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到6岁儿童故事
1.狗兔赛跑
这篇幼儿故事讲述了一个道理:每个动物都有它的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比赛中便能获胜!
小兔
小狗
这天,小兔找到小狗,说:“小狗,我们赛跑吧!” 小狗看了看长满青草的山坡,问:“是比上坡,还是比下坡?”
小兔说:“都一样!”小狗想了想说:“好吧,我们明天上午在这儿比赛!” 当晚,小狗找到大乌龟,问:“乌龟爷爷,小兔要和我赛跑,怎么才能赢他呢?” 乌龟说:“他上次因为骄傲输给了我,这回他就不会骄傲了!”
“不过,”乌龟又说:“他的前腿短,后腿长,上坡跑得快,下坡可不利索。” 小狗说:“好,我懂了,我有办法了!”胸有成竹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小兔和小狗来到山坡上,说:“小兔,我们往山坡下跑吧!”小兔什么也不想,说:“下坡就下坡,反正我比你跑得快!”
比赛开始了,小狗一溜烟跑得飞快,小兔呢,连跑带摔,不停地摔跟头......2.猴子报仇 老狼上当
猴子很活泼开朗,每天都蹦蹦跳跳的。
一天,猴子在树林里玩。走着走着看见一个笼子,里边放着香蕉、花生、点心„„ 猴子想去拿点心,但又怕这是人故意摆的捕兽笼,围着笼子转圈圈。猴子实在经不住诱惑,心想:我进去拿了点心快点往外逃„„ 猴子飞快地跳进笼子,没想到啪的一声,笼门从上面滑下来,关死了。猴子坐在笼子里哭了起来,这时,老狼走来了,猴子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老狼来到笼子边,见猴子在里边又唱又跳,问它:“你被关住了还高兴呀?” 猴子说:“我每天有吃有喝,当然高兴呀!”老狼说:“快出来,让我进去。” 猴子要老狼把门从上边抽开,猴子立刻跳了出来。
老狼冲进笼子,直扑香蕉、花生、点心,门啪的一声又关上了。
狼发现上当了,要猴子帮它把门打开,猴子说:“你这个恶毒的家伙,上次你吃了我儿子,这回我报了仇!”
3.乌龟和猴子
猴子一向聪明,但是在这则《乌龟和猴子》的幼儿故事里,却是乌龟的计谋更胜一筹!有一天,天空很晴朗,只有一丝丝的微风,吹起来太惬意了。小猴子蹦蹦跳跳地跑到河边去玩,他捉到一只正在散步的乌龟 猴子说:“哈,这只乌龟一定很香,我烤着吃吧!” 乌龟笑着说:“猴先生,太感谢你了,我正冷得很哩!” 猴子说:“哼,我偏不听你的,你想烤火,没那么容易!” 猴子找到一把大刀,对乌龟说:“我要砍死你!”
高兴地说:“ 太妙啦,我身上正痒痒哩,你就用刀给我搔痒痒吧!”
小猴子找到一把恨,真的砍起小乌龟,小乌龟缩进硬壳里,小猴子把刀也砍坏了。猴子抱起乌龟抱起说:“我要把你扔进河里,让河水淹死你!” 乌龟一听,连忙说:“千万别淹死我,千万......”
猴子说:“我偏要......”说完,把乌龟扔进河里。乌龟在河里高兴地笑了起来。一向聪明的小猴子这回被乌龟骗了。
4.三只羊(教育宝宝团结更有力量)
这则《三只羊》故事教育宝宝在生活中要团结伙伴,这样在遇到恶势力的时候才能大家互相帮助,打退坏蛋。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给孩子留下一定的想像空间。比如,在大羊说完“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这句话后,可以请宝宝想一想,他们想什么办法对付大恶狼哪?
在一座山脚下,住着三只羊,一只大羊,一只中羊和一只小羊。它们经常上山去吃青草。
山洞里躲着一只大灰狼。一天它见小羊上山来吃草,就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小羊很害怕,赶快逃下山去了。过了一会儿,中羊也上山去吃草,大灰发现了,又恶狠狠地说:“我要吃掉你!”中羊听了,也吓得跑下山去了。
小羊和中羊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大羊,大羊说:“别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
大羊带着另外两只羊一起上山去吃青草。吃着,吃着,忽然大灰狼向它们扑过来。这时,在大羊副食下,小羊用头撞,中羊 和大羊用角顶,它们一起把大灰狼撞倒了。大灰狼滚到山下摔死了。
5.青蛙与水牛
一头水牛正在吃草,一只自命不凡的青蛙走到水牛的身边。这只青蛙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高大,于是它拼命吸气,想撑大肚子,与水牛一比高低。
一只小山羊也来吃草,它问小青蛙:“你在干什么?”青蛙笑道:“傻瓜,我在跟水牛比谁高大。你看,我现在比水牛高多了。”
小山羊说:“对不起,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你再看看!” “还是差得远啦。”
青蛙继续用力吸气撑大肚子。只听“嘭”的一声,青蛙的肚子破了。
给宝宝讲述完这则幼儿故事后,注意一下后面的问题题,以开发宝宝的智力,让宝宝更多的思考。学习到的经验:记住故事主要情节,并能根据情节发展排序。
注重学习的词语:水牛、身边、拼命、撑大、高大、一点、还是、肚子温馨提示:青蛙想和水牛比什么?结果怎样了?为什么?
先后为宝宝说出这三个场景,让宝宝判别哪个在先哪个在后。青蛙继续用力撑大肚子,青蛙的破。青蛙让小山羊看,自己比水牛高多了。
青蛙拼命吸气,想撑大肚子,与水牛一比高低。
6.菲菲历险记
清早,蚂蚁菲菲和伙伴们唱着歌出去找食物。它们爬过一片草地后,菲菲累极了。它悄悄离开伙伴,爬上一棵小树,在绿叶上伸伸懒腰,甜甜地睡着了。
一只小羚羊跑到小树旁,吃起了树叶,这可惊醒了菲菲。它抬头一看,一个黑乎乎的大嘴正向它靠来,菲菲怕极了,赶快放出了“外激素”。
“不好啦,菲菲出事了!”菲菲的伙伴们得到住处,向小树方向赶来,见小羚羊正要吃那片树叶。小蚂蚁们急忙钻进小羚羊的耳窝窝里,说:“快住嘴!”
小羚羊吓了一跳,赶快停住嘴巴,仔细一看,发现小菲菲正在它鼻子前面出抖哪。小羚羊好奇地问:“你们怎么知道菲菲在这里呢?”
“我们蚂蚁除了靠触觉传递信息外,在下风口9米以内,还可释放‘外激素’传递信息,菲菲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菲菲又回到伙伴中间,大家排着队,唱着歌,继续找食物去了。
学习到的知识:幼儿能根据故事内容回答简单问题,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温馨提示:蚂蚁菲菲和伙伴们出去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
7.笨巫婆的笨
笨巫婆想在自己头顶上变出花环来,可一念咒语,她就心里发慌:“我能变出花环来吗?要是变不出来,那就糟啦„„”心里一乱,就把咒语念错了,结果,她变出了一团下着雨的乌云。
“我就知道变不好呀!我哪儿能变出花来?我总是这么笨„„”笨巫婆沮丧透顶,再也没信心变出花环了。
那团云就这样整天罩在她头上,雨淋得她浑身湿透。
这样下去可不行!笨巫婆呜噜呜噜念咒语,哇啦哇啦念咒语,可是,因为缺乏信心,咒语念得颠三倒四,怎么也没法子让那团乌云消失。
一天,她碰到了火巫婆。“啊哟!把那团云给我吧,让我凉快凉快!”火巫婆冲上来嚷嚷。
把乌云变到火巫婆头上去,需要两个巫婆一块儿念咒语,可笨巫婆又担心起来:“唉,我这么笨,要是我念错了,那怎么得了?要是这团云不肯到你头上,反而变成一团烂泥,涂我一头一脸,那就太糟啦——”
“为什么会念错咒语啊?”火巫婆急了。
“为什么不会念错啊?像我这么笨——”笨巫婆护着乌云,怕极了。
火巫婆气得头顶冒火,噌噌噌,跑了。
唉,整天浑身湿透的笨巫婆苦恼真是比天大!没办法,她又哆哆嗦嗦地念起了咒语。这回,她念得太小心,乌云变成了一把茶壶!茶壶呢,每时每刻都往笨巫婆脸上浇茶水。
“唉,谁让我这么笨?不过茶水总比雨水好——”
要是碰到别的巫婆,笨巫婆就说:“我喜欢练杂技,可我总练不好,所以茶水总流出来。不过,我倒是喜欢喝茶啦——”
唉!你说,笨巫婆是怎么把自己变笨的呢? 8.小马过河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9.聪明的小羊
迷路的小羊被狼抓住了。
小羊虽然吓得发抖,但是他很聪明。小羊说:
“狼伯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以前,能否吹个笛子给我听呢?” “什么?吹笛子做什么呢?”
“我想在死之前,配合着笛声,跳一下我最喜欢的舞。” “该不会打算边跳舞边溜走吧!” “不会、不会,我绝不会逃走!” “好吧!我就吹一曲吧!”
狼吹起笛子,小羊配着调子跳舞,跳得很可爱。牧羊人听到笛声,跑了过来。“啊!是狼!”
牧羊人愤怒的将狼抓住,救了小羊。狼非常的懊悔。
“上当啦!那是小羊向牧羊人求救的信号啊!”
10.狡猾的狐狸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的,拿来!”
“才不给哩!”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
“孩子们,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评理,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在吵了,去拿秤来!”
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喔!”
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
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的食物。
“这样右边又太轻了!”
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猫睁着眼睛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
结果狐狸把食物吃的一干二净,还说:
“啊!真好吃!嗨!再见了!”
多么狡猾的狐狸呀!
“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的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两只猫垂头丧气,以后再也不吵架了。
第二篇: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
我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阅读过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与大家共享: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儿童与他人交流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我对《指南》中新增 “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线的老师,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掌握知识情况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各个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既然选择幼教,我们就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责任心。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第三篇:读书心得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读后感
(二)教师 张云蕾
在《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倾听与表达的目标。在实施中幼儿的表达面发展得不错,但是幼儿缺乏倾听别人意见的耐心和意识,也不喜欢倾听他人想法。所以在培养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中感到较困难,找到一些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的倾听的习惯。
幼儿倾听习惯的的培养对其将来的说、读、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许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幼儿不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打断别人说话,在集体活动中随意插嘴,自我表现欲较强,不给同伴发言的机会等。这也就是问题说到的幼儿缺乏倾听别人意见的耐心和意识,也不喜欢倾听他人想法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要先知道幼儿不喜欢倾听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具体分析来说,目前造成幼儿不喜欢倾听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去自我为中心的”的过程。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游戏活动中更多地表现为独自游戏,因此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与幼儿社会领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也比较弱,而表现欲却特别强,所以幼儿会缺乏倾听的耐心,急于表达自我。第二成人重表达能力的培养,轻倾听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容易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在语言表达上倾注了许多心血。第三,消极的榜样作用。许多成人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只会告诉幼儿应该做什么,而不倾听幼儿想做什么。幼儿出现插嘴行为时,成人往往只会简单粗暴地训斥责备。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意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为幼儿创造一个安静适宜的倾听环境。前面提到,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也比较弱。如果班级中总是打打闹闹互相影响,他们是不会互相倾听的,如果教室外面热热闹闹,幼儿也是不能认真倾听的。安静,适宜的环境是倾听的前提,我们可以在午睡前听一个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并提醒幼儿安静倾听。其次,引导 幼儿与同伴互动交流,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同伴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建构有效的同伴互动交流,引导幼儿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发展倾听能力。同时,在同伴交往中,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倾听的正确方法,如,听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听清楚可以在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再说出自己的意见。再次,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最后,教师做幼儿的榜样,成人要耐心听幼儿讲话,在与幼儿交流时要用幼儿听得懂得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倾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2015年10月
第四篇: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多年来,我们依据《纲要》制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我体会到《纲要》是多么贴近幼儿,从《纲要》中我懂得了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而今天让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灵活化。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我知道了原来随性的教育时时都在,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在一开始我都不明白《纲要》已经很全面了,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做什么的呢?它有什么意义吗?读了这本解读才了解到,原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纲要》是两个独立、平行的文件,一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个是课程指南。两个文件在重要的价值观方面是一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
其中,我重点学习了《解读》的社会部分,让我了解了3-6岁儿童在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养育态度。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指南》的社会部分提到5~6岁的目标是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想办法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由此我想到了,中班时的玩具分享活动正是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宽松的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分享,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看了《指南》,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的目标都能细化到我们可操作的程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空口说大道理,比较实在,有可操作性,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野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能力呢?通过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谈谈自己的体会。
《指南》中指出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首先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分享。在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有好东西能够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常常说说自己喜欢谁谁谁,问其原因的时候可能是那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的积木或是一起玩了橡皮泥,或是那个小朋友给了她一张小卡片,可见,孩子们对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对她们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个人将会受到欢迎,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分享,这将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充满自信。自信有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自信从哪里来,其实自信从实践中来。教师应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
最后我们还应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们要告诉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
篇二
《指南》中提到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个观点我个人就比较赞同的,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不会拿孩子与他人来横向对比,也不会强化那些书面知识。我是想着三年幼儿园很快就过完了,就得开始辛苦的求学道路了,我想珍惜好这三年的时间,让他尽情地玩,尽情地耍。即使他现在很多方面不如同龄的孩子,比如认字、算术和绘画,但我还是有理由相信他现在的不作为并不能代表今后会比同龄人落后多少。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同时在游戏和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比书本知识更牢固,而幼儿时期只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待他玩够了自然就会去找东西学习的,同时有兴趣的学习会比被逼的用功更加事半功倍。
《指南》还提到了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科学教育对幼儿很重要,从小让宝贝亲近大自然比起书上的认知图画也更实际,假期里我不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我会带她回农村老家去,我们都知道在那里空间大,到处跑也不用担心,还可以交到新朋友学习新语言,还得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而城市的孩子就像金丝雀,每天只能呆在小小的圈子里:幼儿园-家-公园,还不能和陌生人说话。我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在这个社会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力真的很重要。回农村孩子可以亲近大自然,也可以见到很多真实的小动物,他的小脑袋里面装了更多的见识后才会画出更美好的图画,才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力,相比兴趣班比如美术课上的学习我想他也更喜欢在大自然中来真实地体验。
《指南》中还有很多值得家长和老师一起参考及借鉴的,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各项指标不一样,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做为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不能强求。归根到底,我认为孩子优良的品质,文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力等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做为父母的我们,自己先行动起来吧!篇三
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
二、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
在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比如在晨间谈话活动中给孩子一些自由谈论的时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三、注重身边的教育。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参观水果店》的过程中,幼儿懂得要排队买水果,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店主交流沟通的。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感兴趣,目的是喜欢读书,目的是爱劳动,目的是爱艺术,目的是有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目的是会做人,道德不差,目的是有教养,有能力,有品位,目的是幸福的人生。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第五篇:0岁到6岁健康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0岁到6岁健康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出生时: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
1月龄: 新生儿乙肝疫苗
2月龄: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3月龄: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 4月龄: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百白破三联疫苗 5月龄: 百白破三联疫苗
6月龄: 新生儿乙肝疫苗、7月龄: A群流脑疫苗
8月龄: 麻风疫苗、9月龄: 乙脑疫苗
10月龄:A群流脑疫苗
18月龄: 甲肝
20月龄: 百白破三联疫苗、22月龄: 麻风腮疫苗
24月龄:乙脑疫苗
3岁:A+C群流脑疫苗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
6岁:A+C群流脑疫苗、白破二联疫苗、乙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