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四首(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6: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水田园诗四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水田园诗四首》。

第一篇:山水田园诗四首

《山水田园诗四首》之《宿建德江》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比较鉴赏法;合作讨论法;扩展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意境美。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

3、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1、山水诗名句。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田园诗名句。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田园居》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思考讨论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提示:从诗歌的写作内容、表现的主题,表现手法及语言特点等方面思考。

3、归纳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四、赏析《宿建德江》。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二)赏析诗歌

1、初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如:渚zhǔ

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句。

(1)词语解释:

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渚,指烟雾迷漫的小沙洲。渚,江中的小沙洲。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旷:空阔远大。

(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3)思考讨论:

①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②“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

提示:“新”的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③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提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诗人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移情手法写“月近人”,写出自然景物的移情之美,又运用以实衬虚的手法,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3、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三)艺术特色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五、课外鉴赏。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赏析:

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宿建德江》;

2、完成《第二教材》第3、5题。

补充资料:

山水田园诗词的相关常识:

①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②发展概况:

A.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B.盛唐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蔚为大观,代表人物:

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词:范成大)

③艺术特色:

A.盛唐山水诗总体特点: 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盛唐山水诗两类风格:

一、清,以王孟为代表;

二、雄,以李杜为代表。

孟浩然:清淡

王维:

一、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

二、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李白:雄奇豪放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代表作品:《蜀道难》、《望天门山》

B.盛唐田园诗:

风格自然清新,多用白描手法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愉快,情趣盎然,神韵天成。

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

代表作:《过故人庄》

王维田园诗特色: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代表作:《渭川田家》

④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F、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

第二篇:《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诗人: 孟浩然 王维

储光羲

常建

祖咏

二、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四)、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三、小结: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四、作业: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

二、学习《终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jì)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二)、基本解读:

1、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2、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3、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城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三)、思考讨论: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明确: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

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明确:1)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2)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四)小结: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三、学习《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一)、作者简介:储光羲(约706一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yǎn)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山。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全唐诗》编诗四卷。

(二)、基本解读:

1、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主旨)

2、“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3、“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4、“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三)、鉴赏要点:

1、艺术特色: 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2、知识点回顾: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在诗歌中,指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四、学习《终南山》

(一)、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

(二)、基本解读:

1、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主旨)

2、“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仰望,山与天接;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与王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3、“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4、“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5、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鉴赏要点

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三)、艺术特色:

1、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2、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五、作业:课后练习题。

第三篇:原创 精品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4、背诵这四首小诗。【教学重点】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知识

一、“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眺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

二、“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山庄别墅化 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社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盛唐人通达的出世原则与人生观念,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3、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对唐人来说,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而由仕而隐、功成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为理想的人生范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文人始终保持从容幽雅的心境来欣赏田园山水的自然趣味,形成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行列的繁盛景象。

三、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至唐代王孟的诗歌中田园和山水开始合流。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句子并不多,但是在王孟的诗中,秀丽的山水则作为田园的背景不断出现,如王维的《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对农家的活动的描写就是在山水的背景下展开的;而孟浩然的田园诗其实很有限,他的诗歌更多是如《秋登万山寄张五》那样,在山水隐逸的题材中插入一些农人活动的影子。

如果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更偏重守拙抱朴的生活态度,那么王孟与山水结合的田园诗则更多士大夫清高闲逸的情调。这是因为王孟虽然描写田园,向往田园,但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王维一直半官半隐,孟浩然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而且他们即使居住乡村,过得却不是农民的生活。陶渊明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王维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陶渊明与农人“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而王维却是“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我们可以说王孟其实一直是在远远地观望田园,却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这是王孟和陶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但是山水与田园的结合,使诗歌的审美意味更加丰富了。王孟一方面继承了陶渊明的白描手法,另一方面又用细腻的笔触刻画景物。尤其是王维,他以画家的眼光来看田园,将绘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技法运用到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写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等句子。这样细致的景物刻画和温馨的田家生活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在感受田园的安宁和乐的同时,体验审美的愉悦。

以王孟为代表的诗人们对田园的歌唱,除了对优美的山野风光的欣赏之外,包括了对温馨平和的人际关系、单纯快乐的劳动生活,甚至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留恋和回归。这样的田园是诗人理想中的田园,是他们最后的避风港,是他们对抗污浊的社会的最后一片阵地。而只有盛唐升平盛世下的田园,才更接近于那个能够让诗人们“怅然吟式微”的理想田园。中唐以后,当唐帝国盛世不再,田园失去了以前的温馨祥和,变得一片萧条荒凉,诗人们也开始转而描写农村的凋敝,农家的贫苦,如韦应物的《观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皮日休的《橡媪叹》等。这一时期农 村题材的诗歌,与其说是田园诗,不如说是悯农诗了。

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诗人: 孟浩然

王维

储光羲

常建

祖咏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隐逸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幽淡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赏析这四首小诗

《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

(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主要内容:

隐居山林的逸趣: 《过故人庄》

怀才不遇的苦闷: 《岁暮归南山》

客居在外的愁思: 《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江上思归》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夜泊……》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

三、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

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落黄昏,更给游人平添一份新愁。从船上望去,原野空阔苍茫,远处的天空比树木还低。月明中天,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于船上俯视,江月与游子是如此的接近。

五、思考讨论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中说:‚‘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请思考

1、这一联的写景“妙”在何处?

“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原野空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水清澈,故觉月近于人。

2、这一联的“诗外味”是什么?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诗。一个“低”字寄寓着诗人沉闷抑郁的愁思,一个“近”字暗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诗中虽不见一个“愁”字,但无处不有羁旅之愁。

这两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阔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明月和他是如此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籍。

《终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

二、基本解读:

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 相辉映,一片明亮。夜幕降临,长安城中却倍觉寒冷。

三、思考讨论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

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

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

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3、“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田家杂兴八首》

一、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一约762),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山。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遇赦后不久即卒。《全唐诗》编诗四卷。

二、基本解读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三、鉴赏要点 主旨: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艺术特色:

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知识点回顾: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指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四、比较鉴赏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比较,两诗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共同之处在于:

两位诗人都是经历过官场生活后归隐田园,欣喜之情表露无遗;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向;

二诗中都刻画了一位热爱自由、不愿受任何拘束的诗人形象; 景物描绘栩栩如生,逼真感人。

不同之处在于:

《游储诗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言志,结尾再次明志;陶诗开篇与结尾都直抒胸臆。

陶诗在描写田家风物中表现了归隐的乐趣,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储诗则更多地直说归田之乐和生活情景。

所以,陶诗更冲淡自然,含义悠远;储诗更质朴率真,结构谨严。

五、拓展延伸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终南山》

一、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

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孟郊《秋怀》

二、基本解读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仰望,山与天接;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与王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三、鉴赏要点

1、诗歌主旨

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2、艺术特色

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四、比较鉴赏

吟读王维《终南山》与孟郊的《游终南山》,说说二者在意境与表现方法上的不同 意境方面:

王诗景象开阔悠远,感情深沉;

孟诗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表现方法方面:

王诗以写景为主;孟诗写景兼具抒情。

写景时,王诗移步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孟诗立足点未变,写景时以静态为主。

王诗结句采用暗示手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孟诗结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凡俗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王诗以白描为主;孟诗采用夸张、想象、类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第四篇:《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讲解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案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4、背诵这四首小诗。【教学重点】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知识

一、“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高压渣油泵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ZYB-B可调压式渣油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眺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

二、“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社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盛唐人通达的出世原则与人KCB齿轮油泵生观念,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3、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对唐人来说,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而由仕而隐、功成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为理想的人生范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文人始终保持从容幽雅的心境来欣赏田园山水的自然趣味,形成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行列的繁盛景象。

三、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至唐代王孟的诗歌中田园和山水开始合流。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KCB-300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句子并不多,但是在王孟的诗中,秀丽的山水则作为田园的背景不断出现,如王维的《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对农家的活动的描写就是在山水的背景下展开的;而孟浩然的田园诗其实很有限, 他的诗歌更多是如《秋登万山寄张五》那样,在山水隐逸的题材中插入一些农人活动的影子。

如果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更偏重守拙抱朴的生活态度,那么王孟与山水结合的田园诗则更多士大夫清高闲逸的情调。这是因为王孟虽然描写田园,向往田园,但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王维一直半官半隐,孟浩然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而且他们即使居住乡村,过得却不是农民齿轮油泵kcb 55的生活。陶渊明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王维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陶渊明与农人“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而王维却是“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我们可以说王孟其实一直是在远远地观望田园,却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这是王孟和陶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但是山水与田园的结合,使诗歌的审美意味更加丰富了。王孟一方面继承了

陶渊明的白描手法,另一方面又用细腻的笔触刻画景物。尤其是王维,他以画家的眼光来看田园,将绘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技法运用到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写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等句子。这样细致的景物刻画和温馨的田家生活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在感受田园的安宁和乐的同时,体验审美的愉悦。

以王孟为代表的诗人们对田园的歌唱,除了对优美的山野风光的欣赏之外,包括了对温馨平和的人际关系、单纯快高压渣油泵乐的劳动生活,甚至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留恋和回归。这样的田园是诗人理想中的田园,是他们最后的避风港,是他们对抗污浊的社会的最后

一片阵地。而只有盛唐升平盛世下的田园,才更接近于那个能够让诗人们“怅然吟式微”的理想田园。中唐以后,当唐帝国盛世不再,田园失去了以前的温馨祥和,变得一片萧条荒凉,诗人们也开始转而描写农村的凋敝NYP高粘度泵,农家的贫苦,如韦应物的《观田家》、杜荀鹤《山中寡妇》、皮日休的《橡媪叹》等。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的诗歌,与其说是田园诗,不如说是悯农诗了。

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YHB卧式齿轮润滑油泵幽淡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赏析这四首小诗 《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

(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晚年张煤焦油泵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1主要内容: 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 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高压渣油泵孤舟。”《宿桐……》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江上思归》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夜泊……》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

三、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

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ZYB重油煤焦油泵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落黄昏,更给游人平添一份新愁。从船上望去,原野空阔苍茫,远处的天空比树木还低。月明中天,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于船上俯视,江月与游子是如此的接近。

五、思考讨论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保温沥青泵中说:“„野旷‟一联,人但赏其 写景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请思考

1、这一联的写景“妙”在何处? “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原野空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水清澈,故觉月近于人。

2、这一联的“诗外味”是什么?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诗。一个“低”字寄寓着诗人沉闷抑郁的愁思,一个“近”字暗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诗导热油泵中虽不见一个“愁”字,但无处不有羁旅之愁。

这两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阔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明月和他是如此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籍。

《终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ZYB-B可调压式渣油泵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KCB齿轮泵望余

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

二、基本解读: 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3GR三螺杆泵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夜幕降临,长安城中却倍觉寒冷。

三、思考讨论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

2、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YCB圆弧齿轮泵字的妙处。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

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

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

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3、“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从长安YHB润滑齿轮泵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田家杂兴八首》

一、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一约762,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山。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遇赦后不久即卒。《全唐诗》编诗四卷。

二、基本解读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高温导热油泵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

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CYB稠油泵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三、鉴赏要点

主旨: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艺术特色: 诗风质朴自然, 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知识点回顾: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在诗歌中,指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RYB内啮合齿轮泵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四、比较鉴赏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比较,两诗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共同之处在于: 两位诗人都是经历过官场生活后归隐田园,欣喜之情表露无遗;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向;二诗中都刻画了一KCB输油泵位热爱自由、不愿受任何拘束的诗人形象;景物描绘栩栩如生,逼真感人。

不同之处在于: 《游储诗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言志,结尾再次明志;陶诗开篇与结尾都直抒胸臆。陶诗在描写田家风物中表现了归隐的乐趣,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储诗则更多地直说归田之乐和生活情景。

所以,陶诗更冲淡自然,含义悠远;储诗更质朴率真,结构谨严。

五、拓展延伸 钓鱼湾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终南山》

一、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CYZ自吸式离心

油泵年屡试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

孟郊一生,生活贫困,仕途潦倒,诗歌内容多啼饥号寒,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诗歌主要风格特征是:凄苦冷涩,奇崛险怪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孟郊《秋怀》

二、基本解读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高压齿轮泵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仰望,山与天接;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

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与王KCB齿轮油泵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

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ZYB-B可调压齿轮泵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三、鉴赏要点

1、诗歌主旨

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2、艺术特色

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可调压渣油泵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

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四、比较鉴赏

吟读王维《终南山》与孟郊的《游终南山》,说说二者在意境与表现方法上的不同

意境方面: 王诗景象开阔悠远,感情深沉;孟诗景象奇特幽高压渣油泵深,情感直露。表现方法方面: 王诗以写景为主;孟诗写景兼具抒情。

写景时,王诗移步换景,在动态中描绘景物,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孟诗立足点未变,写景时以静态为主。

王诗结句采用暗示手法,隐含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孟诗结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凡俗生活的厌恶和对隐KCB-300居生活的向往。王诗以白描为主;孟诗采用夸张、想象、类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http://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5 山水田园诗四首_教案

广东教育出版社 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2.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3.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4.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5.背诵四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揣摩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征和写作技巧。

(二)过程方法目标:

以四首山水田园诗为例,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

2.学生合作赏析,感受诗人情感,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四位诗人所作的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领悟诗歌中的意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把握孟浩然山水诗中“清旷冲淡”的诗风特点,祖咏的精练诗风,储光羲诗歌中质朴的白描,境界清冷急促的孟郊诗,品味四首诗歌的意境,学习和理解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田园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完成四首诗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课文简析

宿建德江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年纪长于王维,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先行者和主要代表人物,由于仕途上不得志,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和漫游,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孟浩然的诗绝大多数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思想内容不甚丰富,多是诗人的自我表现,其诗风以清旷冲淡为基调,又不乏壮逸之气,从艺术的完整性和精美性来讲,与王维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意境清旷,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善于用清新的笔调,描摹日常所见的自然风光,取真景,叙真情,使本来具有雅淡之美的原野、农庄、渔樵自然入诗,各显本色之美,而且情辞高雅,别具一格。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3.鉴赏要点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整个诗作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自然的征服力使诗人名利两忘,仿佛找到一种皈依的感觉。日暮时分,游子怅惘,江水清澈,月光倒映水中,与人相近,愁绪满怀。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情景交融的意境跃然纸上。

终南望余雪

1.作者简介

祖咏(699一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曾任驾部员外郎。广东教育出版社

祖咏写作十分严肃认真,据《唐诗纪事》载,《终南望余雪》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写的,按照规定,应该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是他只写四句便交卷而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让形式服从内容的需要,而不计较功名得失,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这里的“阴”字用得实在、确切;“秀”字用得巧妙、活泛,既表现出望中所见,又引出下文。其中具体内容便是“积雪浮云端”,此句甚妙,向来云、山、天便是孪生兄弟,其共同点就是“高”。终南山高耸入云,山脚、山腰有无积雪,在六十里外的长安是看不到的,遥遥望去,只见与云平齐的山头上积雪浮动。这里的“浮”字令人拍案叫绝,分明是静止的积雪,着一“浮”字便具有强烈的动感。

后二句中,作者望终南积雪于何时,尚未交待,不是忘却,而是时机未到,第三句“林表明霁色”,更是巧上增巧,轻松简捷地点出了望雪的时间。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肯定十分鲜明耀眼,这层意思可以用“城中增暮寒”来应证,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3.鉴赏要点 这首诗炼字精准。

“浮”: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那么只能是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霁”、“明”: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4.问题探究

为何只有雨雪初晴之时才能在长安城中看到终南山的真面目呢 ?除了实地考察之外,另有贾岛《望山》诗可证:“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 广东教育出版社

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是说久雨之后,终南山美景如画,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门前张开一张张翠绿的屏风。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1.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6一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全唐诗》编诗四卷。

储光羲写了不少田园诗,他和王维的经历有些相似,属于王维、孟浩然一派。他们三人交往甚笃,经常诗来诗往,互相唱和。

2.基本解读

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主旨)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3.鉴赏要点

这首诗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方法。

游终南山

1.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元和年间,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郑余庆镇兴元,奏其为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途中,行次阌乡,暴疾卒。广东教育出版社

2.基本解读

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险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主旨)“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仰望,山与天接;环视,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与王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 ?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鉴赏要点

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天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孟郊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境界清冷急促,感情基调悲苦凄凉,给人以“清冷”的总体印象。广东教育出版社

4.问题探究

孟诗虽然有狭窄的缺点,但就其抒写穷愁境遇的作品而言,其中有不少真实动人的成功之作,苏轼曾讥笑孟效诗为“寒虫号”,但是读了孟郊的《秋怀》诗后说:“我憎孟郊诗,复出孟郊语。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二首》)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孟、贾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上的相似特征。

下载山水田园诗四首(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水田园诗四首(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水田园诗

    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登山则情满于......

    山水田园诗

    古典诗歌鉴赏学教案——山水田园诗 教学目的:了解常见的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方法及答案组成 教学环节: 一、导引......

    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一、简介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

    鉴赏山水田园诗

    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和边塞诗[教学要点]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

    山水田园诗 赏析

    1、《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

    王维及山水田园诗

    王维、孟浩然及山水田园诗 编写人:张翠洁 审核人:李春霞 王维、孟浩然 一、知人论世 1.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 概 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