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考:美国亚利桑那州3岁~5岁儿童学习标准解读
美国亚利桑那州3岁~5岁儿童学习标准解读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9年第7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相继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掀起了以“标准”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发达国家为确保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提升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推动学前教育的公平。还开始制定并推行“早期学习标准”(Early Learning Standards)。“早期学习标准”是对幼儿的学习结果的期望,它描述了在学前期应当让幼儿知道什么、学会做什么。本文拟就美国亚利桑那州针对3岁~5岁儿童所制定的学习与发展标准作一介绍。以期对我国的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标准的制定与推行提供参考。
一、该学习标准制定的背景与目的
美国亚利桑那州早期教育标准的制定工作于2001年2月启动,在早期教育研究团队负责人Karen Woodhouse的领导下,制定了第一份亚利桑那州早期儿童学习标准。2003年5月,亚利桑那州教育委员会批准了这份文件。由于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2004年1月,亚利桑那州教育部新成立了儿童教育研究部,在负责人Karen Woodhouse领导下,开始早期儿童学习标准的细化工作,于2005年9月形成并颁布实施。
制定该学习标准是为设计3岁~5岁的所有儿童的高质量的学习
经验提供一个框架。这份标准涵盖了一系列技能发展。旨在对不同背景、不同能力水平和需求的孩子提供有用的指导。标准适用于城市、农村、部落社区的任何早期教育环境,是帮助父母和教师为学前儿童创造有意义的、适宜的学习经验的工具。
二、该学习标准的核心理念及指导原则
(一)该学习标准所蕴含的儿童观
该学习标准认为: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复杂的学习者;
·每个孩子都是通过与同伴及成人的相互作用获得学习的社会成员:
·每个孩子都享有获得完整儿童最大发展所需的支持性学习环境的权利:
·每个孩子都享有通过积极的探索而学习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是通过自主发起、自己指导、教师支持的游戏而学习的。
(二)该学习标准对领域划分的观点
尽管美国亚利桑纳州早期学习标准分成为几个具体的学习领域,但并不认为儿童技能的发展是彼此分离的。也不认为学前期独立的技能指导是支持儿童学习的适宜方式。标准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一个连续
体,各发展领域是高度关联的。在丰富的支持性学习环境中,儿童通过各领域获得最大的发展。
(三)该学习标准所提出的指导原则
该学习标准提出了如下指导原则:
·每个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速率,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拥有不同的能力;
·孩子是在他们自发的和成人发起或选择的活动中,通过对环境的积极探索而学习的;
·孩子的学习是基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通过游戏、与其他孩子和成人的互动中建构的:
·最佳的学习出现在成人尊重孩子、家庭、语言、文化和社区的环境中:
·通过对孩子持续的观察、轶事记录和对他们的作品的收集,能够对孩子的进步达到最佳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通过许多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发展其自我效能感:
·当孩子们的身体和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能够学习得最好;
·家长是孩子最初养育者和教育者;
·孩子是能干的、有能力的,不论他们的背景、经历及能力如何。
三、该学习标准的构成及具体内容
该学习标准分为七大领域,它们是:社会性与情感标准:语言与文字标准;数学标准;科学标准;社会学习标准;身体发展、健康和安全标准;艺术标准。每一领域下分成几个子领域,子领域下为具体指标。下面对每一领域的具体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一)社会性与情感标准
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终生学习的有力支撑,能够帮助儿童认识自己,是儿童建构社会关系及与整个世界关系的基础。该领域分为四个子领域,即自我感知、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学习态度。每一子领域下的具体标准如下:自我感知
标准1 自我觉察:儿童表现出对自己的感知
指标:展现自信;表现出个人偏好;表现出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异同。
标准2 情感识别和表达:儿童可以识别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指标:用言语和面部表情表达情感;能够鉴别和描述自己的情感;在伤害性情境中能够说“不”,表现出拒绝技能;能够鉴别和描述他人的情感;对他人表现出移情。与他人的社会互动
标准1分离:儿童可以暂时离开熟悉的成人
指标:在家人在场的情况下可与他人互动:与家人分离时不会有
过度的情绪反应:从熟识的成人那儿寻求温暖和安全。
标准2合作:在社会互动中儿童表现出给予和获取的能力
指标:能够对成人或其他儿童引发的互动作出回应能够引发和保持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的积极互动;能够采取积极的办法解决冲突。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
标准1自我控制:儿童在各种环境中都能遵循一定的常规和规范
指标:能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变迁、日常常规和意外事件;能够在学习环境中理解并遵守规范;能够接受好的或不好的结果;在变化的活动和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会调节自己的行为。
标准2尊重:儿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和财物
指标:用别人的东西时会请求许可;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采取有礼貌的言语和行为;参与学习环境的清理:爱护学习材料和玩具。学习态度
标准1求知欲:儿童对新经验好奇
指标:面临选择时能够用行动进行抉择;对学习新事物有兴趣,乐于尝试新经验;表现出对人的兴趣;通过提问获取信息。
标准2主动性:儿童表现出独立性
指标:主动与他人互动;独立做决定;在日常活动、生活和游戏中发展出独立性。
标准3坚持性:儿童表现出持续的从事挑战性任务的能力
指标:坚持不断地从事一项活动;追求挑战;妥善应对挫折和失望。
标准4创造性:儿童具有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的能力
指标:有激发新观点的想象力:体味幽默。
标准5问题解决:儿童表现出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指标: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必要时向成人寻求支持:独立工作来解决问题。
标准6自信心:在各种环境中儿童表现出自我肯定
指标:表达观点;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乐于冒险,并考虑各种选择。
(二)语言与文字标准
儿童通过游戏,在丰富的语言刺激和书面材料环境中掌握有关书面材料的基本概念。体验读写带来的快乐。幼儿园鼓励儿童习得英语的同时,尊重和支持儿童从文化环境和家庭中继承的语言。该领域分为三个子领域,即口头语言的发展、前阅读过程、前书写过程。每一子领域下的具体标准如下:口头语言的发展
标准1听和理解:儿童能听并理解指令、故事和谈话
指标:理解手指游戏、韵律、歌曲、诗歌、谈话和故事;能听懂包括一个步骤、两个步骤或一系列不相关的行为步骤的指令。
标准2说和交流:儿童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来分享观点,以
适用于多种目的(如问问题、表达需要、获得信息)
指标:通过非言语的手势、行动和表情来交流需要、愿望、想法;复述手指游戏、韵律、歌曲或短诗;对他人的问题和评论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语言和手势来分享经验、观点和感受的时候能够被他人理解:主动发起谈话:使用恰当的语调来表达观点、感受和需要:维持或扩展对话;当听者没有理解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并且使用一定的方法来澄清。前阅读过程
标准1对印刷材料的意识:儿童知道印刷物都传达了一定的信息
指标:能够区分字体和图画;认识环境中的标志、符号和标签;知道字母组合在一起形成单词;知道每个口语词都能够写出来认读;认识自己的名字;认识朋友和家人的名字;从印刷材料中寻找信息。
标准2拿书本技巧:儿童知道如何恰当地拿书并且爱护书
指标:正着拿书,封面对着自己,一页一页地翻;知道从哪里开始读;知道书有书名。
标准3
口语的发音和韵律(音韵意识):儿童能够听懂并理解口语里的不同发音
指标:认识那些熟悉的游戏、歌曲和故事中押韵的单词:创造韵律和重复性的词组;通过拍手或其他的节律运动来识别音节;当不同 的单词以相同的音开头或结尾的时候能够认出来。
标准4字母知识:儿童具有字母知识
指标:将字母与其他形式的符号区分开来;知道字母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认识熟悉单词中的字母,包括自己名字中的字母:至少认识字母表里的10个字母:能够将字母与发音匹配起来。
标准5词汇发展:儿童能够理解并运用越来越复杂的词汇
指标:认识熟悉的物体、人和事件;用一般和特殊的词或短语来描述熟悉的物体、人和事件以及他们的属性:使用新的扩展的词汇和语法,包括:方位词、时间词(如之前、之后)、比较词(如快些一慢些、重些一轻些):使用多单词的句子和语法复杂的句子来描述观点、感受、活动和经验;在交流中使用不常用的词。
标准6理解故事:儿童对书本感兴趣,能够理解大声读出来的故事
指标: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听完故事后问和答很多问题:把故事和生活经验与感受联系起来;从听到的故事中和看到的插图中做出预测;把故事中的事件联系起来:在提示下按顺序复述故事。前书写过程
标准1书面表达:儿童使用书面材料来交流观点
指标:使用大量的手写工具、材料来画画和做符号;向成人讲述思想、观点和故事;用涂鸦和单词形式的符号来表达单词、传达观点或讲故事;从左往右写,知道字母串组成单词,单词串组成短语或句子,中间用空格或其他符号隔开;使用创造性的单词来传达观点或讲
故事。
(三)数学标准
数学是描述世界的一种方式,儿童通过联系和观察日常现象以及生活事件来完成对数学概念的建构。该领域分为五个子领域。即数学感知和运算、数据分析、模式、几何学和测量、结构和逻辑。每一子领域下的具体标准如下:数字感知和运算
标准1数字感知:儿童用数字和计数作为决定数量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指标:在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中使用数词;使用和创造性地使用表示数的符号:用一一对应的方式给物体分组;用比较性词汇来描述两类事物,如多于、少于和相同等:用总结性的数字说明10以内的物体数目;能区分10以内的数字;能把物体的数目用数字表达出来。
标准2数字运算:儿童把数字和计算当作是比较数量和理解数字关系的一种手段
指标:当两个或三个物体结合在一起时能说出它们的变化;当一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时能说出它们的变化。数据分析(此子领域指标的完成需要成人的帮助)
标准1数据收集和整理:儿童选择、整理和演示相应的结果
指标:收集关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数据;按照共有的属性或关系
来整理和展示信息。
标准2数据分析:儿童通过数据来理解关系,来建立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指标:在图表或其他具体的表现形式中能够使用描述性语言来对比数据。模式
标准1模式:儿童认识、模仿和创造模式
指标:模仿简单的模式;延伸简单的模式;创造简单的模式。几何学和测量
标准1空间关系和几何学:儿童理解空间的关系,认识普通形状的属性
指标:能掌握位置术语(如在„„里、在„„下、在„„后等);能给周围环境中遇到的基本形状进行命名(如圆形、圆柱体、正方形、立方体、三角形等);能把环境中的事物用一定的形状表现出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两维或三维的物体;能描述几个事物间的相对位置。
标准2测量:儿童用测量的方法来对比环境中的事物
指标:用非标准化的测量方式(如手、身体、容器等)来对比事物;使用诸如长些一短些、热些一冷些、快些一慢些等来对比事物: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来完成简单的测量任务;能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出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顺序。结构和逻辑
标准1逻辑和推理:儿童注意并能描述可观察其特性的事物间的关系
指标:按照同一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用途等)对事物进行匹配和分类:根据两个或更多的性质(如通过大小和颜色)对事物进行分类;描述不同组事物间的关系。
(四)科学标准
幼儿学习科学主要是通过探究,即幼儿基于天生的求知欲,通过主动的亲身体验、亲手感知真实事物和自然事件,提出问题,并观察、预测、解释,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该领域分为四个子领域,即探究、研究、分析与结论、交流。每一子领域下的具体标准如下:探究
标准1观察、疑问和假设:儿童基于对环境事件的观察提出问题并做出预测
指标:对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生物或其他自然事件具有好奇心:使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观察和探究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生物和自然事件;考查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生物和自然事件的属性或特征;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生物和自然事件的变化:观察并描述物体、生物和自然事件之间的关系:对自然环境中的物体、生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问题进行回应:提出关于环境中的物体、生物和自然事件之间关系的问题:对基于观察的研究结果进行预测。
标准2研究(科学试验):儿童通过探索和实验检验自己的预测
指标:运用多种适当的工具和材料完成计划好的任务或研究;通过积极的实验检验预测;如果结果与预期的不同,会改变实验计划并继续测试;不顾干扰和打断,坚持研究。
标准3分析与结论:儿童对他,她的观察和实验形成结论
指标:比较和对照物体和生物的属性:运用多种材料记录和组织数据;确定原因和影响关系:形成研究的逻辑结论。
标准4交流:儿童描述、讨论或提出预测、解释和概括
指标:通过语言或图画分享对于环境中的物体、生物和其他自然事件所知的事实;描述物体、生物和自然事件的属性(如重量、质地、滋味、气味、弹性和声音);展示并解释数据;用多种方式表达出科学的思想。
(五)社会学习标准
儿童早期环境中社会学习的内容对于促进儿童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学习能够帮助儿童获得问题解决策略、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有助于他们把这些技能进行融合,运用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其他环境中。该领域分为五个子领域,即美国历史、世界历史、公民与政府、地理学、经济学。每一子领域下的具体标准如下: 美国历史
标准1研究技能:儿童能理解信息可从多种来源获得,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指标:儿童从多种来源(即人、书籍、影视、地球仪、地图、日历等)寻求信息;儿童将过去的事件与当前事件或活动联系起来;儿童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如昨天、今天、明天)词汇;儿童具有科技意识,并知道如何运用它以获得信息。世界历史
标准1多样性(当前世界):儿童知道他所生活的地方有许多人,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人和事存在
指标:儿童知道人们生活的地方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讲着不同语言的个体组成的;儿童讨论并提出关于其他人的相似与不同的问题:儿童讨论他/她附近或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儿童描述他/她的社区中人们的特征(如衣服、食物、工作)。公民与政府
标准1权利、义务和公民的角色:儿童表现出对社会的归属感并对其做出贡献
指标:儿童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儿童表现出理解如何关爱环境;儿童知道作为群体的一部分他,她的角色的重要性;儿童通过投票表明选择。地理学
标准1空间关系:儿童表现出对位置和空间关系的了解
指标:儿童用语言描述方向和/或位置:儿童叫出他/她所居住的城市,州的名称;儿童描述他/她所生活的环境中的一些物理特征(如水流、山脉、天气)。
标准2家庭身份(人类系统):儿童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个成员
指标:儿童将自己视为家庭单元的一个成员:儿童能够识别家庭成员;儿童描述,谈论自己家庭的文化或家庭传统;儿童识别出他/她的家庭组成与其他家庭的相似和不同;儿童知道家庭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经济学
标准1经济学基础:儿童具有人、资源和地区间交互作用的知识
指标:儿童知道钱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儿童知道成人通过工作挣钱买杂货等东西;儿童知道人们要依靠他人获得商品和服务,如农产品、邮递、安全或健康保障。
(六)身体发展、健康和安全标准
儿童的身体发展以及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在他们的全部课程中与其认知发展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当他们探索、融合以及改进他们的身体动作时。儿童就发展起那些对将来的社交和学业成功很有用的较高级的思维技能。在幼儿园的儿童应该享有安全的环境。并且应该得到鼓励,健康地生活。因此,重点是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参加锻炼,并且适当地劳逸结合。该领域分为三个子领域,即身体与动作发展、健康、安全。每一子领域下的具体标准如下:身体与动作发展
标准1大动作发展:儿童保持平衡与有控制地运动
指标:保持控制性的移动(如行走、跑、滑行、跳、飞奔、单脚跳);保持平衡的移动。
标准2大动作发展:儿童表现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指标:协调动作以完成任务;具有身体意识;具有身体的空间知觉。
标准3精细动作发展:儿童运用手指和手操作工具和材料
指标:运用手与手指来操作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运用眼手的协调来完成简单的任务;操作较小一些的需要运用手腕以及挤压动作的物体、工具以及设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精细动作技能。健康
标准1卫生与健康行为:儿童具有个人健康行为与规范的知识。
指标:表现出卫生行为;表现出健康行为:营养、体育活动、休息与放松。安全
标准1安全,损伤预防:儿童具有个人安全行为与规范的知识。
指标:具有环境安全行为(水和阳光的安全性、具体到儿童的环境中动物与植物的安全性、火与枪支的安全性、操场的安全性、工具的安全性):表现出街道安全行为(过街、汽车安全);表现出个体的安全行为:“有益的,有害的”接触、异常的危险、知道个人信息、毒药;表现出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安全行为。
(七)艺术标准
艺术综合了学习的所有领域。因此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具有打基础的作用。艺术可以激发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他们在艺术的体验中发展独立性、自尊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艺术还能促进儿童探索自我,接触和认识不同的文化。感官的知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是一切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的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该领域分为三个子领域,即视觉艺术、音乐和创造性动作、戏剧。每一子领域下的具体标准如下:视觉艺术
标准1进行艺术创造:儿童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媒介、工具、技术和方法进行探索和创造。
指标:运用不同的材料/媒介(如纸、石头、沙、橡皮泥、布、盐、面团、蜡笔、颜料、粉笔、铅笔、胶水和纸板)进行原创性的艺术活动;运用不同的工具(如棉签、画笔、吸管、海绵、小棍子、苍蝇拍、图章、手指、剪刀、塑料针管和订书机)进行原创性的艺术活动: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绘画、雕塑、印刷、编织、剪裁、拼贴、扭曲、折叠、缝补、拆分和装订)进行原创性的艺术活动;运用不同的线条、形状、颜色和质地进行原创性的艺术活动:创作能表达自己观点、经历和感受的有细节描绘的艺术作品能创作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
标准2情景中的艺术:儿童通过艺术来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和社区
指标:参加自己社区组织的艺术活动:参加其他文化组织的视觉艺术活动。
标准3进行艺术评论:儿童能反思、描述和分析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点及质量
指标:描述个人的艺术作品:在艺术活动中能表达个人的创造性选择:通过评论和提问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作出回应;通过观察描述艺术作品中的细节。音乐和创造性动作
标准1从事音乐和创造性动作:儿童运用各种乐器、技术和音乐进行探索和创造
指标:尝试各种乐器、发声法、声音或创造性动作;借助音乐/动作表达儿童的观点、经历和感受;跟着熟悉的节奏、歌曲和旋律唱歌,做动作;用熟悉的歌曲、节奏和旋律创造自己的音乐和动作。
标准2情景中的音乐和创造性动作:儿童通过音乐和创造性动作来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和社区。
指标:聆听并对各种形式的音乐(如摇滚、古典音乐、爵士和摇篮曲)做出反应;用创造性动作和舞蹈表达音乐和故事中的情感;参加自己社区组织的音乐和运动活动:用音乐和创造性动作表达对自己的和其他文化的感受。
标准3进行音乐和创造性动作的评论:儿童通过各种方式对音乐
和创造性动作做出反应
指标:谈论音乐和动作;描述自己和别人的音乐或动作:在音乐和动作中能表达创造性和个性选择;注意到音乐或动作中的细节,并能评论和提问。戏剧性游戏
标准1进行戏剧性游戏:儿童运用戏剧性游戏和道具进行探索和创造
指标:参加戏剧性游戏活动;运用各种道具扮演日常生活中角色:将家庭故事戏剧化地表达;在戏剧性游戏中一次能扮演几个角色;没有道具时也能假装物品存在。
标准2情景中的戏剧性游戏:儿童通过戏剧性游戏来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和社区
指标:理解某一特定角色的典型行为: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在戏剧性游戏活动中协调各种角色、关系和行为;在戏剧性游戏中发展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丰富的动作和行为技能;参加反映社会文化常规、仪式和庆典的戏剧性游戏情境。
标准3进行戏剧评论:儿童对戏剧性游戏经验作出反应
指标:讨论戏剧性游戏经验:逐步给戏剧性游戏情境增添细节和新的元素;在戏剧性游戏中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建议;对别人的表演做出反应。
四、对该学习标准的简要评价
美国亚利桑那州早期学习标准不是一种课程、一个检验单、一个评价工具,而是为设计和选择有效的高质量的早期课程提供的一个框架,是教与学的目标和结果。虽然标准分为语言与文字、数学、科学、社会学习、身体发展、健康和安全、艺术六个领域,每个领域中的子领域也是相对独立的,但它强调完整儿童学习所需的情感、社会性、语言、认知与身体发展间的相互联系,强调在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中不同领域间的融合。标准在阐述中均是站在“学”的角度,关注幼儿学习的实际表现,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论。标准反映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并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标准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描述学习标准,把学习目标分为领域——子领域——标准——指标,使学习标准具体化,以此作为衡量儿童达到何种水平的标志,使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cuckoo 编辑
美国幼儿教师的教具准备
你好!你的提问涉及到了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两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如何准备以及如何使用教学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学习的需要。因为篇幅的缘故,今天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留待下次解答。
教学材料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当教师设立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下一步就是选择教学材料了。我这里所说的教学材料包括了图书、图片、桌面与大型玩具、手工材料、文具以及器具等等。我们可以把教学材料分成消耗性材料(比如纸、笔、颜料等)和耐用材料(比如积木、沙箱、书籍等)。一般来说,在美国的幼儿园中,许多大型耐用材料,例如可移动沙(水)箱、书籍、图片等都是几个班级甚至全园共有,根据需要来安排使用的。但大部分常用的材料,包括消耗性材料和小型玩具,每个班级都有很多,供教师和幼儿随时取用。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社区,还有公共图书馆、公共玩具中心或教学材料中心,教师可以到那里去选择需要的图书、玩具和资料,甚至还包括一些小动物,都是可以借到的。这是教学材料的一般来源。
在美国,幼儿教师选择教学材料的自由度很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班上孩子的兴趣特点以及现有条件来准备或制作。虽然有些学校或幼儿园有资料员或为教师配备辅助人员,不少家长也会到自己孩子园里做些义务辅助工作,比如帮教师剪纸型、布置活动中心等,带班幼儿教师却是关键“决策人”。教师要决定用什么、到哪里去找以及怎样制作等等,很多时候都要亲自动手来做。这是因为现成的材料毕竟有限,一些材料又要花很多经费来购买,而孩子们的需要却经常在变换,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
学习机会。制作教学材料其实是发挥教师创造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带班的那些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制作自己的教具。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许多当年用过的自制教学材料呢!
说到做教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一个话题就是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教学材料或直接提供给幼儿使用。有意思的是,无论国内国外的教师都有这个共性。有时候美国的幼儿教师还自嘲地称自己为“仓鼠”(Pack rat),因为很多教师都是见什么收集什么,而且从来舍不得扔东西。确实,在一个好老师眼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利用的价值。比如说,一个大纸箱,剪一剪再用颜料刷一刷就变成了一辆漂亮的“汽车”;一只破棉袜,洗干净画上眉眼就成了一个小布偶;碎纸片可以用来做粘贴画,空瓶子是玩水或种植必不可少的材料。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国内的幼儿老师们做得相当出色。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孩子们经常使用废旧物品进行学习,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惜资源、主动回收的好习惯,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当然了,利用废旧物品教学需要注意材料的卫生以及安全性,避免有危及幼儿健康的可能。比如说,以前在美国经常有幼儿园利用废旧轮胎做成秋千和攀登架供幼儿玩耍。后来有研究发现,废旧轮胎中有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不宜让幼儿过多接触。于是不少幼儿园又把这些轮胎设施拆除。类似的情况还很多,所以老师们在选择回收材料时一定要多想一想。
前面我提到,教学材料其实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筹划教学材料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做教学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没有一定之规。不过多数时候老师们的教学计划都是提前做的,有时刚开学就把一个学期的教学大纲都做了出来。这就给老师们很大的余地来根据园里已有的条件来准备教具。比如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让幼儿给“恐龙”着色的美工活动。于是我提前到卖大型家用电器的商店去要了几个电冰箱的包装箱,拆开后裁成了恐龙形象,任凭孩子们挥洒。你看,照片1上孩子们玩得多么投入!
自己动手做教具需要注意几点。首先是要考虑到教学材料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不是所有自制的教学材料都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首先得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现有的教学材料已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就不必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来做教具。不过说实在话,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商业化的教学材料往往是华而不实的,无法满足经常变
更的教学需要。所以我一有机会就要做一些自己用起来更得心应手的简单材料。好在时间长了就能够积累很多自制教学材料,取用起来很方便。
第二点是要考虑到教具对幼儿的吸引力和适用范围,因为幼儿有限的注意力通常会先放在新颖、亮丽并且与自己过去生活经验有关的目标上,放在能够使他们产生疑问与好奇的事物上。所以自制的教学材料应该能够“抓住”幼儿的眼与心。不过,在这里“新颖、亮丽”并不是贵重、华丽的同义词。因为我们知道,幼儿对物体的细节和价值并不很在意。他们更喜欢的是符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粗线条、大色块、超越写实、给人以惊奇和想像的形象与材料。比如你看,第二张照片上是一个孩子在玩对应图。图片上的动物形象并不细腻逼真,而是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简单有趣。这样的图片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第三张照片上的孩子在复述故事。我只是把给孩子们念过的图书中的动物形象做成了磁性贴片供孩子们玩。就是这些简单的贴片,为孩子提供了看书讲故事的动力,也为他们任意编故事提供了材料,使简单的游戏有了复杂的内涵。
第三呢,是一个好的教具应该有多种使用方法,能够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分类是幼儿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给孩子们创设各种机会来练习分类。如果教师提供给孩子们的是一套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大、中、小三个尺寸,还有三角、正方、园三种形状的分类卡片,不同能力的孩子们就可以各取所需,根据颜色、或者颜色和大小、或者颜色、大小和形状来分类。这样,一种教具就满足了多个孩子不同的学习需要。
第四点是自制教具最好是开放式的,允许多种玩法和多个结果,尽量给孩子以想像、创造和表达自己的空间。有时候,孩子看上去“错误”的结果却可能反映了成人所不可及的情感与能力。记得有一次,我班上的三岁的乔嘉给花儿们(图片)配对。她很快就把相同的图
片配好了,然后打乱了再重新做。可是第二次,她配的每一对的图片都不相同。我问乔嘉,为什么第二次与第一次不一样,她回答说:“花儿们也要交新朋友啊!”你看,这个结果远远地超出了我当初设计教学材料时的预想,而我自己从这件小事中学到的东西大概和孩子们得到的一样多!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自制教具的耐用性。好的教学材料应该能够经得起孩子们反复使用。如果教师总要提醒孩子们“要当心”,如果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花很多精力在小心翼翼不要损坏教具上,如果教师要不断地花时间去修补,这些都会使学习的效果打折扣的。更何况,教师自己做了教具都希望能够长期保存积累,假如总是做一次用一次,从资源的投入上来看也不合算。
夏天在山东巡回讲课,不少听课的老师都向我询问给孩子们做手工用的面团配方,我想顺便在这里介绍一下:
面粉3杯
精盐1.5杯
冷水3杯
食油2汤匙
酒石酸粉2汤匙(英语叫“cream of tartar”,是餐饮业常用原料,应该可以在药房或食品店买到,网上也可以找到。)
食用色素。适量(注意不要放太多,几滴就可以,颜色深了不好看。)
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调和成糊状,在慢火上不断搅拌加热,直到面糊成为面团。继续加热,待面团熟透后,取出,再在桌上反复揉几分钟。用密闭的容器或塑料袋装好备用。每次用后如储藏在冰箱中,能连续使用两个月都不会变质。此外,面团做好后,还可以揉进沙子、小米等材料以改变面团的质感,也可以加入不同的香精让面团有不同的气味。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动用多个感官来参加游戏啦!试试看,很方便实用也很安全呢。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李小龙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展知识规律和原理、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并不断发复地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
第三篇:美国课堂的合作学习解读
美国课堂的合作学习解读
课堂中的小组形式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合作学习的策略得当,那么教室中的分组学习会对学习成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不同小组中承担不同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天赋与隐性的才能。分组学习也可以解放教师,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术支持。分组学习使学生变得更加善于合作,会让他们减少个人主义,提升自信与学习动力。
预先对全班学生解释任务目标和小组期待。分配小组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准确了解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然后再给他们提供具体目标。
分配的学习任务与小组规模匹配。总的来说,组建小组应该遵循3项基本原则。
第一项原则:少则多(Less is more),即学习内容越少学习成果就越多;
第二项原则:简则优(Simple is better),即课程越简化知识就越系统;
第三项原则:小则精(Small is sensible),即规模越小就越精致。
把优等生分在同一组,他们可以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相反,把待优生分在同一组,教师可以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也能在更具体的困难上帮助学生。
如果学习目标对优等生来说也比较高,那么建议组成异质小组。
如果小组学生由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优等生会主动帮助待优生,如果教师想关注两极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使用这种分组方式。
向每组学生出示学习任务。分组后,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要对小组的集体荣誉负责,每个人都要在小组中承担一项工作。教师也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分配任务,或者直接分配。分配任务时,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段差异和年龄差异。
通过任务评估每个组的学习进展。如果学生正在进行一项周期较长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当进行阶段性检测。这些阶段性检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哪些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
无论学习小组是同组同质还是同组异质,都应当反映出个人与小组合作的风采。当小组凝聚力量去实现最终目标的时候,通过对这两种因素的评估,教师将能感受到个体的高度责任感。小组管理的12条策略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多样的小组学习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下面是小组管理的一些策略。
1.学习组:复习以前的知识,为测验做准备。
2.研究团:担任彼此学习新知识时的“教练”。
3.问题解决组:通过制图、建模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调研组:通过分享观点、信息进行调研。
5.专家团:把学习中某些方面有建树的学生组成小组。
6.策划组:负责课外文学、历史或科学活动的排练与现场事务的筹备。
7.商店、实验室、工作室助手:由学生领袖团担当,主要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服务。
8.跨学科研究团:有时也叫“学科领域研究团”,这些小组的学生在某一共同体中具有权威性。
9.辩论组:这些学生专门研究某一传统话题并且对某一观点进行争论。
10.分享组:每个学生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在本小组内分享给其他伙伴。
11.学生小组成绩区分法: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新任务展示出来,通过测试了解各组的表现。
12.小组、游戏、联赛结构: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新任务展示出来,通过游戏或者联赛的形式测试学生在团队中的能力,以便了解团队的表现。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3-4-17 本报记者 郭 瑞 编译
中国学习小组形式
微小组:一个按照“异体同质,同体异质”原则组建的小组,同时又是一个由“学习对子”和“师徒对子”组合而成的“共同体”。每个“微小组”的人数一般为3人,它解决了学习小组人数太多、“对子”人数太少的问题。(代表学校: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
学簇:“学簇”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每个学班可以分为6~9个“学簇”,每个“学簇”由6~8名学生组成。在课堂教学中,“学簇”
具有学班管理、教学组织、教学科研3大功能。将“学簇”向精细化、人性化、深度化发展,可以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等意识,打造温馨、和谐、快乐、积极、团结的高效课堂。(代表学校:山西省晋城市泽州一中)
学对:“学对”由两个人组成,学习相对优秀的当“师傅”,相对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实行师友互助,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实现师友共进、合作双赢。“学对”中的“师傅”和“学友”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互换。(代表学校:山东省青岛市即墨28中)
组中组:每个小组可以分为两个“组中组”。“组中组”既是独立的学习小组,又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在课堂中,“组中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一个组进行研讨,一个组进行展示,第二节课两组互换。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可以使教室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代表学校:河北省唐山68中)
学队:一个“学队”由5~8名学生组成,是一个将自我约束与集体约束、自我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学生民主自治组织。“学队”让学生管理从课堂上渗透到生活中,“学队”的成员会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一起规范作息时间,杜绝不良习惯,调整学习状态,维护校园秩序。(代表学校: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双语实验学校)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3-4-17
第四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笔记
(中学教师)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一、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1.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3.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 4.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求的重要依据 5.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重要参照
6.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评价与考核教师资格与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中学生年龄特点:首先,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从无知到慢慢了解认识世界的开始,情感世界也开始一点点丰富,而且中学生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特别敏感。其次,中学生正在全面拓展宽自己基础知识范围的时期,他们需要接触和学习不同的知识。
良好的中学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思想道德的教育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三,构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2心理健康的教育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二,教师是实施心里叫康教育的主体,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3.学习基础性和全面性。1)中学教育的基础性。表现在一,为成长,为合格劳动者打基础。二,为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基础。三,为个人终身学习打基础。2)中学教育的全面性 三,现阶段中学教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教育群体存在问题2.教育结构存在问题3.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优秀教师严重不足表现在:一,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二,在教师队伍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象较为普遍。三,大部分教师从业后,继续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家长教育的主要作用:一,家长的榜样作用。二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三,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四,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敬师观念。
学生自身问题表现:一学习动机不足。二,学习习惯不良。三,学习方法不当四,学业不良。五,不适应学校生活。四,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1法制教育问题时中学教育结构存在问题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一,教育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二,任课教师说平参差不齐,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学生积极性不高。三,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为一谈,认为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2中学生群体存在共性的心理问题。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类问题。3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应试教育,功利教育。五,我国中学教育的教学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中学教师职业特点:1复杂性一,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为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二,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三,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四,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2示范性3创造性4专业须性5角色多样性一,传道者角色二,授业解惑者角色。三,示范者角色四,管理者角色五,朋友角色六,研究者角色6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7工作绩效的模糊性一教师的职业价值具有模糊性,二,教师职业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三,教师职业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具有隐蔽性。六,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如下特点:
1智力提高但自觉性较差。2对未来有理想但自信心不够3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自我控制力较差。4社会情感日益丰富5自尊心强,情绪波动大。6道德观念增强7独立倾向明显 七,《教育纲要》20字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如何理解?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观念,体制,管理,人才培养模式4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5,吧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八,如何理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一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举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并不复杂,它由“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具体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谦)十,中学教师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
1要立德树人2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3要因材施教 十一,教师如何提高实践反思能力?
1明确提高教学实践反思能力的意义(1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2将教学中额“灵光闪现”进行总结和反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3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沟通,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达到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的目的。4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的认识自我,更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5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2提高教学实践反思能力的基本方法(一,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1教学成功的经验2教学失败的原因3学生活动的情况二,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三,在互相借鉴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四,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反思性学习,提高教学实践反思能力。十二,中学教师如何发展终身学习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2学习教育理论和注重知识的扩充3培养科研能力4提高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能5注重教学实践技能的积累并及时反思
十三,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道德修养?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十四,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这需要加强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师待遇,改进教师评价机制,甚至是改变社会风气等措施的协同配合,但说到底是需要教师依靠内心信念的提升,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提高的自觉性的支撑。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价值,培养敬业,爱业,乐业的精神。2学习模范典型,从点滴的改变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3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家长的关系,增强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4练就师德的高级修为——自省,慎独。
十五,教师之间应该如何形成团队合作,怎样才能凝聚团队合作精神呢?
1教师要挖掘合作的共赢点,明确团队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而促进教师团队合作平台的搭建,并积极参与。(一,教研合作平台,可以使教学优质高效。二,课题合作平台,主要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服务,在个人科研关注的问题上,寻找有共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团队。三,学习合作平台,能够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四,校内集体活动平台,增进教师间团结友爱的感情。)2要凝聚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需要在参与团队合作平台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展现自我价值,并发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甘于奉献的精神。(首先,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制定团队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在合作中展现自我价值。其次,教师需要在团队合作中发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服务于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十六,中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安全教育目标2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安全教育内容。(首先,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交通安全,生活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其次,教师需要突出重点的讲授应对危险的流程。最后,从实际出发,精选最是学生受益的内容,深入开展安全教育。)3明确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综合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十七,教师如何做到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
1独立人格是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见解。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大体上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尊重一个学生区别于其他学生的特有的性格气质倾向,价值判断和道德品格特点;另一方面是尊重学生不依附于他人的自主判断,独立思考与行动。2独立人格是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一,独立人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第二,独立人格是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第三,从小培养独立人格意义深远。3尊重学生的堵路人格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努力。第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掘他们的潜能。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创设民主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第四,关爱,支援个性懦弱的学生,培养其独立人格。十八,教师要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应杜绝哪些具体做法?
1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2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越俎代庖,制约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十九,如何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1尊重与信任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根本需求。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3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之一。第一,教师可以加强直观教学。第二,教师引进竞争机制第三,教师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二十,教师要满足有益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应杜绝哪些具体做法?
1杜绝只重视学生的文化科教育,加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教育。2杜绝机械式学习,重视并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3杜绝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尊重他人。4,杜绝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逐步完善自己的个性。二十一,教师如何做到为中学生创造积极条件享受快乐的学校生活?
1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2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享受快乐。二十二,教师如何培育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1循循善诱,向学生提出明确为严格的要求。2不断鼓励,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3,注意矫正学生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4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二十三,教师在于中学生相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态度言行?
1师生交往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与一般人之间交往不同的特殊性。禁忌:第一,冷漠无情。第二,忌傲慢粗暴,第三,忌过分偏爱。第四,忌胡不尊重,第五,忌苛求。2当教师明确了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态度言行之后,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第一,尊重,信任学生。第二,要以理服人。第三,要以情感人。第四,要爱中有严。二十四,教师如何对中学生倾注“真爱”?
1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2爱学生,就要激励和期望学生。2爱学生,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二十五,如何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
1充分认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间的关系。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一,课堂45分钟要有效率是教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其次,教师要能激发活跃的课堂状态。再次,教师要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第二,提高学生能力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方法。首先,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课后巩固的习惯。第三,科学设置课程,让学生既能学又乐学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渠道。首先,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其次,科学安排课表与作息时间表。再次,要个控制补课。3坚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开展教育研究,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十六,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有哪些?
1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第一,身体发展特点(1身体外形逐渐强大,2身体机能逐步健全。3三大特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第二,心里的阶段性变化(1认知能力提高2情感的升华3意志品质的发展)2中学生身心健康常出现的问题:学习方面的问题。个人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3,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第一,生理指导。第二,解决中学生身体健康问题。第三,学习、升学和就业指导。第四,心理指导。第五,建立学校心理教育机制。第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七,呼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
二十七,预防中学生各种伤害和侵犯行为发生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有哪些?
1中学生的群体特征: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新思想极具好奇心并易于接受,爱赶时髦、追时尚,趋于早熟,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增强,“自我中心主义”表现明显;世界观、价值观或尚待形成和成熟,处于一种不成熟、不稳定状态,极易受到不良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缺乏坚韧、毅力和抗挫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差。2中学生发生各种伤害和侵犯行为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学生侵犯行为的主要原因。1学习压力大2就业压力大3情感压力大4心里不成熟第二,中学生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1学校设施存在安全隐患。2学生安全意识淡薄。3家庭管教不到位。4社会治安环境复杂。3预防中学生各种上海和侵犯行为发生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第一,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1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2规范学生安全行为3增强教师责任意识4营造安全校园文化5有调查表明,几乎一半的事故是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的。)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第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宣泄。第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安全网络、并控制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二十八,中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学科知识?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3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第一,一般教育学知识。第二,学科教学知识,第三,教学情境知识。
二十九,中学教师如何强化学科知识?
大体有三个有效途径:1回顾复习2应用知识3归纳整理使知识结构化。三十,中学教师应该掌握哪些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一)新型的教育教学理论。二)构建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1抛锚式教学。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2支架式教学。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三十一,中学教师如何强化中学教育通识性知识?
中学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1哲学知识类2自然科学类3技术方法类4人文类5艺术类6综合类
增强途径:1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2关注时事和教育动态。3,对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通识性知识不再学而在于积累。5教学相长。
三十二,中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好奇心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第一,好奇心是兴趣的源动力。第二,好奇心对学习效果有着良好的徐进作用。第三,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中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具体方法?第一,利用意外性,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的好奇心。第四,创造融洽的学习气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第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第六,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第七,给予充分的探究实践,延展学生的好奇心。第八,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价,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三十三,如何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
1中学生思维的特点。第一,敏锐性。主要包括记忆力强,反应速度快,思维角度新。第二,思维的不成熟性。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差。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差。思维具有惰性,逻辑性差。第三,思维能力的可训练性。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有经验,非智力因素。2如何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让学生坚持独立思考。第二,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第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第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思维知识。第五,积累知识,并加以应用、系统化。
3锻炼学生思维是要注意的几个原则:第一,目标性原则。第二,层次性原则。第三,整体性原则。第四,量力性原则。三十四,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的性质:普遍性,可开发性。
创新能力的特征包括探索问题的敏锐力,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转移经验的能力。形象思维的能力,联想的能力,侧向思维能力,灵活思维能力,评价的能力,联结和反联结的能力,产生新思想的能力,遇见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等。
1中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一些原因。第一,依据思维定式做事情。第二,以直线型的思维解决问题。第三,盲从于权威。第四,缺乏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五,好怕挫折,没有毅力。第六,缺乏创新环境,切实践能力差。
2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其一,先培养学生关注各种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渴求新发现。其二,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第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性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四,教师教学的创新。第五,学校激励学生创新。三十五,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一把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
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其一是心里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应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
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一,协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第二,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和谐氛围,积极灵活辅导,逐步放手。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和基于互联网的探索式教学策略。对自主学习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确立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三十六,如何培养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1培养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必要性第一,合作与交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第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适应性。第三,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2如何培养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第一教师要确定以何种方式让学生合作以及何时让学生合作。第二,教师要学会合理分组。第三,对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第四,合作学习后的总结。
3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愿望。第二,逐一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第三,主义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巧。第四,注意设计有价值的研究内容。第五,注意合理的组织与调控。
4对学生的专项训练。第一,有效的沟通。第二,得利的领导。第三,信任的建立与维持。第四,冲突的建设性解决。第五,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十七,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的方式、学的方式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之间的关联。狭义理解,教学方式特制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施教方式。
1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类型
启发式教学(提问启发式,归纳启发式。实验启发式。类比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搜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交流)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演示)对话式、自助式、合作式等
参与式教学的优点: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互动性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等。缺点:耗时,教学进度容易受活动的影响,不能预测到所有可能等。
2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
重学生学习和发展,差异性教育,重过程,师生关系平等等 三十八,评价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哪些基本策略?
1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标准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问题情境测验,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实例研究法,档案袋法,个案研究等)
2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法第一,及时性评价第二,表现性评价。第三,成长记录袋。第四,情感倾向评价。第五,学生评价中的测验。
3评价学生学习和发展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评价的多元化。其一,~表现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其二,~提倡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第二,评价的过程性。第三,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四,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三十九,中学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1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性。第一,增进教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与理解,有助于构建德育网络。第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然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第三,提高家长自身素养,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四,家校沟通是学校获得生存、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2中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与合作的主要途径。第一,召开家长会。第二,教师进行家访。第三,家长来访。第四,家长学校。第五,家长委员会。第六,家长开放日。第七,通讯联系。
3教师和家长沟通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第二,遵循主动性原则,努力架设学校与家庭之间合作的桥梁。第三,遵循全员性原则,及时发现问题。四十,中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1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要求、;第一,要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第二,要紧密联系实际,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第三,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2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思想问题(轻视思想,无关思想,顾虑思想,畏难思想,急功近利思想,不思进取思想)第二,教育科研与教育研究二者的关系。相同点:二者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教育现象。二者研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二者可以采用近似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不同点:从研究的范围看,教育科研的范围大,包括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以及与教育有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而教学研究的范围较小,主要研究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局部问题,教学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部分;从研究的要求可能,教育科研要有严格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最大限度的可靠性、准确性,二教学研究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通常一个别的、局部的经验为基础,解决眼前一时的问题,不能深刻、准确地揭示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从研究的过程看,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且系统性很强的研究活动,而教学研究缺乏系统性和严密性,大多是分散的、零星的活动;从研究的成果看,教育科研的成果具有普遍的规律性和创造性,而教学研究的成果通常具有地方性、单位性或教师的个别特征,其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受到一定的局限。
3进行教育科研的程序。三个阶段十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题、检索资料、申请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四个步骤;第二阶段是中期研究探索阶段,包括开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四个步骤;第三阶段是后期成果处理阶段,包括成果的表述、成果鉴定与验收、成果评奖与推广三个步骤。
选择课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课题的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在扩大;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解决什么问题;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4题目像一般论文的题目。
实施方案包括:1题目2阐述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主要揭示课题的价值、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揭示成果目标。3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4研究的方法5研究程序。6成果形式。7研究组成员。
第五篇: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1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参加工作已经将近六年了,有幸参加这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通过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让我懂得了《专业标准》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是多么的重要,让我们年轻教师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专业标准的内涵,对我们年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找到了方向,是指引我们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身为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对此,谈谈我对《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理解:
一、专业理念与师德。
《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发生过很多起小学生在校失去生命的例子,很让人痛心。小学教师比其他学段的老师更要操心孩子的安全,这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特点决定的。有了安全的保障才可能有快乐的校园生活。教师还要有职业道德,真心的关爱我们的孩子,尊重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个性、思想和尊严。尤其是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对孩子们要更多一份关爱。我现在所教学段是高年级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求知欲强,观察能力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尊,但实际理解能力还弱,我们要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对孩子们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
二、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而言举足轻重,我们要学习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如何使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还要不断学习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自我素质。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从而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专业能力。
《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反思自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与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为他们营造快乐、向上的氛围。今后还要善于弯下腰来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运用不同评价方式多激励孩子。同时,现代社会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坚持与同事多合作,与家长多沟通。
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不能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我们必须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断反思,提升个人素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一边学习,一边反思,逐步达到《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要求。做一个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山下而求索!”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能够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为了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于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借鉴国际经验,充分思考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中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潜力坐标,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标准》制定的好处与价值
(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尽管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致力于教师专业品质的确立和提升,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并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地位的体现,一方面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更需要依靠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为此,《标准》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潜力”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规范,厘定中学教师的从教规格。
(二)设立教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应在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标准》中突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这有利于引导立志成为中学教师者以及中学在职教师自觉加强修养,倡导与践行公平公正。
(三)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带给目标参照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开放,《标准》将成为中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参照,有利于完善中学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中学教师教育的课程,降低教师职前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中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带给了基础性的要求,有利于切实促进中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确保中学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四)为中学教师的资格准入、考核与评价带给依据
《标准》的制定为中学教师的准入、考核及退出带给了相对统一、客观的依据,有利于有关部门严把中学教师入口关,确定教师管理制度,保证和维持中学教师的质量。
(五)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相吻合
二、《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强调以学生为本。
中学生具有发展性、自主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倡导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中学教师应对的是成长中的中学儿童,个性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具体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个性是在对待中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爱是中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有耐心和职责心,言传身教,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重视教师潜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潜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的构成。中学教师所应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中学生,他的潜力首先体此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此刻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潜力驾驭课堂,透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构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就应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中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此刻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潜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三、《标准》的基本资料
《标准》的基本资料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即“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一项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潜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
1、“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
2、“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构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仅要明白所教学科的资料,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资料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此刻教学活动之中;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应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3、“专业潜力”维度:从“教学设计”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潜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潜力。
一是教学潜力,这是中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因此“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潜力的要求是以教学潜力为中心的,其中涉及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潜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务必具备这方面的潜力。
三是人际交往潜力,因为教师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教师务必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此外,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潜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四是自我发展潜力,因为在终身学习社会中,教师只有具有自我发展潜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4、基本资料中的三大亮点
第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在资料的第8、9、10、11中能够明显的发现这点。“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每个中学生带给适合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些短句看到了与以往教育的不同。原先学生学习的资料是被标准化统一设计的,本来千差万别的学生被校园按同一模子生产出来,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完全受到抹杀。
第二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在资料的第12、13、43、46中突出了这一点。“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潜力”“发展学生创新潜力”“育人活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能够持续持续的学习动力,不断吸收与创造新知识。
第三是体现了“教师的全方位要求”,在资料的第3、7、20、22、24、28、39、44、52、61中能够看到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这些之所以详细地列举出来,就是因为此刻很多中学教师恰恰缺少这些。很多中学教师由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追求,而把教学工作转成了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教师原本是一个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但是此刻这一点很多中学教师已经丢了。
四、《标准》的基本性质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是该法律以及此后的法律文本、相关政策都没有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
《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
从《标准》的前言和实施推荐两个部分中的相关规定中能够看出,《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础。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3
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王老师及刘老师有关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坚持一个“尊重”一个“遵循”,落实一个“促进”即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最终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我在工作之余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自学,还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进行各种各样的业务能力培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二、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指要尊重中学生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在教学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生欲望,从而很好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以师德为先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它告诉我们要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及时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可以过度依赖大人。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平时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教育论文,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标准》的出台,是政府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又一个举措。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行动的目标。我们应该以《标准》为行为准则,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4
我校领导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一:《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要成人,“师德为先”是关爱学生,注意形象,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能力为重”是教育教学专业化,把握好课堂,组织与驾驭,以的教学。“终生学习”是要会反思,人要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标准》的理念其实“德育能学”四个字。把到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发展的社会全“能”
第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覆盖了“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的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要求教师要好个人与、职业、专业成长、社会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专业能力覆盖了五个领域: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学科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其中教学设计方面要注意思考怎样尝试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如何突出所教学科的认知特征,从我做起,弱化让学生“齐步走”的教育情结。我认为教育是有效传递知识、技能、情感的过程,它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有效的参与过程、组织好学生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有效地活动。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明确的知道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主,而不是对高分的追求。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学习了,才能使孩子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大学,学习都能游刃有余。要想做到以上要求,需要我们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标准》中提出的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和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感觉做一名教师除了不断开拓、创新,更要执着的爱岗、敬业,做一个享受教育的老师。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5
我在网上认真聆听了饶从满教授的讲座,让我感到很有紧迫感,感觉新时代对现代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历程,有点感到自己还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就学习过程中所了解到的知识谈点心得体会。
第一、《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师德为先”是关爱学生,注意自己形象,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能力为重”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把握好课堂,认真组织与驾驭,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终生学习”是要会不断反思,人要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标准》的基本理念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只有把他们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
第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个维度覆盖了“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等四个领域。 “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要求我们教师要处理好个人与国家、职业、专业成长、社会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专业能力方面覆盖了六个领域,教学设计能力、学科教学实施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多元评价能力。其中教学设计方面要注意思考怎样尝试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如何突出所教学科的认知特征,从我做起弱化让学生“齐步走”的教育情结。我认为教育是有效传递知识、情感、技能的过程它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有效的参与过程、组织好学生利用有效技术、材料进行有效活动。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6
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中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中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中学生的人格”,“信任中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中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中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中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中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中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 在“专业知识”部分,《标准》从中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园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有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中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中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在“专业能力”部分,《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第二,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等。第三,关注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第四,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
总之,《标准》的出台,是政府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又一个举措。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行动的目标。我们应该以《标准》为行为准则,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觉得,更加应该与时俱进,在知识和专业发展方面孜孜不倦。学习国内外生物教学的先进方法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生物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7
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这一课程,我了解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分别从四个理念、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面本人主要从《标准》的四个理念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主要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所谓的以学生为本,是指要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注重以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以师德为先,告诉我们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多年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在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守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让学生养成不怕困难,坚持就是胜利、与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的道理。
第三,以能力为重,必须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不仅在工作之余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自学,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体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二十年来,除了平时的业务学习,我还利用网络平台,开通个人博客,加强与同行教师的沟通交流,为开拓自己的视野做了较多的准备。平时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育教学论文,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经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以后我一定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来要求自己,把德、育、能、学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争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8
我认真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让我又一次重新审视了一位教师所就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标准》确立了四条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潜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理念与课程纲要相吻合,与新课改理念相符,实实在在地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潜力对教师做出了详细要求。对照标准提出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思想言行,觉得学习和不断提高的东西有很多。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努力提升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境界。
首先我们就应树立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潜力为重,终身学习的专业观念。因为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要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我们必需积极灵去照亮我们的职业。尤其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正是在孩子们人格初步构成的时期,那么作为教师的我更就应树立专业的教师形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我就应热爱自身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个快乐的教师。做到热爱学生、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快乐工作。对自己的专业执着、投入,并以自己的执着、投入来感染学生培养爱学、乐学的情绪。其次,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胜过许多的空洞说教。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以宽容心对待他人。
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每一天都应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应对新知识的困挠,每刻都应对新的教学法方法的'冲击。我常常感到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这就迫使我要不断学习。这是教师职后教育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我要始终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应对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总之,《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使我的工作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