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及山水田园诗

时间:2019-05-13 06:1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维及山水田园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维及山水田园诗》。

第一篇:王维及山水田园诗

王维、孟浩然及山水田园诗

编写人:张翠洁 审核人:李春霞

王维、孟浩然

一、知人论世

1.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的诗歌创作以公元737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有济世之志,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此创作了不少思想积极、情调激昂的政治诗、边塞诗;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他的山水田园诗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他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二、文本学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歌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山水田园诗

一、概念: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以歌咏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田园生活的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代表诗人有: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 1

谢灵运;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宋代主要有杨万里、范成大等。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旨)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3.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4.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四、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 生活,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2.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清冷空寂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

①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点面结合、渲染等

②写景的空间排列次序:由大至小、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近至远、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等

③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4.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等

五、高考连接

•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苍壁:深青色的崖壁。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六、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七、课外阅读

《唐之韵》之“山水诗人”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其实不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至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中部,途中做了一首《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用最普通的词组成最普通的句子,一看就懂。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没说出来罢了。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开始得势,把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的著名宰相张九龄挤出朝廷,这意味着政治局势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王维为了逃避可能会有的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的生活。这是政治局势变化对他的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诗歌有深刻影响的禅宗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对禅宗的哲理兴趣越来越大。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易把捉的禅理。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渭川田家》)

抒怀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用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孟浩然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的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可见他是把王维当知音的。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到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盛唐的大诗人,没有谁一生过得像他那么平淡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赏孟浩然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浩然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写洞庭湖的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孟浩然所以要把洞庭湖写得这么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是 4

因为他要用湖来象征人间吧。在人世间他无依无靠,没有得力的人物来提拔他,就如同“欲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现在当过宰相的张九龄来了,给他官做,终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也就是想趁此机会来干一番事业。只是很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因情造景,即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某种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来。他是在山水诗中,情与景的水乳交融中,写出诗来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或者说,这是营造出来的一种化境,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的,不能说没有。但只有到孟浩然,才懂得有意识地去营造这样的境界,提高山水诗的表现能力。再以他另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名诗为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孟浩然所做的诗中流传最广的是《春晓》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风雨声中,青春容易消逝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参考答案】

文本学习《山居秋暝》

1.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空山、松间明月、清泉、莲、渔舟等清新自然的景色。(一步)渲染了一种闲适宁谧的氛围。(二步)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官场,过宁静生活,向往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三步)

2.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一步)诗中描写了月光洒满松间的静态景象,接着描写了淙淙流淌的清泉、嬉笑归来的浣衣女以及渔舟划过莲叶摇动的动态景象,(二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衬托出山间的清幽宁谧。(三步)高考链接《访隐者》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次石湖书扇韵》

1.诗歌描绘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是由小桥、流水、村庄、岸阁、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构成的。

2.同意:此诗赞誉石湖的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不同意: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明证,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练习巩固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意思对即可)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意思对即可)

第二篇: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

摘要:

王维19岁取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作为一个诗人,他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空灵幽邈,耐人寻味。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和诗境的美妙意向,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正文:

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留下来的诗作有400多篇首。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论文讨论的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其语言特色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两期。前期所作的山水诗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不同。王维早年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壮丽的河山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描写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体现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此时的山水诗,则多描绘山石草木溪流,百姓的生活,同时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倦。如《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孙子……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2.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十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和动静,用细腻的文字写出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 早行山中,忽然觉得衣裳湿了。以为下雨了,细看原来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岚依稀在目。它翠得太嫩了,太润了,仿佛沾湿了自己的衣裳。诗人对山水的色彩感觉细微而又富有诗意。再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却有人说话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反照的阳光,穿过林枝,斜照在青苔之上。诗人用字准确传神,选择视角恰如其分,对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动态的表现细致入微,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独特的禅意意境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志向远大,但随着张九龄罢相、朝政日益昏暗与仕途上的不顺利,王维渐渐倾向于逃避世事,归隐田园。当然这与他一生信奉佛教也有关系。王维自小便受到家庭信仰的熏陶与影响,随后一生习禅,被誉为“诗佛”。禅宗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禅宗理论并不注重于探讨客观世界,而更多地注重表现自心的倾向,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进一步与中国传统学术和士大夫生活习性相调和。在这种情况下,禅悟观念和禅宗也就深刻影响于文学,而王维对佛教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王维对禅宗的明心见性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以一种不喜不忧,保持内在平静,宠辱偕忘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使诗歌的字字句句都透着禅意,独具特色。

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体现为远离尘嚣、空与寂的的境界,时常通过描绘自然来表现。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夜,深山空旷,万籁无声,诗人感觉到细微的桂花从枝上飘落的声息。忽然,一轮月破云而出,幽柔的清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山鸟,时而啼鸣于深涧之中。诗人以动态反衬静态,桂花轻轻飞落、山鸟时不时的鸣叫声更显出春涧的幽深。整首诗灵动而又静谧,表现出诗人不着一物的空静心境。《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花初发红萼,宛如芙蓉,生于人迹鲜至的山涧中,自开自落,不悲生死。落花啼鸟,人事纷纭,在王维看来都是空虚,是他所领悟到的世间万物的禅意之美。

从小,我们就开始学习许多诗歌,但我对王维的诗似乎总有一种莫名的偏爱,背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声音尤然在耳。小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明白这诗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境,随着成长与阅历的增加,对诗也有了新的理解。而写本文的过程使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王维的生平与他为人处世态度,继而对他的诗歌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王维一生遭遇了很多挫折,在痛定思痛之后,他不仅能冷静地面对现实,而且还妥善地处理了仕与隐的矛盾。应该说为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隐逸则满足了其归隐田园与修身养性的美好愿望。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别林斯基说:“诗的思想,不是三段论法,不是定理,不是规则,这是活的感表,是澎湃的热情。”王维的这些田园诗就是他“感物吟志”,是他“活感情”的体现。而我所谓莫名的偏爱,也就是与他诗歌意境所表达感情的一种共鸣。融儒、道、佛于一体的王维,以他卓异的才情、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与他自性清净的追求,写出了一首首清逸脱俗的传世之作。他淡泊的山水文字透出一种恬然自适与清远空灵的风采,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处处有禅机的境界。

参考书目

1、《王维诗选》 陈贻焮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陈允吉著,《文艺论丛》第十辑

4、《佛教与中国文学》第2版 孙昌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第三篇: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历中,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画,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他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他在前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和佛学修养,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后期他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山水田园生活的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审美理念 艺术境界

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生活中,可谓是自然与生活相互融合。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宋之祖李师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在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的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色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色泽仓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中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如《鹿柴》:“空山不见人”是静境,“但闻人语响”则是动中有静了。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生活的真意 艺术源于生活,在王维很多的山水诗中,诗人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冲淡闲散的心情。在很多的田园诗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出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在山水是的写景中,在田园诗的描绘中,王维的不少诗作包含浓情。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意思是诗歌理当发自真情而且必须有美丽繁盛的文采。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就是通过田园山水和自然生活的描绘,真情流露,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情。

(一)王维对大自然的真情

①、的山水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真情。在描绘景色优美的山水诗作中,诗人通过对优美的山水景色的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表现出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无限真情。如《青溪》中: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王维描绘进入黄花川漫游,沿着清溪漂荡,依着山水千回万转,路途百里。听到乱世从中水声喧哗不断,看到松林深处山色静谧秀静,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城的碧水中倒映着芦苇。心平闲静,使人忘忧,希望能在这里一直垂钓直老。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并将自己的感受体验融入其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喜爱的心情。又如,《汉江临眺》中:

    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中写泛游汉中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沉浸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远,沉浸有磅礴的水势。尾联引出将军镇守襄阳的故事,表现对襄阳景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的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②、王维对大自然的深情。

王维的田园诗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情,在描写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诗作中,乡村景物你和农家生活是气主要描写对象,从中表现闲逸潇散的情趣和恬淡的心境。展现了湿热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如《渭川田家》中:    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人王维从生活细微处着手,抓住田园生活的一处场景,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斜阳照村落、牛羊归巷口、老者等候牧童归家、鸡叫麦抽穗、蚕眠桑叶稀、农夫田归相与话语依依,不由羡慕此情景。全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初夏黄昏时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深的爱意,表现出了诗人闲逸潇散的心情。又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中先写景,着意刻画山水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再转而写情,倚仗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形成物我一体融自然与一体的艺术境界,在优美的景色气氛中抒发自己闲散的心情。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诗人往往以眼前景象,构成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和对生活的爱意,把对生活和人世的爱意浓浓的瀑泼出来。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艺术的画意

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晁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画禅论画》)诗画一体论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影响是很深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宗之祖李思训媲美○2,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南宗画派主张诗的发想与画的发想是同一性的。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的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沧浪语)。

(一)、经营结构之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结构上吸取了绘画技法的特点。南朝谢赫始唱的《画之六法》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而“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深谙此法。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首诗犹如从一个定点拍摄出来的照片,这个定点就是“柴门外”。诗人以此为立足点,游目驰骋,广摄四旁,剪辑了寒山、秋水、落日、暮蝉、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再剪接入诗人与裴迪两个隐士活动的特写镜头,组合成一幅墨色清淡、悠远静谧的辋川秋日黄昏图。这种经营位置的功夫是深得画理的。又如《渭川田家》,作者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在前八句中罗列了许多农村生活中的个别迹象,看上去似乎很散乱,但是第九句中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串起来了,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画面。

这种带有绘画特色的结构也体现在组诗的创作上,如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作者描绘了辋川二十景,即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片、宫槐陌、临湖亭、南诧、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诧、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这二十首绝句大都清新自然,俨然入画,历历在目。若从单首的组织来看,基本上是运用焦点定视的方法,即有一个固定的审视范围并具有固定的视角,通过这一视角来切割出辋川园林别墅的某一角落入画的景象。如有的写诗人与来客泛舟到湖心亭饮酒赏荷:轻轻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临湖亭》)有的写诗人吹箫送友登岸而去的场景:吹箫临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欹湖》)有的写独坐幽竹深处,弹琴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还有的写秋山之夕照、柳浪之倒影,宫槐之荫径,茱萸之开花、芙蓉之落红等等,无一不是取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把最入画的一景框定下来,使人口诵之而心生无限之向往。若从整体的联缀来看,又是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的巧妙运用,即时时变动视点,不断变换视角,也就是我们在中国画中常见的面面观、步步看的观察方法,在运动中剪接不同视角所得的视觉印象,使之合为一个完整的、在总体视觉范围内的意象的大致形象基调。这二十首绝句就这样组合成一幅“山谷郁盘,云飞水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辋川别墅图,其园林之精巧别致,山水之清秀,境界之静美,真是爽心悦目。也难怪后世文人墨客在观赏王维的遗画《辋川图》时,多借助辋川集二十首所写内容来抒写赏玩画图之所得。如吴仲圭右丞辋川图诗○4:

潇洒开元士,神图绘辋川。树深疑宅小,溪静见沙圆。径竹分清霭,庭槐敛暮烟。此中有高卧。欹枕听飞泉。画里诗仍好,萦回自一川。湖晴岚气爽,浪静柳阴圆。赋咏成珠玉。经营起雾烟。当年满朝士,若个在林泉。

总之,这二十首诗,每一首都是一幅独立的精美绝伦的绘画小品,组合起来又是和谐的井然有序的园林全景,与我国古代的“通景画”十分相似,使我们不禁想起了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绘画的构图格式,上述组诗二十首绝句的意象构筑在本质上与此是多么相近。

王维山水田园诗还在画面的空间感作了精心设计。我国古代绘画非常讲究画面布局的虚实、大小、远近、疏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成功地运用了这些技巧。《汉江临泛》是一首融画法入诗的力作,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以大泼墨手法渲染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诗人将目力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幅,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状滔滔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则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用墨甚淡,其效果却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彩绚丽的水彩画。首联状众水交汇,密不间发;颔联则苍茫寥阔,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由远及近,绘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两句更具浪漫主义的雄奇的夸张和想象,以虚实相间的飘逸流动的笔法形象地写出了人的视错觉(动与静的错位)造成的美感:城郭宛若是在水中央的小舟,浪拍云天,恰似天空在翩然起舞。再如《终南山》全篇以虚实结合,“以少总多”(刘勰语)、移步换形的手法,仅寥寥四十个字就描绘出偌大一座终南山的奇峰广脉之雄伟,深壑云烟之幽秀,景象变幻之瑰丽。

(二)光色映衬之美

丰富多样中的倾向性。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5美国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涵义。绿色唤起对自然的爽快的想法,而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6诗人总是苦心孤诣地去寻求那些富于色彩的语言,以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读者的情绪。在色彩的运用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好的吸取了绘画的长处。大自然的景色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便采用多样化、整体化的色彩,逼真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又用统一的基调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使景物跃然纸上,情态飞动。如《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给读者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再加一层渲染:深红或浅红的花瓣沾着隔夜的雨滴,色泽更加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婀娜迷人。经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国画,其整体色调偏于暖。《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也与此仿佛,更妙的是诗人着一“染”与“然”(燃)字,就夸张化地浓敷出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其视觉感受是极为强烈的。诗人还讲究色调的对比与映衬,如《积雨辋川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水田之“绿”与飞白鹭之“白”,夏木之“青”与啭黄鹂之“黄”,比照本极鲜明,再加上“漠漠”“阴阴”两组叠字则益虚益深,为原有的固有色加上了一个条件色,就具有了很浓的装饰画的味道。还有像《新晴野望》中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与《春园即事》中的“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以及《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都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再如《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而整幅画的底色倾向于苍翠。“这种写法纯用白描,靠精选的细节触发读者的联想。表面上似乎是朴素的叙述,实际上是异常生动的直觉。”○8诗人敏锐的将自己的直觉印象通过色彩这一有意味的符号形式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画意。

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渗入了空静的禅意 在我国诗歌史上,王维以“诗佛”着称,早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全唐文》卷一二九)。至宋代,有人明确指出,王维的写景作品,“岂直诗中有画哉”,认为他的诗中包孕着一种抽象的哲理。清人王士祯说:“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予每叹绝,以为天然不可凑泊。”今人刘大杰先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卷)。而朱光潜则说得明白:“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这都说明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佛教信仰和修行有着密切联系的,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尤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一 禅意生成的因缘

①、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维在《赞佛文》中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其母崔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发修行,并因同乡的关系,师事一代名僧大照(《宋高僧传》记为大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大照禅师名普寂,是禅宗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神秀圆寂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谒”,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这对事母至孝的王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环境极为清幽的蓝田辋川山居就是他为了方便母亲宴坐经行修道而购置、营建的。其弟王缙,《新唐书》记其“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甚至劝说代宗皇帝李豫信佛。他在《东京大敬寺大证禅师碑》中说“缙尝官登封,因学于大照”,也是大照禅师的弟子。《王右丞集》中尚有《为舜赭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一文,可见王维与大照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自己也是常年素食,到晚岁就更加严格,《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素食生活的淡安与平和,加之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中年丧妻后终身未娶,史称“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旧唐书·王维传》)岑寂的独身生活也使他的意志多少消沉了一些,惟有到林泉中寻找精神寄托;因而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诗,就更增添了几分舒惬的雅韵与禅悟的意味。

② 时代风的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可能与“寒士”阶层(中小地主、庶族地主)的崛起有关。禅宗比之与道教是较为悲观的,是美好理想幻灭的产物,比较符合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感觉。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正如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说的:“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出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由于它使我们啜饮生命的泉源,使我们摆脱一切束缚,而这些束缚是使我们有限生命时常在这个世界上受苦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禅释放出那适当而自然地藏在每个人内心的一切活力,在普通情况下,这些活力是被阻挡和歪曲因而找不到适当的活动机会的。”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无不处在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疏异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极易接受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的精神生活方式。正如唐代另一为禅宗吸引的典型代表——白居易所言“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此而不适,何往而适哉?”(《序洛诗》)王维也是一样不得不在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屈从下来寻求感性生活之愉悦,寻求精神生活的幸福。寻求一个可怜的而有限的“自由身”。他在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森严、顽固的封建秩序相抗衡。何况禅宗在理性上并不主张反叛,在感性上也并不真正主张放纵,而主张“净心”、“觉悟”。它所昭示的不触动现存秩序的自由精神,与士大夫尚存的本能的自由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合拍的。现实世界中所无法满足的,只好遁入艺术创造与审美的虚境中来弥补。于是乎,他的山水田园诗便很自然地融入“禅法”,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构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诗境。使其诗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令人读后满嘴余香、咀嚼不尽。

③社会现实的刺激与个性思想的蜕变

王维的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倾向进步,有“为苍生谋”的宏愿,这一阶段的诗作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歌颂游侠精神,抒发创建宏业的豪情壮志,诗歌气象雄浑,入世思想较强,充满着英雄主义气概。即使是山水诗也是气象峥嵘,意境开阔的,如《华岳》、《晓行巴峡》、《汉江临泛》等。以后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接着杨国忠专权,朝政腐败与社会黑暗日重,王维渐生退隐之意。于是他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身心相离”而“理事”不能俱如的矛盾中,一方面,他一直在中央朝廷担任官职,虽然官位到底不很高,但也逐渐升迁;另一方面,从四十岁开始他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以前曾在嵩山隐居过),先是在终南山,以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优美。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特别是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

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渗入了和谐的理念

以上都是单一的从各方面阐述王维的诗歌艺术特色,气势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中,诗人在对大自然描绘的同时,自己也融入到大自然中,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的和谐统一;诗歌在表现上也是各种艺术的高度统一,也是诗、画、禅、乐等形式的完美融合,也是动静、远近、明暗、浓淡、音画、色态的完美融合。

首先,王维诗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人的生命源来自大自然,人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一样,是相同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则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就是大自然一切事物变化的法则。因此,个人与大自然就必须有最深的和谐契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这方面就有很高的成就。王维的和谐美诗作首推《山居秋暝》:

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之后,秋天傍晚时分。空气清新,而后把人物的活动置身其中,一切都在缓缓的从容展开。月亮慢慢的升起来了,月关轻轻的泄泄下来,泉水轻轻的流过石上,人物在其中,已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诗人在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山水描绘中,感受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境的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了高度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篇章。

王维山水田园诗是诗、画、禅、乐多种形式的和谐统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说和谐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艺术特征。

综上所述,王维在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时,诗人将对生活浓浓的爱意融入其中,将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统一在一起。又借助绘画的技巧,汇成一幅幅完美的画卷,使诗作充满了艺术的画意,渗入空静的禅意。王维将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深刻的影响了一代代诗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闻一多先生说,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从这一角度上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多一次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长短好处都在这里。《诗人玉屑》中也评论王维说:“秋水芙蕖,倚风自笑。实在是很好的评价。王维一生真像出水芙蓉一样,澄清精致,淳朴高洁。

参考资料

1、《王维新论》 陈铁民 北京师范学院 1992

2、《诗品》 钟嵘 南朝

3、《王维诗》 邓安生 锦绣出版社 1992

4、《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华东师范出版社

5、《诗佛王维之研究》 林桂香 论文

6、《盛唐山水诗之研究》李远志 论文

7、《王维诗选》 陈贻俽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完稿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

论文题目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主考单位:

2011年 9月

摘 要:

苏轼在《书摩洁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在王维保留下来的400多首诗中,他的山水田园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空旷开阔的景象,如“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还是细致入微的自然物态,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声音和动态,或素描,或刻画,挥洒自如,意境独到,把诗和画完美的溶为一体。这画并非平面而是立体,他为这一幅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田园图赋予了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线条美等,意境闲适、率性、有趣,浑然一体。体现了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情怀。诗与画原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诗人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在诗坛上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关键词: 诗中有画;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

盛唐是我国古典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如群星般璀璨,而王维是这个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杰出的代表。王维的诗也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作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他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将诗画结合得绝妙天成,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如果要具体概括,应属苏轼对其“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的评价。他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王维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伟大先河,也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本文就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所体现的动态美,色彩美,意境美,音乐美和线条美等特点进行分析。

一、王维“诗中有画”的动态美

王维的“诗中有画”具有鲜明强烈的动感,将声音效果和形象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是“诗中有画”的最高境界,也是王维山水诗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所在 [1]。如《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①作者对乡居生活的动态,观察得非常细致,能够按动态出现的次序特征来表达。如《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②这四句写远景的诗句,就用“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十分耐人寻味。而一个“浮”字,似乎把群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表现在“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又如在《青溪》一诗写中道:“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③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王维的山水诗首先展示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读之可使人感受并重新发现自然之美。王维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又善于用画家和音乐家的眼光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因而他对自然审美价值的展现有与众不同之处④。

二、王维“诗中有画”的色彩美

王维是个有着温暖色彩的诗人,其诗中有画之色彩美的特点的原因是与其性格思想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王维在诗歌中对于颜色的使用是独特而又有讲究的。据统计,在他的诗歌中,用颜色词354次,经常出现的颜色有“白”和“青”,其中白色出现了107次,青色出现了83次。王维具有用语言再现自然景物的卓越能力。他的诗歌语言,像画家的笔一样,绘出一幅幅山水田园画,构成了“诗中有画”。如《田园乐》(其六)⑤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着色,“红”“绿”两个颜色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恰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着色之后再一层渲染:深红或浅红的花瓣沾着隔夜的雨滴,色泽更加柔和可爱。又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红红欲然”,夸张地浓敷出了草色绿之深,桃花红之艳,其视觉感受是极为强烈的。[2] 王维诗中的基调往往是青绿色。如: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萍池》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白石滩》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酬比部杨员外》

等都采用了青绿、银灰的色彩。这些诗中一幅幅满目绿色的画面,给人以安定和抚慰,给人以清新的美感,这与诗歌要表达的恬静的意境是息息相关的⑥。

王维是个画家,对大自然光的明暗和色的浓淡有敏锐的感受,在其山水田园诗中,语言文字对光和色的描摹是柔和淡雅的,画意是恬静的。他善于将各种色彩和谐地配合,使之彼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色彩常有一种恬静闲逸的和谐感,其一是消色中的“白”与其他色 彩配合得当,常与“绿”、“青”、“蓝”、“黄”相配合而用: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⑦

王维诗常用“青绿”色,而绿色是所有颜色中最安定的,它完全平静而不向任何方向移动,给人的视觉心理感受是恬静、平和,没有热情、紧张、悲哀、恐怖的感受力,绿色本即山水田园的象征色,王维描绘景物以此为基色。

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⑧,“红”和“翠” 本是原色对比,但山色清翠欲滴占画幅面积大,山间红叶数片(“稀”字乃点缀之意),占画幅面积小,万绿丛中数点红,又以白石相衬,画面即蕴有耐看的和谐效果。

三、王维“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那种闲静淡远,空灵自然的意境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王维从小就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山水诗中常常透出几分深远玄妙的禅意。他对于禅理的玩味与修习,使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然后将禅理化于聪慧澄明的审美感觉,创造出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其诗歌所描绘的事物,不是现实中的物象,而是一种意象。

(一)“闲静淡远”这是王维诗歌意境美的主要表现

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竹林、明月与诗人情景相照,情趣高雅,意境悠美,达到了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的境界。

又如《山居秋暝》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只描绘景物,而把情思全部寄托在景物中,一点也不直接流露出来的表现的方法,即是“以实代虚,象中藏情”的方法,它往往能收到“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的美学效果。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2]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再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当诗人闲暇无事,漫游于桂树林中,花瓣不知是由于人来而欢愉抑或是由于人来而羞涩,竟漱漱地向下垂落,可以设想,在树下,偶有一两片花瓣落在诗人身上或者竟落得全身,而且香气四溢,空中弥漫了一种柔和的情调,这时夜是沉静的,满目青山因夜色而遮盖了绿树青草,从而显得幽幽然、悠悠然,一种怎样的朦胧意境。人、花是动态的,夜、春山却是静态的,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人在静夜徜徉,扑漱漱垂落的桂花衬得春山更加空寂。此时,明月从东方升起,或者说从云层中钻出,整个天地变得一片朗清,正栖息于树枝上的鸟儿,由于这意外的变故而受惊,不由得在空中回旋往复的飞舞,几声鸣叫在山谷间回荡,清脆动人。面对此景,人的心是空淡安闲的,景色是清朗雅致的,人在其中又超然于物外,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3] 还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以己观物,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这种意境美。踏入寂静清冷的山林,苍翠幽深的景致弥漫了诗人的双眼,大自然的生机正悄悄地滋长,虽没有看到人影,但分明从山中传出了人语声,朦胧中似见出真景。也正是“人语响”打破了青山的宁静。而且夕阳在缓缓西行,柔和的阳光在林中漫铺开来,照射到那幽静的青苔之上,色彩的叠加,使林中不再显得幽暗清冷,暖色的调子和冷色的调子消融着,呈现了一种恬淡清雅的韵味美。由空山人语到林中夕照,由声音到颜色,由听觉到视觉,层次分明,显得意境闲淡而空灵。这里,诗人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或藏于它的背后,通过自己所观、所听、所感来集中表现自然的美,表露自己对自然的那种朴素而真挚的爱。⑨

(二)“意境空灵”是王维诗歌的又一特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主人或去远方云游或出门办事,久闭门扉,只剩下房前屋后的山林,几朵白云在它上方漂浮,如果说山林空寂,也只是因为暂时没有了主人陪伴它了,诗中洋溢出一种清丽的境界。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秋天是天高云淡,晴空万里,碧蓝如洗,这首先给人一种开阔而悠远的感觉,但紧接着诗人笔下的夕阳西下时的澄江,虽然铺满了夕阳的光辉,但由于行人不再徜徉于江边或者连渔船也早已回归而出现了一种静穆、温和的气象,但却更加空灵。这难道不是一幅蕴含了人的因素的绝好山水画吗?只要你尽情想象,整个画面是闲静远逸的,因无人而显得空灵,因人已归于自然而有了灵性。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大江奔流到远方,几乎和天地相连,进而自然使人想到它要流向天地之外,这表现了一种雄壮美。但一登上山顶,原来的那种呈现于目前的山色又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不禁思索,诗境竟是如此的迷离而缥缈。所以,即使前面白云弥漫,但走上前又看不见了,回头一看,身后偏又聚一片茫茫云海;远处似有青雾,渐近又不复看见,这是空灵的意境,却也是真实的境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达到一种诗化的哲学高度,使人不得不佩服其笔力之雄厚、思维之旷远。

王维诗歌注重冲淡空灵的意境,这虽然和他政治上、仕途上受挫有关,和他崇信佛老禅宗有关,但是,这些都不会成为他创作此种意境的唯一原因。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诗人,他还是一个画家,他深谙绘画技巧,特别是中国画中所包蕴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4]。所以宋代大文豪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这样评价王维诗歌,是中肯的。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类。气定神闲,从容宁静,诗也写得清澈见底。再看《终南山》这样一种心无尘埃的境界,不是那种为养家糊口而焦虑的人能有的。

“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这是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为诗下的定义。他还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若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一切憎爱悲喜,都象在这霎时间烟云散去了。”

读王维的诗会忘却诗与画的界限,只觉得人在诗中走,身在画中游。难怪清代著名美学家叶燮说:“吾以为何不云:‘摩诘之诗即画,摩诘之画即诗,又何必论其中之有无哉?’”

综上所述,从“诗中有画”的角度来品读王维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用他艺术家独特的眼睛与灵性静观默察这世间万物,其诗融汇了画的精神,因而也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在时间的片断和瞬间表现空间的并存性与广延性,含有丰富的意蕴。

这样山水田园诗在王维手中,得到了一次总结和显著提高。他的诗既有一些细节精细的刻画,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渲染,既有透明亮丽的色彩,又有深长隽永的情味,充满了“诗情画意”。王维山水诗的“诗中有画”这一艺术特色,它犹如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将在中国诗歌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宝库中永放光芒。

总之,王维以他的才情、以他的经历、以他的追求、以他的情感、以他的悟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意境独特而隽永的诗篇。我们今天读他的诗,在感受自然美和情感美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身心的净化、对当今无所不在的浮躁的荡涤。

注 释: ①②⑤⑦⑧

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 版社,1983: 162,164,159,172,189,178。③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9 ④http://hi.baidu.com/bianlinnan/blog/item/779cbb130b86dcd2f6039e71.html ⑥http://hi.baidu.com/bianlinnan/blog/item/779cbb130b86dcd2f6039e71.html ⑨

http://post.baidu.com/f?kz=24042668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2]王国维.人间词话[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3] 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4]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97.

第五篇: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区别特点

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区别特点.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而王伟和孟浩然便是这类诗的代表人物。

王维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赴长安谋求进取,并以自己的才能博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开元九年,中进第,为太乐丞,年仅二十一岁。但同年秋,便因太乐署中伶人违制舞黄狮子事受到牵累,被贬为济州司参军,后又在淇上为官,但不久又弃官隐居于淇上,约在开元十七年.回到长安闲居。并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后王维作《上张令公》诗献给张九龄,受到其推荐,官拜右拾遗。此后,他开

始了长期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曾隐居终南山。又购置辋川别业,在公余暇时游息其中。到安史之乱前,他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长安陷落,他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虽被定罪下狱,但由于被俘时曾作《凝碧池》诗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仅降为太子中允,后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孟浩然出生于小庄园主家庭,自幼饱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这一点从他的诗“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书怀贻京邑故人》)中足以看出。四十岁以前,他在家闭门苦读,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岘山附近。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与王维、张九龄等人相交,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第,败必还乡。随后,满怀失意的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布江东沿海一带的山山水水。此外,他还游历过江淮、湘桂、巴蜀(时间也集中在中年)。开元二十五年,人九龄幕,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还乡,两年后因“疾疹发背”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由王维、孟浩然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却存在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王维与孟浩然也同样存在着差别。“王诗丰缛而不华靡,盂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麓堂诗话》)。“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胡鹿麟《诗薮》)。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王维受佛、禅影响较深,其山水田园诗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反映农村生活的情趣: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讲一切皆空.企图证明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这种思想对王维的影响很大,常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特色。进而达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诗格》语)的意境创造。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显示出“临心境的空明与寂静。

当然王维的山水诗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同单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远处仰望、山中回望、峰顶了望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幽深,笔力劲健,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此外。王维还有一些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村生活情趣的田园诗。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锥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通过对农村日暮生活的真实、生动刻画。表现了农村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美。以及诗人对田家淳朴人情美的赞美。

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主要是写他村居生活的高雅行径与闲情逸致。大多表现的是“高士孤怀、隐居幽寂、登临清兴、静夜相思”。如其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鸡黍待客.闲话桑麻,农家情谊表现得十分淳厚。绿树、青山、村舍场圃、田园等景物,组成一幅质朴而优美的图画。全诗用淡抹的笔法,描绘出敦厚的乡情和幽静的意境,渲染出一种恬淡和平的气氛。使人们既能看到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也能体会出诗人忘却名利得失,隐遁恬适的心境。

又如《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将晚钟、昼昏、月照、岩扉、松径等景物一一概括入诗,并且融为一个和谐、静谧的整体,而这些又与人们在渡头争渡的喧闹景象形成对照。表现诗人摆脱尘俗的思想,抒发了隐逸的幽趣,末句更是显现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独来独往的超然情态。全诗寄托着诗人高尚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

其次,王维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盂浩然对山水的描写,主观色彩甚浓,常融入游子的飘泊之感,在恬淡中缺乏热情。在政治上经历了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王维的生活也由前期的积极出仕转变为后期的亦官亦隐,消极隐遁。这期间他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隐居辋川、畅游山林、一心奉佛,唯以禅诵为事。因此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也变为幽静恬淡,常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就是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的一景。诗人全用反衬法。以一阵人语晌,反衬空山空寂;义以一缕夕阳映照青苔,反衬树林深幽,写出了一种极其寂静清幽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沉浸在这一境界中的无限意趣。又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写秋雨之后的山村晚景,宁静清幽,欢快清新。写出了一个极其优美的世外桃源。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世的空而寂的境界,隐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首诗在艺术上以动写静.以普通景物写高洁意趣,以自然美来表现理想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既写出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幽美景色,又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这种景色中的恬适心情。在孟浩然的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我”、“余”等带有主观色彩的字样常常出现在诗中。诗人的情感波动往往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得以表现。而孟浩然的山水诗义多是写在离开长安之后。漫游秦中、吴越之时,因此考试落第、求仕不得的抑郁心情和烦闷激愤,常常表现在诗作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羁旅的乡愁和仕途的失意,流露出游子的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如《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以木落、北风、孤帆、迷津、寒江、北雁南飞写初冬早寒时节的乡思和身世之感,先以木落雁归的景物起兴,引出乡思,接着抒发沦落天涯,路遥难归的凄凉。表现仕途渺茫,无由问津的忧伤。“孤帆”句更是寓情于景,极尽飘零的孤寂。旅途思乡的心情和初冬江上凄寒的景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怅惘迷茫之中,隐含着一种身世落拓之感。又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诗人日暮泊舟于建德江上,见到暮色苍茫,有感于独在异乡,不由得触景伤情.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又将这份愁绪融入后两句的景象之中,寓情于景,将诗人飘然一身、独在异乡的、孤寂无朋的羁旅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途次望乡》: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劳歌谁为媒。

这首诗以落日起兴,抒发日暮乡愁,并由此联想仕途失意,飘零异乡。“雪深”、“云暗”既是所见。又是暗喻仕途茫茫,诗人的失意之情溢于言表。再次,工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创造意境,“诗中有画”;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清新秀丽.风格较为疏淡.“淡到看不到诗”。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善于创造意境,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通过对广阔无垠的大漠、垂直而上的孤烟、纵贯其中的长河、即将西沉的红日.四种景物的巧妙安排,构成了一幅壮丽、开阔的边塞风光图。另外,绘画中色彩的运用也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如“开畦分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饱红欲

燃”(《辋川别业》)都以色彩的对照,组成一幅鲜艳明丽的图画。而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是他构成诗中画的又一个重要艺术手段。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闻一多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哩,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是真正的盂浩然的诗。”(《唐诗杂论》)。盂浩然的山水诗都写得清新淡远,别具幽情。他在艺术上有较高造诣,善于采用朴素语言和白描手法,既不施浓彩重墨,也不求精雕细刻,淡淡写来,毫不费力,创造出清新秀丽的意境。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末停午,到家日已曛。

网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诗写出游归来,等待落后友人王白云的情景。先写“出谷”到“至家”用了半日时光。再写回家后“同瞻”归途所见景象:牛羊下山,樵夫的身影被暮色隐没,秋虫畏寒不再发出声音,一片萧条,暗含对友人的惦念。最后写诗人伫立在门口等待好友归来。虽是一首“淡到看不见诗”的家常话,但却写得非常真实,清新秀丽。又如《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自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传说若耶溪是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乡,那儿有浣纱石等西施的遗迹,所以又被称为浣纱溪。诗人漫游越地,在傍晚时分来到山明水秀的若耶溪,荡舟观景,贻然自得。诗中老翁与少女相对视,落落大方。情纯意沽。语句平淡,淡得几乎看不到作诗的痕迹,而诗意却很醇厚。再如《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锘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先写日影西沉。月色东升时。诗人悠然自得地在家中“散发乘夜凉”,再写荷香、竹露,引出诗人“欲取鸣琴弹”的想法,可是知音却不在身边,进而引发诗人的些许愁怅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整件事情看似平淡,却无处不浸透着一份风雅:明月、清风、荷香、竹露还有那诗人深深思念着的知音。全诗语句平淡自然而情致不减。王维、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代诗人,在诗歌意境的刻画,语言的锤炼等到方面,尤其是田园山水题材作品的创作上,都或多或少受到王、孟作品的启发。

下载王维及山水田园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维及山水田园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水田园诗

    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登山则情满于......

    山水田园诗

    古典诗歌鉴赏学教案——山水田园诗 教学目的:了解常见的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及答案组成 教学环节: 一、导引......

    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一、简介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

    李白与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共五篇)

    浅谈李白山水诗之特点 2006级春季汉语言文学本科李晓华 内容摘要:唐诗在中华民族的诗词宝库中璀璨无比,在灿若群星的唐代诗人中李白可谓是众多诗人中的佼佼者,具有无法撼动的历......

    鉴赏山水田园诗

    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和边塞诗[教学要点]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

    山水田园诗 赏析

    1、《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 概 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