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5篇

时间:2019-05-13 07: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文化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文化概论》。

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考核要求

绪论

(一)“文化”的界定 1.识记:

(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广义文化的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理论的依据。

狭义文化的定义是: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心态的部分。

(2)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定义。

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是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材料等。

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征,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观念: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生产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思潮,称作文化思潮。

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领会:

(1)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的辨析。

(2)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概念的辨析

3.应用:应用上述概念辨析具体的事物属于文化现象还是文化事象。

具体的事物属于文化现象。

(二)文化民族、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1.识记:

(1)民族文化的定义。

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2)国别文化的定义。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2.领会:

(1)中国文化的性质。

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

(2)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1.识记:(1)传统文化的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2)文化传统的定义。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2.领会: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

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

3.应用:当前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分析。P11-12

(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P12 1.识记: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2.领会:(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学的区别。3.应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应当达到的目的。P12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中国地理特征与气候特征 1.识记:

(1)中国地势和地形特点。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2)气候变化大势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风气候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灾病虫害等等。

2.领会:

(1)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光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其次是地理通道。

(2)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领会:

(1)广阔地域的人群众多。(2)“天下”观念

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

(3)地缘特征与文化命运;地理的历史舞台与文化的悠久。2.应用: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 1.识记:

(1)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

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看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2)古代的“九州”。

《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青、徐、扬、豫、梁、雍九州。2.领会:形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因素就是自然环境。第二个因素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第三个因素是特定地区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第四个因素是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3.应用:西部开发与文化建设。

(四)古代区域文化概况 1.识记:

(1)先秦时期几个重要文化区域。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把“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西(即关中)地区、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龙门—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一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

(2)秦汉时期农业与农牧交错区的大致界限。

龙门—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一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

2.领会:唐初南方文化状况的概观。

(五)地域文化的作用

领会:地域文化几方面的作用。P28

(六)古代保护利用自然的得失 1.识记:

(1)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P29(2)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

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2.领会: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P32 3.应用:谈谈环境保护对文化发展的重要硬影响。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识记:

(1)新石器时代。

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三大文化成就。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3)三皇五帝的传说

神农氏发明农业、有巢氏发明居室。五帝: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二)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 1.识记:

(1)敬授民时。

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括的是把握农时的努力,这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2)夏、商、周的年代。

夏: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商: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到公元前771年。

2.领会:

(1)夏、商文化特点。遵命、近人、远鬼神即所谓的夏上(尚)忠。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出土商朝。

(2)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力。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3)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三)春秋时代的文化创造 1.识记:

(1)百家争鸣的特点。九流十家(2)重要极佳的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管仲、吴起、商鞅、韩非子。墨家:墨子。阴阳家:邹衍。名家:邓析,公孙龙、惠施。

2.领会:各家思想的特征。

儒家:思想核心是仁。道家: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在个体精神解放。法家:以杀去杀,以刑去刑。墨家: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阴阳家:五德终始,董仲舒天人感应说。

(四)秦汉时期的开拓边土 1.识记:

(1)汉武帝时打击匈奴的几次战争。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的河南战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争夺河西走廊的河西战役,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2)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3)丝绸之路

2.领会:打击匈奴的后果。

打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西汉北部地区的威胁,还引发了西域的打通。

(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 1.识记:

(1)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

(2)独尊儒术。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

(3)察举制。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2.领会:

(1)分封制向郡县制度的转变。

七国之乱的爆发及其平定,标志着分封诸侯的做法的彻底过去时。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消弱政权的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最终得到确立。

(2)汉武帝中央集权措施。

弱干强枝政策

(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

察举、征辟、考试

(4)经学的作用及变化(5)士大夫阶层的养成

(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 1.识记:

(1)永嘉之乱 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事成“永嘉之乱”。

(2)十六国

初期进入内地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互相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3)玄学

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清淡”,清淡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在文化方面一个重要结果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4)般若学和涅槃学

魏晋南北朝佛家交易的流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道安;后期以涅槃学为主。(5)《神灭论》范缜 2.领会:

(1)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和后果

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深层原因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的势力膨胀,根本妨碍着统一王朝的稳固。

士人的不恤国事,奢侈腐败。

(2)南朝士族政治及士族文化(3)开发江南的过程

(4)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5)南北民族融合

(七)唐朝开放精神及其影响 1.识记:

(1)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科举制 大致分制科和常科两项。2.领会:

(1)唐朝的北方文化背景及其作用

(2)在民族关系上开放精神的体现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八)唐宋间的社会文化变革 1.识记:

(1)中唐时期(2)古文运动(3)新乐府运动(4)理学

(5)王安石变法 2.领会:

(1)两税法的作用

两税法的意义绝不止仅限于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难这一点,它标志着一种王朝观念的变革,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影响至深。

(2)南方经济的高涨(3)市井文化的兴起(4)新党旧党的分歧

(九)元朝时期政治文化及民族融合 1.识记:(1)色目人

二等人,主要是西北人、西域人乃至欧洲人

(2)南人

四等人,南方最后被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3)回回

(4)孟德高维诺

1291年,意大利方济各会士乘船到达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

(5)八思巴

喇嘛,忽必烈奉西藏僧人八思巴为国师,又设宣政院。

(6)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

(7)儒户

可以免除赋税 2.领会:

(1)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

(2)基督教与穆斯林的传入(3)元朝政治及经济政策(4)元朝时期的文人戏剧

(十)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时期的政治 1.识记:

(1)利玛窦

明朝西方教士

(2)徐光启 及李之藻等的科学精神及其著作,都与受西方文化影响关系巨大。《农政全书》

(3)一条鞭法

明朝万历年间 曾有过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即“一条鞭法”。(4)摊丁入亩

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第目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5)锦衣卫(6)税监 2.领会:

(1)朱元璋出身与明初政局的关系

缔造他的政治规制时,受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蒙古贵族政治的混乱给他的教训;一是他贫苦乡村生活所经历、见闻的鱼肉小民之事,给他造成的心理影响。(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

(3)西方对中国的介绍和对中国的学习(4)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重农抑商

(5)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表现(6)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十一)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与士大夫的文化活动 1.识记:(1)王阳明

开创王学。

(2)文字狱(3)乾嘉学派 2.领会:

(1)明清士大夫群体的分野及学术活动(2)清初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

王夫之《船山遗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黄宗羲《名夷待访录》、《名儒学案》

(3)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生产文化 1.识记:

(1)中国的生产文化的含义

(2)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 2.领会: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二)农耕灌溉文化的内容 1.识记:

(1)农耕灌溉文化的含义(2)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 2.领会:

(1)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2)农事信仰的文化阐述(3)农耕仪式的类型与功能

(4)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

(三)农政思想的内涵 1.识记:(1)农政(2)勤农观

2.领会: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四)市商贸易的以文促商模式 1.识记:

(1)市的概念(2)商的概念

(3)市商贸易的商业活动模式 2.领会:

(1)传统市商贸易的文化特征(2)市商贸易以文促销的模式

(五)手工业的行业管理规范 1.识记:

(1)工匠集团(2)行会组织 2.领会:(1)“匠技”的文化史意义(2)民族手工业对农业文化的促进

(六)衣、食、住、行的文化含义 1.识记:(1)家庭(2)家族

(3)地缘关系 2.领会:

(1)中国家庭文化管理的要素与含义(2)社区文化活动的特征

(八)传统科技的文化特征 1.识记:

(1)传统科技的概念(2)阴阳合历(3)本草之学

2.领会:传统科技的民族文化基础

3.应用: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九)四大发明的历史启示 1.识记:

(1)四大发明的内容、发明者与发明时间(2)四大发明的对外交流

2.领会:四大发明的民族成就感与历史局限

第四章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

(一)宗法制 1.识记:

(1)宗法制的定义

(2)宗法制产生的历史背景(3)宗法制的特点

2.领会:宗法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文化影响

(二)君主专制及其特点 1.识记:

(1)君主专制制度的定义

(2)君主专制体制:三公九卿、三省六部、郡县制(3)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2.领会:

(1)家天下的含义

(2)宗法制与王朝统治之间的内在联系。3.应用:分析君主专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三)科举制的地位与作用 1.识记:

(1)科举制的概念

(2)科举制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明经、诗赋取士、行卷、策论

(3)科举制的特点 2.领会: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3.应用:科举制对今天文化教育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四)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 1.识记:

(1)法律制度的定义(2)《法经》、《唐律疏议》、“春秋决狱”(3)儒家文化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 2.领会: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

3.应用:古代法律制度对今天法制建设的启示

(五)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及特点 1.识记:

(1)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2)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

2.领会:传统社会礼与俗的关系

3.应用:通过传统社会礼俗的关系,体会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

(六)皇家贵族礼制 1.识记:(1)‘五礼’的含义

(2)祭祀典礼的类别:天神、地祗、人鬼(3)冠婚礼的意义:周公六礼、冠礼 2.领会:皇家贵族礼制的文化特性

(七)庶族平民礼俗 1.识记:

(1)岁时礼俗的伦理性

(2)人生礼俗的内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五服”(3)家训族规的规范功能

2.领会:庶族平民礼俗与社会上层礼制的关系

第五章

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

(一)中国传统的思想模式 1.识记:

(1)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含义(2)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含义(3)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含义 2.领会:

(1)中国古代重体悟的、已经验为基础的只管思维特征。(2)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内容和特征。

(3)中国古代注重在对立统一中来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辩证思维特征 3.应用: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二)中国传统的治学观念 1.领会:

(1)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及影响最大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对中国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中庸之道的价值观的主要意义及它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3)中国传统知行合一实践观的特点

2.应用: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传统的哲学观念

(三)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 1.领会:

(1)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状况及其社会作用

(2)道教的形成和信仰特征及其与古代医学、化学、药物学、文化艺术的关系(3)佛教的形成和基本教义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带有宗教色彩的先秦儒学 2.应用:

(1)如何看看待原始宗教(2)对道教与佛教的评价(3)对儒学的评价

(四)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识记:

(1)孔子、孟子、董仲舒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论述(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2.领会:儒家伦理道德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应用:分析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五)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1.识记:

(1)儒家理想人格的两个层次

(2)儒家对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要求 2.领会:儒家倡导君子人格的主要目的

3.应用: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说明如何为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赋予新的内涵

(六)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识记:古代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 2.领会:古人对教育的社会作用的认知

(七)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 1.识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 2.领会:《大学》中古代教育八个步骤的先后关系

(八)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 1.识记:古代教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2.领会:

(1)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实践意义(2)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学习效果

3.应用: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说明怎样运用学思结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九)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

1.识记:有关各艺术的门类发展历史的基本常识 2.领会:各艺术门类的基本特点 3.应用:

(1)结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

(2)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十)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

1.识记:有关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几种重要命题

2.领会: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在各种艺术形式的具体表现

(十一)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

1.识记:古代艺术的集中重要的审美观念 2.领会:(1)“中和之美”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

(2)尚意追求在魏晋时期各艺术领域的具体反映(3)尊崇自然审美和观念的哲学基础

3.应用:分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领会: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二)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 1.识记:

(1)现代中国境内的语言种类(2)语系的概念

(3)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几个语系(4)汉语七大方言

2.领会: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

(三)汉语汉字的特点 1.识记:

(1)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2)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

(3)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2.领会:

(1)汉语的特点(2)汉字的特点

(四)汉语汉字的传播 1,。识记:

(1)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2)“域外方言”是指哪几种语言

(3)朝鲜、日本、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蚊子叫什么 2.领会:

(1)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汉语汉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五)中国传统的语言观念 1.识记:

(1)什么是语言崇拜(2)什么是避讳

(3)什么是“名实”之争

(4)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理论是谁提出的 2.领会:(1)避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2)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

3.应用:谈谈对语言崇拜观念的认识

(六)中国传统的文字观念 1.识记:

(1)河图洛书说(2)仓颉造字说

2.领会:评价汉字崇拜和汉字否定的文字观

(七)传统的汉语汉字规范意识 1,。识记:(1)《史liu篇》的时代合作者(2)秦代“书同文”政策(3)许慎和《说文解字》

2.领会: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八)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 1.识记:《三字经》、《千字文》的作者

2.领会:传统语文教育包括那几项主要内容 3.应用:谈谈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九)汉语汉字与文学艺术

1.识记:对偶、顶针、回文、析字、复叠等修辞格的概念 2.领会:

(1)因汉语文字而形成的中国文字在形式方面额特点(2)汉字构形为书法艺术提供的条件

(十)汉语汉字的民俗

领会:举例说明几种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项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于现代化

(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 1.识记:

(1)中国文化对印度佛教的消化吸纳与中国化(2)西方欧洲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冲击 2.领会:

(1)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充分的开放性以及以我为主、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2)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刺激、整合与变迁的过程

(二)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1.识记:

(1)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2)四大发明、科举制度、儒家学说对世界文化的具体影响

2.领会: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轴心与人类文明的重镇,给世界文化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三)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 1.识记: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与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

(2)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三大主要思潮

2.领会: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

(四)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识记: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2.领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二篇:中国文化概论

课堂随想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作业

从汉字讲到中医,从华夏与夷狄之分讲到中西方的文化信仰,让我们重走了一遭这五千年来的历史,走了一遭欧亚与美洲。实在的说,《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已经颠覆了我的从前的一些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给我映像最深的是汉服,因为仅仅是汉服这一环就占去了这门课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也不只是老师关于汉服的讲解用了很长时间的原因,更是汉服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又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常讲衣食住行,衣在首位,是因为服装不仅是人的一种外在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的最综合体现。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主要是指清代以前,在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它作为一种独立服饰体系,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貌,即已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且明显区别于我国其它民族,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更与现代服饰在制式风格上有着质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中国古代胡人所穿的服装为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今天,汉服一直传承着,即使经历过了蒙元满清的民族压迫,它也一直没有断绝。汉服也不是仅仅一个款式,也有分为“深衣”,“襦裙”,等等宽袍大袖的风格,也有“短打”精干实在,虽然款式不同,但却有一个特点始终不变,那就是“交领右衽”。

其次便是关于蒙元满清的讲解。蒙元满清是否”属于”中国?今天我们普遍认为是的,过去我也是这般想法,但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开始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即蒙元满清有“中国”之名,而无“中国”之实。“中华’我们亦称之为“华夏”,“华夏“一次中,”华“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夏“为礼仪之大故称夏;古人是以服装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之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含义,因此“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诗书礼乐志所用也,礼乐易春秋——即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为礼乐教化,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今天我们时常听到有人夸赞成吉思汗如何如何,康乾盛世如何如何,殊不知蒙元满清都曾踞于中国的土地上,但其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想到都头皮发麻——满清以暴力来强制中国人剃发易服,其所实施的文字狱实在让人闻风丧胆,人人谨言慎行;蒙元犹有甚之,在蒙古人的铁骑与弯刀之下有多少中华儿郎死去?又有多少老弱妇孺惨遭杀害掳掠?甚至有他们吃人的骇人传闻。这岂是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说到“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我久不看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了,不知道里面怎么说;但在报章杂志上,却有时还看见以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过去,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许正有着大关系,而且无论如何,总是说些真实的好。”而满清虽没有诸多耸人听闻的事,但如何不与蒙元一般对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伤害,直至产生一定的历史倒退?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说:“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敬服他的英雄。甚而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却还恭维成吉思汗。“

还有便是中医。过去的我虽然知道中医是什么,却不甚了解,甚至连中医在2003年的非典恐慌中屡建奇功的事迹也是不久前的课上才了解到的,实在是有些惭愧。老师讲透过中西医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实质是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西方的医学是科学,是对“物“而言,而中医是”人“学,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的学问。但今天的中医实际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比如现在很多人一谈起中医,最常说的就是,中药没有副作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一句话:”是药三分毒。“这有没有副作用大家心里都有点悬。然后就是,’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可是在这个忙碌的社会里,就算是揣着几片药有时还会忘吃,谁还会有功夫等待煎熬中药呢?再如,像大点的手术,中医它搞不了,中医现的功能更多的是调养,也不提倡动手术,认为手术会“伤气”。还有就是中医的科学性,注意,是科学,有证据才叫科学。中医强调的阴阳五行,说人身体里有阴阳五行,这又如何证明呢?今天的大多数人受的是科学教育,没法证明的事如何让人放心?而且现在的中医理论体系,还是以前祖宗那一套,没一点新意,病毒都在变异了,还固守老一套可行吗?诸般疑问,实在是让中医难以翻身。但有一点我是始终坚信的,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医的复兴也指日可待。

最后,我认为《中国文化概论》其实是一门很值得深思的课,尤其是批判关于现代中国人关于蒙元满清的“误解”时,我有一种迷糊是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的观点虽然有些我也不怎么赞同,但始终都让我深受启发。

庄艺峰

20125565 土木5班

第三篇: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你的个人感受或实际情况,谈谈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意义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周易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释、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的方面看:符合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具有现代意识,又具备深厚民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有助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从小的方面看:对于个人自我完善、发展,在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等方面有益于个人的现实人生。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曰民族魂)和国民性格(或曰国民性)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就儒家文化传统而言,它既已融入中国文化传统,其精神价值必然活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再创造的生命之源。经过创造性转换,传统的儒家文化将构成新文化的要素之一,而与现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儒家文化可以获得其定位。有了这样一个定位,将会对儒家文化有更平实的客观的理解。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从一个事例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影响

经过2000余年的不断发展和补充,儒家文化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直到现在仍在深刻的影响者我们的思想,指导者我们的行动.

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诸如直面正道、贵和中庸、天人合一、民为邦本、重情轻理、平均主义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凝聚民众力量,注重自然环境,尊重生命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有诸多消极影响,关键是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从中汲取、升华出前进的力量。

比如,儒家文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且不平等的意识已深刻印在每一个人的骨髓之中,在一个家庭中,当一个新生命一经诞生,家长在“为了子女的未来”的美丽谎言指导下,就开始按自己的意愿管教、雕塑自己的孩子,尽管有些家长自己就是文盲或流氓、恶棍或...等,儿童稍有不合大人的意愿,轻则吵骂,重则巴掌棍棒交加,大家熟知的板子就是最好的例证.稍长大,在学校里又受到老师的严厉教育和雕刻,在压抑的、扭曲的社会环境里,很多人形成了乖顺、胆怯、懦弱、自卑、内向甚至性格孤僻的不正常性格,当这些人走向社会失去管教后,压抑的人性开始喷发,有些人开始变得放荡不羁,反道德反社会反人类,常作出很多令人匪拟所思的事情。传统观念中本来有养儿防老的意愿,但遍观中国的农村社会,首先由儿不养老的官司经常出现,儿不养老和不愿养老的现象更成为普遍现象,传统的孝道在现实社会中几乎不存。

没有历史的延续,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没有文化的滋润,也就没有现实的文明。文化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结晶,也是后人从事活动的方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活动的背景

与条件,主要是靠文化的影响与传递。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3.结合“诚信知报”的传统美德,谈谈当今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

“诚信”,即诚实守信。在中国传统社会,“诚信”倡导忠诚、诚实、守诺、信任,被看作进德修业、立人、立政之本。当今,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状态,人们为传统的诚信道德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公平、公正、守信、互利,使之在今天的社会交往和公共关系中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

在大学,考试作弊屡见不鲜,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考试能及格,寄希望于作弊。他们认为“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为了得奖学金、评优、入党也进行作弊。还有部分学生看到别人作弊,怕自己吃亏,便随波逐流。

2、求职中不讲诚信

为了能在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及各种评优奖状,为自己安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头衔,在履历中言过其实、极力渲染,编造各种在校的工作、实践经历。例如:山西某国有企业一次招聘了22名大学生,人事处处长发现担任过班、系、校学生干部的有15人,获各种奖励者21人。他暗中在这些学生的同学中作了调查,结果22人中,真正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仅为8人,获系以上奖励者仅为12人。

3、在助学贷款中不讲诚信

大学生在助学贷款中的不诚信,有些学生通过制造虚假证明来申请助学贷款,以满足自己的高消费;有些学生在毕业后拒绝向银行提供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恶意拖欠贷款。如甘肃省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从2000年开始发放的,据有关人士介绍,截至2003年9月底,全省高校获得贷款的大学生已接近1万名,贷款余额达5406.43万元。其中,不少学生已毕业进入还贷期,但实际情况非常令人遗憾。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客观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许多人把对物质和功利的追求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常常采取不正当甚至非法手段在社会各领域进行恶性竞争。在经济领域中,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的现象司空见惯;在政治领域中,一些官员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下,得过且过,知法犯法、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之风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立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学校的不诚信现象也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精神,上课应付、不求质量,在校外担任多项兼职;在学术上缺乏严谨的态度,抄袭论文,盗用他人研究成果。这使得教师在学生中的“典范”形象大打折扣,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主观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的能力较差,尤其是看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实人”常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诚信”美德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各种不诚信的行为。

【4】、谈谈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1)巩固封建统治者的地位,统治者利用道教的威信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比如在唐朝时期李世民崇尚道教,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代,道教也以此为契机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

2、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巨大贡献。当时的炼丹技术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相信有长生不老药,要求道士为自己进行炼制,虽然统治者别用用心的想长期统治社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炼丹文化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当时一些道教人士通过炼丹来修炼,以此希望可以通过炼丹这条道路来实现“羽化豋仙、延年益寿”,比如当时道教内部出现了“金丹派”。同时火药的出现也与炼丹有一定的关系。

3、对古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现在的道观的神仙造像和壁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价值更是不言而喻。当时的神仙传说和各种神话故事丰富了我国的古代文化,《西游记》、《哪吒传奇》动画片中也因为其中所表现的神仙世界和神仙形象也是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4、对当时医学的发展的贡献。道教和中医学又相互借鉴,共同推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如古代的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在中医学方面都有极高深的造诣。其中这也是中国气功养生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一代武学宗师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现在也是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喜欢的一项休闲活动。

此外,道教在其它文化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如天文、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俗、民族关系和农民运动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5.简述中国近代文化论争的三种主要观点

[书上340—342]

6.联系中华民族伦理道德观谈谈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多发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超出一般的市场违法违规范畴,它也正暴露出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聚氰胺奶粉、甲醛奶糖、“地沟油”菜肴、“染色馒头”、“苏丹红”鸭蛋、“孔雀石绿”鱼虾、“瘦肉精”猪肉、“墨汁石蜡”红薯粉,以及其他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古训,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归结之一。“谋财害命”自古以来就为中国人所唾弃憎恨。而纵观当前的食品行业,道德伦理问题已处于危险境地。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法律和制度是刚性的,而道德的培养是根本的。”赵成根说,对于治理食品安全问题,虽然目前来说法律制度很重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加强道德观念的培养,让从业者主观上不愿“唯利是图”。

无疑,多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是简单和孤立的,它是当前中国社会公共道德体系中一个令人焦虑和担忧的不良典型,与中共倡导的“以德治国”理念格格不入,必须采取系统的部署、长远的规划加以彻底整治。

2006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要引导树立包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胡锦涛今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7】谈谈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但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以及婚丧嫁娶、吉庆节日等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世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1、佛教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带动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学术思想、修养方法、音乐美术、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等。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佛学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精神生活以新的启发。

3、佛教为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例如,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4、佛教对中国音乐、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5、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

【8】民本思想的意义及其在今天的影响

1.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它是以民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民贵君轻,民心向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从总体上说,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贯性,因此,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民本思想仍有值得借签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就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产生的原因,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影响及其现实价值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2.孔孟子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思想的一颗明星,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重民思想、惠民思想、爱民思想与用民思想,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内容。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历代的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一民本思想的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应有的积极意义。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就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无疑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的。

第四篇:中国文化概论

庹国阳

1:54:57 AM

第 1 页

2013-4-8

1:54:57 AM 中国文化概论

道德与文化

1、文的意涵

(1)纹理

(2)礼乐制度

(3)道德

2、化的意涵

3、教化

(1)定义:指中国古代以孝亲伦常来变俗易教得文化现象(2)种类:

政教改化:有组织,强制的 政教风化:有组织,并非强制的 教育感化

4、孔子在中国道德文化建构中的作用(1)孔子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那些思想基础?

积极乐观的有为精神

开创了重视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

确立了道德谱系的阿基米德点(2)孔子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建构

A孔子与春秋时代的基本状况 B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仁

孔子的道德是建构在自觉意识和亲子之爱的基础上的

(3)如何理解孔子对传统道德的重新奠基 1春秋以前的传统道德具有浓厚的巫术文化色彩,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这种依靠外在强制的道德已经丧失其社会整合功能。

2孔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人类思想大爆炸的时代,当时的中国理崩乐坏,道德急需重新建构。

3孔子最大的贡献是将道德由外在强制的社会规范转换为内在的情感自觉,即道德必须建构在一种自觉的个人意识基础上。

4同时这种以亲子之爱为核心的道德正是建构在传统的宗法血缘社会基础之上的,这使它具有了道德展开的起码前提。

三、什么是文化

(一)定义

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和内患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符号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数。

第四章

中国文化土壤

一、定义

即指中国古代伦理型文化形态及其文化广性所得以形成的特殊文化环境

二、内容

1半封闭的温带大河大陆型区域地理 2建立在这种地理环境上的农业生产方式

(1)夏商周的原始协作式农业经济

(2)秦至清的家族式小农自然经济

3与上述地理环境和农业经济相适应的大一统的宗法组织

(1)夏商周三代的宗法分封制

(2)三代以后的宗法君主制 分封制

定义: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性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叫分封制。义庄的创始人:范仲淹

中国在二级群体中获得社会性满足的顺序:伦理——法律——宗教

中国的物态文化

一、物态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二)特点:1 创造性

2时代性

物态文化的时代性并不意味着进步性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峰时期是宋朝,中国古代文化的隆盛时代是隋唐;

3民族性

二、中国物态文化元素概述

(一)生产 1农业

(1)基本情况:中国古代农业南北经济分界线:秦岭——淮河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分界线:长城东段或(400mm等降水线)最伟大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2)特点:土地国有,家庭生产

(3)农业生产与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平1

庹国阳

1:54:57 AM

第 2 页

2013-4-8

1:54:57 AM 保守

忍耐

2手工业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手工技术文献

家庭手工以纺织品生产为主 3商业:单向性的朝贡贸易

内敛式的海洋贸易

中国古代的四民分业是士 农 工 商 中国古代抑制商业发展的原因:

第一,中国文明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文化格局,抑制商业的过分发展,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第二,商业的发展导致的贫富悬殊与平均主义为核心的家族伦理传统相冲突;

第三,抑制商业也与以农业为本位的古代文化生态息息相关;

第四,中国传统世界观对经济人生得消极态度也导致了对商业的抑制。

中国历史上唯一 一个从不贱视商业的王朝是元朝。

(二)生活

1、衣服

(1)基本情况

中国服饰最早利用的植物纤维是葛,成为文化残存的中国古代的衣服材料是麻,丝与瓷是中国早期外销的最重要的两种商品(2)中国服饰的文化功能 A人兽之别,羞耻感

B华夷之别,交领右衽

C尊卑之别,长衣配饰(3)当代社会中的服饰

2、饮食

人类饮食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是进餐时间的规律性

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第一,典型的农业文明; 第二,宗教观念淡薄; 第二,极强的群体意思;

第三,等级性和平均主义观念相辅相成; 第五,中国文化的早熟而不成熟。

最早提出“中国文化早熟”的人是梁漱溟。中国文化早熟(优缺点)的表现(如何理解)第一、思维方式上,直觉发达,理解滞后;第二,世界观上以天人合一代替天人相分;

第三,社会关系上以血缘代替业缘;第四,文化人格发展的口腔期固着。

3、建筑

(1)传统建筑概说

世界建筑分为三大体系:欧洲,伊斯兰和中国

中国建筑的三层式被称为天地人

中国传统建筑如何体现传统价值观的?

第一、由于受天人合一的影响,中国建筑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从未有西方式建筑永恒不朽的思想,中国建筑以木料为主要购材,斗拱为结构之关键;

第二,祖先崇拜的宗法制文化传统;

第三,极强的守恒性;第四,强调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

4、社会交往

黄帝——轩辕氏|:车子的发明者 中国社会公德缺乏的原因:(1)社团生活的缺失

(2)社会公德所要求的理性精神的缺乏(3)社会伦理的家庭化

(4)公共空间的权力化、等级化。

第六章

中国的制度文化

一、制度文化的定义: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为适应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而组建的各种具有外在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二、特点:

1、时代性

2、客观性

3.、强制性

三、中国制度文化元素概述

1、科举制度

(1)定义: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并由分科取士而得名。从隋唐至清末,历时1300年,全盛于明清时期。(2)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A两周时代:世卿世禄制

B战国时代:客卿制

C帝国时代

察举也是汉代最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

D共和时代:选举

(3)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A使权力资源的分配有序化,减少了社会动荡;

B维护了大统一的政治格局,强化了中央集

庹国阳

1:54:57 AM

第 3 页

2013-4-8

1:54:57 AM 权统治;

C传承了中华文明;

D科举制度造成了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维定势。

2、法律制度(1)定义和特点

(2)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

B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以法律手段推动和保护改革;(历代王朝的各种改革称之为“变法”)C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D君主在立法和司法中具有决定作用;

E重刑轻民,民事、经济法律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F立法、司法与行政统一,行政干预司法;G以实质正义代替程序正义。

《唐律疏议》——把儒家思想法律化

第七章 中国的行为文化

一、行为文化定义

行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二、特点:

1、大众性

2、民族性

3、地域性

4、非强制性

三、行为文化元素概述:仪式

(一)定义与特点

1、定义:仪式是指按某种规定程序而进行的,由传统习惯发展而来,并且为人普通接受的一种行为方式,用以界定和表现特殊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

2、特点:(1)神圣性

(2)话语的神话性(3)象征性

(4)高度的形式化

(二)节日

1、节日的本性(1)节日能让人在一个非对象化的时空中自由地舒展开来。

(2)节日体现了一种活生生的时间节奏。在中国,仰韶文化时代是森林休耕,龙山文化 史灌木休耕;春节在中国已经有至少三千年的历程。

(3)作为生存时间与体验的节日,总是会有些不寻常的交汇和新鲜经验。(4)节日还具有一种重新创造世界的神圣氛围。

2、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些特点?(1)根植于农业文明

(2)祖先崇拜的宗法制特征(3)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4)非人格化特征

第八章

中国的心态文化

一、定义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等。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二、特点:

1、精神性

2、先验性

3、超稳定性

三、中国心态文化的特点:人文性

1、这种人文性并不意味着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

2、这种人文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神本主义;

3、与此相关的就是中国人对伦理的过度重视;

4、非科学性的实用理性文化传统。中国四大实用文化:兵、农、医、艺。

唐代佛教唯识宗哲学消亡的原因就是因为思辨性太强。

中国文化实用理性的文化传统产生的原因:

1、与商周巫术文化传统的没落有关;

2、长期的小农生产的经验论导致了实用理论的顽强保存;

3、宗法血缘导致了人际关系异常突出,阻碍了纯粹理性的发展;

4、先秦时代的社会大变动决定了当时中国人执着于人间世道的实用探求。

四、中国心态文化元素概述

心态文化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思形态。

(一)社会心理

1、定义: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风貌,是尚未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庹国阳

1:54:57 AM

第 4 页

2013-4-8

1:54:57 AM

2、乐感文化

从文化模式来说,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也称爱感文化),基督教就是这种文化的表征,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伦理型 特点:

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日本文化按照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说法就是耻感文化。特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中国古代的艺术(1)青铜器

A、特点:饕餮纹,人兽共生

B、美学风格:李泽厚称之为“狞厉的美”(2)雕塑

特点:与绘画有关:一是平面性,二是彩绘(3)书法

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4)绘画

特点:一是散点透视,二是遗貌取神 文人山水画以宋元时期水平最高(5)音乐

中国音乐的主流是无音节体系(6)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最有代表性的剧种是京剧和昆曲

特点:程式化,虚拟性

程式化:程式指的是前人戏曲艺术经验的凝固形态、程式化就是在戏曲表演中以故常为法度的一种普遍倾向,是对前人戏曲经验和已有格局的蹈袭和俯就。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

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的文化领域 经学:训解和阐释六经及其儒家经典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学术领域中压倒的一切的学问,成为古代社会汉以后历代的官学。

近代以来在物态文化方面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在制度文化层面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心态文化方面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五四运动”。

第五篇: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在这学期的日子里,卞老师和我们一起走过了这段中国文化的日子,让我们有点依依不舍,不愿和《中国文化概论》说再见。

首先《中国文化概论》在卞老师的讲解下,讲的非常棒,非常有趣,非常生动。特别是卞老师的渊博知识、诲人不倦的态度,非凡的谈吐,征服了我们,征服了我们的心。向我们传授了中国文化知识,习得了传统文化的精要。

《中国文化概论》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全面介绍,详细的介绍了中国的哲学、宗教、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和以为那个我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以前知识认为精神方面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我现在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止表现在这方面,这只是他的精髓而已,还包括更多的东西:科技、文化典籍、宗教、教育、艺术、文学等等众多的东西。比如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即饮食文化、衣饰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姿,斑斓多彩。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相继不绝;代有高峰,蔚为奇观;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成就和特点,使《中国文化概论》的设置更加有必要。它使我们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它有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认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我们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具于以上《中国文化概论》的基本内容和总要意义,我认为《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设置更加有意义,有必要。我认为该课程的设置并不是只在文学专业开设,应该让更多的院校专业设置,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在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情况下,在西方思想的泛滥下,我们每一个国人都应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东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的作用。只有热爱中国文化,才能是国人更加自豪,才能使国家立于民族之林,才能在现代中生存。

特别是在近年来,兴起的中国热,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当西方的发展进行到死胡同的时候,他们开始向这个东方,东方的中国寻求解决的道路。原因就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他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知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治世不一道,变过不必法古”的变革精神;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奋发图强的锲而不舍精神;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

《中国文化概论》总之向我们传授了太多的中国最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

下载中国文化概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文化概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古代女性大体地位及其体现 2011级英语二班 20114031047田琳 摘要: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母系社会时期除外)。“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从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

    中国文化概论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资料 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 答:(1)文工团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

    中国文化概论参考材料1

    中国文化概论参考材料(1) 默认分类 2010-05-05 16:44:04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中国文化的基本背景 1、地理与文化 2、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3、中国 中华 中华民族 4、地理背景......

    中国文化概论论文

    浅谈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所谓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才任官的制度。一般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于隋代(公元607年)。这项制度对于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社会、学术......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感受 原本以为《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会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可当我自己坐在课堂里感受武才娃为我们展现的中国文化精髓的时候,我发现这却是一门很有教......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观》学习心得 程 海 霞 文化是什么?在文化研究已进行百五十年的今天,提出这么个“常识性”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对之嗤之以鼻:文化不就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吗?但是,“常识......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文化的概念: (总体)文化是人类有意识的在自然界和社会的活动及结果。 (广义)人类社会的所有历史活动及其结果。 (狭义)一个民族的繁衍及其形成的物质、制......

    尔雅中国文化概论2016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20) 成绩: 100.0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媵嫁制度兴起于。(1.0分) 1.0 分  A、 夏  B、  商  C、  西周  D、  汉  我的答案:C 2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