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的论文稿
毕业论文
题目: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
2013年 3月
目 录
内容摘要.................................................1
一、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保现状.............................2
(一)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污染因素...........................3
(二)建筑垃圾带来安全隐患...............................3
(三)环保意识差,加剧施工成本...........................3
(四)排减技术不能够科学运用.............................4
(五)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4
三、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意义...............................4
(一)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4
四、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对策...............................5
(一)建设施工现场环境保护...............................5
(二)固体废气物的管理和处置.............................6
(三)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防治—绿色施工技术.................7 结束语...................................................8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内容摘要
工程项目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环境,另一方面也会对项目所在的地区或周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工程项目建设除了项目的投资、进度与质量三大目标外,环境目标已经成为项目建设的另一重大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施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烟尘、废弃物等, 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体现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环境目标控制就日益重要。建造建筑物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物质和能量转移的过程。体现了新时期建筑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建筑施工中重视环保问题,对环境加以保护,减少施工污染。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绿色施工;环境保护
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加快,市政建设步伐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热火朝天,工程建设项目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公共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引入我国建设领域以来,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迫切需要更多的施工企业关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同时,地方政府也须日益完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等对居民影响密切行业的法律建设。工程施工建设从而与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工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最近20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在市政项目施工中主要体现为:①市政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市政施工对大气的污染;③市政施工噪音的污染;④市政施工水域的污染。未来我国城市人口将继续增加,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将不断加快,相对的对环境和谐发展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得不断提高,市政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将越来越值得重视。因此,具有长远眼光的市政施工企业必须从现在开始把市政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整个建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施工企业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实际行动,是建设现代社会一流施工企业的有力保障。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尤其是大中城市, 在基础设施、商业网点和居民住宅的新建和改造等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现代建筑的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对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都是大好事。但是,如果忽略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就会给人口密集、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的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随着我国大批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相应而出的是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于 施工料材的耗费,尽管这种耗费是无意识的,却由于对环境保护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认识不足,使得建筑垃圾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一项重要问题。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内的72%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耗费的现象;其中,85%的建筑垃圾因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和再利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有38%的建筑施工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由此,我们必须看到治理建筑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打造绿色生态施工的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一)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污染因素
施工扬尘: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种作业、车辆运行、裸露地面风蚀等原因扩散到空气中的各种粉尘。这些施工扬尘的产生往往对施工现场及附近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市区居民集中的区域施工时甚至还会出现污染纠纷。
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特点是噪声源相对稳定,噪声的产生时间有较大的波动性。施工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及构件加工场,主要噪声源来自各类施工机械。
施工水污染: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和由于施工场地的地面冲洗水。降雨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流失的浆料进入水体等所造成的。这些影响会使施工场所附近的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般而言,在建筑施工中, 施工单位大多仅重视工程的进度、质量、投资, 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施工现场成为以“脏、乱、差”为主要特征的工地。
(二)建筑垃圾带来安全隐患
建筑垃圾的产生首先是从工程的拆迁就开始了,随着原料的耗费也相应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本应得到及时相应处理的建筑垃圾因为清除、转运不及时,最后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环保意识差,加剧施工成本
安全管理是重要的,质量管理也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管理依旧应该是工程的成本,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不足,在建筑垃圾的转运、清理方面长期忽视。加上对于施工中的有毒害原料的控制不严,一方面使原料的耗费过大,另外一方面也使原料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在紧接着处理这些遗留问题的时候,工程施工的成本也就随之增加。
(四)排减技术不能够科学运用
在建筑工程中,有效的排减技术是保证施工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很多的施工单位对现代化的科学的排减技术理解和掌握不够,有的甚至缺乏专业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中不能做好排减工作,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后期处理的费用,对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不容忽视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绿地的保护,有的建筑项目开工过快,对于项目的绿化项目规划不合理,往往是先破坏,再改造,使得项目本身的环境生态平衡得到了破坏,而且改造的周期比较长,在建筑施工中,对未破坏的环境也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无疑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投资。
三、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意义
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污染物向自然界排放,使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严重恶化;二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工程项目建设既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又要向自然界排放相当乃至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产生噪声等均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加强工程项目的环境管理,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素质的增强, 对周围环境的协调也就越发关注, 从国际的大环境来讲, 保护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 维护生存环境的魅力是世界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 在公路项目建设所引起的区域内, 如果由于项目施工,引起的生态平衡、环境质量变化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破坏, 必然会引有关部门的注意, 更严重会引发企业资质的是否延续问题。因此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调整环境保护方面社会关系的指导规范,也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了环保法的本质,并贯穿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根据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环境保护法必须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方针”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方针”。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环境保护中预防污染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减少末端治理负荷,节省环保投资和运行费用。“预防”是环境保护第一位的工作。然而,根据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企业做到“零排放”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还必须与治理结合。
3.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常也称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其基本思想是明确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经济责任。
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各个方面的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解决这种关乎全局、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环境,不仅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的权利。
6.环境保护法的任务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一般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不在使环境恶化,改善环境则是要将已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恢复到良好的状态。预防环境污染,通常“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预防、二是治理,并且预防在先,预防为主,我国环境保护法从任务上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今本原则,不允许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在生产污染的源头处采取科技手段预防可能产生的污染。
四、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建设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不许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调查制度,并因做好检查记录。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 律、法规的内容。
2.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想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施工期间的噪声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夜间施工的,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明,并公告附近社区居民。
3.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在开工前要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管理部门签署污水排放许可协议,申领《临时排水许可证》。雨水排入市政管网,污水经沉淀处理后二次使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现场泥浆、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湖泊、池塘。
4.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物应在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卫部门申报登记,分类存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与所在地垃圾消纳中心签署环保协议,及时清运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应运送到专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中心消纳。
5.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对方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的措施。
6.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的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7.施工想成使用的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8.除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二)固体废气物的管理和处置 1.施工废料的管理和处置
(1)加强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建筑废料管理的法制环境
我国政府完全应该借鉴国内外有益的经验,加快法制的建设,明确建筑市场不同主体对废料管理的法律责任,推出建筑废料减量化管理的措施指引,鼓励废料的回收利用。同时,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2)不断改善施工工艺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利用技术进步来减少或避免建筑废料的产生。调查中发现,深圳市的部分承包商已成功突破了不抹灰,不找平,直接刷涂料的技术难关,通过严格控制施工精度,加快模板周转,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减少了抹灰,有效减少了建筑废料的产生,增加了使用空间,提高了工程质量。
(3)实施建筑废料的分类与分拣
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废料进行分类清理,分类放置,是提高废料回收利用率的有效手段。调查显示,凡是在施工现场实施了废料分类放置的,均大大增加了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浪费,现场整洁文明。
(三)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防治———绿色施工技术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内容 它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绿色施工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下文所述几点是针对上文提出的污染因素,总结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建筑施工中的污染防治措施,从而实现“绿色施工”。
1、建筑施工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应在专门库房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
(2)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或被雨水冲刷;
(3)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4)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
(5)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6)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2.建筑施工中水污染防治的对策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如不妥善处理,直接进入水体,将会造成一定的水体污染。建筑施工单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水污染防治:
(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管理,尤其是厕所污水必须排入化粪池,严禁直接排入环境;
(2)施工场地产生砂石清洗水、混凝土养护水、设备水压试验水及设备车辆洗涤水等不得随意排入水体,应导入事先设置的简单沉淀池进行沉淀后方可排放;
(3)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润滑油等应加强管理,所有废弃脂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更不得任意弃入水体内。
3.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筑施工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的标准。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扰民是主要的污染,要达到绿色施工的标准,必须严格控制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总结以往经验,建议采用以下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夜间不得进行打桩作业;
(2)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噪声低的施工方法;(3)作业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
(4)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建材等运输尽量在白天进行,并控制车辆鸣笛。4.固废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对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并加以利用,防止因长期堆存而产生扬尘。建筑施工期间对生活垃圾应进行专门收集,并定期将之送往附近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严禁乱堆乱扔,以免破坏景观,污染环境。
结束语
我国建筑施工中对环境保护工作较发达国际起步较晚,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在这诸多的问题。比如法规配套不够完善,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与产品不够成熟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都制约着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绿色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的源头,也是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的前提和保证。
建筑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其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也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所占比例相当大, 包括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 染以及化学污染等。因此, 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尽量减少各类污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致 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自始至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思路的梳理、论文的撰写,无不凝聚着某老师的心血。某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指明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和深度,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对论文进行了审阅并及时提出了修改意见,尤其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论文进行审阅和修改,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某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的风范和以身作则的态度使我受益良多,这些将使我终生不忘,也将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不断的努力前进。
在此还要感谢本论文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是你们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启发论文的选题,并用以引证本文观点。谨向尊敬的某老师及所有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唐毅,孟庆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J].2008,3(4)[3] 李刚.建筑物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 [4] 陈朝霞.简述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及卫生措施.北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0期.[5]白江云.浅论建筑施工综合环境保护技术.云南:大观周刊2012-32.[6]刘岩.建筑行业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
第二篇: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建筑施工中安全风险得常见类型
一般来讲安全风险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发生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据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从2008年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起所占比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具伤害“五大伤害”类型、另外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全国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略有抬头趋势,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
建筑施工是由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组成的系统,特点是工序多、作业过程复杂、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且目前建筑市场存在业务层层分包、主体对安全缺乏重视等不良现象。种种分析表明事故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人、物、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并受管理的制约。
(1)人的原因
这里的人是指操作工人、管理人员和其他现场人员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是因为对安全不重视、态度不正确、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不良等因素造成的,是事故的重要致因。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
(2)物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中的危险源、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如材料倾诉不够,防护用品缺乏或由缺陷,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等;另外,有些施工机械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年久失修、零部件过度磨损或带“病”作业,加之施工中超负荷运转,加重了设备的老化程度或导致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
(3)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工人在操作时很难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分心、紧张、烦躁、反应力差等。
(4)管理的原因
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管理的原因是事故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包括技术指导上的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对安全工作检查指导不足或有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事故防范措施不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只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相关内容确定。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时安全风险控制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等方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用回避对策。安全回避可以再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的消除其可能造成的算是,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二其他控制技术中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的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
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用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等军事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教育法:针对事故的认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知识教育。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着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
(3)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预留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
(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盒非保险两种方式。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风险管控的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科学合理的方式消除项目施工中的风险所导致的各种灾害及事故后果。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从而针对存在的风险作出客观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
浅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项基本政策,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贯方针、重要政策。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从政治上和理论上深入理解,深刻认识,严格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指示是做好安全上作的重要前提。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产业部门之一。建筑安全生产事故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外,还导致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1、建筑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对安全生产发展影响重大
近年来,长期的安全科研投入不足,造成了安全管理理论滞后,安全管理方法、手段和体系落后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阻碍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建筑市场的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和盲目性等缺陷,当前建筑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拖欠工程款、垫资、肢解工程包、违法分包和非法挂靠等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不良行为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有所恶化。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影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一些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这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留下了难以预测的后果。
3、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主要表现在: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普遍不足;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③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安全自控工作和自查工作流于形式;④建筑施工企业过分依赖监理单位和监督机构,安全检查工作形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层领导的检查。总之,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科学技
术和经济形势飞速的发展。要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必须改革原有的、被动的、靠监督检查来实现安全生产的落后方式。要用科学的预测预防管理办法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
二、如何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较低,每年由于安全生产事故丧生的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因此,改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已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主要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建筑施工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
从目前来看,建筑施工现场的第一生产线作业人员中,民工约占50~70%,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都比较差,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使一线工人认识到现场施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使他们掌握安全生产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主要要做到这么几点:①鼓励一线工人主动参加技术等级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②规范劳务承发包行为,通过劳务交易中心进行规范化招工,杜绝闲散劳动力无合同上岗的现象;③定期开展经常性施工事故实例讲解,加强员工对安全储备必要性的充分认识,使“人人要求安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2、规范建筑工程建设各方的市场行为
首先,建筑施工单位要从招标投标的入口把关,综合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建设资金的贯彻落实。其次,单位要对施工成本组成有一个合理界定,对施工成本进行可操作性的规定,避免无序竞争。再次,参加国内外其他城市的经验,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抽取适当比例的工程款作为开办费,专款专用,由现场监理和业主共同负责监管
3、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政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参与者要重点监督施工现场是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考察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需要持续改进,如果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没有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不履行安全生产制度,就必须进行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通病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崇高的工作。它涵盖了丰富的社会科学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肩负着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任,必须努力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将建筑施工企业带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论建筑装修材料与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论建筑装修材料与环境保护 院 系: 环境工程系 专 业: 环境工程 班 级: 03120501 姓 名: 孔德杉
指导老师: 冯兴华
完成日期: 2007.05.23
2007
年 5月23日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建筑装修材料与环境保护
摘要:
介绍了建筑装修材料及其有毒物质的主要来源;详述其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效应,提出防止对策。以及建筑材料在取材、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产生有害物质,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建筑材料是人类从事建设活动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建筑物或构建物的性能、功能、寿命和经济成本,从而影响人类生活空间的安全性、方便性和舒适性。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对居民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索建筑装修材料内有毒物质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应不断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发和生产更多的新型环保建材、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从而保护人民健康,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
关键词:
建筑装修材料
有毒物质
居民健康
污染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On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er:KongDeshan Tutor: FengXinghua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repair material and it’s the virulent material main origin;Relates in detail it to the inhabitant healt h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 effect, proposed prevents the counter measure.As well as the building material in selects material,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the transportation, uses and abandons in the process, discharges the massive waste water, the waste gas and the waster esidue, poses the threat to humanity's health, produces the deleterious substance, causes the atmosphere, the water body and the soil pollution.The building material is the humanity is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the material base, directly affects the building or the constructing performance, the function, the life and the economic cost, thus affects the humanity to live the spatial security, the convenience and comfort tableness.From the prote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mo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gle to embark, introduced construction repair mater ialvirulent confrontation inhabitant health and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in exploration construction repair mater ialvirulent material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asure, wa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the theory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happy ecological environment.We should unceasingly raise the peo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otect oneself the ability, develops and produces the mor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building materials, the new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thus protects the people's health, constructs the human happy homeland.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Keywords :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terials
Toxic substances
The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Pollution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 2
2.1消耗大量资源 „„„„„„„„„„„„„„„„„„
22.2造成大气污染 „„„„„„„„„„„„„„„„„„ 2 2.3带来放射性污染 „„„„„„„„„„„„„„„„„ 3 2.4产生有害物质 „„„„„„„„„„„„„„„„„„ 3 2.5导致水和土地污染 „„„„„„„„„„„„„„„„ 3
第三章 建筑装修材料及有毒物质 „„„„„„„„„ 4
3.1常用的建筑装修材料 „„„„„„„„„„„„„„„„
43.2建筑装修材料主要有毒物质极其来源 „„„„„„„„„„ 4 第四章 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对居民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 5 4.1居民健康方面 „„„„„„„„„„„„„„„„„„ 5 4.1.1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 5 4.1.2苯对人体的危害 „„„„„„„„„„„„„„„„ 6 4.1.3氨对人体的危害 „„„„„„„„„„„„„„„„ 6
4.1.4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对人体的危害 „„„„„„„„ 7
4.1.5氡及其子体对人体的危害 „„„„„„„„„„„„„ 7 4.2生态环境方面 „„„„„„„„„„„„„„„„„„ 8 4.2.1建筑装修材料原料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8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2.2建筑装修材料生产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 4.2.3建筑装修材料使用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 4.2.4建筑装修材料废弃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 第五章 保护环境对建筑材料发展的要求„„„„„„„10
5.1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10 5.2健康型装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10 5.3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开发„„„„„„„„„„„„„ 11 第六章 开发利用建筑材料中实现环境保护及有毒物质污染的防治对策 „„„„„„„„„„„„„ 12 6.1环境保护方面的对策„„„„„„„„„„„„„„„„ 12 6.1.1大力宣传,加强环保意识 „„„„„„„„„„„„„12 6.1.2制订健全的建材环保法规„„„„„„„„„„„„„ 12 6.1.3依靠科技,大力加强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和研究„„„„„„ 12 6.1.4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环境保护„„„„„„„„„„„„12 6.2有毒物质污染的防治对策 „„„„„„„„„„„„„„13 6.2.1加快制定和修改建材环保标准并开发和生产绿色建材„„„„ 13 6.2.2采取措施将有毒物质带来的室内污染降至最低限度„„„„„ 13 6.2.3继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 页
第一章 绪论
建筑材料是人类从事建设活动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建筑物或构建物的性能、功能、寿命和经济成本,从而影响人类生活空间的安全性、方便性和舒适性。因此。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在从事着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工作,并不断地开发新的材料。但是这些研究开发工作,多数是为了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安全、尺寸规模、功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人们对所构筑的生存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和美观性等更高的追求,而很少考虑到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给生态环境、能耗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20世纪后半期,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建筑材料在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的物质交换活动中用量再大,对地球资源、能源的消耗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从事建筑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工程中,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能否满足人类的需求,还要考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能源和环境是否带来过大的负面影响。
建材产业是振兴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工业之一,在建筑装修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降解阶段,其有毒物质对居民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关于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方面,而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研究则较少。
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对居民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索建筑装修材料内有毒物质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
第二章 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材、木材,另外还包括建筑玻璃,建筑与卫生陶瓷,砖瓦,新型墙体材料等,是基本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住宅,改善人来居住条件的物质保证。建筑材料是使用最广,用量最多(每年全国约40t)的材料,它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一方面为人类构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设施,另一方面,在建筑材料的采取,制备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由于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或使用不当,性能或功能限制,设计建筑物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考虑,很容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和损害,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消耗大量资源
我国每年为生产建筑材料要消耗各种矿产资源70多亿吨,其中长用的原材料如钢、铁、铝材的资源效率都低于50%,亦即每生产1吨上述建筑材料,要向环境排放一半以上的废气物,远远超出了环境的容纳和消化能力。一方面,从原矿到成品的资源利用率低,如生产1吨生铁,需消耗矿石量3~5吨,生产1吨钢,消耗铁矿石10吨以上;每生产1亿吨块粘土砖,就要用去20万立方米粘土,以我国目前年生产砖瓦6000亿块标准砖计算,砖瓦行业需消耗粘土12亿立方米,特别是在平原地区烧砖会大量毁坏农田,据统计,我国每年毁坏农田6666公顷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加工技术落后,不合理的开采和浪费,导致建筑材料行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非常低,更加剧了资源短缺。如冶金矿山中大量石英等矿物被作为脉石丢弃,与煤共生的高岭土、陶瓷土等矿产大都未被利用,石棉矿山中,占采掘量95%的蛇纹石也基本作为尾矿丢弃。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30%~50%,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约低20%。
2.2造成大气污染
建材工业是仅次于电力工业的全国第二耗能大户,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燃烧煤、油、燃气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CO2、SO2、H2S、NO、CO等)、如钢铁工业每生产1亿吨钢铁排放的废气占工业总排放量的30%。这些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的铜、锌、镉的浓度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 页
已经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在水泥、石棉等建筑材料生产中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化学建材中塑料的添加剂和助剂的挥发、涂料中溶剂的挥发、粘接剂中有毒物质的挥发等都对大气带来各种污染。
2.3带来放射性污染
有些矿渣、炉渣、粉煤灰、花岗石、大理石放射性物质超量。据统计,水泥、瓷砖、大理石等可使室内氧的浓度高达室外的2~20倍。氡是有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很不稳定,容易衰变为人体能吸收的同位素。氡能在呼吸系统滞留和沉淀,破坏肺组织,从而诱发肺癌。人生活在这样的居室中长期受到放射性照射,影响身体健康。
2.4产生有害物质
主要指装修材料产生的有害物质。所谓“有害建材”,主要源于四种有害物质:甲醛、苯、酯、三氯乙烯。甲醛主要来自保温材料、地板胶、涂料、塑料贴面板等,是一种致癌物质。苯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它可以抑制人体的造血功能。酯和三氯乙烯均来源于油漆、干洗剂、粘结剂等,他们刺激人体的粘膜,可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等疾病。因此,人们在强调装饰材料的实用型和美观型外,越来越重视材料的健康型和环保型,健康型建材应运而生。
2.5导致水和土地污染
国家规定,混凝土拌和饮用水,一般都用自来水,pH要求大于4。但建筑工地废水(混凝土搅拌地)碱性偏高pH:12~13,还夹杂有、可溶性有害的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厂及有关化学建材生产企业,超标飞灰大量排放,如铸铁行业每生产 1亿吨的钢铁排放的废水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1%,还有窑灰和废渣乱堆或倒入江河湖海,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长期用带有碎砖瓦砾的“垃圾肥”,土壤就会严重的“渣化”。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 页
第三章 建筑装修材料及有毒物质
3.1常用的建筑装修材料
目前我国建筑装修材料可分为两类,即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这两类材料又有天然与人造之分,天然有机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少,而人造板材,塑料化纤制品越来越多。常用的有: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如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新型墙体材料等;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如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吊顶材料等;人造板材和饰面人造板,如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纤维板等;溶剂型涂料,如醇酸清漆、醇酸调和漆、醇酸瓷漆、硝基清漆、聚氨脂漆等;胶粘剂,防水材料、壁纸、地毯等。
3.2建筑装修材料主要有毒物质极其来源
建筑装修材料中的有毒物质多达千种,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氡等。
甲醛的主要来源有用做室内装修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化学地毯、泡沫塑料、涂料、粘合剂等;苯在各种建筑装修材料的有机溶剂中大量存在,例如各种油漆的填加剂和稀释剂,苯也用做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的溶剂;氨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本身,即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污染源主要有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壁纸、纤维材料等;氡有放射性,是镭钍等放射性蜕变的产物,主要来自建筑装修材料中某些混凝土和天然石材,如石材、瓷砖、卫生洁具、墙砖等材料。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5 页
第四章 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对居民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4.1居民健康方面
建筑装修材料在生产,使用及废弃阶段均对居民健康有危害,尤其是使用阶段危害更甚,因为现代人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婴幼儿,老弱病残者在室内的时间更长。建筑装修材料中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基本相同,当有毒物质释放后,被人体组织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时间久了便会造成人的免疫力功能失调,使人体组织产生病变而引起多种疾病。若在短时间且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人体吸入,则会产生急性中毒,严重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室颤动甚至死亡。
4.1.1室内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之一 —— 甲醛
甲醛有强烈的刺激性,以气体形式挥发,性质活泼、易于氧化,可引起流泪、咽痛、咳嗽、胸痛、头痛、恶心等,对动物甲醛可引起鼻癌。甲醛在居室建筑材料和家具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复合木板粘合剂,作为墙体保温材料的脲醛树脂等。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调查,新建成的装修和未装修的住宅,甲醛污染都是很严重。未装修的房间由于墙体内装有脲醛泡沫塑料隔热层,在无通风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最高时竟然是室外的600多倍。经过装修的住宅,其复合木地板,墙面涂料以及中密度板家具会散发出甲醛,在装修后的5天内,室内甲醛浓度最高,是室外的数百倍之多;装修6个月后,室内是室外的40倍以上;装修一年后,室内是室外的15倍左右。北京环境监测中心的统计也显示,新装修的室内甲醛浓度明显高于旧房,有家具的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明显高于没有家具的居室,有中密度板的新家具的居室中甲醛浓度最高。
我国室内空气甲醛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08mg/m3(GB/T16127-1995)。
一般在明显感觉到刺激性化学气味时,可以认为室内甲醛超过了容许的标准,此时对人体就会造成伤害。通常偶然时间接触会刺激眼睛、鼻腔和呼吸道而引起过敏反应,长期接触可能会增加患鼻癌的风险。闻到有明显化学气味时要即时开窗通风。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6 页
4.1.2危险的芳香味 —— 苯系物
在现代居室中各种油漆、涂料的广泛使用是造成本息无污染的主要原因。而苯系物多具有致癌、致畸的作用。
苯系芳香族是一类特殊的碳氢化合物。其特征是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的苯环,只含有一个苯环的芳香烃类称为单环芳香烃,即苯系物。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但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这也是芳香烃化合物的共性。另外,苯系物大多具有特殊气味,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或固态不溶于水。苯蒸汽易燃而有一定毒性。
室内的苯、二甲苯等苯系物的污染物通常由于在装修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化学用品而产生,如不合格的油漆、容积、涂料、粘结剂、清洁剂、化纤地毯和杀虫剂等。
居室遇到的苯系物以苯和二甲苯为主。我国对室内空气环境苯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1mg/100m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WS/T182-1999)。如果室内苯含量浓度超过此标准,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苯系物本身具有明显的芳香型刺激气味,正常情况下超过此标准人体就会有明显感知,也能凭感知判断苯系物的存在,苯是重要的致癌物,主要是引起白血病,长期的低浓度接触会增加人群患癌的风险。
在感知或经测定证明室内苯系物超标时,最简单的办法是打开窗通风换气,外出或清晨应注意通风,或设置简单的净化装置降低室内苯浓度,注意找到苯系物的产生源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用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清除。
4.1.3冬季施工混凝土防冻剂 —— 氨气
冬季施工因为天气寒冷,为防水泥混凝土冻结影响工程质量,普遍使用含氨的防冻剂。氨气是带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刺激黏膜,尤其是眼结膜,高浓度氨气会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呕吐,还有可能使烧伤皮肤、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据调查表明,北京新写字楼多数有污染氨气现象。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所接触的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它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质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7 页
疾病的抵抗力。氨浓度过高时,除了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气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可以从溶于水泥中释放。在温度高湿度大时氨气浓度会明显增加。当感觉到有明显刺激气味并伴有头痛、恶心等反应时,可以判断氨气已超标。
室内消除氨气可用通风空气净化器的措施消除,若严重超标时,不宜再室内居住,并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通风。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采用先进的光催化和冷触媒技术降低室内氨污染程度。
4.1.4空气中的有机杀手 ——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TVOC可有嗅味,有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
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室内的TVOC主要是由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生活和办公用品等散发出来的。如建筑材料中的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油漆、涂料、粘合剂、壁纸、地毯;生活中用的化妆品、洗涤剂等;办公用品主要是指油墨、复印机、打字机等;
此外,家用燃料及吸烟、人体排泄物及室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也是影响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有量的主要因素。
2002年国家新家颁布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室内空气中TVOC的含量,已经成为评价居室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项目。在此标准中规定的TVOC含量为Ⅰ类民用建筑工程:0.5 mg/m3、Ⅱ类民用建筑工程:0.6mg/m3。
4.1.5不活泼的放射性元素 —— 氡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8 页
氡(Rn)是惰性气体元素,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氡气无色无味易被脂肪、橡胶、硅胶和活性炭吸附。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氡的半衰期为3.8天。氡在半衰过程中放出α、β、γ射线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成为稳定的元素铅。氡气时一种由岩石和土壤释放产生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广泛存在于人们生存底空间。氡从天然到人工的铀衰变而来。氡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气体,人们看不到,也闻不到。这种隐蔽的污染物增加了对人们危害的潜在威胁。
通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细胞和分子实验研究均已证实氡及其子体是导致人类肺癌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氡致癌机制是弥漫在空气中的氡可衰变为铅、铋、钚的放射性同位素。以金属离子形式与空气混合被吸入肺内,有的则附着在支气管上皮黏膜上,有的溶入体液进入细胞组织。它们继续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致使细胞损伤而诱发癌变。
室内氡的主要来源为:①房基土壤或岩石中析出的氡,氡通过泥土地,墙体裂隙,结合面,建筑材料缝隙进入房间;②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中析出的氡,如水泥、石材和沥青等,可能由于这些材料本身含有放射性元素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氡气;③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④供水及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
4.2生态环境方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在维护整个生态平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建筑装修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4.2.1建筑装修材料原料制造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材行业是不可再生资源依存度非常高的行业,大部分建材的原料来自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建材行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非常低,并且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弃物,给环境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远远超过了环境的容纳和消化能力。砂石、矿石的采掘形成了在“城市化”名义下的土地转移和转化,由此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此外,采掘过程中也产生了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9 页
大量的粉尘、噪声、并造成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4.2.2建筑装修材料生产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筑生产过程中,燃烧煤、油、燃气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如CO2、SO2、H2S、CO等,造成大气污染;水泥厂及有关化学建材企业排放大量的超标废水,窑灰废渣乱堆,甚至倒入江河湖海,造成生态环境中水体污染;同时建材行业也是工业固体废气物的重要来源。
4.2.3建筑装修材料使用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筑材料使用阶段主要造成室内污染,可使室内人群出现“不良建筑物综合症”等疾病。另外,在使用阶段有毒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会对其他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造成影响,使她们出现异常,不能正常生活,甚至死亡。
4.2.4建筑装修材料废弃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造成的粉尘、噪声、环境卫生等污染都是暂时的危害,而建筑废气物大部分成为城市垃圾被进行简单的处理,那些有毒物质继续污染着土壤和水体,从而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长期污染。由于抗性不同,生物体对其有不同的表现,那些没有不良表现的生物最终会因生物富集作用而表现出受害症状。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0 页
第五章 保护环境对建筑材料发展的要求
目前在城市发展与建筑设计建造中存在有一定的误区,即认为环境的质量改善可以通过种树,种草即可,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为适应社会对环保的要求,建材的制造、生产、加工越来越趋向无污染、少污染,强调装饰材料除具有实用功能、美观的外表之外,还要求具有对人体、环境没有毒害、没有污染,其性能是环保型和健康型的,提出了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1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在社会终端能耗中的比例将不可避免地提高到35%左右。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影响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建筑材料生产对资源浪费严重,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发建筑材料总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和使用能耗低的“节能建筑”,包括节水、节地、节约各种建筑材料能源。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水泥、砌块;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废弃的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既可减少固体废料的堆放量,减轻环境污染,又可节省原材料,对环保和地球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5.2健康型装饰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由于居室装修中使用的各种涂料、板材、壁纸、粘贴剂等大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害的气体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例如近年来血液病患者的增加给很多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这与不合格的装饰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装饰材料产品不仅要有一个美观的包装效应,更重要的是具有“健康型”的可靠保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日趋健全和人们自身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质量好、无污染的健康型装饰材料需求越来越强烈。室内装饰“健康”标准化将作为衡量装饰产品、装饰材料是否合格的度量。现在有关部门正努力制订装饰材料的健康安全标准,并大力扶持健康型装饰材料的的生产。如有一种常温远红外线陶瓷,可以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并能将其转变为8~12pro的远红外线,能有效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帮助人体消除疲劳。再如一种防辐射涂料,既可以阻挡有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1 页
害的气体,又能对射线起阻挡作用,可保护人体健康。健康型装饰材料的生产有利维护生态环境,有利维护居住群体身体的健康。
5.3环保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开发
主要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的使用将会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后建筑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2 页
第六章 开发利用建筑材料中实现环境保护及有毒物质污
染的防治对策
6.1环境保护方面的对策
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涉及到许多方面,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6.1.1大力宣传,加强环保意识
人人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加强人们建筑环保的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身,应谨慎控制污染源。提高使用新型环保建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选用对人体无害的天然装饰材料,或由主管部门核发合格证书和绿色环保证书的化学合成材料。
6.1.2制订健全的建材环保法规
应当加强节能建材的检测、生产、销售和应用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从法律制度的高度推进环保建材的发展。制订一批主要影响环境的建筑装饰材料技术要求,对符合健康型建筑装饰材料技术条件的产品进行认定,并向社会公告。
6.1.3依靠科技,大力加强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和研究
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环保型建筑材料,强化环境的全方位保护,将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荷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使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成为现实,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建筑工程环保科研要大力投入,对有利于建材工业的三废处理、资源再利用回收,如空气净化建筑材料,能吸收氮氧化物的建筑材料,以及吸附悬浮颗粒的建筑材料等,应大力提倡和增大投入力度。
6.1.4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环境保护
首先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对环境进行保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对开发建设项目,要进行环境影响的社会经济评估,使环保的经费与建设项目同步,资金落实后环境保护才能得到有力保证。其次,加大对建筑废渣的再利用。根据实践证明,工业固体废渣是用做建筑材料与原材料的最佳来源,大量使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3 页
用矿业尾矿,城市废渣和垃圾等废弃物建材化利用;再次,产品的设计应该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产品应不仅无害于人体,更应该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性能多功能化,如抗菌、杀菌、防霉、除臭、保温隔热、调湿、消磁、防火、抗静电等;建筑材料产品应被循环或回收利用;最后,要大力推广应用塑料门窗和管道、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等具有十分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效果的新型建材。如目前对使用新型墙材住宅商品房按使用面积计价,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商采用新结构和新型墙材,从而不用或少用实心粘土砖,这对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建筑技术有着重大的意义。
如果我们坚持建筑材料的发展与环境友好相处,保持建筑材料发展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相协调,建筑材料的发展必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因此,为了给人类创造健康、舒适、美观的生存与工作空间,我们应加倍努力,早日研究出更多更好的生态型建材。
6.2有毒物质污染的防治对策
6.2.1加快制定和修改建材环保标准并开发和生产绿色建材
目前,我国建筑和装饰材料原有的环保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建材市场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制定和修改其有关环保标准,尽快向周围高标准靠拢。
国外科学家从战略角度预测,21世纪将以研究开发节能,节资源,环保型的绿色建材为中心,研究和开发节省资源的建筑材料,生态水泥,抑制温暖化建材生产技术,绿化混凝土,家具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一方面引进国外新型无污染的环保建材;另一方面吸收国外最先进技术,组织攻关研制和开发国产新型无污染的环保建筑及装饰材料。
6.2.2采取措施将有毒物质带来的室内污染降至最低限度
我国对于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的评价还处于摸索阶段,迄今为止,尚未制定系统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了有效的减少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必须加快研究步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4 页 的评价标准和方法。①施工控制措施
一是控制装修材料的进场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二是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禁止在室内使用有机溶剂清洗施工用具,禁止使用苯,甲苯;二甲苯和汽油进行除油和清除旧涂料作业,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稀释剂和溶剂使用后应及时封闭存放,施工废料应及时清出室内等;三是控制施工过程使用的材料,除设计选用的主要材料外,许多辅助材料应控制使用,如应该严禁使用苯,工业苯,石油苯以及混合苯作为稀释剂和溶剂;四是控制室内环境质量的验收,对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房间不得入住。②在使用居室上采取措施
首先要注意室内有害气体的检测和净化,对于新建或装修的住房,在入住前的空置时间应尽量长。其次,入住后应保持室内通风条件良好,有条件的用户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或新风机,对室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吸附、净化。另外,有些绿色植物有吸附、除尘和杀菌功能,可以在室内适当放一些,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6.2.3继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继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的污染问题。对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必须在全社会继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其来源,危害及保护措施。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5 页
结 论
建筑和装饰材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及其对人体伤害程度,在科学界和学术界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科学研究已肯定它们对人体健康有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建材室内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问题,逐渐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们应不断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发和生产更多的新型环保建材、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从而保护人民健康,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6 页
致 谢
本文是在冯兴华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冯兴华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学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他们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平顶山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7 页
参 考 文 献
[1]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清华答谢人居环境研究中心成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1995.11.28 [2]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3]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编.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究会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0.25-29 [4] 刘成武,杨志荣,方中权等.自然资源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杨云彦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6] 杨静主编.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
第四篇: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作者:姚全留 殷广月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公路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重视,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等级的公路建设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伴随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文章论述了如何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U41;X3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摘要】建筑企业对待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必须百分之百的重视与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潜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进一度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具体分析研究了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除了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外,还需要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更需要从实际施工过程的现场施工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优化,保证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1)人员的管理与协作。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主要是: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等,每一个项目的管理者都应该在工程没有开工之前就让人员配备齐全,并对不熟悉的人员核查身份、学历、技能、特长、人品等。各项目部应该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让他们充分地去了解工程项目,对于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首先,必须职责分明但不失亲和力,对工人要奖罚分明,多鼓励,从精神物质上双管齐下,培养凝聚力。其次,必须完善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才能在面对工期紧逼,技术复杂的工程时,按期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再者,针对具体情况适当使用经济杠杆的手段,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技术、材料管理。对于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
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再者,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工程施工中,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问题。因此,针对材料,必须解决好材料的采购供应、分类堆放及合理发放等方面的问题。对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数量要精心测算,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发放、使用材料。
2、、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其内容包括:材料计划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领发、监督材料使用和材料的回收。
(1)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直接承包。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
(2)也可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
(3)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
3、成本控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就是将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并且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人作为控制项目成本的首要责任人,在项目投标前,需和预算员制订相应的投标书。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项目工程的材料费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须严格用料制度,材料的任何管理都需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对于那些施工现场消耗较大的辅助材料则实行包干制度。
(2)控制施工人员的支出费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须按照工程量的大小和内部制订的劳动定额计算出施工人员的总数。通过对施工人员数量的控制,间接控制施工人员的人工费用,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减少由于失误而造成的浪费: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应严守质量关,真正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通过对质量的严格控制,减少返工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4、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
5、质量控制
(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2)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6、施工安全控制
(1)建立安全责任制
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作为公司和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项目工程施工前,所有相关负责人都必须签订安全责任书,以防安全事故发生后无人负责的情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这些人都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2)配备安全设施与安全员
安全设施与安全员在施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对项目工程的整体安全控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设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损失程度非安全费用能够比拟。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需要配备专职的安全员,班组也需配备兼职的安全员。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以免对工程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前,需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特别是对新进施工人员。当进入正常施工时,班组需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并对详细情况进行一一记录。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使他们的人身安全得到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
[1] 郝恩武.浅析对提高工程工序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0(05)
[2] 沙文军.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6)
[3] 冯米能.论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风.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