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排座位也是一门艺术-论小组合作制模式初探
【摘要】小组合作制是个很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抛弃了传统的班干部设置(包括职位和数量),精兵简政,提高了责任意识,避免了人浮于事。它还增强了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它还能让班主任对班情一目了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治管理,促使学生教育学生,为班主任分忧解愁。【关键词】排座位小组合作民主集中制黄金搭档秧田式
排座位,对于每个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件很头疼的事,特别是刚做班主任的年轻老师。自己刚做班主任的前几年,每次排座位也是焦头烂额,喧闹的场面,意外的磕碰,遍地的垃圾,这些还只是小烦恼,最闹心的是排成的座位总有一些学生很有意见,甚至有学生当场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不愿意换座位.印象最深的一次调座位,刚宣布新座位,有个姓阎的学生死活不换,情愿坐最后一排。当场没把我气死,那个学生是班长,给他留的是正中间、视线佳又备受教师关注的黄金座位。他堵在那就是不挪位。气得我当场撤了他的职,让他坐最后一排。有些家长也会为孩子座位的事情打电话到我,要求给自己孩子安排个好座位。
如果不能及时给学生做好心理工作,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班级的纪律,影响课堂的气氛,更严重的会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我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到他自己在编排座位上的方法:座位是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安排座位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头高矮、视力好坏、自控能力强弱、互助能力高低等个性特点。由此可见,排座位也是一门艺术,就像一位优秀的导演,如何安排节目的顺序,更能使表演达到最佳效果。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我对排座位有一点认识和方法。
总原则:坚持先民主再集中的民主集中制的总原则,班主任根据大局合理原则,可对座位进行强制调整。
谁都喜欢坐前面,但也总要有人要做边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但排座位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选择。但最后决定权还是要班主任自己把握。我这几年排座位采取的方法就是:(1)预先调查
在班上提前宣布编排座位的决定,请在在座位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交书面申请、写明详细原因。
(2)黄金搭档选好领导班子
假设一个班60人,全班分成6个组,每组10人。部队连主官有连长和指导员,营主官有营长和教导员,团主管有团长和政委。依此同理每个组设两名领导人,正组长叫小班,统管小组学习和纪律。副组长叫书记,统管本组的卫生和生活常规。这12名领导人由全班同学投票,得票最高的6个男同学和6个女同学,先开会,自己选择自己的搭档。俗话说得好“男女搭档,干活不累”。得票结果占主要,但最后决定还是班主任把握。一定要挑选成绩中等以上,责任心强,在同学中有威望的同学担任。骨干班干部抽先出来,专门管理各个小组,这些班干部都很有自豪感和责任感。
(3)“分而化之,各个击破”对待“捣蛋部队”
每个班总会有些调皮、难以管束、纪律观念较差,爱讲话的同学,这些同学一般不爱学习,而且也容易影响他人。分组前先把这些人挑选出来,每个组平均分配1—2名这样的同学。这样做不是歧视原则,爱讲话的同学不能扎堆坐一块,这些同学如果都编在一块,很容易形成不读书的小团体,久之班风会乱。所以早点分而化之,各个击破。让他形成不了气候。
(4)分性别分层,挑选组员
把全班除下小班和书记的同学先分男女列两份名单。再按学习成绩把这男女同学分四等。如把分班前的成绩分4档,1-20名有哪些男女生,21-30有哪些男女生,31-40有哪些男女生,40—50有哪些男女生,再由选出的小班和书记挑选组员。每组挑选的男女生数量大致相同。这样做尽量避免了小组内男女比例失调,保证每个大组男女比例合适(不要出现纯爷们组)而且学习成绩高低各个层次的都分配均匀。(5)“二拖一”原则,小组内部微调 我的班级座位是“秧田式”,全班分成三个大组,每组七排。每排三人。六个小组看下大概情况,如果组员大部分是高个子,安排在4、5、6、7排。如果都是小个子,安排在1、2、3、4排。每排坚持“2+1”原则,2+1就是“二拖一”,即每排由两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加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组成。两个成绩相当的同学坐在一起能够起到“比学赶帮超”的促进作用,也能够带动第三个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可比性最强,同时,差生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对整个班级来说,也没放弃任何一个人。另外要充分考虑组员内部个头高矮、视力好坏、自控能力强弱、互助能力高低等个性特点,小组内部适量微调。如果班级座位是“麦田圈”这个原则也适用。(6)给每个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每个小组取个组名,如我取了“雄鹰”“飞虎”等组名。取组名便于小组座位轮换。坐在前三排的三个小组可以交叉,后四排的三个小组也可以交叉换位。以前这个组是第一小组换了个位子,就有可能要改成第二小组。卫生安排之类可能全乱套了。这样的排座位就好比活字印刷,灵活机动,即使个别微调也不影响全局。组员跟着小班和书记走。小班和书记对组员负责。
A B C
A B C
A B C 1
雄鹰小组
猎豹小组
火凤凰小组 3
飞虎小组
矫龙小组
白龙小组 7
(7)确定正式座位表
新座位出笼后,接下来的两天都是观察与微调期,班主任规范收集来自各科老师和班干部、同学的意见,对座位进行微调。第三天,确定正式座位表,打印后、张贴在讲台,并送到各科任老师手里。
(8)小组之间定时轮换,频率不要太频繁
轮换座位时最好不换桌子,只换凳子。降低财产损坏的几率。换座位时间最好选择对隔壁班影响较少的时间。如果在上课,喧闹声势必影响别班上课。换得不要太频繁,换座位“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一般一个月换一次。有特殊原因适当微调。
世界上最难的管理是人的管理,当班主任总是苦行僧的干活,当甩手的,只有掌柜。再先进的管理方法也不可能能让人一劳永逸,这种排座位的方法再先进,还是要灵活机动,随时应变。
陈帅
第二篇:排座位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
排座位也是一门艺术
文/刘立军
排座位,对于每个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件很头疼的事,特别是刚做班主任的年轻老师。笔者刚做班主任的前几年,每次排座位也是焦头烂额,排成的座位总有一些学生很有意见,甚至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给学生做好心理工作,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班级的纪律,影响课堂的气氛,更严重的会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纵观排座位的方法,一般就有这几种:随机自由排列法;个子高低顺序法;学习成绩优先法;成绩优差互补法。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缺点。例如:随机自由排列法,会使一部分比较活波的学生聚在一体,对管理纪律增加了难度;个子高低顺序法,可能会把一些眼睛不好的学生排到后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优优先法,会使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挫折,导致他们更加沉沦;成绩优差互补法,可能会增加优生的负担。
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我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到他自己在编排座位上的方法:座位是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安排座位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头高矮、视力好坏、自控能力强弱、互助能力高低等个性特点。由此可见,排座位也是一门艺术,就像一位优秀的导演,如何安排节目的顺序,更能使表演达到最佳效果。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笔者对排座位有一点认识和方法。
一、把主动权给学生,把决定权给自己。
对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个性特点比较了解,对自己的学业也有很明确的目标,在座位上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智认识。所以,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选择。笔者这几年排座位采取的方法就是,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座位,选择同桌,并且说出选择的理由,以书面形式交给责任班干,然后责任班干部统计大家的意见,并在班级公布栏上张贴,然后排出一个座位表的雏形交给我。我拿到这个座位表的雏形,然后认真地看一看学生写的理由,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对学习的态度,一方面更好的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在班级里正式声明,这个座位表开始生效,并明确告诉学生,我相信他们的决定。这样一来,不仅尊重了学生的意见,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认识:老师信任我,我就要做到自己的承诺。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使上进心强的学生得到更好地学习环境,使自律性差的学生也能慢慢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最终使全班的学生在学习上达到相扶相长。
08年,我带高三理科的一个班,班里面有两位女生,关系很好,学习也很不错,每次换座位都要求坐同桌,半个学期后,就有几位老师给我放映,这两个学生上课说闲话,不注意听讲。然后我就从各个方面了解、调查,发现这两个女生不仅上课喜欢说话,还在课堂上吃东西,晚自习也有说闲话。得到这个结果后,在下一次排座位,我就把这两个人分开。不出我所料,这两个人一块来办公室找我,说她们想继续坐同桌,我不急不忙的问她们,为什么要坐同桌,他们说方便学习,而且坐了很久同桌,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和规律。我马上拿出“证据”,某天某节课,上课讲话,让上课老师批评;某天某节课,趁老师不注意,两个人分吃一份早餐等等。看到这些,两个人都低下了头,半天不说一句话,然后我让她们考虑一下,是否还要坐同桌。第二天,两个人又来找我,给我写一份“检查”,说自己不应该做这样的事,不应该做那样的事,希望我给她们一次机会。这时,我心里暗暗窃喜,我想要的结果出现了。我告诉她们,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取的,如果你们能把这份“检查”改成“认识”,能把里面同桌之间的“不应该”的事改成“应该”怎么做,或许就能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当天晚上,我桌面上就放着一份写的很工整的文章“对同桌的认识”。我看完以后非常开心,把她们叫到办公室,首先我说你们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一次机会;其次我想感谢你们,写出一篇很好的“认识”,如果同意的话,我将把这篇文章给全班同学印出来,让大家也“认识”一下。两个学生激动地说谢谢老师,以后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
二、注重同桌之间的关系,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
对一个50多人的班级而言,各个性格特点的学生都有,肯定存在着大家都喜欢的优秀学生或者单科很拔尖的学生,于是就有很多人都想和他们这些人坐同桌,来提高自己的弱势科目。其一,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愿望,毕竟只能是一个人一个同桌。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综合统筹,安排最需要,或者最合适的人和那些优秀者坐同桌,同时也要做好其他学生的心理辅导,不能因为座位的原因,使学生心理产生质疑,甚至怨恨,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其二,即使两个人相互选择,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解决好他们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使同桌之间和谐,班级和谐。
去年我带高二理科的一个重点班,班里有一位叫志恒的男生,学习比较好,特别是英语非常棒,在整个理科级里都是鹤立鸡群。就有很多学生想和他做同桌,而他自己选择一位想和他坐同桌的同学浩毅,其原因就是,浩毅的物理、化学比他好,两个人相互互补,提高学习成绩。四周后,到换座位的时候,浩毅来找我,说不想和他坐同桌,说志恒很自私,志恒每次问他物理、化学的问题,他都很认真地讲解,可他问志恒英语时,志恒总是推三阻四,或者说两句就说让他自己去想。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之前以有同学给我说过这种现象,在学习上心眼太小,同桌成绩比他差,他就看不起别人,同桌成绩比他好,他又妒忌,所以和谁坐同桌都很难长久。两天后,正好是班会,我就在班里提出友好交往和正确认识同桌关系的主题。强调一个观点------和谐共进。何为同桌,就是时刻伴随自己度过每一节课、每一天;困惑时,相互交流,成功时,相互分享,气馁时,相互鼓励。(班主任工作艺术)当同桌成绩不如你,你就要主动去帮助,当同桌成绩比你好时,那就要虚心向他请教。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同桌,并且要用感谢、欣赏的目光看待同桌。刚一说完,我就发现很多同桌两个人相互握手,可以看得出,绝大多数同学还是能意识同桌的最要性。再看看志恒,低着头,我知道,我的话语已经触动他的心灵,接下来就看他的悟性。果然,第二天,他来找我,给我说昨晚认真反思了自己,觉得自己心胸太狭窄,什么事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为了改变自己的这种心理,希望我还是让他和浩毅坐同桌。经过几个周的跟踪,我发现志恒真的改变不少,不仅仅和同桌相处融洽,而且还经常给同学讲如何学好英语,这样的结果让我无比喜欢。
温斯坦说:“没有一种座位安排可以满足所有班级,所有学习场所和所有人。教师应利用教室座位安排达到他们具体的教学及行为目标。”的确,无论如何排座位,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我们能以学生为本,能以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合作,能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排座位,那就一定能排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排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
第三篇:打岔”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打岔”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学语文的学生,是一群需要“表现”和“炫耀”的语文闯将。处于青春年华的学语文的学生,是一群特别需要“表现”和“炫耀”的闯将。学生要“表现”“炫耀”的时候,总是最用心力的时候。因此要摸准和善用学生的这一规律,设置语文环节,发挥“表现心理”和“炫耀心理”在语文课堂上的神效——“表现”和“炫耀”,很多时候是学生沸腾起来的催化剂。课堂上,中小学生的持续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不管什么科目,上到二十多分钟时,学生一般都会感到疲劳,注意力有可能分散,这时候教师会怎么办?我上小学时,经常被老师用教鞭敲桌子惊得一跳,因为太枯燥了,感到乏味了;因为肚子饿,就听不进去了。
用教鞭敲桌子来惊醒学生,是常见的方式;也有老师在课堂上高喊一声“注意!注意!”“精力要集中!不要开小差!”“某某某,你在想什么?!”“某某某,站起来,说说我刚才讲什么的?”……于是学生得了教训,不敢不注意了。可是,这节课不敢分神,也没听进什么。
春天,下午第一节课,多困啊,要是能睡一分钟,——不,哪怕半分钟也行啊。可是老师的目光盯上你了,你不敢不坐正,不得不努力地记他的话,虽然你对那些话完全没有兴趣。这样的学习,就是受苦受罪了。高中生有高考的压迫,面对枯燥的教学,不专注不行;低年级学生或小学生就难办,很少有不分神的。学生说,即使老师的课很精彩,仍然有可能分神,老师的教学有可能诱发学生的联想;而有些科目的教学内容则本来就没有吸引力,更不用说有些老师的课堂气氛沉闷了。
实行严格的学习训练,强制学生注意,也许会有些作用,但是,如果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应当有更多的办法。那些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的课堂空间远远不是那几十平方米,他们能深入浅出地解说教学内容,注意让学生发现趣味,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导出他们的疑问,让他们形象地感知学习内容,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推导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听”和“记”;在他们的疲劳感即将到来时,他像是不经意地打了个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气氛有些活跃了,然后不动声色巧妙地导回教学内容上来。
教师请学生回答提问,完了之后夸一句:“嘿,你今天真精神!”——今天的他究竟有多“精神”?为什么老师会表扬他“真精神”?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同学都想看看他,于是也关注刚才的问题了。发现学生有些分神了,老师的语速忽然慢了下来,也会让课堂里很多学生专注起来;有时,教师偶尔沉默,思考下一句话该怎样表达,教室里也会一下子静下去,因为学生开始关注老师的状态。总之,上课不能“一平到底”。但是不要说错话,说错话引起学生注意,很麻烦。用硬办法逼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会让学生疲劳不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教师不主张用“打岔”或其他方法引导学生,他们认为“学生就是学生,不聚精会神,就学不好”。那么,让我们审视一下自己吧,你能专注地听完一场报告吗?学校开会,或是集中听讲座,大家都喜欢往会场后面坐,说点闲话,打个盹,甚至玩手机,我常看到会场前五六排没有人坐,很难看。为什么躲到后排去,不就是为了分分神吗?不就是不想让人看到自己开小差吗?如果请他复述讲座内容,两个小时的讲座,他能记住的内容没几句。
可是为什么要用教鞭敲桌子,逼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呢?这节课,学生因为怕你敲讲台吆喝,他拼命提神,以免你发现他训斥他,但是,下节课怎么办?该不该替学生想一想?
这段课堂插曲,是课堂生成的,出于意想之外。显然,学生的回答有错。老师问的显然是依据节选说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而学生却歪答,而且转向周家的丑事,有故意使坏之嫌。学生没看完或看懂整个一出戏,所以学生的说法也不对。
学生们哄堂大笑,是因为该生的话涉及了两性敏感话题。
对此若简单处理,粗暴训斥,不是理想做法。唯一可做的是“融错”。所谓“融错”,不是“容错”即包容错误,更不是“荣错”即以错为荣,而是化腐朽为神奇,艺术地处理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创新的人格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
基于学生的调皮的错误回答可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这一想法。笔者在学生哄堂大笑之后,让学生沉静下来,引导学生做了如下层面的阅读与思考:
1、周朴园真的连他儿子与老婆繁漪有染也不知?请大家看看相关剧段,找找依据。
2、为何周朴园明明知道儿子与老婆繁漪有染,却不表露出来?
3、在节选中周朴园为何在未认出侍萍之前,要盛赞侍萍,粉饰他与鲁侍萍的情事?
4、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能否简单用一“蠢笨”来概括。周朴园的性格在节选中有着怎样的表现?他是怎样一个复杂的人?
一句话,艺术的课堂教学驾驭,不仅是节奏的快慢,内容选取的多少,而是将课堂生成中的错误演变成精彩。)“亲在课堂”的语义阐释
亲在课堂,指让学生亲自“存在着”的课堂;这种存在,学生是“活”的,不是“死”的;学生是主打者,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游离者、眼高手低者。
这种“活”,包含很多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种。
1.激情的“活”——全身心投入、激情充溢的状态。亲在课堂,是动起来的课堂,是沸腾的课堂;要通过各种手段和设计,让课堂沸腾起来。这种沸腾不光是指形式,更是指思想、情感、语言的沸腾和高速运转。
2.潜能的“活”——潜能开发的高效与愉悦状态。这种潜能开发的高效与愉悦,需要亲在课堂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处于充满享受的状态,这种状态,用尼采的话来描述,就是“沉溺并享受着”。
3.语文的“活”——语文根性和骨性得到磨砺的状态。亲在课堂要求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浸泡在文化、文学、思想和情感的张力中,使其不知不觉中有慧根和灵苗形成。
4.效果的“活”——当堂有收获的学习要求。亲在的课堂,要求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当堂习得和实践,根除旁观、冷漠、眼高手低的“平面学习”状态,具有当堂有收获或当堂过手的学习效果。
静态课堂,学生听教师讲,往往容易产生旁观、局外人的现象,出现“不在状态”的结果;“在状态”的学习,呼唤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融入,呼唤学生“亲自在场”,即郭尔凯郭尔所说的“存在”。
第四篇:写好评语也是一门艺术123
写好评语也是一门艺术
内邱县实验小学
乔冬梅
写评语是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写好评语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门艺术。它包括学生在学校的许许多多方面。如:学习、思想品德、个性、行为、习惯等。写好评语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也让学生从评语中得知老师喜欢自己什么,哪些方面做得成功,哪些方面比以前进步了,还有哪些方面做得欠缺,要努力改正等,从而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
然而,短短的几句评语,却能够反映老师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教学水平,因而写好评语要讲求艺术性,它要求老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全面的教育教学功底。积极健康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维和管理理念。让学生从评语中得到感知。如:关心、关爱、尊重、鼓励和教育。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孩子,从而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起来,为孩子能够健康地发展、成长,共同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育管理及培养平台。
写评语具有艺术性,写好评语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几个要素。
一、好评语要具有感情色彩。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给学生写评语,语言要亲切娓婉,富有儿童趣味,具有生动鲜明的个性,形象而又浅显易懂。如:“课堂上你乌溜溜的眼睛会盯着老师,常常你还会举起小手用甜甜的声音回答问题呢!”,这就比“你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学习认真”这样的评语写得好,好就好在前一句具体生动,充满感情色彩。使学生一看到评语,心里就高兴,把你当作朋友,愿意和你交往,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犯错的机会。这样一来,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好评语要体现出关爱性。
关爱性评语更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学校和家庭一个样,时刻感受家庭般温暖、父母般关怀,使他们在愉快中学习,在温馨中生活,在关爱中成长。如:我曾经给一年级(1)班的张雷同学写过这样一段评语:“可爱的小张雷,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你吗?现在让老师悄悄的告诉你,每天早晨,当你一走进教室立即就传来一声清脆的—老师好,每次作业你总是第一个完成,每次劳动你总是抢着让老师给你派任务,你是那样的关心集体,当外学校代表团来我校参观时,你硬是让妈妈买来一盆漂亮的鲜花装扮我们的教室。小雷,如果以后你遇事不再掉眼泪,那你将变成一个勇敢的‘小男士’”。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既感到了关爱,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能暗暗下决心尽快改掉缺点,等待老师下一次评语中的认可。
三、好评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性。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生也不例外。评语中要尊重学生个性,要保护学生自尊,特别是在提要求和批评时,语言不要生硬,要婉转亲切,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以简单的语言,概括我的教育本质时,我就回答——要尽量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时,会有一种信赖、鼓舞和激励的情感体验,并且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写给三种学生的评语。一是写给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课堂上怎么少了一双专注的小眼睛呢?什么时候它会再出现呢?” 二是写给喜欢打闹的同学:“老师喜欢你的调皮、活泼,欣赏你那种愉快学习的态度,老师更相信你一定会像大哥哥那样爱护小弟弟、小妹妹的!” 三是写给学习成绩好,而捣蛋的学生:“聪明有成绩,调皮又贪玩,老师真是又恨你,又喜欢你,如果你注意遵守纪律,成绩会更好,老师会更喜欢你,知道了吗?老师期待你的佳音。”只有这样,把缺点用鼓励、询问、充满感情的语言写出来,学生受到了尊重,家长也乐于接受,学生更乐于改进。
四、好评语要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评语就是用鼓励性语言来书写,它以表扬为主,从而激励学生上进。河北教育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说的就是一名北京大学学生,在他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过程中,成绩并不太好,就是在他母亲的不断鼓励下,才考上了北京大学。文章大意是这样的:上小学时,由于调皮捣蛋,违反纪律,老师让学生叫家长到学校去,孩子满以为,老师告状后,肯定要挨一顿打,不敢见母亲,便跺了起来。谁知,母亲给他写了一长纸条:“老师说‘你比以前有进步了,不再调皮捣蛋了’” 到了初中期末考试四门不及格,老师让他留级,便通知了家长,母亲从学校回来后,又给了他一张纸条:“老师说‘你不用留级,再努力一下,还能考上重点高中呢’” 到了重点高中两年后,老师在家长联络信中告诉母亲由于孩子成绩一般,征求转入职业班。孩子知道后,觉得对不起母亲几年来的培养,可是母亲并没有说别的,便又给了他一张纸条:“老师说‘你很聪明,把精力再转注一些,定会考上名牌大学’” 北京大学 通知书来了,孩子手拿通知书,走到母亲跟前,“扑通”跪了下来说:“妈妈,以前的事我都知道,您受委屈了,没有您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可见激励性评语之功效。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写评语虽不用过长,但要写好它并起到教育效果,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学六年中,每个阶段都要有所重点。低年级时,评语应着重放在入学后的适应能力、行为习惯和同学之间相处等方面。中低年级时,评语应着重放在自理能力、集体观念等方面。高年级时,评语应着重放在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
然而写好评语对教师要求很高,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每位教师对学生多注意留心观察,把学生的一言一行,点滴进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个性爱好了如指掌。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带有感情色彩、充分体现保护学生自尊、充分体现爱意、时刻在激励学生进步的好评语。
第五篇: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小学语文
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
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 李云霞
[摘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也必须是讲究艺术。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提问艺术从备课艺术、板书艺术、课堂结尾艺术等众多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老师、学生始终关注的焦点与敏感点。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
1.问题过多,设计思考时间过短。有的教师是为提问而提问,一堂40分钟的课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问题设计过多过滥,毫无质量可言。教师为了完成他的问题,就一个接着一个个问题轮番“轰炸”,学生也被迫让问题牵着鼻子走,“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2.方式简单,答案太过标准唯一。有的语文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注重方式的变换,一节课下来就是问问题和答问题一个方式,不灵活,没有变化,长期下来学生不自觉地就会产生听觉疲劳。对设计的问题,自己总是把答案限定的很死。课堂常常会出现,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
3.选择面窄,忽视学生的提问。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
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久而久之,另外的学生对学业越来越没兴趣。同时,教师往往会注重自己所提出来的问题,忽视甚至于压制学生提问,而学生因为招致教师的指责、挖苦、批评,在课堂上也不愿提出问题,从而导致教师问题越来越多,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
4.缺少互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消极的反馈。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只考虑到自己的教,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学生变成了问答的“工具”。有时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实际上,这些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特征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把握时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1.针对性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白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即不能太难或太易。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就应该针对这一课的难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来设计问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进行反复读,以更好的理解课文。
2.连贯性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教《散步》时,先问:“文中的我如不约母亲外出散步,是否可以?”学生答:“可以,因为‘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问:如果文中的我约母亲外出散步又说明了什么?(这是深入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对母亲的“孝心”。从而一步一步达到目标。
3.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如:在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提问:“老饲养员说这话时的心情怎样?”这个问题就是启发学生去想老饲养员话中的语气与心理,认识到老饲养员在此处“惊讶、着急、关心彭德怀”的心情。
4.互动性所谓的互动性主要指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必要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教学过程中,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教学目的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让提问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
1.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就是要保证让学生在自己有想法、有疑问的时候敢于提出来。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释疑。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好的课堂环境。如在教学《林则徐虎门硝烟》一课,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林则徐是个怎样的好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长大想做大官的?”很多学生马上举起小手。师又问:“那你做了官会怎么来处理外国人在中国贩卖鸦片这件事呢?”然后让学生来当场硝烟,学生兴趣高涨,课堂内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敢想敢问,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解决。
2.抓住时机,注意适量。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切入点,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悬念”。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悬念”(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思维的大门正在打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在教《狐狸和乌鸦》时,问:《狐狸和乌鸦》文中狐狸是怎样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那我们一起动脑筋想想,狐狸应该怎样说才能得到乌鸦嘴里的肉?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3.分清层次,难易适中。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同时,在提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所提问题过于直露或过难,都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
4.掌握技巧,善于启发。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可以老师提也可以变换成学生提,但一些关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既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教学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可以借用学生的质疑的方式:“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 愉快„„”,来理解“给”与“拿”指的是什么?
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这一技巧,使之成为自我教学的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 严永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03,13.[2] 杨海英,也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北大荒文学,2009,09.[3] 杨宁,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研究及反思,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