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十大送别名诗
中国古代十大送别名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中国古代的送别诗可谓汗牛充栋,以下十首当为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一
诗经·邶风·燕燕
[春秋]卫庄姜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燕燕》之旨,毛序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左传·隐公三年、四年》载,卫庄姜为齐国公主,嫁卫庄公,故称庄姜。庄姜美而无子,《诗经·卫风·硕人》一篇就是卫人赞美她的诗。卫庄公希望有儿子以继其位,又娶陈国姑娘厉妫、戴妫姊妹。厉妫生子孝伯,早死;戴妫生子名完,庄姜即收完为己子,并立为太子。庄公卒,太子完继位,即卫桓公。十六年,庄公宠妾所生之子州吁弑杀卫桓公。卫桓公被杀,其生母戴妫亦受牵连,被遣送回娘家陈国。庄姜与戴妫曾共同养育过太子完,二人情谊深厚,临行去送她,依依不舍,乃作诗《燕燕》。
此诗共四章,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头,既因以托兴,又点明时间,起笔自是非凡。“差池其羽”谓燕子有前有后,“颉之颃之”谓燕子忽上忽下,“上下其音”谓燕子边飞边鸣,呢喃细语。凡此皆以反衬诗人与被送之人迟迟行进,相对无言而不得不即将分离,可谓寓情于景,笔法生动。“远送于野”、“远于将之”、“远送于南”则 正面写诗人送人直至野外,望着她渐渐南行,直到望不见她的身影;先是落泪,继而伫立,最后只有劳念伤心了。写的层层递进,字字饱含着深情。第四章赞扬了行者的美德,更说明依依之情的可珍可贵。
《燕燕》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诗之一,也是《诗经》里非常动人的一篇。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燕燕》之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瞻望弗及”的惜别情境,被历代诗人化用于不同的送别诗中。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唐汝询《唐诗解》评论说:“帆影尽则目力已及,长江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伫立以泣”的“泪”,则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谢翱《秋社寄山中故人》“燕子来时人送客,不堪离别泪湿衣”,可谓对《燕燕》诗境最简当的概括。
二
诗经·秦风·渭阳
[春秋]秦康公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这是一首写外甥送舅父的送别诗。《毛诗序》云:“《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丽姬之难未返,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这段关于诗本事的叙述,与诗意相吻合,基本上是可信的。
全诗两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路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 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是也。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的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史载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画人物。他在画人物时特别注意画眼睛,曾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些词句特别重要,有了它,全篇神采飞动,这种词句,古人称之为“诗眼”。好比顾恺之所画人的眼睛能呈现人物的神情一样,诗眼也能传出一首诗的精神和风韵。《秦风·渭阳》中就有这种情况。此诗第一章首言秦康公远送舅舅晋文公,并赠送路车乘黄这样的重礼。第二章仍写秦康公远送舅舅晋文公,并赠送琼瑰玉佩这样的宝物,与第一章无甚区别。然而,却加上了“悠悠我思”一句。这一句堪称全诗诗眼。因为,诗篇一二两章,除此句外,都是讲的送别与赠礼,属于纯粹的叙事,而送者与被送者之间的心理、感情,基本上没有触及,整个显得单调而沉闷。加上这一句,就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晋文公和秦康公舅甥二人携手渭阳,樽酒相别的那种依依不舍,忧思悠悠的惜别之情。如此,全诗一下子就变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起来。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由衷赞道:“悠悠我思句,情真意挚,悱恻动人,故知其无限情怀也。”
此诗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陈继揆《读诗臆补》说此诗“为后世赠言之始”,刘玉汝《诗缵绪》指出,此篇“送行而止述其送赠怀思之情,而不及其所事者,正得送别之体。《文选》中送别诗多如此,盖古意也。”
三
赠白马王彪
[三国·魏]曹植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纾。郁纾将何念? 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 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 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 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此诗写于魏黄初四年。是年五月,甄城王曹植与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一同到京城洛阳朝见魏文帝曹丕,曹彰被害。七月,诸王回国,曹植与曹彪因封地相近,故结伴同行。但监国使者为奉迎曹丕,断然下令:“宜异宿止。”曹植在被迫分手时写成此诗,赠给同母弟白马王曹彪,以揭露骨肉相残的罪行,抒发积于胸中的悲愤。
这首诗写作上很有特色:第一,从各个角度表现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一、二章写初离洛阳时的留念和孤独;三章写馋巧离间激起胸中的悲愤;四章感物伤怀,更添凄凉色彩;五章回顾任城王的暴死,感到哀伤忧惧;六章写临别前故作强解语;七章写带着绝望的心情作别。第二,抒情中夹以叙事和写景。一章交代了离别洛阳,三章点明馋巧离间,有了叙事,感情便有了依据。
二、四章主要写景,特别是四章的晚秋景色,秋风、寒蝉、原野、落日、归鸟、孤兽,无不渲染着哀愁、凄厉、孤独、寂寞的气氛,有了景物,感情更加鲜明。第三,章法、句法具有民歌风味。除第一章外,后六章都是首尾相衔的承接法,前人谓之“连环体”,这种蝉联加强了各章的连贯性,“可以分一篇而七,可以合七篇而一”。此体《诗经》中已有之(如大雅·既醉),曹植此诗则用得最为自然入化。值得注意的是,此诗用典也很巧妙,“鸱枭鸣衡轭,豺 狼当路衢”两句典出《诗经·豳风·鸱鸮》、“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两句典出《诗经·小雅·青蝇》,而“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两句则是唐代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的雏形。
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最后点出“送”的主题,并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五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六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这首诗又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 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的感情。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七
送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一首十分简洁明快、朴素易懂的作品,描写朋友离别之情,极为真挚动人。天宝十四年,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游桃花潭,遇到当地人汪伦,从此交游甚欢,汪伦常以美酒款待他。此诗是作者在临离去前为汪伦来送行而作。
第一、二句叙述送别时的情状:船已起锚,一切准备就绪,作者上了船,将要离开此地,出发继续游历,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某人双脚踏地打击节拍,边踏边歌的声音。后两句以池水比深情,直接点出他们的情谊,还兼写了送别的地点与景物。
真诚的友情是人类一种永恒而美好的感情。此诗写友情如此简朴而深厚,生动感人,因而成为千古绝唱。汪伦怎会料到,他一介农夫,竟因诗仙一诗而扬名千古呢?
八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此诗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一首七绝,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这首诗的特点是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九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作于唐贞元三年,作者当时未满16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据《尧山堂外纪》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初到长安时,带着自己的诗作去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等读到这首诗时,不禁连声赞叹道:“道得个语,居亦何难!”便为他传扬声誉。此事虽未必确有,但也反映出这首诗是如何脍炙人口。尤其此诗的三、四句包含生活哲理,成为千古名句。旧时的注本多认为本诗是以草喻小人的去之不尽,恐未必准确。如果理解为作者是在歌颂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并以此象征友谊万古长青,也许更近本旨。
十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主要表现诗人离京时朋友相送的壮观场景及自己以后的愿望。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朋友相送,洒泪而别,郁积心中的愤闷、离愁别绪使天色也为之黯然神伤。“浩荡”一词准确精当,气势不凡,既说明一路相送的朋友之多,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宦海沉沦,仕途失意的深沉的寂寥孤独之感。第二句“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自己从此以后将逍遥自在、无所顾忌、漫游人生历程,去寻找让人振奋的新世界。这两句诗,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是如此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使人读来荡气回肠。最后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落掉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爱自怜的,而是可以消融在泥土中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诗人意识到,自己既然不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遭人排挤,但却可以在民间悉心研究学问,帮助和保护后起之秀免遭不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以其清新典雅的比喻,深刻隽永的内涵,被人广为传诵。
这首诗清奇多彩、通脱自然,是清诗中的佳作。清人吴昌绶在《定庵先生年谱》中写道:龚自珍“到家之日,杭人早传诵出都留别诗,时有诗先人到之谣。”
第二篇: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國古代送別詩
【送别诗产生的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尤其在**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基于以上的理由,唐人“别”因虽多,但不外以下几种:
【赴任迁谪】唐代重视京官,外放出去,即便官秩相同,也觉贬谪。因此,这类的送别诗特多。除此之外,送别中有些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酒。。。。因为,此类诗若单就怨别着眼,伤之太露,通常必须透过景物的描绘,来烘托离别的气氛,或以景寄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莫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把送别的时间,地点都说得很清楚。而其“杨柳”自来便是依依不舍得离别象征。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汉代,在长安的灞桥送行时,常须折“柳”送别,以表示想“留”住朋友,因此,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诗句。王维这首作品情景俱佳,难怪传诵人口。他的另一篇《山中送别》亦是情意绵绵: 山中相送罢,日暮倚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结尾:明年春草重绿时,您到底回不回来呢这诗句是脱胎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代的许多作家也常用“春草”象征离别,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也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煜《清平乐》也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都是以茂盛的春草,表示浓浓的离情别恨。另外,初唐的天才诗人王勃,有首属对精工的佳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只活了二十六岁,但这首诗所表达的理性与智慧,实在超出了他的年纪。试想:离别是多么令人“黯然销魂”之事,他却能跳脱常人送别时的悲酸情态,安慰朋友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学那小儿女的样子,流泪满巾。他以一种豁达的胸襟来面对离别,又充分显露对朋友的真挚情谊。
【落第归隐】“进士及第”是唐代文人的两大愿望之一,(另一为娶五姓女)。但因科举取士数量少,现实中有很多落第的“失路人”(常建〈落第长安〉诗,此类送别诗应时而起。如孟浩然《留别王维》:
寂寞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人扉。
据《旧唐书》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的意味,真挚动人。试想:一个落第的举子又有谁来理睬只有孤单“空自归”了。“欲寻芳草去”,表明他想归隐;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与王维的友情深厚,不忍离去。他深切的体会到世态炎凉,真正了解赏识自己的只有王维,知音实在太“稀”少了,虽然平淡的近乎口语,但却言浅意深,余味无穷。
孟浩然此次落第,李白也有送归之作,即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南三月,繁花似锦,送别就在这迷人的景致中,目送“征帆”在江流天际中一点一点的消失,显示出一片深情。李白另有一首《送友人》,也充满了美丽的画面,情意绵绵: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子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白水,浮云,落日,又有萧萧马鸣,写得有声有色,颇为诗情画意。同样是写落第惆怅,孟诗沉重异常;李白此诗举重若轻,这恐怕是二人生命形态的不同吧!现代散文作家余秋雨说:“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更有人说:“唐代的诗人是真正的游子。”的确,唐代士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仕宦奔忙,但常常是“十上空归来”,而这种落第之人,远游送别时,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么如何安慰友人 如何哀而不伤这就要考验诗人的智慧了。【同志为友】延陵挂剑,管鲍分金,范式与张邵的情意,生死不渝,这都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同样地,在唐代文坛上,许多诗人的友谊是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者,莫过李白,杜甫和高适的交往。他们三人曾一同游历,杜甫对李白很仰慕,赞美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同时也对李白的好任侠,使酒尚气做了规劝,《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谁为雄。
后来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写了许多诗为李白鸣不平,如《不见》诗写道: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欲独怜才…… 后来李白生死未卜,杜甫写下了悲痛的《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地疠,逐客无销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另外,高适有一首写给杜甫的诗,《人日寄杜二拾遗》:
……身在南蕃无所忆,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泪洒行间,读终篇末”,他这种对友人处境的深挚关切,恐怕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吧!唐代诗人中,元稹与白居易的患难真情,和许多离别相思的怀友之作,也是感人肺腑的。正如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的结尾所说: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不久,白居易也被贬出长安,当时在通州的元稹,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马上写了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以周围景物的阴冷,以烘托他听到好友蒙冤被贬的悲戚,竟至从病中惊悚而起。元稹另外有一首《得乐天书》,写得更为深刻: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度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收到白居易从远方寄来的信,激动得泪流满面。妻子看到这种情形非常惊慌,女儿也跟着哭起来,一起问怎么回事因为平常没看到他如此反常,后来她们猜想到原因了:是远在江州的好友白居易来信吧!他才会如此激动。诗中虽没有题到元白的友谊如何深厚,但透过接信时全家的反应,已胜过正面描绘二人相思情谊的千百倍了。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这种销魂的情感。但“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唐人的送别诗,即能跳脱巢臼,一洗悲酸之态;而且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这大概就是唐诗之所以为唐诗的原因吧!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朝雨:早晨的雨.浥:润湿.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广陵:扬州.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没有了,消失了.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4]唯:只.天际:天边.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经典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
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不少。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是一首情韵感人的送别诗。晨雨淋洗后的渭城,土地湿润,空气清新,掩映在青翠鲜亮的柳荫之中的旅舍,令人留恋。再干一杯吧!朋友,西出阳关之后,再想遇到老朋友就难了。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 [唐]李白
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注释】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似整个人只有驾一叶扁舟遨游江湖一条出路了。这在李白诗中还是不多见的,李白纵情山水却不能远离尘嚣,啸傲江湖并不是他的生活目标。但在这里,对现实的绝望似乎占了上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这是一首情思深厚的送别诗。好友在雾笼繁花的三月,辞别黄鹤楼东去扬州。作者立在江边目送友人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直到船影消逝在那碧绿的水天尽头,只有长江还在向着天边滚滚流去。此诗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李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注释】
①闻:听说。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左迁:古人习惯上称降职 为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遥:远远地。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③五溪:今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④ 与:给。
⑤风:一作“君”。夜郎:今湖南沅陵。【解说】
在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诗人惊闻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心,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解】
①毕竟:究竟,到底。②四时:原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③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④别样红:红艳异常,与一般的红不同。【大意】
究竟还是六月里西湖的风景美啊!这时湖上的风光和其他季节大不一样,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连接到天边。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这荷花开得分外红艳。【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净慈寺是西湖边—座有名的佛寺。早晨诗人送朋友走出佛寺看到了西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的是抓局部带整体的表现手法,着重描绘了碧绿接天的莲叶和红艳映日的荷花,突出了六月里西湖风光的特色。诗中的后两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多用来比喻有特色的、成绩突出的人和事。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诗人正自家乡四川东下,仗剑远游,意气风发,这首诗写得气势奔放和开阔,表现出一种愉快和乐观的心境。
第三篇:世界最美的十大名诗
世界最美的十大名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当你老了》——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雨巷》——戴望舒(中国)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自由与爱情》——裴多菲(匈牙利)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中国)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再别康桥》——徐志摩(中国)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致》——雪莱(英国)
有一个字经常被人亵渎 我不会再来亵渎
有一种感情被人假意鄙薄 你也不会再来鄙薄 有一种希望太似绝望 何须再加提防 你的怜悯之情无人能比
温暖着我的心 我不能给你人们所谓的爱情
但不知你能否接受 这颗心对你的仰慕之情 连上天也不会拒绝 犹如飞蛾扑向星星 又如黑夜追求黎明 这种思慕之情 早已跳出了人间苦境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聂鲁达(智利)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 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
你如同忧郁这个词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 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触及你
让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静无声 并且让我借你的沉默与你说话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而且哀伤,仿佛你已经死了 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而我会觉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觉得幸福
《女孩的心思》——李洋(中国)
我怕你两个身姿 一个月色里模糊到头 一个日光下透彻见底 我怕你两副俏模样 一个笑得桃花弯枝 一个扪胸的忧郁,仿若西施
我怕这细分辨 水中的云来
山中的云去 却哪一片是你 经多少梦中影像 才看彼岸花开竟是路过的莲子
这里空荡 那里惬意
《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德国)
乘着那歌声的翅膀 心爱着的人 我带你飞翔 走到恒河的岸旁 那里有最美的好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 笼罩着寂静的月光 莲花在那儿等待 她们亲密的姑娘 紫罗兰轻笑耳语 抬头向星星仰望 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 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静静里倾听的 是善良聪颖的羚羊
在远的地方喧嚣着 圣洁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这里躺下 在那棕榈树的下边 沐浴着爱情和恬静 沉醉于幸福的梦幻
第四篇:中国古代十首经典送别古诗
中国古代十首经典送别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 赠李白·杜甫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5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 赠王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第五篇:十大经典送别曲
十大经典送别曲 十大经典送别曲 经典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始免别离愁。”杜牧在千年之前的一声喟叹依旧言犹在耳。离别作 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之日以来的漫长岁月里就一直是文学、音乐以及戏曲表达的一 个恒久主题,《易水寒》《阳关三叠》《长亭送别》……俯手即拾,在近当代的中文乐坛优、、秀的离别之作也比比皆是,由于通俗音乐诉求的多数是一种个体化的心理感受,反映的是普 通人的心灵与生活,因此可以想见的是在这些离别曲中情歌所占的比例自然是重中之重。
1、一个时代的离歌——《送别》 词:李叔同 曲:约翰.P.奥德威 演唱:童声合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 落。一杯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更多的人知道这首歌要感谢吴贻弓的那部散文化的电影《城南旧事》,后来唐朝乐队在他们 的第二张专辑《演义》里将这首歌作了一次成功的改编,令人伤感的是,这首歌也送别了唐 朝最后的摇滚激情。弘一大师的词我们在王实甫的 《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中可以找到原型,旋律古雅凄迷,意境苍凉空旷,遥远而忧伤,从二十世纪初直到今天,这首不朽之曲跨越了 一个世纪的岁月之河,和国人一起送走了一个苦难而无序的时代。
2、大师的情歌手笔——《告别的年代》 词曲:罗大佑 演唱:罗大佑 一气呵成的华彩长句,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民族调式,标准的罗氏情歌。“道一声 别离,忍不住想要轻轻地抱一抱你”“轻轻”二字颇有古人练字的意味,含蓄而感伤。,“从 今后姑娘我将在梦里早晚也想一想你。告别的年代,分开的理由,终不须诉说出口,亲爱的 让我快见你一面,请你呀点一点头”叙述离别的无奈和别后的思念,力透纸背。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3、小调歌后的万种柔情——《再见,我的爱人》 词:文采 曲:平尾昌晃 演唱:邓丽君 多少带点风尘味的歌曲,也许电影《甜蜜蜜》在更大的意义上成就了这首已经有些让人淡忘 的歌。黎小军在香港街头偶遇邓丽君,坐在车里的李翘远远地看着他去找邓签名,以为那将 是一次没有再见的离别,以后的日子只会是遥遥无期的想念,邓丽君深情婉约的歌声却从画 面外飘然而至,于是一场痴缠苦恋重新又回到最初的起点。“Good-bye,My love, 我的爱人,再见。Good-bye, My love, 从此和你分离。我会永远永远爱你在心里,希望你不要把我忘 记……”很是简单直白的歌词,却将那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情表达的透彻淋漓。这是情根深 种,不负此心的誓言之歌。
4、将今夜
的最美留在转身之前——《千千阕歌》 曲:Kohji Makaino 词:林振强 演唱:陈慧娴 1989 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评选中发生了一件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事,用同样的一首曲子填了 两首词的歌曲——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和陈慧娴的《千千阕歌》居然都入选了!这首歌的 优秀自不待言,无须骜述。后来陈慧娴在演唱事业的最顶峰时突然宣布暂别歌坛,远赴海外 求学,告别演唱会上娇小的 陈慧娴唱道:来日纵使千千阕歌飘於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 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都洗不清今晚我所想,因不知那天再共你唱……
歌声直穿肺腑,令人潸然泪湿。几年后她学成归来,此时的陈慧娴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陈慧娴,而此时的香港乐坛同样也不再是陈慧娴的香港乐坛。
5、就把祝福别在襟上——《渡口》 词 席慕容 曲:杨弦 演唱:蔡琴 台湾民歌运动的先驱杨弦的一首非常流畅的作品,而作词的诗人席慕容总能找到一种很轻盈 的方式描绘出我们心中最值得珍惜的情感和心迹,“渡口旁找不到一朵相送的花,就把祝福 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这是怎样的句子呀,加上蔡琴波澜不惊的演唱,似乎把所有一切都隐藏得很好,让这首歌哀而不伤地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离人》 词:厉曼婷 曲:何家文 演唱:林志炫 这首歌最早的版本是由张学友演唱(收录在《不后悔》专辑),相比而言,个人更喜欢林志炫在 《擦声而过》里作的翻唱.厉曼婷的词向来透着女性的温婉之美,曲子是那种简约精致的音乐 小品,没有大起大落的起伏,林志炫华丽光滑的嗓音无痕无迹地流动,象时间,如流水,似 乎把这种离别的愁绪固定成一幅月夜星光图,抽象的悲哀也被冲淡了,空灵中却透出些许的 温和之韵.
7、樽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干杯,朋友》 词曲:杨海潮 演唱:田震 这根本上就是一首属于田震的歌,她略显低沉的感性歌喉,加上一点点鼻音,唱来让人千丝 万绪,感慨万端,也许未来的无拘无束的日子背后是天涯孤旅,愁绪万端,但这又有什么呢? 重要的是就在饮尽这杯含泪的离别酒后,“绿绿的原野没有尽头,象儿时的眼眸”,漂泊的征 程在我们面前无限伸展。
8、自古伤心唯远别,暮尘衰草一番秋--《情关》 词曲:小虫 演唱:陈淑桦 都说陈淑桦是现代都会女子的代言人,这一次小虫却让她展示了古典唯美的另一面,空明而 圆润的演唱匹配传统民乐的编配方式,场景化的感觉越发突出:满地落叶、飒飒秋风、独立 小楼、千里孤行无人相送……这首歌在当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