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作文写作技巧 (800字)
创新作文写作技巧
一、题目
目的:巧妙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家语段,胜过空说,不仅会增加文采,还会增强文章的厚度,丰富文章的内涵,会使阅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恰当引用或套用成语、名言、歌词和古诗句,定好题目。
例子:
1、用名言警句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以“书”为话题)
2、用成语典故的——《如释重负》(心灵的选择)
3、引用谚语俗语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
4、用诗词名句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或考试)
5、用歌词、广告词——《我的未来不是梦》(理想)
6、巧用修辞----《我该怎么办》(老师责骂)
二、正文结构包装
1、加题记
开头写一段富有哲理或情趣的话,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不宜过场。作用:提示下文,点明中心。
例:《宽容使快乐常青》一文的题记或后记:
“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了、近了、亲了、疏了。每个人如大海行舟,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足以改变一切。”
------题记
这一题记以哲理性的抒情阐述了宽容的意义,提升了本文的主旨。
2、列标题
给每段进行内容概括,用简短的几个字。
例:写《记我的一次成功》列小标题题:苦。辣。酸。甜。或可以拟“播种”、“耕作”、“收获”等。
常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1.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2.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3.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如《我的一家》,假设爸爸、妈妈和我,可以一个人写一个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用“一”、“二”、“三”标明,另外加上开头和结尾。
4.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
5、.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
3.变形式
例《班长的烦恼》 :
习题:好朋友该不该管。
已知: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
求证:是否应该汇报班主任。
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小作者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完全放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显得新颖别致。
4.换人称。
把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作文改成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向对方倾诉,表达真挚感情。例:《敬礼,老师》,用第二人称“您”来代替第三人称“她”,进一步表现了好老师“您”的浓浓的爱生之情,一个普通学生“我”的尊师之情。
三、语言
1、环境描写
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学习一下“环景衬托”的构思方法。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环境进行描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想描写的时候就描写,无目的地把描写硬贴在、硬塞在记叙之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1).用环境描写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
(2).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
(3).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4).用环境描写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
(5).用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心情
(6).用环境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感情
2、幽他一默
例:——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睡不着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非典的邮政快件。(时代特性的新闻和广告语)
3、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句式可以使文章形成整齐的气势之美。例: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长;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炼成好钢;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民的重托,就要守住边疆;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就要成为栋梁;(诚信)
作者把“各行各业的人们”这种概括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工农兵学这样比较具体的可感的对象,4、运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
例: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吗?不正是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吗?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他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他就不是英雄吗?
5、多种修辞手法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洁净美,嗅觉、听觉、视觉和谐统一
6、巧妙的展示知识面(包括引用,化用诗词名言典故等)
例1: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例2: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考试之中自得其乐也。(岳阳楼记)
例3:晚自习时,几个学生在咯咯地嗑瓜子,教室里余音绕梁,有人戏曰:听取瓜声一片。
例4:老班教物理,一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哎,多难的题!我又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这“牛顿”和“焦耳”急得我“顿”脚抓“耳”。我与一张铅印试卷照着面,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只见同学们“无不伸颈、侧目”,望着巡逻的老班,我们既要警惕,又要合作,这考试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啊!终于挨到了铃声响,告别“牛顿”,我们这群“鸥鹭”飞出了教室,此时,叹息声、责怪声、怨恨声、欢呼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还夹着自己改编的歌谣:“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是我。。。”
7、巧用标点符号。
例如巧用省略号。我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
例:《孔乙己》“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省略号,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
8、语言渗透哲理
例: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9、精心锤炼词语,力求准确传神。
例1:“他,老师眼中的准优生。”一个“准”字,突出了“他”在老师心中的位置,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2:“低垂的天幕压在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撕裂”表达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仿佛心被撕开流着殷红的血的情景。
10、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四、结尾
1、祝愿法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2、评议法
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扣题法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道具法
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结尾:“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文章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5、终结法
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6、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
7、烘托法
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就是这样结尾的: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呼声。
8、推测法
例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
9、绘景法
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0、呼吁法
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11、照应法
文章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
12、特写法
如《草地晚餐》的结尾: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犹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第二篇: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800字)
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典型材料是机关文书中宣传先进,指导引路,推动工作的常用文种。典型榜样的作用巨大,效果明显,往往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单位的热点,甚至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和象征,如雷锋、徐洪刚、苏宁、李国安以及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典型材料也可称为机关文书写作中的“重磅炸弹”,先进典型发现不易,宣传好更难,需要我们下功夫学习其写作技巧。
一、典型材料与新闻通讯、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等文体的异同
严格说来,典型材料是宣传报告先进事迹的所有材料的泛称,特别是走向全国的先进典型,往往都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期刊等新闻通讯的形式报道出去的。从机关文书的角度看,典型材料与新闻通讯比较,表现为语言更加庄重朴实,结构更加简单清晰,针对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更强,故事事例的讲述更加实用。与经验总结比较,典型材料立足点高,用第三人称写作,普遍指导意义更强。与调查报告比较,典型材料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写成的,它没有建议对策部分,也少有直接的原因分析,而是通过大量事例揭示典型蕴含的时代意义和先进价值,重在对能体现本质的事实的叙述和描写。
二、典型材料快速成文
(一)标题
典型材料的标题十分重要,力在揭示先进典型的本质意义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常见有实题式和虚题式两种。实题即直接了当地用最精炼的语言揭示典型的价值意义,如《全面搞建设 扎实打基
础 反复抓落实——成都军区某炮团落实江泽民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加强全面建设的基本经验》(《解放军报》1998年5月18日)、《步兵**师**团实行基层干部换岗锻炼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虚题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点化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使人心领神会,过目难忘,如《愿化甘泉献人民——记***团长李国安》。单纯的虚题式标题比较少见,一般正标题为虚题,副标题为实题。
(二)导语
典型材料的写作灵活多变。常见的是用导语统领全文,简要介绍先进典型的所属职别、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做法意义,体现的价值方向,使读者产生总体概括的印象,引起下文。如成都军区某炮团典型材料的开头部分:
“成都军区某炮兵团,1990年以来,认真落实
江主席“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由一个基础薄弱、问题较多的后
进单位,逐步发展成为全面建设比较先进的团队:党组
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坚强,部队作风过硬,训练成绩突出,内外关系良好,基层各种基础设施齐全,物质文化生活
丰富。团队连续4年被军区评为训练先进团或一级训练
团,连续7年无案件,多次出色完成演习、抢险救灾、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年年被师以上
评为“先进党委”、“基础建设先进团”,荣立了集体二
等功。军委领导视察该团时,称赞他们是“全面进步的 先进团队”。
某炮团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老老实实按照
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
复抓落实。他们的实践证明,“五句话”总要求充分体
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 客观规律,坚持用“五句话”统揽和规范各项工作,部队建设的方向就明确,基础就坚实,就能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这类导语属于提纲挈领,介绍情况。写作时可根据实际,把其最
精华最闪光的地方放到开头,使其产生震撼性的效果,以先发制人,引人入胜,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另外还可写成问题式、描写式、故事式的导语,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爱读爱看,推动典型的普及推广。
(三)正文(主体)
典型材料的主体多为向心式结构,即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安排材料,理论概括为纲,事实叙述为目。材料的安排也以横式结构为主,即按照材料的性质从逻辑和事理的角度组织排列。这种写作特点,典型材料的本质挖掘与结构提纲的编写就显得十分关键。如某团实行基层干部换岗锻炼的典型材料,三个部分的小标题为:
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把换岗锻炼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同单位情况和干部的特点,采取多种换岗形式全面锻造培养干部。
按照干部成长和基层建设规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全程规范换岗锻炼。
有了上述三大块的结构安排,剩下的写作就方便多了,只是如何精选典型事例充实文章了。
三、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一)立意要高:反映时代,指明方向
典型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经验事迹,不同的典型具有不同的典型意义。一般来说,越是能够集中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事物发展方向的典型,指导意义就越强,价值就越高,影响就越大,这是衡量典型的标志,也是衡量典型材料写作成败的标志。
站在时代的高度挖掘典型的意义,是写作典型材料的基本要求。典型是时代的产物,形势的产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又是单个的个别的现象,写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去认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通过典型这个个别,指导整体工作,推动全面发展。例如,成都军区某炮团落实江主席“五句话”的 基本经验,就是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站在实现国家和军队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进一步提高对落实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重大意义的认识的高度来深刻挖掘,从而起到了推动全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抓好‘五句话’全面落实”的重大效果。
指明方向是典型的基本作用。典型的价值在于引路。典型必须以自己成功的做法回答问题。要回答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普遍遇到,但又缺乏有效解决办法,亟待明确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又都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例如,一项新政策出台了,怎样贯彻?新条例颁发了,怎样落实?新情况出现了,如何解决等等。没有典型,就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就没有方向,从这个意义说。典型不可或缺,写典型材料回答新形势下突出的矛盾和基本问题不可或缺。
(二)结构要实:寻找规律,理性提炼
写典型材料关键是写思想,找规律。对一个典型材料来说,写清取得了多少成绩,立了多少次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都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找到事物的规律,启示人们把握这些规律做好工作。因此,写作者必须独具慧眼,善于透过事物的纷纭复杂的表象看到它的本质,抓住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例如,北京军区某部三连指导员王志刚带兵有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效果很好。这样的典型很有宣传价值,然而,挖掘本质,寻找规律并不容易,即使身边的人,一时也难以说清。这篇材料的写作者经过对新时期带兵问题的回顾反思,不断深化认识,终于抓住了事物的规律,即观念新,兵好带,带兵人要善于用新观念带兵:一是用现代知识开阔士兵眼界;二是用竞争意识激励战士奋进;三是用条令条例培养战士法规意识。这三条,既是经验,又是规律,是带有鲜明的新时期治军特点的规律,给人以强烈的启迪。
(三)选材要精:概括全局,精选细节
典型材料的写作要做到形象生动,血肉丰满,必须在选材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掌握,二是精选细节。详尽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模范通信站”的总参某通信站的事迹写作,作者先后对该站各个层次的官兵进行过调查,几乎每
个官兵都提供过书面材料,对曾经在长话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女干部的“男家属”,也多次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采访,为写好材料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已掌握的材料,一定要精选能够突显人物心灵境界的典型细节,将故事推向高潮。我们在读孔繁森事迹时,落泪的是他第二次进藏前在老母亲面前长跪不起的细节;读李国安,感动的是他身穿钢背心,拄着拐杖,在大漠中奔走的镜头,因此,选准选好细节,对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作用巨大。
(四)用材要巧: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巧用材料,首先要学会用点睛之笔,即对材料起统帅作用的思想观点。没有它,文章苍白无力,痴呆无神。如某“模范通信站”苦练精兵的经验中,有这样几句话:“长话站的历届班子都强烈地意识到,作为军委台的传令兵,基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 围绕保通畅这个经常性中心工作来抓。一个‘通’字,是传令兵的永恒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一个‘通’字,又是长话站的生命所系,任何工作都要用它来检验。”精辟之语,使文章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巧用材料,还要学会使用表现全局的概括材料和表现事物本质的个别材料。如:“在该站,官兵们加班加点苦练业务技术蔚然成风。14岁的小兵王宁宁到该站一年,没逛过一次商场,没看过一次电影,背记号码却达2000多个,练就了能同时处理4件电话的硬功夫,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目前,该站70%的人员达到了二级以上技术能手水平,超出全军规定的一倍多。”这段文字,前面用的是个别材料,后面用得是概括材料,从点、面两个角度反映了该站苦练技术的情况。
(五)创新要奇:着眼问题,突出个性
总结典型材料一定要从典型的自身特点出发,针对主要问题寻找规律。一些典型材料写作失败,往往是由于想“面面俱到”,结果丧失了典型本身最具个性的东西而流于一般化。因此,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的原则,着力反映典型的突出个性。同是落实上级的指示方针,本单位与他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突出不同点,抓住个性反映,就会较好地出新出奇,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通信地址:石家庄陆军参谋学院基础部 赵泽民
邮政编码:050084
第三篇: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提升写作技巧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提升写作技巧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由北京三爱创新教育科技中心、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校园文学》杂志主办,并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语文报社、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全国语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家知名教育科研单位进行了深入合作。
创新作文大赛自2000年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省、市(州)、县(区)教育局、学校、家长的大力支持,参赛学生2000余万人,收集初赛作品1800万余篇,评选出160万余名作文高手并在各省举行现场考试复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计有1000余名同学通过高效自主选拔进入清华、北大、复旦;10000余名同学进入全国各省名校;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9000余名;授予1000余所学校为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已成为国内作文大赛第一品牌!
写作技巧如何提升?
(一)标题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因此在命题过程中必须把握命题的多样性、诱发性和命题的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的“二性”和“三化”原则。像《明月清风心自在》、《流星的泪》、《面对大海》等题目,新颍、别致,学生一看就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含意深刻,的确有新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立意新。立意即确立文章主题,我们应抛弃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式的主题,抒写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捂,应追求主题的立体感、血肉感、流动感。也就是说应给人以新感受、新启发、或深刻的教育,用创新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去审视、思考问题,反应新生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研究新问题、反应新生活、提出新观点、抒写新感受,还应做到主题的开放性。如:毕淑敏写的《提醒幸福》一文借日常生活诸多现象设譬发问,提醒人们什么是幸福,告诉人们怎样享受幸福。
(三)材料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表现人物个性,揭示事物本质。
1、要写鲜为人知的材料,即新颖、新鲜的材料。最好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或者是大多数读者未知的领域或未知的情形,人无我有的鲜活材料。尤其是要写好新生事物,写出你生活中的新发现。
2、要写有个性特点的材料,即有特殊性,或者是同中有差异。个性是文章的生命,要使文章有鲜明的个性,就要写我心、写我见、写我闻、写我历、写我情、写我话,切忌人云亦云。像鲁达、李逵、宋江等形象之所以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是因为《水浒》对人物的性格描写是成功的,写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背影》一文,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平实地叙述送别的场面,突出了父亲的背影,使得整篇文章呈现出独创的光彩。
3、要写内涵深刻的材料。即小事情上要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反应时代的特点,从常见的现象里要提出尖锐而不同凡响的问题。我们更要读读社会这部渊博的“无字书”。其实,我们的学生以往正为写作视角的局限,才导致写作时诸多毛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大地,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写作面,写出“新概念”作文。
(四)语言新。语言新即语言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若能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座右铭,反复实践,逐步提高语言创新能力,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语言新颖别致,独具风采。一位同学在一篇题为《妈妈的爱》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妈妈是传统的古典派,我是现代派。那墙上的郑板桥的字是她的‘宝贝’,平底鞋不离脚,肥肥的裤子成了她的特色。妈妈爱听美声,我却只觉得摇滚够味儿。这段文字中的“古典派”、“现代派”、“宝贝”、“美声”、“ 摇滚”等词语或借用新词、专门用语,或贬义褒用,语言清新活泼,趣味横生,富有个性。
第四篇:教育与创新作文800字
教育与创新作文800字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与创新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日在《杂文选刊》上一幅名为“千篇一律”的漫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画中老师面对孩子们相似的作文作出了“千篇一律”的评论,不由得引发人们对教育中缺乏创新的议论。
创新,的确是当今社会所推崇,也应当被推崇的一种能力,现今时代能如此高速发展,大部分便是依仗人类无穷的创新的推动。
于是,人们对漫画中所凸显的创新能力的缺乏无法容忍,并转而质疑中国现今应试教育中,创新不足。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不然。我国的教育并非完全的应试教育,而且其中亦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纵览古今,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创新的星光璀璨闪烁。前有黄帝造司南,后有万户造火箭;前有收纳数千技艺的《齐民要术》,后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这样的创新里面不仅存在于古代,在如今也有很好的体现。奔月的“嫦娥”,下海的“蛟龙”,落地的“天眼”……哪一样不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呢?
那是否我国教育就没有问题呢?也不尽然。尽管以往国家对创新十分重视。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但落实到各地学校之时却仍然是机械的模仿,该如何机械应考仍是原样。归根究底,问题还是我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自古至今,在我们许多人心中读书便只与前途,功名,钱财,权利这些事物绑定在一起,使进入学海的学子被“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论调所淹没,浑然忘却了自己对知识彼岸最原始与本质的需求,从而失去了创新的基石。
因此,有识之士发现了这些,并将其赋予行动欲改变这种意识形态。于是国家层面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学校层面有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实行的学术改革。
但这样仍然不够。欲想彻底将创新精神与能力贯彻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下的有志青年,应当保持自己初入学海时那种对知识最原始的渴望,只有知识的基石足够坚固,创新的大厦才能高高拔起,国家的复兴才能指日可待,人类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第五篇: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的六招
1、运用“五觉”法
【特点】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借物抒情法
【特点】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3、托物言志法
【特点】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4、物品自述法
【特点】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5、远眺近看法
【特点】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6、内外结合法
【特点】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小学生作文辅导系列五:写作构思技巧
构思是指在动笔写作文为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本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是说,文章构思就是对映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伸、分解、组装,使之有序化最优化。这里只介绍几种我们小学阶段所能把握的简单技巧。
一、设定情境
在选定作文材料之后,我们的作文材料可能是单调的,可能是枯燥的,但假如我们想要把作文写好,就不能完全真实地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模写,必须要再加工。那设定情境是必不可少的,这情境设定,就好比是用一副精美的框架,镶嵌上一幅精美的图画,使画在框架中显得更为精美。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夜色》中夜晚,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大年夜等。
情境一般有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自然情境又有天气、地理等,比如,我们有些同学在《我的妈妈》这一类作文时,常写哪一次生病了妈妈送他上医院,那在作文中我们又有些同学会设定,当时的天气——风雨交加,妈妈独自一人把我背上多少层楼。我们这里不说这个作文材料怎样,单看他们这样的设定情境是成功的。因为这更能反映出妈妈对孩子的爱,妈妈的伟大。社会情境的设定也是很很要的,再举个俗点的材料——捡到钱包交失主,在写时我样有同学会想到写这个人下需要钱,可能又有人说他呆,可能还会受到家人的批评等。当然在设定情境时,情境与内容要配合自然,不能为设定而设定。
二、纵横对比
纵横对比就是将对立的人物、事件、景物放在同一篇作文中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物在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开成十分鲜明的反差,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并使文章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例如,小学课文《少年闰土》中的“我”与“闰土”的对比,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又如学生作文《第一次考试作弊》中写的是自己以前在考试中作弊的经过,文中小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构思方法,文章生动地再现了小作者“做假”和“求实”这两种对立的思想斗争的过程。文章中,作者不但留意到前后的思想对比还留意到了前后的动作对比——最后划去了正确的答案,这样也就完成了作文表现当代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的主题。
三、由此及彼
这是一种由一种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的和这一事物有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
小学课文《落花生》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文中就由花生想到做人。像《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由国旗想到,无数先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的事,或想到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或是看到的关于国旗的故事。
在运用这种构思时,要留意这两种事物一定要有某种联系,不能主观是硬性搭配。
小学生作文常见开头
作文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它对理清思路、引出下文、凸现文章的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像引用法、叙事法、故事引入法、提出问题法等等。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要选用不同的开头方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开头方法。你看,同样一篇文章就有不同的开篇方法。因此,一篇文章怎样开头,采用哪种方法,一定要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出发,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做到新颖明快,言简意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只要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勤于练习,就能写好开头,为写好全文打下基础。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有: 1.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例如《课间十分钟》一文开头: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开头就点明了时间——“下课”,地点——“操场上”,人物——“同学们”,事情——“课间活动”。非常直截了当。
2.提示中心法。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3.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4.设置悬念法。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念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如《智斗奸商》一文的开头写到的:放暑假的第二天早上,我和表姐一块儿去买菜。走到菜场的北口,我就看前面很多人。我和表姐紧走几步,也围了过去……
5.对比法。在文章的开头,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回忆联想法。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联想、引出下文,展开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回忆联想法。运用回忆联想法开头,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7.对话开头法。
以人物的对话开头。这种开头起笔自然,往往给人以新鲜的感觉。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头,一定要把对话写得精彩有意义,紧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