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

时间:2019-05-13 07:0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

第一篇: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

红军长征语录和故事

一、长征语录:

(一)国内的: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邓小平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江泽民

遵义会议,毛主席拨转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周恩来

万里长征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是一次严重的锻炼,绝大多数党员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刘少奇

伟大的人民军队经过无数艰难的流血的斗争和万里长征,以求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个伟大的目的——朱德

二万五千里长征震动了世界,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张闻天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王稼祥

红二、六军团远征的成功,再一次证明红军是不可摧毁的力量——任弼时

红军部队之所以坚固与有战斗力,是由于红军兵心团结,民众给红军以帮助,红军中有一些聪敏且有才能的领袖——陈云

(二)国外的: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生存的凯歌,……”。——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美国著名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巨人中国醒了,它正震撼着世界!” ——王安娜在《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学术专著《一九三五年长征》

(三)毛泽东经典语录

1、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4、最震憾人心最震憾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6、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7、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最清醒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9、最有哲理的一句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10、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11、最有自尊的一句话: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12、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13、最像长辈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4、最令台独分子胆寒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15、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6、最让人警醒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7、最英雄主义的一句话: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18、最激励人克服困难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最具前瞻性的一句话: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20、最伤感的一句话: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21、最悲壮的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2、最写意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

23、最励志的一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24、最酷的一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5、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6、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7、最潇洒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8、最入镜的一句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29、最凶狠的一句话: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0、最豪迈的一句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1、最消愁的一句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32、最现实的一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33、最有预见性的一句话:核战争打不起来。

34、最有紧迫感的一句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5、最受女生欢迎的一句话: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36、最有情意的一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7、最标语式的一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38、最让女人自豪的一句话:妇女要顶半边天。

39、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40、最理智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41、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42、最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43、最具爱情观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44、最具和平意识的一句话:中国永远不称霸。

二、长征故事:

(一)关于“执行力强、政令畅通”的故事: 1.政治纪律重于山

长征是四路红军先后开始的战略转移行动。在艰苦卓绝的征途中,各路红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指挥,互相接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援,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纪律性。

夹金山,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遭遇的第一座雪山,高寒缺氧、险象丛生。当年,红五军团第37团的官兵艰难地翻越这座雪山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正准备与兄弟部队会合时,突然接到军委命令:迅速重返夹金山南麓,阻击尾随之敌。全团官兵毫不迟疑地掉过头,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新翻越雪山,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使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摆脱了敌军追截。

长征中,红军因为严守纪律、听党指挥,保证了政令军令畅通,保证了战略转移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最终赢得胜利。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仍是我军必须恪守的最高政治纪律。惟有此,我军的建设才能始终坚持正确航向。

2.军纪严明打胜仗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后,敌军切断了其通往黔西南的道路,一度将红军包围在大山丛林里。危急关头,贺龙下达秘密突围命令,要求部队隐蔽行军,不准点火;马蹄裹布,不准发出明显声响。1万多名红军官兵,严守行军纪律,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军防线中钻了出去。

丽江石鼓镇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湾”之称,左右两侧绵延着数百公里的玉龙雪山和云岭山脉。1936年4月25日,红二、六军团在强敌紧追的情势下,从这里抢渡金沙江。部队专门制定了过江纪律,要求按到达江边的先后顺序渡江,不得争抢,即使军团长、师长也得按次序听哨音上船。曾亲历过这场行动的老红军钟声善介绍说,当时的情况虽然紧急,但官兵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紧张有序渡江。短短四天三夜,1.8万人和数百匹骡马全部过了金沙江。

91岁的老红军欧阳桂说,红军过草地时,粮食奇缺,为渡过难关,有的部队明确规定,每个人身上带的粮食属于集体,没有命令谁也无权吃一粒。对于这项规定,红军官兵都能模范遵守,不少人就是饿得昏倒了,也不会吃自己粮袋里的粮食。

严明的军纪,使红军凝聚起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在艰难险阻的征途中趟出了胜利之路。长征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一支军队要有强大的战斗力,首先必须要有铁一般的纪律。

3.秋毫无犯得民心

红军在长征途中吃尽了苦头,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部队始终坚持遵守严格的群众纪律,而且每到一地,都要根据当地风俗民情制定一些新的规定,要求官兵做到秋毫无犯。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当年中革军委制定颁发的《回民地区守则》,守则除要求红军官兵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不得随意借用回民生活用具外,还规定不得在回民家中杀猪和吃猪肉等内容。

生活在彭阳县青石嘴村的一些老人,至今还记着这样一个故事:1935年10月7日,一支红军队伍打完仗后进村休息。村里有个叫马云龙的小孩把一名红军小战士迎进家,拿出半个荞麦馍硬塞到他手里。小战士打了一天仗,饿极了,就啃了一口,碰巧被连长看见,问他付钱没有,小战士说,我错了,这就去找钱。连长看着又累又饿的小战士,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批评他说,不付钱就吃老乡东西,按纪律要给你处分。村里一些老人闻讯纷纷跑来求情,有的甚至给连长下跪。连长连忙扶起村民,把小战士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板,让他交给了马云龙。

70年过去了,村里的老人讲起这段往事,眼里还闪着泪花。他们说,红军离开时,村民十里相送。乡亲们相信,这样好的军队,一定会取得胜利。

4.“铁的纪律把红军引向胜利”

“你们问长征那么苦,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我告诉你,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有着铁一样的纪律。长征初期,蒋介石集中了几十个师的兵力,围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我们常常要每天100多里路程的急行军。在突破大容河、永顺一线时,我们一天一夜跑了180多里,按时赶到了大容河北岸。急行军时,来不及吃饭,更来不及休息,有时饭还没熟,就用洗脸布包着边走边吃,小便也是边走边尿,大便时,把枪交给别人,解完了提起裤子就要跑步追上去。再累也没有人说个„不‟字。” 已经93周岁的湖北荆门老红军唐建能:历任红二方面军警卫连战士、班长、副连长,谈起70年前往事仍旧清晰生动,恍若就在眼前。

“至于草地,那更是只有铁军才敢闯。

二、四方面军汇合以后,按照中央要求准备北上抗日。经过短暂的准备,从甘孜出发,四方面军在前,我们在后,向草地进军。”

“那个草地荒凉的呀,没有人烟,阴森森迷雾一片,分不清东西南北,草底下一片淤黑色的水,散发着一股腐臭刺鼻的气味。那腐烂在水中的枯草,稍不留神踩上去,„卟哧‟一声就会陷进去,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想拔出

脚来比登天还难,经常发生看着战友一点一点陷进去不能救的情况。气候寒冷,雨雪无常,有时正走着,狂风暴雪夹着鸡蛋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就砸了下来,打得我们抬不起头。怎么办?土办法:屁股朝天,头往下埋。”

“不管条件有多艰苦,那各项纪律执行得真是呱呱叫!急行军时,白天敌机轮番侦察扫射,有时正巧躲在橘树林里,不能生火做饭,再饿再渴也没有人违反纪律,有时吃生米也没人去摘橘子吃。正因为纪律遵守得好,眼看着马上要丢掉性命也没有人当孬种,爬雪山过草地没有人软腿。”

“军纪好得民心呀!谁受伤挂彩了,除了战友们帮助,贺老总等首长关心之外,老乡们更是像爹妈一样疼护你。那一次,一颗子弹从我鼻梁左边打进去,又从脖子左边钻出来,哪有什么药呀,只能用南瓜瓤子先擦擦,脑袋肿得小笆斗一样。政委卢冬生把我寄养在老乡胡大妈家里,敌人每天来喊话追查。大妈就叫儿子白天把我背到山上藏起来,晚上再背下来擦洗伤口,用面糊汤从嘴边慢慢抹给我吃……”

唐老寄语:你们后来人千万要记住,纪律严队伍才会硬呀!不该得的就不要去得,把人民利益顶在头上,人民才会拥护你呀,否则后果很可怕唷!

(一)关于“团结互助、团队协作”的故事: 1.“战友,比亲兄弟还要亲”

贺大彬:四川省广元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入党,曾参加五次反围剿,随部队3过草地,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长征时任团部通讯员,从朝鲜回国后先后担任徐州市兵役局局长、邳县人武部部长等。1965年离职休养,现享受正师级待遇。

部队到了成都西边的卢山县城边,有一道河,桥被敌人拆掉了,部队前进受阻。周围的野草、树皮都吃光了,我在一个山坡上,发现了一个蜂窝,上去就抓了一把蜂蜜吃,结果满脸被蜜蜂蜇得都是包,眼睛肿得都睁不开。回去战友们见了大笑,问我弄到什么吃的,一会儿不见就吃得这么胖。

部队一休息就漫山遍野找吃的东西,经常组织人去山林里找野牛。好不容易抓到两头野牛,大家用绳子捆好,交给我看管。野牛力气大,其中一头挣断绳子跑了。大家把剩下的一头杀掉煮了吃,一人分到二两牛肉和一小块牛皮。路上饿了就把牛皮拿出来嚼嚼,一连两三天,把一块牛皮嚼成棉花套一样,才吃到肚里去。

长征途中,战斗经常发生。一次,我们在一个村子附近突然和敌人遭遇,我们人数太少,只好撤退,敌人紧追不舍。我和5个战友困在一个山坡上,脱不了身。敌人喊话要我们投降,我们就趁机设了一计。2个战士原地瞄准敌人,准备好手榴弹,其他4个人放下枪一齐举手喊:“我们投降。”敌人一个连长带着一个班上来了,我们埋伏的两个同志一排枪结果了敌连长,两颗手榴弹炸死3个敌人。

但到了天黑,敌人还是不退。我们就又设了一计:一个战士在山头假装团长,一个装营长,一个假装通讯员,我和另外两个同志散开监视敌人。山上“团长”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通讯员”反问:“你们是哪个部分?”“团长”答:“我们是红二团。”“通讯员”马上报告:“前方发现敌情。”“团长”于是命令,一营从右边包围,二营一个连向左包围,四连从正面冲下去。我们几个战士随即猛烈开火,把枪管都打红了,敌人一时搞不清情况,被吓跑了。

我们在长征中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一次次经受住雪山草地的考验,离不开团结友爱。同志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在一起比亲兄弟还要亲。有的同志病了,其他同志把仅有的一点干粮送给他吃,找水给他喝。行军时,大家替生病的同志背装备;还能勉强走路的同志,大家就扶着他走;不能走路的就背着他走,或者找担架抬着他走。

生病、受伤的同志奄奄一息的时候,大家又悲痛又惋惜,但又无能为力,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一旦有同志牺牲了,大家更是哭成一片,干部也和大家一样伤心。第一次过草地的时候,我的脚破了,痛得很,当时还拉肚子,行军很困难。是师长把他的马给我骑了两天,我才恢复了体力,走

出草地。

2.长征岁月充满着温情的关爱

长征是用血与火谱写的英雄史诗。在这部英雄诗篇中,不光是血的拼杀,还充满着温情的关爱。

要战斗就会有流血和牺牲。在长途行军中,红军各级领导对伤病员和体弱者都很关心。红军总政治部明确要求,对各部队沿途寄留的伤病员,必须派人去慰问,并解决他们的困难。对于归队的应进行欢迎工作,鼓励战士替他们打草鞋、送衣被。1935年6月,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后,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大家的体力消耗到难以支撑的程度。红军指挥员一面做好宣传鼓动工作,一面号召大家“以强帮弱,大帮小”,走不动的扶着走,不能扶的抬着走,让每个战友安全翻过夹金山。红二、六军团过草地时,见不到一粒粮食,战士们带的粮食也十分有限。贺龙冒着中毒的危险,亲尝各种野草。一到宿营地,就带人到河边钓鱼捉蛙。他说,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绝不能丢掉一个伤病员。大家就是这样手挽着手,互相鼓励,走出草地,走完了长征。

在红军队伍中,有许多妇女、老人和儿童。长征初期,中央纵队把部队中的老、幼、病、残、孕妇编在一起,专门成立了干部休养连,并派人负责抬担架,保证不丢下一人。行军途中,收容任务困难很大,官兵们一边照顾掉队的战友,一边拦截国民党的追兵,绝不让伤病员落入敌人之手。草地气候变化无常,经常雷雨交加。许多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让出帐篷给伤病员躲风避雨。有的同志爬到外面拣回树枝,生火供战友们取暖。患难之中的同志爱、战友情,深深地鼓舞着大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战争免不了血腥的厮杀。正因为战争的残酷,更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之美。长征途中,战斗越激烈,官兵之间的团结越紧密;环境和条件越艰苦,官兵之间的情谊越深厚。这种官兵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的浓厚氛围,产生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斗力量。“同是中国人,兵为什么一到你们的队伍里就变得那么神?”面对一

个国民党军官的发问,一位战士这样回答:“共产党爱兵呗!”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把红军称为“人民子弟兵”,视红军为“自己的队伍”。这些诠释和回答,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根源,也使我们更加理解爱民爱兵、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

几十年后,李伯钊在谈到她在红军中的感受时说:“在红军队伍里面,非常显著的有着说不出来的那么好的一种人同人的关系和可爱的作风……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是革命军队中至高无上的优良品质,是革命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这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和信念基础上的真挚友情,像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大家紧密连结在一起。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艰难而不溃散,无疑是有“那么好的一种人同人的关系和可爱的作风”这根纽带连结着大家。这种作风,正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显著标志。无论情况如何变化,人民军队内部这种真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

(三)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故事: 1.《一袋干粮》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

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2.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天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个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

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3.“生命线”:长征胜利的保证——红军长征中的政治工作

一位亲身经历过长征的老将军,在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时曾这样说:当时,论兵力,我们几万人,面对的却是几十万国民党军;论装备,我们只有步枪、大刀,面对的却是敌人的飞机、大炮;论机动力,我们只有几双草鞋、一副脚板,面对的却是万水千山……

一番话,概括了红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那么,红军究竟是凭借什么优势,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呢?老将军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革命的政治工作,就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所在。”

“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政治工作是怎样在红军长征中展示它“生命线”的风采呢?

党的领导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中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等任务,是保障党对红军的领导

首先,是迅速贯彻遵义会议的精神,以保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军的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各级党政机关立即行动起来,在紧张的军事行动中采取各种方式传达宣传遵义会议精神,以电报或个别谈话方式向团以上干部打招呼,并在行军途中边走边传达,造成全军上下,“大家都拥护毛泽东同志领导”,去夺取新胜利的效应;其次,是保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战意图的实现。遵义会议后,红军一改以往被敌人撵着走的被动状态,成为牵着敌人走,并且充分发挥运动战的特长,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击敌人。为了保证部队开得动,走得快,各级政工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向战士们说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走得赢就是胜利”的道理,使指战员们自觉克服行军途中的种种困难和疲劳,经常每天行军百里以上,甚至更多。正是在这种高度机动的运动战中,红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大指战员坚信,无论任何艰难险阻,党的事业必胜

红军长征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这就要求红军政治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指战员战胜敌人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张闻天在谈到长征时说过:“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为此,各级政工干部经常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以各种方式在部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位17岁的小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战友的遗言是:“我知道党的路线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胜利!”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激励着红军指战员们不惜流血牺牲去英勇战斗。最终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征服了万水千山,胜利地到达了陕北。

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广大官兵不光坚决执行作战命令,而且注意维护群众利益

长征中,红军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于模范执行纪律,红军受到了沿途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他们纷纷主动参加红军,或是为红军带路、作向导,提供各种帮助。同时,以干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来增强战友之间的团结和官兵之间的友爱。行军途中,干部经常把上级配备给自己的马匹让给伤病员骑;翻越夹金山时,大家你挽我,我扶你,手拉着手征服了飞鸟难过的大雪山;过草地时,部队严重缺粮,“粮食就是生命”,许多同志宁可自己忍饥挨饿,省下口粮留给别的同志。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是红军指战员遇艰险而不溃散、最终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长征中红军的政治工作,还注重于教育部队加强群众工作,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从而赢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篇:长征十大历史故事汇总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第三篇:长征故事

大家好!我是一(5)班的李浩然,今天我要讲的故事名字叫《金色的鱼钩》。在这之前,我从没见过金色的鱼钩,读了这个故事,我更觉得这是一枚不平凡的鱼钩!

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当时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生病的小同志,炊事班长还不到四十岁,可两鬓都白了,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老班长带着我们边走边歇,煮野菜和青稞面给我们吃。很快,我们的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看着我们一天天瘦下去,很担心我们走不出草地。于是,他绞尽脑汁,把针弯成鱼钩去钓鱼。以后,老班长总是先安顿好我们后,再去钓鱼,把鱼煮成鱼汤给我们吃,可我从没看见过老班长吃鱼。

一次偶然中,我发现老班长每次吃的竟然是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劝老班长也吃点鱼,爱惜自己,可他说找点吃的不容易。当我说要帮他一起找的时候,他严厉地拒绝了。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更少了,我不忍心吃下去,却遭到老班长的批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就特别高兴。渐渐的,我们接近草地边上了,可老班长却昏倒在水边,再也没有醒来。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把我们送出了草地。

我小心翼翼地保留了老班长的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现在的我们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枚金色的鱼钩却始终熠熠生辉,深深地留在每个人的心中!长征精神也将留在我们心中,代代相传!

第四篇:长征故事

四渡赤水河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4日占领桐梓。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拚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我军这一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我军之际,3月11日,我军突然转兵向北,于15日进占仁怀,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敌误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为进一步造成敌之错觉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个团的兵力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引敌向西。我主力则以快速的行动回师东进,于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再次折回贵州境内。28日,红军穿过鸭溪、枫香坝之间的敌碉堡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巧渡金沙江

干部团夺取的两只木船是远远不够几万红军由此渡江的。在广大群众的协助下,先后共找到七只船,动员了彝、汉、傣族36名船工。船工们分成两班轮流,人歇船不歇,不辞劳苦,从5月1日起,日夜坚持为红军摆渡。

江中七只渡船,像七条大鱼穿梭似地江上南北往返。两岸山坡上满是部队、马匹和行李担子。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

五月3日拂晓前,毛泽东和干部团第四营营长韦国清一道乘船渡过了金沙江。

金沙江水滚滚东流,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中间。湍急的江面溅起层层浪花,拍打着毛泽东的衣襟。毛泽东风趣地说“诸葛亮5月渡沪深入不毛,我们也是5月来渡沪啊!” 皎平渡北岸,有一排在石壁开凿成的山洞,这里就是渡江指挥部。

毛泽东住在西边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洞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分别住在东边的几个山洞内。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到北岸,不顾长途行军的劳苦,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内紧张地工作,指挥红军渡江。毛泽东的洞里装了六七部电话,电话铃声不断,“桌子”上摆满了文件、电报。毛泽东接了一个电话又接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看电文,忙个不停。就是在这金沙江畔的石洞里,中央领导度过了几个紧张繁忙的昼夜。

5月5日,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军团长张爱萍带了一个营和侦察排,以及电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挥部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处接受任务。

指挥部里还有三军团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周恩来关切地问了部队情况后,便向张爱萍交待任务:沿着江北岸西进,迅速到达元谋以北,江驿以南的龙街渡口,狙击沿昆明通川康大道向北追击的敌人,掩护我军渡江后在会理稍事休整随即跟进。同时,沿路注意联络南岸一军团的部队,并转达军委令他们改变从龙街渡江的计划,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因为军委自一军团由元谋、龙街之线折回后,已和他们失掉了无线电联络。

黄昏前,他们沿着金沙江北岸的羊肠小道,翻山爬崖,溯江而上。大家一面在艰险的山路行进,一面两眼不住地望着对岸。因金沙江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真乃“身在川,眼望滇”。

夜幕徐徐地笼罩了金沙江。密云遮住了星光。一堵悬崖绝壁,迎面切断了去路,怎么办呢?绕路走吧,怕无法联络对岸的部队,只好搭起人梯,将刺刀插岩石缝里,踩着往上爬。先上山顶的,用绑带做成吊绳,把机枪、弹药箱、电台吊上去。那些吊不上去的骡马只好忍痛割爱了。走到半夜,“哗哗”地下起雨来。山地更加难走了。跌了跤的同志咒骂起来:“这鬼天气,真是个反动派!”也有的故意开心:“真凉快呀,洗澡不用打水了。”

下半夜雨过天晴。刚到达鲁车渡,忽然望见对岸出现了一长串火把,犹如一条火龙,摇头摆尾,顺江而来。张爱萍同志断定是一军团的,他们立时拥到江边欢呼起来。但江宽水吼,又是漆黑的天,怎么能看得见听得见呢?于是便集合几个司号员一同吹起联络号。

对岸火把霎时熄灭了。司号员再次吹起红三军团的号牌子,对岸才回答是一军团一师的部队。他们遂用集体喊话的办法,把军委令一军团火速到皎平渡渡江的命令传过去。对岸又点起了火把,火速向东而去。

张爱萍他们也燃起火把,两条火龙夹江而进,来了个空前壮观的火炬大游行。

他们通过驿城,翻越过十余里的高山,经猫儿关越过灼热蒸人的火焰山,赶到了龙街渡口对岸的河边村,构筑工事,阻击对岸敌人过江。四天后,大军已全部胜利地渡过金沙江,并在会理地区休整后,继续北进。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指挥的结果,是遵义会议以来,继四渡赤水之后的又一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彻底破产。由于这个胜利,使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甩掉了敌人,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因而在整个长征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追敌姗姗来迟。5月9日,敌人赶到了树桔渡江边,5月10日,他们来到了皎平渡口,红军早已全部渡到了金沙江北岸,他们只好望江兴叹了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中央红军24日攻占大渡河右岸石棉县安顺场,歼灭守敌两个连。次日,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17名战士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乘一只小船,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强渡成功,击溃左岸敌守军一个营。因大渡河水流湍急,不能架桥,只有4只小船,每天只能渡一个团。中央军委决定夺取上游沪定桥为渡河点,部署红一军团第一师及干部团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循大渡河之左岸,林彪率红二军团指挥部、第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循大渡河之右岸,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

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击溃国民党军阻击,一昼夜急行军120公里,抢占泸定桥西头桥头堡。这时,铁索桥木板已全被拆除,只剩下数根铁索悬荡在空中,东岸桥头有川军约1个团的兵力依托坚固工事抵抗,红军第二师第二连22名战士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扶着悬空的铁索向桥东攻击前进,夺取了东头桥头堡。后续部队紧跟过桥,占领沪定城,和左岸北上的红一师会合。

D5h6w8M4

第五篇:长征故事

一顶红军帽

小战士胡东生刚入伍就开始了长征。入伍时,他连一顶军帽都没有。爬雪山时,部队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指导员把仅有的一块牛皮给了小胡。第二天,雪下得更大,小胡看见雪地上躺着一人,走近一看是指导员。他急忙把指导员扶在怀里,指导员艰难地摘下帽子,递给小胡:“我不行了,穿我的鞋走吧。”说着又指指脚上的鞋。小胡强忍眼泪摇着头。指导员用微弱的声音说:“走……走……”从这个越来越弱的声音里,小胡明白了指导员的全部意思,这是安慰、鼓励和希望,同时也是命令。

指导员的身体在小胡怀里渐渐僵冷,小胡从悲痛中醒悟过来,默默地戴上指导员的军帽,脱下指导员的鞋,穿在脚上,然后用树枝和雪土掩埋好指导员,踏上了征程。这种革命战斗友情的感人事迹,深深地鼓舞着红军战士。

娄山关战役

1935年2月,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了激战。军团长彭德怀十分焦急,因为不拿下娄山关,红军大部队就有被围歼的可能。突然,军团宣传队长钟明彪发现,敌人阵地里跑过来一个人,他一手捂着肚子,一边往山上招手。钟明彪立即冲出掩体,跑去接应。跑近一看,原来是半年前刚入伍的小战士。他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肠子流了出来。见到钟明彪后吃力地喊着:“十团已冲上主峰,又被敌人压下来,快派部队增援!”钟明彪想给他包扎,他说:“别管我,快去报告!”钟明彪只好飞速跑回指挥所汇报。

彭德怀立即命令干部团增援,一鼓作气拿下了娄山关。后来,钟明彪和战友们沿着一条血路,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已经牺牲的小战士。大家忍着眼泪掩埋了小战士,悲痛万分地踏上新的征程。

下载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征语录及历史故事7-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征故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的8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长征路上的真实的小故事——《雪山小太阳》。 那是1935年......

    长征故事集锦

    [长征故事集锦] 红军记忆:一个老赤卫队员对红25军的长征记忆 赤卫队员回忆红25军长征 迎着风雨宣读出发宣言 何家冲,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别山西端的鸡笼山......

    长征故事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

    长征故事读后感

    长征故事读后感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 城区的大街小巷,苦苦寻找当年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那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耗费了他们......

    长征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感人的故事1:背着弟弟长征 邓秀英和邓玉乾是姐弟俩,那一年,姐姐13岁,弟弟6岁。爸爸是一名红军战士,他要参加长征了,妈妈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带着两个孩子也长征!就这样......

    遵义长征故事

    遵义长征故事 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十分重要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那你知道遵义长征故事有哪些吗......

    长征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红色的记忆---不朽的丰碑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

    长征故事读后感

    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