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浅谈详和略素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选)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诗是最成功的一个部分,唐宣宗评价白居易的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本文从分析《长恨歌》中或详或略的描写入手,探讨诗人写作初衷及表达效果。
一首长篇叙事诗,写什么,不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都隐藏着诗人的写作意图,详略的标准则是根据所要表达主题的需要决定的。对一首诗的解读,不能离开作品空谈,只有认真细致地对诗歌进行分析研究,才能真正读懂,才能真正了解诗的主题。诗的开头这样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根据诗本事,我们知道杨玉环进宫前原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诗人将其写成一个“人未识”的深闺女儿,这不仅仅是“为尊者讳”的问题。从下文知道,诗人要写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歌颂的是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他自然不能让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有任何的玷污。于是在这里仅仅用“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两句,就将一段肮脏的故事抹掉,诞生出一位豆蔻年华、冰清玉洁的杨玉环来。诗人对李杨的回护,只是对诗中的艺术形象的回护,并非是篡改历史,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诗人对李杨爱情的基本态度。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杜牧在《龙池》一诗中用“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对李隆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李杨的丑事毫不讳饰。李商隐《马嵬》一诗略为平和,但“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几句,嘲笑意味却十分明显。我们不能因此而批评白居易罔顾事实,因为这毕竟不是在写历史,只是文学作品而已,我们不能用读历史的眼光去读文学作品。读到这里,我们且掩卷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来写,下面该如何将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孩子送到唐明皇的身边呢?这是一个难题,大概需要一大篇文字来敷衍这个故事。也许我们可以构思出各种各样生动的故事将杨玉环送进宫去。但问题是,不论是因人介绍还是选美进宫,不论是被骗进宫,还是被抢进宫,在这里都是冗文,因为如何进宫与唐明皇对她的宠爱并没有关系,与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没有关系。而有关系的只有杨玉环的“天生丽质”。于是诗人大笔一挥,一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便浓缩了一大篇故事,并暗示我们,唐明皇重的是“色”。我们不能不叹服于诗人简练的笔墨。以上是略写。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下,详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和他们风流享乐的生活。诗人抓住杨玉环“美”且“媚”的特点,文笔极为细腻香艳,以至受到后人诟病。明代唐汝询就认为其诗“格极卑庸,词颇娇艳;虽主讥刺,实欲借事以骋笔间之风流”。是说虽然有讽喻的意思,而文字太过香艳。其实这一段的细致描写,是诗人要表现唐明皇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而纵情声色,以至造成“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君王失政,“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后宫失衡,“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民俗失真的恶果。而这些都是酿成“安史之乱”的原因,也是杨贵妃的就死之媒。在这里,作者并未因为对李杨爱情的同情而在文字上作讳饰,这大概就是诗人想借这个故事表达一种“讽喻”的意思吧。顺便说一下,“讽喻”不同于“讽刺”,讽喻只是说个故事,让人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至于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这都没有关系。而讽刺则直接而强烈。
第二段诗人用了略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以“渔阳鼙鼓”和“缓歌慢舞”作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战乱的突然和逃难的狼狈。引起安史之乱和逃难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因为这不是诗人在此诗中着力表现的东西。甚至对六军的逼迫和贵妃的死也写得极为简略,仅用“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寥寥数语突出了明皇对贵妃之死伤心至极而又无可奈何。接着诗人用“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四句,概括地写了唐明皇在入蜀途中对杨贵妃的思念。“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句,就带过了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充分表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给人留下了悬念,也为第四段道士在海外仙山寻找到杨贵妃埋下了伏线。这一段略写,既表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生死不移的恋情,又为第三段回京之后的描写留下了余地,使人不会有重复之感。
第三段唐明皇回到京城后对杨贵妃的思念写得极为细致:“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回京以后凄凉冷落,只好去散散心吧,但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就似乎看到了杨贵妃的面容;看到柳叶就想到杨贵妃的眉毛,唐明皇眼中的一切都只能引起他对杨贵妃的思念。而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从桃李花开的春天,一直到梧桐叶落的秋季,一直缠绕在心头。在他眼中,宫殿的台阶上 1 铺满了落叶,大殿上飞舞着萤火虫,当年那些美貌如花的佳丽们都生出了白发,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凄凉冷落,都是那么了无生意。“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回到住处更是孤单寂寞,对着那冰冷的鸳鸯瓦、翡翠衾彻夜不眠。这一段将唐明皇的孤独凄凉的晚景写到了极致,也将其对杨贵妃的思念写到了极致。读者为他的生死不渝的深情所感动,为他的落寞悲凉晚景而悲伤。这时的唐明皇在读者眼中已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间帝王,他是一个为情所困、为情所苦的有血有肉的情种,甚至称其为情圣也不为过。正是这种生死的相思,感动了他的臣子们,于是找来了方士为他寻觅杨贵妃。
前文写的都是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而爱情是双方的,单方面的相思还不足以证明爱情的真挚和深厚,第四段就从另一个角度写杨贵妃对唐明皇的思念之情。这一段的寻觅过程,写得无比的绵密。我们可以设想,怎样让一个并未见过杨贵妃的人去寻找她呢?按常理,必须有人向他介绍杨贵妃的相貌、特长。但这是诗歌,不是小说,所有这些都不能写入诗中,只能从下文的情节中体现出来。诗人先用方士“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数句简略地写了方士找遍了该找的地方,但都没有找到。正在人们失望之际,又出现了转机——“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人精神一振。下面的一段描写极为精彩细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这里诗人用的是诗家语,不能像小说那样交待得那么清楚。但我们可以看明白,当方士远远地看到了五色云彩笼罩的仙山上有很多的仙女,于是便前去问讯。而这一问,诗人也写得极见功力:因为这是仙山,是道家胜地,所以方士寻问的是“太真”。诗人在这里将杨贵妃在进宫前暂入道观时用的道名变成了“字”,这一下不著痕迹的洗刷,将本来很肮脏的一个乱伦故事彻底洗净,甚至还带上了一些“仙气”。当方士了解到这里果真有一位名叫太真、长得花容月貌的人,于是就去登门拜访。“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前两句写杨贵妃在仙山的地位崇高: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成仙后,充当了她的应门丫头;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也成了她的贴身丫头,其地位可想而知。当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者,她立刻从梦中惊醒。而醒来以后的动作是“揽衣推枕起徘徊”,动作之快速,与贵族妇女起床时的从容或慵懒大不一样,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杨贵妃的震惊、激动、急切、悲楚的心情。“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这两句往往被误读,以为只是描写杨贵妃想见到唐皇使者的急切心情,以至来不及梳妆打扮就出来见客。其实,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这两句也是写使者观察中的杨贵妃。使者没有见过杨贵妃,凭什么断定她是不是要寻找的人呢?只有凭观察来判断。如果不是真情关切,哪一位贵族妇女会不梳妆打扮就出来见客的?接着使者眼中的杨贵妃是“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使者继续在观察,他虽然了解到杨贵妃善跳“霓裳羽衣舞”,但也不能为了求证而要求她跳一段舞。现在使者有了把握,一个连走路都像跳霓裳羽衣舞的人,还能错吗?接着再就近观察,来人“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不论从容貌上,还是心境上都没错,使者心里终于踏实了。这一段精细的描写既写了使者寻觅的过程,又通过使者的观察,表现了杨贵妃对唐明皇的思念,真正是一箭双雕的好手笔。这就是诗人为什么花费大量笔墨的原因。接着该是杨贵妃正面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了:“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唐明皇的思念,又让使者带回信物,并说明了信物的意义。为了取信于唐明皇,最后还让使者带回一个只有两人知道的誓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既是妇女的细心,也是诗人构思的缜密。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在贵妃进宫、酿成战乱、贵妃之死等处都采用了略写。而对贵妃所受的宠爱、李杨相互的思念则写得非常细致,全诗的重点所在也就不言而喻了。
白居易曾经对自己的诗有过“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的评价,可见他是把这首诗作为爱情诗来看的。而《长恨歌传》的作者陈鸿说:“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而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意思是白居易不仅是“感其事”,而且目的在于“惩尤物,窒乱阶”。《长恨歌传》写于《长恨歌》之后,从一歌一传的写作经过看,白居易未必没有陈鸿所说的目的。但分析研究不能离开具体作品,在整篇诗歌中,诗人有些地方虽有讽喻,主要的内容则是对李杨爱情的同情甚至是激 2 赏,最起码“惩尤物,窒乱阶”在诗中表现得并不突出。
第二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
情。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思想手法:表现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今昔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国家对力的感慨。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表现手法:白描、情景交融
思想手法: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比喻
思想内容:对生命伟大,胸襟的旷远的赞叹,对自身的渺小,前途的迷茫的感慨。
扬州慢
姜夔(kui)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
知为谁生。
表现手法:用典、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写对扬州昔日繁华和如今山河破碎的感伤。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表现手法:白描
思想内容:抒写了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
思想内容:对连年战伐,百姓穷苦的痛惜之情和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慨。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思想内容:表达对故国的怀念,抒发怀念故国的悲伤哀痛之情和满腹愁绪。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表现手法:想象,对景抒情
思想内容:表现出久居京城思念故乡的情怀。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将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表现手法:衬托
思想内容: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比兴、夸张
思想内容: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慷慨自信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怀才不遇的感慨。
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1、送者未及返。
,烟波杳悠悠。(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2、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3、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4、骊宫高处入青云。(白居易《长恨歌》)
5、霾两轮兮絷四马。
,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6、,两朝开济老臣心。,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7、君王掩面救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8、世味年来薄似纱,?小楼一夜听春
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
11、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12、带长剑兮挟秦弓。诚既勇兮又以武。身既死兮神以灵,!(屈原《国殇》)
13、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西宫南苑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15、,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
16、矮纸斜行闲作草。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7、,罾何为兮木上?(屈原《湘夫人》)
18、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
19、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20、,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1、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函谷举,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3、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24、,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5、捐余袂兮江中。(屈原《湘夫人》)
26、我欲因之梦吴越。湖月照我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
28、,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29、过春风十里。自胡马窥江
去后,犹厌言兵。渐黄昏,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30、塞上长城空自许。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31、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犯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
32、,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3、丞相祠堂何处寻?。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4、,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35、,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6、,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37、,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38、春风桃李花开夜。(白居易《长恨歌》)
39、,清风吹我襟。
,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40、白日沦西河。
,荡荡空中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鲍照《拟行路难》)
42、云中谁寄锦书来?
。(李清照《一剪梅》)
43、,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4、迟迟钟鼓初长夜。(白居易《长恨歌》)
45、欲言无予和。日月掷人去。(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46、,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47、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48、;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9、此时相望不相闻。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0、古亦有山
川。车舟载离别。(黄遵宪《今别离(其一)》)
51、峨嵋山下少人行。(白居易《长恨歌》)
52、鹿门月照开烟树。,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3、,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4、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长相思》)
55、,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6、上穷碧落下黄泉。(白居易《长恨歌》)
57、,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杜甫《登岳阳楼》)
58、春水碧于天。垆边人似月。,还乡顺断肠。(韦庄《菩萨蛮》)
59、漠漠水田飞白鹭。,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60、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61、世间行乐亦如此。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2、岭上晴云披絮帽。,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63、黄埃散漫风萧索。(白居易《长恨歌》)
64、,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杜甫《旅夜书怀》)65、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长相思》)66、,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
6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
进酒》)
68、昆山玉碎凤凰叫。十二门前融冷光。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69、,但愿长醉不愿醒。,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李白《将进酒》)
70、铁衣远戍辛勤久。少妇城南欲断肠。,绝域苍茫无所有!(高适《燕歌行》)
71、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生悲壮。(杜甫《阁夜》)72、,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3、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74、归来池苑皆依旧。(白居易《长恨歌》)
75、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76、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
77、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8、汉家烟尘在东北。男儿本自重横行。(高适《燕歌行》)
79、。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80、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杜甫《阁夜》)81、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82、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83、,密雨斜侵薜荔墙。
,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84、,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
85、,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
牧《阿房宫赋》)
86、,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87、帝子降兮北渚。(屈原《湘夫人》)88、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89、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90、,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91、杜郎俊赏。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92、,旌旆逶迤碣石间。
,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高适《燕歌行》)
93、群季俊秀,;
,独惭康乐。,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94、,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95、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96、吴酒一杯春竹叶。(白居易《忆江南(其三)》)
97、以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98、,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99、。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100、战士军前半死生,!
,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高适《燕歌行》)
第三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教学设计
夏 维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
(二)解析
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指的是通过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艺术形象方面去感受它们的审美价值。当然,由于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差,教学的重点仍然要放在词句的疏通上。学生在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中知道要重点掌握哪些方面的文言知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梳理、归纳、掌握文言文知识点。本单元为选修中的文言文第一单元,我们以第一篇文言文《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欣赏,该文是一篇山水游记,着重描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作者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学习本文要体会散文和诗歌在描绘山水形象方面的差别。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二)解析
注重朗读,积累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了解作者写景的层次和描写的重点,体会散文和诗歌在描绘山水形象方面的差别。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单元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对难以对文本中的重点字词以及对例文的特殊句式进行疏通,其次是如何进行自主鉴赏模糊不清,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以及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方法不够清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先疏通归纳整理文中重点词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懂文章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赏析的模式与习惯。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板书较多,可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很流行“穿越”这个概念,其大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时空的转换”。其实我们的身体不能逆回到从前,也不能跨越到未来,但我们的思想可以穿越到我们能想象到得时空。我们的思想可以推开岁月尘封的门,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在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陆游的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
(二)本课相关知识
1、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3.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与对岸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隔江相望,每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小孤山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迎山而上则胜迹迭出,启秀寺、一天门、龙耳洞、龙角石、关圣殿、弥陀阁、藏经楼、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竹林、御诗碑、梳妆亭等十余处景点,且每一景点都有每一景点之雅观和民间传说,并镌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
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山上古刹启秀寺供奉有妈祖圣像,是中国长江中唯一一座妈祖庙。据《安庆府志》记载,庙始建于宋朝,明改建命为“天妃庙”。庙供奉“安济夫人”。安济夫人又称天妃,福建莆田县人,宋代都巡检林院的女儿。幼而事佛,死后立庙祭祀。
4.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三)熟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先让学生相互纠正,然后教师在予以确定。【明确】
烽燧(suì)潦(lǎo)缩 抟(tuán)赪(chēnɡ)湓(pén)浦
2、分组朗读,对文中难以理解、难以疏通的地方进行标注。
第二课时
(四)自主疏通,合作交流
问题
1、你能把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分别归纳出来么?
设计意图: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通过合作能自主发现归纳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师生活动:
学生联系注释对文意进行疏通,以小组为单位,分四个小组,分别归纳文中的知识点。
(五)师生互问互答 师生活动:
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予以解答。【明确】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覆盖缠绕在它的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学生默读第二段,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予以解答。【明确】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因此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都隐没了。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学生默读第三段,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予以解答。【明确】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 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六)教师知识点归纳 重点实词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重点虚词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第三课时
(七)探究赏析
问题
2、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
设计意图:对原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1)主要内容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同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问题3.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的描写,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方法。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感。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1)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
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2)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
(3)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问题4.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挖掘本文的审美价值。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问题5.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中景物、环境的描写,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1)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2)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3)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4)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变式练习
1、翻译下列语句。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明确】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2、本文与苏轼的著名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均是咏小孤山大孤山的名作,试比较二者“创造形象”是怎样“诗文有别”的?
师生活动:
教师提供《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附〗 苏轼原诗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的嫁彭郎。
〖释义〗
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明确】
苏诗只简洁地写山色水阔、山势险峻、江水波涛汹涌,江阔山小。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清代的吴乔曾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第四、五、六课时
(八)自主赏析
对《庖丁解牛》、《项羽之死》进行自主赏析并形成文字。
《庖丁解牛》自主赏析指导
1、积累文言知识。
2、欣赏“解牛之美”
3、探讨“解牛经”
4、理解“庄子之道”
5、小寓言大智慧。
知识点点拨:
1、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作分解、宰杀之意。此文是一篇寓言(具有讽喻与教育意义)。
2、齐读课文。
3、结合《导纲》正字音。
4、自读课文,并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结合《导纲》完成)★归纳“为”的意义和用法。★找几个古今异义词。★找几个词类活用字词。★找几个通假字。★注意几个重要句式。★积累几个成语。探究新课:
1、欣赏“解牛之美”。
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探究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探究三:为什么要借文惠君的口夸赞庖丁?
2、探讨“解牛经”。
探究一:对于庖丁解牛的情形,你有什么感觉,整体上庖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探究二: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怎样达到这一境界的?(三个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体会。
3、“庄子之道”——引导课文意旨探究。
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4、小寓言大智慧——有什么启示意?(结合课后习题四)
《项羽之死》自主赏析指导 知识点点拨:
一、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1、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2、自主提问,补充讲解 幻灯片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变式练习
一、多义词
1、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为诗曰()为诸君溃围()赤泉侯为骑将()
吾为若德()吾为公取彼一将()
3、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4、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以无厚入有间()
7、籍独不愧于心乎()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 汉军乃觉之()
9、乃有二十八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2、力拔山兮气盖世()
3、直夜溃围南出()
4、常幸从()
5、然今卒困于此()
6、期山东为三处()
7、骓不逝兮可奈何()
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
10、平明,汉军乃觉之()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四、判断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五、解释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七、分析项羽性格,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例进行了赏析,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我们应该先重点疏通文意,学习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文言文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文言文的鉴赏方法。在课后我们可以按照本课的模式对本单元其他例文进行自主赏析。
第四篇:长恨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1、播放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
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
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二>、创作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三>、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乐。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教师点拨。
①第一部分,“三千宠爱在一身”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②第二部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无奈。爱美人失去江山,但是,失去江山也难舍美人。自“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断肠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李隆基陷入怀念和哀伤不能自拔。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③第三部分:此段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爱悠悠,恨悠悠”。由此也说明皇帝不单是重色,更是一个至诚的情种。至诚才有长恨。多角度的反复描写强化着爱,也突出了恨。(问题:本段是从哪些角度表现李隆基的思念之情的?从情景:物是人非、从时间:历久弥新、从心情:“度日如年”)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④第四部分:把爱由人间写到天上,人鬼情未了。如果说前一段写的是“昭阳殿里恩爱绝”(皇帝),这一段写的是“蓬莱宫中日月长”(贵妃)。寻觅是思念,是牵挂,有点“你在他乡还好吗”的味道。(问题:为什么要从人间写到仙境)。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思念感动道士,道士寻找到玉环魂魄,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二>、背朗精彩片段。
<三>、问题探讨(学生自由讨论)
1、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
发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那么“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生甲:“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生甲: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生乙: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生丙: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此为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均可)
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所谓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
杨玉环
杨玉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天生丽质不是自己的错,然而这也就成了她悲剧命运的开端。倾国倾国的美貌使她成为六宫粉黛羡慕的对像,其实又有谁知道,自己连选择丈夫的权力都没有,自己只不过是皇家王权的礼物和玩弄品,她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只是操纵在别人手中的玩偶。我想杨玉环一定是含着泪水走向皇宫深院的。
追求爱情是女人一生的目标,既然连选择自己丈夫的权力都没有,那么就只有接受。是的她不缺少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也不缺少山珍海味,难道只要拥有这些就是幸福的吗?可悲的是没有人能理解她笑容背后隐藏的寂寞和无奈。
马嵬坡是她人生的终点,或许她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所以她走向死亡时是那么的果敢,没有丝毫留恋,自始至终她连头都没回——毕竟这个世界能让她留恋的东西太少了。花钿委地无人收,何其悲凉!到头来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并且几千年之后还要落得个红颜祸水的骂名。但自己何罪之有?她应该是有所怨恨的,怨恨上天对自己命运竟如此的不公。
华清宫里,霓裳乐中或许她也是知道自己正在透支自己的人生。有这样一个肯为自己付出一切甚至连江山都不顾的男人爱着自己,她应该满足了。
杨玉环是一个自私性的人。或许她早预知到自己的结局,预知到唐王朝会毁在自己的手中,但为了个人的幸福富贵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她不仅是俘虏了一个男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朝代命运的主导者,是一出历史剧的导演者。
李隆基
有人说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这话错了。他是只爱美人却置社稷江山于不顾。在华清池里、芙蓉帐中他迷失了自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他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更忘了自己肩负历史史命。
选男人就选李隆基。他在爱情的表现出来的专一和投入是任何足以让任何一个女子感动的偶像。
一个连自己幸福都不能作主的帝王。帝王君临天下,万人膜拜,但他不是真正的所谓真龙天子,他也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甚至也会犯错误的人。做了皇帝就拥有真正的幸福了吗?非也。他想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男耕女织、夫唱妻随的平平凡凡的日子,这是他在梦里出现过很多次的画面。但他不能。所以当杨玉环这个“回头一笑百媚生”的精灵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要抓住眼前的幸福。他从没有后悔。
李隆基值得同情。马嵬坡是他的伤心之地。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人就要走向另一个世界,这是何等的无奈,但这个刽子手竟然是自己,这是多么荒唐的事啊!作为帝王,自己掌控千万人的幸福但他却无法抓住自己的幸福。<四>、《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以李隆基与杨玉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运用想象,截取片段,再现情景,写出细节(环境、外貌、衣着、神态、动作、心理)。②文章要有一个中心。提示:如杨玉环自缢马嵬坡、李隆基再到马嵬坡、李隆基长生殿下。(可以视作是课堂的延续,同时也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方面)
板书设计: 长恨歌 白居易 一、三千宠爱在一身
二、君王掩面救不得
三、魂魄不曾来入梦
四、此恨绵绵无绝期
1、讽喻说
①李隆基:荒淫重色对爱情真诚执着
2、爱情说
②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3、双重主题说
第五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 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独夫:①独身男子。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避讳的方法:
(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来代替。
(2)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3)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4)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音。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古代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勾者:立即被施刑的人。勾,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勾,批准立即行刑。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西市:清京城行刑的地方,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街上。上闻:上奏的文书。
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之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成为“舍利子”。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延伸]
古代文体
(一)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二)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辞藻华丽,因大多用于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三)散文:古代散文种类很多,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四)小说:小说是古文学体裁的一种,我国占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上古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 ┃ 朝代 ┃发展阶段 ┃ 体裁特点 ┃ ┣━━━━━━━━╋━━━━━╋━━━━━━━━━━━━┫ ┃上古到先秦两汉 ┃ 起源 ┃ 神话传说 ┃ ┣━━━━━━━━╋━━━━━╋━━━━━━━━━━━━┫ ┃ 魏晋南北朝 ┃ 发展 ┃ 志怪志人 ┃ ┣━━━━━━━━╋━━━━━╋━━━━━━━━━━━━┫ ┃ 唐 ┃ 成熟 ┃ 传奇小说 ┃ ┣━━━━━━━━╋━━━━━╋━━━━━━━━━━━━┫ ┃ 宋元 ┃继续发展 ┃ 话本小说 ┃ ┣━━━━━━━━╋━━━━━╋━━━━━━━━━━━━┫ ┃ 明清 ┃ 顶峰 ┃演义小说、创作小说 ┃ ┗━━━━━━━━┻━━━━━┻━━━━━━━━━━━━┛
(五)古籍注释体例
1.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2.注:本义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礼记注》。
3.笺:指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
4.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这种注释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作注释。例如:《诗经》有唐孔颖达疏,《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史记》有唐张守节正义。5.诠:解释字、词义。《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虚词的。
6.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辩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7.义训: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具体形式有:用同义词解释,如《尔雅·释言》:“逆,迎也。”用反义词加否定词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曰部:“旱,不雨也。”用下定义释词,如《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食言也。”用古今词语对照来释词,如《论语·子路》郑注:“古者曰名,今世曰定。”用指出事物的类属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木部:“杏,果也。”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貌来释词,如《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歌及朝庙乐章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 成就最高。
C.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东鲁的朋友,原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现题中的“吟”,即吟唱之意。
D.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和赋三类,汉代史传文作家最著名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其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B.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盛唐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孟郊。
C.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 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史记》对历史事件记叙详细,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庸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樾、姚鼐等。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 浓缩了《诗经》中最精 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二、名句名篇默写
1.《阿房宫赋》中说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句子是:。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阿房官蜮》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4.《阿房宫赋》中“,”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捕写宫女们梳妆时,宫里像明星闪烁的两句是:。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一历史事件写了出来。
7.杜牧《阿房宫赋》开篇用“,”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8.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9.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10.在《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11.《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12.《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蜀山兀,阿房出。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14.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物是人非、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的诗句是:。15.李煜《虞美人》中“,”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16.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18.屈原《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19.《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20.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的句子是:。2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 ,。22.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2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24.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25.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26.杜甫《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27.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是:。
28.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29.《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30.《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3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已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3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的诗句是:。34.《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3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36.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37.《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38.《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39.《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40.《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41.《旅夜抒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42.《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4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的诗句是。44.《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45.《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46.《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47.《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48.《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岂独伶人也哉?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答案
一、1.A(B.周邦彦为北宋末年词人,他的词富艳精工,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C.“吟”是一种诗体,乐府诗题。D.“均为纪传体通史”表述错误,班固的《汉书》是断代史。)
2.B(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盂郊不是边塞诗人。且孟郊为中唐诗人。)3.A(四明狂客是贺知章,六一居士是欧阳修。)4.D(归有光不属于桐城派。)
5.D(A.《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C.《荀子》是儒家经典非法家。)
二、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4.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5.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6.楚人一炬
可怜焦上 7.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8.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9.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10.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1.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12.六王毕
四海一
13.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5.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6.问君能有儿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8.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19.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0.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2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2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26.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27.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28.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英蓉泣露香兰笑
30.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3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3.未老未还乡
还乡须断肠
34.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35.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36.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37.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8.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4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4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7.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闲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