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诗winter poem [美国] 罗伯特勃莱(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6: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冬天的诗winter poem [美国] 罗伯特勃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冬天的诗winter poem [美国] 罗伯特勃莱》。

第一篇:冬天的诗winter poem [美国] 罗伯特勃莱

冬天的诗Winter Poem [美国] 罗伯特·勃莱

我用缓慢的、笨拙的方式爱你2015-11-19 读首诗再睡觉▍冬天的诗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我用缓慢的、笨拙的方式爱你,几乎不说话,仅有片言只语。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根源。有时我们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笨拙,并不完整,也未愈合。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就从一个人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这一定是那蚂蚁的方式,冬天的蚂蚁的方式,那些受伤的并想生活的人的方式:呼吸,感知他人,以及等待作者 / [美国] 罗伯特·勃莱译者 / 董继平Winter PoemThe quivering wings of the winter antwait for lean winter to end.I love you in slow, dim-witted ways,hardly speaking, one or two words only.What caused us each to live hidden?A wound, the wind, a word, a parent.Sometimes we wait in a helpless way,awkwardly, not whole and not healed.When we hid the wound, we fell backfrom a human to a shelled life.Now we feel the ant’s hard chest,the carapace, the silent tongue.This must be the way of the ant,the winter ant, the way of thosewho are wounded and want to live:to breathe, to sense another, and to wait.Robert Bly还很偏爱的是勃莱的《在多雨的九月》——“在多雨的九月,当树叶长下那黑暗之处,我把前额贴在潮湿的、散发海藻味的沙上。时间到来了。我把选择推迟了多年。”勃莱的诗是极有弹性的,能在一种寻常的生活里伸展出另一个维度,但又始终和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看到过一句评价“勃莱诗歌的日常性,使我们在向往之后对身边的一切重新产生信心,日常生活的客观事物在精神光芒的照耀下,楚楚动人。”以前总认为这个世界一切几乎都是飞速变化的,科技、沟通方式、甚至连文明都飞快地变了。但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悲伤,甚至是藏起伤口后的自我包裹,其实不管是几百年前还是现在,似乎都没有变过。“我们将是两颗果核,不会被种植。我们停留在房间里,关上门,灭掉灯。我与你一起流泪,没有羞愧,也没有自尊。”不然为什么像诗里这样的片刻,我们永远讲不清,却总能懂得。同样“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就从一个人/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而我们还需要静悄悄地退缩成一个带壳的生物,一切如常。语气淡淡地谈论降温的天气,哪个城市又迎来了第一场雪。回家的路上,可能挺高兴地发现了某个新开的寿司店,喜欢的品牌恰好在打折。汤里的盐放多了,心不在焉地走在路上险些滑倒。打算点烟的时候看到禁止吸烟的标志,有点反应滞缓地收起来。我用这样缓慢、笨拙的方式爱你。几乎不说话,只有只言片语,像过冬的蚂蚁。一切准备就绪,然后包裹起来,默默地在暗处呼吸、感知、等待。颤颤抖抖地给你整理衬衣,怎么也扭不上第一颗纽扣。端起水壶泡茶的时候,再小心翼翼也会洒出水来。即便——即便我只问你那儿冷吗,眼泪就会涌上来,使我说不出话。荐诗 / 老汉2015/11/19

第二篇:王勃诗鉴赏

生平简介王勃(650 —676),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 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年仅二十七。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 ”,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滕王阁王 勃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摆。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 :“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平,极可法师。”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阁。王勃十四岁那年,到六合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 》,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按《唐摭言》里记载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席挥笔写就的。《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 ”,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之滨,和江心洲屿相对峙,占尽地势。次句“珮玉鸣鸾罢歌舞 ”,是从宴会散罢的场面的反衬宴会的盛况,别具一格:歌舞结束了,宾主相继离去,珮玉叮口当,鸾铃和鸣。佳节盛会后,人去楼空。接下来的两句是静态写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珠帘”,表现的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 ;朝云缭绕,暮雨飘拂,呈现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飞”“卷”二字,静中有动。只此二句,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就曾赞叹说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续之,以书吾忧。”诗的第五、六两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婉丽和平之风格自见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既顺承上句时空久远之意,又照应首句,自然地结尾全篇。当年建造这华丽高阁的滕王如今在哪呢?这是以问代答,此时元婴由于奢靡无度,被贬到滁州去了。而如今参加歌舞盛宴的,正如《序》中所说的,“宾主尽东南之美 ”,赞美阎都督德洁政清。设想元婴建造华阁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时常歌舞饮宴于其上呢?如今却只剩下栏杆外的江水依然如故地向北流淌。这是一首入律的古诗,王力先生曾评说 :“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合律,简直是两首律句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这段话概括说明了《滕王阁》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同时指出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是王勃初仕于长安时期的作品,格调高昂,情感浓烈,充满着青春勃发的活力。在送别诗中,它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世代相传的佳句,古往今来,不知抚慰了多少离人,激励过多少志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律”点出诗人送别的地点长安,友人赴任的地方是西川。从繁华的京都向西南方远望,只能看到烟尘雾霭迷漫,引人遐想。在“风烟”后“五律 ”前置一“望”字,使句势流走,气韵流长,缱绻之情充盈字里行间。这联诗的宏伟寥阔意境,形成一种特殊的送别氛围,既不同于“风萧萧兮易水寒”那样的悲壮苍凉;又不同于“携手上河梁”,“徘徊蹊路侧”那样的凄怆犹疑;更不同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那样的悱恻缠绵。它所映衬的人物是洒脱的,而又略带乐观的憧憬。自古人生伤离别,诗人们更是感慨良多,但在这里年轻的诗人能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现实。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正是描写两位挚友依依惜别之情的。诗人向朋友倾诉说:我心中的苦涩滋味是和你一样的。可是我们都是漂泊在外求功名的人,岂能不四处游走呢!弦外之音,似乎是:我们为事业,分别在所避免,应当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这话说得很自然,情意也很真切。而真正脍炙人口,振奋人心的是颈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豪迈宏放的诗句,赞颂了人间坚不可摧的友谊。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使千山万水难以遮拦。这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闪烁着永不磨灭的理性的光辉,使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升华,引起世人的共鸣。曹子建《赠白马王彪》诗有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王勃这联诗化用此诗,而更显自然流畅。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是说在临别之际,不应当学习儿女之态,哭哭啼啼多难为情!此话既是对朋友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共沾巾”三字,表明双方情谊深厚,难舍难分。这是一首内容健康、形式整齐的五言律诗,平仄协调,对仗工稳。颔联采用流水宽对,更显自然活脱。全篇句句在叙事,而又句句有情。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林庚先生评价这首诗说 :“开始把诗歌导向典型洗练;技巧声色都结合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这就是统一南北文风的具体发展。”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大历以还,易空疏而难典赡;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别薛华王 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唐乾封元年(666),王勃17 岁,进入沛王府任修撰,奉命撰写《平台秘略 》。写完后,沛王赏给他帛50 匹,十分赏识他。王勃少年得志,可惜好景不长。据《旧唐书·王勃传》记载,总章二年(669),“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被逐出沛王府时王勃年仅20 岁。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对自己的被驱逐,他心中怀着一腔悲愤。当年五月他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后来客居剑南两年多,遍游汉州、剑州、绵州、益州、彭州、梓州等地。在此过程中,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新的深切的感受,写下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诗文。《别薛华》就是其中一首。这首送别诗的色彩、风格,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径庭,其中原因,就像公刘所说的 :“诗是一种感性经验和主观情感占很大成份的东西。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变了,思想感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写出的诗也就迥然不同。《王子安集》中有一篇《秋夜于绵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有可能是这首《别薛华》诗的序。从序言推断,诗人与薛华在绵州相逢,很快又分手。在一个清秋的夜晚,他送走薛华,作下了这首痛彻肺腑的诗篇。诗的首联“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是以事写情,又以情生景。两句诗,描绘出人生的一幅凄惶场面,一对患难知音跋涉在漫长、曲折、险阻的山道上。他们相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但最后还是分别了,各自匆忙惶恐地去“问津”。“穷路 ”,借用的是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含有“ 守死善道者,滞涸穷路”的意思。这就促人联想,发人深思。阮籍之所以穷途而哭,是想假作醉酒躲避迫害,时常独自驾车信道而行,走到绝路就痛哭而返,以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汉李固之所以“滞涸穷路 ”,正因为他“守死善道 ”,屡次上疏直陈外戚、宦官擅权的害处,后来被梁骥诬告,招致杀身之祸。在此,诗人以阮籍、李固自况,含蓄地指出:凡正直耿介之士,往往很难被当权者所容。这也说明了诗人与其挚友“多穷路”的原因。下句中的“遑遑 ”,不只是形容凄惶貌,或自嘲“ 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还兼取宋玉《九辩》中“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的意义,借以表示自己象凤凰一样清高,而不愿象凡鸟一样随处栖登。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是分别承接首联中“穷路”、“问津 ”,进一步具体描写道路的险远,设想未来,抒发情怀的。所采有的手法是虚实相生,语义双关。诗人既为朋友颠沛流离于千里道上而感伤,又自伤其远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眼前道路崎岖漫长,展望未来满目悲凉,前程暗淡。这是诗人走上仕途三年来,对社会现实的真切的感受,从心底发出的深沉慨叹,说明了诗人当时内心失望情绪低落。生活是艰难的,但仍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努力使之变好,年轻的诗人虽然沮丧但没有完全绝望。因此诗的颈联写道:“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事业、建立功勋的志向与抱负,只能与船只一同在风浪中漂泊不定。正因为风华正茂的诗人,有追求,有希望,因此才对挫折、失败倍感痛苦。王勃《春思赋·序》中写道 :“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居巴蜀,浮游岁序,殷忧明时,坎土禀圣代。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可见他的“悲”是因为“怀功名”而难以实现。这联诗所表现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希望、失望交织的复杂心境。有志之士,不被赏识与重用,又不甘心自暴自弃,执意追求。就是他们“生涯共苦辛”的主客观原因。李东阳在《 麓堂诗话》中曾说过 :“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也。”薛华也是才志高远之人,也陷入同样的境遇,可见,怀才不遇并非偶然,也更说明志向的难以实现。尾联“不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上句承诗题中的“别”字,下句直抒惜别之情。从字面看,这联诗可以理解为王勃对朋友的安慰,表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会永远相忆。另一方面,“俱是梦中人”包含有“命运之舟”难测的意思,彼此都像在梦里由不得自己。诗人对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怀着无限忧虑,而对明天仍抱着美好的希望。这个结尾,是隽永深长的。《别薛华》与一般五言律诗借景抒情的方法不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语言简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可谓“兴象婉然,气骨苍然”。铜雀妓(其二)王 勃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铜雀妓》是乐府诗题名,也叫《铜雀台 》。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墓田。王勃的《铜雀妓二首》是“ 裁乐府以入律”的。这两首五言律诗都描写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在其中,诗人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生活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是以歌妓的口吻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使沉郁悲凉的气氛一开始就笼罩了全篇。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很高,上有宫房一百二十间,歌妓们被关闭在重重宫门之中。这里的“闭”字表现出了深宫里歌妓没有自由的痛苦。颔联“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进一步描写歌妓内心的孤寂。她们本来是用自己的姿色、技艺娱乐君王,博取君王的欢心的。现在就连也已经结束了。曹操死了,还为谁歌舞,为谁修饰容貌呢!然而她们仍然得按照曹操的遗命,“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妓乐 ”,为曹操的“魂灵”歌舞。这不是更可悲吗?君王就连死后都操纵着她们的命运,她们唯有终老宫中,永不得见天日,其中悲苦可想而知。颈联“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是写歌妓没有任何希冀,在死寂绝望的心情中,心灰意懒,华贵的铺盖没人再折叠,绫罗的衣裙也不想再缝制,“谁再缝”的“谁”字用得好,以疑问代词代替否定词与上句的“不”字相对,含意双关而有力。“谁”实为“人人”,说明有这样命运的人很多失去自由,没有欢乐没有理想,虽生犹死。尾联“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承上联之意而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恨绵绵,歌妓在那高入云霄的铜雀台上放眼远眺,只看到西陵苍松翠柏,不觉凄然泪下。诗人写《铜雀妓》诗,是为了以古喻今,针对当时幽深的宫廷生活有感而发的,通过生动的形象抒发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借曹事以讽唐,“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第三篇:美国音乐家鲍勃

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

是诗人

敲,敲,鲍勃·迪伦终于敲开了诺贝尔的门。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3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16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鲍勃·迪伦。今年的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折合约610万元人民币、90万美元。

当宣布鲍勃·迪伦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内,传来记者们的欢呼声。《综艺》评论说,鲍勃·迪伦的获奖打破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传统,传统上,获奖者的得奖依据是其出版的书籍,尽管迪伦出过一本诗集,一本写生集以及一本名为《编年史:卷一》(Chronicles: Volume One)的回忆录,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流行音乐领域。鲍勃·迪伦的获奖创造了历史,如同当年丘吉尔以二战回忆录、罗素以哲学著作获奖一样。鲍勃·迪伦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民谣传统中创造出新的诗歌意境”(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自1993年小说家托妮·莫里森获诺奖以后,鲍勃·迪伦是二十多年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Sara Danius)说,75岁的迪伦是“英语文学传统中的伟大诗人”,她将迪伦的作品与古希腊两位诗人荷马和萨福(Sappho)相提并论。她说,“如果回到2500年前,你会发现荷马和萨福创作的诗歌,本身就是为了让别人听到,也就表示,这些诗词本身就是为表演而做,有时还会用到乐器,就像现在的迪伦一样。”达尼乌斯还对记者说,她希望瑞典学院不会因为这一选择而受到批评。

“迪伦出版的大量专辑均涉及社会环境、宗教、政治和爱情。” 也许是为了防止大家批评迪伦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个音乐家而非作家的事实,瑞典学院在一个简短的声明中表示,“迪伦的歌词一直在出版新的版本。除了他大制作的专辑,迪伦已发表的实验性的文学工作,例如散文集《狼蛛》(Tarantula,1971)和《作品及绘画》(Writings and Drawings,1973),以及自传《编年史》(2004)中描绘了早些年在纽约以他的生活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惊人的多才多艺,在绘画、表演和写作方面都积极而活跃。”瑞典学院补充说,“自1980年代末以来,迪伦维持着标志性的偶像地位,他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是深刻的。”

国内知名乐评人孙孟晋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鲍勃·迪伦与其说是一个音乐人,不如说更加是一个诗人。“他早期的唱法和诗有很大的关联,歌词的创作受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影响很大。”

“他擅于把各种意向写进诗里,有时候用嘲讽的方法,有时候又特别悲伤,比如我很喜欢的一首《Sarah》。”

“他的文学造诣很高,回忆录《编年史》是音乐家的回忆录中最棒的。”

“事实上,他的名字‘迪伦’就来自迪伦·托马斯。” “迪伦是犹太人。20岁的他游荡在纽约街头,不知道命运在哪里。他对人性看得特别透彻。他也喜欢恶作剧,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我觉得这个奖对他就是锦上添花,他获不获诺奖,都不影响他在我们音乐人心中的地位。”在音乐评论人郝舫看来,鲍勃·迪伦首先是一位音乐家,“他的歌词如果单独印出来,照着读,力量就没有和音乐在一起时那么大。”“但是他也是一位作家。他在遣词造句、文字节奏感上也确实伟大。在我看来诺奖是比较传统的,趋向比较稳定的文体风格。那这次(颁给鲍勃·迪伦)或许有一种含义,就是肯定一种比较离经叛道的美学风格。鲍勃·迪伦的歌词是那种晦涩、隐喻、富有哲学的,虽然在现在看来不是最前卫的,但是它象征着一种美学风格。所以我说这次评奖的人挺有眼光的。”对于一些国内批评家的质疑,郝舫告诉澎湃新闻:“在很多听音乐的人看来,鲍勃·迪伦的文学造诣很高,他的文学修养是不容置疑的。即便是国外的传统作家,也给予他的回忆录《编年史》很高的评价。很多人说不好,我想是不了解造成的隔阂。”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顾悦得知鲍勃·迪伦获奖后非常激动。他既是美国文学的研究者,也是一名民谣音乐人。他第一时间在微博里发了一句“民谣正式被严肃文学界认可!”

“一开始得知消息我是挺意外的,但其实多年来迪伦一直是诺奖的热门人选,和村上很相似。只是少有人真觉得他会当选。”顾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看到有人说颁诺奖给迪伦是“误导了文学概念”,“其实我认为这才是文学概念的归正。中国最早的文学形式(诗经)其实也是民谣。”

在顾悦看来,鲍勃·迪伦与伦纳德·科恩既是当今西方音乐界的泰斗级人物,同时也是文学大师。前者主要凭着自己的歌曲创作被文学界认可,后者则是以诗人的身份走入乐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两位大师皆是沟通文学与音乐的桥梁性人物。”

“迪伦是影响了当代美国的思想巨人,他的历史地位是不用质疑的,他对当代文学艺术和思想史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我只是很好奇他本人对于诺奖是什么态度。”顾悦说,美国文学界距离上一次获得诺奖(1993年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了23年,“文学界对迪伦一直有系统研究,只是这一次,是载入史册式的承认吧。” 民谣歌手钟立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鲍勃·迪伦先生,他能量巨大,是属于大众的,雅俗共赏的,完全受得起集体人们的顶礼膜拜。“他独特的音乐表达和公众影响力我是能够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我得知他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我和大家一样意外、开心。鲍勃·迪伦不仅是一位歌者,更是诗人、反战英雄,也是一个传奇,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而他所有的这些能量,是由他的音乐带出,给世人警醒、希望和安慰。同时通过鲍勃·迪伦的获奖,我们也能够知道,所有艺术家、文学家,那些过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的作品,一定也是具有节奏和音乐性的。‘所有艺术都渴望获得音乐的属性’(瓦尔特·佩特)。反过来说,不管什么样的艺术表达,最后也是要落实到诗性的人文内涵上—— ‘答案在风中飘’”。

在一篇《重读鲍勃·迪伦的抗议民谣》中,诗人欧阳江河曾说:“认定鲍勃·迪伦所写的歌,其文学价值要大于音乐价值的,大有人在。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将迪伦原创歌词中的吉他特质剔除净尽之后,再来抽象地谈论其文学性和诗歌价值,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简言之,鲍勃·迪伦是一个诗人气质的民谣歌手,但不是经典意义上的诗人。T.S.艾略特认为,现代主义诗歌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是:诗歌只做只有诗歌能做的事。但迪伦用民谣想做的事,范畴远比艾略特那样的精英诗人要广阔。迪伦的原创民谣,较之同时代的其他民谣歌手,之所以文学性和精神影响力要高出许多,原因就在于迪伦的创作深处有这个范畴,而其他歌手几乎没有。”而这个范畴,指的是在吉光片羽的原创歌词后面所隐藏的那个大的历史叙事,那个诗学和心灵的巨大的场。1941年5月24日,鲍勃·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6岁时全家移居到苏达州矿区小镇希宾,那是一个气候严酷、生活封闭乏味的地方,只有电台传送着来自外界的信息。

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时迪伦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

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通宵达旦地弹琴唱歌,白天则蒙头睡觉,再没时间读书。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离开大学以后,他开始转型创作,他几次三番地去找乐评人Robert Shelton,给他唱自己的歌。直到Shelton意识到他的价值,把他推荐给各个唱片公司,并在《纽约时报》上对他大加赞赏,才终于引发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制作人John Hammond的注意,并为他挣得了一纸唱片合约。

这番幸运之神的眷顾很快让鲍勃·迪伦成为一颗新星,尤其在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广为流传之时,整个美国民谣界和一代年轻人的心灵都受到他的剧烈冲击。1962年,鲍勃·迪伦的第一张专辑《Bob Dylan》发布;1965年,《重访61号公路》发布。

鲍勃·迪伦在21岁时已写下平生最著名的歌曲,一连问了12个没人能答上的问题,这就是因电影《阿甘正传》而被大多数人熟悉的《答案在风中飘》。而另一首歌曲《像一块滚石》被权威音乐杂志《滚石》选为“史上最伟大500首歌曲”的第一名。

为了纪念鲍勃·迪伦为音乐史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在《滚石》“史上最伟大100名词作者”排行榜上,鲍勃·迪伦名列第一。

自1994年以来鲍勃·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作为一个音乐家,鲍勃·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鲍勃·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莱美、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鲍勃·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

1975年,鲍勃·迪伦(左)与美国诗坛怪杰、“垮掉的一代”之父艾伦·金斯堡在凯鲁亚克墓前。后者曾写推荐信,促成了鲍勃·迪伦于1997年首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与“垮掉的一代”

鲍勃·迪伦的少年时期正是摇滚乐的诞生之时。但他说:“摇滚乐对我来说是不够的。它们朗朗上口、有强烈的节奏,并且让你很high,但是不够严肃,不能现实地反映生活。当我接触到民谣时,这是更为严肃的音乐。那些歌曲有更多沮丧、更多哀伤、更多对超自然的信仰、更深层的感受……生活太复杂了,以致摇滚乐不能反映出来。”

在来到纽约之前,还在明尼苏达的少年迪伦除了听摇滚与民谣,也接触到“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迪伦在1959年读到凯鲁亚克,也读到从巴黎空运来的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美国禁止发行)。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这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Corso)、费林格提(Ferlinghetti),他们是如此神奇……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

而在后来,美国诗坛怪杰、“垮掉的一代”之父艾伦·金斯堡成为了迪伦的挚友,他认为鲍勃·迪伦是最棒的诗人,“我从印度回到美国西岸那会儿,有人给我放了张唱片,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1962年2月,19岁的迪伦来到纽约格林威治村。而这里,左翼民谣和反叛的垮掉的一代的诗歌正在翩然共舞,维持既激荡又矛盾的关系。

迪伦自己说:“民谣场景和爵士场景是非常紧密的。诗人读诗时,我会在底下聆听。我的歌曲与其说是受到书本上的诗影响,不如说更是受到诗人在现场搭配爵士乐的朗读的影响。”

“叛逆先驱”与抗议歌曲

鲍勃·迪伦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谣,也被广泛认为是当时美国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为了当时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1960年代中期迪伦开始从原先的抗议民谣风格转型,并在1965年发行单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也从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传统分类。但就在他被视为青年反文化的代言人时,他开始急速地想要告别民谣,告别抗议。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真正如前辈彼得·西格乃至同辈如琼·贝茨(Joan Baez)般具有强烈行动信念的抗议歌手。在1964年,他接受访问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写歌……炸弹已经渐渐变得无聊,因为真正的问题比炸弹更深层……我不属于运动的一部分。”

在迪伦对待抗议歌曲的态度上,应该没有人比他的亲密战友琼·贝茨更能体会深刻。在他被视为抗议民歌之王时,贝茨希望他能更加积极地介入到社会反抗运动中。迪伦却告诉她,“我只想专心做我的音乐。”

贝茨问他“我们俩有什么不同?”,他回答到“很简单,你相信你可以改变世界,而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改变世界。”

对于人们把他当作叛逆的先锋,迪伦是这么认为的: “我缺少的是独处的时间。无论反主流文化是什么,我已经看够了它。我对人们把我的歌词推而广之的方法非常讨厌,他们的含意被颠倒,用来论战,我也被涂抹成叛逆的佛陀,变节者的国王,无政府的主教,头等重要的人物。我们究竟在说些什么?无论怎样看,这些头像都挺可怕。全部都是‘亡命之徒’的代码。”

而迪伦在经过一系列对音乐和人生的重新思考,由民谣转向摇滚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民谣音乐舞台已经成了我必须离开的天堂,就像当年亚当不得不离开伊甸园。他太完美了。几年后,就会掀起一场混乱的风暴。事物就会开始被焚烧。胸罩,征兵卡,美国国旗,桥,也会焚烧—每个人都在梦想找机会发泄。国家精神奖发生改变,在很多方面,这都很像‘活死人之夜’。出路变幻莫测,我不知道它将通向哪里,但是无论它通向哪里,我都会跟随着它。一个陌生的世界会在前方展开,一个乌云密布的世界,有着被闪电照亮的犬牙参差的边缘。很多人误会了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的有过真正的认识。我径直走进去。它敞开着。有一件事实确定的,它不仅不受上帝的主宰,也不被魔鬼所控制。”

鲍勃·迪伦自1997年开始被提名诺奖。从1997年起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1996年1月,一个以挪威为基地的委员会开始筹划并准备为鲍勃·迪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为此,艾伦·金斯堡特地撰写了一封推荐信。

1997年8月,来自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英语与艺术教授戈登·鲍尔代表竞选委员会,为鲍勃·迪伦正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宣读了艾伦·金斯堡的推荐信。

信中写道:“虽然他(迪伦)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学上非凡的成就,那么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至关重要的联系。”

之后,从1998年到2004年,甚至2015年,迪伦每年都被提名。

鲍勃·迪伦的粉丝还特地建立了一个名为“Expecting Rain”(来源于鲍勃·迪伦的歌词)的网站,声援其拿诺奖。但在博彩公司历年开出的诺奖赔率表上,鲍勃·迪伦一直不被看好。2009年为25/1,2010年为150/1,2011年为100/1,2012年为33/1,之后几年的赔率都在50/1上下。《编年史》是鲍勃·迪伦在国内出版的唯一本中文版著作,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的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位20世纪传奇人物平生所著的最不同寻常的私密自传。该书中文版目前由上河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部分关于鲍勃·迪伦生平内容参考中国青年报《鲍勃·迪伦还在唱 他的听众已经老了》一文)

第四篇:冬天-诗(推荐)

冬天,在诗词的世界里美如画!

秋天的味道尚未消散,冬天已踩着厚厚的落叶悄悄临近。寒冷的冬日里,最惬意的时光就是一家人围坐着,读着古人的诗,赏着窗外的雪。让我们随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进冬天,在诗词中感受冬日之美.......冬夜之美

《寒 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天的某个夜晚,家里来了客人,诗人便以茶代酒招待他。火炉中的火苗开始旺盛起来,屋子里暖烘烘的。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静静地开着,芳香袭人。正因为有了这梅花,今晚的月色才显得与往日大不相同。中国的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以茶会友的佳话不在少数。在寒冷静谧的冬夜,对着皓月寒梅,与志趣相投的好友一起敲火烹茶,秉烛夜谈,更多的是一种君子之间的思想交融。

《冬饮之美》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家里新酿的酒还没有滤清,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经准备好了。天快黑了,看样子要下雪了。朋友,留下来同我喝一杯可好?

在古代,饮酒既是一种生活饮食行为,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天寒时,人们更是喜欢喝上几杯,既可以御寒,又排解了冬日的闲散时光。质朴的红泥小火炉、自家新酿的温酒、应邀前来的老友,更是为这寒冷冬日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情调。

冬食之美

《冬 景》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初冬时节,荷花凋零了,荷叶也枯萎了,就连那傲寒挺立的菊花都只留枝条在寒风中接受风霜的洗礼。但诗人说,这一年之中景色最美好的时候,正是这橙儿黄、橘子绿的初冬时节。

万物凋零的时节,连菊花都只剩下傲霜的枝条。然而,在诗人的眼中,这却是一年之中景色最美好的时节:天高云淡,硕果累累,一派生机盎然的昂扬之景。

冬离之美

《别董大·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空中,乌云在阳光下绵延不绝,日色昏暗。北风呼啸,归雁高飞,大雪纷纷。亲爱的朋友,不要担心此去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离别是一个让人伤感的话题,更何况是在这乌云蔽日、大雪纷飞的冬天,可诗人却劝慰友人,你不要担心此去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冬钓之美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下雪了,山上看不见飞鸟的踪迹;路上也不见人影,茫茫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诗人一个人。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天,诗人在做什么呢?他正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划一只小船在江心垂钓呢。

古人钓鱼,很多时候不只是为了鱼,更是为了收获一种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意境。垂钓的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品悟山水之间的怡情所在,享受这一段美好的悠然时光!

冬归之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傍晚时分,诗人还在赶路,山中的暮色苍茫,前路漫漫,于是诗人借宿在山中的一户人家中。夜间,诗人忽然听到柴门边的狗在叫,他猜想这应该是有村民迎风踏雪回来了吧。

古代的交通不便,客栈也只出现在城镇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地区,于是在路过的农户家借宿变成了常有的事。诗人借宿山中,因而遇见山民风雪夜归的场景,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冬思之美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本来应该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我却在邯郸驿站的客房里独自度过。灯烛前,我抱膝枯坐,只有灯光映出的影子陪伴自己。夜已经深了,想必此时家中团聚的亲人们还没有散去,大家一定是围坐在灯前,谈论着我这个出门远行的游子。

冬至又被称作“小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古代有“冬大过年”的说法,这一天,为了感谢祖先和神灵的庇护,人们会祭天祀祖,然后一家人团聚享用丰盛的晚餐。

冬雪之美

《苑中遇雪应制》

唐·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清晨,皇家御用的车驾驶出。望春台边,青旗随风飘扬。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寒冬时节,雪花漫天卷地落下来,犹如鹅毛般纷纷扬扬。雪花落在树枝上,就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开满了花朵,天地间银装素裹,纯洁而美好。

冬梅之美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驿站外的断桥边,有一株梅花在寂寞地开放。它是那样孤单寂寞,没有人来欣赏它。已经是黄昏时分了,梅花独处在这里,已经够凄苦了,偏偏又遇上了风雨。遭到风吹雨打后,花瓣四散飘落。梅花是最早迎接春天的花,比别的花开得都早,却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只是任凭百花嫉妒它。即使它的花瓣飘落,被碾作泥土,依然在这人世间,留下它那淡淡的芬芳。

梅花开在严寒中,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因而深得古代文人的喜爱,也常被民间看作吉祥的象征。它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她的傲雪精神,她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

第五篇:冬天的诗

冬天的诗——罗伯特·伯莱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

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

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

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

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

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

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

冬天的蚂蚁的方式,那些

被伤害的并且想生活的人的方式:

呼吸,感知他人,以及等待。

八月之杯

八月逝去 山峦清晰

河水平滑起伏

此刻才见天空

天空高过往日

有时我想过

八月之杯中安坐真正的诗人

仰视来去不定的云朵

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将你看清

一只空杯子 装满了我斯碎的诗行 一只空杯子————可曾听见我的叫喊!

一只空杯子内的父亲啊

内心的鞭子将我们绑在一起抽打

还是那样的感觉,寂寞而美丽,忧郁而坚实。

盼 望

席慕蓉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麽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在地铁车站——庞德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走你孤独之路,去担当缺席与追问”--海德格

“你是世界的光,我却在黑暗里行走”--张志扬

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

慢慢读 回忆你昔日眼神的柔和

回忆它们当初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 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

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的脸上 那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

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 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神女峰》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在夕光里 在夕光里,你把嘴紧紧抿起:

“只有一刻钟了” 就是说 现在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 百年!” “相距千里 万里!” 忽然你顽皮地一笑,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嗯 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 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村庄》

村庄,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与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 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墓床》(顾城)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德国

诺瓦利斯

从前,当我流着辛酸的眼泪——

当我沉浸于痛苦之中,失去了希望,我孤单单地站在枯干的丘冢之旁,丘冢把我的生命的行姿埋在狭窄的黑暗地室里,从来没有一个孤独者

像我那样孤独,我被说不出的忧心所逼,颓然无力,只剩下不幸的沉思——那时

我是怎样仓皇四顾,寻求救星,进也不能,退也不能——对飞逝消失的生命寄以无限的憧憬——那时,从遥远的碧空,从我往

日幸福的高处降临到我头上。四周的地面

慢慢地高起——在地面上漂着我解放了的新生的灵气。丘冢化为云烟,透过云烟,我看到恋人净化的容貌,——她的眼神里栖息

着永恒——我握住她的手,眼泪流成割不段的闪光的飘带。前年的韶光坠入远方,象暴雨一样——我吊住她的脖子,流下对新生感到

喜悦的眼泪。这是在你黑夜中的最初之梦。

梦过去了,可是留下它的生辉,对夜空和它的太阳,恋人永远不可动摇的信仰。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你美丽的忧伤

你目光有醉人的疼痛,从此注定我终身的漂泊。

为了记忆中的那片海蓝,我踏上长路没有回来,哪怕此生受尽伤痛还有煎熬,我追我的梦直到天涯。。

你目光有醉人的疼痛,从此注定我终身的漂泊,我愿化春风轻拂你的发梢,带走忧伤找回失去的笑容

我愿燃烧自己放出光芒,挥去你泪眼里的彷徨迷茫,还你新生的纯真和希望

九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那一天那一年那一世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十月

---周梦蝶

就像死亡那样肯定而真实

你躺在这里。十字架上漆着 和相思一般苍白的月色

而蒙面人底马蹄声已远了 这个专以盗梦为活的神窃 他底脸是永远没有皱纹的

风尘和忧郁磨折我底眉发 我猛叩着额角。想着

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过了 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

是的,至少你还有虚空留存 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 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 甚至眼泪也不是……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下载冬天的诗winter poem [美国] 罗伯特勃莱(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冬天的诗winter poem [美国] 罗伯特勃莱(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冬天的诗

    冬日的诗 应和四时吟诗诵词滋养人生  山园小梅·其一 【作者】林逋【朝代】宋代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

    关于冬天的诗关于冬天的诗

    篇一:描写冬天的诗 描写冬天的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

    关于冬天的诗

    关于冬天的诗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

    有关冬天的诗

    有关冬天的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冬......

    冬天的诗

    按农历学诗词之1——冬天 至后【唐】杜甫 冬至2009、12、21,星期一,冬至前一天, 冬至之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

    莱莉诗化妆品公司简介(范文模版)

    EVESS莱莉诗品牌简介: 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北麓有个宁静而幽雅的乡村小镇,这里洋溢着古典的浪漫气质,充满了田园诗意,静谧,清新。广袤的草场,附近无边的森林与从这里蜿蜒流过的莱......

    美国大法官约翰罗伯特的毕业典礼致辞

    Supreme Court Justice John Roberts' Unconventional Speech to His Son's Graduating Class Thank you very much. Rain, somebody said, is like confetti from heaven......

    描写冬天的诗

    描写冬天的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