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

时间:2019-05-13 07:4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2、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____》)

3、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

4、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___》)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

6、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

7、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会当临绝顶,_____。(《望岳》)

9、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又呈吴郎》)

10、气劘__垒,目短__墙。(《壮游》)

11、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_______,_______。(《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12、忆昔开元全盛日,_______。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_______,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

13、自非旷士怀,_____。(《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14、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以兹悟生理,_____。(《咏怀五百字》)

17、“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18、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__意识体现一个仁人志士的勇气,而__意识则表现出一个以道自任的社会良知的政治理想。

19、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20、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__之治及__之治。

21、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兵车行》

22、不作河西尉,_____。《官定后戏赠》

23、国破山河在,_____。《春望》

24、文章千古事,_____。《偶题》

25、赋料__敌,诗看__亲。__求识面,__愿卜邻。《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6、窃笑__喜,难甘__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7、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____》

28、_____,明我长相忆。《梦李白二首一》

29、_______,簿书何来急相仍。《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30、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戏为六绝句》

31、_______,血污游魂归不得。《哀江头》

32、君不见管鲍贫时交,_______!《贫交行》

33、齐纨鲁缟车班班,_______。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_______。„„(《忆昔》)

34、关于《哀江头》的主旨有两种意见。一是___,一是____。

35、_____,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36、魏征说:“__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__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杜甫属于――谏诤而不任怨----谏过匡邪而扬善不隐恶的“忠臣”

37、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____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_____和_____。

38、大道之行也,____,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使老有所_,壮有所_,幼有所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___。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___。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__。

39、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____(忧世)和____(忧生)。40、高帝子孙皆隆准,_______。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哀王孙》

二、默写题

1、望岳

2、登高

3、又呈吴郎

4、梦李白二首其二(浮云终日行)

5、房兵曹胡马诗

6、兵车行

7、《丽人行》

8、新安吏

9、潼关吏

10、石壕吏

11、新婚别

12、垂老别

13、无家别

14、蜀相

15、月夜

16、秋兴八首 其一

三、名词解释题

1、三吏三别:

2、社会良知三要素:

3、盛唐之音:

4、杜甫的忧患意识:

5、民胞物与:

6、社会良知:

7、文章憎命达:

8、反诛求:

9、反奢侈:

10、以兹吾生理,独耻事干谒。

11、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四、翻译题

将下面的诗译成白话文

1、《北征》: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五、简答题

1、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主要有哪些内容?

2、杜甫属于哪一类忠臣?

3、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主要表现。

4、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思想渊源。

5、谈谈杜甫用典与生命悲感的表达

6、杜甫忧患意识的深广性。

7、杜甫忧患意识中的预见性的具体表现。

8、为什么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不如杜甫的《茅屋歌》感人?

9、从《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到《哀江头》,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有何变化?

10、为什么说杜诗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变化?

11、谈谈杜甫宽容精神的表现。

12、杜甫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六、阅读理解题

要求:

1、结合课件或教学参考书,将这一段文字落实到字句,掌握关键字词句。

2、简述作品主要内容,准确理解原意。

3、结合课本,理解这一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适度发挥。

1、结合作品《哀江头》和《哀王孙》理解杜甫的宽容精神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

3、《又呈吴郎》所体现的民胞物与情怀

4、结合作品《咏怀五百字》分析杜甫的仁爱情怀

5、杜甫诗作《登高》赏析

七、论述题

要求:

1、观点要明确,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但要自圆其说。

2、论述要全面深刻,能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

3、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1、为什么说杜甫的文学思想属于盛唐文学转变时期的文学思想?

2、论杜诗批判现实的主要内容。

3、试论杜甫的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4、结合具体的作品论李杜友谊。

5、试论杜甫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儒家“仁政论”,“民本论”的继承。

第二篇:《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

1、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2、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____》)

3、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

4、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___》)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

6、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

7、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会当临绝顶,_____。(《望岳》)

9、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又呈吴郎》)

10、气劘__垒,目短__墙。(《壮游》)

11、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_______,_______。(《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12、忆昔开元全盛日,_______。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_______,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

13、自非旷士怀,_____。(《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14、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以兹悟生理,_____。(《咏怀五百字》)

17、“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18、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__意识体现一个仁人志士的勇气,而__意识则表现出一个以道自任的社会良知的政治理想。

19、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20、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__之治及__之治。

21、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兵车行》

22、不作河西尉,_____。《官定后戏赠》

23、国破山河在,_____。《春望》

24、文章千古事,_____。《偶题》

25、赋料__敌,诗看__亲。__求识面,__愿卜邻。《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6、窃笑__喜,难甘__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7、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____》

28、_____,明我长相忆。《梦李白二首一》

29、_______,簿书何来急相仍。《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30、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戏为六绝句》

31、_______,血污游魂归不得。《哀江头》

32、君不见管鲍贫时交,_______!《贫交行》

33、齐纨鲁缟车班班,_______。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_______。„„(《忆昔》)

34、关于《哀江头》的主旨有两种意见。一是___,一是____。

35、_____,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36、魏征说:“__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__身受诛夷,君陷大 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杜甫属于――谏诤而不任怨----谏过匡邪而扬善不隐恶的“忠臣”

37、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____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_____和_____。

38、大道之行也,____,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使老有所_,壮有所_,幼有所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___。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____。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__。

39、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____(忧世)和____(忧生)。40、高帝子孙皆隆准,_______。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哀王孙》

二、默写题

1、望岳

2、登高

3、又呈吴郎

4、梦李白二首其二(浮云终日行)

5、房兵曹胡马诗

6、兵车行

7、《丽人行》

8、新安吏

9、潼关吏

10、石壕吏

11、新婚别

12、垂老别

13、无家别

14、蜀相

15、月夜

16、秋兴八首 其一

三、名词解释题

1、三吏三别:

2、社会良知三要素:

3、盛唐之音:

4、杜甫的忧患意识:

5、民胞物与:

6、社会良知:

7、文章憎命达:

8、反诛求:

9、反奢侈:

10、以兹吾生理,独耻事干谒。

11、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四、翻译题

将下面的诗译成白话文

1、《北征》: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五、简答题

1、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主要有哪些内容?

2、杜甫属于哪一类忠臣?

3、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主要表现。

4、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思想渊源。

5、谈谈杜甫用典与生命悲感的表达

6、杜甫忧患意识的深广性。

7、杜甫忧患意识中的预见性的具体表现。

8、为什么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不如杜甫的《茅屋歌》感人?

9、从《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到《哀江头》,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有何变化?

10、为什么说杜诗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变化?

11、谈谈杜甫宽容精神的表现。

12、杜甫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六、阅读理解题

要求:

1、结合课件或教学参考书,将这一段文字落实到字句,掌握关键字词句。

2、简述作品主要内容,准确理解原意。

3、结合课本,理解这一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适度发挥。

1、结合作品《哀江头》和《哀王孙》理解杜甫的宽容精神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

3、《又呈吴郎》所体现的民胞物与情怀

4、结合作品《咏怀五百字》分析杜甫的仁爱情怀

5、杜甫诗作《登高》赏析

七、论述题

要求:

1、观点要明确,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但要自圆其说。

2、论述要全面深刻,能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

3、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1、为什么说杜甫的文学思想属于盛唐文学转变时期的文学思想?

2、论杜诗批判现实的主要内容。3试论杜甫的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4,结合具体的作品论李杜友谊。5.试论杜甫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儒家“仁政论”,“民本论”的继承。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千秋万岁名

2、秋兴八首

3、未见有知音

4、丽人行

5、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此身饮罢无归处

7、安得广厦千万间

8、一览众山小

9、便插疏篱却甚真

10、屈贾、曹刘

11、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12、小邑犹藏万家室、九州道路无豺虎

13、登兹翻百忧

14、语不惊人死不休

1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6、独耻事干谒

17、一饭未尝忘君

18、忧患、批判、重建

19、仁学

20、尧舜、贞观、开元

21武皇开边意未已22、凄凉为折腰

23、城春草木深

24、得失寸心知

25、杨雄、子建、李邕、王翰

26、贡公、原宪

27、乐游园歌

28、故人入我梦

29、束带发狂欲大叫30、不废江河万古流

31、明眸皓齿今何在

32、此道今人弃如土

33、男耕女桑不相失、叔孙礼乐萧何律

34、讽鉴说、词婉而雅

35、冠盖满京华

36、良臣、忠臣

37、焦心忧虑、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38、天下为公、不独子其子、终、用、长,女有归、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大同

39、政治忧患、生命忧患40、龙种自与常人殊

二、默写题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酒杯。

3、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4、梦李白二首其二(浮云终日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江湖多**,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5、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6、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7、《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阖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8、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9、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0、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1、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傍。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2、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盛衰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13、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14、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6、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三、名词解释题

1、三吏三别: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社会良知三要素:

忧患意识、批判意识、重建意识

3、盛唐之音:

林庚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的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特征。”盛唐之音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崇尚风骨,在作品中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雄浑壮大的气势大量。二是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三是追求自然的美。

4、杜甫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焦心忧虑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生命忧患(忧生)。在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而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得诗人心灵时时蒙上时不我待的阴影,其忧生之嗟便带上了迥异于其他忧生诗人的紧迫感。

5、民胞物与:

“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6、社会良知:

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他们一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他们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7、文章憎命达:

(好)文章不喜欢命运通达的人。(意即生活的磨难和坎坷会产生思想深刻的文章)

8、反诛求:

诛求,责求,需索,一般指过分的索取。政府对百姓的索取。杜甫在批判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时,常常把“诛求”作为与战争有关的一个社会弊端加以批判,从而体现了诗人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9、反奢侈:

杜甫反奢侈矛头直接对准上层统治者。反诛求是提醒统治者不要将“王臣”逼为“盗贼”,反奢侈则是警告统治集团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自食其果。

10、以兹吾生理,独耻事干谒。

干谒,是以诗文求有权位者荐举。

11、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率府”指的是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四、翻译题

1、《北征》: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译文: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奸臣(指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译文:我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就更加辛酸。想想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又想想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

五、简答题

1、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案见教材P83-89页

答案要点: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大约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歌咏大自然的美,即对美的自然界的玩赏态度。

二是对自然中那些被损伤,被遗弃,被践踏的“弱者”表现出深厚的同情。三是由仁民爱物思想而产生的人与物的对比,进而对自然界流露出的向往之情。

2、杜甫属于哪一类忠臣? 答案见教材P95-99 答案要点:忠臣有三种类型:

1、愚忠----绝对服从;

2、谏诤而任怨----谏过匡邪又扬善隐恶;

3、谏诤而不任怨----谏过匡邪而扬善不隐恶。杜甫属于第三种。

3、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主要表现。答案见教材P77-89页

答案要点:一是对“同胞”生命的关怀,这是属于终极关怀的内容; 二是对生活苦难的关切,此问题与政治密切相关; 三是对无助的弱者的同情和帮助;

四是对上层人物经历由盛而衰的境遇表示宽恕与同情

4、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思想渊源。答案见教材P77-89页 答案要点: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仁学”。

仁学,从自身修养的完善看,它要求提高个体的道德境界;社会义务看,它要求个体以“仁政”为理想参与政治。

仁学的理想境界就是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则以仁之内核“恕”为准则行事,推而广之,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仁爱之心,从而形成宋儒所总结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博大胸怀。

5、谈谈杜甫用典与生命悲感的表达

答案见课件

答案要点:杜诗写贫病,常用原宪和司马相如的典故,从而形成特有的表达方式,即以“原宪贫、长卿病”来表达他的忧生之嗟。

杜甫写病则多以司马相如自喻。

司马相如又是“不遇”的象征.贫、病、不遇,构成了杜甫生命忧患的内在逻辑。

6、杜甫忧患意识中的深广性。答案见教材P11-18页

答案要点:杜甫的政治忧患与其经历密切相关,随其历世之深成正比。从“长安十年”起,杜甫的政治忧患就愈来愈明显、愈深沉,至直终老。杜甫的忧患是深广的,他常常“百忧复相袭”(《送率府程录事还乡》),“独立万端忧”(《独立》)。

忧患群盗纵横,战伐不已; 忧患诛求不已,国运艰难; 他忧主上昏庸,大权旁落;

进亦忧,退亦忧,百忧集于身,悲歌动地吟。

诗人一身正气,对社会政治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对人民、对国家拥有一片真诚。他虽仕途多舛,一生不达,却“物性莫夺”,始终不渝地保持着对现实政治的关心,时时刻刻关注着朝廷的决策,考察着朝政和得失利敝,了解着风俗民情,忧心忡忡,至死未悔。

7、杜甫忧患意识中的预见性的具体表现。答案见教材P11-18页 答案要点:杜甫的忧患意识中常常含有深刻的预见性,这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先忧后乐的知识分子的清醒和敏锐。当杜甫在仕途上屡经坎坷时,他就用笔记录下情感的历程、深广的忧愤,以及敏锐感受到的大唐帝国的种种不祥之兆。杜甫的政治忧患,首先是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患。《北征》的描写反映了借兵回纥忧虑

《留花门》已经预感花门之乱的必将发生。《遣兴三首》对用“降虏”讨贼平乱表示忧患。在“和亲”问题上,杜甫表现出远见卓识。首倡复兴儒学,对汉文化的衰微忧心如焚。

8、为什么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不如杜甫的《茅屋歌》感人? 答案见教材P73-75页

答案要点: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以上二诗,受《茅屋歌》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其艺术感染力却大大不如杜甫。其原因有二。一是仿作。仿作只能出赝品,而艺术贵在创新。二是推己及人的角度不一样。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为他对自己人生的切身体验和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众的深切关怀。他的推己及人,也是根源于自身的悲剧性境遇。从抒情主体看,更为亲切真实,让读者同情。

白居易也关心民生疾苦,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位“社会良知”。但毕竟自己“不饥不溺”,在境遇上已与天下寒士隔了一层,在审美效应上则又和读者隔了一层,因而其艺术感染力也就大大降低了。

9、从《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到《哀江头》,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有何变化? 答案见教材P90-94页

答案要点:杜甫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上层统治者违背民意,倒行逆施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憎恶之情,大量的批判现实的作品,由此而问世。《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叛军肆凶,危及国家民族,统治者也尝到自己酿下的苦酒时,杜甫对他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即从普通人的角度审视他们所经历的不幸,从而流露出恻隐之心,表现出宽恕之情。哀江头就是这一类情感的代表作。

在前二诗中,杜甫直刺诸杨骄奢。祸国殃民。而当杨贵妃惨死马嵬,血污游魂,杜甫却为之深哀。杜甫对杨的感情,随其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当其身为贵妃,而其身不正时,杜甫“怒其不正”,当其率先尝到苦果,与唐玄宗生离死别,“去往彼此无消息”时,杜甫又“哀其不幸”,为其洒上一掬同情之泪。不过,杜甫并未为此而放弃他的批判意识。只是在此时此刻,他面对的是不幸者,而且是唐王朝和汉民族不幸者的代表。因此,他宽恕了死者,并为之伤悼。

10、为什么说杜诗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变化?

答案要点:杜甫的文学思想属于盛唐文学思潮发生转折变化的代表性思想。盛唐文学的主潮一是崇尚风骨,在作品中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雄浑壮大的气势大量。二是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三是追求自然的美。而杜甫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1)写民生疾苦的创作倾向与理论主张,(2)方法上追求严格的写实与主张传神,以及提倡苦学,功力,(3)最后是创作上的集大成与理论上的主张“别裁伪体”、“转益多师”等内容。具体而论 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诗所反映的内容,此前大多是由文或赋来记述的,杜甫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增强了诗歌的功能,由审美而审丑,给诗界带来了革命,但当时绝大多数文人和读者都难以接受认可这种创作倾向。再加上人们还沉浸在盛唐之音的氛围里,无法认同杜甫敏锐感受到的大唐帝国所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机,因而对他的悲苦穷愁之音感到格格不入。与杜甫深沉复杂的情感相适应,杜诗的诗艺也变化多端。杜诗的不入时,在诗歌作法上也有突出的表现。他采用了以赋为主,间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句法的突破传统,意向的超越时空,更是走到盛唐诗人的前面。中国古典诗歌的句法,一向是以承转通顺,近于散文的句法为主。而杜诗,尤其是杜律中的句子,不但做到精炼浓缩,而且在因果与文法上有意尝试颠倒,进行大胆的自觉意味的革新。最典型的是《秋兴八首》之“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种句子,其安排组织全以感受的重点为主,而并不考虑句法是否通顺。这是在破坏中创新,自出惊人之语的表现之一,为律诗开拓出了一种超越写实的新境界。杜诗的句法变化莫测,新构迭出,它包括炼字的含蓄与惊警,句法音节与意义的矛盾,语词的倒装借综,对句的相互发明,句意的转折跌宕,以及以文为诗的倾向 „„均发人所未发。加上深厚的思想内容,从而形成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而这种风格与空灵飘逸、青春浪漫的盛唐之音相比,明显是一种变化。杜诗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重要变化:从轻松飘逸到沉郁顿挫。而这正是杜诗反而不入时,因而冷落于当世的一个微妙因素。

11、谈谈杜甫宽容精神的表现。

答案要点:杜甫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上层统治者违背民意,倒行逆施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憎恶之情,大量的批判现实的作品,由此而问世。而当叛军肆凶,危及国家民族,统治者也尝到自己酿下的苦酒时,杜甫对他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即从普通人的角度审视他们所经历的不幸,从而流露出恻隐之心,表现出宽恕之情。因为杜甫是以人类命运为出发点,兼爱一切人,同情一切遭遇不幸的人。这种变化,从《丽人行》、到《哀江头》表现出来。

在前诗中,杜甫直刺诸杨骄奢。祸国殃民。而当杨贵妃惨死马嵬,血污游魂,杜甫却为之深哀。但是,即便是“死于安乐”,杜甫此时流露的情感也不是罪有应得的愤恨,而是感慨天翻地覆和惆怅物是人非。在这中国历史的大变局中,诗人为唐朝的几近崩溃而深感沉痛,为杨贵妃作为这大变局的牺牲品而倍感哀伤。“明眸皓齿”的描写,明显带有诗人对贵妃悲剧的同情色彩,“明眸皓齿”而惨遭“血污”,这是值得同情的。而贵妃之死又是那样地富有“历史意义”,富有政治色彩,与时代悲剧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致她的生命就意味着一出历史悲剧。

“人生有情泪沾臆”,道出的正是之中生命的悲感。杜甫对杨的感情,随其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当其身为贵妃,而其身不正时,杜甫“怒其不正”,当其尝到苦果,生离死别,“去往彼此无消息”时,杜甫又“哀其不幸”,为他其洒上一掬同情之泪。不过,杜甫并未为此而放弃他的批判意识。只是在此时此刻,他面对的是不幸者,而且是唐王朝和汉民族不幸者的代表。因此,他宽恕了死者,并为之伤悼。对杨贵妃如此,对其他王孙公子亦然。写于同时期的《哀王孙》也颇见杜甫的宽恕之道。杜甫面对流落街头的王孙,同样是涌起一阵悲悯之情,这种态度和安史乱前诗人对皇亲国戚,王子公孙的奢侈淫靡生活的批判形成鲜明对照,固然,时局的变化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而,各个阶层的人都因为战争而同仇敌忾,增强了亲和力。但也正因为变局使昔日的王孙沦落为街头的乞丐,这大起大落的变化使王孙遭受了不幸。而不幸的人毕竟是值得同情的。何况,王孙总还是王孙。他们遭受如此灾难,似乎比平民百姓更值得同情。所以,杜甫便宽容了他们过去的劣行,也为今日的王孙乞丐们洒上同情之泪了。

12、杜甫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①接受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力图为官行道,崇尚和选择了一种汲汲入世、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态度。

②在政治思想上,主要接受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这是杜甫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是奠定了杜诗忧国忧民思想基调的主要文化因子。

③接受了儒家的爱人、平等待人,特别是同情、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六、阅读理解题

要求:

1、结合课件或教学参考书,将这一段文字落实到字句,掌握关键字词句。

2、简述作品主要内容,准确理解原意。

3、结合课本,理解这一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适度发挥。

1、结合作品《哀江头》和《哀王孙》理解杜甫的宽容精神 答案见教材P90-94页 答案要点:

《哀江头》作品见教材P91页:诗抚今追昔,对国家之兴衰,颇多感伤;对李杨之爱情,颇多哀悼。

《哀王孙》作品见教材P93页:诗中对被玄宗遗弃的王孙的困苦生活颇多哀怜,表现出的是杜甫博大深沉的民胞物与情怀。

分析见教材P91-94页:在前诗中,杜甫直刺诸杨骄奢,祸国殃民。而当杨贵妃惨死马嵬,血污游魂,杜甫却为之深哀。诗人为唐朝的几近崩溃而深感沉痛,为杨贵妃作为这大变局的牺牲品而倍感哀伤。

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随其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对杨贵妃如此,对其他王孙公子亦然。写于同时期的《哀王孙》也颇见杜甫的宽恕之道。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 答案见教材P73-77页 答案要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品见课件 分析见教材P75-76页

诗人此时,寓居成都草堂。这是他饱经战乱,历尽艰辛之后的一个短暂旅居时期。茅屋实为一象征性意象,它是诗人贫困、潦倒、漂泊的写照。这个茅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它不可能让诗人的身心得到安宁,它抵抗不住苦风凄雨的侵扰。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杜甫想到的不是用青砖黑瓦的温暖的小屋来取代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陋室,而是想到天下的寒士此时的艰难处境。

杜甫幻想有那么一天,天下的寒士能住进温暖如春的大厦,欢颜渡日,自己也免遭这饥寒交迫之苦。他愿为这一理想的实现作出牺牲,颇有一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从而,显示出诗人的人性的光辉。

由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人的不幸;为了解脱天下人的不幸,而宁愿自己承担不幸,就是杜甫之所以成为杜甫的重要一面。这种博大的胸怀是杜甫受到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主要原因。

3、《又呈吴郎》的民胞物与情怀 答案见教材P77-90页 答案要点:

作品见教材P82页

分析见教材P77-90页

对弱者的同情,对无助者伸出温暖的手,是杜甫民胞精神的最大特色。诗写于杜甫漂泊到夔州的第二年(大历二年,767)。

这首作品的激动人心,在于它反映了诗人仁爱的胸怀和崇高的品德,诗篇充满了温情,充满深厚的仁慈,它超越了孟子推扩仁爱的爱有差等的观念。

4、结合作品《咏怀五百字》分析杜甫的仁爱情怀 答案见教材P73-77页 答案要点:

作品见教材P74页 分析见教材P74-76页

《咏怀五百字》是杜诗的重要篇章,其丰富的思想内容有多方面的表现,该诗在显示杜甫博大仁爱的情怀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诗中写返家后的情景极为感人:

纵观“五百字”,写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手法上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和抨击了唐朝统治阶层的荒淫腐朽,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种种征兆发出了预警,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杜甫由一己之悲升华到为天下人的痛苦、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产生的深重的悲感。杜甫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处境比起“失业徒”、“远戌卒”总要好一些而消解了现实的苦难,而是由自己的不幸联想到普天之下的百姓更为不幸,由此加重了这种悲剧意识。由己悲念人悲,由一家之不幸念天下国家之不幸,它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自然流露,显示出一个社会良知的情怀。

5、《登高》赏析

《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所以说“哀”;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用字遣词都极其贴切。“天高”“沙白”“猿啸”“鸟飞”,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

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正是这一切“艰难苦恨”,才使他头上的白发愈来愈多,而现在又已衰年多病,独自登台,心情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此时正须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

七、论述题

要求:

1、观点要明确,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但要自圆其说。

2、论述要全面深刻,能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

3、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1、为什么说杜甫的文学思想属于盛唐文学转变时期的文学思想? 答案见教材P146-151页

答案要点:因为盛唐文学的主潮一是崇尚风骨,在作品中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雄浑壮大的气势大量。二是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三是追求自然的美。

而杜甫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写民生疾苦的创作倾向与理论主张;

二、方法上追求严格的写实与主张传神,以及提倡苦学,功力;最后是创作上的集大成与理论上的主张“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戏为六绝句》)等内容。

具体而论: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诗所反映的内容,此前大多是由文或赋来记述的,杜甫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增强了诗歌的功能,由审美而审丑,给诗界带来了革命。

与杜甫深沉复杂的情感相适应,杜诗的诗艺也变化多端。杜诗的句法变化莫测,新构迭出。

加上深厚的思想内容,从而形成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而这种风格与空灵飘逸、青春浪漫的盛唐之音相比,明显是一种变化。

杜诗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重要变化:从轻松飘逸到沉郁顿挫。而这正是杜诗反而不入时,因而冷落于当世的一个微妙因素。

2、论杜诗批判现实的主要内容

答案见教材P38-48页。答题应结合具体的作品作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要点:首先表现为反战思想。杜甫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对“战争”――不管是扩张战争、侵略战争还是平叛、平乱(当然,主要是对**者)――所带给人民的巨大痛苦,有清醒认识和自身的深刻体验,由此而产生忧患意识和批判态度。其次是反“诛求”。杜甫在批判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时,常常把“诛求”作为与战争有关的一个社会弊端加以批判,从而体现了诗人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反奢侈。杜甫反奢侈矛头直接对准上层统治者。反诛求是提醒统治者不要将“王臣”逼为“盗贼”,反奢侈则是警告统治集团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自食其果。

杜甫还对贫富不均的现象进行批判。对贫富不均的批判,杜甫往往针对统治阶级的掠夺性质,并同时表现出对被剥削民众的深厚同情。

3、试论杜甫的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答案见教材第八章P132-156页。答题应结合具体的作品作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答案要点:

第一,人格:独立与依附之间。第二,仕途:致君与制于君。第三,文学:独立苍茫自咏诗。第四,命运:应然与已然。

4、结合具体的作品论李杜友谊

答案见课件,答题应结合具体的作品作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答案要点:

1、李杜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杜甫的《赠李白》《春日忆李白》《饮中八仙歌》、《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等诗,充分表现了杜甫与李白的友谊。而李杜友谊表现得最为深沉感人的地方,乃是杜甫在李白遭到贬谪后所表现出的真切的关怀。在“世人皆欲杀”的环境中,杜甫坚定地保持着“吾意独怜才”的信念。这同样具备超出流俗的眼光和向统治者挑战的勇气。如(《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就是颇具勇气,真实感人的好诗。

2、《梦李白二首》作品见课件

乾元二年(七五九)秋流寓秦州时所作。至德而载(七五七)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玄宗第十六子)幕府永王兵败,坐系浔阳(九江)狱,乾元元年(七五八)长流夜郎(贵州桐梓县境),乾元二年遇赦得还。但杜甫不知这消息,因而忧念成梦,写下了这两首诗,诗中充分表现了杜甫对李白遭遇的深切关怀与同情,李杜二人深厚真挚的友谊。

3、《天末怀李白》作品见课件

这和《梦李白二首》当是同时之作。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当边塞,所以说天末。诗中仍表示了杜甫的深切怀念和同情。

4、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5、试论杜甫在政治思想方面对儒家“仁政论”,“民本论”的继承。

①仁政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德治、理治,要求施仁于民,民本论又是仁政论的基础。因为施行仁政就是要把政事重心放到民这一边来,也就是孟子所谓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进心下》)仁政论和民本论对杜甫对杜甫政治思想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杜甫明确主张仁政“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之五”“至上躬仁孝之圣,树非常之功,内则拳拳事亲如有阙,外则悸悸然,求贤如不及„„虽遭明主,必致之于尧舜,降及元辅,必要之于,驱苍生于仁寿之城,反淳朴于羲皇之上”也明确明榜“邦以民为本”,(《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杜甫对前代有仁政之誉君主如: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宣王、汉光武帝、刘备、唐太宗等频频称颂;对历史上那些能够致君以仁的贤臣如:稷、契、伊尹、吕 尚、管仲、乐毅、诸葛亮、魏征、等也极尽肯定。他自己也“窃比稷与契”(《咏怀五百字》),“决心致君舜上”(《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③孔孟把仁政、民本思想具体化了的爱民、轻刑、尊贤、节俭、薄敛、息兵等主张在杜诗中都有具体的表现,特别是薄敛与息兵更成为贯穿杜甫一生的基本思想。

④当然仁政、民本思想并没有使杜甫在仁途上真正有所作为,但却成为他认识社会,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培养了他作为诗人的忧国爱民之情,并促使了杜诗所独有的两大思想特征。其一,从仁政,民本思想出发,诗人总是不满于现实并善于发现阴暗面,这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所特有的批判特性之一。其二,接受民本思想就必须把眼光投向人民,关心民瘼,同情百姓,加上杜甫接近底层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切身体验,也就很自然地促成了杜诗的人民性性质。

第三篇:(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18分,每小题6分)

1、三吏三别:

2、社会良知三要素:

3、盛唐之音:

4、杜甫的忧患意识:

5、民胞物与:

6、社会良知:

7、文章憎命达:

8、反诛求:

9、反奢侈:

二、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主要有哪些内容?

2、杜甫属于哪一类忠臣?

3、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主要表现。

4、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思想渊源。

5、谈谈杜甫用典与生命悲感的表达

6、杜甫忧患意识中的深广性。

7、杜甫忧患意识中的预见性的具体表现。

8、为什么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不如杜甫的《茅屋歌》感人?

9、从《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到《哀江头》,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有何变化?

三、阅读理解题(12分)

要求:

1、结合课件或教学参考书,将这一段文字落实到字句,掌握关键字词句。

2、简述作品主要内容,准确理解原意。

3、结合课本,理解这一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适度发挥。

1、结合作品《哀江头》和《哀王孙》理解杜甫的宽容精神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

3、《又呈吴郎》所体现的民胞物与情怀

4、结合作品《咏怀五百字》分析杜甫的仁爱情怀

四、论述题(20分)

要求:

1、观点要明确,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但要自圆其说。

2、论述要全面深刻,能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

3、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1、为什么说杜甫的文学思想属于盛唐文学转变时期的文学思想?

2、论杜诗批判现实的主要内容。

3、试论杜甫的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4、结合具体的作品论李杜友谊。

第四篇:(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答案[最终版]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18分,每小题6分)

1、三吏三别: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社会良知三要素:

忧患意识、批判意识、重建意识

3、盛唐之音:

林庚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的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特征。”盛唐之音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崇尚风骨,在作品中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雄浑壮大的气势大量。二是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三是追求自然的美。

4、杜甫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焦心忧虑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生命忧患(忧生)。在杜甫的忧患意识中,最为可贵地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朝政治的预见性,而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得诗人心灵时时蒙上时不我待的阴影,其忧生之嗟便带上了迥异于其他忧生诗人的紧迫感。

5、民胞物与:

“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6、社会良知:

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他们一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他们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7、文章憎命达:

(好)文章不喜欢命运通达的人。(意即生活的磨难和坎坷会产生思想深刻的文章)

8、反诛求:

诛求,责求,需索,一般指过分的索取。政府对百姓的索取。杜甫在批判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时,常常把“诛求”作为与战争有关的一个社会弊端加以批判,从而体现了诗人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9、反奢侈:

杜甫反奢侈矛头直接对准上层统治者。反诛求是提醒统治者不要将“王臣”逼为“盗贼”,反奢侈则是警告统治集团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自食其果。

二、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案见教材P83-89页

答案要点: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大约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歌咏大自然的美,即对美的自然界的玩赏态度。

二是对自然中那些被损伤,被遗弃,被践踏的“弱者”表现出深厚的同情。三是由仁民爱物思想而产生的人与物的对比,进而对自然界流露出的向往之情。

2、杜甫属于哪一类忠臣?

答案见教材P95-99 答案要点:忠臣有三种类型:

1、愚忠----绝对服从;

2、谏诤而任怨----谏过匡邪又扬善隐恶;

3、谏诤而不任怨----谏过匡邪而扬善不隐恶。杜甫属于第三种。

3、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主要表现。

答案见教材P77-89页

答案要点:一是对“同胞”生命的关怀,这是属于终极关怀的内容; 二是对生活苦难的关切,此问题与政治密切相关; 三是对无助的弱者的同情和帮助;

四是对上层人物经历由盛而衰的境遇表示宽恕与同情

4、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思想渊源。

答案见教材P77-89页

答案要点: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仁学”。仁学,从自身修养的完善看,它要求提高个体的道德境界;社会义务看,它要求个体以“仁政”为理想参与政治。

仁学的理想境界就是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则以仁之内核“恕”为准则行事,推而广之,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仁爱之心,从而形成宋儒所总结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博大胸怀。

5、谈谈杜甫用典与生命悲感的表达

答案见课件

答案要点:杜诗写贫病,常用原宪和司马相如的典故,从而形成特有的表达方式,即以“原宪贫、长卿病”来表达他的忧生之嗟。

杜甫写病则多以司马相如自喻。

司马相如又是“不遇”的象征.贫、病、不遇,构成了杜甫生命忧患的内在逻辑。

6、杜甫忧患意识中的深广性。

答案见教材P11-18页

答案要点:杜甫的政治忧患与其经历密切相关,随其历世之深成正比。从“长安十年”起,杜甫的政治忧患就愈来愈明显、愈深沉,至直终老。

杜甫的忧患是深广的,他常常“百忧复相袭”(《送率府程录事还乡》),“独立万端忧”(《独立》)。

忧患群盗纵横,战伐不已; 忧患诛求不已,国运艰难; 他忧主上昏庸,大权旁落;

进亦忧,退亦忧,百忧集于身,悲歌动地吟。

诗人一身正气,对社会政治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对人民、对国家拥有一片真诚。他虽仕途多舛,一生不达,却“物性莫夺”,始终不渝地保持着对现实政治的关心,时时刻刻关注着朝廷的决策,考察着朝政和得失利敝,了解着风俗民情,忧心忡忡,至死未悔。

7、杜甫忧患意识中的预见性的具体表现。

答案见教材P11-18页

答案要点:杜甫的忧患意识中常常含有深刻的预见性,这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先忧后乐的知识分子的清醒和敏锐。当杜甫在仕途上屡经坎坷时,他就用笔记录下情感的历程、深广的忧愤,以及敏锐感受到的大唐帝国的种种不祥之兆。杜甫的政治忧患,首先是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患。《北征》的描写反映了借兵回纥忧虑 《留花门》已经预感花门之乱的必将发生。《遣兴三首》对用“降虏”讨贼平乱表示忧患。在“和亲”问题上,杜甫表现出远见卓识。首倡复兴儒学,对汉文化的衰微忧心如焚。

8、为什么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不如杜甫的《茅屋歌》感人?

答案见教材P73-75页

答案要点:白居易的《新制布裘》、《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以上二诗,受《茅屋歌》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其艺术感染力却大大不如杜甫。其原因有二。

一是仿作。仿作只能出赝品,而艺术贵在创新。

二是推己及人的角度不一样。杜甫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为他对自己人生的切身体验和对现实生活中的民众的深切关怀。他的推己及人,也是根源于自身的悲剧性境遇。

从抒情主体看,更为亲切真实,让读者同情。

白居易也关心民生疾苦,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位“社会良知”。但毕竟自己“不饥不溺”,在境遇上已与天下寒士隔了一层,在审美效应上则又和读者隔了一层,因而其艺术感染力也就大大降低了。

9、从《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到《哀江头》,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有何变化? 答案见教材P90-94页

答案要点:杜甫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当上层统治者违背民意,倒行逆施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憎恶之情,大量的批判现实的作品,由此而问世。《丽人行》、《咏怀五百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叛军肆凶,危及国家民族,统治者也尝到自己酿下的苦酒时,杜甫对他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即从普通人的角度审视他们所经历的不幸,从而流露出恻隐之心,表现出宽恕之情。哀江头就是这一类情感的代表作。

在前二诗中,杜甫直刺诸杨骄奢。祸国殃民。而当杨贵妃惨死马嵬,血污游魂,杜甫却为之深哀。杜甫对杨的感情,随其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当其身为贵妃,而其身不正时,杜甫“怒其不正”,当其率先尝到苦果,与唐玄宗生离死别,“去往彼此无消息”时,杜甫又“哀其不幸”,为其洒上一掬同情之泪。不过,杜甫并未为此而放弃他的批判意识。只是在此时此刻,他面对的是不幸者,而且是唐王朝和汉民族不幸者的代表。因此,他宽恕了死者,并为之伤悼。

三、阅读理解题(12分)

要求:

1、结合课件或教学参考书,将这一段文字落实到字句,掌握关键字词句。

2、简述作品主要内容,准确理解原意。

3、结合课本,理解这一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适度发挥。

1、结合作品《哀江头》和《哀王孙》理解杜甫的宽容精神

答案见教材P90-94页 答案要点:

《哀江头》作品见教材P91页:诗抚今追昔,对国家之兴衰,颇多感伤;对李杨之爱情,颇多哀悼。

《哀王孙》作品见教材P93页:诗中对被玄宗遗弃的王孙的困苦生活颇多哀怜,表现出的是杜甫博大深沉的民胞物与情怀。

分析见教材P91-94页:在前诗中,杜甫直刺诸杨骄奢,祸国殃民。而当杨贵妃惨死马嵬,血污游魂,杜甫却为之深哀。诗人为唐朝的几近崩溃而深感沉痛,为杨贵妃作为这大变局的牺牲品而倍感哀伤。

杜甫对杨贵妃的态度,随其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对杨贵妃如此,对其他王孙公子亦然。写于同时期的《哀王孙》也颇见杜甫的宽恕之道。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

答案见教材P73-77页 答案要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品见课件 分析见教材P75-76页

诗人此时,寓居成都草堂。这是他饱经战乱,历尽艰辛之后的一个短暂旅居时期。茅屋实为一象征性意象,它是诗人贫困、潦倒、漂泊的写照。

这个茅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它不可能让诗人的身心得到安宁,它抵抗不住苦风凄雨的侵扰。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杜甫想到的不是用青砖黑瓦的温暖的小屋来取代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陋室,而是想到天下的寒士此时的艰难处境。

杜甫幻想有那么一天,天下的寒士能住进温暖如春的大厦,欢颜渡日,自己也免遭这饥寒交迫之苦。他愿为这一理想的实现作出牺牲,颇有一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从而,显示出诗人的人性的光辉。

由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人的不幸;为了解脱天下人的不幸,而宁愿自己承担不幸,就是杜甫之所以成为杜甫的重要一面。这种博大的胸怀是杜甫受到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主要原因。

3、《又呈吴郎》的民胞物与情怀

答案见教材P77-90页 答案要点: 作品见教材P82页

分析见教材P77-90页

对弱者的同情,对无助者伸出温暖的手,是杜甫民胞精神的最大特色。诗写于杜甫漂泊到夔州的第二年(大历二年,767)。

这首作品的激动人心,在于它反映了诗人仁爱的胸怀和崇高的品德,诗篇充满了温情,充满深厚的仁慈,它超越了孟子推扩仁爱的爱有差等的观念。

4、结合作品《咏怀五百字》分析杜甫的仁爱情怀

答案见教材P73-77页 答案要点: 作品见教材P74页 分析见教材P74-76页

《咏怀五百字》是杜诗的重要篇章,其丰富的思想内容有多方面的表现,该诗在显示杜甫博大仁爱的情怀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诗中写返家后的情景极为感人:

纵观“五百字”,写旅途所见所闻所感,手法上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和抨击了唐朝统治阶层的荒淫腐朽,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种种征兆发出了预警,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杜甫由一己之悲升华到为天下人的痛苦、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产生的深重的悲感。杜甫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处境比起“失业徒”、“远戌卒”总要好一些而消解了现实的苦难,而是由自己的不幸联想到普天之下的百姓更为不幸,由此加重了这种悲剧意识。由己悲念人悲,由一家之不幸念天下国家之不幸,它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自然流露,显示出一个社会良知的情怀。

四、论述题(20分)

要求:

1、观点要明确,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但要自圆其说。

2、论述要全面深刻,能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

3、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

1、为什么说杜甫的文学思想属于盛唐文学转变时期的文学思想?

答案见教材P146-151页

答案要点:因为盛唐文学的主潮一是崇尚风骨,在作品中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雄浑壮大的气势大量。二是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三是追求自然的美。

而杜甫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写民生疾苦的创作倾向与理论主张;

二、方法上追求严格的写实与主张传神,以及提倡苦学,功力;最后是创作上的集大成与理论上的主张“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戏为六绝句》)等内容。

具体而论: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诗所反映的内容,此前大多是由文或赋来记述的,杜甫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增强了诗歌的功能,由审美而审丑,给诗界带来了革命。

与杜甫深沉复杂的情感相适应,杜诗的诗艺也变化多端。杜诗的句法变化莫测,新构迭出。

加上深厚的思想内容,从而形成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而这种风格与空灵飘逸、青春浪漫的盛唐之音相比,明显是一种变化。

杜诗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重要变化:从轻松飘逸到沉郁顿挫。而这正是杜诗反而不入时,因而冷落于当世的一个微妙因素。

2、论杜诗批判现实的主要内容

答案见教材P38-48页。答题应结合具体的作品作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要点:首先表现为反战思想。杜甫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对“战争”――不管是扩张战争、侵略战争还是平叛、平乱(当然,主要是对**者)――所带给人民的巨大痛苦,有清醒认识和自身的深刻体验,由此而产生忧患意识和批判态度。

其次是反“诛求”。杜甫在批判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时,常常把“诛求”作为与战争有关的一个社会弊端加以批判,从而体现了诗人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反奢侈。杜甫反奢侈矛头直接对准上层统治者。反诛求是提醒统治者不要将“王臣”逼为“盗贼”,反奢侈则是警告统治集团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自食其果。

杜甫还对贫富不均的现象进行批判。对贫富不均的批判,杜甫往往针对统治阶级的掠夺性质,并同时表现出对被剥削民众的深厚同情。

3、试论杜甫的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答案见教材第八章P132-156页。答题应结合具体的作品作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要点:

第一,人格:独立与依附之间。第二,仕途:致君与制于君。第三,文学:独立苍茫自咏诗。第四,命运:应然与已然。

4、结合具体的作品论李杜友谊

答案见课件,答题应结合具体的作品作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要点:

1、李杜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杜甫的《赠李白》《春日忆李白》《饮中八仙歌》、《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等诗,充分表现了杜甫与李白的友谊。而李杜友谊表现得最为深沉感人的地方,乃是杜甫在李白遭到贬谪后所表现出的真切的关怀。在“世人皆欲杀”的环境中,杜甫坚定地保持着“吾意独怜才”的信念。这同样具备超出流俗的眼光和向统治者挑战的勇气。如(《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就是颇具勇气,真实感人的好诗。

2、《梦李白二首》作品见课件

乾元二年(七五九)秋流寓秦州时所作。至德而载(七五七)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玄宗第十六子)幕府永王兵败,坐系浔阳(九江)狱,乾元元年(七五八)长流夜郎(贵州桐梓县境),乾元二年遇赦得还。但杜甫不知这消息,因而忧念成梦,写下了这两首诗,诗中充分表现了杜甫对李白遭遇的深切关怀与同情,李杜二人深厚真挚的友谊。

3、《天末怀李白》作品见课件

这和《梦李白二首》当是同时之作。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当边塞,所以说天末。诗中仍表示了杜甫的深切怀念和同情。

4、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第五篇:《唐宋词研究》复习思考题

(0084)《唐宋词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默写

柳永 雨霖铃

秦观 踏莎行 辛弃疾 摸鱼儿 温庭筠《更漏子》 姜夔《扬州慢》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柳永《八声甘州》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辛弃疾《青玉案》 秦观《浣溪沙》 秦观《鹊桥仙》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蝶恋花》 张先《天仙子》 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鹧鸪天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贺铸《青玉案》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清照《声声慢》 秦观《满庭芳》

二、填空:

词的句式大多不整齐,长长短短,所以词又称。后世有人把词称为“长短句”。传世的词集里,便有辛弃疾的、秦观的、米芾的、刘克庄的等多种。

宋人词集一些被名为“乐府”,如苏轼、贺铸等。乐府诗所配音乐是“雅乐”和“清乐”,词所配音乐是隋唐“”。词这种新生的文体源自隋唐时代流行的“新声”——。绝句由齐言演化为长短句,有几种说法:“”、“”、“”“散声说”、“缠声说”等。词在唐宋时的“本名”是“”。

王维的《渭城曲》在唐代被乐工演唱,加工后成为著名的,这就是最典型的“叠诗”。文人的“”标志着词体的独立。

唐中宗宫廷的李景伯、沈佺期、裴谈等人填制的,应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早期词的特点之一,是“”。

从诗体句式演变进程看,中国诗史经历了四个阶段。词的外观形态则有三种。早期词的粗糙感主要表现为。

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以范成大之请而作的最为有名。

词调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和,从篇幅上看,中调与小令正好与诗之律、绝对应。这个篇幅最宜于抒情而不是叙事。王国维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词之。”

中唐写词的诗人有等。“自是一体”,用苏轼的话来解释,就是“”。美学风格是。“自是一家”的美学风格是。

大量自创新调,其独创的三叠词长达212字,成为北宋词坛之冠。

在词史上以风格的晦涩著称,还创下了长篇的记录,其四叠240字,因是写恋情,又有“”之称。

词是随着隋唐__

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唐时的_

__曲和中晚唐民间俗曲都是词曲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唐代是隋唐燕乐的典型代表。

李清照的,是宋代第一篇完整的词学理论文章,同样,也可视为词学独立的理论纲领。姜夔所作的第一首自度曲《

_》,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名句“_

_”深为人们所赞赏。《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是__

___。

“余自幼好吟诗。„„癸卯,识梦窗,暇日相与唱酬,率多填词。因讲论作词之法,然后知词之作难于诗。”(沈义父《乐府指迷》)其中“梦窗”是指_

_。由花间词奠定并成为词的传统风格的是

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流传后世的最长的词调是二百四十字的《》。

姜夔词中的咏梅之作较多,其中、二词最为弛名。两宋慢词的兴盛,是从北宋词人

_开始的。

“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长,去四家之所短。”中“周清真”“姜白石”“吴梦窗”分别指_

、、__。五代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方式是。

居《花间集》之首,开创花间词风的词人是_

_。柳永、、姜夔等名家词集,在宋时实际上都起着代词谱的作用。

同是教坊曲,见于《乐府诗集》的,大部分是_

_,见于敦煌曲及《花间》、《尊前》诸集的,方始是。

结集于西蜀的《_

》和南唐词,对两宋词坛均有重大影响。是北宋末的大家。他是继柳永之后的又一位创调高手。

北宋词人妙解音律,能自度曲。由于他的音乐才能,曾提举大晟府,黄庭坚序《小山词》,称之词,乃“嬉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之句法。” 词的音乐来源自然不仅是,大量的也是词的重要音乐来源。刘熙载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绮怨。”其中“温飞卿”是词人。温词《花间集》所收66首,首首言情,成为“”,当之无愧。王国维《人间词话》称:“‘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其中的“飞卿”和“端己”分别是指词人和。周济选编《宋四家词选》推举为四大领袖。

三、单项选择题

1.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A.雅乐 B.清乐 C.南曲 D.燕乐

2.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A.苏轼

B.秦观 C.周邦彦

D.李清照 3.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A.欧阳修

B.苏轼

C.晏殊

D.秦观 4.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A.温庭筠 B.欧阳炯 C.孙光宪 D.孟昶

5.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 B.多用赋体 C.以文为词 D.多用比兴

6.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A.《乐章集》 B.《漱玉词》 C.《片玉集》 D.《珠玉词》

7.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A.范仲淹《渔家傲》 B.苏轼《定**》 C.王安石《桂枝香》 D.贺铸《六州歌头》 8.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9.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选词以配乐

B.以近体诗入乐 C.依曲拍为句

D.扮演戏弄

10.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A.单调

B.双调

C.双拽头

D.三叠

11.作为词体确立标志的是九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A.《浣溪沙》

B.《浪淘沙》 C.《忆江南》

D.《忆秦娥》 12.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A.杨绘《本事曲》

B.沈义父《乐府指迷》 C.杨缵《作词五要》

D.张炎《词源》 13.花间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

A.韦庄

B.欧阳炯

C.孙光宪

D.毛文锡 14.由花间词奠定并成为词的传统风格的是()。A.明朗刚健

B.清新秀逸 C.婉丽绮靡

D.真率自然

15.发展慢词、多用赋体,其词法号称“屯田蹊径”的词人是()。A.周邦彦

B.柳永 C.晏几道

D.秦观 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A.苏轼

B.秦观 C.周邦彦

D.李清照 17.姜夔词集中,旁注音谱的自度曲有()。

A.十九首

B.十八首 C.十七首

D.十六首 18.“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段话批评的是()。A.吴文英词

B.姜夔词 C.张炎词

D.王沂孙词

19.下列词集中,现被看作是我国第一部词总集的是()。A.《花间集》

B.《尊前集》 C.《金奁集》

D.《云谣集》

20.苏轼的下列词作中,反映了作者旷达乐观心态的是()。A.《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B.《念奴娇》(大江东去)C.《卜算子》(缺月挂疏桐)D.《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21.词境凄婉、专主情致,被尊为婉约正宗的北宋词人是()。A.晏几道

B.秦观 C.贺铸

D.周邦彦

22.宋代词曲之盛起于宋仁宗时。一些词人致力于尝试新曲,以新的词风来推动新的乐曲的流行,这主要是()。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23.()之后,作自度曲者以吴文英居多。A.史达祖

B.周密 C.张炎

D.姜夔

24.认为柳永“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减唐人高处的是()。A.苏轼

B.李清照 C.张炎

D.周密 25.周密的词话著作是()。

A.《玉林词话》

B.《人间词话》 C.《草窗词评》

D.《白雨斋词话》 26.指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的是()。A.张炎

B.陈振孙 C.王国维

D.陈廷焯 27.词中的领字,多数处于()。

A.一篇之首

B.一片之末 C.一韵之首

D.一句之末 28.周邦彦的词集是()。

A.《乐章集》

B.《东坡乐府》 C.《六一词》

D.《清真词》 29.易安体属于()。

A.李清照

B.王沂孙 C.辛弃疾

D.蒋捷

30.词调《八声甘州》中的“八声”的意思是()。A.八韵

B.八句 C.八遍

D.八段

31.被称为唐五代词调之渊薮的是()。

A.隋曲

B.唐教坊曲

C.唐太常曲

D.西凉乐

32.词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A.曲调

B.内容 C.声情

D.韵律

33.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作者是()。

A.范仲淹

B.张先

C.柳永

D.欧阳修 34.被推尊为“倚声椎轮大辂”、代表了词的草创面貌的是()。A.花间词

B.南唐词 C.中唐词

D.敦煌词

35.被王国维称许为“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是()。A.冯延巳

B.李煜 C.李璟

D.韦庄

36.下列词人中,情辞俱美、被奉为婉约正宗的是()。A.周邦彦

B.晏几道 C.秦观

D.李清照

37.下列词人中,一般不被看作辛派传人的是()。A.史达祖

B.黄机 C.刘克庄

D.文天祥

38.词风富艳精工,词法缜密,能示人以作词门径的是()。

A.柳永词

B.苏轼词

C.周邦彦词

D.姜夔词

39.下列词调属于四叠的是()。A.《菩萨蛮》

B.《念奴娇》

C.《忆秦娥》

D.《莺啼序》 40.下列词作中,咏雁的是()。A.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B.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C.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D.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41.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的词风有重要影响的词人是()。

A.李煜

B.冯延巳

C.温庭筠

D.韦庄

42.被传为“百代词曲之祖”的二首李白词是《忆秦娥》和()。A.《忆江南》

B.《长相思》 C.《念奴娇》

D.《菩萨蛮》 43.词曲的基本形式是()。A.单调

B.双调 C.三叠

D.四叠

44.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A.杨绘《本事曲》

B.沈义父《乐府指迷》 C.杨缵《作词五要》

D.张炎《词源》

45.下列词人中,其词作历来认为难读的是()。A.朱敦儒

B.吴文英 C.姜夔

D.李清照

46.下列名词中与“偷声”意义相同的是()。A.减字

B.犯调 C.转调

D.添字

47.陈亮词的别集是()。A.《龙川词》

B.《龙洲词》 C.《梦窗词》

D.《草窗词》

48.最能代表温庭筠词特色的是其十四首(A.《更漏子》

B.《定西番》 C.《菩萨蛮》

D.《南乡子》

49.下列词人中受南唐词风影响较大的是(A.范仲淹

B.韦庄 C.苏轼

D.欧阳修

50.苏轼革新词风的主要对手是()。A.晏殊

B.张先 C.柳永

D.欧阳修

四、名词解释 《花间集》 “自是一家” “别是一家” “自是一体” 十大词人 诗余 燕乐 摘遍 倚声填词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易安体” 唐声诗 截诗 叠诗 姜夔 吴文英

“辛派词人”

评述张惠言比兴寄托词论。

五、简答

比较乐府与词的异同。

《竹枝词》在文体上的多重属性。词的形式特征:

。))《花间集》序涉及到的文体问题。辛弃疾为什么会成为第一大词人 南宋豪放词的两大特征 奇偶言的词体的特点 敦煌曲子词的文体特征?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异同。谈谈秦观词雅的特点。谈谈温庭筠词的艳丽特征。谈谈韦庄词的清丽特征

简述姜夔自度曲《扬州慢》的独创性。

六、论述题

“旗亭画壁”故事的多重意义 宋人的文体观

词体在宏观上所具有的无限开放性与微观上所特有的个体封闭性。试论“词之言长”

谈谈辛词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辛派词人”的创作观念和审美趣味 论柳永词的创新?

周邦彦在词体的建设上贡献? 如何看待《花间集》香艳的风格。论升平气与富贵气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对苏轼:“自是一家”的认识。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词论的认识。如何解释“声诗”在演唱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现象“ 论“花间”香艳风格与时代风气的关系。试比较诗体和词体结构特征的不同。

为什么说情与志的文体分离使宋人找到了言情的最佳载体? 论词在宋代雅化的历史过程。

论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词论的内涵。

下载(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一、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现阶段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效能的途径有哪些? 案例分析题 2007年2月7日,某市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巡查到某超市门前时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研究的对象有何异同?答:材科侧重于发现和揭示组成与结构,性能,使用效能,合成与加工等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概念,新理论。而材工指研究材料在制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2019全日制版)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导论)2、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2019全日制版)1、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导论)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

    2014《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大全

    《形势与政策》课后思考题1. 如何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 中国当前反腐败工作有何特点?如何认识反腐败工作未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 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

    党校复习思考题

    第1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自学思考题 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时间、出席代表。 背景(4点): 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第二,近代以来......

    税收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怎样理解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3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4如何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5为什么说税收本质是这一种分配关系6对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