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材料古诗阅读
五、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酌酒与裴迪
(唐)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②③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王维一生沉浮宦海,过着亦显亦隐的生活。②按剑:意为“结仇”。③先达: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笑弹冠:笑侮后来的出仕者。
①1.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白首相知犹按剑”紧承首联,由总到分,写白首相知尚且成仇,其他人就不用说了。B.颈联描绘的清新明丽的画面与颔联所写的“势利”“凉薄”形成对照,又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
C.尾联 “高卧”一语双关,表面含意是“躺着舒服”,实则暗含隐居不仕,超然洒脱之意。
D.尾联与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浮云”意象含义相同。E.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恬淡、清幽、澄澈、自然的,与王维诗歌一贯风格相符。
2.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适中,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D E(D项:本诗的“浮云”比喻变幻莫测的世事,李白的“浮云”比喻奸佞小人。E项:本诗抒发王维对世事的愤激不满,非恬淡自然的一贯风格)
2.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表面上是说“君自宽”,其实,宽人即宽己,诗人胸中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则点出了世态炎凉,足见诗人心中愤激之情。(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次韵尹潜感怀
(宋)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②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①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诗人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借指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较大,预计只有部分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
一、二级达标校。【参考答案】
1.A C(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对一项3分,两项5分)
2.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①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②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①蹉跎:不顺利,虚度光阴。②二十三年: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刘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1.下列选项中对作者与诗歌内容判断有误的两项是(5分)A.本诗是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诗人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
B.首联“引”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C.颔联抱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愤怒。
D.尾联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又称赞他的才气与名望。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E.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刘禹锡在酬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请结合诗句内容,概括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适中,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B E(B应是刘禹锡为诗人音杯。E“古文运动”应改为“新乐府运动”)
2.白诗这两句运用了对比,讽刺的手法直抒胸臆。该二句对当权者和无为者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愤懑;刘诗则抒发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襟怀,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 旅思
(宋)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②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人”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 “心共远”表明白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人世。
E.王安石的诗歌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B E(B项中“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E.项,本诗并未集中体现“擅长说理”这一特点)
2.参考答案:①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②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③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杜鹃花得红字①
②
(宋)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B.颔联借景抒情,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因是写夜,诗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合,升腾起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A B(A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B项中“借景抒情”错)
2.虚实结合。(2分)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第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4分)(如答拟人、用典、烘托,酌情给分)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①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②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又极言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月三更”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星夜疾驰,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
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C E(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不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E“比兴”,错。对一个3分,全对5分)
2.①希望终老田园。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闹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②心念国事。首联写作者应檄赴邓,着敝跨羸,星夜赶路,隐含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颔联写虽不情愿,但征召有期,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③矛盾、无奈之情。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红梅
(宋)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就其中两点作赏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本诗歌是咏物诗,内容与技法均属常见范围,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A C 2.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宋)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优美旖旎,也渲染了战争生活艰辛。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D.“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选择题A项较为简单,预计绝大部分学生都会,D项意在纠正对动静结合这一技巧的认识盲区,难度较大。主观题则为中规中矩的题目,预计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掌握。【适用范围】
一、二级达标校。【参考答案】
1.A D(A项:渲染了遍地风景凄凉萧瑟。D项:“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
2.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3分)
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3分)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 6 评价D。
【预期效果】选择题B项考查技巧,较为常规,预计绝大部分学生都会,E项考查内容情感主旨,学生需要一定的人生体验及理解能力,难度较大区分度很强。主观题预计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掌握。
【适用范围】
一、二级达标校。【参考答案】
1.B E(B项:“客观真实”错,本联运用夸张手法突出鹳雀楼之高。E项:本诗表达作者居高临下,孤高傲世,超脱尘世的情怀)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宋)张孝祥
②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①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句“鳞鳞细浪” 承接“平铺十里湖光”,具体写水面平静。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确信能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E.从词的风格上看,本词属于婉约词作,语言清新明丽。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作简要赏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选择题B项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难度较大,预计只有小部分学生能掌握;E项考查诗歌语言风格,相对简单,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主观题考查诗人情感态度,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B E(B项:结合题目“又题阻风三峰下”及注释的信息,能阻碍行船,此时风浪应该是汹涌的,作者把大的风浪说成是水神为留行而唤起鳞鳞细浪,这是作者乐观幽默,举重若轻的表现。E项:本词应属豪放之作)
2.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作者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唐)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1.下列选项对本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和一般写景诗相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写景为抒情铺蓄势。
B.首联写自己三十岁才被授官职,“阑”字道尽仕途的艰险波折,是统摄全篇的诗眼,整首诗都围绕“阑”展开。
C.颔联直抒胸臆,诗人考虑到自己家无旧业,故而不敢嫌弃官职低微,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变出世为入世的心意。
D.颈联“吞”字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E.颈联“吞”、“醉”二字形象生动,也是诗眼,突出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流露出诗人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
2.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本题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A B(A项:本诗首联叙事,颔联抒情,颈联写景,尾联抒情。B项:“阑”非统摄全篇的诗眼。5分,选对一项得3分,全对得5分)
2.①用典: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寓指仕宦生涯。(2分)②借代:用鱼竿代指隐居生活。(2分)
③对比:“五斗米” 与“鱼竿”,折腰与闲逸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在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大意对即可)
(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华清宫
(唐)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唐)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气候宜人,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C.崔诗“草遮”一句,着力描绘华清宫周边环境荒芜衰败,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三四句写华清宫夜间之景,把凄清萧瑟更推一层,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E.吴诗“无人知道外边寒”和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中的“寒”都主要写出了天气寒冷之意。
2.两首《华清宫》诗,虽题材相同,但手法、主题各异,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的思想情感。(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客观题重在考查情景关系及诗歌内容,难度适中,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主观题考查技巧。难度较大,预计只有小半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
一、二级达标校。【参考答案】
1.B E(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E吴诗的“寒”有民众受冻挨饿的意思,崔诗的“寒”是凋零衰败的意思)
2.(1)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写华清宫,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呢,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亦毫无觉察,这样下去,结果很难设想。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2)崔诗运用时空转换的描写方式,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三四句写夜间之景;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再写华清宫中之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可得分)(6 分,手法各 2 分,情感各 1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②③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州草新绿。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①满塘蜂: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作者触景生情,眼见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心生怜爱。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引出思归之情,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E.本诗前四句以乐景衬哀情,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平淡朴实,流露出遭贬南行的惆怅。2.这首诗的尾联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及郦道元《三峡》结尾一段,都写到猿声,但所起的作用不同,请分别简要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客观题重在考查技巧,难度较大,预计一半学生能掌握。主观题考查课内外比较。对语文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而言不难;反之,则可能丢分。【适用范围】
一、二级达标校。
【参考答案】
1.B D(A寒食节为清明前一天。C颔联中,“应”字有推测之意,诗人身为逐臣,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繁茂,“触景生情”表述错误。E语言清丽自然)
2.① 本诗中的“猿声”,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思归怀乡以及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②由于作者身在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两岸“猿声”似乎在叫个不停,表现了李白遇赦后的喜悦心情。③郦道元《三峡》中所写的“猿声”,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谷中久久回荡,使作者联想到三峡渔者所歌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衬托了三峡秋天悲凉的气氛。(各2分,意对即可。关于郦道元《三峡》中的猿声,只答表达了作者的哀伤情绪的,不得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三峡渔者借猿啼表达伤感情绪,而文末引用它的目的是衬托三峡秋天的悲凉。前文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当然是表现三峡秋天的悲凉气氛)
(十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曲江对雨
(唐)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②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②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於楼下撒金钱。
①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即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客观题难度稍大,有一定区分度,预计一半学生能掌握。主观题为基本常见题型,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参考答案】 1.A E 2.首联颔联动静结合,移情于景,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景物表达出诗人那种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颈联和尾联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颈联讲龙武禁军今日龙辇已废,芙蓉殿里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一派荒凉景象。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
(十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阙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客观题难度不大,预计大半学生能掌握。主观题较为灵活,难度极大,预计只有语文素养极佳的学生能掌握。【适用范围】
一、二级达标校。【参考答案】
1.A C(B“孤寂”应该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第二篇: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精选
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
当前的高三复习教学实际而言,复习的时间紧、复习任务重、知识难度大是各个学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下面是有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欢迎参阅。
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古诗文和文学作品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XX年4月上旬——20XX年5月中旬四、一轮复习学情、教情分析
学情总结:
1、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底子较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文理语文单科优生较少,语文薄弱的较多。
2、学生的自学能力偏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不强;(2)审题不清,题意理解能力较差;(3)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4)概括表达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学生古诗文的基础较为薄弱,知识迁移整合能力不强,知识点漏洞较多,文言翻译、读懂诗歌、规范表述是二轮复习的重点。
4、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不强,观点阐述往往缺乏深度和高度,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并要同步强化语段的思辨与表达训练。
教情反思:
1、老师本身未能吃透文本,只凭“参考答案”上课,讲解问题捉襟见肘;
2、组织调动学生不够,学生参与发言面狭窄,生生互动缺失,课堂变成老师与某一同学的单边对话,其他同学都变成了听众和看客;
3、提问成为形式,讨论成为过场,老师在简单提问了一两个同学之后,经常是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又回到了老办法——讲,针对性难以体现;
4、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抓不住,或虽能抓得住,但引导不得力,不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整合不到位,师生互动效果差;
5、学生思维成果的展示较多地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周密的书面形式,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6、轻视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学生的诵读环节落实不到位,就题论题,等等。
五、备课备考
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备课组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要详细分工,通力合作。每周至少有两次的集体备课时间来集中交流。备课组务必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二轮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在复习资料的编写上,力求精炼、典型,能够举一反三。
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强化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整合,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范文2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XX年高考,实现学校高考既定目标,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一轮复习后学生的具体学情,在全面研究语文考纲和结合一轮复习效果的基础上,综合高三语文备课组所有老师的意见,体现“快慢班”教学的特点,特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计划,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一、备考思想
专题教学,专题从学生中间来,对学生一轮复习和郑州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组织专题进行教学。充分发挥高三语文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集思广益,追求复习备考的高效益。
精细计划。除了整体复习计划外,还要制定重点分类专项计划,如作文训练计划,文言文复习计划等。
精选材料,精讲细评,抓细抓紧。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以一本复习资料为主,兼顾其它,适当补充内容,落实双基。
二、备考具体安排
时间:20XX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时间为期10周。
形式:专题复习,加专题练习。
专题:拟组织以下专题。
第一部分:语文表达及运用
专题一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专题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
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专题四图文转换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古诗文鉴赏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七一般类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九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四部分写作
专题十审题
专题十一点题
专题十二选材
专题十三语言
注意:作文保持两周一次,限时训练,40分钟必须完篇。
每一个专题的组题方式,应为以下四个板块:考情分析、真题演练、技法点拨、新题精练。
三、关于练习
时间控制,每天不超过30分钟,老师要通过精批细改部分同学的作业,找出共性问题进行讲评。组题方式如下: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语文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这四种组题方式滚动发展,保持循环。
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四、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理科班的优生,语文薄弱的较多,所以,卷一的复习不能放松。
2、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审题不清。(2)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3)概括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
五.备课备考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计划,确立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高三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规律的认识和对高考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高三后期阶段是练习大量使用的时期,在习题的编写上,一方面由备课组长组织材料,其他协助,另外还把材料划分成块让各位老师去组织试题,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高三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如语病、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修辞格),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18套语文试题怎么样?有什么异同?对20XX年高考有何影响?对我们的复习备考有何指示?)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我校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高,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复习中恰当地结合课本,利用课本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选择课内的名句名篇让学生熟记,选择一些典范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体裁的写作技法,以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3、科学管理,力求效益。
语文高考的备考庞杂,头绪万千,一旦欠缺科学性,就无法产出较高的效益。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构建科学备考的思路。
(1)找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2)及时反馈,才能有效调控。
(3)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兴趣。
看过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工作计划的人还看了:
1.2018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方法
2.2018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3.2018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4.2018高三备考方案
5.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计划
6.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注意事项
第三篇:201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2014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注重策略,狠抓落实,重点突出,全面提高。
二、具体要求
巩固语基,加强阅读,全面提高审题写作能力。
三、时间安排
2014年2月18号——2014年4月30号
四、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学生的错点比较分散,且每个学生的错点也不集中,特别是理科班的优生,语文薄弱的较多,所以,卷一的复习不能放松。
2、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依靠老师较多,现代文阅读普遍得分较低,通过考试分析,发现主要表现是:(1)审题不清。(2)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差。(3)概括能力不行。因而,二轮复习的重点便是现代文阅读。
3、作文方面,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在结构和语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差,导致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审题立意仍是重点。
五. 备课备考
一、搞好团队合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
1、全体教师共同商讨制定出严密的工作计划,确立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收集资料、命题、研讨到主要发言人等各项工作都详细分工,互相合作。每周一的集体备课时间是集中交流时间。备课组基本上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讲课步调,统一授课内容,统一分析重点,统一练习选题。认真抓好高三后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教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交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筛选复习资料,既抓好知识检测,又抓好数据分析。根据对高考规律的认识和对高考趋势的把握,在备考中认真把好复习资料的辨别、筛选关。高三后期阶段是练习大量使用的时期,在习题的编写上,一方面由备课组长组织材料,其他协助,另外还把材料划分成块让各位老师去组织试题,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
二、注重策略,着眼于提高效益
高三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通过专题突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正确处理一轮与二轮的衔接,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掌握规律与克服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一步到位与反复巩固相结合。
巩固基础、专题训练、限时训练、综合训练四者有机结合穿插进行。巩固基础是首要任务,专题训练是基本形式,限时训练、综合训练是基本手段。即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分析、审题等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1、强化研究,明确方向。
高度重视考试信息,做到“四研究、四明确”:一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的命题范围(如语病、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修辞格),要抓住“纲”,仔细分析考点、试卷结构、分值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些措辞的变化,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抢得先机;二要研究高考题型的发展变化,明确新题型的发展趋势;(18套语文试题怎么样?有什么异同?对2009年高考有何影响?对我们的复习备考有何指
示?)三要研究高考试题与学科能力的关系,明确高考题的能力测试要求;四是研究学生实际能力,明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测试能力的差距。平时的测试不一定非要按高考试卷规定的形式,要注意弱项与强项的关系。语言表述是弱项,平时试卷上要有体现,同时要处理好新题与旧题的关系,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可迁移与不可迁移知识的关系。
2、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我校生源素质不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都不高,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低下。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我们把备考的重点首先定位在“狠抓双基不放松”的原则上。过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关,抓好基本能力的培养关。复习中恰当地结合课本,利用课本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选择课内的名句名篇让学生熟记,选择一些典范的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学体裁的写作技法,以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3、科学管理,力求效益。
语文高考的备考庞杂,头绪万千,一旦欠缺科学性,就无法产出较高的效益。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构建科学备考的思路。
(1)找准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2)及时反馈,才能有效调控。
(3)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兴趣。
4、重点突出,形成特色。
做好“三三四”,提高课堂效益。“三三”是抓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抓规律,优化思维品质;抓重点,讲求训练效率。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即小组讨论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的习惯、善于归纳总结正确表述的习惯。“四”是抓好指导课、讲评课、训练课和写作课四种课型。
指导课。要求每位教师做明白人,上明白课。每个考点都要讲清考点的定位、考查的方式、解决的方法、注意的问题等。把握三点,即注意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重要环节。
训练课。关键是把好选题关,练习和试卷要有诊断性。解决好四个难点:一是高考年年考,但得分率始终不高的题目;二是文言文阅读,特别是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变化的内容,特别是实用文体的阅读。
讲评课。讲评是二、三轮复习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讲评前的集体研究和会诊又是确保讲评质量和整体优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评讲要做到有针对性,精讲典例,并作适度延伸,力求能举一反三。
写作课。作文是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训练分三线进行,即以文体为线,以题型为线,以能力为线。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5、抓好落实,争取突破。
(1)加强集体研究,分工合作。(2)计划要细,尽量争取时间。(3)重视二卷,科学切块。(4)坚持阅读。高考不止,阅读不止。(5)重视写作,加强审题指导
(6)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个别辅导。(7)处理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8)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精心作答,认真检查的习惯。(9)不放松作文训练。
(10)适应网上阅卷的新形势,加强试卷规范化练习。
6、勤批阅、快批阅,摸透学情。要求教师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先批后讲,不
批不讲。细批、精批、勤批、快批,提高讲评针对性。克服就题论题,不发散,不拓展,不补救的现象。
三、要用思想去教学和管理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心理的动态,实施监控,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化和学习激情的激活。
六、实施措施
要有综合,要做套题;要抓重点,提高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要针对难点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扩大得分点。
(一)查漏补缺,强化提高,培养考试能力
1、要在平日的练习或模拟测试中及时发现知识、能力点上的弱点和缺失,并把它作为复习和训练的重点加以突破。本轮复习以做适量练习为重点,在练习中复习第一轮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练习分两种,一是围绕〈〈考试说明〉〉作些专题练习,二是综合模拟题。本轮复习要注意锻炼应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以便能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注重策略,多种方式,训练答题能力
1、用二轮复习考卷来巩固卷一的12个单选题,限时半小时完成。
2、多方搜集资料结合二轮复习材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3、用科组下发的“二轮复习资料”进行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巩固提高。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训练。
5、每周一套“综合模拟题”,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能力,二是查缺补漏。
6、利用课下作业,完成以下内容:(1)改错。(2)默写。(3)语用练习。
第四篇: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古诗鉴赏
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
主备:丁育红 审核:崔荣凡 2017 04 15
一、复习内容:鉴赏古代诗词。
二、复习重点:
鉴赏评价D(根据《考试说明》要求)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三、复习方法:分类导练
首先分清类别,这里是指就诗歌的题材进行分类。古典诗歌题材广泛,大致可分为这样一些类别:写景抒情、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咏史怀古、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羁旅行役、思妇闺情、赠友送别、谈禅说理等。
其次各个击破。每类筛选几首优秀诗作,品味鉴赏。
四、复习课时:6课时。
五、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写景抒情鉴赏
一、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1)“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答“空”字说明理由也可给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现实之情。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有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嚣的“闲适”之情。
二、阅读指津:
所谓借景抒情,是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1、常用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春花、秋雨、杨柳、流水、西风、落日、夜月、清风、梧桐、细雨、草松、竹梅、雁、长亭、芭蕉、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杜鹃
意境:幽静、幽美、宁谧、朦胧、生机盎然、繁丽、热烈、高亢、繁华、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瑟、荒凉、冷寂 2.写景的方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通感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绘声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视听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等描写手法
(4)远、近、高、低、俯、仰等写景物的角度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第二课时
托物言志鉴赏
一、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示例1: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2: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3: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二、阅读指津: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2.特点:
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3.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
(2)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训练:
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第三课时
咏史怀古鉴赏
一、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1.这首曲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从整首曲子来看,这种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答案】.对比。通过这种鲜明的物境反差,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谴责、憎恶情绪,也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2.“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该如何理解?
【答案】.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含蓄朦胧地表达出对王朝覆灭、物是人非的无尽感慨,也仿佛是在告诫骊山和渭河,不必为此而忧愁叹息,这种人事变迁是自然规律。看似平淡,却包含着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批判。(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二、阅读指津:
1.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2.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 对比 借古讽今 吊古伤今(4)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5)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3.鉴赏方法:
(1)要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的题材决定了诗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因此鉴赏的第一步,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第一步。
(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时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臵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4)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常用的手法有:比喻、象征、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等。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4分)
第四课时
边塞征战鉴赏
一、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1.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二、阅读指津:
1.概念:边塞诗就是通过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和边塞征战生活来表现特定的时代风貌和思想感情的诗歌。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描写塞外绝域迥于中原的风光;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抒发报效国家的激情;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的怨恨;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等。
2.常见意象: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扬鹰、飞箭、走马等。
3.常见思想感情:
(1)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3)雄奇壮美塞外风光的惊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4)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5)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6)报国无门、归家无望的哀痛凄凉。——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注意:有些边塞征战诗的情感常常是复杂的、矛盾的,要全面分析。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一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
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 家 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① 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②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
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
第五课时
羁旅行役诗鉴赏
一、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答案】(1)(4分)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臵巧妙。(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答案】(2)(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二、阅读指津:
1.概念:羁旅行役类诗歌,无非是通过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来抒发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2.特点:
(1)意象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常用下列意象: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猿啼、沙鸥、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暮霭、落日、夕阳等(2)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3)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常见思想情感:(4)手法方面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
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第六课时
赠友送别诗鉴赏
一、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答案】: 暮春
飞花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2分)【答案】:思念故乡之情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2分)【答】: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指津:
1.常见意象:夕阳、日暮、月夜(时)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地)杨柳,草,酒——(物)劳歌、离歌、骊歌、阳关三叠、寒蝉、阳关、古道、西风
2.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①以喻显情、②借酒抒情、③借物衬情、④借景抒情
⑤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关于虚写实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 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
3.思想内容
(1)依依不舍的留恋。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积,极奋发的勉励、赞颂和祝愿。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3)坦陈心志的告白;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借送别言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4)前途艰险的担忧。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5)以别为名的感慨。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三、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5分)
第五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三)
古诗鉴赏(三)[推荐时间:30分钟=15分钟(语基+默写)+15分钟(三首古诗)]
一、语言基础知识
1.(2010·山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饯别(jiàn)
晦涩(huì)..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B.扒手(pá)
.和稀泥(hé).C.畜养(xù)
.
吱声(zī).
步履蹒跚(pán).寒噤(jìn). 扪心自问(mèn).什锦(shí).
兵不血刃(xuè).
露马脚(lòu)
.D.顺遂(suí)
.蒸馏水(li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情愫
百叶窗
手疾眼快 B.灯芯 座佑铭 C.按捺 峨眉山 D.阔老 喝倒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稗官野史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珠联璧合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对簿公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广告代言的法律出台,目前只能使用《广告法》来规范广告代言行为,这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B.继2006~2007年的那一轮房地产泡沫之后,当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房价新高,制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资本泡沫。....C.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的不断贬值,冲击了全球资产价格,对股市楼市的投机行为推波助澜,经济形势不容乐观。....D.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在国内恶评如潮,媒体甚至到了无事生非的地步。有媒体连他....向日皇行大礼也不放过,嘲笑他的表现像个“矮化了的大国”元首。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B.全国总工会4月5日决定紧急拨款200万元,用于对在王家岭“3·28”特大透水事故中遇难矿工及其家属的慰问。
C.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D.政治分析师亚采克说,坠机灾难影响深远,它将对选举产生巨大影响,现阶段难以详细评说,但选举结果可能出人意料。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古诗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注 却关:打开门闩。(1)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王禹偁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作者在朝敢于直言讽谏,曾三次被贬为地方官。
(1)开头一句(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采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0·天津)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注]
[注]
(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琵琶行》)。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C 4.D
5.(1)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2)剑阁峥嵘而崔嵬(3)间关莺语花底滑 6.(1)用白描手法写水中和岸上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个场景连接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了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2)悠闲自得、恬静闲适的思想。
7.(1)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艺术手法。先抓住江南水乡的特点,突出了多云多雨容易使人生发愁恨,但美丽的江南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给人的印象总是秀美迷人的。(2)作者胸怀大志,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行如缀的万里征鸿,不由发出世无知音的感叹
8.(1)暮春。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用心
爱心专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