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权劝学 课后习题答案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第二篇:《孙权劝学》课后感受
《孙权劝学》课后感受
王老师的课,我将其归纳为一定意义上的“语文技能”课。他上课的目的不是给予学生“金子”,而是教学生学会“点金术”;不是带领学生去探寻门内的世界,而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正是由于这种方法层面的教学目的,使得其教学目标不至于繁琐化,泛滥化,所有得努力都归结到一个点上,学习方法。
语文不是理课类的科目,它没有程式化的公式,不能借助固有的定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往往不知所云,每个教师理解的都不一样。关于文章背后的意义,答案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所以,必须万法归宗。而王老师的课便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他将自己的课程设想得比较简化。目的便是教给学生一个方法,一项技能,就象武侠小说中的一套剑法一样。无论这节课学生领悟的程度怎样,但至少他知道了这套“剑法”的修炼心法,并且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产生一种下意识的修炼过程,总有一天会炉火纯青。
可见,语文课程也不是没有公式和定理的。只是它的公式和定理书本上没有总结和列举出来,书本上的仅仅是其实例和操作对象。真正的语文公式定理在教师的心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归纳这些定理,并且把它们示范给学生,督促他们训练。而最难的是归纳的过程,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准教师而言,这需要长期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
其次想说的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确实一度比较憎恨文言文。因为文言文的学习是和古汉语字词的学习划上等号的。而古汉语字词离现实生活语言的距离实在是遥远,并且量还特别大,考验的只能是记忆力而已。结果只学了一项不实用的,而且是一知半解的语言工具。其实文言文学习的目的是和古人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古代的故事,风俗,从中得到现实的启示,指导现代人的发展。
其实古汉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长期阅读古典文学的一种积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有些学生为什么能写出文言文的高考作文,那绝对不是中学期间的文言文学习的结果,而是他从小就阅读古典著作的结果。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他在阅读的过程中绝不是一字一词地在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象英语学习一样,他只是形成了一种文言文的语感。如果能形成这种语感,那么古汉语学习就成功了。而语感,只能靠大量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可以是泛读的,无意识的。
指导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对教师而言是充满挑战的。因为文言文教学既然不仅仅是古汉语范畴的,那么就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包含文学,历史,人文,地理,思想等等。学生能从中了解到古代时期的其他领域里的知识。如此便要求教师有充分的背景知识的储备。可以从背景故事去导入文言文的学习。还比如在一些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阅读文言文的目的。同时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从古代典籍中了解到一些他想要的信息,能正确地对待历
史,甚至和当代的影视剧及文学作品做出一个对照,得出自己的思考。而教师,也可以采用古装剧或者当代流行的大众文学方式来导入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
如果我上这篇课文,我会把课后的作业布置成一篇作文,可以是扩写或改写原文,用现代文的方式做一篇小小说,可以是网络版的,也可以是严肃的读后感形式的,从中来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感悟程度。
王老师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比较注重朗读,不同方式的朗读。朗读能读出感受,但是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上,尤其是公开课,是否妥当,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篇:《孙权劝学》习题
《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成语是: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即更()耶()
三、解释加粗词。
1、当涂掌事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8、即更刮目相待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_博士: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 务:_____________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耳: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 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 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 见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复:______________ 9、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_______________
10`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多多益善()
(){往事不堪回首()
(){卿今当涂掌事()B.{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D.{卿今者才略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七、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结合文中语句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___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____
九、拓展延伸。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①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③士人家④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①太夫人:祖母②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闾里:乡里④士人家:读书人家⑤文字:文章
1.文中“教以书字”中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日:“陈胜王”
2.翻译句子。
(1)欧阳修四岁而孤。
(2)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才,除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
答案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 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到 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了解。
6、蒙乃使就学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应当){门当户对(相当)
B.{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多多益善(更加)
C.{见往事耳(历史){往事不堪回首(过去的事)
D.{卿今者才略(您){卿今当涂掌事(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C)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C)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七、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1)开卷有益,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
(2)学习不可等待,不可推辞,只有不断地学习,日积月累,才能增长知识才干。
(3)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肯定别人的进步。
八、结合文中语句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孤”字表明孙权是三国时吴国国君,“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明孙权对部下关心爱护且要求严格,“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表明孙权对下属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吕蒙:“当涂掌事”表明吕蒙是吴国名将。“蒙乃始就学”表明吕蒙能知错能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明吕蒙有军人的坦诚豪爽。鲁肃:“与蒙论议”表明鲁肃是吴国谋士,“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明鲁肃对朋友进步十分欣喜。“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明鲁肃非常懂礼貌。
二、拓展延伸。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文中“教以书字”中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D)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条)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书)
只是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似乎并不相同。出自袁枚的《黄生借书说》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书信)
D.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书写)
2.翻译句子。
(1)欧阳修四岁而孤。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2)惟读书是务。只知道从事读书。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精神是废寝忘食。.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欧阳修的成才,除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乡里读书人家的帮助。.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第四篇:孙权劝学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孙权劝学课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孙权劝学课后反思篇1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体现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本课中我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欣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续写(不是说让学生学写文言文),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本文作者为了突出“孙权劝学”,对材料进行了剪辑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整个课堂,教师预设大致程序,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生成灵活驾驭和调控。
孙权劝学课后反思篇2
“言”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是我们走进文言文的门槛,踏进这个门槛我们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积累文言词句、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学生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疏通,有疑难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一过程,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基本上能扫除翻译障碍,从检测文言词积累情况来看,孩子们既能解释重要文言词语,又可顺畅地疏通文意,为下面欣赏文章的精彩之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环节既落得很实,又并未惟“ 言”独尊,并未在文言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上打持久战。
本文文字不多,仅119个字,但言简意丰、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确实值得我们品味。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最有情趣,最有意思,最想读的句子来读,要求声情并荗,读出味道,读出意蕴,读后要能赏析。从课堂上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入情入境地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真的走进了作品,走进了人物,感受到文章仅寥寥数语,可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情、心理都已跃然纸上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品味认识到了《资治通鉴》不仅具有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文学价值,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激起学生阅读学习文言的欲望,就要文言并重,充分展示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以其崇高的文学艺术魅力来吸引中学生走入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实践着。
孙权劝学课后反思篇3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字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1、课标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位,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借助书上注释理解文章,教师只需抓住关键句子如:“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等精心点拨,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和人物性格特征。
2、我采用反复的朗读,有范读、齐读、小组读、自由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准备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人物。品味人物语言特色:孙权善劝,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但不失生分;鲁肃为高于蒙,拜蒙母,结蒙为友,肃有才、爱才。
3、不足:作业设计不够好,抄写生字太简单;对文言基础字词的训练较少,未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二;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又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五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 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到 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辞;
3、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往事耳 见:了解。
6、蒙乃使就学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应当){门当户对(相当)
B.{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多多益善(更加)
C.{见往事耳(历史){往事不堪回首(过去的事)
D.{卿今者才略(您){卿今当涂掌事(您)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C)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C)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
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
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