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汉语填空
古代汉语填空: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伦、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和。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鹏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造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享)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是(鲁、齐、韩)。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蓍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 春官 大师》,指的是(风、赋、比、兴、雅、颂)。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孔了世家》,他以《关睢》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五》)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 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鲁颂、周颂和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和郊庙乐歌之辞。
1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蓍(《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2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 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大雅》《先民》《皇矣》《大明》《绵》。
21、《诗经 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历史,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2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首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的英雄形象。
2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 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
2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 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的乡土气息。
26、《诗经 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蓍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热烈的基调。
27、《诗经 小雅》中(《小雅宾之初筵》)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与宴者在不同阶段的神态变化……醉鬼形象。
28、《诗经 小雅》中的(《六月》)一首,叙写了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北伐……的自豪感。
29、《诗经 大雅》中的(《江汉》)一首歌颂了召公虎奉宣王命平定淮夷、开拓南疆的功绩。3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 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哀伤。
31、《秦风 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 王风》(《君子于役》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贴画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33、“王事靡,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这是《诗经 唐风》(《鸨羽》)中的句子,这首诗表现了服役者对繁重徭役的怨恨。
35、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可救药”出自《诗经 大雅》中的(《
民》)一诗。
36、成语“耳提面命”则出自《诗经 大雅》(《抑》)一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一语。
37、(《十月之交》)是《小雅》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讽刺批判诗……引起的。
38、《郑风》中的(《溱洧》)一诗描写了上巳节时,男女相约游春的出欢快场……情意深长、3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诗经 王风》(《采葛》)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4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 秦风》(《蒹葭》)中的句子,诗中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
4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爱情诗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关睢》)一篇。
42、《诗经 卫风》(《硕人》)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栩栩如生。
43、《周南 桃夭》首章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4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 卫风》(《氓》)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45、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
风》中保存了她的诗(《载驰》),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衰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46、周代人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舜典》)一篇中舜与的对话里。
4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48、(《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湘夫人》)一诗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49、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50、屈原的长诗(《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意识。
5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一诗中的名句。
52、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包括
(九)篇作品,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53、(《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54、(《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的师表。
55、“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6、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涉江》)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理想的精神。
57、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共分为
(十一)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
58、屈原《九歌》(《国殇》)中“首虽离兮心不惩” ……充满了悲壮的英雄气概。
59、“青云衣兮白霓裳,兴趣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东君》)一诗中的句子,这……情怀。60、《九歌 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描写离别的悲哀,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61、古人赞誉《九歌 湘夫人》中“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恩公子兮未散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62、“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1、盛唐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以王孟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歌)其中的“王孟”是诗人(王维)和(孟浩然),“高岑是诗人(高适)和(岑参)”。
2、“三吏”、“三别”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代表作,这些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 造成的巨大灾难,被称为“诗史”。
3、中唐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崇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崇尚浅俗的(元自诗派)前者的代表人物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对宋诗影响深远,后者以创作讽喻时事的新乐府蓍称。
4、白居易的词作《忆江南》其一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咏绿如蓝)是脍炙人口 的佳句。”
5、晚唐词人(温庭筠)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他被列为《花间集》中十八位词人之 首入选的作品也有六十六首之多。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海洋污染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的名句。
7、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8、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9、南朝齐诗人(谢眺)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0、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农村生活的悠然和田间劳动的快乐,都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
11、与沈佺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他《灵隐寺》一诗中的……写景名句。
12、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蓍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却气势壮阔。
13、盛唐诗人王维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他的名作(《终南山》)中的“太乙近天都 ……”色彩之美。
14、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诗境。
1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和画的评价。
16、李白笔下的华夏山水气势磅礴、神奇秀丽,如(《将进洒》)中“君不见黄河天上来,奔流到不复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17、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廊坊诗中用“蜀道之骓,(难于上青天)”这样……神秘。
第二篇:古代汉语填空(写写帮整理)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小篆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540)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显物)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
9、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
10、(记号)和(图画)是汉字产生的两个途径。
11、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12、(古隶)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3、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
1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和(辐射)式。
15、单一型的被动句主要有(“为”)字式、(“见”)字式、(“被” {或“於”(于))字式。
16、有些宾语可以依靠(“是”)、(“之”)、“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
17、最早的字体是(甲骨文)和(金文)。
18、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四种:(1)(名作动)(2)(名作状)(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19、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用(“也”)字煞句。
20.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 形符,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1、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隶书 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22.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23.《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24、“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邑。
25、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 古文字,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
26、“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父。
27、“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 辨 构成通假字。
28、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尔雅》),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9、《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道德经》)。30、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31、《诗经》的语言以(四言)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32、“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懸(悬))构成古今字。
33、《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34、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
35、“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罹)构成通假字。、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12卷。
36、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助字辨略》。
37、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38、在《韩非子·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句中,“臭”的意思是气味。这是古今词义在词性方面发生了变化。
39、“焚”的本义是烧,如“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今义作为词素组成“焚烧”。40、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又”。
41、在《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句子中,“与”的词性是连词,它的语法作用或意义是表示并列。
42、在“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句中,前“之”的词性是 连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3、古书旧注里常见到如“尨,音茫”这样的注音材料,这是采用直音的注音方式。至于像“膑,鼻引切”,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44、根据“四书”分析,“武”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与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
45、根据“四书”分析,“脩”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干肉。
46、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
47、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
48、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戒备,警戒。
49、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追赶、竞争。50、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
51、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
52、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
53、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54、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引申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55、从造字结构分析“耳”、“鄙”等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句中,“耳”用的是它的 引申义;至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鄙”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56、在《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句中,“下流”的意思是地位低下,处境低下。这是古今词义在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
57、“仅”在古代有几乎,将近义,如《张中丞传后序》“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58、在“汉王与义帝发丧”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59、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
11、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后一个“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用与被动。60、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61、《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62、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63、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64、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65、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66、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
67、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68、《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69、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70、“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71、《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72、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
73、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74、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
第三篇:古代汉语整理
填空题
《十三经注疏》
《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 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 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名词解释 古注的术语
1、曰,为,谓之
不仅用来释义,且分别同义词间的差别,解释为叫做,称作
2、谓
解释词义,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前,用具体释抽象,用一般释特殊
3、言(用于串讲句意,往往紧接古书原文,直接串讲古书句义,若古书原文中有难词需解释,则先注释难词,然后用“言”串讲句义
4、犹
释者与被释者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解释为“等于说”,“相当于”,被解释词放在犹的前面
5、貌,之貌
一般用来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解释为“„„的样子”
6、之言,之为言
被解释词放在前面,用“声训”,有时是双声叠韵
7、读为,读曰
被解释词放在前面,表明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是通假关系
8、读若,读如
被释词放在前面,有时用来解释假借字
9、如字
用来标明多音字读音,如字表示其本音
10、当为,当作
用来改正古书中的错字,有时用来表明通假
11、脱,衍(1)脱
这里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2)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
这里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中古三十六字母
1、五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
2、七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
3、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4、次清:发音时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
5、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6、次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半母音
隋 陆法言《切韵》 北宋 陈彭年《广韵》
《广韵》共分为206韵,后又减少为106韵,这106韵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中古音以切韵为代表,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m、-n、-长n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中古声母到现代声母的演变
一、全浊声母的清音化,邪、禅、匣这三个浊声母变成部位相同的清声母,其余起个遵循: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演变规律,若是平声,变为同部位的送气的清声母,若是仄声,变为同部位的不送气的清声母
二、唇音分化为重唇和轻唇两种
三、见“精”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
四、知、庄、章三组音合流为zhi、chi、shi
五、零声母字大量增加
中古声调到近代声调的演变
1.平分阴阳:指中古的平声到现代普通话里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其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即古平声清声母变为阴,古平声浊声母变为阳平。周德清《中原音韵》 2.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声调变为去声而次浊声母的上声字声调不变.。
3.入派三声(周德清)——入派四声(后人):指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代入声已经消失,分别派入到阴平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中去了。分派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 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 清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上声。
《黎丘老人》
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⑵.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⑶,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⑷,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⑸,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⑹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⑺:“孽矣⑻!无此事也!昔也⑼,往责于东邑人⑽,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⑾,我固尝闻之矣⑿!”明日端复饮于市⒀,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⒁,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⒂.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翻译: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经听说过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迎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头脑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翻译: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kūn}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于是就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暴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人替我前后周旋,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子产为政》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翻译: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 《汉书.艺文志》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翻译: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第四篇: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乃筑诸侯之馆、..
C、寡君闻命矣 ..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 ..
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A、憔悴经济颁发B、仓卒参差流离
C、匍匐辗转男女D、琵琶清静组织
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A.犹豫、参差、蝉娟
B.扶摇、磅礴、逍遥
C.霹雳、窈窕、徘徊
D.纷缊、荒忽、萧瑟
4.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
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5.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B.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
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 ..
D.斩一首者爵一级 .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注释既有注音又包括释义的是()
A. 《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音义:“朝,如字。难,乃旦反。”
B.《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
C.《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注:“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
D.《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
E.《左传•文公十七年》:“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杜注:“将夷往朝晋。”
7.下列训释属于名物制度的是()
A.《文选•江淹•别赋》:“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李注:“王充《论衡》曰:„睹乔木知旧都。‟《孟子》曰:„故国者,非为乔木,有世臣也。‟《楚辞》曰:„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
B.《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朱熹注:“佣,从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佣,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
C.《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太子之礼接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杜注:“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卜士之妻为乳母。”
D.《孟子•滕文公下》:“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焦循正义:“《文子•上义篇》:„屈寸而申尺,小枉而大直,圣人为之。‟《尸子》引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也。‟文子东周初人,而尸佼为商鞅师,《谷梁传》尝引其言,亦略前于孟子。陈代所引„志‟,或者即此等书。”
E.《左传•庄公十二年》:“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疏:“断„以赂‟为句,言用赂请于陈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
B、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
C、是社稷之臣也 ..
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
9.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
A、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D、平原君乃免冠谢
10.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
A、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B、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C、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E、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1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
A、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E、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1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B、男女同姓,其生不番。
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
A.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E.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14.以下各句中的“其”用为词头的是()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诗经·豳风·七月》).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15.“言”作词头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经·周南·葛覃》).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周南·汉广》).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孟子·滕文公下》).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左传·隐公元年》 .
16.“于”作词头的有()
肅肅鴇羽,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聲聞于天。(《诗·小雅·鹤鸣》).
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诗·大雅·板》).
17.下面加点字中不属于双音词的是()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经·豳风·七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诗经·公刘》)..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哀郢》)..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三、讨论与思考“而”的用法: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
子路拱而立。(《子路从而后》)
触槐而死。(《晋灵公不君》)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北冥有鱼》)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四.词语解释(用现代汉语的词、词组或句子,简单解释例句下所给词在例句中的词义):
(1)《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2)《许行》:“后稷教民稼穑。”
稼:
穑:
五、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标注“1”,错的标注“0”。)
()1.我国古书的注释,开创于东汉。
()2.使用《说文解字》有两部必须参考的书,它们是清段玉裁的《说文通训定声》和朱骏声的《说文解字注》。
()3.史记三家注是指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4.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5.传,是传述的意思,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后来,传也作一般的注释名称。
六、古书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
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疏]皆肘之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
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
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
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
“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
“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
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
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
2、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窮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
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
七、解释题:
1.解释下列注解术语的作用,并把作用类似的归在一起:
曰、谓、为、犹、貌、谓之、之貌、读为、之言、读曰、读若、之为言、读如、之犹言、犹言。
2.解释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
传、正义、疏、笺、注、章句、集解。
3.解释下列跟古书音韵有关的问题。
韵母、韵、韵部的区别是什么?
从诗经用韵的韵脚的相互距离来看,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古音通假?主要有几种情况?
八、用繁体字默写:
《关雎》《桃夭》《木瓜》《硕鼠》《伐檀》《蒹葭》
第五篇: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通论配套练习题(北师大)汉字练习第一套 1.填空:
(1)汉字形体演变六个阶段中的前四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依次是: 商代的甲骨文、▁▁▁▁▁▁▁▁、▁▁▁▁▁▁▁▁、▁▁▁▁▁▁▁▁。
(2)我国第一部用六书分析汉字结构、说解字义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作的《▁▁▁▁▁▁▁▁》。清代学者解释和研究这部文字学著作的所有著述中,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2.简答:
(1)什么是“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是什么?
(2)以下面所举八字为例,分别说明象形与指事,象形与会意,会意与指事,会意与形声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木、人(象形);本、高(指事);休、囚(会意);沐、浴(形声)
(3)根据题中所提供材料,说明下列各字分别是用何种造字方法造的(即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并且说明在所举例句中,该字用的是它的本义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 A.《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鞌之战》:“师从齐师于莘。” 答:“从”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从”字用的是▁▁▁义。
B.《说文》:“顛,顶也。从页,真声。”《汉书·司马相如传》:“偃蹇杪颠。”唐颜师古注:“杪颠,枝上端也。”
答:“顛”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顛”字用的是▁▁▁义。
C.顧 许慎:“顧,還视也。从页,雇声。”《庄辛论幸臣》:“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顧犬,未为晚也。‟”
答:“顧”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顧”字用的是▁▁▁义。
D.《说文》:“彫,琢文也。从彡,周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 答:“彫”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彫”字用的是▁▁▁义。
E.:“習,数飞也。从羽,从白(白即鼻)。”《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習之,不亦说乎?‟” 答:“習”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習”字用的是▁▁▁义。
F.《说文》:“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礼记·学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答:“宵”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宵”字用的是▁▁▁义。G.《说文》:“術,邑中道也。从行,术声。”《齐桓晋文之事》:“无伤也,是乃仁術也。” 答:“術”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術”字用的是▁▁▁义。
H.《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本”字用的是▁▁▁义。
I.《说文》:“辨,判也。从刀,辡声。”(许慎:“判,分也。从刀,半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
“辨”字的造字方法属于▁▁▁。例句中“辨”字用的是▁▁▁义。3.讨论与思考
(1)讨论: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系统?如何利用汉字的这种性质学习古代汉语?(2)思考:就汉语言文字而言,字与词的的异同是是什么?
汉字练习第二套
1.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各组形声字,形符相同的一组是()A、颖 颇 颠 项 B、裏 哀 裸 裳 C、栽 载 戴 哉 D、徒 造 迎 违
(2)、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莫 步 末 向 B、门 表 冠 暴 C、安 涉 秉 兼 D、而 监 集 寇
(3)、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A、刃 日 除 鱼
B、象 朱 牧 闻 C、集 日 信 暴
D、山 河 旦 车
(4)、下列各组汉字,全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欣 斯 析近
B、宝 牢 宇 室 C、胜 功 勤 营
D、杞 采 案 材
(5)下列各组异体字,全是声符不同的一组是()A、雞鶏,线線 B、蚓螾,勝剩 C、俯頫,袴裤 D、软輭,时旹
(6)下列各组异体字,全属于会意和形声之别的一组是()A、嶽岳,野埜 B、淚泪,惭慙 C、岩岩,和咊 D、襍雜,渺淼
(7)下列各组汉字,完全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遊游,酤沽
B、礙碍,卻却 C、傑杰,寘置
D、蚤早,哲喆
(8)下列各组字中,不属分化字的一组是()A、内纳
B、尉慰 C、然燃
D、泪淚
(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用假借字的是()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至
B、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C、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D、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繁体字形。
收获()发射()
经历()
借贷()辛丑()猎获()理发()
历法()
凭借()丑恶()台风()出征()
饥馑()
回复()干枯()楼台()征兆()
饥饿()
重复()树干()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分化字、异体字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本字、今字和正字。A.姜氏欲之,焉辟害? B.无庸,将自及。
C.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E.孝子不匮,永锡尔类。F.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G.宣子田于首山。H.惜也,越竟乃免。I.请曲县、繁缨以朝。J.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词汇
词汇练习第一套
1.词语解释(用现代汉语的词、词组或句子,简单解释例句下所给词在例句中的词义):(1)《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2)《许行》:“后稷教民稼穑。” 稼: 穑:
(3)《晏子春秋》:“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齐: 济:
(4)《礼记·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開而弗达。” 道: 開:
(5)《晋灵公不君》:“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骤: 贼:
(6)《齐桓晋文之事》:“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
(7)《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
(8)《鞌之战》:“齐师乃止,次于鞫居。” 次:
(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旨:
(10)《齐桓晋文之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觳觫:
(11)《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爱:
(12)《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中:(13)《桀纣之失天下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就: 走:
(14)《齐桓晋文之事》:“对曰:„将以釁钟。‟” 釁:
《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国: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
A.《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B.犹不改,宣子骤谏。
C.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D.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E.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F.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G.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H.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I.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J.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并指出它在本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1)、子倍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倍:
(2)、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比:
(3)、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三日不食矣!” 饿:
(4).子曰:“此城濮之赋也。” 赋:
(5).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昏:
(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饥:(7)、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竟
(8)、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趋:
(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
(10)、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 徒:(11).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闻:
(12).庄公寤生,惊姜氏。寤:
(13).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益:
(14)、解狐乃引弓迎而射之。引:
(15).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月:
词汇练习第二套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双音合成词的是 A、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乃筑诸侯之馆 C、寡君闻命矣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A、憔悴 经济 颁发
B、仓卒 参差 流离 C、匍匐 辗转 男女
D、琵琶 清静 组织(3).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 A.犹豫、参差、蝉娟 B.扶摇、磅礴、逍遥 C.霹雳、窈窕、徘徊 D.纷缊、荒忽、萧瑟
(4).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A.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B.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为同义项的是
A、①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②不许楚言,是弃宋也
B、①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
②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 C、①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②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同一义项的是 A、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②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 B、①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
②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生也 C、①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②君子知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D、①而士大夫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滋民,渐不可以长 ②以尊宗庙,重朝廷,防微杜渐
(7).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未用本义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B.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C.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 D.斩一首者爵一级
(8).下列句加着重号的词,用本字而不是用假借字的是 A.楚师薄于险
B.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 C.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2、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复合词的有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C、是社稷之臣也
D、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
(2)、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常用义不同的有 A、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C、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D、平原君乃免冠谢
(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单纯词的是 A、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B、九月肃霜,十月涤场。C、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E、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4)、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词组的是 A、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E、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5)、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B、男女同姓,其生不番。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E、故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 A.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B.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E.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3、讨论与思考:(1)讨论:
①连绵词有哪几种来源?从语音上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②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什么是多向的引申?什么是多层的引申? ④怎样判定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⑤什么是同源词?什么是同源通用? ⑥什么是系源、什么是推源? ⑦什么是词的本义?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2)思考:
①学习同义词的理论对学习古代汉语有什么作用? ②同源词的意义与同义词的意义有无不同? 音韵练习第一套 解释: A.三十六字母 B.四声 C.清浊 D.五音、七音 E.韵、韵部 F.舒声、促声 G.开合 H.等
三声、阴阳对转 J.古无轻唇
K.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L.反切 2.简答:
A.平声有多少韵?都是哪些? B.什么叫“四声相配”? C.韵类与韵有什么不同? D.韵包含哪几部分内容?
音韵练习第二套 讨论:
A.判定古音相同相近的标准是什么? B.判定古音相同相近的主要利用哪些材料? 思考:
A.学习古音知识对学习古代文献有哪些帮助?
B.古今语音为什么会发生演变?上古音演变为中古音,声母变化主要有哪些? 语法
实词、短语与句子练习第一套
1.辨识并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作状语)现象:(1)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2)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3)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5)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6)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
(7)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8)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9)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2.扼要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A.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B.姜氏何厌之有?
C.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E.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实词、短语与句子练习第二套
1.讨论:
A.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有几种类型? B.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C。古代汉语特殊的动宾语序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D.使动与意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思考:
A.学习古代汉语句法知识对阅读文献的作用。B.词类活用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虚词练习第一套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黑体)的虚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A.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B.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C.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E.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羹,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F.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G.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H.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对曰: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J.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2.指出下列虚词在所在句子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1)《许行》:“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其: 焉:
(2)《郑伯克段于鄢》:“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以:
(3)《许行》:“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于:
(4)《晋灵公不君》:“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之:
(5)《晋灵公不君》:“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以:
(6)《郑伯克段于鄢》:“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而:
(7)《学而》:“其为人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者: 之:
(8)《晋灵公不君》:“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所:
虚词练习第二套 讨论:
A.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掌握一个虚词? B.连词连接的前后部分主要有几种关系?
C.同样一个字,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别二者? 2.思考:
A.虚化在词义和词类变化上的作用。
B.如何用用当前国外语法学理论研究古汉语语法。古书阅读
古书阅读练习第一套
1.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
1.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疏]皆肘之 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
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 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
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 “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 “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 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
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
2.黭然而雷击之……韩诗外传六作聚是矣(《强国》,见教材P527~528,此处略)(1)“厌读为压”是什么意思?(2)根据注释翻译“黭然而雷击之”。
(3)“而”和“如”在古代文献中常通用,请根据古注写出三个例证。(4)“百姓劫则致畏”这句话宋本写作什么?(5)“嬴则敖上执拘则最”俗本是怎样断句的?
(6)“执拘则最”郝懿行认为“最”应该写成什么?这句话在《韩诗外传》中是怎么写的? 3.参考古注翻译下面的文章,只译正文。
(1)故曰为高必因丘陵……自此所以责其君(《离娄》,教材P526,此处略)
(2)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媚人国佐也甗玉甑皆灭纪所得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同叔萧君之字齐侯外祖父子女也难斥其母故远言之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使垄亩东西行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人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合命何言违王命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言孝心不乏者又能以孝道长赐其志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不以孝德赐同类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疆界也理正也是物土之宜播殖之物各从土宜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或南或东从其土宜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晋之伐齐循垄东行易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阙失四王之王也禹汤文武树德而济同欲焉树立也济成也五伯之霸也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勤而抚之以役王命役事也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疆竟也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求诗颂殷汤布政优和故百禄来聚逑聚也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言不能为诸侯害 古书阅读练习第二套 古注术语解释: A.某音某;某,某某切 B.言、谓 C.犹
D.读如、读若 E.读为 F、曰、为、谓之 G.讹、夺、主、倒 讨论:
A.古书注释共有哪几中类型?每一种类型发生在什么时代,主要特点是什么? B.古书注释在语言文字方面都注释哪些内容或对象? C.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3.思考:
A.《说文》、《广韵》、《尔雅》的体例、内容及其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三书对古书阅读的作用。
4.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文章: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 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 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 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泉涌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惨而退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常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
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窮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