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7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8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童话中,狼几乎永远担着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 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的。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第二篇:14、鹿和狼的故事(课文)
* 鹿和狼的故事
胡勘平
1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2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3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数千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4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5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6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7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8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童话中,狼几乎永远担着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的。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第三篇:《鹿和狼的故事》课文资料
人物简介
胡勘平,中国生态文明促进会综合处主任、研究员。曾经拯救过藏羚羊,其作品《鹿和狼的故事》,现已被录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14课;沪教版为四年级下学期第39课,为《狼和鹿》。他是中国自然林业的会议人员,也是中国林业编辑会员,编写绿色时报。
胡勘平,中国自然林业会议人员,中国林业编辑会员,编写绿色时报,拯救过藏羚羊。作为自然之友的出版物,由胡勘平主持编写的《地球家园》,被读书界认为是中国儿童环保读物中最好的一本;列入了“自然之友书”,截至1999年11月,共出《自然之友通讯》(《简报》)16期、英文简报3期、教学资料《绿色之声》一期。胡勘平拯救过藏羚羊,写过《鹿和狼的故事》。今做完议会,前往新疆和甘肃。他是中国自然林业会议人员,是中国林业编辑会员,登录绿色时报。
作为自然之友的出版物,由胡勘平主持编写的《地球家园》(1997),至今仍被读书界认为是中国儿童环保读物中最好的一本;列入了“自然之友书”,截至1999年11月,五年来共出《自然之友通讯》(《简报》)16期、英文简报3期、教学资料《绿色之声》一期。
胡勘平在被誉为“绿色诺贝尔奖”的戈德曼环境奖评奖委员会中,于2006年4月24日晚在美国旧金山市向今年荣获该奖项的6位生态保护人士颁奖.在保护中国云南生态环境和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流域”主任于晓刚先生成为本该奖在亚洲的唯一得主。它的主要内容是:在美国一个森林里有四千只鹿出没,凶恶的狼是鹿的天敌,美国总统下令猎人消灭狼群。很快鹿增多了,达到了十万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绿色植物一天天减少,饥饿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死亡,从十万只锐减到只剩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光辉事迹
由胡勘平主持编写的《地球家园》(1997作为自然之友的出版物),如今仍被读书界认为是中国儿童环保读物中最好的一本;列入了“自然之友书”。截至1999年11月共出《自然之友通讯》(《简报》)16期、英文简报3期、教学资料《绿色之声》一期。
胡勘平被誉为“绿色诺贝尔奖”的戈德曼环境奖。评奖委员会2006年4月24日晚在美国旧金山市向当年荣获该奖项的6位生态保护人士颁奖。在保护中国云南生态环境和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流域”
作品介绍
鹿和狼的故事
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有四千只鹿出没,凶恶的狼是鹿的天敌,为了保护鹿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捕杀狼群,使鹿的数量增多。很快鹿增多了,达到了十万多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绿色植物一天天减少,森林绿色植被变少。饥饿、疾病,使鹿的数量急剧下降,无数只鹿死亡。从十万只锐减到了只剩下八千只。后提出了“人只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这一看法。
第四篇:鹿和狼的故事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本课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狼)同学们听过哪些与狼有关的故事?(生回答)从这些童话故事中我们感受到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预设:凶狠 残暴 狡猾)是啊,提起狼,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想起凶狠、残暴这样的词,就连与狼有关的成语也多是贬义的,你能说几个吗?(生回答,适时表扬,积累到课本上)
2.(板书:鹿)你认为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温柔 善良 美丽)鹿往往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
过渡:在我们的印象中,鹿是可爱温顺的应该受到保护,而狼是凶狠残暴的,要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在凯巴伯森林里(板书:林)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们对他们改观是事,大家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鹿和狼的故事》去探个究竟。
二、概览文本,初知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导读提示,并动手画出学习要求。
2、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要求一起学习这一课。相信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3、出示词语,朗读词语
亚利桑那州 凯巴伯森林 西奥多.罗斯福 狩猎 宠儿 厄运 维持 控制 相悖 葱郁 凶恶 承载 疾病 几乎 糟蹋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面目全非 一命呜呼
4、词语掌握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为我们讲述了鹿和狼的故事?(1——6自然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读完后与同桌讲一讲“鹿和狼”的故事。指名同学讲故事。狼吃鹿——猎杀狼 鹿兴旺——吃森林 林被毁——鹿衰亡
三、聚焦重点,1、同学们,听完故事,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说。
2、是谁的什么决定造成了鹿死林毁这样悲惨的后果呢?请同学们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指名回答)
3.这个决定本身是想要保护鹿的,但是罗斯福的目的最后达到了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师:4000——10万——4万——8000,看到这样的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5、凯巴伯森林里仅仅是鹿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吗?还有哪些变化?(指名答)
6、是啊!凯巴伯森林里的一切都变了,狼被猎人残忍的杀死了!原本松杉葱郁的凯巴伯森林也不复存在!为什么美丽和谐的自然会变成这样?你找到原因了吗?
7、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7、8自然段,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惨重的后果。(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
8、仅仅凭借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决定动物的善恶是不对的,作者也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你找到了吗?在哪里?(课件出示末段),让我们把这个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
9、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再响亮地读给所有人类听。(再读)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为了保护鹿,原本松杉葱郁的凯巴伯森林变成了黄土,我们如何去拯救呢?(放狼)真是好办法,你的想法与美国政府不谋而合。这场灾难出现后,美国政府为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这个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当年从加拿大运来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没想到我们一向认为凶恶残忍的狼却成为了森林的保护者(板书:保护),这更加说明了动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板书: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我们人类应该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2、练笔: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植物,请你们结合这节课所学,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广告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
3、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而我们人类要做的就是自觉维护这种平衡。
第五篇:鹿和狼的故事-
14鹿和狼的故事
一.教材解析
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狼鹿共处,自然统一。第二部分(2、3),写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方面展开描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狼,枪声响了25年,杀掉狼6000多只。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造成严重饥荒,疾病流行,结局悲惨,后果始料不及。第三部分(4),写狼鹿易位,深刻教训。从分析可知:作者是按照“平衡-失衡-启发”的思路来谋篇的,深刻的道理予以鲜明的故事之中。
本文的写作特色主要包括:由事及理,对比分明。狼和鹿本来共处于凯巴伯森林之中,互相制约、互相依存,自然统一,但人为地杀狼,鹿群失控,导致灾难降临,这就由事及理,说明了必须保持自然平衡的道理。对比体现在:一是森林状态前后的对比。以前是“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后来是“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前后对比,指示着生态失衡带来的恶果。二是鹿群前后对比。凯巴伯森林原有4000多只“活泼而美丽”的鹿,后来超过十万只。不久饥荒、疾病降临,鹿群骤然死亡,剩下八千只“病鹿”。前后对比,说明了生态失衡的悲剧。三是狼鹿易位的对比。人们心目中对二者认识的易位,昭示着一个道理:必须保持生态的平衡,否则恶果自食。
二.背景资料:
本文作者胡勘平,胡勘平拯救过藏羚羊,写过《鹿和狼的故事》。今做完议会,前往新疆和甘肃。他是中国自然林业会议人员,是中国林业编辑会员,登录绿色时报。作为自然之友的出版物,由胡勘平主持编写的《地球家园》(1997),至今仍被读书界认为是中国儿童环保读物中最好的一本。
胡勘平在被誉为“绿色诺贝尔奖”的戈德曼环境奖评奖委员会中,于2006年4月24日晚在美国旧金山市向今年荣获该奖项的6位生态保护人士颁奖.在保护中国云南生态环境和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流域”主任于晓刚先生成为本该奖在亚洲的唯一得主。它的主要内容是:在美国一个森林里有四千只鹿出没,凶恶的狼是鹿的天敌,美国总统下令猎人消灭狼群。很快鹿增多了,达到了十万只。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绿色植物一天天减少,饥饿造成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死亡
三.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学生生态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引发共鸣
今天我们学习《鹿和狼的故事》?(点击课件)齐读课题猜一猜,课文讲的是什么呢?(点击课件)说说你心目中狼和鹿是怎么样的动物?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讲故事还是讲道理? 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道理。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课文到底是讲一个什么道理呢?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我们来读最后一自然段。(点击课件)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说说理解。
(点击课件)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这种关系,概括地说,就是要遵守客观规律。
(点击课件)出示前后森林对比图片,原先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这就是没有遵守客观规律造成的严重后果。
(四)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点击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在凯巴伯森林里鹿和狼发生了什么故事?
默读1——6自然段,想想这个故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2认读生字词语
3逐题交流思考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课件)出现内容 4.积累名言:
我们古人真聪明,这样的道理他们早就明白了。
(点击课件)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5.(点击课件)面对这样的严峻的现实,怎么办?大家有何高见?
我们都主张放狼,那么我们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吧。为了做到有理有据,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场灾难出现后,美国政府为挽救错误决策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想不到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这个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当年从加拿大运来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中又焕发勃勃生机.。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数量,二是可以减少疾病。我想还有一条理由,鹿为了不被吃掉,就会拼命地奔跑,这样鹿就会更加强壮。
8.小结:大家再来看黑板,最初消灭狼是为了什么?(生:保护鹿)(板书:保护)结果呢?(生:森林被破坏了,鹿也死了)(板书:害森林、害鹿)所以我们必须记住这个教训,一定要遵守客观规律。(点击课件)
(四)根据事例,分析原理
1.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生态链关系密切: 狼吃鹿而又控制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鹿一旦超过森林的承受极限,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三者是稳定的生态关系。
2.课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尊重生态关系,还带给我们根据事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表达方法,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结构。(板书:事例—分析—结论)3.想一想,你还读到过这样的文章吗?《蛇与庄稼》(点击课件)阅读拓展《蛇与庄稼》
(五)作业设计:
(点击课件)课文内容,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它能维护鹿群的种群稳定。
2.()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3.森林中()需要鹿,()需要狼。
六、板书设计 :
14鹿和狼的故事
保护鹿
猎杀狼
事例
害森林
害鹿
分析
遵守客观规律
结论
七、课后链接:
《森林里的故事》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想把森林管理好。一天,他亲自到森林里去看了看,觉得森林真乱,除了那些高大的树木以外,树下到处是短树丛、杂草,还堆满了枯枝烂叶。他感到实在不顺眼,想改变这种面貌,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命令去做,把那些矮树统统砍光,杂草除尽,连同地上的枯枝烂叶统统烧掉。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间又宽敞又整洁,连一根野草也没有。林务官看了,心里乐滋滋的。然而,森林却就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破扫把,有一些树木枝叶发黄枯死了。
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儿?原来,是异想天开的林务官的瞎指挥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在澳大利亚布尔纳格城的广场上,有一座奇怪的纪念碑。纪念碑上塑有一条大毛虫。人们为什么要为毛虫建立纪念碑呢?这里面有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澳大利亚孤悬于太平洋西南部,因而大陆上的生物品种非常原始、稀缺。于是,人们不断从其他大陆引进一些新的生物,如小麦、牛、羊等,使得澳大利亚境内的物种不断繁多起来。
19世纪初,有人从阿根廷带来了仙人掌。由于它开的花很美丽,又浑身都是刺,人们就把它栽在住宅、牧场和田园的周围,既可欣赏,又可作围墙。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料到,仙人掌对那里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应,又无天然敌害,于是迅速发展,不断侵占草场和农田。人们用拖拉机将它连根翻起,但它还是不断生长蔓延„„真可谓是铲不尽、挖不绝。美丽的“围墙”一下子变成了人们的祸害。
就在一片恐慌之际,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阿根廷,为什么阿根廷的仙人掌没有泛滥成灾? 生物学家苦苦寻找,终于发现,原来那里有专门吃仙人掌的加布克拉斯毛虫。于是人们从南美洲引入了这种毛虫。毛虫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帮助人们把仙人掌控制住了。人们为了感谢毛虫,就特地建立了这座毛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