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作文:知足是一种境界
高一作文:知足是一种境界
高一作文:知足是一种境界
知足是一种境界
高一(13)班郑慧瑛
有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甚至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期待也颇多.对于前事,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把我们生养在富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抱怨子孙们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的更多不满足还是来自自于.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不满足呢究其原因,其实是我们心底的欲望使然.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人类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通脱.俄国人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这就说明了知足的两重性.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总是优于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上的知足总是不能满足物质的需求.老子说过:“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换句话说,能知足才能知不足.诸如,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我们会满足于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但我们深知,我们对于粮食的需求远不止这些,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就会要酒要肉,吃完了还要跳个舞.知足与不知足是个量化的过程.我们不会把知足停留在某个水平上,也不会把知足固定在某种具体的需要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足与不知足总是相互转化.穷苦的青年人还是不要知足的好,惟有这样,生活才会改观;一夜暴富的大款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多一些也许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知足的农民从不强迫自己当总统,安分守己的乡村教师也会把按时领到薪水作为最大的慰藉.知足使人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骚动,搏击,进取,奋斗;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徒劳无功;若明知可行而不行,却是怯懦和怠惰的表现了.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有一个“度”的问题.度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合适温度下,树木才会发芽,而不至于把钢材炼成生铁.《渔父和金鱼》中的那个老妇是个不懂得知足的最大失败者,她的教训就在于没把握好知足这个“度”.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更多的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怀坦然,无痴心妄想,无非分之求,因而也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太多的牢骚满腹.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是一种大度;知足是一种宽容.知足常乐,此之谓也.
第二篇:知足是一种智慧,知止是一种境界
知止是一种境界。
《周易》有“艮”卦,即“止”之意。艮为山,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生,止于极而不进。意味着行止各有其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方顺理合义;万物庶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意思是说,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归处,如果身处合适的位置,则能够心安,如果没有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则会违背它的原则。
君子观艮止之象,当思引此为戒,正确估价自己,切合实际,不出其位,思安所止。
老子《道德经》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做人就应当常修从业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这样才能避免灾祸,平安长久。
汉代贾谊《鹏鸟赋》说:“乘流则逝,得坎则止。纵躯委命,不私与己。”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流行坎止,又何尝不需要智能和勇气。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说:“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身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身居高位莫贪求,在无尽贪欲中克制自己的行为,知止方能安人,也可自安。
中国古代有“盲人摸象”的寓言:象对于盲人过于庞大,难以全面把握;大千世界对于人们来讲也不可尽知。对待世间的一切都要有一个宽容、知止的心态。
庄子最推崇“知止”的境界,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用有涯的生命,永远不可能穷尽无涯的学海;以有限的人生,也不可能经历所有的荣誉和成功。
知止其实很简单,就是适时放手,珍惜今天的拥有。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少思寡欲可得自在自由,“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何尝不是适意的人生。
《大学》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志有定向,妄念不萌,外念不摇,以泰然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去做事,不急于求成,不躁而偾事;在纷杂的外物、妖娆的尘世之中,求一颗安定之心。以“知止”为始,方能以“得”为终。
杰出的企业家李嘉诚在与长江商学院EMBA学员对话中,就谈到了“止”的问题。他的观点是——“知止”而后为。
他说: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10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60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隋代大儒文中子有《止学》一书响绝天下,他在书中提出“大智知止”、“以智止智”两点令人深思的观点,说明了成功人生的另一谋道。而有清代“中兴之臣”美誉的曾国藩曾说过:“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在曾国藩的一生学问中,有四个醒目的大字“克己止学”,令人豁然开朗,问题释然。
曾国藩讲:“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所以他常说:“富贵常蹈危机”、“盛时须作衰时想”,是极富有人生大智慧的止学经验,这意味着由富而贫、由盛而衰是人人都要刻在心里的人生大课题。“止”是聪明之举,可克服盲目和冲动,可克制失控和失手,解决你究竟“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成败难题。曾国藩之所以功高名就又不惹人显眼而顺利一生,关键就在于:他时时以一个“止”字为行动之本,从反面考虑问题,绝不“越雷池一步”,表面更无张狂样,该收住立即收住,把自己停止在一个安全的区域中,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险。
当然,世上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善于知己之行、知己之止的智者。曾国藩即为典型之一。君不见,大千世界,浪里淘沙,因行为过度而不能止于信当处,引发人生一连串大小失败者,实在是葬送自己的盲动和愚蠢之举。正鉴于此,知行者并不少见,知止者却少而又少。故在观照曾国藩成功一生时,人们对他再三标举的“知止之学”尤为叹服,可谓先见之明,富有教益!
“知己之止”与“知己之行”同等互妥。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上,你的自我努力是成功的一个方面,但是你的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一个方面,正如常言:“打天下易守天下难。”遗憾的是大批人一旦登上成功之峰后,就开始身心忽悠,头脑发晕,得意忘形,处处都在“失控”的状态下为所欲为——大把的花钱,过度的享受,癫狂的刺激,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悬崖勒马免身亡”,都是对那些不知行之止者的忠告,虽然通俗,却为民间大智慧。但是对其置若罔闻者,满大街皆是。人们应力争做到行当行之行,止当止之止!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第三篇:宽容是一种境界作文
宽容是一种境界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宽容是一种境界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宽容是一种境界作文1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马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而被咬的那匹却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愧疚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动物之间的宽容是以德报怨。那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又是什么呢?宽容应该是为人处事的一种至高境界。
宽容如水。忍一时风平浪静。古人早有遗训,“退一步海阔天空。”昔日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博得人们的好评。然而更吸引人的却是蔺相如的大肚能容。为了国家大义而对廉颇处处忍让,而后更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廉颇的歉意并原谅了他。正是他的宽容,才保住了赵国暂时的安宁。
如水的宽容抹去人们彼此一时的仇视,使人们冷静下来,同时也看清自己。试想,寓言中的那匹被咬伤的马若是还击的话,那么,最终结果只可能时两败俱伤。
宽容似火。宽容不仅在于毫不犹豫地原谅对方,更在于用自己的温暖与真情去感动对方。当那匹马儿轻轻地摩挲着同伴的脖颈、安慰着对方,当齐桓公不追究“仇人”管仲、反而重用他,相信他们当时的感受一定像被一团温暖热情的火焰包围着,心中敌视的坚冰也会逐渐融化。才会有两匹马的和好如初,才会成就齐桓公的一番霸业。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为可贵。
宽容是诗。选择宽容,就是选择爱与真情,就是选择人生的海阔天空。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表现在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对人生的胸襟与如诗一般的气度。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中国也有“宽以待人”、“宽大为怀”的古训。宽容使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多彩。
当然,宽容也是有限度、有选择的。轻易原谅自己,是懦夫;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宽容如水,才使纷繁过滤得纯净;宽容似火,才使平淡煅烧得鲜明;宽容是诗,才使生命得以永恒。所以,宽容是我们该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境界作文2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马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及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
同时,也看清了自己。
寓言中的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包含宇宙的胸襟。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大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来说却不是天方夜谭。
因为生活的平淡与复杂而心存积隙的人啊,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与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的人生的真谛。
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圆以待人”诗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圆以待人”,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似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宽容是生活的最高境界,赋予人生与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宽容是一种境界作文3有位名人说过:“宽容是一种境界。”确实如此。宽容如一泓清泉,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它比激烈的争吵有效,比严厉的训诫更有影响力。它可以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
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宽容的人。
颜回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颜回便上前劝架。买布的人说:“你来评评理,三八二十三,他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买布的人就说:“我只听孔夫子的,我们去问他。如果我错了,我就把人头给你。如果你错了,你就把帽子给我。”颜回很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到了孔子那里,孔子问清事情的缘由后,微微一笑,说:“三八二十三,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他。”颜回想:“老师老了,是不是脑子不好使了?”可无奈老师的话得听,只好把帽子给了那人。那人走后孔子对颜回说:“他管你要的,是一顶帽子。你管他要的,可是一条人命啊!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这才恍然大悟。如果孔子对人斤斤计较,从不宽容地对待他人,别人能尊重他爱戴他吗?他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吗?
无独有偶,卡内基也是一个宽容的人。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位平时对卡内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说了卡内基的许多坏话,他并不知道卡内基也出席了这场宴会。当他发现卡内基就坐在他旁边时,他感到非常难堪。正想从人群中钻出去时,卡内基却抓住了他的手,好像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一样,绝口不提刚才的事。卡内基的大度与宽容让商人深受感动,从此他和卡内基就成了好朋友。试想,如果卡内基不宽容地对待他人,能有人心甘情愿地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吗?他还能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大王吗?
宽容似水,能够使人冷静下来;宽容似火,明亮而温暖,抚慰人心;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去接纳更多的事物,也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一句话,有了宽容,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快乐是一种境界
快乐是一种境界
也许是08年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在商场里“采购”,我看上了一双新款运动鞋,可妈妈不同意买下,我便嘟起嘴,拉着妈妈要回家,妈妈也无可奈何,回到车站,可下车时被门猛地夹了一下,手臂上也起了乌青,妈妈也差点和司机斗起嘴,回到家做作业时,手不停地颤抖,心如杂草一般,平静不下来。
这时门铃响了,原来家中掉漆了,爸爸请了一位粉刷匠,他穿着深蓝色制服和那双沾满漆与灰尘的皮鞋,那张脸显得特别苍老,但他的脸上却挂着微笑,眼角的皱纹如车辙似的一条条,细细可数。我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惊奇地发现他竟然只有一只手,与爸爸的交谈中听到,由于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左手,为了生计只有出来打工,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个谋生职业。他在为我家粉刷时,轻松地哼着小曲儿,有时也唱着歌,他的声音混杂了家乡的口音,听起来并不怎么动人,但他快乐的心情却感染了我。他的那只左手在粉刷中,上上下下,如同跳动的音符,很有规律。我不禁十分疑惑,询问他:“伯伯,你有什么事这么值得开心啊?”他笑了笑,舒张的眉毛,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咧开了嘴,露出洁白的牙齿,他笑得如阳光一样灿烂、明媚,与他那身体似乎很不协调,“我只是一个残疾人,却能找到一份工作糊口,我很开心啊。”我还是不明白:“难道就这么简单吗?”他叹了一口气,这句话好像刺痛了他的心,“我的妈妈生前曾告诉过我,快乐不是来自外界,也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和那双善于发现感受美的 1
眼睛,是一种心境,载着小小的幸福在心中荡漾,妈妈的话很有道理,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他的含义,现在明白了,真怀念我的妈妈,好了,不想伤心事了,明天会更好,你也要加油哦!”这时,在一旁的妈妈插话了:“你看看人家伯伯,再想想你,还这么多抱怨,其实你已经很幸福了。”我看看他那空荡荡的袖口和那双几乎穿破的鞋子,心中不禁有一种惭愧。他接着粉刷着,犹如一位艺术家,挥动画笔,并不时欣赏创作的杰作,舞动的单臂,抖动的身体,洁白的墙面,成了一幅油画被定格,虽然在画中看不到那个人家乡的音乐,但我却能隐隐感受到。不久,墙刷完了,心中有一股暖流在流动。
每天早上,阳光筛筛地泻下,心情不再郁闷,也不再抱怨一天忙碌的学习,快乐不禁满盈盈地涌上心头,睁大双眸,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其实,快乐是一种心境,家中雪白的墙上反射着温柔,也回荡着一种快乐曲调,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息,家中的花也比以往开得更鲜艳夺目了。
第五篇:自信是一种境界
自信是一种境界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说过:自信是一种境界,它是在承认自己是渺小的同时,证明自己的伟大。老早读这句话时,无法体味个中含义,但回望流年,当我从记忆中再次拾起它时,似乎明白了它的意思。
从小就害怕语文考试,虽然一直到学习紧张的初三,我仍未放弃阅读的爱好,但每当坐在考场上,那种虚空的感觉总会又一次袭来,仿佛这是一条我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爸爸说我是谦虚过了头,可我从未认为我有可以去骄傲的资本。每次考完试,当我捧起散文阅读时,那久违的苟存的魂灵就像被吸引一样又回到我的身体中,这自信的精灵哟。再看林先生的这句话,我仿佛只“承认自己是渺小的”,伟大——我向你低头。
曾经看过俄国作家伊·蒲宁的一篇《轻盈的气息》,结尾以女中学生在军官的枪下死亡告终,而那个可爱的女孩充满自信的轻灵的心却让我艳慕不已,在她与朋友谈论怎样的女子才算美丽时她先是用那些华丽的辞藻描述一番,之后话锋一转:“美丽的女子……最重要的是要有轻盈的气息,恰恰我就有这样轻盈的气息,你听,我是怎样呼吸的……”我闭上眼睛,仿佛感受到一个少女如兰的呼吸,她的自信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而每当想起那不屈的灵魂即将消亡时,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忧伤,淡淡的却又像是被击碎般的忧伤,这种自信造就了她,也毁灭了她,无言地奔赴,无畏地摧毁,像木棉在枝头照耀,像兰花在氤氲芳菲,自信的宿命的光辉。
而我——当我再一次想到自己,我似乎明白了自信并不是极度膨胀的虚幻外表,而是从心底对自己价值的认可与确定,我有吗,我曾对心底里的那个自己作过肯定吗?回答是令我满意的。于是,我定义自己为:一个有自信的人。
如果哪个早晨醒来,已不再向往高楼大厦歌台舞榭,而只希望拥有一个红砖绿瓦的宁静的小屋,不敢也不想奢求太多,那么我已明白,这不是不想追求美好生活的不自信的表现,我明白,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包容的自信的境界,一种踏实的自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