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7: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课后练习:

1、《语文练习册》(1课时)

2、《导学案》(2课时)

《我的“长生果"》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课后练习:

1、《语文练习册》(1课时)

2、《导学案》(2课时)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doc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教例:《落花生》

(教法一)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像落花生。它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生:我觉得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师:(点头)这位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有吗?

生:做人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但好看(外表),而且实用。

生:(议论)是啊!

生:相比之下,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好一点。

师:是吗?

生:„„不„„是。

师:不是吗?生不语。

师:(小结)同学们,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虽然不起眼,但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教法二)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生分成四人一小组,研究、讨论。

生: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外表不好看,可是很实用。

生: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漂亮实用。

师重新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

(甲:“桃子、石榴、苹果”派,乙:“落花生”派)

生展开第二轮研究、讨论。

生:像落花生,外表不好看,却很实用。

生:像桃子、石榴、苹果,不但外表好看,同时又很实用。

生:像落花生,把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用上,不放在外表上。

生:像桃子、石榴、苹果,学会包装自己,宣传自己,以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生:像落花生,做有真才实学而不图虚名的人。

生:像桃子、石榴、苹果,做“风度翩翩”的人才。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都有道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或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

(教法三)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生同桌讨论,气氛热烈。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

生:是,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

生:这就是父亲所希望的。

生:我觉得做人应该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既朴实又华丽。

生:从外表看,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稍逊一筹。

师:从外表看,它们之间谁美呢?生:当然桃子、石榴、苹果好看啦!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花生也很漂亮。

生:你看,他的曲线多么柔美。

生:你看,他的衣装(颜色)多么雅致。

„„

生争论激烈,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无论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先讲究实用,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一样,不注重外表。

生:我也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

师:对了,我们不必注重外表,更不能刻意追求外表,我们应该把一切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

生:是啊,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

生:嗯!华丽不华丽,这并不重要。

生:不错,我们千万不能只把心思、精力放在打扮外表上。

课文学完了,花生“落”下来了吗?很显然,第一种教法,在学生刚刚形成的积极探讨的氛围中草草收场了。学生们的思想火花还没来得及交锋、碰撞,便在教师“是吗、不是吗”的问话中做出了定论。就这样,在学生的盲从中,给学生灌输进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台词”。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的服务者、配合者、支持者,再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得出结论。因而,花生未能真正“落”下来。

第二种教法,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出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他们加深对文本新的理解、体验,甚至有所感悟、思考。这一点应该是给予肯定的。可教师的小结语却引发出了我们对于文本价值取向的思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的特有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文本总会表达出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教师如何理解、把握,关系到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将汲取到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既华丽又实用,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这并非是文本的价值取向,应该看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我们在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时,更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诸如做像落花生一样朴实无华、不图虚名、默默无闻的人,做像落花生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人文精神决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它自身的价值。因而,第二颗花生也没能“落”下来。

第三颗花生终于“落”下来了,落地铿锵有力。第一,教师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第二,教师注重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领域(即:我们不必注重外表,更不能刻意追求外表,应该把一切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文本的自身价值(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第三,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本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成了课堂发展的主体。第四,教师的作用凸现出来。这不仅表现于课堂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积极引导下,每位学生都增强了“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表现于教师的教学智慧。“从外表看,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稍逊一筹。”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就因为教师抓了“外表”这一字眼,从而让学生在

思维的过程中迸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教师的每一次发现都可能是学生发展、成长的机会,智慧的火花也正是在这样的机会中生成的。)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模版)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研究

白山小学

方朝庆 2009-2010下学期

《威尼斯的小艇》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美丽独特的异国风情,受到文章语言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出门旅游吗?今天我们就去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游览一番,跟着作者马克吐温一起去领略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情。(板书:威尼斯)师:(大屏幕)这是威尼斯的地图,对威尼斯你有哪些了解? 生:是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

师:你提前预习了,这些都是课文中的。除了课文之外,你还知道什么? 师:那好大家听我给你介绍一下。看看你从我的介绍中能捕捉哪些信息?(师介绍: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生1:118个岛屿,生2:横跨117条水道,还有401座桥梁。生3: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美称。

二、研读小艇的样子

师:这么多桥,这么多水,那么肯定离不开什么? 生:小艇。(师相机补板书:小艇)

师: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我们找同学来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用横线划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生分段读课文)

师: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1:二三十英尺长,又深又窄。生2: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生3:行动轻快灵活。

(师在生回答的时候,在黑板上画小艇的样子)师:(看黑板)说出小艇样子的完整句子。

(大屏幕出示:一个是带比喻词的,一个是不带比喻词)师:读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生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生:比喻句,生动形象,还具体。

师:对。那么你能读出小艇的奇特的样子吗? 生:能。

师: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听,看看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生:小艇的样子。(师指导重点词强调出来)师:(出示图)这就是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你能对着图,把它读下来吗?(抽生读)

师:读得真好,谁还想读?(再抽一名读)

师:我们可以试着用画笔画一画,或者把这么形象生动的段落积累下来,背一背。

三、研读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导:造型别致的小艇,人坐在里面舒服极了,还别有一番情趣呢!但千万别忘了驾驶小艇的船夫,别忘了他们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呢?(生读书,并画出吸引自己的词句)生: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师:你认为这段哪个词能形容船夫的技术好呢? 生:操纵自如。

师:谁能用文中的语言说说怎样才算操纵自如?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也能平稳地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师:极窄是多窄?你想象一下? 生:一个桌子那么宽。

师:据我了解,威尼斯的河道最窄有1.4米。师:还有哪也能说明船夫操纵自如?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生2:毫不手忙脚乱。

师:面对这么操纵自如的船夫,你想怎么夸夸他?(出示大屏幕,把他变为您)师:对照大屏幕,自己试读。(抽生读)

师:同桌再试夸,把同桌当能船夫,看着眼睛来夸。

师:我当船夫,想夸我的站起来?看着我的眼睛来夸我。哪一句忘了可看大屏。(生齐背)

四、研读小艇的作用

师:还有哪个地方吸引了你?

生: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了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师:这是半夜的情况,那么白天威尼斯有哪些生活场面呢? 生: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去做祷告。师:都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1:商人去做生意。

生2:妇女高声谈笑,孩子到郊外。生3:老人去祷告。

师:这段有个标点特点值得研究。读读,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生:中间的句号换成分号。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是并列关系。

师:对。在这里用句号也行。同学们看最后的标点是什么? 生:句号。师:想想,这个句号可以换成什么? 生:省略号。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这四个方面。那么都省略了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呢?

生:大人坐小艇去看戏、去商场购物 生2:老师、警察叔叔、医生去上班.......师:是呀,从这么多人乘小艇去工作,我们可以体会出小艇跟人们的关系怎样? 生1:友好。生2:密切。生3:息息相关。

师:那么威尼斯的夜景又是什么样的呢?默读

生:水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师: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威尼斯夜晚很沉寂。拟人手法

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让我们感受到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 生:密切

师:这就充分地说明小艇的作用怎么样?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态美吧!声音低一点,千万别惊醒了酣睡中的威尼斯城。

师:想看看威尼斯美丽的夜景吗?请欣赏。

师:好美的威尼斯之夜,再次用我们的朗读来抒发我们此时此刻的情感吧!【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谈话: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带来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事来无穷的魅力,人歇船停,人醒船动,小艇成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难怪作者开头就发出这样的感叹。请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是呀,小艇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生答(师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师:成了威尼斯一道主要的风景线。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令人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指板书)并且学习到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及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精彩描绘的。

六、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把我国的哪一座城市称作东方的威尼斯吗?(苏州)(点击课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苏州的小艇”。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分钟》教学案例

一、教材简说

课文《一分钟》讲的是小学生元元因为早晨多睡一分钟而迟到 20 分钟的故事。教育小朋友要早睡早起,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二、教学设想

二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故事情节没有结尾,留有一定的悬念,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可以利用这一因素,组织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顺着故事发展的线索,把故事补充完整。这样的练习既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可谓一劳永逸。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认为续写《一分钟》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正确引导小学生作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师导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分钟〉一课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其实现实生活中像元元一样的小朋友在我们班就有一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迟到后的元元和像元元一样的你想说些什么呢?你还会再迟到吗?(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一部分学生举起了小手,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一部分学生展开了小声的争论,我相机而行。)下面就让我们大家结组讨论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吧。

(二)生结组讨论。(讨论得很热烈,可见这一课对同学们的触动很大)

(三)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生(有些不好意思)老师,我特别像课文中的元元,每天早晨一听到闹钟响,我就心烦,总想再多睡一会儿,哪怕只多睡一分钟也好,结果我无论是升旗还是上课总是迟到。我以后再也不会迟到了。(其实,发言的孩子是个平时不怎么善于讲话的孩子,我很高兴,让同学们给了他许多掌声。)

2、生(迫不及待地,把手举得很高)老师,我也像元元一样犯过同样的错误,我不但自己迟到了,还让妈妈也迟到了。当我走进教室,许多双眼睛一齐投向我时,我觉得特难为情。我知道因为我一个人的迟到,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我从那以后再也没迟到过,我相信元元再也不会迟到了。(说得多棒啊!真是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就会有所发现,我特别高兴。)

3、生:(一个平时从不迟到,特别守时的孩子)学了〈一分钟〉以后,我想说的就是今后元元是怎么表现的,(其实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都很会“作文”,我想到了要想让孩子学会作文,首先学会做人这句话。)经过这次教训,元元听到闹钟想后,马上就会起床,刷牙、洗脸以后,赶紧吃早点,然后马上背着书包去上学。如果是这样,他就有充足的时间去等公交车了,而且他还会提前到校的。(又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举手,像是要给补充似的。我表扬了以上发言的孩子们。)

4、生(也许是听了以上孩子的讲述,他更能把语言组织充分的缘故 吧,听起来头头是道,我感觉无比欣慰。)老师,我是想象第二天的元元是这么做的: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又”字用的多好呀!)元元打了个哈欠,来了个鲤鱼打挺,迅速起床穿衣。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方正好是绿灯,元元心理特别高兴,心想:按时起床真不错。(很有创意,有心理描写呢。)走过十字路口,他看见正好有一辆开望学校方向的公交车,元元别提有多兴奋了。不一会儿,元元就到了学校,再一看表,今天还提前十分钟到校呢。元元心想:以后再也不多睡那一分钟了。(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显然他说的很合大家的心思。其实,学生还真是有教无类。多聪明的孩子,他给课文来了个翻版。)又有几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有的是元元虽然又遇到了红灯,但是等了不到一分钟,他等到了公交车,来到学校依然是提前几分钟。。总之,通过〈一分钟〉一文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我把余下的时间依旧留给了学生。

四、师总结:孩子们,你们说的多棒啊!其实你们所说的也正是我所想的,甚至你们所说的超乎老师的想象。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我相信,我们班以后一定会杜绝迟到现象。大家看一看,我们这篇课文还没有结尾呢,余下的时间就请同学们都来当好小作家,给课文续写个结尾吧。你们以“丁零零,闹钟又响了„„

为开头来写,我看最后不过了,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可以想象续写的结果:无形之中的一堂作文课,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收效更大,学生已经步入了写作文的轨道。我感觉轻松而愉快,我想孩子更是如此!)

四、教学反思 只因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迟到 20 分钟,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是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一分钟〉,真正教育了学生争分夺秒,珍惜时间,另外通过讨论和引导,也真正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再者续写〈一分钟〉的作文教学,真正把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落到了实处,把学生引到了写作文的轨道上来。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

茨竹坝小学易朝凤

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子体会)

谁先来交流。

生:他把树看做自己的朋友,树也把它当做朋友,在望着他。他们真的像是难得的知己。

生:我有补充。“知己”是彼此了解而情意深切的人,一般是在说人。而现在作者说每一棵树都是他的“知己”,表明他和树之间的这种深情。

同学们真能干,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体会。

生:我也有补充。作者靠在一棵树上,靠着靠着,他自己也仿佛是一棵树了,他把自己和树融为一体了。我从这儿也体会到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

说得好。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的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以读激情交流明情

茨竹坝小学易朝凤

(四名学生化妆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汉族的少年,进行表演朗读。)

同学们,感谢他们精彩的表演。在他们激情满怀的朗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他们作为一位中华少年,是那么自豪。

生:我感受到他们长大后建设祖国的决心非常大。

生:他们读的声情并茂,看得出他们是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在表演朗诵的。

生:我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确实,欣赏他们的朗诵,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那份爱国情怀。看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方式有很多,用充沛的感情来朗诵爱国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就是其中的一种。

过几天就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了。我提议,我们来搞个班队活动,每个同学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来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理解“另一种东西”

茨竹坝小学易朝凤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造,这种精神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了?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在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

质疑探究感悟

茨竹坝小学易朝凤

(一)交流感受,提出问题。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还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可能提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二)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三)汇报探究结果。

预设一: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如下内容: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栓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相机指导:我此刻会怎么想?(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看看老狐狸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预设二: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意在呼唤亲情、友情,呼唤人与动物的互助互爱。

下载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案例 石安镇中心小学陶有奎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日记两则补充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写日记的意义。 2......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即将从我们身边流过,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感慨时间珍贵的同时,最重要的要扪心自问:“在这段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松鼠》教学反思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猜......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我所带的五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已接近尾,本学期的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一学期我继续按新课程标准转变思想,积极探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夏官营美丰实验学校 牛玉兰 一个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和同仁们的帮助下,本人认真备课,倾心构建新型课堂,积极做好培优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