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道德接受

时间:2019-05-13 06:3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道德接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道德接受》。

第一篇:试论道德接受

试论道德接受

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外在的道德教育与内在的道德修养两条途径达到。而无论是外在的道德教育还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其关键之处都是要促使道德主体接受外在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信念,进而外化为道德行为。如果道德主体不接受外在的道德规范,就难以使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公民道德素质也就难以提高。所以,在谈到道德素质时,不能不谈到道德接受。道德素质与道德接受是密切相连的。所谓道德接受,是指发生在道德领域中的特殊的接受活动,是道德接受主体出于道德需要,而对道德文化信息传递者利用各种媒介传递的道德文化信息的反应与择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求善过程。„道德接受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道德需要是道德接受的动力,道德选择是道德接受的前提,道德内化是道德接受的关键,道德环境是道德接受的外部条件。1道德接受的动力:道德需要

需要作为心理学和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其本质含义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一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需要是人的本质特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质。”所谓道德需要,就是人们基于对道德所具有的,能满足自我对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理倾向。道德需要是个体发展、完善自我的精神要求,是个体道德活动的原动力和道德积极性的源泉,它提升着个体的生命质量和精神价值。

道德需要作为人所特有的、高级的精神需要,并不是个体先天就具有的,而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对道德价值观念的认识和掌握,并经过自己不断的修养而成的。道德需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道德是个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而道德是社会调控的重要力量,社会成员对道德的普遍遵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其次,道德是人取得心理平衡的方式之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须与别人交往,必须处理与他人或集团的关系,在处理这种关系的过程中总会有得有失,这样就需要道德来进行解释和调适。最后,道德是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社会总是褒奖和赞扬那些讲道德的人。人如果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并且要想生活得更好一些的话,就必须讲道德、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人们在多次遵守道德规范以后,就会对道德规范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认同、接受这些道德规范,并最终把道德当作一种心灵的内在需要及达到内心宁静、个体完善、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道德需要作为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I)道德需要来源于一般的需要,但它又高于一般的需要。(2)道德需要g:if-利己性与利他性,个人功利性与超个人功利性相结合的特征。(3)道德需要是主体内在的需要,而非外部强加的。(4)道德需要来源于自觉的、主动的追求,是个体成为完整、高尚的人的必然要求。不同的个体,其表现出的道德需要的强烈程度及需要类型也是不尽相同的。

个体道德需要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它大致经过了他律的道德需要——自律的道德需要——自由的道德需要三个层次。他律的道德需要层次表现为个体的行为标准取决于外部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个体的道德需要还处于遵守外在的道德规范和履行道德义务的层次上。这时道德所产生的力量不是来自于道德主体本身,而仅仅是出于对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呼应。自律的道德需要层次表现为个体对道德的价值意义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内心已形成了深刻的道德责任感与较强的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这一层次道德需要的责任形式。需要的主观性、自觉性和功利性是这一层次道德需要的特点。自由的道德需要层次是道德需要的最高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体根据道德的必然性来行动,将道德价值的实现看作是自己的需要和乐趣为道德而道德,形成道德的绝对命令,社会道德规范已经与自我的道德需要浑然一体。可见,道德需要的三个层次,是互相联系,依次升华的。一般而言,他律性的道德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道德需要,相当一部分人都处在这一阶段上;自律性的道德需要是最普遍的层次,大多数人处于这一阶段;自由的道德需要是道德需要的最高层次,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2道德接受的前提:道德选择

选择是人生特有的生存方式。只有作为主体的人才能进行选择。选择的形式有多种,如政治选择、经济选择、法律选择、道德选择等等。其中道德选择是人生选择中最基本的选择。所谓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作出的自觉自愿的选择。道德选择以自身的至善和幸福为目的。它通过善恶评价调整社会关系,把种种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道德实践主体的内心信念、内在动力和内心情感,最后形成道德行为准则推动整个社会关系的正常运行。道德选择是主体的价值取向,主体的本质决定了道德选择的方向。道德选择是道德主体在客观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目的、信念和需要而进行的自由、自主的选择。它的基本特点是意志自由。

意志自由是指道德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在多种客观可能性中决定采取某种行为。它在道德实践中表现为道德主体在善与恶、利己与利他、正当与不正当之间作出抉择并采取行动时的自由。作为道德选择的意志自由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一方面,意志自由作为人在面临一定道德选择时可以在善与恶之间、道德与不道德之间自由地进行选择,它是绝对的;另一方面,意志自由又是相对的。这个相对性表现在以下两点:(1)道德选择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道德选择要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社会道德规范等的限制。(2)道德选择要视社会道德关系所规定的行为主体应履行的义务而定。如果社会道德关系规定一个人应在更大程度上履行某种义务,他就应该在更大程度上承担道德责任。例如人民警察在维护社会治安问题上应比一般老百姓负有更大的责任,因为他们承担维持社会治安的专门使命。

良心是道德选择的心理控制要素。在道德选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良心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良心是人的灵魂,是人格的守护神”。黑格尔认为良心是“创造道德的天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学地揭示了良心的本质和作用。认为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是客观道德义务经过主体内化、积淀而形成的道德自制能力;良心引导、保证人“祛恶从善”。良心作为一种道德主体内在的理性判断和自我表现评价的能力作为道德主体内在的道德法庭,在道德选择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道德行为选择之前,良心要对行为的动机进行自我检查。道德主体在行为之前,总是依据某种动机而进行选择。这时,良心依据履行义务的道德要求。会对行为动机进行检查,肯定或赞扬那些符合道德要求的动机,抑制或否定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动机。从而把正确的动机确定下来,为人的行为制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路线。(2)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良心起着监督作用。在行为进行过程中,良心对人的情感、意志、信念及行为的方式、手段起着监督作用。对于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意志、信念及行为的方式、手段,就加以激励和强化,对于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意志、信念及行为的方式、手段,则加以纠正和弱化。(3)在道德行为结束之后,良心能够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影响作出评价,从而能够起到提高道德意识的作用。良心所特有的自律性质,使其在主体的道德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的良心会不停地推动人类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进而加速人类自身的日臻完善。

在道德选择中,道德图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图式是指道德主体意识中具有稳定性的道德观念结构和道德信念系统。在道德选择过程中,道德图式作为内在的一种先在结构,统摄着个体的全部接受反应。它选择和控制着外界信息的流入。是一种特殊的过滤器。道德图式对外界的道德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思维加工,选择对其发展有用的,摒弃对其发展无用的。正是在对外界道德信息的吸纳与摒弃中,道德图式实现了自己的发展与完善,同时也实现了道德主体道德品质的提高与超越。可以说,没有人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发展,更不会有道德主体的生成。3道德接受的关键:道德内化

外在的道德规范如何才能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道德内化。何谓道德内化呢?为了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内化。内化最初是由以杜克海姆为代表的法国社会派提出,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变。心理学上将内化定义为个人将社会的价值或外部的客观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的过程。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将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则转化为自身动机系统的一部分,从而在无外界压力的情境中作出道德行为。简单地说,道德内化就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的过程。它是形成一定道德品质的关键环节,是达到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道德内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不断获得道德自由的过程。

对道德内化起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道德认识因素、道德情感因素及道德意志因素。道德认识是道德内化的首要环节,它的发展贯穿于个体道德内化的各个方面。只有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将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影响有正确的估计,才有可能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内化,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从外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部的道德需要的过程中,道德情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情感的推动,道德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善,只能作为高悬在主体之外的他律。一般而言,在道德实践中,当个体作出某种道德行为时,就会在内心产生愉快、满足、欣慰等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的情感起着自我激励的作用,是对道德行为的肯定与赞赏,并将促进道德行为的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个体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原则与规范时,就会产生一种负疚感来惩罚自己。为了避免负疚感的惩罚,个体就必须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遏制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意志是指个体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导向、推动的作用,它保证个体能冲破重重困难,战胜种种阻力,一往无前地实施道德行为。

道德内化的过程,就其心理方面来说,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前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对道德认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这三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实现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内化。个体的道德内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将道德内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

1、8岁)、可逆性阶段(8.-1O岁)及公正阶段(1o_-12岁)。‘5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了道德内化的发展观,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与其思维发展水平有直接联系。他经过研究发现,个体道德内化的发展过程包括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就是:(1)前习俗道德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道德水平。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与“法律和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道德水平。包括民主地承认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我国学者燕国材教授把道德内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1)定向阶段。这个阶段是道德内化的准备阶段其基本任务是激起道德内化的动机和确定道德内化的目标。(2)认识阶段。在这一阶段,主体在头脑中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表象或观念并加以巩固,最终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3)评价阶段。在这个阶段,道德主体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所见识的某些道德信息、道德要求、道德行为的真假、善恶、美丑提出一定的看法,表现出一定的态度。(4)服从阶段。这一阶段主体无条件地服从某些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或他人的道德命令、要求,具有明显的他律性。(5)认同阶段。这一阶段主体在认识、情感、意志上能独立自主地接受他人或集体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表现出自律的特点。(6)良心化阶段。道德良心的形成,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统一,宣告了道德内化全部完成。可见,没有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就没有个体道德的产生与发展。因此,道德内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道德的形成和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4道德接受的外部条件:道德环境

环境是指一种事物能够存在、发展或者一种行为能够发生、进行的重要的外部条件。环境可划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我们在此所说的道德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所谓道德环境,是指影响、制约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活动、道德行为乃至道德品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道德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社会文化氛围,也包括学校、家庭和群体等具体的生活环境,等等。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道德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发展,改造人的道德面貌。古代教育家墨子非常重视道德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他以丝染为例,讲述人们的道德品质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墨子主张要选择良好的道德环境。道德环境对道德接受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一种是有利于道德接受的促进作用,另一种是不利于道德接受的消极作用,还有一种是无所谓好坏的中性作用。一般来说,良好的道德环境能净化人的心灵、强化人的道德意识、提升人的道德境界。而不良的道德环境则会腐蚀人的心灵、弱化人的道德意识、阻碍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注意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有利于道德接受的良好的道德环境,尤其要重视与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连的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等的道德环境建设。

道德环境与一般环境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从基本性质上看,道德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以被人们感受到的,它与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道德环境又具有意识性,是社会意识的外在表现。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非物质环境,是一种精神氛围。它通过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表现出来。如诚实守信的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等,都是良好的道德环境的表现。外部的道德环境,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形的制约与激励作用。(2)从作用方式上看,道德环境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它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发挥作用。首先,道德环境可以通过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等。社会通过舆论宣传、树立典型等,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从而在不知不党中给予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以影响。其次,道德环境以一种无形的非强制的作用方式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当一种道德环境形成之后,就会形成一种道德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制约作用,迫使人们做出与道德环境相适应的道德行为。最后,道德环境以激励或抑制的方式来释放个体道德的潜能。这种作用往往表现在一些由突发事件所形成的临时的道德环境中道德主体在道德突发事件过程中,由于临时的道德环境的形成,会对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一种暂时的激励或抑制作用。例如,面对持刀歹徒,如果有人挺身而出,那么,这时那些平时较懦弱的人也会被激发出一些正义的冲动,表现出道德行为。

良好的道德环境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个人、集体、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的途径有:(1)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习惯,提高道德主体内在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应大力鼓励和提倡人们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逐渐体会道德行为对于生活的意义,培养人们的道德感,形成一种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氛围。(2)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创建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和反映符合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用积极健康的内容影响教育广大群众,造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强大的舆论压力,这是优化道德环境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道德环境能在社会上形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氛围,能增强社会凝聚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它对提高社会的道德文明程度及人们的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推荐】接受道德洗礼作文

【推荐】接受道德洗礼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接受道德洗礼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月7日下午,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政教处举办的道德大讲堂在这里举行,政教处副主任曹永卿老师为同学们主讲了题为《孙悟空成长过程中的团队精神》的讲座。

整个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具有团队观念才能溶入群体,发挥自己的才能;二是具有超凡适应能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三是具有协作意识,并能与他人沟通协调才会成功。曹主任在讲座中依据《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分析了孙悟空的成长经历。

曹主任讲到:由“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斗战胜佛”,孙悟空一生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战斗历程。生命从“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为”,我们看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纵然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其能力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一定的人际环境,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一定的集体背景下才能凸现,集体的作用岂止如此,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能力进行放大与倍增。讲座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为更好地巩固和推进“道德讲堂”活动常态化,政教处按照省、市文明办的要求制订了详细的道德讲堂活动安排,通过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为助推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美丽一高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

第三篇:大方县26户经营户走进“道德讲堂”接受道德洗礼

大方县26户经营户走进“道德讲堂”接受道德洗礼

“中国老百姓,炎黄好儿孙,重情重义重品行,立志先立人„„”一首《公民道德》在大方县市场监管局的道德讲堂里唱响开来,同唱中,与会人员的情感交融在歌声里,灵魂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6月5日,大方县26户经营户集体走进大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道德讲堂”,与全局81名干部职工齐聚一堂,接受道德洗礼。道德讲堂成了连接执法人员同经营户的纽带。

讲堂开始前,大家围绕“我们安定和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怎样得来的?”、“我们在希望得到回报的时候我们又付出了多少?”、“我们应当为社会、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三个问题进思考,温暖和谐的氛围弥漫整个讲堂。

讲堂上,电影《杨善洲》带给现场每个人真挚的感动。个体经营户主周女士不时拿出纸巾拭去眼眶里的泪水。影片主人公杨善洲是曾担任云南省保山地区地委领导,他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只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同志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感动,更是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榜样力量。”分享环节中,市监局一名职工激动地说。在道德讲堂的氛围渲染中,道德的种子播洒于干群之间,不仅执法人员受教育,经营户也从中汲取精华、获得力量。

经营户小张对此次道德讲堂深有感触,他说以前自顾做生意,对于道德层面上的东西觉得很远,抓不住,今天参加了大方县市监局的“道德讲堂“,令人不由得会沉思、自省。从讲堂内的“诚、信、礼、义”四个大字到聆听了道德课,对自己启发很大。

市监局窗口人员杨虎军在与经营户交流这次道德讲堂的体会时,说起了自己在窗口工作的感受。杨虎军说,自己每天要受理来自不同行业企业、个体户,但自己感觉这是一名光荣的岗位,虽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自己都要耐心细至的去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满意。来自雨冲分局的执法人员韩旭说,谈起道德,倍感责任的重大,让自己更能理解依法行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老百姓办实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魏善惠

吴学毅)

图为开展道德讲堂现场

图为大家同唱《公民道德歌》

第四篇:媒体暗访要接受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

媒体暗访要接受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

时下关于“暗访”的讨论在新闻传播的领域中很是热烈,于是不免也想凑一回热闹,一写心中所想。

关于暗访的利弊,讨论者众多,在此不想多费唇舌。

就个人而言,我并不是很赞成暗访的形式,至少是在这个阶段,暗访并不是一个向公众披露真相的好办法。

很多人支持

暗访是因为他们认为暗访是为了将丑恶曝光,发扬正义;也有人说暗访是因为迫于无奈;而最主要的是,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就是联系与沟通,但很多情况下若不采用暗访的方式就很难让人们了解真实情况,不能做好联系与沟通的工作,新闻事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下,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对暗访正义论的看法。

作为新闻事业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有的就是职业操守,新闻记者应当尊重个人隐私。隐私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控制,别人不能擅自加以干预、窃取或者使用。隐私权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的自我,也就是尊重人。但是暗访和偷拍恰恰是把个人对自己个人信息的控制权给剥夺掉了,替他处分了权利,所以冲突和争议就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尊重和保护人格尊严这个理念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根本的理念,你要尊重你的采访对象,尊重你的受众,尊重你的表达者。新闻的责任是披露信息,客观性是基本要求,它无所谓表扬或批评,但当决定采取暗访形式的同时,其实已经主观的带了有色眼镜去看问题,这对当事人是不公平的。且不说法律和人权,就新闻的客观性而言,暗访就已经受到了挑战。

每个采用暗访的记者都声称自己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我们当然不否定很多暗访确实让公众看清了事实真相。然而,“公众的利益”究竟具体指了什么?被暗访者究竟算不算“公众”?若连基本的隐私权都要受到威胁,要正义何用?“公众利益”就是一个常用的抗辩武器,因违反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而侵犯他人隐私可以免责。但是“公共利益”这个概念是有很大的弹性的,“公共利益原则”可以为偷拍一些严重恶劣的行为提供一些支持,也可能为侵犯隐私、侵犯人格尊严开绿灯。

二、对“暗访是迫于无奈”的看法。

现实的情况是现在新闻记者的采访遇到了很多困难,记者越来越不受欢迎。有的时候,除此别无他途的话,暗访可能是最有力量的手段。但是,按照功利主义的道德准则,我们的行为总是和社会正义的总量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通过暗访揭露了某些事件,这当然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我们从更长远、更广泛的社会效果来看,我们更要注意它的负作用。

魏永征教授认为,暗访的负面效应至少有两个:

1、对于媒介和记者来说,你要为暗访付出代价。

2、就是这种带有某种欺骗性质的手段在社会引起仿效的效应。媒介本身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比起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来,会对社会产生同样的甚至更为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暗访是一种急功好利的方式,它揭露眼前黑幕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未必有使新闻事业公信力下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大。由于担心被暗访、被曝光而拒绝采访,又引起无奈的记者被迫采用,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三、对基本功能的看法

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是联系与沟通。新闻事业要让人们尽可能多的知道事情的真相,这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这种联系与沟通价值存在的基本条件是,联系与沟通的内容是真实的。

本身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已有很多争议,“相对真实”、“绝对真实”的理论都还未得到证实。而暗访,看上去似乎是在被暗访者毫无造假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的,应该有着很高的真实性,但事实未必如此。因为造假的并不一定是被暗访者,也有可能是采访者本人。这里所说的“造假”,不是仅仅指恶意的陷害他人,也有可能是采访者由于主观因素故意或无意的对所取素材的不完全报道。比如被暗访者说了两句话,而采访者只采用了一句,被报道的那一句肯定是真实,但也许就不是被暗访者的本意。再比如采访者理解错了被暗访者的意思,被暗访者或许连辩解的机会也没有了。由于暗访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刊登前就不可能与当事人协商,以确保当事人能承受的真实度。

为了追求联系与沟通的基本功能而做这样不能体现真实性的新闻,也许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我觉得,暗访应该接受道德和法律的双重约束。

从道德上来说,就是要尊重“人的权利”。在采访和暗访中,当事人的态度差别是很大的。采访时,他们知道是公开性说话,会注意言辞,而暗访的话他们可能只是随便聊聊。这种平时随意聊天时的话也会被刊登出来,那么平时说话真该是人人自危了。

而暗访的不规范主要还是因为法律的不完善。香港有《个人资料(隐私)保护条例》,还设有隐私保护专员,依照法律规定,如果有人认为某家媒体的披露对自己造成了损害,他可以向专员投诉,专员查

明属实,可以给媒体处罚,责令赔偿。但是这样的案件几乎没有发生过。保护隐私的目的就是要把隐私隐藏起来,一旦诉诸法律岂不是在更大范围公开了吗,他将会面对更多媒体的更加没完没了的纠缠,甚至本来没有的事也会坐实成为真的。所以人们只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说:“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

行证,我们不能以目的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不能用做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的戏剧性而采取的手段。只有同时符合下述四条原则,才能采用秘密调查:第一,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第三,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第四,经制片人同意。”

我个人以为,在法律中也应该加入类似原则。比如说,与其等到隐私被侵犯后采用惩罚措施,还不如给暗访加上一点法律上的风险性:一旦采用暗访形式,不管结果如何,记者均承担部分民事责任,并负担一定的经济赔偿(1);若最终的调查结果不符合事实或给他们造成巨大损失,将另外承担其他追加责任(2)。但由(1)引起的法律责任,不影响其新闻评奖,所产生的荣誉依然有效。

这个想法是根据“赏罚分明”产生的。暗访常常是合情不合法,对暗访的不合法性,就给其相应的惩罚,使记者在采用暗访形式前三思而后行;而对其合情的正面作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免挫伤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

以上仅代表个人想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给予指点或评论。若能引起更多人对这一话题的讨论,那实在是对我学新闻传播这一学科的极大鼓舞。

第五篇:学会接受

学会接受

大人们一直教导我们:必须学会给予,学会付出,而不能索取。如今,我们都朝着只会付出,只会给予,却因为不能索取,便也逐渐忘了,其实接受也同样的重要。

无私奉献,一个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应该学会这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努力做到。雷锋,焦裕禄等,都是我们从小学习的榜样。都市人都不断变得现实,以后是另一个极端--无私。无私的人被不断的宣扬,现实的人就被批判。

所以,人们慢慢地遗忘了,接受,其实也是人们必须学会的。学会接受,就在你疼惜的把肉放进你心爱的人的碗中,看着他吃下去时,你的心是甜蜜的。你也知道,他的心也是甜蜜的。但是,如果你一味的给予,却惶惶的婉然拒绝他的给予,就会带来麻烦。只会付出,给予,却不会接受,这其实对双方都是伤。学会接受,在爱人为你碗中添块肉,自己啃着骨头的时候,别忘了冲他笑笑,然后,甜甜的把肉放进嘴里,带着他的爱,直入心田。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爱不仅需要给予,必要的时候,接受也是爱的一种方式。给予是好事,不断的给予也并没有错,只是,在给予的同时,学会接受,接受别人对你的爱。这样人生才会美好。

投稿部门:设备部

下载试论道德接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道德接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接受捐款感谢信

    接受捐款感谢信模板 感谢信是一种表示感谢的私人或公务信函。本文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接受捐款感谢信范文,仅供参考。 接受捐款感谢信范文篇一:可敬的叔叔、阿姨、各位同学们:......

    接受遗赠公证书范本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字第××号继承人:×××,男,××××年×月×日出生,住××省××市××街××号。 被继承人:×××,男,××××年×月×日出生,生前住××省××市×......

    挂职锻炼接受函

    挂职锻炼接受函 经过协商,XXXXXX有限公司同意接受XXXXXX老师挂职锻炼,就相关问题协商如下: 一、挂职锻炼的时间: 本次挂职锻炼的时间为XXXXXXX。 二、挂职锻炼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接受群众监督制度

    为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遏制不正之风,规范全社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树立良好的信用社形象,特制定本制度。1、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金融法律、法规......

    接受预备党员程序

    接受预备党员程序 (支部大会程序) 支部书记主持,宣布大会开始。 报告出席会议人数,提出会议议题及会议要求,指定会议记录人。 2、入党申请人汇报情况。入党申请人汇报对党的认识......

    接受邀请信函

    接受邀请信函 Dear Sirs,I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invitation on the occasion of your opening celebrations to be held on the 1st of January.My wife and I are please......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弘扬井冈山精神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县委结合主题教育和建党98周年,组织我们......

    《全然接受》读后感

    最近,一个很好的师兄向我推荐了美国塔拉·布莱克写的一本关于禅修方面的书。花了几个晚上终于在网上把它匆匆看完了,或许错过了很多精彩的辟解,但总的来说,受益还是颇多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