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八大山人 草书七言诗

时间:2019-05-13 07: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 八大山人 草书七言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 八大山人 草书七言诗》。

第一篇:清 八大山人 草书七言诗

清 八大山人 草书七言诗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存世作品有《水木清华图》、《荷花水鸟图》等。

第二篇:七言诗

涩春夜雨

春迟水少多风沙,天地之间灰蒙蒙; 久盼甘露未谋面,晚来忽闻滴答声; 心中却无丝欣喜,只怕来去两匆匆; 直到夜半仍霏霏,方才踏实赏雨声。

第三篇:七言诗[范文]

《七言诗》 【清代】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第四篇:草书口诀

草书五言诀

草圣最为难 宀头无左畔 六手宜为禀 曾差头不异 思惠鱼如画 摄称将属倚

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 走之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 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已 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 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 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

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

空挑却是言

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

羞见羊踏田

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

右刀寸点弯

矛柔总一般 采锋身近取

熙照眼前看

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

候兮不灭詹

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

密上不须宀 才傍详笺牒 乡卿随口得 盗意脚用适 漫将绳当腊 满外仍如备 丿之非是乏 点至堪成急 举身为乙未 惟末分忧夏 睿虞元仿佛 虑逼都来近寺专无失错 醉碎方行处 含贪真不偶 若谓涉同浅 示衣尤可惑 数段情何密 参叁全不别 合戒哉依岁 最迫艰难叹 出书观项转 膝滕中委曲 耻死休相犯 作南观两甫 沟谍皆从戈 颖频终别白 邹歇歌难见 改头聊近体 世老偏多少 尉财足下寻 斯能透肝腑 水元看永泉 爱凿与奎全 熊弦身似然 休认寡为宽 医初尚类坚 勾木可成村 勾于认是卑 登体用北之 就中识弟夷 拒捉自依稀 论临勿妄窥 巢笔在思维 丽琴初起时 退邑尚参差 须教贱作师 奄宅建相邻 曰甘势则匀 閧巽岂曾分 宁容拳近秦 尤疑事予争 别列看头平次比两分明 貌朝喜共临 求鼎见棘林 纸笺并用巾 所取岂容昏 成几贼易闻 曹甚不同根 谢衡正浅深 乌鸟头相分 落笔自通玄

柬同东且異 玉出头为武 矣其头少变 即脚尤如恐 直须明谨解 萧鼠头先辨 寿宜圭与可 路左言如借 斋齐曾不较 顶上哀衾别 起旁合用短 丈畔微弯使 栽裁当自记 减灭何曾误 鼋鼍晁一类 道器吴难测 固虽防梦简 夺旧元无異 邪听行复止 葛尊草上得 我家曾不远 二下客为乱 鹿头真戴草 休助一居下 惧怀容易失 戚感威相等 傅传相竞点 旧说唐同雁 酒花分水草 全皇同自異 府象辱还偏 干衔点是丹 兵共足双联 还身附近迁 亦令别荆前 寅宾腹裹推 齿记止加司 时边寸莫违 流染却相依 胸中器谷非 遣上也同迷 孙边不绪丝 友发更须知 党堂未勿追 茶菊荣更亲 竞充克有伦 自合定浮淳 嬴羸自有因 郎断屈仍伸 廊廓月边生 君畏自相仍 宀藏了则宁 狐足乃疑心 弃奔七尚尊 会念等闲并 驭敦殷可亲 留辨首从心 尝思孝似存 技牧别支文 容客更纷然 才傍干成卉

蹄号应有法

莫写包为守

寒空容有象

颡向戈牛始

之加心上恶

右邑月何異

草勾添反庆

戒或戈先设

止知民倚氏

欲识高齐马

奠教凡作愿

忽讶刘如对

女怀丹是母

非作浑如化

市于增一点

添一车牛幸

势须宗掣系

田月土成野

里力斯成曼

甚义犬傍获

而由问上点

勿使微成渐

隶头真似系

近息追微異

台名依召立

昌曲终如鲁

扫刍休得混

可爱郊邻郭

习观羲献迹

勾盘柬作阑 云虐岂无传 勿书绿是缘 宪害审相牵 鸡须下子先 兆戴免头龟 左方才亦为 乙九贴人飞 皋华脚预施 不道树多枝 须知兕既儿 勿使雍为离 从来缶似垂 叟弃点成皮 功劳总若身 仓欲可同人 点三上下心 章体较平辛 七九了收声 圭心可是舂 幺交玉伴琼 早得幸头门 奚容闷即昆 帛下即如禽 乔商橘不群 敝类逐严分 食良末若吞 彭赴可相侵 偏宜湛友谌 免使墨池浑

草书七言歌诀

真行草隶宋魏篆,七书之中草最难。非真似真圆润美,龙飞凤舞竞笔端。差之毫厘两个字,个别体似意二般。一字多写时常见,用笔体势更须完。勤学苦练实为本,临摹百家纠自偏。去粗取精添新意,熟能生巧巧生鲜。百花齐放无限好,推陈出新有新观。水水三点皆为水,点下带拐方是言。知去到封分长短,母女相别差一点。步字观象牛摆尾,羞草即是羊踏田。六手上下宜为禀,七红连写即是袁。岁比奉字多一点,左言右言下言言。果采逄柔通相似,熙照煦烈不一般。既要谨防吉作古,更慎达远误为连。称摄右同左相异,某成采菜借来旋。常收似当无用直,密蜜秃顶不须盖。柬东形同心且异,点为成忧夏双点。乡卿二字随口得,爱凿金圭与奎全。鸟啼马蹄应有法,云虐雪电岂无传。首兮号兰亦难辨,兵共矣莫足双联。谩将绳蝇当蜡用,休认宪寘室是宽。寒容審客四不象,想扫担扼形相牵。戈牛桑颡卧一边,老鸡草书下子先。萧鼠寅宾头腹辨,之字加心恶非忘。明韩道亨百韵歌,今我学书唱七言。盖头音免无左畔,走边常是右一弯。每安初看真相似,柰刻阅后可分辨。足字常写足足足,很象之言水与三。戈孜上下方为教,奉似十朱紧相连。曾差羊角头不异,归浸右边体同观。思鱼墨昼惠如画,平乎丰承手似年。皮繁叔字叔繁宁,侯繁各字各繁天。慰赋本别草难辨,朔邦那耶岂易参。驾登琴瑟蜚背悲,水生冰汞泵永泉。打中一横竟是卉,门下连柬始成阑。玉字出头却为武,于衔点墨即是丹。熊能难分似燕然,高意上似下有别。寺守包空写相近,千万勿书绿为缘。即脚烈包犹如恐,还远邂逢达近迁。備满医坚各相似,须明谨解别荆前。新鸡又鸟各一边,点头之字乏撇先。

第五篇:浅谈草书欣赏

浅谈草书欣赏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宋代黄山谷的《李白忆旧游诗》堪称狂草的佳作。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瓘《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故有此别论。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明朝宋啬《书法论贯》提出事艺书法,须明确“十二门”要点,即:

一、澄神,二、执笔,三、用腕,四、正锋,五、临摹,六、结构,七、方圆,八、疏密,九、迟速,十、纯熟,十一、气韵,十二、统论。俱采前人之精论,集以供学书者参悟。

(一)草书特点及欣赏步骤

草书艺术的欣赏,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要想欣赏好草书艺术,先须了解草书的特点,草书艺术的美在哪里。有人说草书艺术的美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也有人将草书艺术的美概以十点:曰点划飞动,曰笔情墨趣,曰结体多变,曰章法生动,曰线条优美,曰血脉连通,曰气韵天成,曰转化跌宕,曰气势磅礴,曰奇逸潇洒。总之,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

《全唐诗》中没有吟咏楷书之作,而竟有五十七首诗篇美赞草书。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仅有“草圣”而无“篆圣”、“隶圣”。

在现代书法展览中,草书(或行草)作品往往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启示似在告诉我们草书的成熟地位和淋漓酣畅的艺术表现力。

草书艺术的审美,包含欣赏与剖析两层意思,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欣赏以直觉感受为主,而剖析带有理性分析的过程;不过欣赏总要加以剖析,而剖析又含有欣赏的成份。“观书如览胜”,草书艺术的妙趣未必能一目了然,历险至深者始见奇观。

草书艺术之奇伟瑰丽,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领神会,方入妙境。一般说来,我们对一幅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是这样的:最先“宏观”,欣赏全幅的整体气势,领略总的印象;然后“中观”,推敲全幅的结构美、章法美;最后“微观”,品味全幅用笔美、点划美、意境美。自远而近,由快渐慢,三者相辅相成,不宜或阙。

(二)草书欣赏标准

欣赏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标准,可以说并无定式。

对于同样一幅草书艺术作品,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养,不同的际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标准;同样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别,其标准也可以变异。尽管如此,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把欣赏书法标准多有概括。有人归纳为四条:曰气韵,曰选材,曰墨色,曰装背。也有人归纳为六条:曰形体,曰魄力,曰意态,曰流派,曰才学,曰气象。

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为草书(行书)艺术的欣赏标准:

1.线条美。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尤其是草书的线条,更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仅有形状上的区别,方向上的不同,而且还有疾涩、润燥、扁圆、质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草书艺术线条的千奇百怪、变化莫测,最能表现出一个草书家微妙的内心感受。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线条才明快愉人,给人以美感呢?

线条的力感

凡给人以美感的线条都是有力度、并富有立体感的线条。力感在传统书学中又称“笔力”。

古今研习草书者反复强调正确“运笔”,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使书法线条显示有力,富于弹性(内有劲力的表现)。书法的线条应象“钟表中常运的发条”,而不可似“汤锅里煮烂的面条”,这个比喻“力的艺术”;告诉我们书法是线条的力感,是草书艺术的生命。

宋代米芾曾说:“得笔(指中锋用笔的效果)则虽细如髭发亦圆(指有立体感、力感);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可见线条的美不在于粗细而在“圆”。“圆”则“粗而不重,细不为轻”,劲健而有活力;“扁”则呆板僵滞,不给人以美感。

线条的情感

“书者,抒也”。中国书法的点、划、线充满着活力,韵律和节奏,显现动人的表情美。所谓表情美,是书家和欣赏者双方在书法艺术上共同配合的视觉审美经验。一幅成功的草书作品,是作者凝神结思,蓄情而发,一泻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书”,是书法成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例如宋人陈铎曾详细剖析过唐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书写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认为前十二行“甚遒婉”,后六行“殊郁怒真屋漏痕迹矣”,至末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烂漫,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稿》(指晋王羲之“兰亭序”)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情绪的变化导致了运笔节奏的跌宕起伏,书者通过笔墨书法将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线条的节奏感

“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草书如若粗细一致而无节奏的线条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所谓抑扬顿挫,提按起伏,满纸云烟,虽寂然无声,却有音乐的旋律,这恰恰是草书艺术备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历代书法家特别注意线条的主次对比,并往往将最能表现书者个性的笔画作为“主笔”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颜真卿饱满的悬针竖,黄山谷一波三折的长横和大捺,米芾别致的竖勾等。此外还有大小、纵横、向背、偏正、疏密、粗细、浓淡、方圆等多种对比手法。

请看唐怀素《自叙帖》中“(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三行的节奏:第一行曲线多变的“(云)奔蛇走虺”数字,几乎是一笔写就。欣赏者目循心摩,顿觉神思飞跃,激情奔放。第二行“势”字独立而左倚,下半部“力”字的一撇略收敛,尤如蓄势待发。“入”字两笔遒劲而富有弹性,猛然将笔意撑住。“势”“入”两字上下顾盼,相对映而呈稳定;这行节奏略缓,与前面一行“奔蛇走虺”形成曲直疾徐对比。第三行“风声满堂(卢员)”六字又急转直下,一笔而成……这三行草书首尾相连,触人心目,引人遐思。

线条的呼应

“起笔为呼,承笔为应”。呼应之作用,在于将原来个自独立的线条贯通为有机的统一体。线条有呼应,就象有气在流动,就象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传统的书学称为“引气”、“血脉”,提出以“首尾呼应,上下相接为佳”。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的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

2.结构美

对结构的欣赏,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结构是否整齐,是否符合于平衡对称的要求,实不尽然。平衡对称固然是一个基本要求,但结构美更注重平衡对称中又有变化,而且其变化是否有所创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书艺术结构,既合乎平衡对称,各部份对比照应;又有长短、大小、阔狭、疏密、横直……种种富有新意的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

草字的不同形态,有稳重敦实,有开张游走,有刚劲挺拔,有婀娜飞逸,有的以“险绝取胜”,也有的于“平正”中见奇姿。草书的结构美正是通过笔画的基本线条(粗、细、长、短、俯、仰、伸、缩)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宽、窄、欹、正)配置得当而取得的艺术效果。这种搭配的技巧,就是寻求结构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是否疏密得当,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讲究的草书作品,则能表现顾盼有情、精神飞动、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

知书者“观章见阵”。章即章法,是欣赏书法艺术的总体表现;阵是布白,即书写以外的空白之处。就章法而言,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相应,一气呵成。布白则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

有意识地运用错落有致章法的大家当首推怀素。这位狂放不羁、不守佛规、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叙帖》中不仅线条结构有所创新,突出“雨夹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叙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充份表现了怀素书时快意、自得、激奋的心态。

我们欣赏品评《自叙帖》的章法运用时,宜注重以下三点:(1)参差变化。每行字数不一,字间疏密错落,一行多则有八个字,少则只有两个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线条粗细浓淡多变,中间飞白频现,带有强烈的飞动感和弹性感。(2)牵丝映带。这幅狂草常见或两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连串为一组。字的单体结构被打破了,几个字或整行联属组成一个新的整体。(3)欹侧救正。帖中常见数行字向一个方向渐渐偏离中线,而在不知不觉中又开始拉回来,得以救正,欣赏者并不感觉突兀。

4.墨韵美

草书艺术主要以水墨线条表现其美。一幅作品有无神采,要看运墨是否灵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不宜完全一样。

墨色应随用笔的变化而变化,墨色多变给观者以视觉上的调节,使人感到笔墨似被赋予了生命,充满欢乐,生机盎然,欣赏者从而感到心胸畅快,情绪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无生气的一团“死墨”组成,则生命不复存在,欣赏者也只能感到郁闷、沉寂、静止。所谓“墨活”,是凭借用笔的变化,墨以笔为寄托,笔以墨来显现。笔中必须有墨,无墨则无神采;墨中必须有笔,无笔则无筋骨。

明董其昌的《试墨帖》可以说是欣赏者品评草书用墨的一幅佳作。全帖共四十六字,作者用墨之璀璨生辉,变幻莫测,堪令人啧啧称奇。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此帖墨色的变化,凭借线条笔痕的抑扬顿挫而跃然纸上:作品中有几处字为饱蘸墨汁所写:如“癸”、“雨”、“试”、“磨”;而每蘸一次,必书至墨干笔枯为止,墨痕丝丝可辨。全篇墨色由浓渐淡、从润至枯,起迄分明,变化自然。从陆居仁的《题鲜于枢行书诗卷跋》,也同样可以看出这种周而复始、断而还续的起伏交替的墨色韵律。

当代草圣林散之作草书常用长锋饱蘸浓墨后,复蘸少许清水:笔画之间,墨色沉着,淋漓氤氲之气如春雨扑面;白处虚灵,又似燥裂秋风,韵味无穷!墨色的起伏变化是一种节奏的艺术,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会“墨分五色”,粲然盈楮,使人如临画境;会轻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闻清音。

5.意境美

在欣赏了笔墨结构章法之后,仍须进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

草书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作者在精神、审美、风格,及对欣赏者产生的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一般地说,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试举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为例,全帖自首至尾,书家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书写的气势愈来愈盛,字亦越来越大。书作由平稳渐趋跃宕,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疏密对比上书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规是笔画少则字宜粗壮,给人以紧密感;笔画多则字宜纤细,给人以疏松感。苏东坡别出心意,反之而行。写到“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最后八字时,书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无法控制的程度:字写得既重且大,形成内敛外张、动荡不安的气势。书者这时把郁积于心中的苦闷、愤懑之情一并宣泄出来,尽付于笔墨之中。

我们说一幅草书艺术若能动人以美,就要求书家把炽烈真实的感情活动渗透到他创作的艺术形像之中。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所以颇为后人推崇,是因为它真实地映照了那一时代的书风和书家尚意写情的美的意境。

(三)字与人、书品与人品

草书艺术最能表现“书如其人”。

刘熙载的《艺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书如其人”,道出了书法艺术创作的个性特徵。书家的思想性格,表现为作品的创作个性,又常称为“书法风格”。为什么会“书如其人”呢?首先,草书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的思想性格有密切联系,因为其思想性格对形成他独特的审美情趣、表现手法、艺术语言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其次,草书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的生活阅历紧密相关。再三,作为表情艺术的草书,书家的思想感情亦是作品风格形成的另一因素。作品能显现书者的修养、才干、性格、爱好。

情性不同造成书法形质的不同:拘谨稳熟写字亦拘谨而乏新奇;纵逸豪爽写字常剽勇而超越常则;捷思敏行往往写字快速然底蕴歉深;老成持重则字显羞怯而乏飞动之态;简峻之人,写字挺倔而不遒劲;缜密之人,字迹不能超逸;温润过于妍媚;雄伟缺少媚动;流丽多偏浮华;婉畅常欠端厚。对书家思想性情的了解,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欣赏作品的个性美、人格美,更深一步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的内容是说书者得悉两处军事胜利,感到非常欣慰。全帖笔画纵横奔放,苍劲矫健,有龙腾虎跃之势。前段最后一“耳”字独占一行,末画的一竖以渴笔贯穿全行,不禁令人想起杜甫在听说收复河南河北的著名诗句。

元书法家鲜于枢说:看了帖中的运笔点画,“如见其人,端有闻捷慨然效忠之态”,此帖和《祭侄稿》一样都是“英风烈气,见于笔端”。

书法因人而贵,因人而传,历史上正面例子很多。晋王献之身上有乃父羲之“骨鲠”遗传,拒为丞相谢安新建的太极殿题榜,被传为佳话。唐虞世南供职朝廷,曾谏劝唐太宗“二勿、二不”,太宗称虞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后人评论他的书法气秀色润,意和笔调,柔而不渎,如其为人。岳飞雄健酣畅的草书《诸葛亮出师表》鲜明地体现了他精忠报国、收复山河、横扫千军的报负与豪情。

书以人贵,也可以从反面事例得到印证。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的蔡原是蔡京。蔡京写得一手姿媚的字,却因是大奸臣,后人耻其为人,而以蔡襄取而代之。明末张瑞图的草书独具魅力,惜其品行可鄙,为后世所不齿。近人汪精卫字迹秀丽,孙中山的遗嘱即由汪楷书记录,但后来失节,人们看到其墨迹就对其投敌献媚而恶心。书法与人品紧密相关,此提醒、勉励治书艺者宜不断净化心灵、砥砺情操,把自己塑造成品德高尚的人。

草书代表作品:

1)张旭 唐 《古诗四帖》

2)怀素 唐 《自叙帖》

3)孙过庭 唐 《书谱》

4)黄庭坚 宋 《李白忆旧游诗卷》

5)米芾 宋 《论草书帖》

6)鲜于枢 元 《石鼓歌》

7)祝允明 明 《前后赤壁赋》

8)文徵明 明 《草书诗卷》

9)徐渭 明 《白燕诗卷》

10)王铎 清 《草书诗卷》

11)于右任 民国 《草书千字文》

下载清 八大山人 草书七言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 八大山人 草书七言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书章法

    草书章法 (一)气势贯通 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

    八大山人纪念馆简介(本站推荐)

    八大山人纪念馆简介八大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国画大师,其艺术思想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精髓,其艺术风格深邃、空灵、含蓄、自然,表现了中国绘画追求的崇高意境,其艺术技巧达......

    八大山人教案讲稿

    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幅画,《荷石水禽图》。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中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呢?好,为什么鸭子会翻白眼呢?这幅画的作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大胆猜测,踊跃发言。......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

    七言诗创作

    多情 黄 龙 欲投真情满志愁, 云沉气飘又无休。 明知寄情空归处, 尽让相思无尽头。 北盘江之赞 黄 龙 两岸垂壁一线天, 碧波青山尽相连。 晨持梦笔抒奇景, 盘江定显旅游颜。 聚缘......

    《长寿七言诗》

    一、饮食篇 首谈饮食日达标,不肥不瘦身体好。 身体不好也莫怄,添把青菜添把豆。 再加一个鸡蛋吃,多吃禽肉少走兽。 五谷杂粮莫遗漏,保你活到九十九。 二、饮用篇 两杯牛奶每天喝......

    七言诗__文明礼貌

    七言诗---文明礼貌 肖永柒 中华民族礼仪邦,历史悠久渊源长; 孔孟之道传千古,华夏美德四海扬。 仁义礼智信节勇,忠孝和善礼之常; 炎黄子孙齐倡导,社会和谐国兴旺。纵观人类发展史,文......

    七言诗格律

    以《听讹》为例分析平仄的运用 1、平仄四种句行在《听讹》中的运用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字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字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末字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