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23:3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第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案例

石安镇中心小学陶有奎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1-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

(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

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1、长城

观察长城:

联想人民:

赞美工程:

远景近景 血汗 智慧 雄伟奇迹2010年9月2日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案例

《长城》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理念: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是值得探索。教学流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

二、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公元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2000多年。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齐答:长城。

师: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由于各种原因我想你们肯定没有去过长城,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教学目的:

一、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师:看来大家的感触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生:试着解说,教师提醒字词读音并帮助梳理解说词的结构。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教学目的:

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

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在描绘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

2、师: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齐读文中作者描述长城的语句。

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们能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处看的模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蜿蜒盘旋

像一条长龙

3、范读: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蜿蜒盘旋”通常被用来描写蛇的模样,作者在这里却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教学目的:

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

四、近看长城,分析结构

1、师:出示课件,作者又来到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生:读书后回答。

教师板书: 长城的高大坚固 城墙顶 外侧的垛子 城台

2、师: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交流回答:第一幅图观察点在远处,即在长城外;第二幅图观察点在长城上。第一幅着重表现长城的“长”;第二幅图着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由远景推倒进景,由第一段自然过度到第二自然段。)

师:该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上面的交流很自然回答到:过度作用。)教学目的:

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五、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思考: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提示:

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⑵ 师: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让学生抓住“血汗和智慧”“凝结”重点词语来展开想象。)

生: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 学生读第4段:

说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小组合作讨论:因为:

①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

② 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

③ 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齐读课文第3、4段。

3、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师:长城是我们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国歌来结束本文吧!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案例(定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案例

南埋珠小学 王新

课时目标

1、看懂图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2、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过程与方法

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格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重点、难点

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世界上第一位宇船员登上月球。用肉眼看到地球上的两个建筑物,一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毛泽东主席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长城是怎样的呢?真会如此吸引人吗?请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7、长城,板书课题(17、长城)。

二、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师:大家读完课文,课文中哪一句话既能概括长城的特点,又能体现出长城的价值?

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总结。

师:哪些词语最能点明中心? 生:“气魄雄伟”、“世界历史”。板书:气魄雄伟。

师:第4自然段与第1~3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生:分总关系。

大家再次齐读第4自然段(特别突出“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师:长城的气魄雄伟,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 生:长。

师:是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长城的长呢? 生:第1自然段。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师:第1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写出了长城的长?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出示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齐读句子。

师: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 生:比喻

师:出示习题把_____比作_____主要想突出长城的什么? 生:主要想突出长城的长。

师:长城有多长?作者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一万三千多里。(列数字)板书:远看——像一条长龙。师:这条长龙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呢? 生: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出示挂科,图文对照,引导学生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从____到____”等词语。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幅插图上所画的画面是和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同呢? 生:第2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作者来到哪里,以怎样的距离来观察长城的? 生:北京的八达岭,近看。师:哪个词表示近看? 生:长城脚下。

师:站在长城脚下,长城给你的第一眼感觉怎么样呀? 生:高大坚固。板书:近看——高大坚固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充分介绍了长城的高大坚固? 生A:高(只有垛子就有两米多高)生B: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C:坚固(全部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让学生上台在插图上指出什么是垛子、望口、射口。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读,这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就在我们眼前,此时此刻很自然地想起了谁?

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齐读句子。

师:这是什么句?起到什么作用? 生: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师:在句子中找出动词。生:站、踏、扶。

师:作者运用了这三个动词,其目的是想让读者读懂什么? 生:读懂作者此时已是身监其境了。师:此时,作者想起了谁? 生:古代劳动人民。板书:想——古代劳动人民 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师: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

生:艰辛。从“单”、“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没有长进的运输工具”。“没有„„就靠„„”。师:条石很重,山岭又怎么样? 生:陡峭。

师:在这些困难面前,古代劳动人民居然也建筑出这么出色的工程,单靠的不是双手和血汗,还要靠人们什么? 生:智慧。

师:怎样理解知识这个词语。生:聪明才智。板书:赞——聪明才智

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句子。

师:谁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多少”?说明了什么? 生:无数,说明数量很多很多。师:句子中的“才”说明了什么? 生A:好不容易。生B:来之不易。

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这句话和课文中的哪句话相呼应。生:第1自然段中的“一万三千多里”。师:都充分地说明了什么? 生:长城的长。师:为什么把长城叫做万城长城? 生:因为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齐读第3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第4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是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A:因为长城很长。

生B:因为长城是那样的气势雄伟。

生C:因为建筑长城的时代没有先进的运输设备。生D:因为长城是独一无二的。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请你当导游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想怎样向世界人民介绍长城呢?

1、学生自由练、写、说。

2、上台当导游。

3、全班评选。

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么宝贵的历史遗留给我们,作为后代的我们,应该去要好好地去保护好它,把它建设得更加完美。课外延伸

大家可以在网上,或书藉中搜集更多关于长城的传说及资料。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像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 长城近——高大坚固

想——古代劳动人民 伟大的奇迹 赞——聪明才智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大数的认识

(1)1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简便的写法是()

A.1万B 10万C 100万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

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

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黄铎堡小学魏广东

2011.11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姓名:杨俊

神池县大严备学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用权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突破方法: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构建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的运行速度,介绍自然界一些动物(鸟类、爬行类)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呢?

二、探究新知

1、建立“速度”概念 ⑴自学课本第53页的内容

⑵学生试写,初步建立“速度”的概念。

像以上“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都是速度,人们为了更辊简明、清楚的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如:

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小林行走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可以写成60米/分。

人们为了用起来方便,把每小、每分钟或每秒行驶的路程(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每小时、每分钟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秒、每分钟、每小时、每日、每月等。

⑶学会速度的写法

你发现速度的表示法都是怎样写的?

师生交流后发现:“/”线左边表示路程,用的是长度单位,“/”右边表示的是时间,用的是时间单位。

如“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明106千米,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⑷即时练习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物体在运动,师出示: ①燕子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②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

③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你能分别写出它们的速度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学课文内容,初步理解“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概念,然后结合教师的引导、交流发现,速度的简便写法,并通过练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速度的写法】

2、教学例5 :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⑴出示例5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4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反馈情况,教师说明要求。⑵列式计算

这两道题都已知速度和时间,求所行的路程

求汽车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80千米是多少;求李老师10分钟可行多少米,也就时求10个性225米是多少?因此都用乘法计算。

80×2=160(千米)225×10=2250(米)

⑶讨论:你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个解题算式,想一想算式的每一个数量表示什么?

如:80 × 2 = 160千米 ﹕ ﹕ ﹕ 速度

时间

路程 225 × 10 = 2250米 ﹕ ﹕ ﹕ 速度

粉时间

路程

现在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生发现并汇报,师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师:同学真棒!那么,你能根据这一关系式写出两个除法关系式吗?

生思考交流并汇报: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简单的行程问题,探索出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培养学自主探索发现及归纳能力,从而有根据地建立这一数学模型,而不是凭空产生,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同时让学生写出另外两个关系式,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你能写出它们的速度吗?

⑴猎豹奔跑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⑵蝴蝶的速度是每分钟500米,写作(⑶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6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用量角器画角》教学案例 肥西县桃花工业园中心校 段红霞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并会用一副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练习学生当众说话,抒发尊师情感。 活动准备: 1、学生按口语表达能力高低分为四个组,各推荐一名组长和两名小裁判。 2、围绕“老师您好”这一主......

    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3月

    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晏子使楚》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宰相,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为三朝元老。他在外交上最令人津津乐道者,莫过于出使楚国的那一次事迹。楚国欺侮晏婴......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分钟》教学案例 一、教材简说 课文《一分钟》讲的是小学生元元因为早晨多睡一分钟而迟到 20 分钟的故事。教育小朋友要早睡早起,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 茨竹坝小学易朝凤 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日记两则补充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写日记的意义。 2......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例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