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传统文化新授课教案《论语
初三传统文化新授课教案
授课内容:
《论语·季氏》(四则之1、2则)执教人: 胡 江 杰 教学目标: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交益友与损友的利害关系。
2.明确何谓有益的乐趣,何谓有害的乐趣。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重点: 明确交益友与损友的利害关系 教学难点: 明确何谓有益的乐趣,何谓有害的乐趣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投 影 仪 入境生趣
好的孩子们在一起,攀比的不是梳妆打扮,吃喝玩乐,而是成绩,大家暗中较劲,你追我赶,看了就叫人舒心。且不要说恶友,即使交上一个不对路的朋友,麻烦也就接踵而至。初中的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这种年龄的孩子尤其有逆反心理,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不同审美观点、生活情趣,不同处世原则,不同学习态度的朋友,便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重视交友,就是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交友的重要。俗话说:“鱼有鱼伙,虾有虾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十分重视交友的选择。孟母三迁接芳邻,是重视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典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注释】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二次备课 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
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注释】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佚:同“逸”。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2、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人生不可无友,交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友问学的快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不能与忠信不好的人交朋友。交友的快乐,择友的慎重,孔子都已反复告诫。本章又告诫我们“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帮助你成就仁德,直者能正言直谏,“以友辅仁”,谅,诚信。诚信的朋友是你的依靠,谅者能忠信不欺,“信则人任焉”。见闻广博的朋友,讨论学问帮助你获取知识和智慧,多闻者能识政治之要,“以文会友”。朱熹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便辟”,便,偏也;辟,偏也。偏爱,偏嗜,偏好,凡事偏颇,不公正,不正直,不能修身者。《大学》说:“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亩之硕。”因亲爱而偏私,因贱恶而偏恶,因畏敬而偏敬,因同情而偏怜,因傲慢而偏激,一言以蔽之,“便辟”之谓善柔善于柔媚,谄媚,阿谀逢承,巴结讨好,向则不若,前则谩之。“工于媚悦而不谅”。“便佞”,便言,巧言,便佞但能品辩,非有学问,与多闻相反,“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
2、人生须有快乐,人们对于快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养成自己的快乐观呢?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去寻找快乐。可越过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一位农夫告诉他:“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着这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当然不快乐!于是富翁用钱财接济穷人,慈悲为怀。人生的快乐在于懂得选择与放弃,如果总是抓住一些无谓的东西,只会是负担。只要你心无挂碍,心胸豁达,有一颗理解和宽容的心,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我们应怎样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 “乐道人之善”,喜欢讲人家的好处,优点。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点,也很难做到的,有正反面,暂时不去讨论它。一般人喜欢批评人家的坏处,是普遍的现象,尤其中华民族性,喜欢对人问长问短,像调查户口一样,太关心人,很多外国来的同学就不习惯,觉得你在妨碍他的自由。
这有一个故事,有个法国学生,我曾经问他,在法国是不是有许多女孩子,被劫持到中东卖作女奴?他说确实有这种事,每年都有很多女孩子被卖到中东去,都是十几岁的女孩子,他们晚上在街上走,后面常会突然跑出一个人,将女孩一掳就抢走了。我问他这情形如被别人看见怎么办,他说:老师这句话问对了,我初到中国来的时候,所不喜欢的事,现在很习惯:中国人在街头讲话多站片刻,就有第三者围拢来打听是什么事,一只死老鼠会有一大堆人围着看,西方人没有这一套,各走各的路,你们两人打架是你们的自由,与别人无关,所以女孩子被抢走,是他们两人的事,别人不知道这两人干什么,根本不管就走了。我再问他:你们的治安人员呢?他说,过去中国有句成语,什么“天下乌鸦„„”。我笑了不接他的下文。
这是真实的事,我们讲到中国人这许多习惯,人与人之间一碰到就谈论别人,这就是乐道人之恶,这就要讲到以前我们必读的两本书,一本是《太上感应篇》,一本是《文昌帝君阴文》,这两本书,中国过去读书人,为了功名,第一要隐恶扬善。朋友有错误,要关起门来劝,在外面总是替人掩盖丑恶的事,这是道德。但是只是过去争取功名的教条,人的习惯并不是这样,而是喜欢道人之恶。所以应该培养道人之善的乐趣。尤其朋友之间,谁无短处?但要多讲别人的长处,宋代的名宰相王曾就能作到。“扬善公庭,规过私室”。是必要的修养。一个成功的人物,在修养上自有他的长处,就是现在数十年来,看到各界成功的朋友,都各有他们的长处。所以这一节提出道人之善,是真正的好处。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孔子曰:“乐多贤友”,你是否以交了贤明朋友为快乐?读读房龙著的《与世界伟人谈心》,谈谈你是否经常与古往今来的伟人谈心?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案(新)
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时)二(1)班
张妙珍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玄:天也 黄:地之色也; 洪:大也
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
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传统文化教案
(第二课时)二(2)班
骆惠芳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传统文化教案
(第三课时)二(4)班
梁新梅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云腾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jiéwéishuāng)金生丽水(jīnshēnglìshuǐ)玉出昆冈(yùchūkūngāng)
二、理解句子意思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注释】
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②昆冈:昆仑山。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总结
传统文化教案
(第四课时)
二(6)班
梁翠娟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剑号巨阙(jiànhàojùquè),珠称夜光(zhūchēngyèguāng)。果珍李柰(guǒzhēnlǐnài),菜重芥姜(càizhòngjièjiāng)。
二、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 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
① 巨阙(què):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莫邪(mò xié)、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
②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明珠”。③柰(nài): 果木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
【译文】
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四、分组比赛背
传统文化教案
(第七课时)二(5)班
陈丽娥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吊民伐罪(diàomínfázuì),周发殷汤(zhōufāyīntāng)。坐朝问道(zuòcháowèndào),垂拱平章(chuígǒngpíngzhāng)。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周发:西周的第一个君主武王姬(jī)发,他讨伐暴君商纣王而建立周朝。②殷汤:历史上商朝又称殷,成汤是第一个君主,他讨伐夏朝暴君桀(jié)而建立商朝。
② 垂拱:语出《书·武成》:“淳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思是不做什么而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皇帝无为而治的套语。平章:平指太平。章通“彰”,彰明,显著。
【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四、分组比赛背诵。
五、总结。
传统文化教案
(第十课时)二(3)班
张少敏
教学目标:
1、识记《空谷传声》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空谷传声》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喜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郭子仪严于治家
第三篇:内能新授课教案
《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神州八号火箭发射视频。(学生:欣赏视频并交流。)利用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为我国有这样的先的进科学技术而自豪。引入新课:(1)神州八号发射时,为什么要携带大量的燃料?
(2)火箭利用那种能量做动力升空呢?(学生思考讨论)引入本课课题:内能 新知建构:1:内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量呢?
2:结合大屏幕图片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学生思考并回答)3:应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有“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建立内能的概念,认识内能包含的两种形式
4: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有哪些影响因素,从而了解内能的影响因素。)
5: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并交流,发表观点)进一步理解内能和机械能是不同形式的能。
6: 改变内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能使手的内能增大?、猜想假设:根据事例、生活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猜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每两组一个探究问题)
1.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2.如何点燃火柴头? 3.如何使一块冰熔化? 4.如何使水沸腾?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讨论、归纳、交流,相互补充,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哪两种?
知识深化:1热传递和热量。
(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热量?热量的单位是什么?
(3)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2做功。
(1)演示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2)演示2:热功互换实验 1.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2.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 3.瓶塞跳起说明了什么?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小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
3.做功和热传递的异同点: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请学生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10.2内能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
2.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教学反思】
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教好的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方法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第四篇:新授课教案模式
新授课教案模版
课题(课时)
一、目标
二、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候课
1.师 2.生
(二)课堂教学过程
1.辅助环节(1)导入板题(2)示标(3)示导 2.先学环节 3.后教环节 4.当堂训练环节 5.回归环节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思
第五篇:传统文化之论语
《论语》教案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
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交流展示
(1)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
(2)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3)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建议]
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建议]
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2.答疑解惑
(1)《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
(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①
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②
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③
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3)交流汇报
①
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②
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
③
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④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⑤
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
(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 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
“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
“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
①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
② 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
(5)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3.总结延伸
(1)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
(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
(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