的小妾来辱没他们显赫的门庭,便将赛金花赶出家门。赛金花辗转来到北京,重操妓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八国联军大肆烧杀劫掠,一个偶然机会,赛金花与旧日相识、联军统帅瓦德西接上了头,两人同居数月,并经常乘马并行于市。京城人称“赛二爷”。在赛金花的劝说下,瓦德西加强了对部队的约束,减少了妄杀乱掠的恶形,一时赛氏门前车水马龙,贵族子弟纷纷拜她为干娘,李鸿章也派儿子李经才面见赛金花,请她设法促成早日签定和约。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民间有“妓女救驾”的舆论,一些人争相访问赛金花,更有一些好事者写出了讽刺诗:“千万雄兵何处去,救驾全凭一女娃;莫笑金花颜太厚,军人大可赛过她。”

“庚子事变”后,清廷感到颜面大伤,于是以虐待婢女为由,将赛金花发配回原籍黟县。此后,赛金花又嫁给一位曹姓人士为妾,曹死后被族人驱逐,重返京津为鸨谋生。赛金花晚景凄惨,行同乞丐。1936年,赛金花贫病交困,死于北京居仁里,终年67岁。

目前,黄山鼎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投资修复赛金花故居。故居计划占地40余亩,除了依据原貌恢复的赛金花旧居,还有体现徽派建筑、“三雕”经典的赛氏祖居,用于展示珍贵图片、表演当地小调的展览厅和 徽派园林。故居的修复,将向人们展现出那段可歌可泣的人物历史和徽派园林的独特风貌。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歙县潭渡村人,我国近代杰出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名质,字朴存,别号予向、虹叟、虹庐,因家乡建有宾虹亭,中年更名宾虹。

黄宾虹出生于浙江金华(父亲在金华经商),1876年,13岁的黄宾虹回歙县应童子试,此后,在故乡陆陆续续生活了30余年。在此期间,黄宾虹曾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活动,发生了一些颇富传奇色彩、耐人寻味的故事,在家乡广为传颂。他上书康有为、梁启超,坦然陈述变法主张,他与谭嗣同在贵池相会,共商变法大计。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仁人志士被杀害,宾虹大声疾呼:“鞑虏不除,国家不可为也!”后又去芜湖,参加陈独秀等人组织的“安徽公学”任教习,与同盟会骨干柏文蔚、陈去病、汪鞠友多有联系。此后还借纪念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为名,与清末翰林许承尧一起在歙县县城新安中学堂组织“黄社”,联络革命力量,训练有志青年忠心报国。1907年,为了给革命党筹集经费,宾虹将一位曾经给太平军铸过钱的李师傅带回家中,秘密铸造铜圆,眼看就要铸成时,却被人告发,只得匆匆拆毁机器,告别家人只身逃往上海。

在上海期间,黄宾虹专心从事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研究,曾与邓实等人合编画报《神州国光集》和《美术从书》,并在上海各艺术院校担任教授。1937年移居北平,从事美术和故宫的文物鉴定工作。北平沦陷后,拒绝与日伪政府合作,闭门著述,研习画艺。1948年秋,应聘担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定居于西湖栖霞岭。1949年以后,历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等职,曾被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

黄宾虹是现代画坛上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作为“新安画派”的后起之秀,他早年山水画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揆和髡残影响较大。中年以后,艺术立场从着重师法古代大师转到重在师法自然之上,从50岁到70岁,他遍游名山胜境,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写生图稿。70岁以后,画风大变,作品浑厚华滋、意境深邃,卓然自成一大家,以精于墨法,善用焦墨和浓墨著称,与齐白石并称为“北齐南黄”。在美术理论上,黄宾虹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墨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除水墨丹青外,黄宾虹在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柳亚子赞他“诗才不亚于画才”。篆刻方面,是国内闻名的秦汉印玺收藏大家,多年浸润其中,出手不凡。书法、文物鉴定、美术史等领域也都建树颇高。黄宾虹一生著述和绘画作品很多,代表性的有:《黄山画家源流考》、《古画微》、《画学通论》、《虹庐谈画》、《宾虹草堂藏印》、《宾虹画语录》、《宾虹诗草》、《黄宾虹画集》等。

潭渡黄宾虹故居怀德堂建于清朝中期(1718年),现辟为 “黄宾虹纪念馆”。黄宾虹热爱祖国,他将毕生收藏的书籍1800余册,印本、拓本、碑帖270余种,古文物、古印、铜器、玉器、瓷器、砖瓦砚580余件,古今名家书画 2320 余件,自作书画5700余件,还有手稿和遗物,总计达万件之多,全部捐献给国家。他同样爱家乡,71岁高龄,还回到故乡省亲扫墓,并常在画幅下方加盖“黄山山中人”印章,永志不忘可爱的故乡。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现代著名平民教育家,原名文濬,曾用名知行,歙县黄潭源村人。15岁入学读书,先后就读于歙县崇一学堂、杭州广济医学堂、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主修市政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1917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北京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1923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27年,在南京郊区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并提出了“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社和国难教育社,提倡“小先生制”主张教育深入民间,为民众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1944年10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中央常委和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杂志和《民主》周刊。1946年1月,在中共南方局支持下,与李公仆等人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担任校长。同年7月25日,因积劳成疾逝于上海。

陶行知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在晓庄师范的茅屋礼堂两旁有一副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体现了陶行知面对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陶行知成名以后,生活依然俭朴,他曾自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自勉。鉴于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第一位就是陶行知,苏格拉底排第二位。

为了纪念陶行知,歙县崇一学堂旧址被建成了陶行知纪念馆,成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瞻仰。

胡 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绩溪县人。出身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十多个博士头衔;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在全国影响极大;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石签订《中美互助条约》。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一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方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胡适故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村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正屋南向,砖木结构,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鸱吻。门前黑底金字“胡适故居”木牌,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前进堂前摆设“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钱君匋书。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西部是胡适和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木床、桌、椅、橱、凳等。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二兄)使用。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手稿和部分著作、胡氏宗谱、海内外名士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片。后堂堂前挂胡适父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生母冯顺娣照片。堂上高悬朱底金字巨匾“持节宣威”四字,为邑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县长朱亚云赠,民国三十一年”。当时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这四字意在勉励他衔命持节,不忘国威。故居内12扇落地隔扇门阴刻兰花,4块窗棂板刻花草题字,为墨模高手胡国宾作。其中有一幅题有“兰为王者冠,不与众草伍”。故居还陈列有胡适各个时期的照片,胡适手书范缜《神灭论》立轴,张之洞赠胡铁花帽筒,胡铁花七星剑、诰命箱及从台湾带回的海螺。

张 曙

张曙(1909—1938),原名恩袭,歙县坑口柔岭下人。192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后又转入南国艺术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参加南国社和左翼戏剧家联盟等进步文艺团体,在田汉、萧友梅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学生时代,因积极参加进步的文艺活动,曾两次被国民党当局罗织罪名,投入监狱。1933年参加“苏联之友社”,与聂耳、吕骥等共同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歌曲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党组织派往长沙,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抗日进行曲》、《还我河山》、《保卫国土》等表现人民强烈救国热情的歌曲。1938年在武汉至桂林的途中,遭敌机轰炸不幸遇难。周恩来曾评价:“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的两员猛将。”

张曙创作了200多首革命歌曲,也曾以优美的歌声抒发对美丽故乡的眷恋之情,如《日落西山》中唱道:“日落西山满天霞,对面来了个俏冤家,眉儿弯弯眼儿大,头上插了一朵山茶花„„”无论词、曲,都洋溢着朴实无华的徽派情韵,活灵灵地勾勒出新安江两岸的美丽风光。

第四篇:历史文化名人的颁奖词

历史文化名人的颁奖词

作者:不详 时间:2009-6-5 14:14:3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411

1、(战国?楚)屈 原

【事迹简介】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授奖词】 他用他的一身热血,谱写了一曲长久流传的赞歌。一介书生的他,虽然没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省?/SPAN>

2、(汉)苏 武

【事迹简介】 苏武被俘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十九年后,苏武回到汉朝,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授奖词】 19年的孤独,凝聚成一腔热血,抛撒在大汉的土地上。面对敌人的诱惑和折磨,他宁死不屈。宁愿自己一个人独守一片山河,也决不背那叛国的千古骂名!他,不会舞刀弄剑,不会杀敌立功,可他依然是大汉朝的英雄!

3、(汉)霍去病

【事迹简介】 率领800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2028人,后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陇西,越过了焉支山达千余里,斩杀折兰王,俘获浑邪王的儿子,歼敌8000。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出陇西、北地两千多里,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余人。战后拜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逝世,年仅24岁,武帝十分悲伤,特地在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形似祁连山的坟墓,并追封其为景桓侯。

【授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侯,他已经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过早地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一个孩子应该具有的天真与顽皮,却变成了他的成熟与责任。“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每一位保家卫国的军人的心。尽管他只在人间度过了20多个春秋,但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曾经改变了大汉朝命运的常胜将军。

4、(汉)司马迁

【授奖词】 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耻辱,却还能镇定日若,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不灭的信念,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拼搏。男儿大丈夫,说到就要做到。是他记录下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见证了历史的苍桑。

5、(三国?蜀)诸葛亮

【授奖词】 不出门便能洞悉天下大事,一双慧眼穿透时空,将天下大事分析地丝毫不差。他没有神力,他只是一介书生,但他胸怀天下,将复兴大汉江山视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他的宏图伟业没有得到实现,但他已无疑是智慧的化身,一代忠臣良相的楷模。

6、(唐)李 白

【事迹简介】 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李白的诗歌今存90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授奖词】 他自由,豪爽,不受名利与富贵的羁绊,他逍遥自在,四处行走,仿佛世间的种种纷争与摩擦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朋友,他的诗,他的酒。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诗仙。

7、(唐)杜 甫

【事迹简介】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授奖词】 他自己穿单衣,睡茅屋,却还关怀天下的寒士,他用他最低沉的声音,喊出了最有力量的呼唤。他用他的笔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他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

8、(宋)岳 飞

【授奖词】 他戎马一生,126仗全胜的战绩使他无愧于“常胜将军”这个称号,“精忠报国”的信念已经深深地长在了他的心中,他只有国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愧于国家。他的名字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留存于历史的长河中。

9、(宋)苏 轼

【授奖词】 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10、(宋)李清照

【授奖词】 一位女子名留青史,本已不易,再看这位女子的一生,又是那样的不易,生活的打击,爱人的逝去,从此,一副重担放在了这位女子的肩上,她也曾叹息,也曾无奈,然而她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着一切一切。巾帼不让须眉,外表柔弱的她在精神上永远都是强者!

“感动历史”人物颁奖词

1、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挤进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他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曳尾涂中的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真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于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3、不朽的行者:屈原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长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4、高山流水两知音:俞伯牙、仲子期

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他们艰难的跋涉于七根琴弦,他们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他们的生命也由此产生了共振。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

5、忘却荣辱书写历史:司马迁

谁,能忘却自己的荣辱,弹响“史家”之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引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相关文章文化,提升作文品味——“历史文化名人”素材与运用我国历史上十位最博学的文化名人

第五篇: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古老而年轻的襄阳,一座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众多的文化名流,如唐朝的孟浩然、宋朝的米芾,等等。都与这座城市结缘甚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等等。都与这座城市结缘甚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或故事。今天我们了解襄阳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便是对他们在创造文化成就的大地上留下了脚迹的探寻,对他们心灵的脉搏的感应。以此传承深远的历史文脉,发掘丰厚的文化宝藏,弘扬当代襄阳人的文化精神,推动文化襄阳的建设。

痴心不改的卞和

春秋时期楚国人,荆(今襄樊南漳)人。因为在楚山发现一块璞(含有玉的石头,分别先后两次把这块璞献给楚厉王、楚武王,却都被两王邀请鉴别玉石的玉匠鉴定为石头,先后以欺君之罪而斩断左右两只足。后来楚文王即位,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到鲜血都哭出来了。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戮之而漫(欺骗),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宝玉。因此称“和氏璧”。卞和以功封为零阳侯。《史记卷八十一》所说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献之宝玉春秋战国之际,几国征战,几经流落,最后归秦,传说由秦始皇制成玉玺。秦灭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转手,直至传到唐朝,而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终„„后世所称之传国玉玺被传即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和氏璧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两千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

古代第一“风流才子” 宋玉

所谓“风流才子”,大抵应该具备三条:一曰容貌俊美,堪称美男子,颇能吸引异性,如西晋之潘安等;二曰才高八斗,有赞美女性的诗文佳作流传于世,如汉之司马相如,宋之柳永等;三曰正史或稗官野史多载其风流艳事,如明之唐伯虎,清之纪晓岚等。若以此三条衡量,窃以为中国古代第一“风流才子”,当数战国末期楚人宋玉!宋玉是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宋玉可谓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是古代文坛一代宗师级的人物。他的代表作《九辩》在文学史上可与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屈宋”堪称楚辞的“双子星座”。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道:“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三个成语的出处。大家都知道赵本山会忽悠,其实忽悠的老祖宗是宋玉,有一个人叫登徒子,他在楚王跟前打小报告,说宋玉生性好女色,所以千万别让宋玉跑到后宫跟您的嫔妃接触。楚王将登徒子所言告知宋玉,宋玉便写下了《登徒子好色赋》反驳说: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莫过于我的家乡,我家乡的第一美女便是我隔壁的东邻之女。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肌肤若白雪,细腰如束素,牙齿如贝壳,嫣然一笑,足以晕倒阳城、下蔡两地的男子。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盯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相反登徒子是个色鬼,他家中的老婆很丑,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拐,还是一驼背,长着满身疥疮。登徒子却跟她一连生下五个孩子。请王上裁定,宋玉与登徒子谁更好色?宋玉以自己的非凡口才一番忽悠,居然把楚王给说糊涂了,于是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徒。酿成一大奇冤。

极品皇帝刘秀

襄阳枣阳人,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57年在位,谥号光武,史称:汉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一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允冠百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庙号世祖,溢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显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国之君。但在作为方面丝毫不逊色。刘秀在河北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建武元年,30岁时称帝,采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用13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王朝。建国后,又轻徭薄赋,解放奴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又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历史上的皇帝中,汉高心黑,魏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东西。但是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刘秀却被毛泽东成为“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他建立的东汉帝国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发生了许多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而刘秀也成了中国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即开国皇帝的意思)两项头衔的帝王。大家如果想详细了解刘秀,可读读《东汉开国》这本书,全书史料详实,文字犀利幽默。与《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相比,书中的内容多处近三分之一,更加全面丰富。

怪才王粲 [càn]

中文名: 王粲 别名: 王仲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出生日期:公元177年

逝世日期:公元217年

职业:

侍中、文学家、诗人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登楼赋》

爱好: 喜欢听驴叫

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读路边的碑文,那人问:“你能背诵吗?”王粲说:“能。”那人就让他背诵碑文,一个字也不错。曾经观看人下围棋,摆在棋盘上的棋子被搅乱了,王粲替他们照原样恢复,把棋子再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头巾把棋局盖上,让他再用其他的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用来互相核对比较,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他的很强的记忆力就像这样好。他还擅长计算,作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其中,而且是七子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世说新语》中说,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仲宣楼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襄樊的仲宣楼位于襄阳城东南角城墙之上,又名王粲楼。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以当时王粲居襄阳为据,取名仲宣楼。1993年,襄樊市政府在原址上恢复仲宣楼,双层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悬挂沈鹏等书法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匾联,雄伟壮丽。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抚今追昔,岁月如歌,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襄樊有王粲和他的《登楼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目前,襄樊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仲宣楼应该成为襄樊旅游一个很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

智近于妖的诸葛亮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曾隐居隆中。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yuè yì),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相传诸葛亮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用兵如神。如果没有诸葛亮,单凭刘备起初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成就三国鼎立的霸业。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上也记载着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这是孔明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的,也被认为是最能反映孔明远见及智慧的部分,而著名的《出师表》,则展现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精神。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慧山慧水慧襄阳来源于智圣诸葛亮。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区和襄阳、南漳、谷城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主景区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诸葛亮的异代相知习凿池

习凿池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史学家、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襄阳耆旧记》是有影响的人物志之一。习凿齿亦通佛学,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亦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因习有脚疾,故称半人之称。他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刘备为正统,魏操为篡逆。(南宋理学家朱熹很同意这个观点,在《通鉴纲目》中说到这件事)他对诸葛亮深怀敬仰之情。他曾专程去隆中凭吊孔明故宅,并写了《诸葛武侯宅铭》,记叙了孔明故宅的情景,论述了孔明志在只兴汉室、统一中原大业的抱负,颂扬了公正无私,执法严明,鞠躬尽瘁的思想情操。在他的著作中,还收录了孔明的《后出师表》,对考证此文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在四川成都的武侯祠里,后人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

佛教领袖释道安

释道安(312?——385)佛学家 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州),卫氏望族出身,是一个地道的炎黄子孙。释道安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早年父母双亡,由外兄孔氏抚养。7岁开始读书,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读两遍就能背诵,乡邻们都感叹不已,赞叹称奇。到15岁时,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转学佛法,18岁出家。《名僧传抄》载:道安形貌非常丑陋,不被师父所看重,只能去干些体力活,一直干了3年。他吃苦耐劳,勤勤恳恳,毫无怨言,笃性精进,持斋戒精严。几年之后,才请求师父给他经书读。师父给他一卷《辩意经》,约有五千字。道安带着经书下地干活,利用中间休息的时间读经。晚上回寺院后,将经书还给师父,并要求再换一部,师父说:“昨天给你的经书还没有读,怎么今天又要?”道安回答说:“昨天的那部经书我已经会背诵了。”师父感到很惊讶,却并不相信。但还是给了他一卷《成具光明经》,有近一万字。道安又是带着经书下田干活,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晚上回来时又还给师父,师父拿着经书,让他背诵,他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师父大为惊叹,从此对他另眼相看。53岁南下襄阳,先住白马寺,创立了檀溪寺,在襄阳研究佛学15年,颇有建树,成为东晋时期的佛教学者,佛教领袖。道安的这一系列创世之举都是在襄阳完成的,且与襄阳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安创立中国佛教也有襄阳名士参与。所以,襄阳应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佛教界把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称之谓中国佛教的祖庭,也是名符其实的。释道安最突出的贡献,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襄阳铁佛寺,位于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院内。晋释道安与习凿齿居士在襄阳城西门外铸露天铁佛一尊以镇海。后唐贞观”(627—649年)中僧怀尝建寺[一说铁佛寺创建于唐代宝历年间(825—826年)],名为铁佛寺,以大铁佛而闻名。现存大殿是清朝修建的单檐歇山楠木殿堂,面阔5间,寺内铁佛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可惜呀。现在为襄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勤奋苦读的昭明太子萧统

萧统南朝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齐中兴元年(501年),生于襄阳。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萧统从小就非常聪明,酷爱看书。据说他5岁就读遍儒家的经典,对于书上的文字,可以数行同时过目,然后,还能把书上的内容说得一清二楚。萧统后来信奉佛学,写得一手好文章。

萧统不但自己好生了得,还结交了不少和他一样聪慧、有才华、有见识、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他们谈论古典作品,探讨古今书籍,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研究文章著述的环境中,在朋友们达到一致共识的基础上,面对古代典籍繁多、后人难以尽读的问题,萧统编纂了《文选》。《昭明文选》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要求儿子“熟读文选”。宋代陆游也提出民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就是说熟读《文选》,也就差不多是半个秀才了。

传说昭明太子萧统,曾与一个卖茶的女子慧娘发生过一段情缘。但可惜的是,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太子回宫后,那名卖茶的美丽女子便因相思而香消玉殒。太子再回寻访女子时,得到的只是一个噩耗。这个消息并未使他痛苦落泪,他只是在故地植了两颗红豆树,以慰相思。数月之后,薨逝。萧统手植的两株红豆树,数百年后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唐人王维从江阴过,见此树心有所感,作著名的《红豆》诗,流传天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因太子之死,梁武帝悲痛莫名,发下全国僧人不得食肉的禁令。自此以后,方正式拉开中国僧人的素食帷幕。相传昭明台是昭明太子读书处,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现在是襄樊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昭明台为襄樊标志性建筑。1993年于原址重建,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台基券洞,横跨于北街入口处。北街是古襄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1993年建成仿古步行一条街,历时3年完成。重建的昭明台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建造的,台基上按魏晋风格建3层楼阁,整个建筑高达34米。集购物、游览、文化娱乐于一体。老字号店铺林立。

本土诗人孟浩然(689~740)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公元741年,王昌龄游襄阳,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就是一种毒疮,将要治愈了,医生嘱咐他不要吃鱼鲜。孟浩然设宴款待王昌龄等老朋友,一道美味鱼鲜佳肴让他食指大动,结果,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因为吃鱼病发而死。

诗人孟浩然曾隐居鹿门山鹿门寺位于襄阳市东南郊,汉水中游,距市中心20公里,距襄阳城区15公里,与襄阳市襄城区、樊城区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隔江相望。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鹿门名胜风景区”。孟浩然墓在襄阳市襄阳城(襄城区)东风林南麓。清末存土冢。现高1米余,底径约3米。保存尚好。

石痴米芾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爰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米公祠,是纪念宋代书画大师,鉴赏家米芾的祠宇。位于樊城西南隅的柜子城上。祠堂庭院清静,碑石林立,怪石嶙峋,银杏参天,给人以清,静,幽,深的感觉,始建于元末,明代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并摹刻碑碣30余通。祠宇由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建筑组成,新建的碑廊和东、西两苑内镶有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及近现代书法家的书法石刻100余通,为华夏米芾书刻的艺术宝库。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襄阳人杰地灵。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tiào]》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下载齐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齐国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文化名人颁奖词集锦(精选5篇)

    历史文化名人颁奖词集锦 孔子 1.。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 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

    那些文化名人的笔名故事

    那些文化名人的笔名故事 有传媒的地方,就有《新闻与写作》!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别名,这是文坛的一种特殊现象,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笔名是一位作者最早、也......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在海南范文

    苏东坡在海南 苏东坡一生先后三次遭贬。第一次是发落在黄州,第二次是贬到了岭南的惠州,最后一次是海南岛的儋州。 历史上的海南岛在很长一个时期一直是一个荒岛,地处边陲,孤悬海......

    历史文化名人颁奖词集锦(最齐)

    历史文化名人颁奖词集锦 孔子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1.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 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

    临颍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临颍十大历史文化名人颍水人家(郭子强)编著1.东晋尚书——荀嵩(262-328),羽林右监荀覠子。志操清纯,雅好文学,为当时名流王济等人所器重。泰始中,为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

    齐国文化

    齐国文化 所谓齐国文化,也就是齐人创造的、存在于特定历史时空的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齐国文化存在的时间,一般是从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建国开始,至公元......

    齐国成语故事

    爱屋及乌安步当车拔苗助长 白马非马 百家争鸣 杯盘狼藉 比肩而立 比肩继踵避实击虚秉笔直书卜昼卜夜 不翼而飞 不经而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义之财 不知所措 布衣之交长缨在......

    齐国历史博物馆

    齐国历史博物馆 星期天,爸爸说要带我去齐国历史博物馆,我一听高兴极了,一蹦三尺高。在车上,通过爸爸的介绍,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齐国的历史。齐国历史博物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