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学案(5篇)

时间:2019-05-13 07:5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叔叔于勒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第一篇: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课时:三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

2、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3、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作用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做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积累与预习

1、文学常识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主要的是________。②小说情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说的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心理描写等。

2、注音

拮据()()褴褛()()煞白()

张皇()阔绰()

栈桥()

牡蛎()

3、查工具书解释词语。

①阔绰

② 褴褛 ③与日俱增

④狼狈不堪 ⑤郑重其事

⑥莫名其妙 ⑦十拿九稳

⑧拮据

4、《我的叔叔于勒》作者 ________是 19世纪 _____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中短篇小说《

》、《

》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5.小说直接或间接地交待了几个人物,其中于勒与若瑟夫是_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于勒是_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克拉丽丝是________关系,克拉丽丝与若瑟夫是

________关系。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悟,理顺情节。

1.简述故事,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有完整的情节、不使用第一人称讲述。

2、速读全文,填写下表,理顺全文层次。

情节:开端(盼于勒)→ 发展()→ 高潮()→ 结局()

3、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叙事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暗线。

二、课文分析,把握主旨。

1.在课文上圈画出从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角度展现利普夫妇性格的句子,有何变化?想一想他们的这些变化,揭示了人物什么心理,作者这番描写是为了刻画

人物什么性格?

2、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

3、在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深处不变的是什么观念?

4、全文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5、你对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有什么评价?

三、精读品味,讨论质疑,感受小说魅力。

1、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

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也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推动情节发展的两处重要悬念,作适当分析。(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

2、体会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速读全文,标记描写环境的语句,揣摩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谁是小说的主人公?

4、体会题目的妙处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么?

5、你的疑问

四、感 悟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反馈·总结 1.回答问题

1)“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

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句中加点词语很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请你加以揣摩。

2)菲利普先生有这样一句话:“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菲利普先生“早就看出来了”吗?他究竟看出什么了呢?

3)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4)被打发到美洲的于勒先后写来了两封信,两封信的要点是什么,信在小说中其什么作用?

5)“我”为什么会给于勒那么多小费?你能够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课文倒数第八节吗?

6)“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读完本文,你对于勒肯定也有自己的态度?你是同情还是鄙视这个人物,或者有其它的看法?

2、任选一个写作,200字左右

(1)想想一下,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是怎样的?

(2)在哲尔赛岛上,“穷于勒的事”被“我”的姐夫知道了,事情又会如何发展?

3、推荐阅读《项链》

一、巩固练习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媚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 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答:________。

(3)“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那番话的?它表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亲对于勒的态度前后急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给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体现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我”心里默念的话,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力求清楚地交待于勒的身份。B.表明“我”此时的复杂感情。C.强调“父亲的弟弟”,表明“我”对父母的困惑、不满。D.强调“我的亲叔叔”,表明“我”对叔叔遭遇的同情。

(10)“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

(一)(甲)有一天,大约是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算他的账。

(乙)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1.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甲、乙两段都采用了_________ 描写的手法,此外,乙段还兼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 描写的手法。

2.甲段中的两处细节描写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对乙段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心里默默地责备于勒,认为这个叔叔不可原谅。B.我虽然年青,但因受父母的影响,不愿与亲叔叔相认。C.我对于勒充满同情心,但碍于父母关系,不敢上前相认。

D.我虽然知道这个水手就是自己的亲叔叔,但因他穷困潦倒,故不想相认。4.从甲段丁举人打孔乙已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5.乙段“母亲”对于勒的称呼除了用“那人”以外,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_。这些称呼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某些人们道德的堕落,良心的泯灭,人与人的关系只剩下了________关系。

6.甲段中,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写成“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合乎情理?为什么?这样改行吗?分别说明“行”或“不行”的理由。答:(1)在[甲]文中,母亲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

B中考题精选(贵州铜仁地区,2000年,14分)(甲)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乙]我走在街上……一个衰老的乞丐把我叫住。

他向我伸出一支红肿的脏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着周济。

我摸遍了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块手绢也没有。我身上什么也没有带着。

可是乞丐等待着……他那只伸出的手微微晃动着,哆嗦着。

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便紧紧地握住这只颤抖着的脏手……“请勿见怪,老哥。我什么也没有带着,老哥。”

乞丐那对发炎的眼睛凝视着我。他那发青的嘴唇笑了——他也紧紧地握住我冰凉的手指。“没有关系,兄弟,”他讷讷地低语道,“为这也要谢谢你。这也是施舍呵,兄弟。”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什么描写?这默念的三句话,表现了“我”什么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这也是施舍呵,兄弟”一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一句中的“施舍”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

(4)(乙)文中“我惊惶失措,羞愧异常”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5)(乙)文中有一个词意义与”施舍”相近,请找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6)(乙)文揭示的主题是_________

A.写出了人间的贫富悬殊,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B.写出了人间的黑暗,揭示了生活的悲哀。

C.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与理解,展示了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境界。D.表现了富人对贫者的无限同情之心。

(7)[甲][乙]两文中的“我”都有相同的思想性格,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二篇: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 》导学案 大刘庄中学

郑晓环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讨论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教学学法】分析讨论 【教具选用】投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位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俄国的、美国的。

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

》。

2、给加点字注音。

别墅()阔绰()撬开()栈桥()褴褛()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拮据 褴褛 阔绰

恭维 张皇 端详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二、(独学)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100字以内)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学生讨论: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小结:盼----------赞----------见---------躲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三、小组研讨,班内展示

(一)、(独学)研读赏析第25到38段,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1、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然后我们来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菲利普夫妇: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无情。

克拉丽斯:精细、刻薄、泼辣。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对于“我”的认识: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

2、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二)(合学)研讨语段,分析展示人物心理的手段及作用。

1、本文有几处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2、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2)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

(3)、小说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4)、“我”在整篇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四、达标测评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一)、小说在叙事和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我回答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来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二)、1、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金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五、课堂小结。组织学习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对本科上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彰,总结各小组分数。

六、作业。

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

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

第三篇:《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陈仓区慕仪镇初级中学高校课堂教改实验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教师寄语:你想获得优异成果的话,请谨慎地珍惜和支配自己的时间。你爱惜

你的生命,从不浪费时间,因为你知道:时间就是塑造生命的材料。

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作家简介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位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俄国的、美国的。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2、给加点字注音。

别墅()阔绰()撬开()栈桥()褴褛()......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拮据褴褛

恭维张皇

十拿九稳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合作探究】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100字以内)

5、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2)讨论: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3)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于勒。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于勒。

第二课时

6、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7、小说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主人公呢?

8、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拓展延伸】

9、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

10、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

作业设计

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答题。(2分)

①衢州“创业文化周”活动旨在弘扬创业文化,鼓励全市青年把握时代潮流,顺应历史机遇,积极投身到自主创业的火热实践中来。②本次活动倡导敢为人先的理念,燃起创业的激情;倡导善于学习的风气,增长创业的才干;用锐意进取的精神来开拓创业的局面。

(1)第①句画线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

(2)第②句语句不连贯,请修改画线句子,使之连贯。(1分)

2.根据下面语境,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①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②。

(3)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③的表现。

A.①飘落②荡漾③融洽B.①飘飞②游荡③融会

C.①飘扬②浪荡③融化D.①飘荡②荡漾③融通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填序号)(3分)

当你来到一座座藏匿在深山的小镇,朝朝暮暮地注视着它,你发现:大自然的盎然生

机,存在于每一个我们熟悉的物种中,存在于每一刻我们欣赏的目光里。①黎明到来,薄薄的山岚被风撕成条条缕缕,水蛇一样在葱茏的峡谷中游弋。

②夜晚,在简陋的客舍中里,对着蛛丝一样的月光你静心倾听。

③山坡上的各色野花都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摆。

④听着不知从何处传来的牛的低哞,你会觉得自然是如此亲切。

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

4.文学常识填空。(3分)

朋友,你爱读书吗?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当我们对这世界充满好奇时,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作品《》带领我们跟随尼莫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做了一次惊险的环球旅行;当.......

我们遇到挫折磨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的不屈意志激励我们去勇敢面对;当我们想起英国思想家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时,更激起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

5、古诗文名句默写。((1)至(3)题必做,(4)(5)两题选做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4)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山间美景的句子。(写出连续两句)

(5)请写出古诗文中带“雨”字的句子。(写出连续两句)

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题目。(3分)

【甲】也许,我可以通过想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最想看到什么,来对我前面所说的作一个最好的说明。在我展开想象的同时,请你也考虑一下,假如只给你三天光明,你将怎样使用你的眼睛。想想看,当第三天的黑夜来临,往后太阳将再也不会在你面前升起了,如此珍贵的三天你将怎样度过?你最想把目光停留在哪里?

【乙】贝多芬是一股自然力。自然界强大的本原力量和其他力量碰撞的结果,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壮观的现象„„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丙】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选段中的三个人物凭借他们顽强的意志同厄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成为人类天空中闪耀的恒星。甲段中的“我”是(1)(写出人名),乙段选自名著《(2)》,丙段的作者是(3)。

7、综合性学习。(6分)

5月16日“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衢州市举行,为此,班级也开展了“我为绿色衢州添色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班级读报活动中英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新闻,读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成一则新闻摘要。(2分)

新闻1: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新闻2:5月16日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中国杂志社、衢州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来到衢州。朱军、何晴、刘劲等明星在西区鹿鸣公园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拉开了“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大型公益活动的序幕。

新闻3:5月17日由共青团衢州市委、中国少年先锋队衢州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保护地球·绿色行动”活动,在西区市政广场进行,通过义卖环保作品、爱心捐赠、现场书画等方式,向市民倡导低碳生活。

新闻1:

新闻2:

新闻3:

新闻摘要: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学校发出倡议,号召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请你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假如你被评为“绿色小卫士”,请你写一则获奖感言在班会上发言。(60字内)(2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 分)

1.(3 分,各1分)翅、燥、庸2.(2分)A3.(3分)B

4.(8分。①一⑥题必做,各1分;⑦⑧任选一题,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①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几处早莺争暖树③病树前头万木春④只恐双溪舴艋舟⑤己所不欲⑥后天下之乐而乐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3分,各1分)《海底两万里》、保尔•柯察金、弗兰西斯•培根

6.(3分)(1)35860中国公民已全部撤出利比亚。(1分)

(2)示例: 祖国,因为有您,处境再危险,我们的亲人也不惧怕;因为有您,回家的路再艰难,我们的亲人也能平安返回。您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感谢您,祖国!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1)审(2)苍(3)誉

2、C3、(1)改为“鼓励全市青年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机遇”,或“鼓励全市青年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

(2)改为“倡导锐意进取的精神,开拓创业的局面。”

4、(1)无可奈何花落去(2)恨别鸟惊心(3)地利不如人和

(4)例: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1)海伦•凯勒(或海伦)(2)《名人传》(3)茨威格

6、新闻摘要示例:各地都十分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开展各种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宣传标语示例:地球一小时,节能一辈子。让绿色成为地球最美的颜色。

获奖感言示例:我很高兴,感谢大家给我的鼓励,今后我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当好环保小卫士,并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

第四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学案

我的叔

叔 于

勒 》 教

九年级

刘正梅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思路:

本课运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首先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朗读莎士比亚的名著《雅典泰门》里的台词,给学生营造一个类似课文的氛围。既而学习课文,通过阅读课文后讲故事,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利用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小说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体会巧妙地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2、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加深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2、研读文本,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学习本文新颖、巧妙地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法、练习法 组织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先来读一段话:“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著《雅典泰门》里的台词,他将金钱的作用夸大到了让人惊奇的地步。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在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又是怎样看待金钱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去看个究竟。

二、检查预习,指导了解写作背景(《全解》119页)

1、引导学生掌握作家作品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作品有长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拮(jié)据 栈(zhàn)桥

阔绰(chuò)牡蛎(lì)

撬(qiào)开

流氓(máng)煞(shà)白 褴褛(lán lǚ)

狼狈(bèi)糟蹋(tà)女婿(xù)

3、小说的三要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大家一起来合作。(学生分成三组来讲故事)

一组:我一家人的生活(家庭成员的介绍,生活状况的介绍)二组:于勒的故事(于勒去美洲的原因,于勒的来信)

三组:船上的故事(哲耳塞旅行的缘由,巧遇于勒,躲避于勒)

(二)、课文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扫读课文,给课文标序号。

2、教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

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有良心、好人、有办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3、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

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因为于勒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

4、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5、指导理清故事情节(1)、根据上面的感情线索,请先划分层次,然后在括号中分别填两个字,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段—— 段)故事的开端——()于勒。第二部分:(段——

段)故事的发展——()于勒。第三部分:(段—— 段)故事的高潮——()于勒。

第四部分:(段—— 段)故事的结局——()于勒。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归纳明确:第一部分(1~4段),开端,全家盼望于勒从海上归来;第二部分(5~19段),发展,全家夸赞于勒去美洲后赚了钱;第三部分(20~47段),高潮,船上巧遇于勒,得知其沦落的底细。第四部分(48~49段),结局,全家躲开于勒。

(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得十分巧妙,使故事曲折,引人入胜。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深刻体会这一特点。

A、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就介绍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B、文章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待的?这部分内容对故事情 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C、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教师引导小结: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知识链接】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四、细读课文,品味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

(一)、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回顾描写人物方法有哪些: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勾画出文中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归纳出二人的性格特征。

例:

①我父亲好像不安起来,他想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母亲回来,我看出她在哆嗦······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③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

学生归纳: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见、小气、精明、刻薄、泼辣。

3、菲利普夫妇的性格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两个人物形象性格中的不同之处。

4、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⑴于勒经济的变化:

⑵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

⑶菲利普夫妇不变的方面:

5、小组合作讨论:“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怎么理解“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 4 呢? 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小说塑造“我”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学生归纳:

“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作用:作为叙事主题贯穿全篇。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6、小组合作讨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最终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说明: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二)、品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小组合作讨论。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师生最终明确:

教师指导学生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结合本科具体回答,注意进行方法指导。

(三)、理解文章主题

学生合作探究品味问题:

1、菲利普一家为什么如此盼望于勒归来?

2、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最终使学生明确: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动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说明:学生不必这样答,只要回答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有人用一副对联来概括《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请你给这副对联拟一横批,揭示小说主题:

明确:

五、反思质疑

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六、拓展延伸

1、如果菲利普夫妇遇到一位百万富翁象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

示例:

甲生:船上,人来人往,菲利普夫妇突然尖叫起来,“您,您,我最最亲爱的于勒,您终于回来了,我们想死您了!一看您的装束和脖子上的项链、手上的钻戒,我就知道了·······”

“滚开,你们认错人了!”那绅士怒容满面······ 乙生:“哦,我亲爱的菲利普!哥哥!我终于见到你们了。”绅士于勒上前要拥抱菲利普。菲利普却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乐极生悲”!

丙生:我想菲利普夫妇会领他去看早已相中的豪华大房子,让于勒出钱买下来。

丁生:他们会马上郑重地向女婿:“快点过来,过来,这位绅士就是你正直、好心、有办法的于勒叔叔。”

2、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

(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

七、当堂检测:(分发讲义资料)

八、课堂总结

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了世态炎凉。小说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不过,大家也不要失望。在文中不是还有一个愿意给于勒小费的若瑟夫吗?在这个孩子的心中,还有充满温暖的亲情存在,实在是值得欣慰的。

我的叔

叔 于

勒 》 学

九年级

刘正梅

《我的叔叔于勒》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体会巧妙地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2、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加深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2、研读文本,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学习本文新颖、巧妙地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自主学习

1、走近莫泊桑:莫泊桑(1850~1893)是()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美国的()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作品有长篇《她的一生》《

》,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

》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我的叔叔于勒》体裁(),选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牡蛎()

别墅()

褴褛()

阔绰()

女婿()

嘟哝()

3、问题与思考:(1)、小说的三要素有哪些?情节有几个阶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请你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了解写作背景(《全解》119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复述故事梗概。

大家一起来合作。(分成三组来讲故事)

(二)、课文初读感悟:

1、请扫读课文,给课文标序号。

2、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3、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4、读书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5、理清故事情节

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四、细读课文,品味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

1、回顾描写人物方法有哪些:

2、小组合作讨论:勾画出文中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归纳出二人的性格特征。

3、菲利普夫妇的性格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两个人物形象性格中的不同之处。

4、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5、小组合作讨论:“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怎么理解“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呢? 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小说塑造“我”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6、小组合作讨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二)、品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小组合作讨论。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三)、理解文章主题

学生合作探究品味问题:

1、菲利普一家为什么如此盼望于勒归来?

2、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3、有人用一副对联来概括《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请你给这副对联拟一横批,揭示小说主题:

五、反思质疑

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六、拓展延伸

1、如果菲利普夫妇遇到一位百万富翁象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

2、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

七、当堂检测:(分发讲义资料)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9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

3、“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

6、对“我”心里默念的话,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

B.表明“我”此时的复杂感情。

C.强调“父亲的弟弟”,表明“我”对父母的困惑、不满。

D.强调“我的亲叔叔”,表明“我”对叔叔遭遇的同情。

7、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8、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

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八、课堂总结

九、材料积累:

(一)、莎士比亚论金钱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族同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它可以使鸡 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它可以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它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一个人唯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得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巢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受人膜拜顶礼。

(二)、莫泊桑的小故事

1、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要求十分严格,他说:“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他前前后后五十多匹是不一样的。”莫泊桑遵照老师的教导,认真观察生活,勤奋写作。十年之间,他写了十六部短篇集、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

2、一天,法国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者厚厚的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的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早已养成了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3、莫泊桑要在他写的一部小说里,细腻地描写一个人被脚踢过之后的感觉。但他一辈子还没挨过拳打脚踢,即没这种体验,在写作时必然遇到困难。一天,他下了一个决心:找人踢我一顿。他信步来到一条大街上,对一个乞丐说:“先生,请你踢我几脚好吗?”那乞丐起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确实明白了莫泊桑的用意后,以为他是个神经病,理都没理,就走开了。莫泊桑一见当时街上没别的人,正是找感觉的好机会,那里肯放过他。急忙从口袋里掏出钱,追上去给他,说道:“老兄,用力踢吧。”老乞丐抓起钱来以后,会心地笑了笑,照莫泊桑的屁股就是一脚。莫泊桑疼得不得了,忍着痛揉着屁股就往回跑,挨踢的滋味了然于心,他马上抚笔临纸,继续写作。

4、“嗨,我真白活了!真的!”莫泊桑神情沮丧,在屋里跛来跛去。“你怎么啦?”朋友吃惊地问他。

“刚读完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莫泊桑指指桌上的一部小说。

朋友对莫泊桑说:“当然,伯爵的这部小说是写得不错,但是,你的小说并不亚于他呀!” 的确,莫泊桑曾写过不少的长篇小说,尤其短篇小说写得又多又好,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听了朋友的话,他摇摇头,说:“你别说了,我差远啦。今天我再一次地读了它――”莫泊桑指一指桌上托尔斯泰的那部小说,感慨万分地说,“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我那十卷书也完全算不了什么。” 朋友恍然大悟了,他虽感到莫泊桑对自己的评价是不符合实际的,但他却没再辩解,因为朋友认为:莫泊桑的谦虚态度正是他获得巨大成功的奥秘,对此只有尊敬而已。

第五篇:《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龙凤中学

徐成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3、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4、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知识准备:

1、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拮据()

诧异()

阔绰()煞白()与日俱增: 栈桥()十拿九稳: 牡蛎()张皇:()

...

2、解释下面词语: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栈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煞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撬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牡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按“盼”、“赞”、“见”、“躲”,来列小标题。

4、根据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三、新课导学 一)、导语设计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精彩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厉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儿女亲密,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形同陌路。法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越的成就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二)、资料助读: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在母亲和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导、鼓励下,很早就开始学习写作。1870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巴黎学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战后长期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小职员。

莫泊桑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人,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187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羊脂球》,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他共写了200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以及许多文学、政治和时事评论,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让他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

莫泊桑多次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热情歌颂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他认识了资本主义壮丽面上的裂纹,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在作品中又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腐化的现象,鞭挞资产阶级的怯懦与自私,留下了《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龙老爹》等传世名篇。他还大量地以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为题材,披露那些人极力向上层社会钻营的丑态,讽刺他们庸俗而可悲的虚荣心,如《项链》《骑马》《绳子的故事》等。《我的叔叔于勒》也属于这类作品。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地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用大量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的艺术形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教学步骤: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贫:

富:

贫:。

菲利普夫妇的态度:

3、学生讨论:

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人胜,关键在于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八位同学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4、学生精读全文,思考:

(1)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

(2)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

2(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一结果(逻辑)期待一破灭(心理)开端一发展一高潮(情节发展)悬念一结局(技巧)(5)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并通过梳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5、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③“于勒写信告知兄嫂其不幸落魄”,课文这样改写效果好吗? 研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2、学生合作探究:

(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2)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

(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赏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小说语言。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与反思。新课导学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品味

1、请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投影: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 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 我们的。„„”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 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合作探究,体会匠心构思。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三、体验反思

1、教师简要归结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 菲利普太太: “我”:

2、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知识梳理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

小结:我们用一副对联作结:

十年思盼,天涯海角,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近在咫尺,骨肉恰如陌路人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2、本文以 为主线,以 为副线来安排情节,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 关系。

3、本文的主人公是。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

1、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4、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四、选择题。

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文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3、文中反复写于勒来信的作用是()A、引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B、表明于勒是个讲感情的人。

C、表明于勒已经是个“有钱人”并且是个善良的人。D、表明菲利普夫妇当初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是正确的。

4、对句式的类型和句式的变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这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既然你知道不是他,就不该这样胡说八道。”

B、“我也正是这么想呀!”这是祈使句,改为陈述句是:“我也正是这样想的。” C、“这无可疑了。”这是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是:“这有什么可疑的呢?”

D、“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这是否定句,可以改为双重否定句:“后来大家没有一个不说话。”

五、解析题。

1、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再打个比方吧,课内的学习像是自己家的庭院,固然可以栽植梅兰竹菊,可生长四时百草,但是课外阅读的范围却像广阔无垠的田野。这里的每一阵风,每一朵云,每一寸土,A _____________,每一类昆虫,B________________,每一只走兽,再加上日月星辰,那就是整个宇宙。

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短语,内容要与上下文相关,结构要相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行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对于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的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 姓达尔芒司,也不知道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50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 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

2、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安排了旅行这一转笔。对此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情节发展舒缓下来。B、使情节发展有所起伏。

C、为后面遇见于勒的情景作铺垫。

D、为便于插入景物描写以丰富表达方式。

3、文中“我”叫。本文为什么要用第人称?

4、虽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但如果偶然间抬起头后,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的目光相遇,请选择一种最有可能出现的场面,并从选文中找出选择的依据()A、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想相认。B、于勒想相认,菲利普夫妇却不想相认。C、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想相认。D、于勒不想相认,菲利普夫妇也不想相认。

之所以这样选择的依据:

5、在给于勒10个铜子小费这件事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6、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7、“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文章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8、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句是--------描写,作用是---------—————————。

附达标检测答案:

一、法,莫泊桑《羊脂球》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于勒的命运,赤裸裸的金钱。

3、菲利普夫妇。

二、1、排比,2、比喻,3,比喻,4,反复。

三、1、心理描写,2、景物描写,3、语言描写,4、神态描写。

四、C,A,A,A。

五、1、蜜蜂不舍昼夜采集花粉,那是启示我们要勤劳。或大树挺直腰杆,那是启示我们做人要端正。

2、A、每一棵植物 B、每一只飞鸟。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

六、1、“心里默念”能准确地表现若瑟夫既想相认,但又迫于父母态度而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而“叫出声来”在当时的环境和心理状态下则是不可能的。

2、D。

3、若瑟夫,第一人称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社会,更加深刻透彻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金钱关系。

4、D,从“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见他。”可以看出。

5、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的单纯、善良、和富于同情心,“母亲”的势利和尖锐。

6、略。

7、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8、环境。既是指看到的哲尔岛的影子,也象征了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

下载我的叔叔于勒学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叔叔于勒学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理解课文从多方面......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方法指导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又从富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

    我的叔叔于勒(范文模版)

    我的叔叔于勒 罗小娟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洁的语言理清小说的脉络。 2、 能品析人物言行神态,从而窥探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 对小说内容有自己的体验;对小说的......

    我的叔叔于勒范文大全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主题思想“亲情应该重于金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莎士比亚曾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啊,发光的,宝......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精选合集]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答案班级:姓名: 一、字词填空: 拮据、阔绰、糟蹋、端详、褴褛二、整体感知: 1.可归纳为“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2.这一切变化......

    11.我的叔叔于勒 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 我的叔叔于勒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合集)

    教 案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1、准确读写课后生字词,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等词语。 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