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1

时间:2019-05-15 10:0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独坐敬亭山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独坐敬亭山教案1》。

第一篇:独坐敬亭山教案1

一、《独坐敬亭山》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 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第二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导入

知识竞赛抢答

1.飞流直下三千尺,()。2.(),唯见长江天际流。3.举头望明月,()。4.(),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作者都是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二.释题

1.仔细看老师写“亭”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2.从题目感受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词? 3.再读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时代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到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刚直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弃官而去。这首诗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独寂寞时所写。四.疏通诗意

1.小声读诗,检查朗读。

2.根据重点词语(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众鸟

孤云

闲:悠闲

独去闲

厌:满足(看不够,厌倦)五.欣赏诗句

1.自由读诗,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画一画这幅画,什么没有了,画中应只有什么?带着疑问学习前两句。2.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

描写一种独特的景色,板书:鸟尽云去

十分幽静,似乎世间万物都厌烦诗人,远离他而去,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说得真好,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前两句诗吗? 3.学习后两句

师:面对着鸟尽云去的孤寂,让诗人欣慰的是什么?出示后两句诗。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像谁呢?(朋友、老友、知己、伙伴……)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将山水人性化,再想想,这时作为敬亭山会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

评价:说得真好,你就是李白的朋友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后两句

还有想安慰、鼓励诗人的同学起立,齐读后两句

师:诗人在孤寂的时候来到敬亭山,他要寄情于山水间,山给他温暖、安慰,表达他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六.升华情感

听到敬亭山深情的话语,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了?请大家来当诗人,面对着艰难的人生,面对着美好的敬亭山,朗读全诗

七.如果你站在敬亭山的角度来写一首诗,你打算怎么写?

第三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师:知道李白吗?(生答“知道”)那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板书:李白——李太白,李青莲】 师:学过一些李白的诗句吧?谁来背一背?(一生背《静夜思》)

师:明月是永恒的,面对一轮明月,李白的心头刹那间涌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永恒和刹那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老师想问问你,你在背《静夜思》时,感受到那是个怎样的李白?(那是个思念家乡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师:大家还想到了李白的哪一首诗呀?(生背《望庐山瀑布》)读《望庐山瀑布》,我们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呢?(这是一个潇洒的李白。他有官不做,游遍群山大川。)【板书:寄情山水】 师:还能背吗?(生背《赠汪伦》)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李白?【板书:有情有义】

同学们,从刚才的三首古诗中,我们感受了一个非常丰富、非常丰满的李白。咱们今天这堂课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二、朗读切入,感受孤独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的题目呢?(生读)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在安徽省宣州市郊。)

师:咱们知道“注解”上就这么说的,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呀,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呀?(因为李白很寂寞,很孤独。)师:说得多好呀!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他的那份寂寞的感觉。谁还想和他一样再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感觉一下。(生读)师:多好啊!“敬亭山”三个字的音一拉长,咱们的眼前仿佛慢慢浮现出一座敬亭山,一起读题。(生齐读)读好了题,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个儿先按自己的节奏在下面读两遍。(生自由读)师:谁想读?(一生读)读得多好呀!字正腔圆。还有谁读?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们两个人谁读得最好?

生:她把声音拉得有点长,仿佛李白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敬亭山很久很久。师:她读得情意绵长,是吗?声音要降下来一点。一起读。(生读)

三、深入研究,理解孤独

师:读了好几遍了,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呀? 生:为什么“相看两不厌”,看了两遍都不厌?

师: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古人说,读书要会提问,越会提问说明你越会读书,有问题大胆地问。生提问„„

师:其实你们提的问题可以归结成一个问题,那就是,李白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由这个“独”字,能够很自然地想到哪些“独”的词语?(孤独。独自。单独„„)

师:孤独、单独、独自„„这所有的“独”分明都在讲一个意思,那就是只有一个人。这四句诗里边,哪几个词语也在分明告诉我们李白只有一个人?拿起笔,认真地一句一句地去读,画下来。(生读,并勾画)生:“众鸟高飞尽”中的“飞尽”告诉我们李白孤独一人。师:你师怎么理解这一句的?

生:就是鸟一只都没留下,全都飞走了。【板书:飞尽】 生:我感觉“孤云独去闲”里面的“独去”也告诉我们李白孤独一人。师:“孤云”是什么意思?(生答“一朵云”)

师:那么就是一朵云也飘走了,也不见了。正如这位男同学所说的,“独去”。【板书:独去】 师: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声鸟鸣,辽阔的长空一片云彩都没有,那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生答“死气沉沉”)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沉寂的感觉读前两句。(生读)多么沉寂呀!一起来读。(生齐读)师:接着看下面两句,还能从哪里感觉到李白是独自一个人?生:第四句中的“只有”。【板:只有】 师:诗句意思是什么?(“只有敬亭山”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李白一个人在看敬亭山了。)

师:诗中说只有谁啦?(“敬亭山”)师:李白的眼里还有鸟吗?(“没有”)师:还有云吗?(“没有”)师:我的眼里只有你,你的眼里只有我。李白的眼里,只有——(齐)敬亭山。师:多好呀!他从第四句中找到“只有”,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从“相看两不厌”里面的“相看”,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师:请你也说一说第三句师怎么理解的。(“相看”就是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两个人看来看去,看也看不厌。【板书:相看】

师:你理解得多好啊!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师:就像此时,我看着你,你也看着我,看来看去也——(看不厌。)师:“厌”什么意思?生:满足。

师: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谁来读三四句?(生读)

师: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来,再读。(生读)师: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呀李白,你一生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过,为什么现在要久久地坐着,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 生:因为他多次登临敬亭山,他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他是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朋友,向它来倾诉自己心中的„„(孤独。)师:说得好。你又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呢?【板书:孤独】 生: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感受到的。

师:对啊!诗句前两句就是这么说的。同学们一起读前两句。(生读)

师:在李白的眼里,那只无情的鸟儿飞了,弃他而去;在李白的眼里那些高傲的白云„„ 生:越飘越远,弃他而去。

师:多么孤独的李白呀!来,再读前两句。(生读)

师:鸟儿飞了,云儿去了,只有敬亭山。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课件】《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距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经整整10年的时间了,这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谁再来读读前两句?(生读)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师: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出示:】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生写感受,师巡视)师:咱们一起听听这两位同学是怎么写的。

师:当鸟儿都飞走了,一朵白云也飘走了,只有李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

生:敬亭山啊,你知道我有多孤独吗?连云和鸟都遗弃我了,不愿意与我在一起了。师: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是不会遗弃你的!

师:多么会安慰人的敬亭山啊!李白呀李白,连鸟儿都飞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师生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师:当天空中最后一朵云也悠闲地离去,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 生:朋友,现在只有我俩在一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师多么的孤独啊!师: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生:李白,我真是为你感到孤独。现在你只有我一个朋友,你的孤独是不是有点减轻了,我会永远陪着你!

师:敬亭山呀敬亭山,连云儿都飘走了,你怎么还在这儿陪着李白呀?不用问,不用说,一切都在——(师生齐诵)“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五、纵向拓展,深化理解

师:同样在公元753年,李白到了安徽贵池县境内的秋浦河边,他以秋浦歌为名,总共写了17首诗,今天,在大屏幕上出现的这首《秋浦歌》又带给大家是个怎样的李白呢?谁能来读一读?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师:边读边想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生读)(那是个正在发愁的李白。)师: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缘愁似个长”看出来的。)师:是啊!我的白发有多长?(“三千丈”)师:原来我的愁也有——(“三千丈啊”)师:《独坐敬亭山》使我们感受到一个孤独的李白,《秋浦歌》中也能感受到他的„„(孤独、哀愁。)【板书:孤独、哀愁】

师:孤独、哀愁的李白,同学们你想安慰他吗?你想怎样安慰他呀?(你应该乐观一些,李白。)师:别总是那么孤单,是吗?这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安慰他呀?(你要变得坚强起来,会有好朋友的。师:还有他的那些亲戚朋友会想着他的,说得多好。同学们,还记得《静夜思》吗?(播放音乐,师生同诵“床前明月光„„”)

师:李白呀,你时刻想着亲人,亲人此时也在想着你呀,你不孤独!还记得《赠汪伦》吗?(生背)师:李白呀你不孤独,你想着故人,故人此时也在想着你呀!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生背)师:李白你不孤独呀!你寄情山水,如果大瀑布有灵的话,此时它也在深情地看着你呀!李白呀李白,你不孤独,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大声地诵读,我们仍然在传诵你那不朽的诗篇,孩子们全体起立。独坐敬亭山——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四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

之《独坐敬亭山》

授课者:卓 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古诗,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3、看注解,想象画面感知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吟诵李白的《静夜思》导入,拓展李白其他诗歌。

2、引入《独坐敬亭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知作者,解诗题

1、作者: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仙”。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听古诗朗诵,并画上节奏符号。

2.出示要求,布置自学。

①找出重点词语,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②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走了,四周一片寂静。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对视,我们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的。

四、再诵读,悟诗情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五、课外拓展

1.出示李白的《秋浦歌》,让学生更加认识李白。2.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独坐敬亭山》2次。

2、熟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飞尽

独去

孤独寂寞

相看

只有

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后改名敬亭山,李白一生一共游览宣城七次,多次登顶敬亭山,并那里留下了这首《独坐敬亭山》,此后,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苏东坡等许多诗人慕名先后登上了敬亭山,并在那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也被后人称为“江南诗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悠闲地飘走了,四周一片寂静。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对视,我们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的。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秋浦歌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写作背景:李白还曾经到今安徽省贵池区西,古时候叫秋浦,因那里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第五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桂林山水

一、导入

1、复习漓江的水的特点。(板书:静清绿)

2、桂林的山也毫不逊色,我们今天来观赏一番桂林的山。

二、学文

1、这段写桂林的山,干吗要写泰山、香山呢?从文中找出词语说明。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喜欢的还是(桂林的山)。

2、桂林的山到底是样呢?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生汇报。4.指导朗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通过画面理解一些重点词,如学生汇报期间,老师自然简笔勾勒“危峰兀立”,再如请大家看看“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怪石嶙峋”的画面。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解释词语。)课件出示。老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背诵。

4.小结:谁能总结一下桂林山的特点呢???奇、秀、险。(板书)

5.仿照课文,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三、精读第四段,品味语言

过渡语:单看漓江的水,美;单看桂林的山,也美;可当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相依的图画时,那才是美不胜收啊!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课文。

1.联系全文想象一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有些什么景物?(有山、有水、有迷蒙的云雾、有绿树红花、有竹筏小舟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桂林的山和水本来就很美,加上了云雾会怎样?加上了绿树红花怎么样?加上了竹筏小舟呢?有了人会怎样?(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人就使山水充满了情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山水美景也会因人的欣赏而生气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融合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谁来声情并茂地为这美景配上画外音?(配上图像、音乐。)

四、回应第一自然段

所以,我们一起思考??“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美景更因为有了人们去欣赏它,它才能得以闻名于中外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那阳朔山水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的?课后搜集。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静 清 绿 奇 秀 甲天下

下载独坐敬亭山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独坐敬亭山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3、情感态度与......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麦雪连 一、认识诗人 1、同学们,熟悉我吗?他呢?(指某一学生)他呢?(幻灯片2,指屏幕:我乃诗豪——刘禹锡。)那么他呢?(幻灯片3:我乃诗仙——) 2、谁还知道李白还有几个......

    独坐敬亭山教案

    【推荐】独坐敬亭山教案四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

    《独坐敬亭山》教案(最终版)

    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一班 吕芝兰200811123006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

    赏析《独坐敬亭山》

    赏析《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我们一起来赏析李白的山水诗《独坐敬亭山》。 1. 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 介绍背景,体会作者的心境。 孩子们,你们知道李白的这首诗是......

    《独坐敬亭山》课堂实录

    《独坐敬亭山》课堂实录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 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 李......

    1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

    1、古诗两首(1、2)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一、课前谈话: T:你认识我么?(S回答略) T:苏东坡认识么?杜甫知道么?李白知道么?知道的把手举高点!你知道李白有几个名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李白李太白) S:青莲居士。(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