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逝世前后

时间:2019-05-13 08:0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逝世前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逝世前后》。

第一篇:鲁迅逝世前后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 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16日 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 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 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 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日 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词是:“民族之光”;上海丝厂工人的挽词是:“我们的朋友”;上海烟厂工人的挽词是:“精神不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平、津、济、青、杭、京、沪、汉、晋、桂等二十七学联全体学生的挽词是:“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郭沫若的挽词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许广平的献词是:“„„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四天间,签名的个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团体一百五十六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

21日 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22日 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悼鲁迅先生

巴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做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十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中国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1936年10月在上海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汇集——()悲痛——()渺小——()

2.请把下列三个词语分别填人文中A、B、C三处。

①战士

②朋友

③导师

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3.“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1.出生 分散 欢喜 伟大

2.A:③ B:② C:①

3.鲁迅先生逝世了

4.比喻 悲痛

5.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

6.文章倒数第2句。

第二篇:鲁迅逝世前后情况的介绍

鲁迅逝世前后情况的介绍:

1936年10月15日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17日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日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词是:“民族之光”;上海丝厂工人的挽词是:“我们的朋友”;上海烟厂工人的挽词是:“精神不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平、津、济、青、杭、京、沪、汉、晋、桂等二十七学联全体学生的挽词是:“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郭沫若的挽词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许广平的献词是:“„„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四天间,签名的个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团体一百五十六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

21日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鲁迅简要介绍: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濂溪村,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八岁时,开始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1]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速速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作的社会背景:

当时的旧社会是暗无天日的,人们失去了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反动派的迫压,而人民革命则处处遭到反动派的镇压!

关于写鲁迅的文章: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作者:冰轩雪蝶

伟大——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日夜为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鲁迅先生幽默,且不乏亲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处处为他人着想,淡化自己。在我看来,他是平凡而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却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书:《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坟》等作品广为流传。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房间必定是最“热闹”的时候,他正演奏着“文字交响曲”希望这一首首动听的曲子能唤醒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意识到中国人“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于是他决定拿起笔,通过自己的文章来呼吁所有的中国人,所以有的人说:“鲁迅先生的笔是同黑暗作斗争最厉害的武器。”

人们把鲁迅先生誉为“民族魂”,原因是鲁迅先生或者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给人民当牛做马,却毫不骄傲,更不曾骑在人民的头上高呼:“啊!我多么的伟大!”所以,群众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鲁迅先生从不突出自己的地位,卖弄自己的知识。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们给他的荣誉和赞赏。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读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有感

作者:道人生

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曾著书、译书无数。他关心下层劳动人民;他那无数著作像茉莉花香一样,随风飘过,但却让有幸闻到花香的人一辈子回味它,记住它。他那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曾影响过无数学者,而我也深受其之熏陶。

《狂人日记》主要描述了在旧社会时,“我”觉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团”的下一头猎物,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哥哥就是他们的老大,而自己虽然要被吃,却永远也要背负一个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当“我”觉得周围的人都想吃自己时,发现孩子也想吃人,也吃过人。“我”不由得发出感叹:“救救孩子!”

我看完这一篇日记,很伤心,也很骄傲。伤心的是这篇文章其实是在揭露旧社会的丑陋,在抨击旧社会。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这无疑是鲁迅先生眼中的旧社会,这也是广大穷苦劳动人民眼中旧社会的写照。虽然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吃人的人,可还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谓吃人,其实吃人指的是剥削百姓,鱼肉百姓。而虽然“我”不是干伤害百姓的人,但另外的腐败官员却干了昧良心的事儿,而他们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虽无直接的血缘关系,却还都是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这时鲁迅先生的无奈,也是广大爱国者的无奈。兄的的唇边不但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还装满了吃人的意思,这怎能不叫人悲哀,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但我也骄傲,因为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救过英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他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唤醒了多少刀俎上的中国人。他就好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让中国人看清前面是万丈悬崖还是灿烂阳光;他就好像一根灵魂都是坚硬的棍子,帮助国人打退了一匹又一匹眼中冒着绿光,直勾勾看着国人的狼,勇哉,英雄!

在旧社会,也许有人会认为安是最好的,但我却认为不安才是最好的。在祖国危难之际,在人民危难之时,前者安是苟安,后者是大爱,比小爱更伟大,更朴实无华。只有在祖国危难时,舍小家而顾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鲁迅先生一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狂人日记》笔下的我对吃人的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的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这不是鬼话,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话呀!即使亡国奴再多,但救国的人会更多,把亡国奴给消灭、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从华夏大地上真正“吃掉’。其实人要以树为榜样,树的叶子就像各种挑逗你内心底线的诱惑,虽然树在平时都在犹豫,就像叶子虽长在树上,但风儿一吹,会颤动,有时甚至会掉落下来一样,但一旦到了危难之际——冬季,树就会把叶子脱落,只剩主干和树枝,就像把各种诱惑搜甩掉一样,这时,即使再下雪,也打不到主干了。鲁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树,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诬陷所妥协。鲁迅之妻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中说:”鲁迅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确实就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狂人日记》中的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道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确实,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没有受旧社会影响的孩子,或许还有。从此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也非常重视对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广大穷苦人民的心中永远是不朽的,永远是嘴高尚的。

鲁迅先生的伟大,深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已成了我灵魂之中的中流砥柱,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缺的东西。

鲁迅作品: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8]。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很多作品[9]被收进小学、中学、大学课本,比如小学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少年闰土》和《雪》[3]。

小说

《呐喊》短篇小《阿Q正《白光》 《端午节》 《**》 《故乡》 《长明灯》 说集(1923年,传》 新潮社初版)

《孔乙己》 《狂人日《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肥皂》

记》

《一件小事》 《鸭的喜《药》 《祝福》 《幸福的家庭》 《在酒楼上》 《弟兄》

剧》

《彷徨》短篇小《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说集(1926年,北新书局)

杂文

《坟》论文集(1927年,未名社)《题记》

秋夜

《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他妈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年,新潮社)《热风》[4]杂文集(1925年,北新书店)《华盖集》杂文集(1926年,北新书店)《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年,北新书店)《野草》散文诗集(1927年,北新书店)《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年,未名社)《而已集》杂文集(1928年,北新书店)《三闲集》杂文集(1932年,北新书店)《二心集》杂文集(1932年,合众书店)《鲁迅自选集》(1933年,天马书店)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年,青光书局)《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年,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年,青光书局)《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年,同文书局)《拾零集》(1934年,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年,兴中书局)

《集外集》诗文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年,群众图书公司)《门外文谈》论文(1935年,天马书店)《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年,文生)《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年,联华书局)《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年,三闲书屋)《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文生)《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年,三闲书屋)《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年,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年,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唐弢编,1946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补遗》唐弢编,1946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弢编,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卷一(《坟》《热风》《呐喊》)鲁迅全集卷二(《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3、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6、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8、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9、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10、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11、一直写下去,不要回头。——————鲁迅评写作[2]

1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3、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三篇: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鲁迅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谨以此文缅怀先生诞辰133周年暨逝世78周年

(西安六棉: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鲁迅先生是众所周知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P835)他“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2](P175-178)是中国现代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中的最杰出代表。

先生以耗尽毕生精力,忠心耿耿地投身于文艺创作事业、思想、革命等领域,到了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竭思弹虑地步,从而导致积劳成疾,进一步导致英年逝世,过早地令亲者痛,仇者快。笔者为此表示诚挚的哀悼。

今天“曙光初到演兵场”,笔者本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呵护生命的精神,冷静思考先生等民族精英、民族魂的英年早世,这一具有共性问题,旨在以便引起后人警戒和借鉴。

关键词:鲁迅;逝世;思考;警钟 中图分类号:1210.96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4.06.作者简介:实名侯亿轴(1937年一),男,陕西商州人,中学教员。

鲁迅(1881.9.25-1936.10.19)先生是家喻户晓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P835)是“雄视百年的文坛圣人 惶惶巨著 字字玑珠 一部中国近代诗史 洪钟大吕 高山深泽 永远的鲁迅不朽的导师”[8](题词)在年仅56岁的人生旅途上著译等 身,竟然“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2](P175-178)的精神精品。

先生获得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丰硕成果,真可谓比山高,比水多,太阳月亮比不过;令高山仰止,令世人五股投地的跪拜,亦更令世人汗颜。

然而,先生仅仅享年56岁。笔者认为其只相当于一个七、八十岁之人的七八成人生嘛,本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呵护生命的角度,应该冷静思考一番,以便令后人予以借鉴和警钟长鸣是不过分的。

一个人一生能否像孔子、徐特立等等老前辈那样,既做到有极大作为,又做到健康长寿。即鱼和熊掌兼得的双满赢、双丰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为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呢”?

一句话旨在:能否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更长久的一点奉献。通俗一点而言:让敲开世界历史大门的“敲门砖”,在质和量上“更上一层楼”。无疑是世上的共同心愿。

对于敬爱的先生、不朽的导师的英年早世笔者表示诚挚的哀悼。莫大的惋惜和极大的遗憾。现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先生的早逝原因;从现实的角度来借鉴;从科学态度对待人生的事业和生活,为中华民族之强盛早日步入“全民健康长寿国”行列奠基,添砖加瓦,推波助澜,笔者笃信:中国人民一定会有志气、有能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在世界民族林立的历史和接力跑的长河中,一定会居于遥遥领先地位的。

一、鲁迅先生何以英年早世

1、先生劳作上竟一贯坚持着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竭思弹虑,而将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置之脑后,导致积劳成疾进而英年逝世。其表现在:

(一)我“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 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疾的文字”。[2](P11)

(二)“我在过去的近十年中„„常常整天没有休息”。[9](P87)

(三)“我这几年„„拼命地做,忘记吃饭,减少睡眠,吃了药来编辑,校对作文”。[9](P87)

(四)“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2](P178)

(五)“我不玩,我把我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9](P86)

(六)描写鲁迅先生的某文艺作品里有过这样的镜头:先生在雪白的手绢上喀出来红的鲜血„„。令人毛骨刺然,目不忍睹。

2、先生忘记了睡眠的神奇作用。

“现代科学把睡眠视为人类健康的补药。实验证明,动物可以30日不食,却不能10日不眠。我国民间素有‘日食三餐、夜思一眠’的说法”。“睡眠是大自然的神奇秘密,它恢复人的一切力量,肉体的精神”。[5](P18)

“讲究睡眠卫生,就是要睡好,一有‘量’既是要睡足;二有‘质’,即要睡好”。[5](P18)

总之,睡眠和休息、娱乐和事业,如男人和女人一样,各顶半边天;如文学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缺一不可;如人之两条腿、臂一样的重要。

3、看先生与《中外著名的教育家》享年对比。

中国的有19位,计1256岁,人均66.1岁,先生低10.1岁; 外国的有25位计,1776岁,人均72岁,先生低16岁; 中外平均享年68.4岁,先生低12.4岁。[1](P826-852)

4、看先生与中外著名文学作家享年的对比:[1](P306-355)中国作家27位,共享年1771岁,人均享年65.6岁,先生低9.4岁; 外国作家38位,共享年2276岁,人均享年59.9岁,先生低3.9岁。

中外作家平均享年63.3岁,先生低7.3岁。

5、看看名人主张劳逸结合的论述:

(1)毛泽东“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道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2](P455)

(2)陶行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2](420)

(3)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个好好地过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三部分;劳动、享受、休息或消遣”。[2](P456)

(4)叔本华“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财务!”[2](420)

睡眠和休息、享受与消遣与事业,即劳逸结合。像男人与女人的结合才是一个完善的人生。

5、先生忘记了烟草是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1)例证《藤野先生》文尾有“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3](11)

(2)烟草的为害的概述:

《中华医学文化大观》中有《烟之害》的精辟论述:“除了核战争、饥荒和瘟疫之外,烟草是对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世人称之为‘第一杀手’”。[5](P4)由此可见烟草是人们健康的第四位罪魁祸首。

“对烟民最具诱惑力的是香烟却能醒脑提神”。[5](P5),但香烟对人大脑中枢神经仅起暂时的兴奋作用,长久而言,香烟只是裹着糖衣的炮弹——暗藏着杀机的“糖衣炮弹”。恳望世人提高警惕,别误人歧途。“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60万肺癌病人,其中80%-90%与吸烟有关”。“更有研究表明,成人口服4毫克尼古丁即可出现中毒症状,50毫克可致人死亡。医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烟的烟雾中含300多种有毒化合物”。[5](P5)

总之,“吸烟有害健康”。烟不是好东西,希望不充当烟民,而烟民尽早“拜拜”吸烟,“饭后一支烟,赛过老神仙”。“酒开路、烟搭桥、要办事、抡马勺”中“烟搭桥”是“老皇历”陋习。

(3)对吸一支烟也别小瞧它的为害。

据《陕西信息报》2002.10.16“有关专家称:‘吸一支烟>吸10天废气’据董教授介绍,近20年间,我国肿瘤病人的人数增长了近30%。导致肿瘤病发病率上升最主要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精神持续紧张等,其中吸烟的为害排名第一”。“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足一杀死一只小白鼠,吸一支烟通常可吸入0.2-0.5mg的尼古丁,成人一次吸入40-60mg尼古丁就可能致命”。

笔者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吸一盒20支烟里含尼古丁4-10mg;(2)吸10盒200支烟吸入尼古丁40-100mg,可见“第一杀手’是何等的可怕与厉害呢!

烟民增多的策源地:家庭成员中多在父亲吸烟;母亲心慈手软;子女幼稚而好奇,为了“耍牌子”到难于自拔。社会里的污泥浊水,像个大黑染缸,有几个人像周敦颐那样所言所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P184)

笔者也爱莲,且据有莲之特性。为从祖父——父亲——自己——“一对小雄鸡”,保持一家四代不吸烟的鲜见家庭史而甚慰。

二、鲁迅先生英年逝世的冷静思考暨警钟

2014年是敬爱的鲁迅先生、不朽的导师诞辰133周年暨逝世78周年纪念。笔者怀着无限崇敬而十分沉痛的心情,为先生写几个文字,聊表缅怀寸心,供今人参考。

1、人生应具有鱼和熊掌兼得意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效欲者也”。这一点可效发孔子、徐特立等等老前辈,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即事业与健康双喜临门、双赢,乃世人的共同心愿。

2、人生应具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愁柴烧”意识。

(1)从“护林防火说”。凡在林业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护林防火制订有一套法规和监督机制的。不仅严禁和惩罚乱砍盗伐的行为,更严禁和惩罚火灾性的毁林行为。这样不仅保障了世人有柴禾烧,更有效的保护了林业资源,尽而保障了有取之不尽的栋梁之类的优质、耐用木材市场。

(2)从候鸟迁徒说。大雁、家燕等,尤其大雁,每年当“秋风扫落叶,满长安”,“葵子姜开花”时,大雁们便有组织、纪律严明的向气候暖和的南方迁徒飞翔以达到“适者生存”。

(3)从动物自身生长保护色说。动物们为了“适者生存”。狼虫虎豹、鱼龟海怪,自身生长与生活环境相似或几乎一样的肤色,以减少敌害的伤亡。

(4)从生产劳动的保护和安全措施说,均为保护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产。

(5)从体育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说。运动员为了避免受伤以延长运动生命,学会自我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如倒立落地时的口诀是:“落地之前要低头,屈体团身像个球”。

(6)从兴奋与抑制平衡说。人之中枢神经系统像一架天平,要保持平衡,才能使用的长久。不能像玩具“跷跷板”,可忽高在天,可忽低在地。

(7)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说。德、智、体、美是一个对立的统 一问题。应该做到“三好、四好”。

从认识上说:德育是统帅,是灵魂。以德育为首为龙头,是牛鼻子,是火车之头。“理想,生活的舵”;“道德,才华的翅膀”;“文化、精神文明的一翼”;“纪律、成功的保证”。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智育为主。“文化、精神文明的一翼”。平地上的万丈高楼大厦、锦上添花。

体育是基础。“健康第一”嘛,“体为载知识之车,寄得智之舍,无体者无德智也”。万事兴衰之根基。笔者有一首简单易行的健身格言诗:健身观念树得牢、病魔如同鼠见猫。要得身体壮如牛,风雨无阻走和跑。(《中国体育报》2000.11.28)一句话,世上没有空中楼阁亭台的。

从实际生活中说,从小学至大学阶段,每周体育上有“两课”每天有“两操一活动”,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值得人们终身铭记借鉴,孔夫子这一点也值得借鉴的。

3、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的艰巨性意识。

(1)从《愚公移山》角度说。战略上邈视移山,战术上重视移山。二千多年里,邈视强大的中国封建王朝,有数百次地农民起义,终于才被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并领导的辛革命推翻了。要有祖祖辈辈、子子孙孙每日挖山不止的精神。

(2)从“万里长征”角度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时28年才推翻了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社会主义建设搞了一花甲,仍处于初级阶段。

(3)从绘画、绣花、写文章角度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字字句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结晶。而《聊 斋志异》则是蒲松龄先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1962年题词)的终生心血。

(4)从“马拉松赛跑”角度说。42195米,它是将近423个一百米,超长距离的赛跑呀!不仅仅要求运动员要有速度,更要求参加者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不仅是“屈指行程二万”二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汉精神。

(5)从《论持久战》角度说。面对强大一时的日本鬼子,速决战不行,只有靠持久战解决。

(6)从论马的角度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都是一个意思等。

(7)从中国历史角度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寿命角度而言,“人生几个百寿春”|,“两头”人养、中间“养人”,只有四五十年时间。从《帝王词典》获悉中国的历史是以皇帝为代表490余人,传接而成。中国的历史无疑使一百多代人连续创造而构成的。

4、应具有借鉴意识

西安南城墙外有一人高三块镀铜大镜:分别书写有:“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A、借鉴:“孔子养身”

“孔子活了73岁,比起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应算是享年很高啦,老夫子长寿,和他的一套养生之道有关。首先,他的心胸比较开阔,他的抱负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对个人生活要求不高;‘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对于搞歪门邪道而得到的富贵,孔子则‘视 若浮云’。其次,孔子很注意饮食卫生。对于腐败变质的食物,他一概不吃。他吃饭时不与人交谈,就寝时不同人说话,孔子还非常爱好文体活动,会射箭、驾车、会弹琴、爱唱歌,他最喜欢的乐章是‘韵乐’”。

B、借鉴:不善于休息的后果

“俄国作家杜波罗留夫天生体质虚弱,而又不善于休息,拼命读书,13岁就读完了一个藏书室的全部书籍,还夜以继日地写了许多论著,透支生命,只活了25岁,无独有偶,英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息时间是半夜12点起床,工作16个小时,甚至18个小时,所以一天当中根本没有休息时间,过度的紧张劳动使他积劳成疾,在创作的高峰就因心脏病去世了。

5、要具有兴利除弊意识。

A、以有利物替代危害物。以辛辣,食物代替“第一杀手—吸烟“。熟悉电影某战斗故事片的人,都知道:守卫在前线阵地上的战士,为解决瞌睡虫的困扰,咬口辣椒刺激大脑以保持暂时兴奋性。毛泽东喜欢吃辣椒上了文艺作品的。还有葱、姜、蒜等。鲁迅先生如能仿效此法,岂不善哉!B、以咖啡、茶代替吸烟。

咖啡、茶叶亦能醒脑提神,亦有营养。鲁迅导师如能仿效,亦不失良策。吃辛辣食物、喝咖啡、茶应在《三十六计》列为上策,吸烟不仅是下策,严格说应列为失策。

三、结语

屈指算来2014年,将是敬爱的先生,不朽的导师鲁迅诞辰133周年暨逝世78周年,笔者怀着深厚而沉痛的心情写几个文字纪念先生,供后人借鉴和警钟长鸣的参考。

如前所述,先生的奉献价值是“重于泰山“的,先生的精神是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的,永垂不朽的,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的。对 于先生在暗无天日、社会环境恶劣至极中,却表现出:“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空前的民族英雄。“方向”、“旗手”„„笔者敬佩到五股投地。

皆在继承先生的遗愿,誓将遗愿化鸿图,更好的发扬先生韧的战斗精神,把人生的“蛋糕”做的更好更大一点,像跳高运动员跳的更高一点,像跳远运动员跳的更远一点。敲开世界历史的大门的“敲门砖”制作的数量上更大更高更厚一点,质量上成黄金砖、合金砖„„更上一层楼。在激烈的世界的“历史与接力跑”的历史长河中传,接好既无槐先生等老前辈,有对得起后人的那一棒。

正如毛泽东主席生前所教导我们的那样:“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奋勇前进吧!”

为了表示笔者诚意向先生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 在“马到成功”之年祝世人“金玉良言”二条:

爱人爱己和田玉

惜时惜墨如黄金 扎住

商 周

乙丑岁末初稿

[参 考 文 献] [1]张念宏主编

教师手册[M] 北京

档案出版社 1986 [2]谭蘅君主编

中学生议论文经典论据大全[M]重庆出版社2007 [3]薛金星总主编

中学教材全解[M]语八(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宋艳平主编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M]吉林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4 [5]谭电波主编

中华医学文化大观下[M]怎样多活二十年,拨开人生的迷雾,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5 [6]季平

枚之

古代散文选介[M]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4 [7]张积玉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J]论鲁迅的人生观2000[3] 陕师大出版社

[8]鲁迅著

鲁迅小说全编[M]北京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社 1994 [9]洛阳农机学院

鲁迅学习[M]洛阳市印刷厂 1968 [10]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3

实名:侯亿轴

邮箱:2665938580@qq.com 地址:西安纺织城六棉前进小区6-1-3

邮编:710038

电话:029-83512509

第四篇:邓颖超秘书回忆:周恩来逝世前后鲜为人知的真相

邓颖超秘书回忆:周恩来逝世前后鲜为人知的真相

火眼金睛(hyjj315)——明察政军商,洞见文史哲。点击标题下蓝字“火眼金睛”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自从赵炜陪同邓颖超每天去医院探望周恩来之后,给周恩来读文件的工作就由她担当起来。在西花厅工作了那么多年,赵炜已经熟悉了周恩来的语音和声调,因此,当周恩来在病重期间说话声音很弱时,邓颖超听着费劲儿时,她便又担当起给这老两口“翻译”的重任。

在医院这段日子,有几件事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一件是在10月的一天,周总理让工作人员打电话,叮嘱我再去时把《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片儿带去。我们虽然不知他要歌片儿干什么,但还是在办公室找起来。当时,我们手里都没有现成的歌片儿,一时还很着急。后来,我突然想到了在西花厅门口站岗的警卫战士,就去他们那里找,结果还真找到了。歌片儿送到了医院,周总理很认真地看了几遍,还轻轻哼唱起来。过了十几天,也就是11月10日,上午10点半左右,我陪着邓大姐来到医院。这天周总理的精神好像还不错,他让邓大姐坐到病床边,两人说起话来。周总理对邓大姐说:“我昨天的情况你可以去问吴院长(吴阶平),还有熊老(上海来的医学专家)。不要责怪任何人,要感谢他们,要感谢大家。”接着,周总理一字一句地念道:“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说这话时,他的两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重病中的周总理突然张开嘴唱起了《国际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却也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唱完歌,周总理向在场的服务人员一一表示感谢,最后,他面向邓大姐深情地说了一句:“一切都拜托你了。”

周总理这天的举动很让我心里难受,我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医生对他生命旅程的预测,但就从刚才的话和行动来猜测,他肯定是知道自己的生命来日无多,因此提前向大家致谢。这时候,最让人感动的是,即使到了生命的倒计时时刻,周总理也没有露出一点悲观失望的情绪,也没说过半句沮丧消极的话。

周总理好像还在有意识地安排着自己的最后时光。又过了几天,在11月15日下午,他让我拿来笔纸,写下了“我是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虽然我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决不会当投降派”的字条,由邓大姐代他签上了名字和日期。

周总理为什么要写这样几句话,我心中思量了好久。确实,那一阵子“四人帮”一伙挺嚣张的,他们不停地组织人“批林批孔批《水浒》”(注:1974年由江青提议的批判林彪和孔孟之道运动),还大喊大叫批投降派,矛头所指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其实,他们就是想整倒周总理。

这几句话,周总理放在心里已经很久了,在1975年9月20日做第四次手术之前,他就说了一遍,当时周总理这话是对着邓大姐说的。手术前,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张春桥、汪东兴等人都去了,邓大姐就把总理说的话转告给他们,同时还请汪东兴回去以后向毛主席报告。话虽然说了,但没有落实到文字上,周总理不放心,因此就又在11月15日那天专门写了一个条子。

1975年12月,周总理已经进入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状态,他已经不能看报了,但每天清醒时却依然很认真地听报,而且要求大小消息都要念,一点也不要删掉。到了12月12日,周总理在一次清醒后又要听读报。我们就想,也许他心里一直在惦着什么事儿,想从报纸中找到所需求的信息。我们把情况向邓大姐讲了,邓大姐就约张树迎、高振普、张佐良和我一起进行分析。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周总理在生命的垂危时刻还提出要听报纸,最大的可能是出于对将来的政治形势的不放心,他可能最担心的是邓小平同志能不能顺利主持工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后,邓大姐沉思了。过了一会儿,她做出一个决定:为了不给总理增加负担,新近的报纸就不要给他读了。

但不读也不行呀,万一周总理真要听呢?“那就念旧的吧。”邓大姐说。这样,在周总理病重时我们还做了一回“假”—把以前的报纸改了日期再读给他听。当时改报纸的任务交给了留在西花厅的钱嘉东、赵茂峰和纪东三位同志,他们从国务院印刷厂借来同《人民日报》同样字号的铅字,每天改报纸上的日期,这样一直坚持了20多天。

因为病重,周总理往日洪亮的声音已变得十分微弱,有时他说出话来就连邓大姐也听不清楚。这时,如果让他再重复那些话就太费精神了,所以周总理就说:“让赵炜当翻译再重复一遍吧。”这样,我又当起了周总理的临时“翻译”。有一天,周总理望着邓大姐意味深长地说:“我肚子里有很多很多话没给你讲。”邓大姐看看他也深情地说:“我也有很多的话没给你讲。”这老两口那些没讲出来的话是工作机密还是感情倾诉?他们谁也没说,两人只是心有灵犀地深情对视着。最后还是邓大姐说:“只好都带走嘛!”周总理无言。周总理带走了许多话,后来邓大姐也带走了许多话。邓大姐在生前跟我讲过好几次:“恩来有很多话没跟我讲,我也有很多话没跟他讲,最后只好都带走。”1976年的元旦,毛主席的两首词《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发表了,重病中的周总理显然十分欣赏这两首词,多次让工作人员念给他听。当听到工作人员将词中的字音念错时,周总理马上给予纠正,听到有趣之处,他还会轻微地笑笑,偶尔还议论几句。毛主席的这两首词,给周总理那间充满了浓浓药味的病房带来了不少欢乐的气氛,也伴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天。同周总理告别的时刻

从1976年走过来的中国人绝不会忘记那一年的元月,当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坐着火车、乘着飞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北京,为的是向周总理作最后告别。当灵车向八宝山驶去的那一天,长安街两侧站满了顶着寒风自发前来送行的群众。十里长街,不断流淌的热泪汇成了思念的长河,人民在呼唤:周总理,我们想念您。没有了周总理的西花厅充满了悲伤,同志们一个个含着热泪在准备为周总理送行。没有了周总理深夜回来时的脚步,没有了往日的期待,整个院子里一片肃穆。那天中午,我们回到西花厅后,邓大姐就口述电文让我发电报告诉外地的亲属们听到广播总理逝世的消息后不许来京。邓大姐说:人已经死了,亲属来了非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浪费,还不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这才是对死者的最好纪念。她还交代我说:“等我死的时候也不许他们来北京。”周、邓两家的亲戚接到电报后都遵照邓大姐的意思没有进京,只有一位亲属因为没接到电报到北京来吊唁,邓大姐知道后也没说什么。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开始为周总理准备衣服,邓大姐交代不要做新的,就选几件他平时最喜欢又好一点的衣服吧。当工作人员把衣服选好后请邓大姐认定时,邓大姐含着眼泪点点头说:“这是恩来的作风,平时为他添置一件衣服都很难,他死后咱们还是要尊重他,不要为他浪费人民的钱。新的旧的都一样,一把火都要烧掉的。这样做也许有人会责怪你们,那也是暂时的。”就这样,在入殓时,周总理穿的是一件已经穿过多年的中山装和一身旧布衣裤。周总理的丧事如何办?中央拿出了个方案请毛主席批准。当报告呈上去时,毛主席正在休息,直到元月9日凌晨3时,毛主席醒来才批复了关于周总理的治丧报告。因此,从1月9日晨5时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和全世界公布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

从北京医院回来后我一夜没合眼,一方面是心情悲痛,回忆起在周总理身边度过的往事就久久不能平静;另一方面是在等着听广播。清晨5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讣告,我坐在收音机旁,任凭自己悲伤的泪水夺眶而出。不一会儿,西花厅的电话忙碌起来,很多人打来电话问我们这是不是真的?

那两天,周总理的遗像卖光了,商店里的黑布卖光了,就连做小纸花的白纸也脱销,北京的大街小巷里,男女老少都臂佩黑纱,白花挂满了天安门纪念碑前的小松柏。

1月10日下午,邓大姐要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我陪着她再次来到北京医院。在告别厅里,我又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那天,躺在青松翠柏与鲜花中的周总理身着的还是那套他生前开会和会见外宾时经常穿的灰色中山装,胸前佩戴着一块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就一直戴着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着他的遗体,遗体前摆放着邓大姐献给他的鲜花花圈。

从周总理去世那天起,邓大姐就每天向他的遗体献上一个鲜花花圈,当时,北京的气候很冷,鲜花几乎无处可买,花店就每天从广州空运过来一批鲜花。当广州方面知道鲜花是邓大姐为周总理买的时,曾坚决不收费,但邓大姐不依。她对我说:“这笔钱,赵炜你一定要为我付的。”悼念周总理那几天,邓大姐买花一共用了480元钱,当时她怕我不照她的要求办,还坚持亲自看过买花的发票才放心。1976年1月10日叶剑英在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

在邓大姐献给周总理的花圈上,丝绸挽带上写的是“悼念恩来战友,小超哀献”几个字。当时,是邓大姐自己提出这样写的,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那不寻常的落款却体现了他们夫妻至深至爱的情感。在几十年共同的战斗和生活中,只要是单独相处,周总理总是称邓大姐为“小超”,如今,几十年听惯了的声音从此不再,邓大姐心中的悲伤是可以想见得到的。可邓大姐十分坚强,在向遗体告别的时候,没有放声痛哭,但我挽着她时,却分明感觉到了她的身体一直在轻轻颤抖。

出殡的日子到了。1月11日下午4时30分,一辆覆盖黑黄两色绸带的灵车载着周总理的遗体缓缓由北京医院开出,我陪邓大姐坐车紧紧地跟在灵车之后。北京医院门口的马路两旁挤满了人,哭泣声为冬日的北京蒙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从北京饭店到八宝山,自发地站在马路两旁的老百姓足有几十万,其中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抱着小孩的妇女。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早上就开始等候,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里默默地等待了七八个小时。当我们在车里看到这种情景时既感动又悲痛,我当即告诉邓大姐马路上站满了人,并将车窗帘打开让她看。邓大姐让司机加快点速度,说好让群众早点回家。然而,前面的灵车依然走得很慢,也许是司机不想把周总理尽快送走,也许是他也想到要让群众多见一眼周总理……车缓缓地、缓缓地向前行进着,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这段路程平时只需半小时,这次却足足用了1小时35分钟。下午6点5分,灵车终于到了八宝山,我扶着邓大姐下车后朝着周总理的灵棺走去。在告别室,邓大姐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心情,她一下子扑在玻璃灵棺上,望着周总理的遗容放声痛哭,嘴里喊着:“恩来!恩来!我们永别了!让我最后看你一眼吧!恩来呀!”

这是所有人与周恩来总理的最后的一面,以后永远、永远,我们都看不到他了!此时,玻璃灵棺前被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拼命往前挤,每个人都想最后多看一眼周总理,痛哭声和悲怆的呼喊更是惊天动地。这时,我们在最前面被挤得动不了,虽然我也想再多看周总理一眼,但又怕挤坏了邓大姐,我的任务就是要保护、照顾好邓大姐呀。不要再停留了,我忍住悲伤拉住邓大姐说:“大姐,咱们走吧!咱们回家吧!”邓大姐一面哭一面对我说:“再让我看一眼吧!再也看不见恩来啦,这是最后一面。”听邓大姐这样一说,我的心都要碎了,两行长泪似乎总也流不尽。这时,同志们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我拉着邓大姐的手,护士刘新莲扶着邓大姐挤出了人群。我们边走还不时回头看看,院子里的哭声、喊声更大了,在黑暗中冲上无边的天际,任何人听了都会心碎欲绝。为了保护好邓大姐,我们把她扶上车,黑夜中,车子向西花厅驶去,留下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等着火化遗体。晚上8点多钟,我们到家了。邓大姐一进门就流眼泪了,她对我说:“赵炜,我心里这些天来压得难受,你就让我大哭一场吧!”我理解邓大姐此刻的心情,含着眼泪说:“大姐您哭吧,把几天来的悲痛都全哭出来,您也会好受些。我也是感到压得难受,好像心中有一堆大石头堆着似的,喘不过气来。” “那让我们大家都放声地大哭吧,以后谁也不要再哭了。”邓大姐话音未落,在场的所有同志都哇地大哭起来。几天来,我们都不敢在邓大姐面前过分悲伤,这样放声痛哭一场总算使心中的压抑得到了舒缓。

最后,还是邓大姐先止住了泪水,她缓缓地对我们说:“人死了,哭是哭不活的。大家都不要再哭了,要化悲痛为力量。” 听邓大姐这样一说,谁也不敢再哭了,更不能当着邓大姐的面哭了。我们陪着邓大姐在客厅休息了片刻,随后,她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地走进她的办公室兼卧室。这时她对我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哭了,要继承恩来未完的事业。” 擦干了眼泪,邓大姐的心里还在想着火化的事。她交代工作人员说,对周总理的遗体火化要“安全完整,不能流失一点”。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火化时用的是特制的不锈钢火化工具,炉膛也进行了专门的清理。当时火化工人也是极为悲痛,都不忍心火化周总理。周总理的遗体终于在夜里火化完毕,由西花厅的党支部副书记张树迎将周总理的骨灰盒安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寻找撒骨灰的合适地点

当听说周恩来总理的骨灰要撒向祖国的江河大地时,中国的老百姓的确无法理解将要发生的事,他们都希望能把周总理的骨灰留下,以便将来有个悼念的地方。身为周总理生前党支部委员的赵炜虽然也有这样的愿望,但毕竟她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20多年,对周总理的想法和遗愿比普通老百姓理解得更深。因此,当邓颖超把为周总理寻找一块合适的撒骨灰地点的任务交给她和两位同事时,她郑重地接受了。虽然周总理生前有遗嘱,但当1月12日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他撒掉骨灰的要求时,我们的心情还是悲痛得难以形容,同时更是充满矛盾。不这样办吧,违背了周总理生前的心愿;这样办吧,心里确实十分难受,一个共和国的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如今去世了连骨灰都不能留下,这是一件让全国人民多么不理解的伤心事啊。然而,我们是多年来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人,我们不能违背他的遗嘱,我们必须去完成这个令人伤悲的艰巨任务。

12日上午9时,邓大姐把张树迎、高振普和我三个人叫到一起,她郑重地向我们交代任务—让我们去寻找适合撒掉骨灰的地点。邓大姐说:“恩来的去世是我们党的损失,我的心情非常悲痛。但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了恩来同志不保留骨灰的请求,我很高兴。因为恩来同志生前最担心的是怕我办不成这件事,现在可以完成了。咱们要为共同去实现他生前这一愿望而继续工作。我很想自己亲自去完成,但是,目前条件不允许我去做,我出去目标大,再说天气太冷,我也年纪大了。恩来是党的人,也是你们党支部的党员,所以这件事也要依靠支部。请你们三位同志去找找骨灰往什么地方撒,何时去撒,怎么撒。地方要选好,不要被人发现,一旦发现将来又是纪念的地方,反而违背了死者的心愿。你们不要惊动更多的人,也不要麻烦组织,在北京找一找,到玉泉山、八一湖等有水的地方看看能不能撒骨灰,总之不能留下痕迹。”

说这话时,邓大姐一直看着我们。这时,高振普提出为尊重亿万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感情,能否把骨灰在西花厅摆放几天再撒,邓大姐却执意不让这样做。她说:“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但你们要认识到这是十几年前我们共同约定的相互保证的事。由土葬到火葬是一场革命,由火化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而撒掉又是一场革命,这是恩来和我的一次彻底革命啊!你们一定要认清楚这一点。这一场革命也是同几千年以来的旧传统习惯决裂。”她还告诉我们,如果选好地方,等开完追悼会后不要惊动任何人,一切从简,夜里我带领你们少数同志去撒骨灰。听完邓大姐的一番话,我们三个人都很感动,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有按照邓大姐的话去办,我们不能辜负她对我们的信任。

从邓大姐那里出来,我们立即出发去找适合撒骨灰的地方。但1976年的北京似乎特别寒冷,尤其是在数九的天气里,到处都是冰封大地,骨灰撒在哪里啊?我们驱车在北京附近察看了几处地方,都觉得不理想—玉泉山的水很小,八一湖大部分河段都冻了冰,只有一小段地方有点水流,如果骨灰撒下去就会在不远的地方聚集起来,再说就这样把骨灰随随便便地一撒我们也觉得对不起周总理、邓大姐和全国人民哪!

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我们三人当时的心情别提多难受了。下午回来后,我们把看的几处地方如实向邓大姐汇报了,同时提出应该报请党中央寻找一处合适地方的建议,邓大姐同意了。送别周总理

1976年1月12日到14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设立的灵堂里,首都各界人士和许多外国友人开始悼念周总理。数九寒天,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络绎不绝地走进劳动人民文化宫。12日上午,钓鱼台宾馆派人给邓大姐送来两盆盛开的水仙花,表示宾馆全体同志对周总理的悼念和对邓大姐的慰问,我们把花收下了。水仙花开得十分茂盛,我想家里热,水仙花很快就会开败,不如送到劳动人民文化宫放在周总理的骨灰盒两边,让它们陪伴着周总理,同时也寄托钓鱼台的同志们对周总理和邓大姐的一片深情。我把自己想法同邓大姐讲了,她表示同意,并让我马上送过去。这时正好是中午12点半,劳动人民文化宫外面还排着很长的吊唁队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把水仙花摆放在骨灰盒的两侧,素雅的白花顿时使庄严肃穆的灵堂增添了几许生机。20年后从一位经办同志的嘴里,我才知道由于“四人帮”的干扰,那时每天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吊唁总理的人数和时间都要受到限制,但实际上组织者既不去限制也不想阻止,所以来吊唁的人实际是规定人数的两倍。从劳动人民文化宫出来,我去了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里群众献的花圈很多,连纪念碑四周的小柏树上也扎满了白花,周总理的大幅遗像被挂在纪念碑的正面,很多人还献上了悼念周总理的诗文。回到西花厅后,我将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告诉了邓大姐,她从中得到很大的安慰。

在三天的吊唁中,西花厅一直很平静,因为邓大姐让我婉言谢绝了所有想来看望她的客人。

1月14日晚上,我们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因为邓大姐吃完晚饭后要在7点钟准时到达劳动人民文化宫。第二天将是周总理的追悼大会,我要陪着她将周总理的骨灰送到人民大会堂。

我扶着邓大姐来到周总理的灵堂前,她站在骨灰盒和遗像前三鞠躬,我们在场的所有人也站在两侧随同邓大姐一起三鞠躬。随后,邓大姐轻轻捧起周总理的骨灰盒,转身向同志们说:“我现在手捧着周恩来同志的骨灰盒向在场的所有同志表示感谢。”听到邓大姐这两句感人至深的答谢,灵堂里一下子悲声四起,哀乐被哭声掩盖。邓大姐强忍着悲痛,手捧着周总理的骨灰盒,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在凛冽的寒风中向外走去,我和护士刘新莲怕她捧着那个沉重的骨灰盒太累,就从两边各伸出一只手帮她托着,后面,那些曾经为周总理守灵的同志们紧紧相随。

在周围的一片哭声中,邓大姐上车了,我们的车缓缓离开了劳动人民文化宫。不知为什么,那天的夜晚天特别的黑,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但奇怪的是,天安门前面那段路没亮一盏路灯,整个广场一片漆黑。这是谁的主意?我们悲痛的心又蒙上了一层气愤。汽车在黑暗中慢慢地行驶,我掀开窗帘向外看看,呀,路两旁站满了人。也许,人们想到了今晚会将周总理的骨灰移送到人民大会堂,因此,他们不顾寒冷在这里等候。这时,邓大姐嘱咐司机说:“慢点开,别碰伤人。”那天晚上天安门前为什么不开路灯?这是有人预先布置好的还是突然的事故?这在我心中成为一个始终猜不出结果的谜!

汽车在大会堂的门前停下来,邓大姐慢步走上一级级台阶,最后亲手将周总理的骨灰盒安放在台湾厅。之所以选择把总理骨灰放在台湾厅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周总理生前一直关心和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很多年来他一直在期盼台湾的回归。让他骨灰于存在的最后时刻摆放在台湾厅,寓意着他的心永远和台湾人民在一起,也意味着周总理的遗愿就是两岸人民的统一早日实现。周总理的骨灰在台湾厅停放了一夜,第二天又送到了人民大会堂的西大厅。

1月15日下午,周总理的追悼大会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大姐饭后稍事休息,我们就准备前往会场。出发前,邓大姐对我交代说,追悼会后还能有点时间,将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亲属留下来,我要对他们讲几句话。邓大姐想讲些什么,我一点儿也不知道,那时也没时间细问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通知有关同志具体安排。2时15分,邓大姐离开西花厅去人民大会堂。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响起哀乐,周总理的追悼大会开始了,大厅里又是哭声一片,有的人甚至哭得昏倒了。然而,这一刻的邓大姐特别坚强,她身着一套十几年前做的黑色旧西装,一个人坚强地站在家属的位置上,虽然泪水从她的脸上不停地往下淌,但她没有哭出一声,透过悲伤的面孔,表现出的是一个老革命者非同寻常的坚毅。看到无儿无女的邓大姐一个人站在前面,再看看她的神情和脸上的热泪,人们的心都要碎了,我更是难过得只想流泪。那天,是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的悼词,当时毛主席已经身罹重疾,他已经无法出席周总理的追悼会了。

开完追悼会,邓大姐带着我们到了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内的北小厅,在那里,她亲手打开骨灰盒,用颤抖的双手一捧一捧地把骨灰分装在四个塑料袋里,还不时地拿起一块遗骨仔细地看看。邓大姐含着泪水对周总理说:“恩来,我完成了你的意愿,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我们永远跟随毛主席战斗。”看到我们流泪,她又说:“要化悲痛为力量。” 骨灰装好后,我们开车去通县机场。这一天,虽然老百姓都不知道周总理的骨灰什么时间送走,在什么地方扬撒,但他们还是早早地站满了西长安街两侧,每一个人都想最后再送周总理一程。然而,由于邓大姐一再强调保密,不要再惊动人民群众,车队只好从人民大会堂西北门出来,上了长安街后一直往东开,等到群众发现时,我们已经走远了。这一晚,好像老天爷也知道我们要送周总理似的,明月高悬,繁星闪烁,夜空格外清澈。在通县机场,一架平时撒农药用的“安二”型飞机正等在那里,治丧委员会的两位同志和周总理生前的卫士张树迎、高振普将代表邓大姐去撒骨灰。飞机起飞了,邓大姐、医生陈士葆、护士刘新莲和我一直站在冰冷的土地上静静地目送,直到飞机穿入云端。

回家的路上,邓大姐对我说:“我一块石头落地了,恩来的骨灰撒掉了,我很高兴,也得到安慰。”我们到家时已经8点多了,在家的同志都在客厅等候邓大姐回来。我们进门后邓大姐在客厅稍稍坐了一会就起身慢步走进她的办公室兼卧室,她对着墙上周总理的遗像对我说:“完成了恩来的嘱托,恩来的愿望实现了。大家都不要哭了,要化悲痛为力量,我们要继承死者未完成的事业。”

撒周总理骨灰的飞机预计夜里12点才能回到北京,邓大姐身体不好,我们让她先休息,由我守在电话机旁等待空军的报告。这次飞行对于空军的同志来讲是终生难忘但同时也是极为难过的一次任务,空军司令员张廷发亲自守在电话机旁,每当得到机组的一点情况就及时打电话向西花厅报告。夜里12点,负责撒骨灰的四位同志顺利完成任务,按原定计划准时返回北京。第二天,邓大姐一起来就问我昨晚撒骨灰的情况。我将空军报告的情况简单讲了一下,邓大姐马上说:“等9点钟老张和小高他们来了就知道全部经过了。”不到9点,邓大姐已经在客厅的门口等着了,她心里急于要见到张树迎和高振普,了解昨晚的每个细节。当老张和小高进来时,邓大姐上前紧紧抱住他们二位说:“我谢谢你们!也代表恩来谢谢你们!你们俩为恩来同志服务到最后。” 张树迎和高振普向邓大姐详细汇报了撒骨灰情况:周总理的骨灰由他俩负责往下撒,飞机起飞后不久,首先在北京上空撒掉一份;第二站是密云水库;第三站是天津海河;第四站是山东黄河入口处。当时,邓大姐再三交代我们,不管谁问,也不要说出周总理的骨灰撒在什么地方。在邓大姐在世的日子,我们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她去世后才把周总理骨灰的撒落地点透露出来。

听完汇报后,邓大姐走到周总理卧室的办公桌前,对着他老人家遗像下的空骨灰盒对我们说:“现在面对着恩来同志的骨灰盒对你们说,恩来同志生前十几年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他的骨灰已经撒在祖国的江河和大地上,我感到非常的愉快和安慰。我死的时候,希望你们今后也支持我这样做。这个骨灰盒可以留给我用,这样可节省一个。”

第五篇:感谢信,逝世

篇一:吊唁感谢信

感谢信

我的父亲——**同志因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10年3月22日下午2时逝世,他老人家的匆匆离去,对我及我们全家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们因此而手足无措,限于极度悲痛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感谢单位领导及亲朋好友的关心、帮助、支持,使我父亲的后事办得圆满,在此,我们全家谨向各位领导及亲朋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高振宏 100元 谢 凯 100元 杨国武 100元 陈先亮 100元 张兴普 100元 冯 伟 100 元 卢 春 100元 李尽林 100元 胡德胜 100元 丁 林 100元 曹新形 100元 芮少固 200元 张文甫 200元 周雪峰 100元 杨子忠 100元 顾庆宝 100元 孙传宝 100元 张 利 200元 朱 杰 100元 余沈矿 200元

陈志月 100元 吕彦磊 200元 况成席 100元 孙兆文 200元 孙怀伟 100元 朱 杰 100元 白宗琪 陈祥勤 李淑婷 杜凤殿 袁进京 田 娟 高传仁 孟 良 黄道会 陈忠淮 杨 杰 ******100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季 东 朱永昊 陶仁胜 李卫民 周启志 闫其宾 刘勤田 张先松 胡

彬 李

飞 贾在富 ******100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张树德 400 张广俊 100元 许 利 300 徐泽华 100元 韩 奎 300 王 辉 100元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高修旭 100元 张鲜花 100元 刘向阳 100元 陈建设 100元 王允成 100元 陈丰收 100元 谭德军 李怀营 李靳靳 张 瑜 吴会彬 王远彬 黄启峰 郭召学 戚桂斌 任明喜 黄从牧 ******100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刘增永 刘玉华 宋云龙 彭

辉 潘

松 代

静 李占举 程

伟 谢

峰 朱冯阳 丰

波 ******100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来掁法 100元 陈 晨 100元 宋 侠 100元 胡 斌 100元 宫 淑 100元

妻子:** 儿子:** 女儿:** 女婿:** 叩谢!

**年**月**日

彭辉

注:(妻子:朱兰云)和称呼,你来修改一下。我也不知道如何改了!我以刘玄玄的身份写的可以吗?你来修改一下!母亲在世,可以以玄玄的身份写感谢信吗?你看看找技术科的出图机器给出张大点的感谢信吧。交给你了!篇二:母亲去世感谢信

感谢信

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 2015年2月18日下午18时14分,操劳一生的慈父因病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3岁。亲人们跪拜灵前悲痛哀泣,千呼万唤不闻应,捶胸顿足泪汪汪。正当我们叩天呼地,悲痛欲绝之时,各位亲朋好友怀着悲痛的心情,不辞辛劳参加慈父隆重而简朴的祭奠丧葬仪式。追寻足迹表思念,深切缅怀道功绩,默哀行鞠躬礼哀悼逝者,向慈父做最后的告别直至按照当地风俗陪伴老人家顺利安葬。在此,我们满怀无比感激的心情,代表全家前来参加慈父家祭的各位亲朋好友和家乡老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拳拳心意殷殷情,款款情深意味长。在吊唁奔丧期间,各级组织和各界人士敬献的花圈花篮挽联挽幛,主动伸出的一双双援助的温暖之手,一片片充满爱意的火热情怀,温暖了我们全家冰冻的心,化解了我们内心无比的悲恸。各级组织的一片深情厚谊和人间无比珍贵的真情让我们心存万分感激,慈父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及良好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汲取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倍感嘉宾祭奠哀思之深情,人间一片热心肠之滚烫。在此,我们满怀无比感恩的心情,衷心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对我们全家的倾情奉献和真诚援助,我们永远铭记你们与我们心手相连,无私真诚、全力以赴救丧家所急,千方百计解丧家所难的仁爱之心。无疆大爱昭示了真善美,倾力之援展现了坚定坚强坚韧,使我们备受鼓舞和鞭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亲情的温馨,亲朋挚友老乡亲的淳朴可爱,一颗颗火热之心的可贵可敬,倍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此,我们再致谢诚,代表全家对你们给予的真诚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大恩无言以谢。我们满怀虔诚之心,书写片言只语答谢各位深情厚谊。请接受我们深深的鞠躬和敬意!在此,请接受用你们的爱心帮助战胜失去亲人痛苦的一家人深深地谢意,愿你们的大爱如春风沐浴温暖人间,如阳光照耀充满世界!孝子:黄信 黄鹏 黄铁连

孝媳:刘铃芳 徐琳 丁菊

孝孙:黄威 黄梓越 黄国阳 孝孙女:黄紫芸 孝孙媳:李亚凤

孝曾孙:黄相杰 2015年3月6日 篇三:去世捐款感谢信

感 谢 信

学校工会、校团委

2014-3-20 篇四:丧事追悼会后孝家感谢信

丧事追悼会后孝家感谢信

孝眷谢辞

各级领导,各位戚族亲友,各位来宾:

正值国运昌隆、家境小康、乐享天伦的美好时光,我的父亲大人——xxx老人家的不幸逝世,令我等倍添哀思,陡起愁云。

今天,大家**在这里悼念我父亲大人的逝世,承蒙各位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使他老人家的丧事圆满、隆重、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孝眷向支持、帮助办理丧事的各单位领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乐队以及全体帮忙师傅表示衷心的谢意;向为成功举办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地点的xx局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由衷的谢意;并借此机会向对我父亲在患病期间给予了探望、慰问、关心的亲朋好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大家!!

我父亲的逝世,无论对我还是我的家庭都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睹物思人,悲痛难当。他老人家对工作的严谨,对家庭的关怀,对儿孙们的爱抚,尤历历在目,他的高贵人品和拳拳之心,永远是我的楷模。

现在,他老人家虽然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使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为党、为国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以报答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安息吧,爸爸!!

感谢信

我的父亲——xxx老人家因久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05年5月26日下午4时57分逝世,他老人家的匆匆离去,对我及我们全家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们因此而手足无措,限于极度悲痛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承蒙贵单位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关心、帮助、支持并与厚膊,使我父亲的办得圆满、隆重、成功,在此,我们谨向各位领导及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将继承先父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岗位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厚爱。不孝男:

主悼人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xx单位退休干部xxx同志的逝世,xxx同志因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05年5月22日下午4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76岁。

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的领导有:

祭悼并敬献花圈的单位有:

在此,我代表xxx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向xxx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来悼念的领导和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举办xxx同志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有关单位,戚族亲友、乐队、餐

馆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向xxx同志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请孝眷节哀顺变。xxx同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是忘我工作的一生,是不断进取的一生,是乐于奉献的一生,是功绩卓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xx战线失去了一位好榜样,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前辈,使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失去了一位可以畅叙友情的好同志,使晚辈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好长辈,损失之大,不可估量。今天,他老人家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种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睦邻里,爱抚晚辈的崇高品德和优秀品质,将永远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学习楷模。

让我们继承xxx同志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以优异成绩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灵。

xxx同志,您安息吧!

丧事追悼会后孝家感谢信

孝眷谢辞

各级领导,各位戚族亲友,各位来宾:

正值国运昌隆、家境小康、乐享天伦的美好时光,我的父亲大人——xxx老人家的不幸逝世,令我等倍添哀思,陡起愁云。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悼念我父亲大人的逝世,承蒙各位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使他老人家的丧事圆满、隆重、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孝眷向支持、帮助办理丧事的各单位领

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乐队以及全体帮忙师傅表示衷心的谢意;向为成功举办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地点的xx局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由衷的谢意;并借此机会向对我父亲在患病期间给予了探望、慰问、关心的亲朋好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大家!!我父亲的逝世,无论对我还是我的家庭都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睹物思人,悲痛难当。他老人家对工作的严谨,对家庭的关怀,对儿孙们的爱抚,尤历历在目,他的高贵人品和拳拳之心,永远是我的楷模。

现在,他老人家虽然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使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为党、为国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以报答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安息吧,爸爸!!

感谢信

我的父亲——xxx老人家因久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05年5月26日下午4时57分逝世,他老人家的匆匆离去,对我及我们全家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我们因此而手足无措,限于极度悲痛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承蒙贵单位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关心、帮助、支持并与厚膊,使我父亲的办得圆满、隆重、成功,在此,我们谨向

各位领导及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将继承先父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岗位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厚爱。不孝男:

主悼人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xx单位退休干部xxx同志的逝世,xxx同志因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05年5月22日下午4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76岁。

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的领导有:

祭悼并敬献花圈的单位有:

在此,我代表xxx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向xxx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来悼念的领导和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举办xxx同志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有关单位,戚族亲友、乐队、餐馆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向xxx同志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请孝眷节哀顺变。xxx同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是忘我工作的一生,是不断进取的一生,是乐于奉献的一生,是功绩卓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使xx战线失去了一位好榜样,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前辈,使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失去了一位可以畅叙友情的好同志,使晚辈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 篇五:感谢信(丧事)感 谢 信

各位领导及同事:

正值国运昌隆、家境小康、乐享天伦的美好时光,我的父亲大人—— 老人家的不幸逝世,令我等倍添哀思,陡起愁云。承蒙各位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使他老人家的丧事圆满、隆重、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孝眷向支持、帮助办理丧事的单位领导、同事表示衷心的谢意!!

现在,他老人家虽然去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使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为党、为国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以报答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下载鲁迅逝世前后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逝世前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退休干部逝世悼词

    同志们: 寒风摧叶落,仙逝驾鹤去,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党的忠诚战士,人民的贴心干部X同志。 XXX同志,生于农历XXX日,XXX退休干部,现年XX岁,于农历XXX日因病医治......

    逝世三周年主持词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缅怀之情在这里举行李老母亲逝世三周年纪念晚会、祭拜活动。 三年前,在那个秋风乍起、枫叶飘落的季节,有一位......

    逝世丧葬祭文

    逝世丧葬祭文范文2012年三月二十日,绩溪乡贤,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程光宪老先生因患病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终年九十岁。受绩溪紫园书画院委托,草拟程老祭文,在追悼会上以用。维公元......

    父亲逝世悼词

    父亲逝世悼词 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为我父亲举行追悼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首先,谨让我代表我们全家,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数学家陈景润逝世

    数学家陈景润逝世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长期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陈景润,一九三三年生,福建福州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逝世讣告模板(5篇)

    逝世讣告模板逝世讣告模板1×××厂老工人王××,因长期患肝硬化,经多方医治无效,于一九九四年元月五日上午九时二十分逝世,终年××岁。王××自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一贯负责,积极......

    1998年逝世人物

    1998年逝世人物 1998年逝世的各界人物名录 牟爱牧 (-1998.1.1逝世)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离休老干部、原二机部副部长级干部 张建良(-1998.1.7逝世) 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国......

    1987年逝世人物

    1987年逝世人物汇编 1987年逝世人物汇编钟汉华(1909-1987.01.02) 成都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开国中将周长胜(-1987.1.4逝世)浙江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梁德山(1922-1987.01.06) 济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