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初中课内唐诗宋词赏析
七(上)
1、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精析:本诗为写景诗,由大河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①②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①句为互文句,寓情于景。②句既有实景之芙,也有虚景之壮阔。③句蕴含哲理“生”“入”拟人手法,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④句表达思乡之切。全诗为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主要特点。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精析: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景象,颔联和颈联描写莺、燕、花、草四种体现春色的景物,表达对早春西湖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用词准确生动,表现了早莺飞向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展示了初春蓬勃的生机。八(上)
3、望岳
(唐)杜甫
①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精析: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有情。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富有启发性的象征意义,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群山的气概。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甸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②句写景中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③④句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5、春望
(唐)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①句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②句分写,通过花和鸟写春天,鲜花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③句写家信的难得与珍贵,忧国思家。④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6、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精析: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①句交代远渡地点和出蜀目的,写景。②③句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水中明月如镜,反衬出江水的平静。④句含蓄地抒发思乡深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7、登岳阳楼(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精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臵,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颔联:登临吴书蜀 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然而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全诗气韵苍凉。
八(下)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析:这是一首古代酬赠诗,感情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①句写诗人的辛酸和内心的愤懑不平。②句中前句用典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典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之意。③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沉舟”、“病树”自喻不悲观,令人回味、想象。④句点明酬赠的题意对友人的关怀,与友人共慰。
9、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析:作者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望于侥幸。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后两句议论,从反面落笔.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的抑郁之情。诗人讲了一个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10、过零丁洋
(明末)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析:全诗表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首联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颔联写作者忧国伤怀之情。颈联对偶、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11、行路难
(唐)李白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析: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榜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②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③句正面写行路难。④句引吕尚和伊尹的事例,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⑤句句式短小、节奏急促,跳跃,写出诗人矛盾复杂的心理,但诗人没有气馁。⑥句写诗人坚定的信念。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12、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析: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 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情韵兼胜,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九(上)
13、望江南(唐)温庭筠
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②过尽千帆皆不是,③斜晖脉脉水悠悠,④肠断白蘋洲。
精析:全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①句写思妇精心打扮之后,盼望心上人的归来,次数不只一次。“独”写出孤寂落寞之感。②句思妇望眼欲穿。由希望到失望,等待之久,失望之深。③句 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④句“白蘋洲”用借代手法,写愁苦之情,相思之情,写出盼归之痛。令人感叹、悲伤。点明主旨。
14、渔家傲(北宋)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析:全诗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①②③句为上片,写边塞秋景的萧索。①句写秋天,点明季节,然后用“异”字统领下文,从三个方面叙述:
一、大雁南飞(气候异);
二、边声四起(边声异);
三、孤城落日(边城异)。“雁去”“边声”“长烟”“孤城”渲染出西疆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④⑤⑥为下阕,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④句写将士们的报国激情。⑤句羌笛声使战士们的思念故乡无法入睡。⑤⑥句抒发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阕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词的下阕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衷。
15、江城子 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精析: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抒发了为国效力 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开篇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写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委婉表达出期望得到朝廷中用的愿望。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16、武陵春(南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精析: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上片,“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物是人非事事”,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万事皆休,不禁悲从中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把哀伤的程度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词的下片着重挖掘内心感情。“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 “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新奇,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是写“愁”的名句。
1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精析: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词的上片,描写军旅生活,渴望再有机会杀敌建功立业。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了壮烈的战斗。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
怒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此人 的最高理想,表达出此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全词在豪放中蕴含深沉的悲凉。
第二篇:初中经典古诗词赏析
1、孤雁 唐(杜甫)
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景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第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颔联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理遥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2、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悠怨的老调,是雄伟知音。
3、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里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了是值得的。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
喜爱与希望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轻阴
入云深处亦沾衣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历来备受称道的名句,请你做简要的赏析。
“草色遥看近却无”写草刚出牙时的嫩绿景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融融,遥望可知是春草露出的嫩芽,朦朦胧胧,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牙,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
5、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折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分析。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见”字好,“见“字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6、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与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形成对比。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7、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白玉条”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的情景,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显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夜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存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渡过。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9、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诗歌前两句写出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做简要分析。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念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远。
10、鹊 桥 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城深处? 潮生理棹,謿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写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上片“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低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得悠闲、自在。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回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以看出来。陆游一次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首诗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利牵绊的俗人的。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
11、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本诗作于永州。作者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抒政治失意的孤愤。诗中的西严即指西山,在山青水绿之中自遣自歌、独来独往的渔翁,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看似写渔翁,实际是写诗人自己。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12、江 城 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
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1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抑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14、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赏析】
剑门关是川北交通要道。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此地,吟成这首记行小诗。诗人骑着毛驴,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他一路前行,一路饮洒,倒也潇洒自在。只是早行夜宿,衣不电动暇洗,满身的尘埃和洒迹,未免不太雅观。今日踏上剑阁古道,阴云密布,细寸蒙蒙,他稳坐驴背,崎崎岖岖,迤迤逦逦,左顾右盼之中,不时吟哦几句,渐渐地,剑门关已经已经身后,行入剑南来了。
这一番情调,够别致、够浪漫的吧?所以他不禁要自问该不该算个诗人了。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自古诗人多饮洒,李白斗洒诗百篇,杜甫洒量不在李白之下。现在,满襟衣的洒痕,正说明自己与“诗仙”、“诗圣”同一嗜好。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不是众所周知的佳话吗?而今自己“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这样,以诗人自命,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但何以又“无处不消魂”枣默然神伤呢?这就涉及陆游的一贯追求和当时处境了。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叫人怎么能甘心呢!
所以,“此身全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试想,如果不是故作诙谐,谁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亲爱的读者,请透过诗人幽默、潇洒的语调,去触摸、古籍他那颗苦痛心灵的震颤吧!
第三篇:初中课内古诗赏析集锦
初中课内古诗赏析集锦
《观沧海》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这是诗人丰富豪迈的气魄。中考赏析: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次北固山下》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请以诗的颔联为例进行赏析。(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正”、“悬”两字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3、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示例: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端直直地悬挂于桅杆上。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景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
【思想内容】描绘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中考赏析: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啄。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诗人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软,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欲迷”“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春的勃勃生机。《西江月》
这首词明白如话,采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活泼,摇曳多姿,描写出一幅农村夏夜悠闲恬静的画面,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品析词中'忽'字的用法
'忽'字用得传神,既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一致,又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寓情于景的写法欣慰欢快之情(闲适之情)
2、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写景角度和作用。)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夏夜的宁静,侧面烘托了诗人因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答:运用互文手法,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天净沙秋思》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望岳》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好象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出泰山神奇秀丽。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3、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一个“割”字,表现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 雄心壮志。(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赏析:“齐鲁青未了”
“齐鲁青未了”照应了题目中的“望”字,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泰山绵延、高大。“青”是青翠的山色,“未了”是写青翠的山色一望无际现出泰山绵延,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春望》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表现了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战火连续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表达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引人共鸣。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归园田居》赏析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5、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谈谈'意愿'的含义。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使至塞上》赏析
【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从意境、色彩、用词三方面来写)相关链接:《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到像是见了这景的。
这两句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边疆沙漠无边无际,草木不见,商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的升腾在天的尽头,而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5、简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写作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游山西村》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3、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渡荆门送别》
1、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4、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酬乐天》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暗示贬谪时间长久,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6、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赤壁》 【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过零丁洋》
主题: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⑴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2、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水调歌头》
内容理解: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1、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3、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理解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的祝福,乐观旷达的情怀
4、“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5找出《水调歌头》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并说说其含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为安慰的语气,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有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山坡羊》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3、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4、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聚”,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能赋予群山生命和意志。)《白雪歌》 【思想内容】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妙在何处 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迅疾猛烈,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出了作者惊奇之情
2、赏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采用互文的写法,“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互相映衬,色彩鲜明。“掣”字准确而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4、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两句惜别之情深挚动人,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表达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1、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2、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以落红自喻,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望江南》
【思想内容】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1、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评价此词是曾说:“把“肠断白频(应该是蘋,但只有繁体)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贵无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因为前几句写出了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晖”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的联想的空间。再以“肠断”修饰,一览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
2、这首词中的“独”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一个“独”字不仅点明了她孤独的思妇身份,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蘋洲”遥相呼应
3、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
面对一艘艘驶过的客船,仍然是一次次的失望,此时思妇的心理活动应 是从希望到失望,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思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
4、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叠音词“脉脉”、“悠悠”既写点出了时间也写出了夕阳余晖下江水悠远的景象,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词描绘的画面: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眼望水中那开满白色苹花的小洲,怎不令人愁肠寸断。《渔家傲》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作用 “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的特点。
2、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4、“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用典作用
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这两句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正面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6、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江城子(10年已考)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词人希望被重用,为国杀敌立功的心愿
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表现了词人希望被重用,、报效国家的情感。使表达委婉含蓄
4、诗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射杀西北来犯的敌人 运用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赏析“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中“卷”的表达作用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6、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武陵春》
1、本词中,作者通过哪两个外在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哀愁如此之重,她无心梳妆打扮,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3、只恐双溪舴艋舟”中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第四篇: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 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
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第一册
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6、《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8、《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枝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感到特别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第二册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2、《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6、《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这四句话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
7、《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姑且活着,死了的永远完了!(讽刺了统治者的残暴,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9、《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它怎么能够这样清澈,那是因为有着源头鲜活的水不断补充。(池塘里的水是比喻人的知识、学问、思想,而那“源头活水”是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一个人,哪怕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装了大半池水一样,然而如果就此不再学习,那么原来那点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就像长期不换水的池子也会臭一样,必须不断读书学习,把“活水”源源不断地注进自己那口“池塘”去,自己的知识学问和思想观点才能不断充实不断更新。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把难懂的书看懂时的感受。)
10、《清平乐》:“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有趣的是那个小儿子顽皮淘气,躺在河边伸手剥着水中的莲蓬。(表达了作者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册
1、《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5、《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6、《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7、《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
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9、《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四册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花木深”颇有意境,衬托出“幽处”之幽,幽中显静,幽中含美,抒发诗人去除杂念,忘情山水的情趣。
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表达了夏完淳誓死不屈的决心,诗句慷慨激昂悲壮雄奇。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写作手法上,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希望。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描绘形象生动,言情蕴藉,深化愁情苦调,为千古名句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
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册
1、《饮酒》:“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好个“心远地自偏”,恬静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么一丁点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这样的诗句也只有陶潜这样淡薄功名,而又返璞归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如果我们要深究起来,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妙用了“蒸”“撼”两个动词:连云梦泽这么巨大的湖泊,也被洞庭湖蒸腾的水气所笼罩,可见其丰厚的蓄积;连岳阳城这么大的都市也为其波涛所撼动,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可见其力量的巨大。这样,诗歌把洞庭湖磅礴壮观的气势推向极点,很有特色。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举的吟咏洞庭湖的名句。
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4、《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5、《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写景,又寓情其中,含义深刻。眼望江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的归舟,时近黄昏,江面只剩下斜阳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意境幽远凄清,渲染怨妇的离愁,把浪迹天涯的游子久久未归,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绪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象描绘出来,而且把怨妇独倚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不改的意境表现出来。
6、《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
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正因为这两句诗寓意深刻,不仅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而且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献身的志士仁人。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第一个设问,起句峻急,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表达了诗人急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昂扬意绪和紧迫心情,第二个设问则从反面衬托了诗人投笔从戎的必要性,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愤激情怀,诗的格调也由昂扬激越转为沉郁哀怨,峻急中见回荡之姿,豪情中见愤然之意,颇含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的前两句写的便是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僵卧孤村”写的是诗人处境,是实写;“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和志向,是虚写,后两句转入实写,但仍然有虚,如“铁马冰河”的梦境,全境把作者现实(实)与平生壮志(虚)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0、《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无议论,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平白如话,但在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怜悯。
第六册
1、《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赏析:放眼望去,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为我们展示了江水波澜起伏,高山为雾气笼罩而时隐时现的自然景象。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用刀切断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3、《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
4、《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第五篇: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6、《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8、《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10、《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12、《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13、《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14、《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这四句话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
15、《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16、《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18、《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19、《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写作手法上,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希望。
2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
2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
2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26、《饮酒》:“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好个“心远地自偏”,恬静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么一丁点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这样的诗句也只有陶潜这样淡薄功名,而又返璞归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如果我们要深究起来,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7、《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28、《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29、《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写景,又寓情其中,含义深刻。眼望江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的归舟,时近黄昏,江面只剩下斜阳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意境幽远凄清,渲染怨妇的离愁,把浪迹天涯的游子久久未归,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绪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象描绘出来,而且把怨妇独倚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不改的意境表现出来。30、《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1、《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正因为这两句诗寓意深刻,不仅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而且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献身的志士仁人。
3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的前两句写的便是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僵卧孤村”写的是诗人处境,是实写;“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和志向,是虚写,后两句转入实写,但仍然有虚,如“铁马冰河”的梦境,全境把作者现实(实)与平生壮志(虚)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用刀切断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33、《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
34、《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3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