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老师讲好故事
尊重 融洽关系的基石
郭云霞
自尊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的一种心灵渴望,而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人人都是这样,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的自尊心更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是做合格教师的责任,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恰恰是被我忽视的对象,我常常认为他们是最容易敷衍过去的。美国有一个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去欺哄一个骗子,也可以去愚弄一个傻子,但你绝敷衍不了一个孩子。所以永远别想敷衍孩子。当我反复思想咀嚼这句话时,我明白了:我们大人可能会用现象去评估人和事,但孩子却是用心灵去了解人和事的。所以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要从心灵中发出来,因为唯有从心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就像刚发芽的一棵幼苗,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在我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在摸索着实践着反思着学习着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到他们的感受,不随便用老师的权力和威言发泄自己对他们的不满。一天下午,体育课后,我一进教室,学生们就喊着“老师,我口渴”“老师,我也口渴”,我就用准备好的几个杯子,给他们倒来了水。我端着倒好水的两个杯子过来,看着孩子们个个伸出手来,都急着要从我手里抢水喝。我正想发火,大喊让他们坐下时,又想何必呢,他们都是孩子,而且他们是真的渴了,急于想喝水来解渴呢!看着他们急于抢着喝水的样子,我猛然想起了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一个苹果》。于是,我随机应变说:“同学们,你们都坐下了,老师有个故事想先讲给你们听。”一听说讲故事,同学们立时安静了下来。我就把残存在我记忆中那发生在战争年代一个防空洞里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讲完后,我趁热打铁教育孩子们说:“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真的口渴了,但现在老师只为你们准备了三杯的水,你们要互相谦让,轮留着让自己的同伴都有水喝。”孩子们非常懂事,每个人只喝几小口,就传给另一个同学。从那以后,再没有出现蜂拥争抢喝水的现象。口渴确实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我若因他们口渴而抢着喝水来批评他们,定会使他们感到莫名其妙,备受伤害。因此我首先表达出体谅他们这样口渴的感受,然后用正面的、积极的事例来引导他们,既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从内心慢慢去懂得相互谦让。
尊重学生,就是要感受他们的心灵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肯定和鼓励。出乎意料,开学仅一个月,学校决定一年级中的一部分同学加入少先队员,我凭着自己的经验,选了十五个学生为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队员。没过多久,一个家长跟我反映说,她家孩子因没有戴上红领巾,每天放学回去戴上他表哥的红领巾站在镜子前看来看去,看着他那羡慕、渴求的目光,他的家长非常地心酸。当时,听了家长的反映,我没有一点触动,只是安慰她说:“没关系,明年六一就都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位家长特意来到办公室,又跟我谈她家孩子的事,她的孩子不是很出众的,奖的星星不是很多,但有一次因着他课堂学习的进步,我宣布下去给他奖一颗进步星。很快我就把这件事给忘到脑后了,这个孩子连着几天每天回去都跟他的家长念叨:“老师说给我奖一个进步星,这样我就七个星了,不知是掉了还是老师没给奖上,现在我少了一个星。”他的家长当时很难过地哭了,她说她实在不忍心每天听着孩子幼小心灵中发出来的呼求。这一次,我的心灵被震动了,我实在内疚,我知道是我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个不被我重视的星星,却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如此之重的份量。他们需要的不是一颗星星,那是他们心灵饥渴的需求,他们的幼小的心灵需要被老师肯定,需要被老师鼓励。而那一颗星正是对他个人的肯定,对他成长的鼓励。但是我们做大人却常常自以为是,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灵需求,常常去敷衍他们,认为他们是那样的小孩子气不懂事。我内疚,因为我看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吝啬鬼,舍不得一句表扬的话语,舍不得一颗宁愿被扔掉也不奖励给他们的小星星,我的吝啬在于我不愿去尊重他们,不愿去肯定他们,我的吝啬在于我高高在上为人师,俯视看他们。有时我想我也许正是扼杀他们那幼小的、闪光的良善之心的刽子手。这件事后,我特别注意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的地方,给予他们表扬、奖励。我希望他们在被肯定中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尊重,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不随意去挖苦他们,不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我的班上有一个小女孩,上课时老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眼睛没有一点神,课堂上也不注意听讲。我批评了她好多次,也与她的家长沟通了几次,她的家长总是说要我多表扬她,我心里想,只想要表扬,怎么就不看你女儿的本质和现状呢,哪有可表扬的地方。慢慢地,我的心里生出对她的厌烦,不象喜欢其他孩子那样喜欢她。就在这一次家长会结束后,她妈妈领着她,对她说:“跟老师说再见。”我看着她不经意地说到:“怎么就不笑笑呀,你不知道你笑了有多好看。”当时她开心地笑着说了声“老师,再见”。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我发现她变了。一天下课时我拿着教案走到门口,她也正好到门口,她微笑着怯懦地说了一句话,我问她说什么,她又重复了一遍:“老师您先走。”我说:“你走吧。”她又说您先走。当时我好感动,说了声“谢谢”。接下来,我发现她在课堂上举手比以前积极了,在课间的两操中也表现得很积极。还时常悄悄地问我:“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 ?”“老师,我会努力的,我会好好表现的。”面对孩子们这样稚嫩的言语和单纯的笑容,谁能不为之动容,谁能不为之高兴。我多次的批评和纠正没有使她改变,无意中的一句鼓励的话,却成为她前进的动力。这在乎尊重,尊重他们为人的权利,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尊重他们独特的个性。尊重,拉近了我们师生的心灵,尊重,融洽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教师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才能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也才能使学生自己作为主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尊重学生,怎能不快乐,怎能不幸福呢?
第二篇:好记者讲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
一段视频见证了真实背景,一个镜头定格当事人物,一个标题揭开本来面目,一段评论反映了社会焦点。这就是一个记者的日常工作,而此次组织的昌吉州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就让我明白了记者的工作,走进记者的镜头,你就可以知道了他们镜头下故事主人公的日常生活。
故事,离不开说故事的人,更离不开听故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目的。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演讲比赛中,九位选手上台进行了深情并茂的演讲,个个让人印象深刻,有讲述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有讲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取得的巨大成就,有讲述执勤交警、少数名族村干部时刻谨记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的感人事迹。
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书写,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记录。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在6月21日,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发送端±1100千伏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解决了我国5500万户用电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制造出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特变人的努力,这背后的辛酸苦楚我们不得而知。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特变电工每年都会拿出当年销售收入的3%到5%去运用到自主创新投入当中,依托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制订了100多项国内外行业标准制订,实现了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升级,推动了中国标准向世界的输出,打造了中华民族工业品牌,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世界输变电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潜力巨大。而身为新疆本土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特变电工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借势发力,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笔、话筒、镜头,记录着、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报道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牺牲,他们却甘之如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天然担负着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也天然担负着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使命追求。正因为这样,新闻工作者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和践行者的双重身份。新闻工作者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上履职尽责、增进担当,关系着新闻工作的灵魂,更关系着新闻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兹事体大,不容怠慢和亵渎。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收益颇丰,让我知道了记者工作的艰辛,也让我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在为新疆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像故事中的模范学习,为我们新疆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一起来看看《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5篇精选大全,欢迎查阅!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1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2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习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平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习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3
从事记者的5年来,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在我的笔下,曾报道过数十年如一日无偿修剪树木、打扫卫生,用生命种植绿色的老人;报道过西关小学执着奉献于聋哑盲童特教事业的青年女教师。作为遂平县电视台的一名普通新闻记者,一个可以与50多万遂平人民脉搏一起跳动的记者,我有幸见证了遂平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有幸成为桥梁、成为纽带,为这方热土的群众鼓与呼……
一位记者,他的脚下有多少泥土,他的笔下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笔下有多少真情,他的报道就有多少力量!今天站在这样的演讲台上,我来说说我们记者自己的故事。
盛夏酷暑,正是烟叶生产的旺季,我的同事小马接受了全程报道烟叶生产的任务。哪位姑娘不爱美?可是这白白净净的小姑娘,硬是扛着脸接受大太阳烘烤;哪位姑娘无洁癖?可是这位文弱的小姑娘,却硬着头皮往烤烟房里钻。任务完成后,她悄悄告诉我,3天啊!天天脸像个“花老墨儿”,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流到嘴里涩苦涩苦的,但是一想到我们的劳动成果能够让广大观众和领导肯定,心里又有一丝甜甜的感觉。为了一个“真”字,她,付出的是亮丽青春。
一个画面、一篇稿件、一次活动,我们都力求新意。感动中原人物李__的事情发生后,为弘扬正气、树立典型,我县组织了宣讲团,同事小李接受了宣讲李__事迹的任务。为了将李__的事迹讲述得声情并茂,她投入了真情,忍痛把正在哺乳期的孩子断了奶。她在母爱与事业之间毅然选择以大局为重。一边是孩子哇哇的哭声、一边是停乳后的剌痛和不适,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几千字的宣讲稿,在孩子的哽咽声中寻找宣讲的感觉,终于圆满完成了宣讲任务。
现在,如果你再问我,怎样才是一个好记者?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你,当你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由衷地热爱这个职业渴望帮助更多的人,义无反顾奔向事实真相时,你就是一个好记者。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4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桃子的故事。
____年6月,__区和新镇永兴村2组的周义芝迎来了家里桃园的第一次大丰收,但她犯了愁,“怎样才能卖完这几千斤桃子?”走进周大姐家中采访,才发现她的不一般:照顾着3年前意外摔倒瘫痪在床的丈夫和长期身患眼疾的八旬老父亲,她是家中唯一的劳力。随后,晚报团队发起号召:全城义卖爱心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不到一天时间,周大姐家的3500斤桃子全部卖出。
____年5月,周大姐家中意外发生了一场火灾。通过晚报搭建的平台,普通市民、学校师生、公益组织……各个渠道的爱心汇集,再次成功地让周大姐家4500斤桃子售罄。一颗颗小小的爱心桃,见证了__这座城市的善意和爱心,也告诉全社会:__这座城市,不只有经济的繁荣,还有精神的美丽。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5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__,驻马店西平县人,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心得体会5篇精选大全
第四篇: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本站推荐)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我叫张爽,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xxxx年11月,在参加《东北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东文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辽宁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的一员。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辽宁省红十字会与华润万家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xxxx年1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与沈阳华润万家道义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xxxx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沈阳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吴绍新--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我叫张爽,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xxxx年11月,在参加《东北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东文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辽宁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的一员。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辽宁省红十字会与华润万家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xxxx年1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与沈阳华润万家道义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xxxx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沈阳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吴绍新--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
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平凡填写着人生的意义。他的善举很让我感动,他不愧“身边好人”的称号!亦足够让认识他的人感到骄傲与自豪!通过几次参与报道活动后,作为志愿者频道编辑的我一直在想,中国现有志愿者六七千万,这么庞大的队伍,可报道、可挖掘的故事那么广,我们如何才能运用我们记者、编辑们强烈的职业感、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隽永的笔墨、优美的文字、客观的态度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能量、可歌可颂的故事一一展示出来,让更多不了解他们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去认识他们。此外,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内容?
2、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质量?
3、如何把志愿者频道办出自己独特的特色?经过几次三番找工作的经历,我深有感触的体会到残疾人在社会上找份工作做有多么的难!实话实说,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来到《东北新闻网》这个充满智慧、思想、才华与情感的集体里!真的,我非常地感谢付海鹰台长能给予我这样的机会!招收残疾人来工作,我《东北新闻网》在辽宁省可以说都是首开先河,前无古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残疾人,我无疑是省内224.2万残疾人中最幸运的一个!从3岁患病至今,我一直都是在父母、朋友千般万般的疼爱与关注下长大的。虽然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判断我的病情时称:“一个人在左脑半球完全坏死的状态下,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实属奇迹,而至于这样的生命还能存活多久,仍旧是医学界未解之谜。”但我想说,我仍然会全力以赴的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去完美地书写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字!用短暂的一生、残缺的肢体去兑现自己的人生承诺,优秀做人、踏实做实,再利用点滴的机会把自己从小至大得到的小爱转化成大爱回馈出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有感情。当有一天,自己将化为泥土回首往事时,希望自己可以负责地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所有的深情厚爱、没有让父母及所有爱我的人失望,我兑现了自己对自己许下的人生承诺。最后,我更希望我在单位的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为人来取得领导的满意、同事的认可!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XX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xxxx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不是说了吗: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从第一篇不到100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看好机器!”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 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10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丈夫的责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6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