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

时间:2019-05-13 22:4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

第一篇: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

1、古诗两首(1、2)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3、理解诗句句意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课时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独坐敬亭山》的大概意思。

2、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背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同学们喜欢古诗么?我国唐朝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诗人叫李白,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李白的资料)

2、李白真是一个文学大家,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一个流芳千古的作品《独坐敬亭山》。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播放录音范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多种朗读方式,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师生评价是否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3、介绍诗的写作背景。

《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当时诗人很有抱负,特别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但是由于他不断遭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迫害和排挤,使他特别不得志,于是就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他怀着对不合理社会的鄙视开始飘荡江湖。这首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自读古诗,理解字词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部,原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尽:飞走了,消失了,无影无踪。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两不厌:指诗人与山不厌倦地相互看着。厌,满足。

2、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鼓励学生用想象理解这两句。⑵理解“众鸟”: 说一说为什么是好多只鸟?(2)理解“孤云”: 说一说为什么只有一片云?(3)理解“尽”和“去”:

(4)品析:作者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不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5)感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心情怎么样?(板书:独)

(6)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7)总结这两句的含义:

一群群鸟儿冲向天空向远处飞走了,一片白云悠然地飘走了,也没有了踪影。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指板书),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指板书)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2)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是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指班上一对好朋友)就像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吗?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

(3)品析:

李白还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板书:超凡)的,神总是“脱俗”(板书:脱俗)的。

指名回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含义。教师总结这两句的含义:

只有敬亭山和诗人出神地凝望着,互相看也看不厌。(4)感悟: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不独)

(5)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引导学生理解“独”是表面的独,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独。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板书:表面、内心)

(6)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四、感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展现出来。《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诵读古诗。

2、联系学过的古诗《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李白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写作方法。

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危楼高百尺,日照香炉生紫烟,手可摘星辰。

遥看瀑布挂前川。不敢高声语,飞流直下三千尺,恐惊天上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回顾总结,授之以渔

1、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

2、作业

(1)背诵全诗、默写全诗(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洞庭》。

2、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洞庭》。

(1)板书课题:望洞庭。解题,你从题目知道了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2)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唐代诗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正音:潭、磨、螺。齐读。

指明说说读后的感受。

2、精读体会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1)“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是指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2)“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3、积累内化,迁移运用:(1)朗读、背诵。

(2)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三、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第二篇: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课前谈话: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李太白)

S: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T: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T: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S都比较紧张)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背)

T:静夜思,永恒的话题„„古老与现代(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来描述,略)。那是一个怎样的话题?

S:思念家乡。

T:是啊,那是一个乡愁(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S:望庐山瀑布。(紧张)S齐背。T: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S:潇洒的李白。S:很爱游玩。

T: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T: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

二、初读。

1、读题。解题。

(1)T: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由。)

(2)再读题。

T: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读得很慢)T: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2、读诗歌。(1)自由练读。

老师提示:读文章,先练习。按自己的节奏读两边。(好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叫学生读2遍,目标不是很明确。)

(2)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T: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T: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学生比较紧张)S1:他读得孤独一些

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3)齐读。(4)质疑:

T: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

S:为什么相看两不厌?T: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S:为什么只有径庭山,世界上有很多山啊!S:为什么只有一多云飘来飘去? S:为什么这里的鸟都飞走了?

T: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T:请同学们读课题。(S读)(5)独:说词语。

S:孤独、独自、独一无二„„(6)再读题。

三、细读。1、找

T:下面的古诗里面分别也写了作者一个人,那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的读,一个一个的划。

S找

2、交流:

S:众鸟高飞尽的“飞尽” T:这句话写了什么? S(回答略)

T:一只鸟也没有了,那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还有么? S:孤云独去闲的“独去”。就是说„„(略)

T: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径庭山啊?!

S:死气沉沉 S:清闲

3、指读。齐读。

T:最后的云也不见了,李白的心里悠闲么? S再读。T:“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相看两不不厌,只有敬亭山!T:还有么? S:“只有径庭山。”

T:在李白的眼里有云么? S:没有!T:有鸟么? S:没有!T:还有么?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两个人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厌。„„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谁也看不厌。板书“厌”字(繁体字)

T:一张口在山旁,大口大口地吃肉,给你怎样的感觉?S回答(略)T: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谁来读。S读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S再读。

四、研读。1、体会孤独 T: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径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径庭山呢?(孤独)

T: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S:“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T:我们一起读前两句。S读。

T:那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S:再读。过渡:

T: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S(略)2、介绍背景

T:老师来介绍一下背景。(李白罢官的时候,„„孤独寂寞)T: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3、读。

S读。个人读,齐读。4、配乐,范读。

T: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

(朗诵)S齐读

T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啊。你有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T的朗诵是深情的,深沉的。)

5、练习:(1)、出示: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2)、S写,T巡视。(3)、交流。

S: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独么,连云和鸟都遗弃我了。S: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会遗弃你!

S:朋友,现在只有我俩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们都很孤独。S:李白,我真为你感到孤独!(4)、引读。

T: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T: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精彩!师生的交流语言连起来像一首诗,教师用诗般的语言把几个学生的交流穿起来。)

T:相看两不厌,只有李青莲!

五、拓展。补充。《秋蒲歌》出示。1、自由读,感受李白。

T:大家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S读。齐读,指名读。2、读。(有思考要求)

带着“这是一个怎样李白?”再读《秋蒲歌》。S读。3、交流。

T: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读出来了么? S:这是一孤独的李白。S:发愁的李白。S:孤独,哀愁。

T: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 S:你应该乐观起来,要坚强。S:你要开朗些„„

S:大家会想你的,你要乐观些。T:哪些人会想着他? S:劳动人民会想着他。S:家乡的亲人会想着他。

T:还记得《静夜思》么?(S背)T:还记得《赠汪伦》吗?(S背)T: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S背)T: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六:升华吟诵《独坐敬亭山》。

第三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导入

知识竞赛抢答

1.飞流直下三千尺,()。2.(),唯见长江天际流。3.举头望明月,()。4.(),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作者都是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二.释题

1.仔细看老师写“亭”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2.从题目感受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词? 3.再读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时代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到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刚直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弃官而去。这首诗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独寂寞时所写。四.疏通诗意

1.小声读诗,检查朗读。

2.根据重点词语(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众鸟

孤云

闲:悠闲

独去闲

厌:满足(看不够,厌倦)五.欣赏诗句

1.自由读诗,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画一画这幅画,什么没有了,画中应只有什么?带着疑问学习前两句。2.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

描写一种独特的景色,板书:鸟尽云去

十分幽静,似乎世间万物都厌烦诗人,远离他而去,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说得真好,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前两句诗吗? 3.学习后两句

师:面对着鸟尽云去的孤寂,让诗人欣慰的是什么?出示后两句诗。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像谁呢?(朋友、老友、知己、伙伴……)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将山水人性化,再想想,这时作为敬亭山会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

评价:说得真好,你就是李白的朋友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后两句

还有想安慰、鼓励诗人的同学起立,齐读后两句

师:诗人在孤寂的时候来到敬亭山,他要寄情于山水间,山给他温暖、安慰,表达他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六.升华情感

听到敬亭山深情的话语,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了?请大家来当诗人,面对着艰难的人生,面对着美好的敬亭山,朗读全诗

七.如果你站在敬亭山的角度来写一首诗,你打算怎么写?

第四篇:《独坐敬亭山》课堂实录

《独坐敬亭山》课堂实录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

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 李太白)S: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青莲)T:那我们就可以说是“李青莲”。T:回顾李白的诗。谁来背几首?谁来!(S都比较紧张)《静夜思》(指名生背)

T:从本诗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S:思念家乡。

T:是啊,那是一个满怀乡愁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还有么? S:《望庐山瀑布》(指名生背)T: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S:潇洒的李白。S:很爱游玩。

T:是啊,这是一个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T:从《赠汪伦》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 S:恋恋不舍(板书:有情有意)

T: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丰满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 学一首李白的诗。

二、朗读切入,感受孤独 1、读题,解题。

(1)T: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 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来 由。)

(2)再读题。

T: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它带着点什么? S读(读得很慢)

T:你为什么这么读? T:再请个小朋友读。(再读课题)引:为什么这么轻? S:李白很孤独。2、读诗歌。

S:李白独坐敬亭山,坐出了怎样的情怀呢?(1)自由练读。(2)指名读。

T:读的多好啊!字正腔圆。T:谁再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

T:谁来做个小小讲解员啊,来评价评价啊。S1:他读得孤独一些

S2:他读的比较漫长,说明他看到了敬亭山很久很久。

(3)T:读诗光读通不行,更应该读出韵味来,只有理解了本诗,才能读出韵味。再读本诗。

(4)T:你想了诗的意思吗? 再指名生读。(5)质疑:

T:小朋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啊?

S:为什么相看两不厌?T: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S:“尽”是什么意思?

S:“孤云独去闲”什么意思?

S:诗人看什么很满足?

T: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 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T:请同学们读课题。(S读)(6)解“独”悟“独” 独:说词语。

S:孤独、独自、独一无二„„(7)再读题。

三、通读诗句,感知诗意。1、找

T:下面的古诗里面分别也写了作者一个人,那些词语告诉你只有 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划。S找

2、交流:

S:众鸟高飞尽的“飞尽”

T:这句话写了什么? S(回答略)

T:一只鸟也没有了,那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还有么? S:孤云独去闲的“独去”。就是说„„(略)

T: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 „„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啊!S:死气沉沉 S:清闲

3、指读。齐读。

T:最后的云也不见了,李白的心里悠闲么? S再读。

T:“你的眼里只有我,我的眼里只有你。相看两不不厌,只有敬 亭山!

T:还有么?

S:“只有敬亭山。” T:在李白的眼里有云么? S:没有!T:有鸟么? S:没有!T:还有么?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两个人看来看去,怎么也看不厌。„„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 看李白,谁也看不厌。谁来读。S读

T: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S再读。

四、深入探究,理解孤独 1、体会孤独

T: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 多名山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孤独)T: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S:“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T:我们一起读前两句。S读。

T:那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是高傲的云在弃 他而去。S:再读。

补充。白居易《夜雨》出示。T:你感受到了什么? S(略)过渡:

T: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 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S(略)2、介绍背景

T:老师来介绍一下背景。(李白罢官的时候,„„孤独寂寞)T: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3、读。

S读。个人读,齐读。

4、配乐,范读。

T: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朗诵)S齐读

5、拓展,深化理解

1、李白《望木瓜山》

T:李白眼中的木瓜山是怎样的山? S答

T:敬亭山给李白带来了什么? S自由读,感受李白。

五、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T: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 李白啊。你有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 么话对李白说呢。(T的朗诵是深情的,深沉的。)(1)出示: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道:--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道:--(2)S写,T巡视。(3)交流。

S: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独么,连云和鸟都遗弃我了。S: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会遗弃你!

S:朋友,现在只有我俩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们都很孤独。S:李白,我真为你感到孤独!(4)引读。

T: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T: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 S:“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相看两不厌,只有李青莲!

六、安慰孤寂。

1、T: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读出来了么? S:这是一孤独的李白。S:发愁的李白。S:孤独,哀愁。

T: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 S:你应该乐观起来,要坚强。S:你要开朗些„„

S:大家会想你的,你要乐观些。

2、T:还记得《静夜思》么?(S背)T:还记得《赠汪伦》吗?(S背)

T: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S背)T: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

七、升华吟诵《独坐敬亭山》

第五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推荐】独坐敬亭山教案四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重点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

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李白,他是思乡的游子,是豪迈的侠客,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你将会看到又一个不同的李白。

二、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你读得很慢,因为——哦,是因为伤感;你读得很轻,因为——哦,很孤独;你怎么读这么重?——哦,是在感叹!)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开始—— 好!谁来试试! (读得多好啊!字正腔圆。)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好孤独!好无奈!好伤感!好寂寥!恩,很有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

三、细品诗意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

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好一座寂静清幽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4、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感悟孤独

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 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你们很善于推测。)

(介绍背景)的确,这时正是李白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时候。李白曾经七次来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以后再次来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满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视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报效祖国的雄心,却被一些权臣小人算计被迫离开长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

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听得出,同学们感悟很深)齐读。

2、老师也来试一试。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乐,范读。

同学们来!(齐读)

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

(1)练笔: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2)引读: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李白啊!”

五、课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读,感受下这首诗里是怎样的李白?

你来读读。请你读读。很深情。让我们齐读《秋浦歌》。

“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李白,这么多人在关心你啊,你要乐观、坚强、开朗起来。

你还记得《赠汪伦》吗?同学们齐——

还记得《静夜思》吗?

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

李白啊李白,我们都在怀念你,你并不孤独!

让我们再来齐诵这首诗《独坐敬亭山》。

六、作业: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相看

独←——————→敬

坐←——————→亭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心情。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对比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总结全课。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气。“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高飞尽”又怎样解释?“众鸟高飞尽”呢?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知道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

5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3、搜集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4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的生字。

理解诗歌的意思,由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

教学图片

教育过程

导入新课

了解李白。

由《早发白帝城》一诗引出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学生自由讨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

写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学习生字亭

独坐敬亭山

点击查看图片

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听录音

划出节奏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词语意思

独坐: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

众鸟:

高飞尽:

独去闲:

厌:

了解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赏析本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众鸟一般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本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多有情趣啊!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却是越来越远,一个高字扩展了空间: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这句的表现力度,可以想见李白这时的万般惆怅。运用这种烘托写法的,还有很多,例如……

后句中,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小精灵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我们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令人回肠荡气。

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露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我们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与这一句非常类似。

众鸟、孤云的动与敬亭山这静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无奈!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极目如画,然而风景如画又怎么样?我们并不知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本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的景色,抒发内心无奈的情感。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联系自己实际谈问题:

我们有没有过李白的这种孤寂感觉?谁能举例说明?

我们是怎么排遣这种孤寂带来的苦闷感觉的呢?

拓展学习李白的其他写景诗歌

这首诗与上首有许多类似之处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请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课堂小结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

布置作业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请把他想对敬亭山说的话,写出来。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怎么安慰他呢?

下载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独坐敬亭山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一阵”的用法,并能准确运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学情分析1、学习要求掌......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师:知道李白吗?(生答“知道”)那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板书:李白——李太白,李青莲】 师:学过一些李白的诗句吧?谁来背一背?(一生背《静夜......

    独坐敬亭山教案

    桂林山水 一、 导入 1、 复习漓江的水的特点。(板书:静清绿) 2、 桂林的山也毫不逊色,我们今天来观赏一番桂林的山。 二、 学文 1、 这段写桂林的山,干吗要写泰山、香山呢?从文中......

    赏析《独坐敬亭山》

    赏析《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我们一起来赏析李白的山水诗《独坐敬亭山》。 1. 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 介绍背景,体会作者的心境。 孩子们,你们知道李白的这首诗是......

    独坐敬亭山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 之《独坐敬亭山》 授课者:卓 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

    独坐敬亭山反思(范文大全)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3、情感态度与......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麦雪连 一、认识诗人 1、同学们,熟悉我吗?他呢?(指某一学生)他呢?(幻灯片2,指屏幕:我乃诗豪——刘禹锡。)那么他呢?(幻灯片3:我乃诗仙——) 2、谁还知道李白还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