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孩子有自己做事的节奏
妈妈们在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心里都很着急。她们总是会训孩子:“怎么还磨磨蹭蹭的!赶快把事情干完,不就轻松了吗?”无论是学习、打扫屋子、上补习班还是做家务,只要是孩子在做事,妈妈就会这么想:“不愿意做的、麻烦的事,就算再不想做,到最后不还是得做!磨磨蹭蹭的只会浪费时间!”因为妈妈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总能很麻利地完成工作,做好家务,甚至要是当天没把事情做完或做好,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这么说来,是孩子扫了妈妈干活儿的兴致。或者说,如果孩子也能麻利地把该干的事干好,就不会扯妈妈的后腿了。
妈妈早早地起来给孩子做了可口的早餐,可孩子就是磨磨蹭蹭的不起床。好不容易起来了,可是换衣服呀、洗脸刷牙呀,还是慢慢腾腾的,煎鸡蛋和汤早就凉了。孩子的磨蹭劲儿根本就跟不上妈妈的节奏,妈妈觉得一天的开始就很不顺利,于是就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快点起床!”“赶快换衣服!”“快吃饭!”“快点,吃饭了!”„„
妈妈催着孩子,自己手上的活儿也一刻都没停过。做饭、洗碗、洗衣服、擦桌子„„忙忙碌碌的,同时不忘监督着孩子的进度。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而孩子却不紧不慢的,她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会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可以说,妈妈们在催孩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话里有话,暗藏着“我很忙”的意思,实际上是想表达“妈妈很忙,你快点儿”的心情。
妈妈们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催促已经变成严厉的训斥了,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忙碌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仅妈妈们是这样,爸爸们也是一样的。
那些总催孩子的妈妈肯定都是很努力的人,所以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那么努力。对于这样的妈妈,我有一句忠告: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他们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看上去孩子们好像总是磨磨蹭蹭、不紧不慢的,那是因为妈妈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去要求孩子,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就会被认为是磨蹭。所以,即使孩子没有达到妈妈要求的速度,也不能说孩子懒惰或胡闹。
大部分妈妈看到上面的忠告可能会觉得“是这样吗”。请妈妈们怀着“原来是这样啊”、“孩子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磨磨蹭蹭”。对于勤劳、努力的妈妈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速度去做事,不是吗? “现在很忙”只是妈妈的借口
接上节所述,妈妈催完孩子“快点快点”之后怎么样了呢?
比如在晚饭后,妈妈边洗碗,边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快点写作业去!”“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当孩子写完了作业,以为终于到自由时间了,就想趁这个时候给妈妈讲讲今天学校里发生的事。“妈妈,今天在学校„„”听到孩子悠闲地要聊天儿,妈妈一般都会是这样的反应:“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好吗?”碗筷还没刷,洗澡的热水还没烧,要洗的衣服还没整理好„„妈妈根本就不可能像孩子一样轻松,所以顺口就说出了“妈妈现在很忙”。
然而,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却是十分矛盾、无法接受的。妈妈让自己做的事都认认真真地做好了,可妈妈还是那么忙,也不肯听自己说话。“妈妈总是命令我干这干那,可却从来都不听我说话!”孩子不自觉地就会这么想。
虽然孩子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对妈妈怀有不满、觉得不公平:“妈妈只会不停地催我,我以为做完了妈妈就会听我说话,可是她却说‘妈妈现在很忙’。”
事实上,妈妈可能真的很忙。孩子越小,要忙的事情就越多、要干的活儿也越多。可是当妈妈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的时候,就等于封闭了自己的心灵,给孩子一种无法接近的感觉,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妈妈拒之门外了。而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妈妈身上的时候,孩子也会把妈妈拒于心灵之外。
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妈妈对上小学的孩子说:“去喂喂小猫,好吗?”
孩子顺口回答说:“我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然后开始写作业了。
妈妈一下子就生气了,刚才还在看电视,一让他去喂猫,就说要写作业。可是生气之余,妈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孩子的这种态度,好像以前在哪儿见过。这件事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妈妈突然想起来,原来孩子的态度跟自己之前的态度是一样的。
“晚饭后,好不容易喘口气,孩子过来有话要跟我说。我想安静地休息一下,不想听他说那些无聊的事,就随口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之后我就去收拾厨房、浴室了。”
妈妈们想喘口气休息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算有空,她们也可能认为与其和孩子聊天,还不如做做家务。
妈妈们是这么想的吗?
妈妈们在说“现在很忙”的时候,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并不是忙到没空和孩子聊天,而是认为做家务才是正事。这样想的妈妈难道不任性吗?请妈妈们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也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和要求,这样才公平吧?妈妈们觉得呢?
在说“很忙”前,先问一声“什么事啊”
我有一个朋友,每当他回忆自己的妈妈,最先想起的就是妈妈用洪亮的声音回答“什么事啊”。
这个朋友家是开杂货店的,而且有很多兄弟姐妹。
“我妈妈又要开店,又要做家务,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只要我们想跟她说事,不管妈妈是在店里还是在厨房里忙活,都会用洪亮的声音回应我们‘什么事啊’。听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妈妈很忙,不急的事也就暂时先不说了。”
其实孩子想跟妈妈说话的时候,不一定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孩子越小越是这样,他们只是想跟妈妈说句话、引起妈妈的注意,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打声招呼。只要听到妈妈的回应,引起妈妈的注意,就感到安心了。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安心感”。
对妈妈来说,在忙碌的时候并没有心思听孩子闲聊,所以孩子还什么都没说呢,就被“妈妈现在很忙”给挡回去了。
可是妈妈完全可以先回应孩子一声。就算是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回应孩子一句“什么事啊”的时间还是有的。
问完有什么事之后,孩子也许有很多话要对妈妈说。如果妈妈真的很忙,在厨房炸东西或是在洗衣服,无心听孩子说话,这时再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这不是更好吗?“妈妈在炸天妇罗,听不太清楚。待会儿再说好吗?”孩子虽然很想和妈妈聊天,但看到妈妈真的很忙,自然会明白妈妈暂时没空。不过,孩子依然会很安心的,因为他已经引起妈妈的注意了。至少比刚要张口,就被妈妈以“现在很忙”为理由拒绝的感觉好得多,也安心得多。
我的那位朋友还说:“妈妈那句‘什么事啊’至今仍回荡在耳边!她的声音那么洪亮,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了妈妈包容孩子的心情。”
他还说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感受到了很多意思:“妈妈在这儿呢!”“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你的听众!”“现在不能和你聊天,对不起啊!”„„
各位妈妈,请你们在说“妈妈现在很忙”之前,先问问孩子“什么事啊”,这短短的一句话,会带给孩子完全不同的心情和感受。
说“知道了”,会打消孩子聊天的热情
孩子跟妈妈说话时,如果妈妈回应了,孩子就会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但只有大一点的孩子才会这样,小一点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一会儿说这儿,一会儿说那儿,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听起来很无聊。
这时,本来很想认真听孩子说话的妈妈等不及了,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或“你到底要说什么?”听妈妈这么一说,孩子聊天的兴致一下子就全没了,变得十分沮丧。自己认为那么好玩的事,妈妈却听得索然无味,一点都不高兴。
这一句“知道了,知道了”,不仅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孩子说话的节奏。孩子认认真真、绞尽脑汁地编织着自认为非常有趣的故事,可是妈妈却只有一句冰冷的“知道了”。
聊天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热情,而能培养孩子这种热情的正是和父母的对话。如果父母拒绝听孩子说话,那么不要说热情,孩子可能连说话的心情都没了。
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反复说也说不清楚,实在不耐烦了,可能会大声地训孩子:“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别啰唆了,赶快拣主要的说!”催孩子赶快把话说清楚。
可就算是大人,要三两句话就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也不容易,更何况是缺乏逻辑思维的小孩呢,怎么能那么轻松地讲清楚呢。妈妈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会说“算了,我知道了”,就这样打断了孩子的话,虽然她们知道孩子还没说完。
也就是说,妈妈们等得不耐烦了,想催催孩子,结果却把孩子堵得说不出话了。妈妈们本来是打算听孩子说心里话的,最后却事与愿违,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沉默。
妈妈可能也注意到孩子越来越沉默了,于是开始主动和孩子说话:“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吗?”孩子有气无力地回答:“没什么,和平常一样。”听到孩子这样回答,妈妈也会有点失望吧。找不到切入口,两人都陷入沉默,当然聊不下去了。
其实,让事情发展成这样的正是妈妈不耐烦的“知道了,知道了”和“你到底要说什么”,这些话打消了孩子要和妈妈聊天的愿望和热情。
不要封住亲子交流的切入口
孩子对父母的谈话很感兴趣,不管是晚饭时的聊天,还是平时的谈话。虽然听不太懂,但仍然很好奇。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这种时候,父母一般都会说“小孩子不用知道这么多”或“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但是仔细想一想,全家人一起吃饭,只有父母两个人在聊天,不让孩子插嘴,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不能让孩子知道的理由其实并不是谈话内容有什么秘密,而是因为谈话的内容比较复杂,或是太难了,孩子理解不了。但就算是再难的内容,也可以给孩子简单地解释一下。不管是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还是金钱方面的问题,举个身边的例子讲一讲,孩子也会明白个大概的。
当然上面讲的只是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是孩子无意中问到了父母不太想说的事情。比如父母正在谈论孩子认识的某个邻居或者亲戚。孩子听到了一个认识的人的名字,就想加入到谈话中,问:“××怎么了?”父母可能正在谈这个人不太好的事情,不想让孩子知道,于是就说:“没什么,小孩子别多管闲事。”
妈妈一般都是这样压制孩子的好奇心的。挨了训的孩子肯定会觉得十分委屈:自己是听到认识的人的名字才好奇的,又不是要多管谁的闲事。
上面所讲的这种情况,也就是孩子问到他不该知道的事,细想起来其实也错在父母。
在一家团聚、共享天伦的时候,谈论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本来就是大人的错。
父母没发觉吗,自己在说“小孩子不用知道”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孩子挡在家人谈话的范围之外了。孩子也会很困惑:“到底什么时候我才能插嘴呢?”于是干脆在父母谈话的时候离得远远的,去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一位觉得和孩子的交流太少的妈妈说:“我家的孩子除了问他话之外,基本上就不说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就是因为孩子要加入谈话时,被父母的“小孩子不用知道”拒之门外了吧。说“弄脏了吧”,是因为怕孩子添麻烦
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如果只是外出回来要洗手、漱口的话,还能理解。但有的妈妈甚至连去公园都会自备椅垫,在长椅上铺好后才坐,也绝对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泥土、沙子。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有这样的妈妈。爱干净并没有错,但如果到了洁癖的程度,孩子就很可怜了。爱干净的妈妈都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总爱歇斯底里地喊:“弄脏了吧!”
公园里,几个小孩在玩耍。他们都是四五岁,正是淘气的年龄。旁边的长椅上坐着几个妇女,应该是孩子的妈妈们。孩子们在玩秋千和跷跷板,妈妈们在旁边聊天,一切都安静祥和。
但当孩子们上沙堆玩耍的时候,这样的气氛立刻被打破了。之前还聊得火热的妈妈们一下都把视线转向了自己的孩子,谈话也中断了。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妈妈不对劲儿,继续开心地玩着,一会儿堆沙堡、一会儿在沙堆里挖隧道。
终于有一个妈妈忍不住了,大喊一声:“弄脏了吧!”接着其他的妈妈也跟着喊“你看多脏”,“一会儿回家会把沙子全带进屋子里去的”,之后便带着各自的孩子回家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只能摇头叹气。妈妈们那句“弄脏了吧”到底是说什么脏了呢?
是说孩子的身体,还是说裤子、鞋袜,还是说一会儿回家会把屋子也弄脏呢?可能全都包括吧。但是只听妈妈嚷嚷“弄脏了吧”,好像她们在意的只是衣服和屋子,并不是孩子的身体。
因为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家务都是妈妈做,衣服和屋子弄脏了的话,最苦恼的就是妈妈。孩子的手脚脏了,洗一洗就可以了,但是混在衣服兜里和散落在走廊里的沙子都得由妈妈来收拾。
这些和孩子没什么关系,所以孩子被训,并没有切实感觉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没做什么危险的事、也没和小朋友吵架、更没伤害别的小朋友;没撒谎、也没磨蹭„„不仅没做什么错事,自己还玩得那么开心,没打扰到周围的人,也没用妈妈操心„„孩子心中就有了个谜团:就算玩沙子弄脏了,洗一洗就行了,妈妈为什么要生这么大的气呢?
对于孩子的迷惑,妈妈可能会这样解释:“那你说谁来给你洗衣服呢?”“谁来打扫屋子呢?”听妈妈这么说,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真辛苦啊,看来我真不该把衣服和屋子弄脏。”
可是孩子真的想通了吗?没有哪个小孩会自觉地想“不应该给妈妈添麻烦”。
“虽然很好玩,但是会被妈妈骂,还是算了吧。”如果孩子抱着这样的想法,那确实有点可怜。一直看妈妈的脸色,连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孩子与其说是“好孩子”,不如说是“畏畏缩缩的孩子”。
解决这种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妈妈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把饮料或饭菜弄洒了,就叫他自己把桌子或地板擦干净;如果孩子在外边玩得浑身是泥,妈妈就要教孩子洗衣服的方法,然后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
如果妈妈按照这种方法要求孩子,那么再说“弄脏了吧”的次数就会少很多。孩子自己收拾的话肯定不能收拾得那么好,所以妈妈也会帮孩子一起收拾。不过,孩子“妈妈会收拾”的想法就会渐渐转变。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吧!反正是孩子来收拾,麻烦的也是他们!”如果妈妈们能这么想,就不会因为孩子玩沙子而苦恼了。就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残局吧。教育孩子是要花时间的同样的事说了很多遍孩子也没记住,这是让妈妈们最生气的一点。“虽然不想生气,但是说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记住,怒火一下就上来了。”
我非常理解妈妈们的感慨。说第一遍的时候还能保持平静的语气,但是同样的话反复说了好多遍,到了后来音量自然就提高了,而且会脱口说出:“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一般妈妈喊出这样的话时都显得有些歇斯底里。但是孩子并没感觉“说了很多遍”。下面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有一个孩子吃饭拿筷子的方法不对。早饭吃面包的时候没关系,但晚饭要用筷子,妈妈就看着就生气了。“都上小学了,还不会用筷子!好好学学怎么用筷子吧!”于是她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提醒孩子如何使用筷子。孩子被提醒之后,就能拿对,但第二天晚饭的时候又忘了,妈妈忍住没有训孩子,只是重复了一遍同样的话:“好好拿筷子!”可同样的话重复了好多天之后,孩子还是拿不对筷子,这时候妈妈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
妈妈不明白“每天都提醒一遍,怎么还记不住”。自己每次晚饭时都提醒孩子,期待他很快就能学会。但是第二天又忘得一干二净。
大人们当然觉得难以置信,昨天刚说的怎么今天就忘了?孩子为什么记不住呢?因为他们对如何使用筷子并不感兴趣。记不住并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和自觉性有关系。大人们当然知道日常礼节的重要性,也知道拿不对筷子会被嘲笑,所以会自觉地注意如何拿筷子。
但孩子并没有这种自觉性,听到妈妈说“好好拿筷子”的时候才想起要注意,可等到第二天吃晚饭时又忘了。更不会记得妈妈已经说过很多遍了。
教育孩子确实很费工夫,我也完全理解妈妈们焦急的心情。但如果简单地归结为“小孩子就是这么没记性”,就不对了。
还是请妈妈们耐心一点。想想看,就算是教一只小猫,你也会耐着性子引导它很多遍,好让它记住“某个东西不能吃”,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呢,不是吗?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群生长在大城市的小孩,修学旅行时去了风景秀美的海边。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如雪。不论是走在步行道上,还是坐游览船观光,孩子们都赞不绝口:“哇,太漂亮了!”
孩子们的参观内容包括鱼市。下了车,刚刚走进市场,孩子们就皱起眉头、捂住鼻子说:“真臭啊。”这时,领队的男老师微笑着,大声对孩子们说:“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味儿,但就是没有‘臭味’。比如你们的大便吧,那也只是大便的味儿,不是臭味。”
老师很幽默,孩子们哈哈地笑了。不知道孩子们能将老师的话理解到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意思他们都理解了。
在前面一节中我讲过,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有点洁癖。我并不是说爱干净或者有洁癖有什么不对,而是想说妈妈的口头禅对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请妈妈们不要忘记,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再说说刚才的那位男老师,他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在我看来是完全正确的。鱼市里的就是鱼市的气味儿,有很多人就在这种气味儿的包围中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去参观了一家制酪场的牛棚。孩子也十分期待尝一尝刚挤出的牛奶。但是一进牛棚,孩子就大喊“真臭”。
“养牛的大叔很亲切,听到孩子的话一点厌烦的表情也没有。倒是我自己觉得很丢脸、很不好意思,坐立不安的。”有过类似经历的妈妈一定很多吧。
搭别人的车,结果孩子一上车就说“真脏”,或者指着在地下通道里乞讨的人说“真臭啊”„„
经历了这些,妈妈们惊讶地发现:孩子的这些话其实都是妈妈自己说过的。当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回来,弄得浑身是汗,连衬衣和袜子都脏了,妈妈们没说过“真臭”、“真脏”这样的话吗?
走在街上的时候,妈妈们难道没说过“脏,别摸墙”、“这里有点臭,我们走那边吧”这样的话吗?
一个妈妈捡起孩子掉在地板上的饼干,吹了吹,正准备吃的时候,孩子突然叫道:“脏,别吃!”“我就问孩子‘为什么说脏’,他说因为‘掉在地上了’。他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吃了。”这位妈妈无奈地说。
孩子说“脏”、“臭”,有的时候并不是跟妈妈学的,而是在其他场合从别的小朋友或大人那儿学来的。结合情景,孩子就会记住:这种情况就是脏,就是臭。
当孩子说出这两个词时候,妈妈最好问问他:“为什么说脏,为什么说臭啊?”这两个词不能随便使用,如果说之前不想一想的话,就可能成为恶意的骂人的话。
用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别急”
孩子每天早上上学,都是在快要来不及的时候才出发。妈妈跟在孩子后边,不停地说:“手绢带了吗?”“路上注意车啊!”“放学别到处乱跑啊!”孩子一边回答“嗯,知道了”,一边穿上鞋背上书包要出发。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忙忙就跑回房间去拿,连鞋都没脱。“怎么了!别这么着急,慢一点儿!”妈妈的话音刚落,孩子还没来得及拉上拉链的书包,就整个倒过来了,里面的东西稀里哗啦地都掉了出来,散落在玄关里。妈妈看见又大喊起来:“你看看你,不是告诉你不要着急了嘛!”孩子完全陷入混乱了。
妈妈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对慌乱的孩子喊“别着急!慢一点儿”,结果反而让孩子更加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她经常为孩子的慌张、马虎而发愁:“忘带东西是家常便饭,写作业的时候看错题目、学校发的联系簿也忘了给我、我的嘱咐也经常听岔„„每次叫他去买东西时都会让他看购物单,可他总是潦草地看一眼,所以经常看错。要是买回来三样东西,肯定有一样是单子上没有的。”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的呢?妈妈觉得肯定也是个“马虎大王”,总做错事。于是就到学校去向孩子的班主任打听情况,结果老师说孩子平时很稳重。
这位妈妈觉得难以置信,还问老师“真的吗”。回家后问孩子,结果得到了一个让她更意外的答案——“因为老师不催我啊!”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上课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都用平和的语气说:“不要着急,慢慢说。”“我平时不也总跟你说‘不要着急’嘛”,这位妈妈还是不太相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虽然妈妈也会对孩子说“不要着急”,但却是大喊着说的。那种近乎训斥的口吻,就像在命令孩子一样。所以叫孩子“不要着急”跟催孩子“快点快点”是一样的。妈妈一大声喊,孩子就会慌。而孩子的慌乱又会成为妈妈们催孩子“快点”的理由。也就是说,妈妈总是交叉着说“快点”和“别急”。
而在学校里,老师并不会催他“快点”,所以孩子也就不会慌张了。
只有用平和的语气说“别急”,孩子听了才能平心静气、稳稳当当的吧? 问“作业做完了吗”,是在催孩子
丈夫下班回来,妻子跟他聊天说:“邻居木村被调到外地了。暂时一个人过去就行了,但是木村夫人还是跟我抱怨,说以后搬家还真麻烦。要是你也调动了,咱家怎么办呢?”对于妻子来说,丈夫调动工作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但是丈夫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根本没心情听妻子说那些杞人忧天的话,于是不耐烦地说:“先别瞎操心了,饭做了没?”看到丈夫不高兴的表情,妻子很生气吧?“知道了,马上就好了!”
其实就算丈夫不说,妻子也知道丈夫工作了一天很累很饿了,肯定早就开始准备了。“已经做了,快好了。话说回来,你听没听我刚才说的啊?”最后这句话恐怕才是妻子的心声吧。
写到这儿,妈妈们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孩子放学回来,想和妈妈聊天,而妈妈很忙,就打断孩子说:“先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作业做完了吗?”妈妈真的挺狡猾的,孩子刚刚放学回来,作业肯定还没做呢,妈妈真是明知故问。孩子心想:“这还用问,作业当然还没做呢。”想说的话还没说呢就被妈妈打断了,孩子当然也很生气。
所以请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可以对孩子说:“先把作业做完,再给妈妈讲,好吗?”这样说的话,孩子或许也会有点不满,但是至少能理解妈妈。
对下班回家的丈夫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丈夫说:“那又怎么样,他调动跟我又没关系。先做饭吧,吃饭的时候再说!”妻子也会理解的,甚至会认同丈夫说的:“啊,好的,马上就做饭。”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关心。妈妈就算再忙,在拒绝孩子时肯定能找到一种不伤害孩子感情的方式吧。
说“我有空”可以增进母子交流
我想讲一个乐观的妈妈的故事。这位妈妈有一句口头禅——“我有空”。
她说:“当然是真的有空了。星期天如果没有外出计划,洗完衣服之后我就有空了。”
这个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孩子吃完早饭,做完作业之后就出去玩儿或做游戏了。他们玩的不是电脑游戏,而是妈妈也不太明白的纸牌游戏。可是一听说妈妈“有空”,两个孩子马上扔下手上的纸牌,围着妈妈说:“妈妈有空的话,我们做甜点吧。”“妈妈,我的车胎瘪了,帮我打打气吧。”妈妈笑着说:“去找爸爸吧!”因为是星期天,爸爸也休息在家。孩子们又围到爸爸跟前,爸爸虽然嘴上一直说“真没办法”,但还是笑呵呵地去帮孩子给自行车打气,之后又一边教孩子一边和他们烤甜点。
这期间,妈妈悠闲地喝着茶,看着杂志,有时还去院子里打打太极拳,很是逍遥。
烤好了甜点之后,爸爸和孩子们就对妈妈说:“做好了,就当下午茶的点心吧。”
之后,孩子们又一起喊妈妈:“妈妈,我们骑自行车去哪儿玩吧?”听到孩子们的话,妈妈伸了伸懒腰,回答说:“哇,做得不错嘛!”“好啊,反正有空,我们去哪儿玩玩吧!”妈妈什么也没做,看着孩子们和爸爸准备好一切,好好地享受了一下休息日。
这位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平时可不是这样的!”
我却认为她是位好母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那句“我有空”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满足。有空就好,可以做很多事情。妈妈的“有空”就是孩子的自由。口头禅是“我很忙”的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正是这句话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当妈妈说“我很忙”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那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孩子会因为妈妈很忙而有所顾虑。
可是,妈妈的忙碌实际上和孩子没有任何关系。说句直接点儿的话,也许就是妈妈“任性”,非要不停地自己找事做,才把自己搞得忙碌不堪。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妈妈们能说没有这种情况吗?就算是骗孩子也好,请偶尔也对孩子说一声“我有空”。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围在你的身边了。
第二篇:家长应让孩子养成哪些好习惯
家长应让孩子养成哪些好习惯
教师:司敏菊
在今天,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已成为家长们的共识。但是,早期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呢?有的家长,侧重于让孩子识字、数数;有的家长侧重于让孩子在琴、棋、书、画上发展等等。我想对家长朋友们说,早期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收益。”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的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
别小看这一问题,因为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很难,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亦如此。俗语所说的“三岁看大”,就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
我的女儿今年十一岁了,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她身上有许多好习惯,也就是这些好习惯,使她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一、养成卫生习惯
1、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告诉她,花坛边沿、水泥地很脏,地上又有小虫子,你不能随地坐下来。以后带出去,她就不会随处就坐,如果要坐,也会铺上纸头什么的。小时候,每天给她洗澡,使孩子明白,漂亮的招人喜爱的宝宝应该爱整洁,长大了她坚持每天洗澡,也勤换衣服。现在她养成早上刷好牙,喝大半杯热开水的好习惯。在晚上入睡前就不要再吃东西了,做到这些有助于保护牙齿。
2、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幼儿时,每天早起早睡,下午还要睡个午觉,小时候有充足的时间睡觉,有助于孩子大脑发育。小学的时候规定晚上七点半到自己的小房间睡觉,八点钟会准时睡着。初中的时候,时间渐渐延到十点左右。现在她已是高中生了,每天坚持到十一点左右睡觉,睡觉之前还要活动一下,如兜乒乓、有时滑冰等,据说睡前运动有利于瘦身,还有利于睡眠。自从上学以来,早上起床,她都是闹钟催醒,不用父母亲把她叫醒,读书的日 1
子从不睡懒觉。
3、家中的东西应该摆放有序,玩过的玩具应让孩子“自己收拾”,大人给予“协助”。让孩子养成从哪儿拿了东西放回哪儿去的习惯,要使孩子习惯于先了解陌生的物品是什么,不要冒冒失失的,见到就拿。养成询问加思考的好习惯不仅会使孩子生活中避害,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对3岁孩子来说,进行整洁有序的生活训练同时,也是对其进行分类归纳训练的方式,它也是一种对孩子必须进行的智能训练。三岁开始,她自己脱衣服睡觉,总会把衣服一件一件折好,一件一件有次序地放好,早上起来的时候穿起来就不会找不到衣服了。
当然,好的生活习惯能养成,与家长的行为有很大关系。家长做事井井有条,那么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会表现在行动上。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自律。
二、养成文明习惯
1、要教育孩子懂礼貌讲文明。例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游戏时要顾及是否会影响他人,如孩子在屋里跳,应提醒他这会吵了楼下的邻居。孩子应知道父母做重要的事时不能打扰。要教育孩子爱惜东西,遵守秩序。
2、教育孩子热爱自然。如不踏草坪,不折花木,保护小动物,节约能源(水、电),不乱扔垃圾等。
3、要让孩子知道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比如,碰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让孩子帮邻居拿拿牛奶,取取报纸;在游戏中让孩子进行角色体验,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4、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表率,大道理讲得再好,父母如背道而驰,孩子也不会成为一个讲文明的人。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给北京景山小学题词时,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对强有力的竞争社会,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人微言轻家长应该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学校的教育善,更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社会、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配合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其中牵涉到方方面面。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许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观念上出现许多误区,我认为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从点滴做起。“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我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按时、认真作业的习惯。
当孩子上学了,每次的家庭作业都会仔细检查,开始的时候,就要把孩子的不好习惯指出来。作业时尽量不与孩子说话,有话等到作业完成后再说,还要提醒孩子作业时不说话,不玩玩具,不吃东西,一心一意作业,心静自然作业质量才会高,作业效果才会佳。当然也给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空间,让其静心作业,提高作业的效率。
2、培养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
孩子在学习时出现了总是家长千万还要直接告诉他答案:宁给孩子一把梯子,不给孩子一个果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二年级的孩子已学会了查字典。一年级的孩子可以让他用拼音代替有的字,因不理解而不会写或忘记了,可让孩子再读课文,复习复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因已学的知识,还有助于培养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帮助孩子完成数学作业时,同样如此。孩子的抽象思维较薄弱,家长在帮助指导时就多举例,可采用实物演示、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指导孩子学习。真正让孩子自己沿着梯子去摘取美丽的果实,去品尝努力的乐趣。
3、培养自觉遵守时间的习惯。
严守时间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成功的保证。读小学的时候,我要求女儿每天放学回家先做作业,作业完成后看看动画片或玩玩或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8点按时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慢慢让她养成习惯,由我督促到她自觉做到。开始我给孩子定一个严格的时间表,慢慢地她有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准时看电视,准时去学习,从来不懒在电视机前不走。
4、培养喜爱读书的习惯。
低年级课文文质美,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孩子积累语言学习说话的好范文。家长就引导孩子多读课文,不仅要读通,读懂,还要读出表情来。有时还可以让孩子当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讲课文的内容。作为家长要欣赏孩子的朗读,适时给予表扬,给予自信。从小给她看各类幼儿读本,讲各类故事,在讲故事中,让孩子懂很多道理。当她学会拼音,给她买各类注音读物,让她自己在书的海洋里遨游。现在,她基本上每星期去一趟新华书店,挑一些学习上的书籍或名家名作。因为课外知识相当丰富,因此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5、从小培养自学的习惯
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绝不能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讲到哪里,自己学到哪里,而应该努力走在老师的前面。不论哪门课程,新教材一发下来,就要立即从头到尾翻看一遍,力求通过自学,把基本内容弄懂弄通。这样做的好处:第一,可以培养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第二,可以保持学习主动权,避免在身心不佳的时候,硬行强迫学习;第三,课堂上心中有数,可以集中精力听讲难点和重点;第四,课堂听讲时能引起思想共鸣,促进大脑兴奋,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此外,老师不讲的内容,也要主动地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促使我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时我刚好担任一年级语文,暑假里,我给我班成绩差的学生补拼音,我的女儿旁边听着,不知不觉中她学会了拼音,学会了一年级的有关知识,因此,她提前一年上学了,而且成绩不错。从此,每年开学之前,她已经看过新的内容,学习起来是那么的轻松,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我们知道课堂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要靠自己于课外自学。而最重要的则是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的养。
孩子是家长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精心地去关注、训练孩子的各种习惯,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2010年11月24日
第三篇:初中生演讲稿: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xx班的代表xx。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有一句名言想必大家都能倒背如流:“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据心理学家统计,每个人每天大概会产生五万个想法。我们学生的想法可多啦:想放假、想去旅游、想看电视、想考高分、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不想有沉重的作业、不想有频繁的考试、不想有可怕的分数、不想有师长的批评……想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大家一般都认为:老师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好,因为不懂时,有人可以教啊。其实不然,这些年来,他们忙于他们的工作,从来没有教过我,但是灌输给了我一个好的理念: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自觉,积极主动。
我是个智商一般的女孩,但是由于这六年来,我养成了做任何事都认真自觉,积极主动的好习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
每天我是这样度过的:早晨来到教室不和任何人讲闲话开始大声晨读。课堂上,我会认真自觉积极主动的朗读、思考,做题。我乐意当领读员,我乐意当小老师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习题。中午看点课外书后就认真睡午觉。有人可能会说:“什么?睡午觉还需要认真啊?”当然需要!我们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多才休息,下午的学习需要有充足的精力和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应付自如。中午如果讲闲话,下午肯定会打瞌睡,学习效率当然就会很低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决不拖到第二天再写。每天一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就写作业,写完了作业就去练习弹琴。当妈妈用电话遥控,我汇报完毕时,我就可以看电视,或者上网冲浪了。他们下班回家,只需要在作业本上签上大名就行了。至于不懂的习题,则是让我再认真仔细读题,实在是不懂,就要做上记号,第二天必须去请教老师。临睡前,就预习一下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尤其是自己薄弱的学科。
正因为我能认真自觉,积极主动地坚持每天这样做,所以不聪明的我也能名列前茅。也因为我的认真自觉积极主动,我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每天见缝插针的练习弹琴,今年八月顺利地通过了钢琴八级的考试。
平凡的我今天能自信地站在这里,就是想把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自觉积极主动的好习惯和大家一起分享。相信比我更优秀更自信的同学们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后终身受益无穷!
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可以走遍天下的孩子;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一辈子都会让人操心的孩子。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亲爱的同学们,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养成认真自觉,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养成好习惯 改掉坏习惯》教学设计
《学习上养成好习惯 改掉坏习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坏习惯是可以改掉的,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2.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改变,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使学生体会改掉坏习惯过程中的艰辛,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经年累月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它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保罗.盖蒂的故事,你会受到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发言揭题:养成好习惯 改掉坏习惯
二、活动感悟自身习惯
师:在学习上你有哪些习惯? 师::你能分辨出下面的学习习惯哪些是好的学习习惯,哪些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吗?
1.课前准备好学具、资料,充分预习。2.课堂上理解到位了,就不用复习了。3.上课认真听讲,从不搞小动作。
4.小组合作学习时从不思考,但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5.课上勤于思考,积极发言。6.边看电视边做作业,一举两得。7.按时写作业,书写工整,态度认真。8.爱读书,课外广泛阅读。9.学习刻苦,在车上也看书。
师:看来同学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我们学习习惯的好坏。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习惯也自然形成,它们中有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它将成为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阻碍我们的进步。你能告诉大家如何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吗?(生充分讨论、作答)师:“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能够承认自己不良学习习惯,并勇于改正,也是好习惯的一种体现。
师: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师:同学们,真高兴我们已经养成了这么多的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我们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更多的好习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畅,让我们的生命能像这些树木一样,生机勃勃,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祝同学们早日获得成功!
第五篇:怎样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范文
怎样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为孩子的家庭作业而头疼,他们平时在校能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回家后往往是敷衍了事。面对着一塌糊涂的家庭作业,家长和老师都是苦闷不堪。在减负的今天,即使老师尽量少布置作业,家长也不会让孩子过多的玩乐的。家庭作业其实是一种巩固和吸收的作业,犹如牛之反刍,精化了孩子对课堂的掌握和进一步的转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调皮任性,一般主要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很多孩子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有许多让家长头疼的问题。比如: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马虎、错别字多、数学错题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十一、二岁年龄断正是孩子爱玩的阶段,也是第一个叛逆期开始的阶段。如果家长过于管束,孩子会嫌烦,经常看到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爱唠叨的妈妈”„„他们把家长的一腔爱当作唠叨,把老师的关心当作“喋喋不休”,把家长的约束当作“剥夺我的自由”„„诸如种种,其实都是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问题。其实如果从孩子心理分析,他们的一切反叛皆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就能理解孩子,学习压力过重,过早的经受了课业的负担,没有玩乐的时间,所有的假期都被这班那班的填满„„想想我们小时候,就能感受他们的童年的压力了。讲了这么多废话,今天我只想对家长讲讲如何让孩子养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许多孩子为了匆忙完成作业,往往乱七八糟的做完就完事了,不检查,作业质量差,写得龙飞凤舞„„其实这不是小问题,这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不能让孩子养成习惯。一,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自觉性
1、也许您很忙,也许您应酬多,但是,在您忙碌的时候,您忽视了孩子,孩子也养成了不认真的习惯。陪孩子,并不是要家长每天放学跟着孩子,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关注孩子,给他列个学习计划,特别是小的孩子,更应该让他们有良好的作息和学习习惯,当他们的学习、作息习惯养成后,您会发觉您省心的多,不用每天在他们身边唠叨了,他们自觉地去针对学习计划完成。自觉地学习,是学得好的关键。当然,万事开头难,这需要您和孩子的坚持。
2、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许多孩子回家后就打开冰箱找吃的,您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专心做事的原则,吃东西就不写作业,吃好后再写,不能一心两用;其次,对于作业应该规定时间,不给孩子拖沓的理由,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不能一百道口算做个半小时,拖沓的习惯养成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习惯,而且养成他们在生活中的皮皮踏踏的习性。
二、夸奖您的孩子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夸当然不是无原则的夸,而是在恰当时刻,恰如其分的夸,给孩子自信的夸,按孩子性格的夸。当你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请别吝啬你的赞美,告诉他:“这些字写得真漂亮”“你今天的作业很认真,这才是你的本色”;“你真令我骄傲”“这道题还可以这么解么?你真棒!”„„
三、家庭的学习氛围很重要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够好的时候,希望家长能陪着孩子学习。陪着孩子的爸爸、妈妈是最令孩子感动的。当然这种陪,不是让家长在旁边絮絮叨叨,不停地指手画脚。你可以做自己的事请,只是在他旁边坐着,可以看书,可以学习,可以缝缝补补,而不是他写作业你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或者麻将„„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空间,当他养成习惯后,你可以不用一直陪着,但开始必须陪着孩子学习„„而且家庭的学习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一个学习型的家长必定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子女。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四、检查孩子的作业
1、欣赏自己的作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告诉他“写完后用欣赏的眼光看完后再给家长看”。我经常让孩子
自己欣赏自己的作业:你满意吗?对错姑且不论,你认为你的作业清楚吗?有美感吗?你自己都不愿意看的作业怎么交给家长和老师呢?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慢慢认真起来,而且通过欣赏他们自己也能检查到一些缺漏和小的错误之处。当然,持之以恒很重要。
2、读题目一篇短文,一道数学题,请他认真读题至少三遍,等到完全理解题目意思后再下笔。很多孩子错在不认真仔细读题,不理解题意就下笔,养成了马虎的习惯,也是学习无法提高的一个原因。“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话很有道理,很多东西不去理解就很难完成。
3、认真检查,不放过哪怕一个标点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请您用上“显微镜”,称赞他的每一个写得漂亮的字,抓住每一个遗漏的地方,哪怕一个标点也要让他改正。看到家长的严格和仔细,他一定会再接再厉地认真完成,争取得到更多的赞美。当然,错的地方请一定要注意方式,切忌粗鲁,请用朋友一样的方式对待子女,他也会回报你朋友一样的亲切。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如一团面粉,您的揉捏很重要,给他方法,给他自信,给他关注。学习有了乐趣,他才会学得快乐;学习有了方法,他们才会学得轻松;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才会多了许多娱乐的时间„„节约了他们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时间,也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游戏时间。犹如那些学习好的孩子,总是比学习吃力的孩子更多玩乐的时间,关键就是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懂得学得好学得快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