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诗词基础知识资料
古代诗词只要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只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这类不太讲究韵律(也就是押韵),而近体诗则是指唐以后讲究韵律的诗歌。
一、古体诗类型
古体诗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四言体(一字称一言)。这是已知的最早形式的是个形式。如《诗经》里《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五言古体。五言是从四言体发展起来的。最早在《诗经》里已有少数五言句子。如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作家,如曹氏父子,陶潜等。在齐、梁期间出现的“永明体”,更注意到了声律和对仗。
(三)七言古体。最早在汉武帝市有所谓的七言联句“柏梁体”,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后人的伪造。早期最完整的七言诗体是曹丕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之后有鲍照的《行路难》,萧衔的《河中之水》等。这些都属于乐府民歌形式的作品。
(四)杂体诗,又叫长短句。所谓杂言就是一首诗的句子长短不齐,从一言到十一、二言,作者可随意交错使用。这些也是从民歌发展而来的。最早诗经里已有少量杂言句式。如《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bǔ补〕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古体诗主要有以上几种。近体诗出现后,古体诗也未消亡,在唐代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李白的《关山月》、《长干行》等都是古体诗的形式。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也是利用古体诗来写的。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的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一句话:就是没有固定的格律。近体诗与此相反,有十分严密的格律。
二、近体诗的基本规则
近体诗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几种形式都有一定的规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律。
近体诗的主要形式是律诗。
五、七言排律是五、七言律诗的延长,五、七言绝句是五、七言律诗的一半,实际这些也就是从律诗演变出来的几种形式。他们的格律都是以律诗为准则的。讲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主要是讲律诗的基本规则。如果对律诗的格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排律、绝句的格律略加说明也就清楚了。
为了便于了解近体诗的基本规则,先举出五、七言律诗的平仄谱各一种呵例诗各一首,做为说明下列问题的参考。
五言律诗平仄谱
仄起式(首联不押韵)
起联 :仄仄(起)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平平(对)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
颔联 :平平(粘)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对)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
颈联:仄仄(粘)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
平平(对)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
尾联:平平(粘)平仄仄
入声)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白, 仄平平仄仄
仄仄(对)仄平平(韵)
浑欲不胜簪。
平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平仄谱
平起式(首联押韵)
起联 :平平(起)仄仄仄平平(韵)
孤山寺北贾亭西,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对)平平仄仄平(韵)
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 : 仄仄(粘)平平平仄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对)仄仄仄平平(韵)
谁家新燕啄春泥。
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
平平(粘)仄仄平平仄
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对)平平仄仄平(韵)
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尾联:
仄仄(粘)平平平仄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对)仄仄仄平平(韵)
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谱划的字位,是表示应用平或仄声字,但为了给作者有发挥余地,可以平仄活用.(一)
五、七言律诗都是一首八句,两句为一联。
一、二两句叫起联或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或叫次联,五、六两句叫颈联或叫三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叫结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联叫对句。以第一句第二字为标准,用平声的,叫平起式;用仄声的,叫仄起式。
(二)近体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说的。我国汉字读音,很早以来,一个字就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的声调。但有意识地把它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时的沈约。他根据每个字的读音的轻重、高低、长短,著有《四声谱》一书。这本书早已遗失,具体内容不清楚。近体诗是根据《四声谱》分调的原则,把平声成为平,把上、去、入统称为仄,每句按一定的平仄式,用来调济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除每句规定了一定的平仄式之外,句与句之间也做了相应调配。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是讲平仄。平仄是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在平仄格式中,只要有以下几项规则:
(1)律诗有“对”、“粘”的规定。“对”是对立的意思,也就是相反的意思。“粘”是粘联相同的意思。如上列律诗平仄铺所表明的那样,第一句为起句,以这句的二、四字为标准,如第一句的二、四句是仄平,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与其相对立的平仄,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是与第二句的同位的平仄粘联相同。以下几句都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如果违反这个规定,叫“失对”或“失粘”。这是律诗的禁忌之一。从初唐到中唐是近体诗的发展时期,有些作者也偶有失对、失粘的诗。如杜甫的《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
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这是一首平起式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起句“将军胆气雄”,是平平仄仄平,下句应用仄仄仄平平,才合“对”的规定,但“臂悬两角弓”的二、四字平仄与上句雷同,这就造成了“失对”。起联一“失对”,下几联的粘、对也就乱了。
在唐诗中也有偶尔“失粘”的情况,如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夕,入声)
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仄起式首句押韵的七言律诗。按照“粘”的规定,第三句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才能和第二句的二、四字粘联相同,可是“树”、“微”是仄平,与上句的“南”、“豁”恰恰相反,这就成了“失粘”,下几句的平仄也就打乱了原来仄起的格式。“失粘”、“失对”涉及到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问题。用近体诗的形式写诗,应该避免“失粘”、“失对”。
(2)不能“犯孤平”。所谓犯孤平是指一句诗除句尾押韵的平声字外,全局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可能犯孤平的句式,五、七言诗各有一句:
五言诗是:平平仄仄平。第二个字关系到粘、对的规定,不能变动。第一个平声字改用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七言诗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诗一样,如果把第三个字改用仄声字,也就犯了故平。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之一。在前边举的五言律诗平仄谱中,凡是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不划,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如果犯了孤平,就得在本句的的适当位置,把应用仄声字改用一个平声字加以补救。至于句尾是仄声的,即使全句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如果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七言诗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就不受孤平的限制。因为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所以在唐诗中是很少有这样的例子的。有也要在本句补救过来。如杜荀鹤的《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按前列五言律诗谱式写的五言律诗。按式的第二句“欲归临镜慵”,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可是“欲”是仄声,如果在本句不加以补救就犯了孤平。所以作者在第三字应用仄声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临”字,这样,这句的平仄式就为仄平平仄平,就救了孤平。第六句“日高花影重”和上句一样,“日”字处本应用平,用了仄声,不得不在第三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花”字。这两句是比较典型的孤平自救句。
(3)要避免三平调。这是指句尾有三个平声字,一定要避免。
五、七言律诗也各有一句:
五言诗是: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都不能改用平声字,改了就成了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常用的形式。连用三平调就不免音节单调,缺乏抑扬的节奏感。在前面的五、七言律诗平仄谱中,凡是平平脚的,上边的仄声出不划,就是为了避免三平调。唐初还没有完全去掉古体诗的遗风,偶而还出现三平调的诗,后来就比较严了。如祖咏的《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这是截取五言律诗平起式首句不押韵前四句的五言绝句。按规定的格式,前两句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是“浮云端”都是平声字,这就犯了三平调。下边两句是对偶句,还比较工整,但是拗句。按式的第三句应是仄仄平平仄,可是“霁”是仄声,这就违反了定式,从近体诗的格律来说,这是不完美的。
(4)平仄字的活用。如前面的五、七言律诗平仄谱所表示的那样,有的字位平仄可以活用,有的字位就不能活用。过去人们长说近体诗的平仄,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要分明。二、四、六要分明是对的,一、三、五可不论就不完全对,如果犯孤平的句式,避免三平调的句式,一、三、五还是要论的。近体诗的平仄活用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5)拗句和拗救。拗就是违反的意思。近体诗凡是违反平仄式的句子,就叫拗句。如前边所谈到的失粘、失对、犯孤平、三平调和七言诗的第六字,凡是违反定式的,都是拗句。拗了就要想办法补救,简称“拗救”。
根据拗句的句式,拗救的方法大体有两种:
1.本句自救。这主要用在犯孤平的句子上。如前面谈到的杜荀鹤的《春宫怨》就是本句自救。方法是在本句应仄声的字位改用一个平声字。
2.对句自救。这种拗救的方法,多用在以下拗句上:
(甲)五七言律诗出句拗,在对句的适当位置救。如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野火烧不尽”句,按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但“不”是仄声,就成了一字失粘。下句应是平平仄仄平,作者为了补救这个拗句,便在下句的第三个字应仄的字位,改用一个平声的“吹”字,这样就补救过来了,而且对仗工整,含义深刻,成了古今名句。七言律诗如陆游的《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平起式,首句押韵的七律。第五句按式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可是这句除了第二个字是平声字外,一连用了六个仄声字,一、三、五可以不论,第六字“万”是仄声,这就违反了定式,成了拗句。作者特意在下句第五字应仄声处改用一个平声“无”字就补救过来了,同时还调剂了本句平仄调。
(乙)七言绝句出句第六字拗,用下句的第五字救。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后两句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的六字应平,不能用仄,作者用了一个仄声的“十”字,就成了拗句,这样就特意在下句第五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烟“字,用来救上句的”十“字。
至于三平调,没有补救的方法,只能避免。
拗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剂声调,免得吟咏起来单调、平淡。从格律的要求来看,拗救还是不如不拗的好。
(6)平仄的变格。所谓变格,是指按式不应平仄活用的字位,做了变更,而又不视为违式。人们把这种句式称为”变格“。最常见的变格是:
五言诗平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岐”在此处本应用仄,用了平声,就成了一字失粘的拗句,作者特意在第三字处用了一个仄声“在”字,加以调济。不过有一个附带条件,第一个字必须用平声字。杜荀鹤的《春宫怨》结联“年年越溪女”也是这种变格。
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拗救的方法,由于唐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句子,约定俗成,人们就把它当成了一种变格。
七言诗常见的句子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李商隐的《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七句“无”字处应是仄声,用了一个平声,和上列王勃的诗用得方法一样,把五、六两字的平仄一调换,就成了另一种格式。这也有一个附带条件,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
以上说的,都是有关平仄的规则。作近体诗就得注意这些问题。不过,由于语音的变化,到今天除少数地方还保有少数古入声音调外,绝大部分入声已变为平声或上去声。从上列诗看,就有一些入声字,已变为平声。所以普通话不称平上去入,而叫一、二、三、四声。今天普通话的一、二声就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今天我们读古典诗歌,有的字感到不符合平仄定式,原因就是原入声字现在已经变了。
我个人意见,我们现在想用近体诗的形式写诗的话,就得讲究平仄,就得按近体诗的平仄来写。不过,对古入声字,你懂,也可按平上去入安排平仄,如果不懂,按普通话的四声安排平仄也可以。个人认为,这是不算违式的。
(三)对偶句。对偶也称对仗。对偶句是律诗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偶句的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不对偶不算做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全对的是极少数,也可以看做是巧合。
对偶句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面上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一是词语的含意相对,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两者又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过去有人按事物的性质,把对偶范围分为若干小类:
1.天文类(如日月风云等)
2.地理类(如山水河江等)
3.宫室类(如楼台门户等)
4.时令类(如四季朝夕等)
5.器物类(如刀剑杯盘等)
6.衣饰类(如衣冠巾带等)
7.饮食类(如菜酒餐饭等)
8.文具类(如笔墨纸砚等)
9.鸟兽鱼虫类
10.花草树木类
11.文史典故类
12.形体、人伦类
13.颜色、数目类
14.方位、干支类
还有许多类别,实际这都是一联对偶句中一个词语的相对,不能概括全句的对仗。如杜甫的 《绝句》前两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联描写两种禽鸟鸣飞的情景,是属于鸟兽鱼虫类的,但作为一联对偶句来说,并不能只用两个鸟兽鱼虫类的词语就能构成一联对偶句。在这联中,除了有“黄鹂”、”白鹭"两个禽鸟相对外,还有“两个”、“一行”两个数量词相对;还有“鸣”和“上”两个动词相对;还有“翠柳”与青天“相对;还包括黄、白、青、翠四字颜色相对。由这些字词连接起来才成为一联完整的对偶句。所以写对偶句必须注意全句的事事、字字、词词相对,不能用上述某一类代替全句的相对。
(2)对偶的句型必须一致。句型也就是句子的结构。
五、七言律诗的句型有很多种。
五言诗如:
海酿
千钟酒,山栽
万仞葱[size=]。
感时
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
这是二、三结构。
白日 依山 尽,黄河 入海 流。
明月 松间 照,清泉 石上 流。
这是二、二、一结构。
七言诗如:
无边落木 萧萧 下,不尽长江 滚滚 来。
伏波故道 风烟 在,翁仲遗墟 草木平。
这是四、二、一结构。
险夷 不变 应 尝胆,道义 争担 敢 息肩。
昏鸦 三匝 迷 枯树,回雁 兼程 溯 旧踪。
这是二、二、一二结构。
对偶句不管用那一种句型,但每一联的语言结构必须一致,否则就不成为对偶句了。
(3)对偶要避免合掌。合掌是一个比喻词。一个人的双手分长在左右两边,是对偶的样子。如果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就合二为一了。律诗的对偶句虽然要求词性和事物相对,但各句必须有独立的意思。如果一联上下句虽然字面不同,但两句意思一样,就是合掌。这是对偶句的禁忌之一。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虽然字面不同,但意思都是描写一处山林的幽静,意思重叠、乏味。这就犯了合掌的毛病,要避免。
(4)还有两种对偶句式,阅读时要注意:
1.倒装对。由于平仄或词性的约束,故意把词语颠倒过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这两句顺读是:
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如果顺读,平仄式就完全变了。为了适合平仄调,所以有意识地把词序颠倒过来用。
又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八: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顺读是: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这也是与上例同样的原因,故意把词语颠倒来用。阅读这种句子时,必须注意这是倒装句,否则就很费解了。在唐诗中不仅对偶句有倒装句,就不是对偶句,也有倒装句,如元稹的《遣悲怀》第一首的开头两句:“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第一句就是倒装句。顺读是“谢公偏怜最小女”。如果按原式理解的话,便成为“谢公最小偏爱女儿”,这含意就不大相同了。这也是因为平仄的要求,改用倒装句的。
2.流水对。流水也是一个比喻词。是说上句的意思没说完,像流水一样得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上句没说穿峡到哪里去,下句踩说出向洛阳去。又如元稹的《遣悲怀》之三结联:
唯将午夜常开眼,报答生平未展眉。
上句没有说出常开眼为了什么,下句才说出是为了报答生平未展眉。
(5)对偶句不能用同样的字相对。律诗与词不同,词可以用同字相对,律诗是不允许的。
(6)对偶句的上句必须是仄声脚,下句必须是平声脚。从上面的例诗中也可以看出,两句都是平声脚或仄声脚的对偶句是没有的。
对偶句是运用形象思维的一种很好的表现方法。通过两句相互对照的形象描写或引用一些历史事实、文章典籍,构成深邃的意境,给人深刻的感受。
(四)近体诗的用韵。近体诗用韵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如前所述,古体诗没有固定的韵律,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h中间换韵。近体诗则不然,有一定的韵律。它的规则是:
(1)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2)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前边举例的平仄谱所注明的那样,除第一句有押韵呵不押韵的两种的句式外,其余押韵的位置都爱对句的句尾。单数句用仄声,偶数句用平声。
(3)一首诗一定要用同一个韵部的字。诗歌的押韵从古来就有,但把它格律化,是从齐梁间讲究四声以后,逐渐形成的。隋代陆法言根据字谱著《切韵》一书,唐代孙愐又把《切韵》修改成《唐韵》,成为当时作诗用韵的官书,是当时押韵的标准。《唐韵》共206个韵,其中规定某些韵可以通用,实际只有112个韵。到宋代又有人根据唐人的用韵改为《广韵》,归纳为108个韵。其后又有山西平水(今绛县)人王文郁合并为107个韵,后又有人改为106个韵,通称为“平水韵”,成为后世诗韵的蓝本。清康熙时编订的《佩文诗韵》,以及后来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都是根据平水韵加以整理的。
平水韵如下:
上平(十五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十五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二十九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槛
去声(三十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置、四邃、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贺、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十七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上面所标示的“一东、二冬、三江”等都是数目字只是表示韵目的次序,所有数目字下的字,是从同一韵目的许多字中抽出的一个字做为这一韵的代表。在当时作诗用韵就得用同一韵中的字或允许两韵通用的字。如杜甫的《春望》中的深、心、金、簪等字都是属于平声寝韵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用的是平声齐韵。这都是按用韵规则来用的。
不过用我们今天的来看过去的韵目,有的感到分辨不清,如东、冬,宋、送,啸、效,敬、径等都是同一韵母,为什么要分为两个韵目?这可能在当时是有区别的,而今天语音变了。根据以后的词韵、曲韵来看,这是可能的。
个人意见:我们今天用近体诗的形式去写诗的话,用普通话辨韵的规律就可以了,不必去搬古韵。三、五言律诗平仄式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句型:
(1)仄仄平平仄
(2)仄仄仄平平
(3)平平平仄仄
(4)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诗就是由这四种句型调配成的,共有四种格式,仄起式两种,平起式两种。最常用的格式是仄起式首句不押韵的。
(一)仄起式 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仄起式
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首句押韵与不押韵,只第一句平仄调不同,其余各句平仄式一样。七言律诗也是这样。
(三)平起式 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平起式 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四、七言律诗平仄式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律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平、仄起各有两种句型。平起的,是五言仄起的头上加两个平声;仄起的,是五言平起的头上加两个仄声。七言律诗就是由这四种句型交错配合构成的。四种句型是: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平起式 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平起式 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式 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仄起式 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式
[ 本帖最后由 伤为茗 于 2008-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 五、五言绝句的平仄
⊙仄仄平平(韵)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4 13:49 编辑 ]
第二篇:古代诗词
古代典籍诗词名句集(九画)
风一更,雪一更,聒醉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美人才调信纵横——龚自珍
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艳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和尚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
篇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草逢春。——俞文豹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司马光
相见或因中夜梦,寄来多是隔年书。——罗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几道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文天祥
是气所碲礴,凛烈万古存。——文天祥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邵雍
却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赵愈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
送春春去几时回 ——张先
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韩屋
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麻九畴
却嫌脂粉颜色 ——张祜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一个圈儿替。——梁绍壬
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羽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赵孟颁
相思衬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陶渊明
狗吠深巷中,鸡鸣难能可贵树颠。——陶渊明
易求无价实,难得有心郎。——鲁玄机
面改难如锐可磨 ——黄景仁
思君月正圆,望望月仍缺;
多恐再圆时,不是今宵月。——黄景仁
垂杨密密指行装,芳草萋萋碍行路。——黄景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潜;
四百万人同一器,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春种一粒粟,秋心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青到人间草木知 ——张拭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拭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元遗山
浩然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元遗山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
春风更比路人忙 ——高克恭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
夙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
客舍似家家似寄 ——刘克庄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黄公绍
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苏曼殊
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祗泪流。——苏曼殊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听 ——皇甫曾
为国为民皆是汝,却教桃李职笙歌。——解缙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
秋尽江南草木雕 ——杜牧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醒世恒言
昏惨惨,黄泉路近。——曹雪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林逋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袁枚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
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郑燮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於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
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翁卷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岑参 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
春欲暮,思无穷,旧观如梦中!——温庭筠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白居易
夙吹仙袂飘飘举 ——白居易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红颜未老恩先断 ——白居易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
春心莫共花急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神女天涯原是梦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虹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孟浩然
红颜自古多薄命 ——欧阳修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欧阳修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袁枚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袁枚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苏轼
夙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苏轼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凤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风流儒雅亦吾师 ——杜甫
香稻啄徐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
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秦观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王维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王维
春来十日无人见,一树寒梅已著花。——王维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篇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斗开。——元稹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刘禹锡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梦天阔。——柳永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酸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
郡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篇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
幽人耐冷倚门久,送月堕湖归去来。——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清城春色宫墙柳。——陆游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陆游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
风情犹拍古人肩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黄庭坚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曼珠
秋风箫箫愁杀人 ——古诗源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古诗源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不可行!——李白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李白
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余空床。——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李白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李白
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帷?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
思君令人老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
为问生身亲阿母,卖儿还剩几多钱?——佚名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佚名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佚名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佚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佚名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
茅店鸡声霜月白,故乡儿女正安眠。——商奂
凤残杏花晓,马上闻啼鸟。——高启
幽禽雨中响,门掩春塘绿。——高启
飞将远从戎,翩翩气自雄。——徐渭
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张佳胤
思妇楼头月,征人马上霜。——章美中
客来客去日日,花开花落年年。——徐贲
孤云在于际,回首若有情。——于谦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华幼武
表里山河犹往日,变迁朝市已多年。——马中锡
春风如少年,狂逐无定处。——陈孚
前溪渔掉归无数,网挂船头晒夕阳。——翁葵
篇爱梅花月,终宵不肯眠。——戴敏
怕恐摊头说惶恐,零丁洋里汉零丁。——文天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哲学家出柳阴来。——徐俯
幽人枕上朦胧睡,卧看东风次第明。——张耒
是非不到野溪边,只就梧桐听雨眠。——方岳
春溪嫩水清无渣,春洲细草碧无暇。——杨万里
扁舟烟重冷渔蓑,两岸人家浸小河。——斯植
风来一阵芦花过,祗道春残柳絮飞。——叶茵
星光欲没晓光连,霞晕红浮一角天。——黄大受
孤灯挑到寒更尽,犹有行人带雨归。——胡仲参
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林表明
孤舟横笛向何处?林外炊烟一两家。——蔡襄
故人情可见,何用送行诗。——徐积
夙急花初尽,春深鸳乱啼。——邹登龙
便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刘孝绰
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是耶非孜孜不倦,立而望之。——汉武帝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佤绝古。——屈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第三篇:古代形容美女的诗词(二)资料
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莫攀我 攀我心太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 这人折来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装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宋·苏轼)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番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若君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我生君未生 君生我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行人征泪几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君当如磐石 妾当为蒲草 蒲草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摸鱼儿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苦。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红颜自古命如何?事罢王候泪若河。曾忆貂婵凤仪亭,犹闻马嵬断肠坡。娇躯羞得男儿死,素手扶来伟业多。幸得史家公平论,为伊肯献玉人歌!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着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明妃曲(王昭君)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长恨歌》白居易(写杨玉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婀娜小蛮 娥娥理红妆,纤纤抬素手 丰姿绰约 粉藻其姿 丰姿尽展 翻紫摇红 风娇水媚芳情惜花踏月 粉腮红润,秀眸惺忪 芳菲妩媚 风情万种
粉腻酥融娇欲滴 风吹仙袂飘飘举 丰盈窈窕 芳香袭人 春光外泄。酒微醺,妆半卸。
傅粉施朱 芳馨满体 丰标不凡 丰姿冶丽 丰容靓饰 风流尔雅 风鬟雾鬓 芙蓉出水 粉妆玉琢 粉白黛绿 光艳逼人 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绀发浓于沐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瑰姿艳逸 绀黛羞春华 花枝招展 画中娇 皓如凝脂 花颜月貌 含娇细语 怀恨阿娇 白巾翠袖 含情凝睇 海棠标韵 含娇倚榻 皓齿星眸 红粉青蛾 红袖添香 花遮柳掩 红华曼理
环肥燕瘦 回顾千万,一笑千金 花钿委地无人收,方是真饰缘 好风南来,轻摇纨扇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回眸一笑,百媚丛生 回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 皎皎洁妇 金瓒玉珥 金莲凤头 娇音萦萦 金屋藏娇 绛唇映日 金屋藏娇 娇嫩丰盈 绝色难求
芥芳沤郁 金钗十二 姣丽蛊媚 绝色盖世 金枝玉叶 皎若秋月 肩若削成,腰若约素 娇莺初啭 微风振箫 腮晕潮红,羞娥凝绿
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绝代佳人 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酒微醺,妆半卸
娇小玲珑 金针倒拈,绣屏斜倚 绝一代之丽 空谷幽兰 款步姗姗 开颜发艳 罗袖初单 罗绮文秀 眉若远山 眉似新月 媚态如风
明眸善睐 明媚妖娆 寥若晨星 凌波玉足 丽雪红妆 柳眉如烟 耀如春华 莲花仙子 柔美飘逸 丽女盛饰 绿叶醉桃 兰心蕙性 六朝粉黛 兰熏桂馥 朗目疏眉 流风之回雪,轻云之蔽日 丽质仙娥生月殿 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流光溢彩 , 紫气东来 懒起画蛾眉,花面相交映 弱水三千,靓女如云
肤色晶莹 丰肌秀骨 柔美如玉 容色清秀 美如花蕊 娇媚迷人 柳腰花态 芙蓉出水 面如满月 端庄妩媚 风姿独具 聪明灵秀 神姿艳发 窈窕婵娟 秉性灵秀
神情开涤 吐辞流盼 巧伺人意 庄妍靓雅 风度超群 鬓发如云 桃花满面 弓弯纤小 腰支轻亚 姿色超群 惓惓深情 含情脉脉 艳绝无双 容妆绝美 体质闲华 娇妻美妾
天情婉嫕 含华吐艳 竜章凤采 砌炳瑾瑜 庭芳兰蕙 妖容倾国 冶咲千金 妆映池莲 镜澄窓月 飒洒委迤 吹花回雪 晶莹剔透 吹弹得破 分花约柳 嫣然一笑 盈盈秋水
慧心巧思 丰神绰约 桃夭柳媚 芳卿可人 宛转蛾眉 红粉青蛾 山眉水眼 樱桃檀口,琼瑶粉鼻,淡白梨花,轻盈杨柳 色艳桃李 质胜琼瑶 长眉掩鬓,笑靥承颧 弱态生娇 嫣然含笑 纤纤之步
秋波流慧 珠鬟绛帔 翠凤明珰 容华绝世 环佩璆然 麝兰散馥 粉黛云从 佳丽满前 芳气胜兰 红妆艳艳 娇波流慧 细柳生姿 画黛弯蛾 莲钩蹴凤 楚楚若仙 绝代之姝 容质秀美 丰仪秀美 姿容曼妙
柳娇花媚 八百姻娇 花林粉阵 仆从煊赫 杨柳宫眉 稚齿婑媠 青女素娥 玉软花柔 宠柳娇花 花颜月貌 柳弱花娇 柳亸花娇 柳娇花媚 姿貌端华,眉目如画 仪态万方 面赛芙蓉 风流旖旎
惜香怜玉 香喉玉口 长娇美人 朱唇玉面 转盼流光 吹气胜兰 稚齿婑媠 红颜绿鬓 长身玉立 云娇雨怯 丰容盛鬋 齿若瓠犀 娇里娇气 含情脉脉 秋波微转 慵懒娇媚 娟娟静美
腰肢娇软 千般袅娜 万般旖旎 垂柳风前 花柳争妍 粉香腻玉 翠裙鸳绣 红袖鸾销 玉殿嫦娥 眉黛青颦 莲脸生春 西子太真 美玉无瑕 粉脸生春 云鬓堆鸦 体若凝酥,腰如嫩柳 春山低翠,秋水凝眸
倾国之姝 葳蕤之质 秋波频顾 眉目含情 仪容娴婉 艳美绝俗 容华端妙 冶容秀骨 风致翩翩 谦喜承迎 仪度皆洁 光艳尤绝 宛然若仙 衣柳黄帔 香溢四座 含笑唯唯 光艳无俦 年方及笄
荷粉露垂 杏花烟润 嫣然含笑 媚丽欲绝 风韵娇柔 玉叶金柯 容貌若仙 眉清目爽 樱桃红绽 玉粳白露 香盈绣帐 雏奴蹀躞 履缀明珠
眉目送情 容齿少好 兰麝香浓 妙好无双 姿容秀美 喜气充溢 姿态嫣然 被服艳丽 发多敛雾 腰细惊风 玉蕊琼英 灿如堆锦 轻如飞燕 袍服炫冶 靓妆凝坐 情态妖艳 善笑能口 酡然径醉 芳体娇懒 荏弱难持 肌肤莹澈
韶颜稚齿 神仙不殊 海棠春睡 端妙无比 颜色光泽 眉目焕映 着帔顶髻 珠翠绮绔 骚雅尤绝 词致温婉 凝眸欲涕 朱门绣户 羞晕满颊 俯眉承睫 容光绝美 红妆艳丽 口脂散馥 赪颜醉态 倾绝人寰 丰姿艳艳
金玉其音 画黛弯长 瓠犀微露 喜容可掬 姿致颇佳 秋波送娇 瓠犀微露 簪珥光采 鬓发修整 雅丽绝伦 意致清越 容华绝代 嫖袅可爱 雅甚娟好 肤腻如脂 着冰縠帔 兼致修龄 遥闻芗泽 欢容笑黛 軃袖垂髫 风流秀曼
拈花微笑 樱唇欲动 眼波将流 含羞不语 髻云高簇 鬟凤低垂 兰麝熏心 姿致娟娟 娇婉善言 才姿惠丽 秋波萦转
风姿娟秀 翩然若画 宫妆艳绝 指肤软腻 纤腰盈掬 吹气如兰 芳洁可爱 热香四流 姿容艳绝 指环臂钏 晶莹鉴影 肤腻如脂 麝兰喷溢 锦袍炫目 头上明珠 翘颤四垂 流苏绣帐 衾褥香软 高阁迷离
海棠带醉 杨柳伤春 芳衾妒梦 玉漏惊魂 滑腻如脂 佳丽如仙 珠冠绣绂 艳而知书 泪睫惨黛 臂腻如脂 热香喷溢 皮肤松快 容光射露 翠黛朱樱 绣履双翘 瘦不盈指 翠袜紫履 窈窕秀弱 风致嫣然 掩口微哂 风姿韶绝 容光焕发 发裁掩颈 风致娟然 慧艳绝伦 倾绝一世 二八丽人 美而知书 艳丽双绝 袖裙飘拂 香风洋溢 秀外惠中 绝代丽人 秋水澄澄 意态媚绝 绣衣蹁跹 仙仙而舞 姿容婉媚 姿容可爱 容色俱美 才貌俱美 姿颜服饰 天下无双 美丽非凡 丹绣裲裆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常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李清照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四
七、踏莎行 簪花仕女图 送走寂寞,迎来繁荣。
为谁争艳为谁红? 朵朵饱含相思泪,朵朵伴我去漂零。送走寒夜,迎来黎明。
阵阵花香飘满城。丝丝缕缕都是爱,枝枝叶叶总关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春秋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周南 关雎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
(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 元稹 离思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唐 李商隐 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缕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北宋 秦观 鹊桥仙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 柳永 蝶恋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北宋 苏轼 江城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北宋 欧阳修 生查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北宋 苏轼 蝶恋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清 黄增,集杭州俗语集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上下眉头,却上心头。——宋 李清照 一翦梅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 晏殊 木兰花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仃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 李之仪 卜算子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末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法曲第二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长相思,在长安,络帏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害。孤灯不灭思欲绝,卷帷忘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老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催心肝。
李白 《长相思》之一
日色欲尽花含烟,明月如素愁不眠。古代形容美女的诗词
(二)赵瑟初停凤凰柱,蜀弦欲奏鸳鸯曲。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李白 《长相思》之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数声莺啼,又报芳菲斜。惜春更选残红折。雨青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方未白灯先灭。
伫依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第四篇:古代诗词朗诵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xiē)。抬望眼,仰天长啸(xiào),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â)!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fā)。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âi)江月。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忆江南》 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五篇:古代诗词鉴赏范文
古代诗词鉴赏
基础知识
思想主题
表现手法 意境形象
鉴赏技巧
炼字赏析
古代诗词欣赏基础知识小结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西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战国时期:
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孕育出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两汉时期: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
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
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
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 《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还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被称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的谢灵运。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
生活的平和,也体现了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主要特点:平和醇美,自然冲淡。
唐朝: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诗歌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 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盛唐: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两个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双子星座,李白豪放飘逸,上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杜甫,浓郁顿挫,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 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王之焕的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 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山水诗:代表人物:刘长卿、韦应物,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继续。
边塞诗:代表人物:卢纶、李益,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 主张。往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以讽谕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如《卖炭翁》《长恨歌》。
韩孟诗派: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诗歌风格:生硬奇险,开后世宋诗的风气。
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人物:李贺。上承李白,下启晚唐的李商隐。
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 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此时期的诗人还有:
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 《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
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的特点。
晚唐时期: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
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
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夜雨寄北》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词: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已经出现,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李煜(多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缠绵)。出现第一雍部文人词总集《花间 集》。宋朝:
词风继承花间派的婉约绮靡。“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晏殊的词风容闲雅,有富贵气。晏几道的词风是低回感伤。
婉约词:
柳永:多写男女离别之情和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
周邦彦:继承柳永的余风。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
李清照:前期清新婉丽,后期缠绵抑郁。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姜夔:继续周邦彦的风格,尚风雅,主格律。
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 是他的代表作。
豪放词:
苏轼:启南宋豪放派的诞生。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
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上承苏轼,下启辛派词风,同时期还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辛弃疾:有抗金报国的壮志,但壮志难酬,郁愤深积。
宋 诗:西昆体:杨亿、钱惟演,学晚唐李商隐,讲究格律辞藻、华丽典雅。
王禹偁、梅尧臣、苏舜钦:反对西昆体,提倡平易流畅。
两位大诗人:苏轼说理抒情,自由奔放;黄庭坚,江西诗派,崇尚杜甫,大多瘦硬生新。出自江西诗派,最终自成一家的有:
陆游:爱国诗人,最动人的作品是表现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爱国情怀。
杨万里:诗风清新活泼。
范成大:善写田园风光,颇有生活情趣。宋末有:
文天祥,多是爱国诗篇,浩气磅礴。
元代
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融为一体。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多歌唱山林隐逸和男女风情之作,少数作品接触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疾苦。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张可久和乔吉,特点:雅正典丽。
明代
诗歌:
台阁体诗派:代表:杨士奇、杨荣、杨溥,特点:歌功颂德、空泛虚浮。唐宋派:归有光
清代
诗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不满清庭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特点:悲壮沉郁、感慨深远。此时期的诗人还有:钱谦益、吴伟业、王士 桢。
郑板桥:反映民情;贺知章、袁枚:直抒性情;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词: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
纳兰性德:词近李煜,又自成一家,善作小令,长于白描。
我国古代诗歌分类
我国古典诗歌包括“五四”时期以前的诗、词、曲。
1、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2、律诗和绝句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律诗八句四联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小令、中调和长调
依据字数将词划分为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字以上为长调。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意象与意境
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包含了诗人的强烈思想情感,具有象征意蕴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是构织诗歌的主要因素。包括景象和物象。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我们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首词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巧妙组织在一个画面里(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分析意象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营造意境方面作用 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③表情达意体现思想主旨的作用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诗词中常见意象
1、送别类
杨柳
长亭
南浦
酒
酒杯
折柳
2、思乡怀人类
月亮
鸿雁
捣衣
双鲤
雁书
3、愁苦类
梧桐
芭蕉
流水
猿猴
杜鹃鸟
斜阳
落日
4、抒怀类
菊花
梅花
松柏
竹
黍离
冰雪
草木
5、爱情类
红豆
莲
连理枝
比翼鸟
6、战争类
投笔
长城
楼兰
柳营
请缨
羌笛 其他如表示秋天:金凤、西风、北风、商风
隐逸生活:陶家
意境:是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往往由多个相关联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例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诗人通过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柳树等意象,构设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意境氛围。在今昔对比中更让人感受到物是人非,时事变迁的凄凉与感伤。
诗词中常见意境氛围特征
孤寂冷清 恬静幽美 萧瑟凄凉 生机勃勃 春意盎然 肃杀荒凉
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
苍凉悲壮 朦胧凄迷 清幽恬静 雄奇优美
考点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常见诗词语言特色有:
清新自然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山居秋暝》)
平实质朴(平淡自然)
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
再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
再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
委婉含蓄
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醉花阴》)
形象生动
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幽默讽刺
如“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的《寒食》)
再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的《焚书坑》)
雄浑壮阔
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的《使至塞上》)慷慨悲壮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清新明快
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
沉郁顿挫
如杜甫的《登高》
豪放飘逸 如李白的《将进酒》
华美绮丽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
典雅工丽
如“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宋祁的《玉楼春》)
缠绵婉转
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的《长恨歌》”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融情与景
以乐景村哀情
描写抒情:渲染 烘托 对比 村托 抑扬 白描 比兴 用典 联想 想象
正 侧面结合
动静结合 托物言志 象征手法 点面结合细节描写
虚实相生(虚实结合)修辞格: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借代 夸张 设问 反问 双关 叠词 互文 补充说明:
1、“虚”包括回忆的、想象的、梦见的(梦境),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
2、关于诗中的描写角度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形态 色彩 声音远看近观远眺 俯视等。
诗词表现表现手法举例
虚实结合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
再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武陵春》)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
动静结合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的《漫成一首》)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而末句却以鱼跃之声打破了这种静谧,颇有“以动破静、愈显其静”的意味,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处。“宿鹭”和“跳鱼”,这一静一动之景,相反相生,互相映衬,显得逼真而又传神。
直抒胸臆
如“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的《菩萨蛮》)江南景人俱佳,让人留恋,没到老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就会后悔不及。
托物言志 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
再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梅花》)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追求清高高洁的思想品格。
再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诗人因“触忤武则天”而身陷囹圄,这首五律以蝉自喻,以蝉之餐风饮露表示自己的高洁情怀。
联想想象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离情的象征意义。对比对照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的《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华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藏着诗人深沉的思考。
象征手法
如“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再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的《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村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瑟瑟,黄叶飘飞来村托自己的悲苦。
细节描写
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再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
还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点绛唇》)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还有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这一细节举止表露出闲散和无聊 的心境,间接地反映出在国家多事之秋,爱国志士却被冷落的沉重的社会景象,也反映出南宋王朝的腐败和衰落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的《赠别》男女之间分离之际,内心因凝聚了太多感情反而不知从何说起,无言以对,显得沉默不语,象是生分的样子,仿佛并无深厚的情意。正如古人说,亲及反疏。千言万语却只能默默无言。白描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如“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的《田家》)这首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
点面结合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中,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再如“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的《好事近》)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以乐景衬哀情
如“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杜甫的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把自己的心绪同春色的撩人结合起来写,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中恼春烦春的情景,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再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正是眼前这样一幅,触痛了诗人心中的块垒——祖国中兴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
考点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 :今非昔比 昔盛今衰 借古讽今
盛衰无常 物是人非 吊古伤今
壮志未酬(古迹 古人)
2、托物言志(咏物诗):孤傲高洁 志趣高雅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光阴易逝 功业无成 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运用。(松 竹 梅 菊 蝉 蜂)如“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的《流莺》)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的才干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怀才不遇的深沉感伤。
3、边塞征战:边塞风光 奋勇杀敌 立志报国 报国建功 征夫愁怨 思乡思亲 同情批驳 描写战争场面的残酷。(边关 玉门关 羌笛 胡人 胡马 黄河 长城 阴山
黑山 明月)
4、羁旅思乡:羁旅愁苦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孤寂冷清 思乡思亲 归期遥遥。(驿道 征铎 马 舟船 杜鹃 鸿雁 客 浮萍 飞蓬)
5、送别留恋:离情别恨 留恋思恋 激励劝勉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柳 酒 歌
船 长亭短亭 灞桥柳 灞桥 南浦)
6、田园山水诗:寄情山水 愤世嫉俗 隐逸情怀 与世无争
保持高尚节操 超脱凡俗 宁静闲适恬淡
农家乐丰收喜悦。(高山 流水 明月 清风 农家风光 山间盛景)
7、即事感怀
即景抒怀:忧国忧民 战争离乱 仕途失意 讴歌山河 渴望建功立业。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后两句通过写景,揭示了一切美好向上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道理。
8、闺怨闺愁:青春易逝 容颜易老 孤独失落的情怀 对丈夫的思念(或对情人的怨恨)对战争的厌恶。
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归纳
一、答题步骤(一)读懂诗
①古代诗歌大多是先写景后抒情,“情”往往就是十个的中心所在。因此可以往往在前半部分寻找意象,后半部分寻找中心。
②诗歌意象具有跳跃性的特点,理解时应通过想象构设意境。
③为了强调突出,古诗多采用倒装句式。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的《西江月》)“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的《秋兴八首》)
④注意使动、意动、为动等活用词的理解。
⑤律诗前二联多写景,后两联多抒情表意。绝句的情感多在后两句上。词的上阕一般写景,下阕抒情。
总之,在阅读诗歌时,从前半部分找意象,通过揣摩意象的色彩、特点,构设诗歌意境,就能大体把我诗歌的情感倾向了。同时特别留意诗歌中能透露作者情感的一些词,如“悲”“喜”“愤”“思”等
。(二)三必看
①标题必看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富含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手法等。)诗歌的题目是鉴赏诗歌的向导,突破口。如李绅的《悯农》,试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元稹的《离思》,由题目看出写的是离别的思念。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思故园就可看出是思乡的主题。②作者必看
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经历、作者的命运等有助于理解其诗作。③注释必看
一首诗,一旦给了注解,往往有重要作用: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所处的环境,或写作背景。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三)宏观理解 微观深入
所谓宏观理解就是注意诗歌的首尾、前后、上下联在结构上、表意上的内在关系,从而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
所谓微观深入就是要求在关键词语、独特意象、特殊句式、艺术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托物言志以及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的运用)
二、答题方法(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诗歌中某句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诗是表达某某某的情感(情怀)的吗?为什么?
5、请谈谈这首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描绘诗中画面)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概括氛围特点)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分析思想感情)的情感(心情、心境)。
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答案: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③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④请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要结合诗句具体阐述),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具体化)的情感(心情、心境)。
如: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调调不断如春水”一句的艺术手法。
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把抽象的情感(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二)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三)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点明语言特点),如(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具体)的情感。
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点明语言特点)(2)意象浅近,如“梁上燕”“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结合相关诗句分析)(3)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情感)(四)炼字型
炼字所指对象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等
一、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或两个)?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二、答题思路
①画面感强,描述意境画面 ②化静为动,把静的事物写活了
③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生动 ④拟人、夸张手法,修辞效果,形象具体 ⑤突出思想情感主旨
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如: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王质《山行即事》
注:蘋,一种水草。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a),戏耍,玩弄。酲(che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问: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在结构上,“议”
字统领了颔联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六)判断观点型 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答题步骤:
1、表明自己的观点。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
答题套路:我认为(观点)原因是(举例证明)(从原诗中找理由分条陈述)
如: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问: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说理由。
答案: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七)对比赏析型
提问方式:
1、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请说出两首诗在某方面的异同点。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对原诗中具体句子分别进行分析,分条作答。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试题。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李益《汴河曲》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注: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这两首诗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