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06: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说课稿》。

第一篇: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课。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有的过于简单,重复学习高三的语文课程;有的则拔得太高,是一种脱离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的课外阅读。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选编了这本教材,在选录方面,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高职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优选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章。做到选文经典、古今结合、中外兼顾。

第二是教材的优势

本教材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选篇。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陈情表》与《祭十二郎文》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骨肉亲情这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

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让学生从人文角度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从人文素养角度入手,尽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说课程实施

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讲解:

学情: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

首先是教法,在教学中,我力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问法和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其次是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关于《管晏列传》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管晏列传》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教材第一单元的二课,入选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有的文章简洁而意味深长,有的文章则节选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挚,催人向上。而《管晏列传》这篇文章,作者歌颂了管鲍之间感人的友谊和晏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做法,表现了司马迁对鲍叔牙、管仲,以及齐桓公、越石父等人的无比崇敬之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从而在人文素质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学习《史记》的影响及艺术风格。2.人文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作者对管鲍之交、管仲任政相齐,一匡天下的谋略以及晏婴举荐任用越石父和御者的称颂,进而理解司马迁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

3.情感目标:学习弘扬司马迁以及管仲、晏婴的精神品格、道德情操。

(三)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管鲍之交以及晏子任用越石父和御者的记述,感受他们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将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以及在文章背后所蕴藏的司马迁深邃的思想和他的政治、道德理想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造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纳以下教法:(幻灯片)

朗读探究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方法。

2.学法

我们的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主要用了以下学法:(幻灯片)

质疑提问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幻灯片)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3.讨论交流,重在激励。4.直奔重点,集中理解。5.品读内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知识的衔接,先给学生看一段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短片,“看与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能谈谈你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理解吗?”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引入了课文,再顺势而导,“谈谈你对司马迁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理解”,让学生放开了讲,再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

二是指导方法,协助理解。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课堂上,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将进一步的翻译与理解交给学生,在这里,教师只是辅助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个别难理解的语句做重点的点拨。

三是讨论交流,重在激励。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修养的自觉性。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时老师要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步处理。(传记中作者为什么不写管仲、晏婴两人彪炳史册的政绩,而重点写管鲍之交和晏婴举荐越石父以及御者这等小事?)

四是直奔重点,集中理解。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小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而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重点突出文章最后作者发出的感慨——“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司马迁对晏婴十分推崇,他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如晏子、鲍叔牙那样的知音!

2.接着我要求学生用白话的形式将主体部分表述出来,从读到写,从写牵引,这样读写牵引法的运用,让学生对作者政治、道德理想的理解更加透彻。

3.通过反复阅读结合司马迁的生平遭遇,进一步挖掘文章主题,这个层面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文,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所以,一方面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有深刻的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共同探讨重点句子,如“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既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五是品读内化,扩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们的课堂之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管仲、晏婴的生平。

2.参照现代文中关于友谊的描写,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3.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这个时代,司马迁关于管鲍之交、晏婴之知越石父、御者的称颂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谈谈你会做些什么,怎么做,加深学生对司马迁政治、道德理想的认识及其现代价值探讨,从而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知人”的重要性,司马迁有意突出了朋友之间、君臣之间、上下之间的一些关系准则,正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同时也是对汉代现实的一种鞭挞与批判,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身世的感慨。

以上是我对大学语文这门教材及《管晏列传》这篇课文的说课,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院校为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基础性、工具性与审美性、人文性的统一,它以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应该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因此,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我们将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通过大学语文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大学语文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3.德育目标(情感目标):高职院校是培养的人才,不是机械的只懂得课本知识,而不会实践操作的大学毕业生。我们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课程中,这种功能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有三种情况:第一是通过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以及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对它们做出的阐释、评价,或者说,是阅读什么、写什么、听什么、说什么中的“什么”来进行的。第二是通过语言本身,语言就是对“人 1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语言本身内蕴着思想、人文、德育、态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态度”。对于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张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无误地理解,养成这种包容的态度,就是国语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基本能力,尤其是注重阅读鉴赏、综合分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安排

本课程按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第一学年讲授,周课时两节,共80学时。

(四)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部分,分别占30%和70%。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10%,学生在发言、演讲、朗诵、辩论等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占20%。期末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等形式进行。

三、课程教学资源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选用了张慧全主编的《大学语文》(原子能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作为基础教材。之所以选用这本教材,是因为它更侧重于审美性和人文性,且在编排体例上也有所创新:全书以我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经,以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为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编,先概述每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再选取名家经典进行欣赏,既高屋建瓴使学生了解文学史知识,又广泛涉猎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此外,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我们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目,并且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和网络资源,使学生走出课本知识体系的局限,构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课程的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高校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语文是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给予各类学生不同形式的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

2.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法”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写作文学分析和文学批评)。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采用词作导入=>初步感知=>引导分析=>深入感知=>概括归纳=>运用新知六个步骤设计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

朗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导学生回顾辛词引出词人。让我们跟着梁衡一起去感受辛弃疾。

(二)初步感知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

1.积累词语

2.文中引用了辛弃疾的哪些词作,有什么特点?

3.文中记叙了辛弃疾的哪些情况?

4.理清作者思路,了解辛弃疾的生平。

(三)引导分析

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特点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辛弃疾的事迹,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其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初露锋芒=>变生肘腋=>南下归宋=>坚决抗金=>数度起落=>壮志难酬

2.阐述辛词的特点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代表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四)深入感知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以了解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了解他的词作及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性:

1.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2.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3.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

4.辛弃疾在带湖别墅闲居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5.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相比,其独特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特性?

6.哪些因素促使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

(五)解读提示

1.“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21页第二段】

2.“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21页第三、五段】

3.“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23页第十段】

4.“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24-25页二十三段】

5.“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25页24段】

6.“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26页30段】

(六)分析文章特点

体会联想对表现辛弃疾形象的作用: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这样。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简要述说了辛弃疾南归的遭遇后,就联想到他的《破阵子》《水龙吟》两首词,引述下来并加以评说,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又自然联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不为朝廷喜欢?作者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话,并且概述了有关辛弃疾的事迹以及朝廷的心态,揭开了其中的谜底,这就是他太爱国、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去,这就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再如,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总之,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出来。

(七)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散文,作者抓住词人最为动人心魄的闪光点进行勾勒,以酣畅的笔墨将词人的诗词创作的特色、形成过程与其生平交融起来叙写,分别从爱国、忧民、郁郁不得志以及在历史激荡、个体遭遇间所形成的词风等诸方面来突出词人的个性风采,将其豪迈绝伦的个性抒写得淋漓尽致。

词人本身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政治家、军事家。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把爱国之歌一首首唱响,把悲怆之声一声声喊响。他曾经埋头苦干,他曾经拼命硬干,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他是中国文化的血肉。

(八)作业

扩展延伸:比较辛弃疾《破阵子》与岳飞《满江红》在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异同

六、课程反思

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如何从单一的讲授模式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如何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挂钩,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人文性质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如何把人文教育贯穿于每一堂课中,这是我们备课时必须注意的关键。

第三篇:大学语文说课稿

陆敏《大学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大学语文》课。

一、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一门课程。所以《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仍然定位于“语文”学科,这里的语文,指的是语言文学,它是大学生公共修养的需要,而非文学单科的专业训练。它以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孙昕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以文体为线索分为五个单元,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和写作。而在每个单元里面,选取作品时暗含有“古今中外”这样一个线索,就是以中国文学为主体,辅以少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而中国文学按文学史发展顺序,从先秦到清代,再到现当代。所选篇目篇篇都是经典,承载多学科的知识、多元化的思想和多样化的情感,足以显示中国文学的深厚和语文学科的魅力。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这些经典篇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很明显,在教材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有很大比重。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赏析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大学语文》课程之所以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传承、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功能,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是使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自然而然得到升华和提高。所以对经典文章的阅读与鉴赏是一个重中之重。就鉴赏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小学教育系的学生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古代文学中文言文阅读以及提升理解与表达能力、拓宽阅读都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小学教育系学生来源主要是五年制中专生,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文史知识了解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作家和作品不能联系起来,搞不清楚作家所处的年代。(2)文学鉴赏能力较低。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不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3)文言文知识浅薄。对一些简单的文言句子也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4)写作能力较差。除这些问题之外,学生还有一个认识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学了十几年汉语,不过如此,到大学没有必要再学语文了。当然,小学教育系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思维活跃、价值多元、个性张扬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来克服他们学习被动的状态,充实他们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理解表达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属于思维比较活跃的类型,枯燥无味的课堂只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老师一味的向他们灌输知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此,我重点设置项目教学法,并充分结合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引导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引导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沉淀的四种境界。在学法上重点采用了: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案例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任务驱动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鉴赏,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讨论形成自己的演讲稿。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考核方案

打破传统的笔试模式,以突出能力考核为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将大学语文学科的考评内容分为多项,对每一项内容的考核,在一个学年内全时段中分散安排。

平时成绩:40%(平时作业:10%,课堂表现:10%,出勤考核:20%)期末考核:60%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学生基础差。从语言知识的传播来看,必须建立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利用《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小学已学文学知识加以一番梳理,对中小学学过的作家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粗略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这是教学中必定涉及的一个任务。但是我们有些学生就连历史发展顺序都把握不清,西晋东晋,隋、唐顺序都不清楚。更别说鉴赏,表达等等。对于这种情况,只能尽力而为,反复强化知识结构,在新知识学习中巩固知识体系。

2、学习被动。对学习表现出散漫、懒惰不积极态度,为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说来在诗歌单元,每首诗歌的教学,除必要的讲授外,都注意反复倾听朗诵材料,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基调,反复进行朗诵练习,并鼓励学生主动登讲台朗诵。在班上选拔优秀选手、节目,之后举办一次诗词朗诵大会,作为诗歌单元的成果展示。上学期我们在诗歌单元结束课后就进行了诗歌朗诵的作业,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诗歌作品,选自己喜欢的朗诵,每个学生都参加,效果很好。散文单元的教学分为两大步:一是课堂上的散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中外优秀散文作品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是课下的“散文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创作实践最终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小说单元要根据小说有娓娓动听的故事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以故事会为项目,带动小说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

最后,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第四篇:《 大学语文》说课稿

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们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在继承初高中语文基础性、工具性的基础上,继续追求审美性、人文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激励情感、体验文学魅力以及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课程。是目前高校里仅有的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整个高校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2、教材建设

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江灏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此教材由文学作品、语法知识、应用文写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学作品部分,它是按文学史的顺序——先秦、魏晋、唐宋、元明清,其中唐诗宋词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来说,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建设,把古代文学作为重点欣赏内容,读诗经论语,读唐诗宋词,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思,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适当的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有准备的上台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常见的应用文文体进行写作训练,重视应用文写作的社会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大学语文的一个基础目标,我将会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顺利而准确地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言文。

2、情感目标

在阅读理解古今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理性的审美态度。

3、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我们大学语文课堂的最终目标,他是凸显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区别的重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讨论,潜移默化 1 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思想觉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让学生用扎实的语文功底为学好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整体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来学校学习也不是为了纯粹的学术性的学习,而是掌握实践知识,过多的语法分析和文学赏析,对于学过语文的学生来说不适用、不实际,对于不爱好文学的学生来说甚至是一次折磨。学生对于文字知识的学习,有一种被动性,甚至有一些抵制情绪,他们迫切的希望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能够马上拿来社会实践的知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性、可操作性才是他们最关注的东西。

2、具体教学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主要带了四个教学班,分属不同专业,第一个是法律事务专业,这个班级学生比较活跃,不喜欢整体讨论,但单个回答问题是却很流畅,关心社会热门话题,于是在课堂上我侧重于让他们轮流上台来说的方法,这样往往能带动学生的讨论的积极性,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成为了他们最快乐的学习方式。

第二个专业是行政管理专业,他们的思维比较严谨,学习主动性较强,对于不同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善于集体讨论,各抒己见。针对这些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缩短了讲课的时间,经常只给出一个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争相发言,最后做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教学理念

在高职院校,我们的语文科目正遭遇一种定位尴尬,有人说大学语文就是高四语文,为了摆脱这种阴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坚持“文学是人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经典文学诱发他们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追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心的不是文学自身,而是在忘记了一切关于文学的概念性的东西以后,依然存在的那些东西。因材施教,通过这门课程增进他们对人生追求的进一步理解,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让他们告别浮躁,变得思虑深沉。

4、具体措施

第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第一次的自由谈话,让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台自由发言,很多学生在台下是夸夸其谈,但一旦走上讲台,难以战胜内心的恐惧,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步,让学生尝到实践的甜头。精学一篇诗歌,带领学生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老师带头做出夸张投入的肢体语言,做到声情并茂,激发学生表演欲望,给 2 与学生极大地鼓励。

第三步,激发全民学习的高潮。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制造讨论话题,提出不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将心中的想法整理成文。

五、教学方法

根据这门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首先采取任务驱动法,有目标有组织的教学,将典型的案例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激烈之处,敞开课堂,让学生上台畅所欲言。

六、教学设计

本课程共分三部分,安排10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0节,实践学时32节。

1、口才训练

2、应用文写作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本着常见实用的原则,我将要求学生重点练习产品说明书、经济合同、通报、请示、报告、条据等。

3、重点篇章

七、考核方法

平时学习考核(30﹪)+出勤考核(30﹪)+期末笔试(40﹪)

赵方梅

2011-6-16 3

第五篇:大学语文.说课稿ok

应用语言系黄明光

《大学语文》说课稿目录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

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三、大学语文的教学重点

四、大学语文的教学难点

五、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六、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七、《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八、学法引导和考核方法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

1、《大学语文》课是各专业培养目标中一门必备的专业技能型的职业基础课。

2、《大学语文》课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写作基础薄弱而开设的。

3、《大学语文》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宗旨

1、性质和任务。大学语文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奠定大学生人文素养,塑造理想人格的重要基础。

2、课程的宗旨。本课程的宗旨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学会“何以做人”,理解“为何而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为今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各文种的概念、特点、功用

(2)理解写作各文种时注意事项、行政公文的行文方向和行文规则

(3)掌握各类文种的辨析、写作的格式和内容

2、能力目标

(1)具有按要求迅速、准确确立主题的能力(2)具有获取材料并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能力

(3)具有对大型文稿合理安排结构,编写写作提纲的能力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是他们的书面及口头表达水平,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个阅读、理解、分析、写作能力的扎实基础,使其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

(4)具有根据材料,选择文种,撰写相关文书的能力(5)具有选择恰当语体进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3)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4)具有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创新和奉献精神

4、素质目标

通过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高尚情趣、宽广情怀;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能力和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以适应变化繁复的现代社会,肩负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重任。

三、大学语文的教学重点

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也是大学语文课的定位所在。其中工具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通过大学语文课,使学生增加母语方面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汉语文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 价的能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大学语文课具有工具性,但又不能仅限于此,因为语文还有审美性和人文性。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文修养,建设精神家园。大学语文不是单一功能的课,但也不是万能的。由于课时、教学篇目和师生个别互动有限等因素,大学语文的作用其实也是有限的。尽管如此,在高校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却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我们要用综合的眼光看待大学语文课的定位。这是一门集语言文字知识传播、语文素养、语文理解鉴赏能力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于一身的基础工具课和素质教育课。我认为正是这样的课程定位决定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

四、大学语文的教学难点

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一书,共选了现代文26篇,古代文16篇,诗歌21首,西文汉译文章4篇。根据高职学生及课时的具体情况,我们选讲了不得16篇。每篇的教学难点如下: 现代文部分,我们选了16篇。第一组是两篇应用性文章

(一)、季羡林、陈省身《序二篇》的教学难点:

1、两篇序文行文的异同之处。

2、两篇文章涉及的思想文化问题

(二)、傅雷《家书二则》的教学难点:

1、文章笔调亲切,但内容严肃、严谨。

2、作者所处时代和特定环境对文章内容的影响。

3、现今与20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人对欧洲文化认识的差异。第二组是一篇谈论艺术话题的文章 范曾《梵·高的坟茔》的教学难点:

1、作者推崇梵·高的原因。

2、景物、文化遗迹与作者主观抒情的关联。第三组是一篇论及某种思想超越性的文章 钱锺书《一个偏见》的教学难点:

1、本文灵活多变而又自如的结构形式。

2、文章提及的各种观点。

第四组是一篇反思世俗之见的文章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教学难点: 1.作者“文坛外高手”的特殊地位。

2.文章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思想意义。3.本文幽默诙谐之笔法与严肃主题的关系

第五组是一篇富有学人气息和幽默风致的智性散文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的教学难点: 1.为父者矛盾复杂的心理和微妙心态。

2.叙述为主,夹叙夹议,起伏迂回,富于节奏的文笔特点。3.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地运用语言的成就。古代文部分,我们选了5篇。第一篇是屈原《楚辞·渔父》,教学难点: 1.文章的文学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2.文中所体现的古人的人生态度。第二篇是韩愈《祭十二郎文》,教学难点:

1、文章强烈的抒情风格。

2、了解韩愈的总体文风及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第三篇是苏轼《留侯论》,教学难点:

1、掌握例证、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

2、体会起承转合的章法之妙。第四篇是孔子《论语·先进(节选)》,教学难点:

1、以人物语言表现其性格的写作方法;

2、辞约旨丰、言浅意深的语言风格;

3、孔子感叹中所包含的复杂意味。

4、与《韩诗外传》比较所显出的特色。第五是孟子《·梁惠王下(节选)》,教学难点:

1、气势充沛、论说雄辩的风格特点;

2、说理与劝导之术;

3、孟子对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见解及其现实意义。诗歌部分我们选了四首。第一首是艾青的《北方》,教学难点:

1、诗歌的主旨和忧郁的感情基调;

2、诗歌及作者其他诗作独特的土地意象;

3、诗歌自由诗体和散文化特征。

第二首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难点:

1、“月”在本篇中的核心意义;

3、月的变化与情感之间相呼应的表现手法;

3、七言歌行在咏月时所体现出的铺排描写的形式美。第三首是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难点:

1、借外物以抒写内心、渲染气氛的表现手法。.2、作者遣词用字的匠心,并理解其中的名句。第四首是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教学难点:

1、词中所蕴含的沉郁感情和报国理想。

2、典故、比拟及双关语的使用。

3、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味。

4、辛词“以文为词”的特点。西文汉译文章我们选了一篇。

一、[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教学难点:

1、作者关于“期票”的著名比喻及其喻意。

2、作者的“非暴力”理念和博爱观。

3、作者坚定的民权立场和斗争策略

五、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同英语课和专业课相比,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如果不能使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很难吸引住学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一、专业渗透法

例如,计算机专业、会计专业的高职生在学习大学语文课时,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当今社会,学科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学科之间已失去原有的界限,而一些新的学科往往出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转移之中,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课题需要多门学科协同作战。它要求现代社会的人才不仅要精于某一专门知识,还必须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大学语文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是人文学科中最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在艺术生专业综合化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习行致用法

习行致用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坚持练习和力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就像学游泳,你的理论知识再丰富,你的方法技巧再高超,如果没有游泳的亲身经历,那怎么学会游泳?学习大学语文同样如此,要“学而必习,习而必行”[6],如果不结合自己的实际,不反复练习,又不在实践中运用,那永远也学不好大学语文。

三、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是现在高校中比较新颖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有益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在《大学语文》课这门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课程中尤为适用,我们将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知识基础较好的班级尝试进行。

四、范文讲解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深化与专题有关的语文知识。同时,提供拓展性研读材料,如阅读教材的有关文选,了解当前学术界的前瞻性研究观点等,并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专家访谈。

五、阅读、作品鉴赏、思考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选择空间,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六、大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1、勤——勤奋、乐读

伟大的精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是我们崇高的目标。要勤奋,就是“要学”。要乐学,包括乐知、乐思、乐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对乐学律最精辟的概括。

要掌握苦与乐的辩证法,“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反映读书中刻苦的一面;但是,苦中有乐、先苦后乐,奋斗中其乐无穷,正如毛主席说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行——实践、创新 要力行,也就是你听了和看了别人关于学习方法介绍后,千万不能停留于“激动一时”,或单纯地称赞“好箭,好箭!”一定要努力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实践,去创新,逐步形成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3、悟——成“气候”有赖悟性

在“行”中,悟性很重要。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件事,聪明者往往能从中领悟到许多学习方法的道理。关键是处处要做一个“有心人”。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要善于领会,一点就明,这样才能成大“气候”。

4、恒——见“大效”贵在坚持

没有恒心,办不成任何一件事。我大儿子在初中时,自己定下了通读《毛泽东选集》的计划,每天读5~6页,看完后用铅笔逐天注上日期。他虽然不能理解多少内容,但却在完全主动安排下坚持读完了四卷,连我们都感到十分意外。小儿子原来体质差,但是他把学习上的毅力运用到锻炼身体上,坚持冲冷水浴和冬泳。我们都替他捏一把汗,不料他却在浙大首届冬泳比赛中得了个百米蛙泳第二名。学习方法上更是如此,要见大效贵在坚持。

七、《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1、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比如:本课程“现代文”部分可适当采用讨论、情景教学法、戏剧影视音配像、文章赏析写作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领悟能力。“应用文”部分可采用“讲练结合”、“说写结合”的方式,在锻炼写作的同时,让学生接受序言、书信稿等应用文写作训练。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3.要使课程内容更专题化,学生学习更自主化,课堂教学更开放化,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欣赏、激动与智慧。真正达到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一体。

4、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原则)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改革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5、教学手段,力争多媒体教学。自制教具。

八、学法引导和考核方法

(一)学法引导—因材施教

1、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

(二)考核方案(考查课)

1、考核目的:

针对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的要求,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正确选用文种,写作格式规范、内容正确、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的应用文。

下载大学语文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语文说课稿5篇

    《大学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所讲授的这门《大学语文》课。 一、说教材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

    大学语文大全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

    大学语文

    01. 富有明清小品文趣味和风格的作品有: A. 《秦腔》 B. 《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C. 《复仇》 D. 《天才梦》 E. 《下棋》 E 02. 可以见出英国随笔趣味和风格的作品有: A. 《复......

    大学语文(推荐)

    大学语文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

    大学语文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大学语文》机考复习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 1. 《李将军列传》选自(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标准答案:C 2......

    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l5分。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谜语......

    大学语文A

    大学语文A 一、 判断题 1、王勃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错) 2、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对) 3、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对) 4......

    大学语文

    一、单选 2.《诗经》的修辞手法有(B )。 A.风、雅、颂 B.赋 、比、 兴C.以四言为主D.重章叠句,韵律和谐。 4.《诗经》中的‚风‛绝大多数是( C )。 A.祭祀用诗B.文人诗 C.民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