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亭楼的对联和古诗
有鹤松皆古 无花地亦香 ——山东济南历下亭
有亭翼然,纤尘不染; 高山仰止,清光大来。——山东济南历下亭 登高望远,四面云山,千家烟树;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吉林北山旷观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浙江西湖湖心亭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浙江西湖水月亭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浙江杭州放鹤亭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浙江杭州碧波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浙江西湖冷泉亭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海豫园湖心亭
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为花开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清·梁章钜 ——江苏苏州沧浪亭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 ——江苏苏州闲吟亭 来时觉幽奥 到此豁心胸 ——江苏镇江挹江亭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江西九江烟水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江西吴城望湖亭 到此处才进一步 愿诸君勿废半途 ——广东鼎湖山半山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建乌山琵琶亭 大江东去千峰翠 爽气西来两袖青 ——湖北黄鹤楼一览亭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湖 北黄鹤楼太白亭
云带钟声穿树出
风摇塔影过江来 ——湖南宝庆双清亭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安徽安庆大观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北京陶然亭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贵州黄果树观瀑亭
心宽忘地窄亭小得山多 ——聚卉园明秀亭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浙江西湖韬光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浙江西湖楼外楼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一楼风月,几辈传人。——洪稚存
江西九江庚楼 世间无此酒
天下有名楼 ——江西九江浔阳酒楼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上海豫园得月楼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元·赵孟 ——江苏扬州迎月楼 盈手水光寒不湿 入帘花气梦难忘 ——江苏扬州水明楼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江苏镇江第一楼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方维新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萨湘林 ——湖北武汉黄鹤楼
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眼空万里,望浮云孤岳,半天玉尺平来。
——刘显赓 ——湖北武汉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宋·苏轼 ——湖北武汉黄鹤楼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胜,纵横万里金汤。——史贻直 ——湖北武汉黄鹤楼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清·宋荦 ——湖北武汉黄鹤楼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湖南岳阳岳阳楼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湖南岳阳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湖南岳阳岳阳楼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城廓犹是,白云无尽时。——安徽凤阳谯楼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大明湖薜荔楼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面云山春来剑外;停琴伫冷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四川成都望江楼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引兴此登楼。清·顾复初 ——四川成都望江楼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四川成都望江楼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双扉开对郭熙熙人乐锦楼春 ——四川成都望江楼
花笺茗椀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望江楼吟诗楼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诗快写薛涛笺 ——四川望江楼薛涛井
绕寺千嶂,松苍竹翠; 出门一笑,海阔天空。——云南华亭寺钟楼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云南丽江得月楼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广东越秀山镇海楼
万山不隔中秋月
千年复见黄河清 ——清·左宗棠 ——甘肃兰州望河楼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刘岘庄 ——江西南昌滕王阁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江西南昌滕王阁
栋宇逼层霄,忆几番仙人解佩,词客题襟,风日最佳时,坐倒金樽,却喜青山排闼至;川原揽全省,看不尽鄂渚烟光,汉阳树色,楼台如画里,卧吹玉笛,还招明月过江来。——湖北汉阳晴川阁
四面云山都到眼
万家灯火最关心 ——湖南长沙城心阁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人图画?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亭台。——山东蓬莱阁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黄万春 ——甘肃月牙泉月泉阁 爽气抱西山,窗外峰峦挑笔阵;文光凌北斗,花间楼阁接天梯。——北京陶然亭文昌阁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九天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云南昆明飞云阁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北京颐和园养云轩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河北山海关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陕西潼关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江湘岚 ——江苏扬州二十四桥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 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贵州贵阳关头桥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霄。——山西应县木塔
楼傍三秦,看岳色苍苍,久矣扩开眼界; 地邻九曲,听河声浩浩,诚哉荡涤胸襟。——山西芮城门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手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清·孙髯 ——云南滇池大观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崔颢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唐·李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唐·王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唐·李商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唐·李白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唐·杜甫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晓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宋)陈与义《登岳阳楼》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宋)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衢塘滟预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
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曲阜:孔庙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下翻银浪,上仰碧霄,神话越千年,八仙醉酒腾身去;
梦绕蜃楼,魂牵海市,奇观惟一瞬,七彩化虹照眼来。(河南 胡吉祥)2.登此高阁仙作侣;
养吾浩气海为师。(湖北 程 鸿)3.揽胜蓬莱,风光入我一生梦;
听涛沧海,浪漫抒怀万顷诗。武汉黄鹤楼古今楹联选
楼前芳草;江上烟波。
——萧娴题黄鹤楼 白云在天外;明月满楼中。——佚名题黄鹤楼 大江流日夜
明月照高楼 ——佚名题黄鹤楼 大江流日夜;西北有高楼。——金安清题黄鹤楼
第二篇:古诗对联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凄凄鹦鹉洲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边落木潇潇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引联 律 通 则(试行)中 国 楹 联 学 会
供参考
本规则综合归纳了近年、近期各方意见,涵盖了古今常见对联类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感谢长期以来为对联声律理论的完善作出贡献的理论工作者!感谢参与讨论的所有版主和联友!
本规则是本站对联赛事评选标准(声律部分)的制定依据,对于联友日常出对句和成联创作,本规则起指导作用,而非强制性规定。
本规则分为【概念】【总则】【细则】【举例】四个部分。
【概念】
一、旧声、今声和平仄:
(1)在近古与近代通行的韵书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称为“旧声”或“古四声”,其中“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为“平”,“上、去、入”三种声调为“仄”;(2)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称为“今声”或“新四声”。
二、节奏和节奏点,意节和音节:
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称为节奏,分为“语意节奏”和“语音节奏”,简称“意节”和“音节”。意节是按词语实际意义划分的节奏,音节是朗读时按停顿需要划分的节奏。节奏的末字称为“节奏点”,“意节”和“音节”末字分别称为“意节点”和“音节点”。按字数,有一字节奏,两字节奏,也有三字以上的节奏,其中两字节奏居多。
三、律句、非律句和拗句:
由规范的两字音节组成的句子称为“律句”(其中单言句末字为单字音节),反之称为“非律句”。
由律句组成的单句或复句联称为“律句联”,由非律句组成或含有非律句的单句、复句联称为“非律句联”。
平仄不依常格的五言、七言律句称为“拗句”。从对联声律角度,有两种拗句需特别留意,详见【举例】部分。
四、联脚和句脚:
上下联末字称为“联脚”,复句联各分句末字称为“句脚”。
【总则】
总原则: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上下联节奏应保持一致。
二、平仄的应用遵循旧声、今声“双轨制”,但旧声、今声在同一联中不得混用。
三、联脚遵循“上仄下平”的原则。
四、节奏点平仄句内应交替(简称“交替律”),非节奏点不拘平仄;律句按音节点交替平仄,非律句按意节点交替平仄。
五、节奏点平仄上下联应相反(简称“相反律”)。
六、复句联分句句脚声律要求:
1、上下联句脚遵循平仄相反律。
2、单联内句脚平仄遵循“三原则”:
摒除单调:避免所有分句句脚同声;
疏散同声:句脚同声相连之次数,应保持在三、四句以内为宜;
平衡平仄:平仄两种句脚之数目,总体上不可相差悬殊。
【细则】
一、律句声律细则(参见【举例一】部分)
1、律句的交替律和相反律统称为“135不论、246分明原则”;五言、七言忌三平尾,不忌孤平;
2、三言句、三字词在对联中通常看作非律句;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来分析声律。
3、五言、七言律句的“三字尾”有意节、音节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均按音节点交替平仄。
4、律诗拗句有满足和不满足“246分明原则”两种情况,不满足的情况作为特例,不提倡初学者刻意模仿。
5、复句联中的律句声律依上述规则。
6、符合律句格式的巧趣联声律可从宽(参见【举例一】特例部分)。
二、非律句声律细则(参见【举例二】部分)
1、根据具体情况,意节可大可小。
2、领字、引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意节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词组通常看作一个意节;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词)不宜连用。
4、四至七言根据情况可以划分为各种字数的意节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组合,或者划分为各种字数意节组合。
6、自由体(散文格、戏文格、民歌格、口语格等)和巧趣联(复字格、回文格、音韵格等)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
三、复句联声律细则
1、句脚平仄交替以马蹄韵的“两两交替”为理想模式。
2、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3、同时含有律句、非律句的,分别遵循各自的声律。
四、关于特例
几乎任何规则都会有特例,对联也有很多“出律”、“出格”的类型和例子,本规则未能也没必要详列;多数特例要么和特定的场合有关,要么和特定的作者或读者有关,再不就是因为特定的需要,并不因为本规则中的确定性表述而失去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举例一】律句联举例(所举例子今古音未作标注)
●
1、规范的两字音节,音节点交替平仄,上下联相反,非音节点不拘平仄:
四言:
心标/日月
义贯/乾坤(2、4位交替,上下相反)
五言:
窗意/包涵/画
天容/酝酿/春(2、4位交替,上下相反)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2、4位交替,上下相反)
六言:
隔岸/数间/斗室
临河/一叶/扁舟(2、4、6位交替,上下相反)
七言: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2、4、6位交替,上下相反)
窗通/碧水/苍山/外
人在/光风/霁月/间(2、4、6位交替,上下相反)
复句联(句式繁多,仅举两例):
紫禁/迎春,瑞拂/千条/御柳;
丹楼/映日,祥开/万树/宫花。(四六句式)
旭日/鉴忠/诚,维权/果硕/三一/五;
春风/播善/美,普法/花馨/百万/千。(五七句式)
律句格式巧趣联也有不少合律的: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叠字格)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音韵格)
●
2、五言、七言律句的“三字尾”意节、音节不一致,按音节点交替平仄:
海内/存知/己(音节),海内/存/知己(意节),按音节点交替平仄: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读书/人去/留萧/寺(音节),读书/人去/留/萧寺(意节),按音节点交替平仄:
读书/人去/留萧/寺
招隐/山空/忆戴/公
●
3、有两种特殊的律诗拗句打破“246分明”原则,但因历代律诗、对联均有应用(特别是第一种),本规则作为特例介绍,不提倡初学者刻意模仿:
(1)
上联:平平仄平仄——新年纳余庆
下联:○仄仄平平——嘉节号长春(上联2、4不交替,上下4位同平)
(2)
上联: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全仄)
下联:平平平仄平(也有别的格式)
例1: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上联2、4无交替,上下4位同仄)
例2:
酒胆海样大
诗才天比高(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
●
4、律句联特例(其中部分为巧趣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联脚上平下仄)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流传甚广的无情对,也有说“黄梅天”是当地一道菜名。三平尾)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赠江苏南京、江苏无锡五校乡村教师。上联无交替,联脚上平下仄)
花开/三章/清平/调(六连平)
叶落/一曲/长恨/歌(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联脚上平下仄,有的节奏点未作交替)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联脚同仄)
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
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江苏苏州灵岩山继庐亭,联脚同仄)
以下两例遵循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是“半合律”的巧趣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复字顶针格)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举例二】非律句联举例(巧趣联和自由体种类未能尽列)
●
1、四至七言非律句例子(领字、引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意节可不拘平仄):
待/东边月
傲/南面王
长/中华/志气
览/世纪/春光
除旧岁/破旧俗
迎新年/树新风
承/上下/求索志
绘/春秋/振兴图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
2、三字词句通常看作一个意节,有时意节可以不用分得太细,特别是固定词组,一般看作一个意节: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
兴农业,减农税,富农村,乐农家,农民/皆大欢喜
办学城,增学科,强学府,鸣学界,学者/层出不穷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农村/谋/新发展,新时代/建/新家园,无处/不新。
●
3、自由体和非律句巧趣联(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恭亲王去/德亲王来/见新鬼/应思故鬼
夏同龢兴/翁同龢败/愿贵人/莫学常人(复字格)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嵌字格)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复字借义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回文格。归入律句联也可)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口语格)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百业诚信/无双埠,工商共荣,振邦/万代千秋(有名的南浩街征联。后四字细分为“五湖/四海”也可。可称为“散文格”,但归入律句联也可)
●
4、非律句联特例
两行/北雁,避风雪/以南来;
千古/西乌,冲夜月/而东去。(陈铧与朱熹对饮,忽见山雁南飞.陈乃为此联,朱极赏之。联脚上平下仄)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口语格。联脚同平)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固定词组三平尾)
---------------雄心锤炼千秋句;
胜地留存万代歌!
——中华国粹网
第三篇:节日古诗对联
春节古诗: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春节对联: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元霄节古诗: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元霄节对联:
1.雪月梅柳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2.笙歌声拂长春地;
星月光映不夜天。3.淑气鸿喜家家乐;
彩灯春花处处新 端午节古诗: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节对联:
1.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3.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中秋节古诗: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节的对联:
1.爆竹声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2.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3.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4.桂花开时,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第四篇:词、对联、古诗
天仙子•遥寄海琼 余云喜
琴瑟何时失和声,午夜惊觉愁未醒。问君肠断长几分?睹晓镜,伤丹心,往事历历空余恨。床上双枕应无人,你吹洞箫我奏笙。纷纷花絮遮慧眼,恨多深,爱多深,乌鹊杜鹃同命人。
2012.1.6
慈母已停手中线 游子倍怜身上衣(难报母恩)
采桑子•痛悼龙映贤兄 余云喜
君性放浪不停酒,大口吃肉;大杯喝酒,弃友别亲悄悄走。恨君不似弥勒佛,说走就走;空留鸿声映九州。
2012.1.6 采桑子•中秋怀乡 余云喜
群芳散尽锦屏好,年年中秋。又逢中秋,游子肠断何时休? 笙歌又惹游人至,行行热泪。晶莹透剔,明月有心天作雨。
北京世纪坛对联
上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出对):世纪坛上,视济六合;侍祭列祖,试寄情思;市计春秋,事记历史;誓继先烈,势济中华;
下联(天津25岁青年对):京城旗下,旌呈七色;菁程古都,睛盛新貌;精诚赤子,经承风雷;兢乘龙马,惊成伟业。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章士钊联写戴笠
第五篇:《谐音古诗、对联笑话》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解 缙
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3、狗啃河上(和尚)骨--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佛 印
4、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5、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6、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7、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8、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杨柳枝 温庭筠
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竹枝 刘禹锡
谐音对联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二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三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四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五
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六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暑”谐“鼠”,“风”谐“蜂” 七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八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八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 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
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九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文征明对徐祯卿。“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十
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 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
尤秀才对雷和尚。“油”谐“尤”,“擂”谐“雷” 十一
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 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光棍对知县。“督”谐“蔸” 十二
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媪; 谷成禾熟,吹糠去壳做新娘。
方言。“老媪”谐“老藕”,“新娘”谐“新粮” 十三
史笔流芳,虽无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说明未史可法与洪承畴,何苦加注)“成仇”谐“承畴”,讽洪承畴 十四
风坠雀巢,二三子连窠及地; 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明年富对塾师。“连窠及地”谐“连科及第”,“金膀啼鸣”谐“金榜题名” 十五
风落鹊巢,二三子连窠及地; 雨淋猿穴,众诸侯戴漏朝天。
此联传为明徐阶应试时对宗师。“连窠及地”谐“连科及第”,“诸侯”谐“诸猴” 十六
风坠鹊巢,二三子连柯及地; 雨打猿穴,众诸猴戴露朝天。
此为上联的又一面目,惟以“诸猴”谐“诸侯”与上联反 十七
赭山湾上浪高低,橹班橹速; 白塔洋前风缓急,帆快帆迟。
“橹班、橹速、帆快、帆迟”谐“鲁班、鲁肃、樊哙、樊迟” 十八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红门”谐“黉门”,“大仁”谐“大人” 十九
先生知其几乎,何为又入职方也; 太史非附热者,奈何只管翰林耶。
职方陈式斋戏对太史李西涯。“几”谐“[织]机”,“职方”谐“织坊”,“太史”谐“太湿”,“翰林”谐“汗淋” 二十
弄子弄狮,一副假头皮,难充真兽; 画工画猴,这等无心腹,枉作生猿。新娘戏对生员。“猿”谐“员” 二十一
鸡卵与鸭卵同窠,鸡卵先生、鸭卵先生; 马儿偕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学官对提举。“蹄举”谐“提举” 二十二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内江三元塔楹联。“江围”谐“姜维”;“旅步”谐“吕布”;“槽巢”谐“曹操” 二十三 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 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罗万藻对知府。“中容大鹤”谐“《中庸》、《大学》”;“里记春秋”谐“《礼记》、《春秋》” 二十四
筵上枇杷,本是无声之乐: 草间蚱蜢,还同不系之舟。
“枇杷”谐“琵琶”;“蚱蜢”谐“舴艋” 二十五
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
传为秦观、苏小妹洞房对句。“不雨”谐“不语”,“成霜”谐“成双” 二十六
闷拔红炉,尽是长叹短叹; 愁拈素帕,提起千思万思。
陶振对杨性。“叹”谐“炭”,“思”谐“丝” 二十七
脚穿芒鞋迎宾,足下无履; 手执椰瓢劝酒,目前不钟。
明梁国公对铁冠道人张景华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盅” 二十八
永夜无聊,同向西窗剪蜡; 良宵独坐,好从东阁燃藜。嘲瘌痢头联。“蜡”谐“瘌”,“藜”谐“痢” 二十九
坐破寒砧,从此渐入佳境; 磨穿铁砚,而今才得出头。
某生员被罚荷枷示众,作此联自嘲。“佳境”谐“枷颈” 三十
市肆屠沽,大畜挂,小畜挂; 街坊博弈,前汉输,后汉输。
明杨基、徐贲市景即对。“挂”谐“卦”,“汉输”谐“汉书” 三十一
三天不吃饭,胸中无点屎; 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
刘宁对周济。“点屎”谐“典史”;“汗淋”谐“翰林” 三十二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
陈道复对唐寅。“罐煮”谐“观主”;“私沽”谐“师姑” 三十三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药名巧对。“纸”谐“枳”;“下”谐“夏” 三十四 打铁锤鸣,红火焰中三尺雪; 弹棉弓响,白云堆里一声雷。
明代一考官想除一考生之名,出上联试之,考生应以下联,功名得留。“打铁锤鸣”谐“打叠除名”,“弹棉弓响”谐“但愿公想”,即从国家社稷出发 三十五
乞丐分符,教化大行于郡邑; 优伶秉铎,弦歌遍沐于胶庠。
清松陵有富人生性鄙吝,以叫化得名,康熙年间援例加纳为县令,同时有某人以善歌而得选某省教职,乃有是联。“教化”谐“叫化” 三十六
伏羲抖乱神农草,伯夷叔齐; 钟离失却吕公绦,寒山拾得。刘珏。“叔齐”谐“束齐” 三十七
陈教授数茎头发,无髻可施; 陆大参一道髭髯,何鬚如此。
陈震对陆容。“髻”谐“计”,“鬚”谐“须” 三十八
蜘蛛结网转运丝,来往巡檐; 鹁蛤带铃左右翼,纵横出哨。
于谦对某翰林。“转运丝”谐“转运司”,“巡檐”谐“巡盐”,皆官名 三十九
播谷禽鸣,催起农夫忙播谷; 提壶鸟语,唤醒酒客出提壶。
前一“播谷”谐“布谷”,“提壶”谐“鹈鹕”,皆鸟名 四十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 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牲怎得出蹄。
陈启东戏对陆文量。“锯”谐“句”,“蹄”谐“题” 四十一
和尚上楼,楼高梯短,何上,何上; 尼姑沽酒,酒美价廉,宜沽,宜沽。
和尚、尼姑戏对。“何上”谐“和尚”,“宜沽”谐“尼姑” 四十二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一说陆容、陈震互对,一说解缙、李调元互嘲。“ 锯、题”谐“句、题” 四十三
两舟竞渡[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陈洽父子巧对。“橹速、帆快、笛清、箫和”分别谐“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四十四 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榜眼探花,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归王巴篾片,总是遭瘟。
明温体仁为乌程籍归安人,王应熊为巴县人,广有恶行,吴宗逵秉二人意旨为恶,时人视为“篾片”。适逢礼部堂官黄士俊、孔贞运、陈子壮为三鼎甲,有人乃题上联。“惶”谐“黄”,指黄士俊;“恐”谐“孔”,指孔贞运;“乌归”乃“乌程归安”之省,谐“乌龟”,指温体仁;“王巴”谐“王八”,指王应熊为巴县人;“瘟”谐“温”,亦指温体仁。对联格式 作者: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 两姊妹,一般长 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外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另附半虚字。分类如下: 实字:花、草、林、山、天、地…… 半实:力、雄、文、武、光、雷…… 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 虚字(活):流、歌、升、斗、照、开…… 半虚:上、下、中、内、外。里…… 助字:之、也、然、哉、焉、何……
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了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
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
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 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
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
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对,只能算作宽对了。如用“鱼龙”相对,则犯异类相对的弊病。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是较普遍的,如谢贞、王籍诗句联: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但也有一些对仗只是字面相对,并不一定在句法、结构上相同,如下联: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句中出句的“白发”不是“归”的直接宾语,“归白发”实际上是“白发归”的倒装句,对句的“扁舟”则是“入”的直接宾语。
此外,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在联中要表达何种感情,你所选择的词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因此,两者都要兼顾,不要以辞害义。在偶对中琢字要贴切,古人云:“选字无垠,用字有师”即是这个道理。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如暂时无好句以对,最好沉淀一段时间再动笔,或放下来,或另起炉灶。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口成对了。
(二)内容相关
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
对联的联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对联: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
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 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
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
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物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放得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
(三)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
听鸟说甚;问花笑谁。
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再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
千峰拔地;万笏朝天。
此联是在说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汉,又像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寥寥数字,把一副祖国的锦绣河山描绘的如此壮美,如果作者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再请看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此联也只八个字,却浓缩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炼字炼句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像一些人所说简而易行,信手拈来,实际上,做好一副奇绝对联,其难度不比写一首诗来得容易。
提炼语言,还必须结合体验生活,才能使联句既简练,又合理。利用夸张、比拟等手法,必须做到贴切、自然、有的放矢,避免离题万里,才能使读者读之可信,嚼之有味。如一洗澡堂联:
到此皆洁身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
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中则不能再用,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巧对类联除外)。如”春风化雨;花木逢春”,从词类相对说,可属常对,然联中“春”字两出,为联中一忌,即便词意再美,不可取。
(四)节奏鲜明
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
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对联的节奏是比较灵活的,但它并是不无序可循。所谓的节奏灵活,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程式,在长联中只要做骊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一些名联打破这种常规实为可谅,但我们做为初学者来说,切不可效仿。仍以工对为好。这样,可提高我们的属对水平。
我们把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 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