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市二等奖)
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罗江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2013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不是说了吗: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
从第一篇不到100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
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
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看好机器!”
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
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10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丈夫的责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
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
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
谢谢大家
2014.8.28
第二篇: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本站推荐)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我叫张爽,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xxxx年11月,在参加《东北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东文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辽宁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的一员。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辽宁省红十字会与华润万家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xxxx年1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与沈阳华润万家道义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xxxx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沈阳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吴绍新--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
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xx年夏天,我独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车,去了福建一份都市报,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新闻旅程。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是的,事实上,我们一生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事?我们要怎样去做事?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是什么让我们永远抓不住正确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内心的冲突———我们为谁写作?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几年来,我一直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在这个行当中,我曾经被朋友和同事们寄望去“开创大场面”,也曾因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们这般幸运,在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我叫张爽,是一个患有血管畸形引起的左侧脑半球弥漫性血栓的残疾女孩。xxxx年11月,在参加《东北新闻网》《志愿服务》频道举办的《我支持人体器官捐献千人随手拍》的活动时结认了杨东文叔叔,并在同年12月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我非常有幸的成为素有“辽宁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东北新闻网》的一员。而“志愿服务”则是我上班以来接触过的第一个名词,也是作为残疾人的我独立走向社会后干得第一份工作内容。半年工作时间白驹过隙,让我对“志愿服务”从无知走向了略知(略知一二)。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所以脑中认知度实在很贫瘠。半年工作时间里,共随同杨师傅出去采访志愿活动7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是辽宁省红十字会与华润万家道义店联合举办的义卖暖童心活动;第二次是随同新闻部去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xxxx年12月24日,辽宁省红十字会与沈阳华润万家道义店共同举办的“万家平安夜义卖暖童心”活动,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七位90后志愿者们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用他(她)们的热情、耐心的服务;礼貌、周到的用语;不厌其烦的讲解赢得了众家的认可,这些平素都是家中的“掌中宝”的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却都变成了活动的主角,他(她)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锻炼自己综合方面的能力又可以用义卖赚来的钱,来帮助那些患有先心病却无钱医治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我们感到很幸福。”第二次是xxxx年4月27日随同新闻部去沈阳中医药大学采访“身边好人”吴绍新的事迹。吴绍新--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当我走进病房第一次去认识他、接触他、走近他时,一种莫明且巨大的感染力扑向了我。四年如一日义务照顾养老院老人→48岁罹患癌症晚期→生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眼组织自愿捐献书》→故去后完成了生前遗愿,捐献了眼角膜。48年人生之路---他用行动践行了普通人心中的博爱,传递
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用平凡填写着人生的意义。他的善举很让我感动,他不愧“身边好人”的称号!亦足够让认识他的人感到骄傲与自豪!通过几次参与报道活动后,作为志愿者频道编辑的我一直在想,中国现有志愿者六七千万,这么庞大的队伍,可报道、可挖掘的故事那么广,我们如何才能运用我们记者、编辑们强烈的职业感、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隽永的笔墨、优美的文字、客观的态度把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能量、可歌可颂的故事一一展示出来,让更多不了解他们的人,通过我们的报道去认识他们。此外,我也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内容?
2、如何提升志愿者频道的质量?
3、如何把志愿者频道办出自己独特的特色?经过几次三番找工作的经历,我深有感触的体会到残疾人在社会上找份工作做有多么的难!实话实说,我连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会来到《东北新闻网》这个充满智慧、思想、才华与情感的集体里!真的,我非常地感谢付海鹰台长能给予我这样的机会!招收残疾人来工作,我《东北新闻网》在辽宁省可以说都是首开先河,前无古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残疾人,我无疑是省内224.2万残疾人中最幸运的一个!从3岁患病至今,我一直都是在父母、朋友千般万般的疼爱与关注下长大的。虽然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判断我的病情时称:“一个人在左脑半球完全坏死的状态下,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实属奇迹,而至于这样的生命还能存活多久,仍旧是医学界未解之谜。”但我想说,我仍然会全力以赴的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去完美地书写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字!用短暂的一生、残缺的肢体去兑现自己的人生承诺,优秀做人、踏实做实,再利用点滴的机会把自己从小至大得到的小爱转化成大爱回馈出去,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有感情。当有一天,自己将化为泥土回首往事时,希望自己可以负责地对自己说:我没有辜负所有的深情厚爱、没有让父母及所有爱我的人失望,我兑现了自己对自己许下的人生承诺。最后,我更希望我在单位的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为人来取得领导的满意、同事的认可!2016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XX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董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青春和梦想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年少时我就梦想着将来做一名电视人,所以考大学时我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xxxx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罗江广播电视台,同学和朋友有些不解,干嘛到一个小县城去啊?现在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大舞台,有的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但是***不是说了吗: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认为,对于我们才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业务精、自身硬、最终实现自己的电视梦,就必须系统地接触了解广播电视行业,而县级电视台就是很好的锻炼平台,由于人员有限,一个人扛起几份工作是很平常的事,上午拿着摄像机跑新闻,中午写稿子,下午配音,晚上写活动策划,睡前备稿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游玩,但在采集新闻的路上,不停地尝试,不同的经历充实了我的青春,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踏实感。从第一篇不到100字的简讯新闻,到今天上千字的连续报道,我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走这么多路,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和陌生人这么熟络地聊天。在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感受很多,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出外镜,自认为学这个专业的我不成问题,可面对摄像机拿起话筒时,我的面部表情开始僵硬,说话变得结巴,同事安慰我说,没啥,第一次都这样,你把镜头当成自己的恋人就不紧张了。从第一次的结巴到今天主持大型文艺活动,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站在上千人参加活动的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主持节目,当我第一次交出粗糙的稿件时,是热情的同事帮我润色修改,在我为找不到好的选题而苦恼的时候,也是他们及时给我点拨提醒。在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我感受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记得去年刚到单位时,正好赶上罗江“7·9”洪灾,台里的几位老记者迅速出动,为了第一时间了解灾情,不顾自身的安危,深入重灾区芒江村,我记得当时我们所在地的水位已经漫过了我们的肚脐,而且水位还在上涨,我们新闻中心的老记者张熙,却仍站着一动不动,扛着摄像机,就为了捕捉到重灾区第一支救援队伍的镜头,一股水浪打来,他险些跌倒,我赶去扶住他时,只见他高举摄像机,向我喊道的第一句话是:“看好机器!”我隔壁办公室的彭妮娜,是电台走进乡村节目的记者兼主持人,在她的办公桌下面,始终放着一双平底鞋,刚开始我有些奇怪,后来才明白,那是她下乡时的专用鞋,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下乡是常事,别看 她文静瘦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比我这个90后还跑得快,跟娜姐一起下乡采访总会有农民朋友上前搭讪,向她反映家里养的鸡鸭生病啦,地里的庄稼出什么问题了,外出打工遇到什么麻烦了等等,娜姐总是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详细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在金山镇大井村采访,村民向东说他家的鸡苗大量死亡,不知什么原因?娜姐立即与县畜牧局联系,请技术人员到向东家现场查看,原来是他把鸡鸭兔混养在一起造成的,针对这个案例娜姐制作了《盲目养殖要不得》节目,之后还做了回访了解向东改进后的养殖情况,提醒农民朋友如何科学养殖,娜姐说,做对农节目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技术讲解说给农民朋友们听,他们才容易接受。一年了,娜姐的办公桌下又换了一双新的平底鞋,她说一年跑烂一双鞋没啥,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人听,能帮到农民朋友那才是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人他的手机随时随地都不离身,全天24小时开机,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窝里,他就是我们现在的新闻中心主任杨俊。当时俊哥还是一名普通记者,他是在去年当的父亲,记得当时俊哥的妻子已经到了预产期,这时候正是一名丈夫最应该在他妻子身边的时候,但他就在家守候妻子的一天晚上,新盛镇金龙村10组一汽车侧翻在防洪沟内,驾驶员被困车内,急需救援。接到热线电话后,他没有打扰熟睡的妻子,立即出发,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采访,并以那次事故为由头,在《罗江新闻》中播发交通安全常识系列报道,向全县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常识。过后我们说他应该在家陪妻子,他却说:“丈夫的责任我确实没尽到位,但是我对社会责无旁贷!”我刚刚接触民生新闻的时候,觉得繁琐、累心,因为时常要下乡,要花时间,要用精力。而我们的老记者勇哥,却时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精力还要旺盛,勇哥原名李元勇,因为他常跑民生新闻,接触的人、遇到的事、处理的问题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常戏称他为街道办刘主任。勇哥是个事儿妈,一次下乡采访农业的相关新闻时,他细心的发现有几片田无人问津,打听后才得知,这户人家的壮劳力只有父亲和儿子,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而身患重病的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一直隐瞒着病情,在勇哥和当地村民的劝说下,这位父亲终于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位父亲几乎放弃了治疗,而勇哥却在鼓励这位父亲坚持活下的同时对降临在这个家庭的不幸做了报道,社会的力量是无比的强大,不仅村镇上举行了捐款,医疗单位也表示将按政策减免部分治疗费用。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以自己热爱的工作为职业。我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融入在感动和温暖中,给了我更广泛地了解社会、理解这个职业的机会,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正如我的同事说的,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我热爱我从事的这个职业,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在这个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的媒体时代里,成为“当下”的记录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我为“新闻”两个字激动和骄傲。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梦想而绚烂;梦想,因努力而闪耀,让我的青春梦想绽放在新闻路上。谢谢大家。
第三篇:2016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2016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向平凡人致敬“作为记者,我走过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见证了他们的故事。”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孙铁翔说道,汶川地震、钓鱼岛巡航、南海巡航,危难面前他冲在一线、从容应对、记录真实;“黄金稻米”事件调查、湄公河复航,新闻现场他感受责任、坚韧和担当,用平凡人的故事彰显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不到16小时,孙铁翔冒着余震爬进了北川,采访时,北川老县城的一座山滑下来一半……谈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间,军人问他:“当时就不怕被捂到里面?”孙铁翔说:“怕,但我更怕不进去后悔一辈子。”2012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出后,中国海监编队在钓鱼岛海域高速巡航,并第一次在钓鱼岛海域度过中秋。孙铁翔问船长,“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长说:“200多天吧。”孙铁翔心里嘀咕:“这个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怀孕9个月的爱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共和国的安宁,离不开这些默默无闻、坚守阵地的船长船员们,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孙铁翔评价道:“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比风吹日晒更难熬的是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牵挂。”其实,记者何尝不是这样一份职业呢?无私奉献,这是每一位平凡的记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终在坚持的状态。平凡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孙铁翔说,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认为平凡的人,却时时迸发着不平凡的劲头,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们身上那种责任、坚韧、担当,不仅成为支撑个性的基石,更为国家积累着蓬勃兴旺的力量。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记录平凡人的记者,致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用“微”传播正能量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一辈子写好人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
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
第四篇:好记者讲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
一段视频见证了真实背景,一个镜头定格当事人物,一个标题揭开本来面目,一段评论反映了社会焦点。这就是一个记者的日常工作,而此次组织的昌吉州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就让我明白了记者的工作,走进记者的镜头,你就可以知道了他们镜头下故事主人公的日常生活。
故事,离不开说故事的人,更离不开听故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故事的目的。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演讲比赛中,九位选手上台进行了深情并茂的演讲,个个让人印象深刻,有讲述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有讲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取得的巨大成就,有讲述执勤交警、少数名族村干部时刻谨记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直前的感人事迹。
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书写,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记录。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昌吉本土企业特变电工在6月21日,研制出了世界首台发送端±1100千伏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解决了我国5500万户用电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制造出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特变人的努力,这背后的辛酸苦楚我们不得而知。科学技术室第一生产力,特变电工每年都会拿出当年销售收入的3%到5%去运用到自主创新投入当中,依托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自主创新,参与制订了100多项国内外行业标准制订,实现了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升级,推动了中国标准向世界的输出,打造了中华民族工业品牌,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世界输变电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潜力巨大。而身为新疆本土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特变电工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借势发力,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笔、话筒、镜头,记录着、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报道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牺牲,他们却甘之如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天然担负着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职责,也天然担负着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使命追求。正因为这样,新闻工作者兼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和践行者的双重身份。新闻工作者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上履职尽责、增进担当,关系着新闻工作的灵魂,更关系着新闻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兹事体大,不容怠慢和亵渎。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收益颇丰,让我知道了记者工作的艰辛,也让我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群人在为新疆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像故事中的模范学习,为我们新疆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002
《带着使命一路前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固始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蔡兆科,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带着使命一路前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季节虽然不会春暖花开,但我依然想面朝大海,坚定的追寻我的记者梦。我一直坚信,天空之外的天空,山峦背后的山峦,总有一片土地,一片足以让我为之匍匐,为之欣喜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新闻理想。因为这份理想,我一直干劲十足,勇敢前行。也是因为这份理想,使我决定踏上记者这个工作岗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大学时期到现在的工作中。我一直在思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
对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的全过程。无论雨雪风霜,还是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我们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或许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我们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今年年6月,固始县南部山区发生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制现场抗洪救灾的新闻。我们在泥泞的道路上步行了三个多小时,满身泥浆的进入到各个受灾的村庄。大雨当中的山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当时很多村庄都被半淹在洪水当中,我们只能坐在临时找的两条小船进入到受灾群众的家中。狂风暴雨有好几次我们的船都差点被水浪掀翻。这其中的艰辛和危险,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因为我看到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冲在救援的第一线、因为有很多受灾家庭等着我们去齐力解救和现场报道,因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就是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2012年8月,我在郭陆滩镇孙桥村村部采访时,看到两位年近70岁的村民找村书记寻求帮助。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有一个4岁的孙女叫马若瑄,不幸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白血病的一种。小若瑄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务农,家里的收入非常有限。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但病情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身边能借钱的亲戚朋友都早已被他们借了一遍。此时若是再筹不到钱,孩子就要停止治疗,病情就有恶化的危险,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走到这个年仅四岁的生命。村支部书记李国强跟我说:他们的情况确实十分困难。我们也早已尽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该做的,能做的我们也都已经做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里的采访结束后,我去了小若萱的家里。将他们家的情况都记录了下来。当天下午回到县里,我便通过台里的领导找到了县义工协会,把我掌握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说明,请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听完后当即表示,一定尽力去帮助这个孩子。经过三天马不停蹄的商讨,最终我们和固始县龙饮台茶厂达成共识。以卖“爱心茶”的方式为小若瑄筹集善款。义工协会的人员和我们的记者都全体出动,到茶厂帮忙。我县各大媒体也都连续做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最后经过五天的努力,我们共筹集善款4万多元。小若瑄得以立即转院到最近的安徽省省立医院治疗。可是,这时候离孩子治病的总体预算还差两万多元。情急之中,我决定用现场募捐的方式来试一试。我用一天的时间找好了县里的一个演艺公司,三个演艺团体。在县陈元光广场举办了三天的义演募捐,最终我们又筹集了三万八千元零六百元的善款。我们又立即赶到合肥,把钱送到孩子父母手中。由于治疗及时,小若瑄最终得以完全康复了。当我看到孩子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新闻原则,深入到最基层的地方采访拍摄。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些年的新闻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领导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更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发现我生活当中的很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都源于“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因为我此生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新闻记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