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胜中国:日本百年不易的梦想
战胜中国:日本百年不易的梦想
(2012-10-02 17:19:46)戴旭
按: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自导自演了一出从日本私人手里“购买钓鱼岛”的事件。大多数中国人将此视为针对中国的“9.11”事件。中国反日情绪迅疾燃遍全国,双方国民互增恶感。日本则依然我行我素,政治家一个个比着对华强硬,野田首相靠制造钓鱼岛话题连任后竟然到联合国公开日本对钓鱼岛的主张,而另一位日本外交官却搬出《马关条约》证明日本的主张。堪称对华第一鹰派的前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被野田内阁启用为战略担当相。此人还未上任,就攻击中国“极度歪曲历史。中国是个一贯伪造自己历史的国家”。2012年国庆,中国领导集体赴天安门广场朝拜人民英雄纪念碑。中日两国未来关系的主动权,百多年来一直掌握在日本手里。日本对于中国,每个历史时期的策略都有不同,但基本战略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双方今后关系及各自命运如何,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历史曾经不止一次地路演过。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去,简略地打量一下日本近代至今的战略思想轨迹。
生为中国人,几乎就注定无法避免与日本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缠。无论是关于历史还是未来的话题,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或者是军事领域,无论你是政治领袖还是企业家,无论你是军人还是平民,认识日本,研究日本、了解日本,都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必需课。如果再进一步——战胜日本,则有这种意识和志向的中国人,其数量和质量,将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近百年前,中国军事战略家蔡锷说,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迈过日本这道坎。今天,中国仍然被挡在这道坎前头举步维艰。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动力之一是“直陷北京城”,“蹂躏支那”
在世人印象中,日本是善模仿而不善思考的民族。但自一百多年前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不仅政治、经济、军事发生了全面变化,其思维方式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领导这一社会变革的青年武士,提出“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口号,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产业群随之产生,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的军国主义政策——名为“四方”,其实只是西方,即中国及其周边所属势力范围。
地理上一衣带水,生理上一脉相承的宿命;两千年中中国领先世界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事实,让日本无可选择地成为中国文化的学习者;无所不在的“中国”熏陶濡染,又固化成日本一种恒定的心理,即自觉自愿地自以为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南宋被蒙古征服,君臣军民崖山集体蹈海,日本为之举国戴孝,认为中华正统文化已灭,东瀛成为中华文化余脉。晚清中国改革失败,革命兴起,日本先是保护康梁立宪派,后来又全力协助中华革命党人,并先于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至今,中国原藩属国越南、朝鲜半岛俱已废除汉字,唯日本对汉字珍视如初。地理、生理、心理,使日本与中国纠结出复杂的“血缘关系”。世人但知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蚕食鲸吞,岂不知,日本却视并吞中国为地理、生理和心理的回归。相当程度上,受这种“血缘关系”的支配,日本始终有一种登陆靠岸、西进中国的莫名动力。
自中国明朝后期,日本战略家丰臣秀吉就计划以武力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他制定征服朝鲜、占领中国,进而夺取印度的侵略蓝图,并于1592年和1597年两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丰臣秀吉虽然没有如愿,但他的思想,却成为日本近现代战略文化的根源。
此后四百余年,日本处心积虑“谋华”。1823年佐藤信渊写了《宇内混同秘策》,明确把侵略中国的东北作为第一目标。明治维新后,每发动一次侵略战争,日本军方就把佐藤信渊的书重印散发,作为军人必读教材。
日本明治时期战略文化的代表是福泽谕吉。他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晚年成为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主张侵略朝鲜,进攻中国。他说:“自己去压迫他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愉快”,要“直陷北京城”,“蹂躏支那帝国四百余州”。1884年福泽谕吉在自己创办的《时事新报》上发表了《东洋的波兰》一文,认为15年后中国将被欧洲列强和日本瓜分,日本将理所当然地占据台湾全岛和福建的一半,并刊载了一份瓜分中国的预想图《支那帝国分割之图》。1885年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论,认为“现在的支那(中国)、朝鲜于我日本无丝毫帮助,反而玷污我名,当今之计,我日本已不可坐待邻国开明,共兴亚洲,毋宁脱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邻国支那、朝鲜,亦无须特别客气,竟可效仿西洋人处之”。福泽谕吉之武士道精神,深印在许多日本人头脑之中,影响日本社会各个层面,直至今日,还是一万日元上的头像。
1927年的《田中奏折》几乎就是《宇内混同秘策》和福泽谕吉思想的具体化:“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中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中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这个奏折确定以美、苏为假想敌国:“然欲以铁与血主义实保中国东三省,则第三国之阿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之煽动起来而制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将来欲制支那,必以打击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中国为独立计,不得不与美一战”“将来在北满地方比与赤俄冲突。” 奏折还大肆歪曲历史,否认中国对满蒙之主权:“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特殊区域”“中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日本终于等到近代清朝衰落遭遇西方入侵,而日本凭借“明治维新”成功,遂于1879年正式并吞中国藩属琉球国。之后,日本举国上下以征服中国为统一意志。政治家纵横捭阖、趁火打劫;实业家以发展工业充实军备;军队为伺机发动战争准备各种方案......狂热的日本年轻人喊着要和中国打百年战争,或受命或自发投入到征服中国的“事业”中。
二、甲午战争时日本已萌生吞并全中国之念,小学普及陆军大学教材
甲午战争1894年在中国东海打响,而之前日本间谍已深入中国湖南湖北云南广西,为日本搜集中国全面情报。1889年4月,年轻的间谍荒尾精向日本参谋本部递交有关中国大势的分析报告,认为大清国“上下腐败已达极点,纲纪松弛,官吏逞私,祖宗基业殆尽倾颓”,认为西方必将瓜分中国,这样又将会牵连日本。他建议日本“先改造中国”,然后“团结中国”对抗西方。另一位间谍宗方小太郎,1895年分析《中国大势之倾向》。当时东西方均有不少人看好中国即将崛起,以中国之丰富物产,如能积极变革,则"成为世界最大强国,雄视东西洋,风靡四邻,当非至难之也”,但宗方小太郎认为中国虽然表面上在不断改革和进步,但大清全民都腐败,且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经不起大风地震之灾”,早则十年,迟则三十年,中国“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见雪珥《绝版甲午》)。这些报告促使日本决心向中国开战,以效法元、清故事。
1906年,日本参谋本部陆军大尉日野强,接到前往中国新疆“视察”指令。日野强坐车、骑马、徒步、乘船,自河北经河南、甘肃,入新疆,沿哈密、吐鲁番,翻越天山进入乌鲁木齐,经绥来(今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又称西湖,今乌苏)前往北方边镇塔尔巴哈台(今塔城),而后返回到库尔喀喇乌苏再折向伊犁,然后又独自翻越天山,到达位于天山南路东部的喀喇沙尔(今焉耆),然后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库车到阿克苏,入喀什噶尔(今喀什),然后经由英吉沙,前往叶尔羌(今莎车)。1907年9月离开新疆进入印度,由海路返回日本。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日野强写下厚厚两卷的《伊犁纪行》,分为为地势、风土、居民、风俗、宗教、教育、产业、交通、行政、兵备、历史概要、俄国人在新疆的现状、新疆所感。附录“新疆琼瑶”还录下了当地官员文人赠给他的诗作。其中“地势”一章又分地理位置、广袤、山脉、河流、湖泽、沙漠、居民点等;“居民”一章下分人口、人种,及缠、蒙、汉、满、回、哈等民族各条,又于“风俗”和“宗教”两章下分食、住宅庭园、婚丧习俗、节庆礼仪、历法文字、男女及家庭关系、喇嘛教(藏传佛教)、回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民间道教等内容,在“产业”、“交通”两章中,介绍有关农林、工商、矿产、畜牧各业以及道路通讯等设施问题,在“行政”、“兵备”等章中介绍行政体系、财政、军备的状况。
日野强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日本是多么地精心、认真准备征服全中国。知彼的功夫下到这种程度,知己的功课做的更好。甲午战争前,日本陆军参谋局的汉学家、史学家中根淑编写了一部《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专讲日本山川险要、地理、气候、人情、风俗、政治、历史、物产、户口以及战史、战场等,“其如攻守要害,以古人胜败明辨其地势,使古今之沿革战斗详然如指掌”。在这部日本国第一部军事地理志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此书本为陆军军人课本,而今为小学课本。”“今也兵农一途,举海内皆兵。小学生徒能读此书,详山势水脉险夷广狭,则他日或从兵事,攻守进退之划策,有思过半矣。然则此书名为地志,实兵家之要典,而小学生徒不可阙书也。”
世人但知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实现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军事强大,而没有觉察其实日本最大的变化,乃在于对全民进行了思想武装。读着《兵要日本地理小志》长大的日本儿童,很快就成为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急先锋。
石原莞尔还是在关东军中佐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战略理论,判断出将会发生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战争,战争的原因是东方精神价值和西方物质价值的冲突。石原先是把美国看作决战的对象,后把苏联看作眼前的对手。为此,他认为凭日本的国力是不足以战胜美苏的,为此必须征服中国,以利用中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占领东三省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这种思想正是荒尾精的基本主张。石原莞尔被称为关东军的“大脑”。1918年,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总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当时曾有人评价说,石原莞尔的头脑是陆军大学“有史以来第一的头脑”。1922年,他留学德国,研究过拿破仑军事思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但他的全部兴趣和爱好,都集中在如何完成日本的侵略扩张方面。1928年10月,他由日本陆军大学教官调任关东军作战参谋,与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形成团伙,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1930年6月,坂垣征四郎在与石原莞尔进行了多次密谋后,组织了横跨中国东北三省的“参谋旅行”——即化装侦察。“参谋旅行”是他们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前哨战。他们在哈尔滨、锦州、旅顺等地制定了日军在这些地区作战的攻防战略,在“旅行”中提出了日本占领满蒙的计划,并称,“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实际上,满蒙在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大的关系”。
在日本上述思想轨迹后面,是日本军队铁蹄在中国留下的血迹:1879年并吞琉球——1898年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各岛——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抢劫——1904年,日本进入中国东北,夺南满,旅顺,辽东,迫使清朝开放凤凰,辽阳,铁岭,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等十六城供日本人居住——1914年,日本夺占中国胶东半岛青岛,济南各城,迫袁世凯同意签署“二十一条”,初现灭亡中国之野心——1927年,日本出兵青岛、济南阻止北伐军进兵。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奏折称:“吾人如欲征服中国,则必先征服满蒙:吾人如欲征服世界,则必先征服中国:吾人如欲能征服中国,则其余所有亚洲国家及西洋诸国,均将畏惧于我,臣服于我”——1928年六月,日军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张作霖——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东北军北大营,占领东三省——1932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挑起淞沪战争——1932年三月九日,日本宣布伪满州国成立,1933年一月,侵占山海关,热河,长城及冀东地区——1937年七月七日,日本军队在北平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中日全面战争爆发——1937年十二月十三日侵占南京,制造大屠杀事件——1938年,日本侵占冀中,鲁南,青岛;攻占徐州地区,厦门、广州、、汉口、岳阳——1939年日本侵占海南岛及汕头;轰炸重庆——1941年十二月,日本攻占香港........三、《战胜中国》:日本对中国也有一个C形包围计划 受征服庞大中国使命的驱使,对中国社会情势的全面分析,对中国的各种战略研究,对日本自身境况的分析对照,从此形成一种社会自觉。这种集学术研究、政治和军事战略于一体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1997年,当时名列世界五百强第一的日本财团“三井物产”,旗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出版了一本书,名叫《战胜中国》。此人提出日本对中国要有“竞争对手意识”,要充当“战斗的(东亚)家长”,海洋国家(日本)要与大陆国家(中国)对抗,要利用“非华人对华人感到的压力”,广泛团结非华人国家对抗中国大陆。市川周在书中把亚洲分为三个区域:第一是东亚海洋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台湾及东海钓鱼岛;第二是中国大陆;第三是南亚及中亚蒙古等中国周边国家。市川周进而提出,日本要采取确保第一区域,影响第三区域,包围第二区域的战略,其核心框架是“东亚共同体”。
市川周推崇的日本古代人物是圣德太子(推古天皇时代的摄政,实际掌握政权),他是日本史上著名的对外扩张先驱。607年圣德太子给隋炀帝的国书的开头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市川周指出,“圣德太子完全没有本国地位卑下的意识,„„他以在所居住的斑鸠宫的辽阔的上空鸟瞰中国大陆、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写下以上开头的念头。” 市川周全面认同福泽谕吉“脱亚入欧、吞并中国”的主张,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扩张在开始的很长时间里都比较顺利,关键是是“日本托身于欧美列强势力庇护下的‘自存自卫’。”其本质是英美扶植日本对抗俄国和中国,无论是1894中日战争还是1904俄日战争,其背后都是英美,一战前后日本与德国争夺中国青岛,其背后还是英美,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吞并中国东北,其背后还是英美。历史的转折点发生在1939年前后。1937-1939年,由于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蓬勃发展,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日军不得已向北突进,1939年日本进攻苏联遭遇“诺门坎惨败”,因此决定冒险南下与美国开战,这就是两年后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最终结果是4年后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自己军事力量不够时,贸然对英美军队发起全面战争。诺门坎事件的失败已经证明日本无法打败苏军,但是日本没有认真总结、检讨,并积累力量,反而在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与美军全面开战,是日本的最大失误。因此,市川周认为今天的日本,在总结二战教训所形成的对外战略只能是:
1、密切与美国的关系,依附在美国身上,扩充经济、军事实力,实力不到时,绝不与美国对抗。
2、依靠美国的力量,继续向中国、俄国方向扩张。(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似乎敏锐地观察到了日本二战后的战略动向,因此普京以来,俄国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对日本十分强硬,在强硬的俄国无法突破的背景下,日本必然选择向中国方向扩张。这正是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上对中国一再挑衅的原因。笔者屡次坚决主张打退日本战略挑衅的原因,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今天的日本和1895年的日本没有本质区别。众所周知,日本各届政府及主流社会舆论对靖国神社里甲级战犯灵位的推崇、崇拜、祭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问题和民族感情问题,其本质是鼓励当今及以后的日本军人和国民继承军国主义精神对外扩张。20世纪80年代,出于对抗苏联霸权的需要,中美-中日之间曾有短暂的蜜月期,中日建交时,日本政府曾答应搁置钓鱼岛争议,整个80年代,钓鱼岛问题没有恶化。然而,苏联解体后,中美关系恶化,日本也积极参与到瓜分和肢解中国的进程:90年代日本开始加快落实侵占中国钓鱼岛的步伐,比如两次建立灯塔并树立带有日本国旗的木碑;日本政府抛出“台湾问题未定论”,扶植台独;日本政府邀请**十几次访问日本„„等等。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脱亚入欧是参与旧殖民主义秩序,瓜分中国。今天日本的脱亚入美(欧)则是参与新殖民主义秩序,继续瓜分、肢解、控制中国。
市川周主张的“战胜中国”之战略,首先是在经济上战胜中国。十多年以来,东盟与日本之间的经济整合日益加深,在这期间日本确实也加强了对东盟各国的技术转移。由于日本工业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第一区域各国的经济很容易被日本所整合。最近,连美国也掺和进来搞排除中国的TPP,其实这是由美国的金融、军力加日本的工业实力组织起来的反华联盟。中国虽然积极地推进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但9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很多经济产业与东盟国家是竞争关系,在这一点上中国不占优势。东盟各国都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的战略意图是用工业技术实力弥补其政治层面的不足。
2006年日本另一位战略学者松村劭,发表《海洋国家日本的军事战略――对照战史则防卫政策课题自然明了》,主张与市川周如出一辙。此文要点有五:一,当今世界处于海洋国家对大陆国家的包围态势中,由于美国作为“海洋国家”拥有绝对军事优势,日本应该谋求建立类似跨大西洋的美英关系那样的,跨太平洋的“对等的日美军事同盟”,加入美国这一强势阵营;二,历史上西欧列强从太平洋进入中国大陆的最佳途径是取道台湾,作为重要贸易航路巴士海峡两翼的台湾和菲律宾,日本必须格外重视;而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日本也必须将其作为与台、菲一样的“优先友好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南太平洋的“海洋国家”,因而也是日本的“同盟对象”;三,日本应巧妙离间中俄,尽可能地推动中俄战略对立和对抗;四,如同东欧是西欧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样,对日本来说,朝鲜半岛和越南也是日本与中俄之间的“缓冲半岛”,日本必须联合美国防止中俄在这个缓冲地带拥有军港、航空基地和(核)导弹基地;第五,提防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军事大国。松村劭主张:日本的国家战略应是一种“西太平洋战略”,即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日本作为西太平洋海上强国的再次崛起。
(写于2012年8月15日。发表于《人民日报》主管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前沿》2012年10月号)
第二篇:乘百年“红船”中国梦想再起航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嘉兴南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以下汇报我对“红船精神”的感悟:
中国革命历时28年,确实是艰苦卓绝,可歌可泣,成功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近70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习近平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回顾中共革命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后说:“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把一个民族的不懈追求和远大理想树立为自己的风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胆识;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设定为自己的航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将这种胆识和品格提炼为中国革命的源头精神、沉淀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滋养、表达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则是今天“红船”领航人的远见卓识。
习近平主席提出“红船精神”10年后的今天,中国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步步挺进。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船精神”历经一个世纪的沧桑,重新焕发出与时俱进的真理光芒。继承“红船精神”、面向建党百年,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正将新时代的开天辟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起,伴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共同构成了我党在曲折前进的征程中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船精神”可谓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其他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正是“红船精神”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时至今日,“红船精神”仍然焕发着熠熠光辉。
“红船精神”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一大建党时的初心与使命,与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历史的呼应;“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正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迈进新时代,年初时习近平主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寄语,弘扬“红船精神”有了更鲜明的现实指向。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新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贪污腐化,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仍然严重,反腐倡廉工作迫在眉睫。
面对这种种问题,弘扬“红船精神”显得尤为必要。只有不断学习“红船精神”,了解革命先烈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远离贪腐,从行为上拒绝奢侈;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一心一意的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才能调动社会各界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公平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今天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的伟业,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先驱者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革命时期需要这种精神,现代化建设也不能丢掉这种精神。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学习、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
“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强有力支持与保障,“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知有多少出人意料的困难正悄悄等待着我们,也不知有多少隐患潜伏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要知难而上,勇往直前。“红船精神”的精髓是“首创、奋斗、奉献”,这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乘百年“红船”,中国梦想再起航。“红船精神”,作为一座不朽的丰碑,必将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迈步向前。
汇报人:
2018年8月20日
第三篇:梦想总会战胜命运
七 / 互动 / 影评人
梦想总会战胜命运——电影《阿基里斯与龟》观后感
如果有一天,当你看见大街上有一个头裹着医用纱布只漏出一个眼睛无声无息的卖着一个标价两万美元的破易拉罐瓶的陌生老头蹬在地上看着来往的人群时,你一定会想这个奇怪的老头肯定是个疯子。
这个老头不是个疯子!他是电影《阿基里斯与龟》中的那个一生坚持不懈的实践着各种绘画形式的无名画家真知寿,真知寿的一生都是伴随着命运的变换与艺术实践的混合体,导演北野武运用残酷的现实环境与真知寿的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相互冲撞,用我们观众的眼睛从真知寿人生的侧面去感悟我们自己。真知寿的绘画之路虽然是坎坷的,但是命运之神并没有弃他于不顾,在他年轻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真正懂他的妻子,她的出现让真知寿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爱与希望,导演用人生中最珍贵的情感表达了一个艺术家无人问津的绘画作品里充满的不仅仅是人生的执着与坎坷的经历,还有那世间最珍贵的爱与希望。一个艺术家如果失去了爱与希望,那么他的人生与画作将永远失去最珍贵的意义!
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藻去表达《阿基里斯与龟》中的情节带给我内心的触动,我也不想仅仅用好看简单的去形容,我只想大声的告诉你一定要去看一看《阿基里斯与龟》这部电影,我想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反观自己的人生是否也在坚持不懈的用实践追求着梦想!
第四篇:战胜自己,超越梦想
战胜自己,超越梦想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看来,人的学习难易是可以转换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对待。
当面对失败,有的人无法战胜自己,经受不住煎熬,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光彩都已经离他而去,那些骄傲,那些光芒都已失去,他们失落、沮丧,从此一蹶不振,那么他们就注定会失败,因为他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失败是注定的结果,只是早晚而已。或许再次失败的时候,他们还会调侃自己说:“看来自己,不行„„”
难道他们真的不行吗?不是的!
面对失败,任何人都会难过,因为自己的付出在这时没有得到回报,会觉得看不见路的尽头。这一切的感觉都在情理之中,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够再次站起来,走向成功呢?因为他们明白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最后的结果,他们也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更懂得战胜自己,超越梦想。正因为他们想到的是努力奋斗,想到的是坚持不懈,所以他们注定会有好的结果,即使现在面临着重重困难。
同样是面对失败,有的人能够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却只能呆在原地,尝尽失败的苦果。同样的问题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待问题的心态不同!
当一个人不断对自己说自己不行,说成功不属于自己,那么他还有心思去认真学习吗?失败的痛苦已占据了他的全部,放弃的念头也已钻进了他的脑海,那他还能拿什么去取得成功呢?这种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当一个人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加油,不能懈气!那么他就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个人有了最初的动力,那他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困难只当成是磨砺,挫折只算作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途径,那么这种人最后的结果会是成功!
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其实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如果一旦决定了要努力,就不要停下来回头看自己到底经历了多少的艰辛又得到了什么。因为梦想终究会实现,成功之路不再遥远。
那些失去了信念的人们,请努力让自己振作,想想看自己曾经经历的磨难,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难道只为在半路上放弃吗?站起来吧!继续努力,相信作后你会是赢家!
一个人的思维可以决定他的灵敏度,而一次思维的转变可能改变他的一生,思维角度的不同引领着不同的结果!
第五篇:战胜困难,追逐梦想
战胜困难,追逐梦想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珲春市
珲春市第四中学 八年六班 王思涵
俄国伟大文学家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生活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满了坎坷。于是我们需要“战胜困难,追逐梦想”。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小女孩压在了废墟之下,毁掉了她的腿,毁掉了这个孩子一生的梦想。70多个小时暗无天日的生活,这个小女孩凭借着求生的本能,跳舞的梦想存活了下来,然而她的腿却再也不属于她了。我无法忘记那一幕:满面尘土的李月睁开单纯的大眼睛,小声地问道:“我是不是很勇敢?”
她是勇敢的。面对困难,面对内心最想却即将破灭的想象,她依然选择了坚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身边的同学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跳舞,就坚持了下来。”
冷酷无情的地震夺去了李月的左腿,却无法阻挡她对舞蹈梦想火热而又真诚的心。正是这样一颗炽热的心,使这样一位平凡的女孩实现了梦想。2008年9月6日晚,残奥会开幕式。随着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悠然响起,双手高举红色芭蕾舞鞋的李月出现在“鸟巢”的聚光灯下。他面带微笑,神情自然,坐在轮椅上,继续着自己“永不停跳的舞步”。她的伙伴们用双手代替李月跳动的足尖,手臂一波一波地舞动,展现着芭蕾舞优美雅致。阳光而自信的神情,再加上飘逸的粉红色舞衣,俨然就是一位专业的芭蕾舞公主。
在这光鲜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她努力了多少。我仿佛看到了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上身高难度动作;我仿佛看到了她额头上滚下的豆大汗珠拍打着舞蹈室的地板;我仿佛看到了她坚毅的神情......面对失去双腿的痛苦,她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她心怀梦想,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的生活不曾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我们正是不断地从生活带给我们的在挫折中成长和发展。可以说: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
芭蕾公主李月战胜挫折,克服困难,追逐梦想。挫折是一块磨刀石,让我们实现梦想的心更坚定;让我们在阴郁日子里更加镇定,战胜挫折;让我们努力拼搏,开始奋斗吧!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战胜困难,追逐梦想。无论生活多么不如意,无论遭受多少挫折,不幸,都要直面它。我仿佛又看到了醒目的红舞鞋在“鸟巢”,在舞台上跃动——那是李月追逐梦想的脚步,一只“永不停跳的红舞鞋”。
珲春市文化路875号 133300 指导教师:吴洪波
联系电话:*** 教师评语:本文以李月个人所经历的作为线索记叙,展开了对战胜困难,追逐梦想的深刻议论。开头用名言引入,结尾反复点题且对挫折的含义进行深化,用回忆式的语言结束,与前文的叙事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