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之恩要报答》教案

时间:2019-05-13 08: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育之恩要报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育之恩要报答》教案》。

第一篇:《养育之恩要报答》教案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唱一首歌

学生:下面让我们唱起心中的一首歌《游子吟》

二、看一个短片。

大家听说过——这个故事吗?请看大屏幕《交易》

三、诵经典

生:百善教为先,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孝顺父母的感人事迹,平时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诵一段经典《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四、讲《养育之恩要报答》

古往今来,很多伟人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请听施晓霖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故事《父母之恩要报答》。

五、谈感受

唱着《游子吟》,看着短片,诵读着经典,我们思潮起伏,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六、爱的书签

生: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是呀,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更是对我们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拿出精心制作的爱的书签,并在上面写上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回去后,把它送给自己的父母。七、一种行动:

正如小草对阳光的恩情一样,我们又怎么能报答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呢?其实,平时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小朋友报答父母的养育恩就做得很好。

其实报答父母恩还可以这样做:给父母洗洗脚,递茶送水,捶背,和父母说说贴心话,照顾父母,给父母一个真心的拥抱,送给父母一份爱心礼物,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等。

八、读一首诗

千言成语道不尽我们的感恩之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献给母亲的诗》

九、总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提议从今天起,让我们向陈毅、向咱们班这些同学学习,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好好报答父母恩。先做个听话、为父母做事的孩子报答养育恩。

第二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设计(精选)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上课课例

临高县波莲中学 高莉莉

教材: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父母与子女”这对亲子关系展开学习活动,本课主要观点: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心灵导航”栏目引导学生认识到,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十几年过去了,父母的脸上有了皱纹,我们渐渐长大成人。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护、关爱而健康成长的经历,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而付出的辛劳,让学生在享受爱、读懂爱的基础上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爱,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活动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心。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 和长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母亲》及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护、关爱而健康成长的经历,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而付出的辛劳;孝亲故事大比拼,让学生了解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让同学看到身边的榜样,进而把孝亲敬长作为自

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孝亲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通过欣赏《感恩的心》及相关图片,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应从小事做起;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3、知识与能力: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心和孝敬父母的真情。教学难点:学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以设计活动为主,题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心灵,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进而改变自己,达到爱父母、感谢父母、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活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师:自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的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十几年,我们一天天长大,他们却在一天天变老。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长大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板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一:播放歌曲《母亲》同时播放与歌词内容对应的图片。

设计目地:通过歌声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回想自己被父母 2

呵护、关爱而健康成长的经历,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而付出的辛劳;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图片情景:上学路上母亲给孩子拎书包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图片情景:雨中母亲给孩子打伞挡雨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图片情景:两位老人在家包饺子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图片情景:老妈妈为四十多岁的儿子擦眼泪

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图片情景:产房婴儿出生时

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

图片情景:火车站母子告别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图片情景:母亲喂孩子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图片情景:老妈妈等待孩子回家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图片情景:茶壶旁边有杯热茶冒着热气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

图片情景: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在病床边用毛巾擦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图片情景:母亲乐开花

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图片情景:08年四川地震灾区感人图片:楼板下面婴儿在已经死去的母亲腹下,旁边有母亲留言的手机。

歌曲结束后,教师在此停顿半分钟。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

生1: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每天都很早就起床,到田里干活,晚上很晚才回家。回到家里还要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喂鸡,喂猪,他们很辛苦。

生2: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供我和哥哥妹妹上学,过年时才能回家,记得去年爸爸妈妈回来,我发现爸爸妈妈瘦了,黑了,爸妈为了我们三个付出了很多,他们很爱我们,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生3:我的妈妈每天开三轮车,爸爸在外地打工,挣钱养家,供我上学,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要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生4: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教我们穿衣、吃饭、梳头,教我们怎样做人,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长大了,要想父母对我们一样对待他们。

生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恩重如山。我们应当珍惜父母对我们的这份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感情的归属、希望的寄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对子女的风险是无保留的,无论父母能力大小,财富多寡,疼爱子女的方式也尽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会抱着同样的期待,愿子女一生平安幸福。

板书: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活动二:孝亲故事大比拼

师:下面我们分组比赛讲孝敬父母的故事,每讲一个故事加10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让同学看到身边的榜样,进而把孝亲敬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孝亲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师: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板书: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样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呢?请欣赏《感恩的心》

活动三:多媒体展示:《感恩的心》及相关图片。图片所表达内容: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我们就要承担

赡养父母的义务,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天,出去散散心,孝敬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

设计目的:通过欣赏《感恩的心》及相关图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应从小事做起;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思考时间。一分钟之后,师: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报答 6

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小组代表记录大家的观点,之后总结发言。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两分钟后,师:时间到了,我们请小组代表发言。

1、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其次,要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再次,我们要好好学习,用好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

2、父母给与我们生命,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帮父母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好学习,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听爸爸妈妈的话,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要慢慢和父母沟通。

3、在学校,我们应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学习担心;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累了,帮父母按摩,捶背。

4、我们上学前要和父母打招呼,放学后要是不能及时回家,要提前告知父母,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花钱要节省,我们还要学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作为道德要求,孝敬父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在少年时期,我们要体谅、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苦恼,让父母为我们的良好行为而自豪;

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还要付出实际行动。

板书:孝敬父母在人生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师:我国有孝顺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的整个世界充满爱。

作业:今天放学回家后请同学们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六、板书设计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3、孝敬父母在人生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第三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设计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材: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思想政治》二册

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富生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父母与子女”这对亲子关系展开学习活动,本课主要观点: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引导学生认识到,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十几年过去了,父母的脸上有了皱纹,我们渐渐长大成人。通过学习引发学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护、关爱而健康成长的经历,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而付出的辛劳,让学生在享受爱、读懂爱的基础上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爱,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心。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护、关爱而健康成长的经历,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而付出的辛劳;孝亲故事大比拼,让学生了解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让同学看到身边的榜样,进而把孝亲敬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 1

责任,把孝亲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应从小事做起;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3、知识与能力: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心和孝敬父母的真情。教学难点:学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以设计活动为主,题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心灵,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进而改变自己,达到爱父母、感谢父母、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活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师:自从我们出生到现在,我们的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十几年,我们一天天长大,他们却在一天天变老。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长大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板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一:播放图片。

设计目地:通过展示,引发学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护、关爱而健康成长的经历,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而付出的辛劳;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

生1: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每天都很早就起床,到田里干活,晚上很晚才回家。回到家里还要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喂鸡,喂猪,他们很辛苦。

生2: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供我和哥哥妹妹上学,过年时才能回家,记得去年爸爸妈妈回来,我发现爸爸妈妈瘦了,黑了,爸妈为了我们三个付出了很多,他们很爱我们,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生3:我的妈妈每天开三轮车,爸爸在外地打工,挣钱养家,供我上学,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要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生4: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教我们穿衣、吃饭、梳头,教我们怎样做人,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长大了,要想父母对我们一样对待他们。

生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恩重如山。我们应当珍惜父母对我们的这份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感情的归属、希望的寄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对子女的风险是无保留的,无论父母能力大 3

小,财富多寡,疼爱子女的方式也尽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会抱着同样的期待,愿子女一生平安幸福。

板书: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

师: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板书: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师:我们的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样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呢?

活动三: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图片所表达内容: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做个好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我们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聊聊天,出去散散心,孝敬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

设计目的:通过欣赏相关图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参与,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应从小事做起;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思考时间。一分钟之后,师: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报答?

1、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其次,要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再次,我们要好好学习,用好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

2、父母给与我们生命,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帮父母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好学习,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听爸爸妈妈的话,和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要慢慢和父母沟通。

3、在学校,我们应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学习担心;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累了,帮父母按摩,捶背。

4、我们上学前要和父母打招呼,放学后要是不能及时回家,要提前告知父母,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花钱要节省,我们还要学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作为道德要求,孝敬父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在少年时期,我们要体谅、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苦恼,让父母为我们的良好行为而自豪;

当父母年老,我们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还要付出实际行动。

板书:孝敬父母在人生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师:我国有孝顺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 5 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的整个世界充满爱。

作业:今天放学回家后请同学们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六、板书设计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天下父母无不疼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

3、孝敬父母在人生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民族梦。它既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个体期待。

中国梦是实实在在的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梦。1910年,国人只能在小说中幻想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景象。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为现实,且盛况远超书中描述。还有奥运梦、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这些前人想都不敢想的梦,如今都已成真。改革开放之初,美国《时代》周刊曾称邓小平为“中国的梦想家”,如今,我们以30多年快速发展的伟大成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梦想成真的中国。中国梦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是实实在在奋斗的结果。

中国梦的民生维度是百姓生活无忧,幸福感增强。民生改善是中国梦最具体的诠释。不用为生活拼爹拼孩子,不用为上学择校发愁,不用为房子让婚姻成为“拉链”,不用为看病半夜排号打地铺„„国人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中国梦是实实在在的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梦。

浅析信息技术与聋校思政课教学的整合

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富生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拓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思政课同样需要传承、发展、和提升。作为特殊教育一线的思政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聋校思政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这对推动聋校思政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聋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人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思课政上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声情并茂、形象直观、与教学内容交相辉映的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时,首先出示一幅画面,蓝天白云下的雪山上,雪地上的雪莲花迎着太阳盛开着绿色的花朵。这样纯净唯美的画面,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雪莲花顽强的生命力,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一种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之情在师生的心中流淌,对接下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有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思政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知识性、记忆性的内容较少,更多 的是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让我们明白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我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做铺垫。书中所给的事例很有限,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就应该补充一定的教学资源,而信息技术则给我们教学带来及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筛选出与教材相宜的直观材料,辅助教学。例如,在讲《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们可以补充背养母上大学的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的感人故事,既有说服力、感染力又有时代感。在讲《同学·朋友》一课时,可以补充河北省巨鹿县薄庄四名小学生:胡晓威、靳秋业、薄愠腾、张浩宇,背着双腿残疾的同学(乔良川)上学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同学间的深厚友谊。把这样的生活实例充实到教学中,更具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佳。

三、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了能让学生对思政课更感兴趣,更愿意自主的学习,我认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之法已退出教学的舞台。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语言、文字、图画、符号、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其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可持续发

展战略》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最近热播的电影《2012》中的片段,学生看着触目惊心的画面,不免有些感触,于是我布置学生思考: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国家江河的环境怎么样?你打算怎么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一部分学生向地理老师、家长、工矿企业人员做了请教、调查,而更多的同学则上网查询,都得到满意答案。他们还主动担当义务宣传员,向社会广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捡拾周围垃圾。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实践能力。另外,我还有计划的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与课本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可见,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我们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学,上课尽可能多的播放一些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影像资料,真实的画面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且也牢牢抓住了其思维的触角,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有利于提高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许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也需要了解时政要闻及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如学习一讲三化教学策略,并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和文章,做好学习记录,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了课堂实效。总之,将现代信

息技术与聋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聋校思政课堂,优化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技术教育手段与辅助思政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技术教育手段与辅助思政课教学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从而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

1.拥挤踩踏伤害。这种伤害主要发生于教室门口、楼道。上下课时,学生大量聚集到教室门口、楼道,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差,拥挤现象难以避免。一旦有一名学生失足跌倒,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危及学生生命。比如:2009年12 10

月7日晚21时前后,湖南省湘潭市辖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后果极其严重

.2.追逐打闹伤害。小学生精力旺盛,好运动,特别是男同学常会为了芝麻大的事,满教学楼地追逐打闹。在追逐过程中,跑在前面的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回头探看。这样的边跑边看最危险,倘若学生手中再拿有竹棒等小物件,危险程度就更高了。

3.危险游戏伤害。这是课间活动时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因素。究其原因,一是游戏本身隐含了危险因素,二是游戏的地点常常不是在宽阔的操场,而是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教室前。

浅谈多媒体与聋校思想政治课的整合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多媒体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的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例如如思想政治课“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

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5、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2、实效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使多媒体优势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3、师生互动原则。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4、实行“信息节食”,选择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过程中,师生要明白信息爆炸时代的特点,进行信息节食,避免信息污染,即运用选择性学习策略进行信息筛选,做信息的主人,不做信息的奴隶。

总之,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当然,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并非易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

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富生

关于依法治校的若干问题思考

学号:

12029232001 姓名: 王富生 工作单位:漯河市特殊教育学校

【内 容 摘 要】:

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我国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多部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明确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法制管理的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实施依法治校,对学校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依法治校 现状 举措

依法治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 16

策略。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共8部专门的教育法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了十多项教育行政法规。具体包括:《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1981年)、《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1983年)、《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198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88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扫除文盲工作条例》(1993年)、《教学成果奖励条例》(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

教育部在法定权限内,制定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办法》、《中

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经过几次规章清理工作,现行有效的规章有72项。教育部制定规章紧紧围绕着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需要,例如,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制定了《民办高等学校管理若干规定》、《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

(二)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制原则和法制精神,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规定,管理学校事务,开展办学、教育教学、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活动。

1.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

(2)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4)有利于理顺和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企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和谐的外部环境。学校在运作中,必然要和上级主管机关、社会上各类企业、组织或个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尽管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形成的是行政关系,但他们都是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利益,应用法律的手段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调整。公安、卫生、工商、城建、税务、财政、物价等部门也是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依法支持学校,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与学校有关的事务,并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而学校与企业、组织或个人之间,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在围绕学校的硬件建设、联合办学、或者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应善于运用法律合同等手段进行合作,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中国的下一代健康的成长,为祖国的建设培养人才!

2.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

(1)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制造校园暴力之徒必受到法律的严惩!

(2)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师学生人身安全!

3.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

4、有利于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度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发达,战后日本的崛起,都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战后的日本,在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制定了完整的《学校教育法》,通过法治途径规范学校管理、发展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提高国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日本的综合

国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

(三)依法治校的现状分析(1)法律意识匮乏,有待提高

目前校园的违法现象,就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差,尤其是守法意识差。因法律意识差而导致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违法行为,二是消极的违法行为。积极的违法行为一方面是因为“法盲”,不知法,认为自己所做的违法事情是合法的,犯了法却不知道;另一方面是知法犯法,无视法律的权威,我行我素,认为“法不进校”。消极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不作为”,对违法行为放任不管、听之任之,采用的是放任态度、默认的方式。

(2)教育立法和学校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有的政府部门及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违背“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的原则,在不同程度存在着违法现象或涉嫌违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剥夺和限制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以及民事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甚至享有《婚姻法》规定的权利,学校不得借口“管理需要”加以剥夺和限制。实际上违法校规已成为侵犯学生宪法权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某些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规定禁止学生参与宗教活动,就涉及违宪,侵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第二,“霸王条款”普遍存在。在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中存在着不对等的管理关系,同时也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学校在相当文件中

不同程度存在不平等的“霸王条款”。如学生损害公物后的加倍赔偿问题,或者规定赔偿金额也不是“照价赔偿”,而是偏离“公平原则”;纵观我国法律体系,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对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出现过惩罚性的加倍赔偿外,其他任何法律、法规都是“照价赔偿”。

(3)教育教学行为主观随意性大、客观规范性差。

第一,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罚、变相体罚、侮辱等行为侵犯学生的人格权。第二,私自开拆学生的信件,公开学生的隐私等行为侵犯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第三,强卖、强买侵犯学生的公平交易权及知情权。存在强行学生购买质次价高的“校服”;规定学生在某商店购买商品,在校某食堂就餐,价格却比市场价格高;强行集资行为;学校提供的收据上记载的项目不清等。第四,以罚代法的违法行为。有的学校在学生触犯法律,比如打架、敲诈勒索、抢劫、盗窃等行为已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却没有移交相关部门,而代之以所谓的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完事。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第五,依法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力度不够。学校、教师一方面要依法执教,不违法,另一方面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当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不能一味的迁就、放任,使学校、教师的权益受损。

(四)依法治校的实施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依法治校势在必行,关键在行。

1、学习管理者应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首先,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各级行政领导,尤其是教育行政领导及学校管理者,更应充分认清当前形势,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以四五普法为契机,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依靠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水平。

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依法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

2、加强教育法制宣传。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广大师生员工知法懂法,是依法治校的前提。重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依法执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2)应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将法制课纳入教学大纲,编写统一教材,扩大法制课教学量,实现法制教育课堂化,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教师,使法制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3)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校报等宣传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4)请政法系统领导到学校做法制教育报告,让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自觉主动地接受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宣传教

育过程中,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法,使校园内从管理者到广大教师和学生都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管理者依法实施学校管理、教师依法从教奠定基础。

3、正确处理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这样学校工作才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诸如学校的设置要遵循法定程序,具备组织机构章程、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等条件,须经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学校建立的规章制度须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经费、收费及学校设施资产的财和物的管理,学校制度一经确定落实,须严格遵守、执行,禁止原则上的灵活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对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管理时,可把法律、法规延伸,制定规章制度,把学校法制能动地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相结合。依法治校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强调的是依法办事,并不排斥学校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其他手段。

4、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应根据《教育法》制定《学校法》,统领学校管理。《学校法》是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党的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行政管理、校内申诉与调解、学校决策程序等重大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的基本文件。它是校内“教育法”,是依法管理学校的总纲。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保卫部门应依

法保护广大教师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务部门应依法招生、颁发文凭,监督管理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财务、后勤和基建等部门应依法管理学校的一切物质财产;科研部门应依法申报、管理教师的科研成果;人事部门应依法搞好教师的晋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外事部门要依法处理对外交流、合作事宜;学生管理部门要依法作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严禁教师打骂、体罚学生。

科学的决策必须通过协调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才能落到实处,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是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校,在学校的管理运行中不断扩大制度的管理面,缩小管理者自由裁量权限。要保证学校高效运转,必须建立并修订有关工作的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理顺履行职责程序,规范工作运行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评价和考核,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巩固本科教学评建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要建立和完善检查和监督机制,通过部门之间的评比和考核,上级的检查和督促,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工作,理顺运行。在学校管理运行中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保证学校规范有序,高校协调地运行。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摘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正应那句老话:穿新鞋走老路。所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课改中迫在眉睫的关键。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合作、兴趣、氛围、能力

一、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这种“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是成为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有限的课本知识点的工具,至于主动探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欠缺的。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大家都认为我是班里最风光的学生:出色的班级干部、不错的学习成绩、文静秀气的长相,老师信任,同学敬佩。但是,有些时候,我心里也非常难受。就拿前几天发生的那件事来说吧,爸爸给我讲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讲了好几遍,我还是没有听懂。爸爸急了,大骂我笨。看到爸爸着急的样子,我哭了。妈妈看到我哭了,就和爸爸吵了起来。爸爸妈妈经常为我的事吵架。吵架时还说一些要离婚之类的话„„”。这是一个老师在《超越自负,告别自卑》公开课上一个学生倾述的心声这倾述中包含着这个学生的勇敢,也包含着她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她勇敢地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将内心深处的心结打开。课堂氛围真实、感人,那种在知己深聊之后出现的心理感受──信任、满足、平静、激动,我们在课堂上见到了。遗憾的是那位老师没有停下来好好安慰一下这位学生,那怕是

温柔的拍一拍她的肩,或者是一个安慰的眼神,从学生失望的眼神中,可想而知这节课是失败了。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比如,上课时,有学生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己违反课堂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颗宽容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气氛又和谐,岂不是一石多鸟。如果此时,老师严厉批评他一顿,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觉得老师不通情达理,因此,师生关系可能因此僵化,整个教学气氛会因为你而紧张,这样既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达不到教学效果。当然,这些教学细节不一定都是在备课中全部能打造出来的,更多的是在课堂讨论中,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中迸射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对每一堂课的精雕细琢。

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动力,培养学生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动起来,又落实课程目标,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能激“能”,激“趣”,又能增“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简单的语言也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电脑课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反面材料以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让学生看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这样不用教师再灌输,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接受洗礼,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但借助多媒体手段并不等于依赖多媒体,我曾经听过一堂《走进青春》,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时而听到声情并茂的《啊,青春》诗朗诵,时而看到垂挂的屏幕上出现了纪录片的片段,时

而是学生们把各自的照片或收集的图片通过实物投影仪纷纷展现出来。除此以外,小品表演、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手段在课堂里纷纷亮相。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教师在短短四十五分钟里,竞能把能用的教学手段一样不落地全部用上,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然而学生在这样一堂课下来的感觉是“挺好玩的”,除此以外。别的东西似乎并不多。这么华丽,这么出彩的一堂课收到这样的效果不能不令人遗憾教学手段只是一个载体,教学的艺术与经验才是公开课的真正目的。这种做法,已是本末倒置了。过于突出教学的手段,必然会对教学的核心有所忽视。《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未必是手段越多效果越好的。殊不知,当这些“现代化的手段” 一一亮相时,有些本来属于学生的活动权、思考权已经在无形中被剥夺了。学生和听课者一起在欣赏着这种浓妆重彩的舞台效果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的研究者、参与者”等角色不知不觉被淡化,取而代之为欣赏者、接受者的角色,上课的教师更是变成了类似“放映员”的角色。这岂不是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师生同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师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吗?因此,《思想品德》的任课教师无论是在开设公开课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过于重视表面化的东西,而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当我们在公开课上真正展示了一个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提高和探索时,这种耗费时间多、耗费人力多的“现代化手段”,即使不用,还是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上述片段中,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小品表演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是易于接受、表现。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变化教学方式,除了借助多媒体手段外,许多课内容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果一个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他将愉快地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而这自我一旦成功,又得到班集体的认可,那他会感觉到尊重和爱护,也会品尝到成功的愉快,他的情感自然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同样在“超越自负 告别自卑”教学中,可

设计情景如下:自负的小枫,自卑的小林,自信的小佳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都考了100分,放学了,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四人小组5分钟准备,派代表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最生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还生动表演,教室里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告诉我们这一活动设计的成功。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最终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如在讲到珍爱我们的生命时,通过讨论“艰难的抉择”这一故事来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接着可设计一些情境让同学扮演主人公进行求生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也深了,积极性也高了,教学效果也就实而不浮的。但如果表演的成功率很低,学生会比较失望的。尤其在表演动作中很滑稽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保持课堂秩序。

(三)辩论赛

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活动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特别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体验到赞赏、成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人文精神。辩论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辩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可以以“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激烈的辩论中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小组合作活动

当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交往频繁、高度相互依存的社会,因而也就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对于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自我,就要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素质。

有人曾提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由重点培养竞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的教育”。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的最基本的素养要求。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

学习的能力。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学中,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主体活动——直面人生的威胁。“艰难的抉择”这一短文先由学生选出的朗读能手读一遍,再围绕“巴尼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巴尼,你会怎么做”这一中心问题,经四人小组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在阅读,分析,思考中,使学生体会在两难情景中作出选择的艰难,学会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体验人生中遇到意外时永不言弃的困难和坚强,在自主合作中永不言弃的主题得到内化。

当然,创设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旨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博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更何况当前中学生思维特别活跃,兴趣非常广泛,对国内外诸多“热点”问题,喜欢了解,更喜欢评论。这时,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号准学生的思想脉博,再把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既有说服力有又增加了吸引力。学生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取得学生的共鸣和支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开卷考试题,有关时事政治、乡土材料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题型涉及选择题、简答题和以材料为背景的分析说明题。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功课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所以对一些背景材料不了解,很难正确回答问题。据了解,每年中考考试中后,有一部分考生走出考场第一句话总是抱怨“书上找不见答案”。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摆脱过去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学习只限于死记硬背,既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不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一见试题涉及的都是课本中没有的社会热点,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书本知识与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从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目前,社会上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问题在展开大讨论。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热点作为切入口,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网络是把双韧剑”这一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先放一段事先编辑好的有关目前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录像,然后教师列出四个问题,要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中学生上网各有哪些利弊?(2)、谈谈你怎样正确利用网络。

(3)、在对网络的利弊认识中,我们应该把握怎样的观点。

(4)、联系实际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充分利用网络,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充实?

最后让每一组学生可以演小品、演讲等形式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学生们经过激烈讨论后,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此课的学习,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热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走向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要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自己的见解。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不管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最需要的是做到每堂课有理有节,活而不乱,取得学生的信赖,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能驾驭课堂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很容易使课堂气氛超过必要限度,导致主次不分,主题不明,所以说,教学模式可以推陈出新,但最基本的课堂驾驭能力应该是永葆长青的,当然,这得有待于不同的教师用心积累,希望本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严育洪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王坦.现代教育改革引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我们要感谢不求回报的父母养育之恩

让自然重放光彩

说到感恩,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要对不求回报的父母感恩,还要对不辞辛劳,教育我们的老师感恩。但,你是否想到过感谢大自然呢?

曾经的早上起床,打开窗户,看着窗下充满活力的树儿脸上挂满了晨露,不停的摇摆着身姿,花草们伸了伸懒腰,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背上书包,走出家门,温暖的阳光亲吻着我,娇艳的花朵吐出芬芳,欢迎着我,天上五彩的朝霞为我讲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昨夜故事。一阵风吹来,我闻到了那淡雅的花香,循味而去,是一株茉莉,几个洁白的花瓣拥抱着一簇花蕊,吐出了一缕缕芳香,不禁让我哼起了民歌《茉莉花》中的歌词:“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芳香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美人人夸„„”。路过小河边,清清的河水,哗哗的唱着歌,小鱼在水底跳起了集体舞„„望着大自然赐予的种种,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里情不自禁的叫喊着:伟大的大自然呀,我爱你!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当你打开窗户,那美丽的花草树木不见了身影,清新空气换来了刺鼻的味道,让你恨不得马上关上窗户。空中的云彩变得灰蒙蒙的;远处的森林失去了往日的翠绿,露出光秃秃的脊梁。小河里的水已经变得浑浊,发出阵阵恶臭;小鱼儿已无影无踪,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放眼望去,人们在不经意间已把原本美丽的大自然整得面目全非,伤痕累累。

看着今天的大自然,我忍不住大声的呼喊:善良的人们,请感恩

大自然赐予的一切吧,回报大自然,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大自然重新涣发出昨日的风采与活力吧!

第五篇: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每个人成长的阶段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养育和教育。妈妈告诉我:小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她天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告诉我:什么是圆的,什么是方的,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并让我玩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在玩耍中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为了让我的脑子尽早地开发,天天让我听一盘幼儿英语磁带,反反复复,坚持不懈,使我在两岁的时候,就会背三十多个英语单词,知道数二百以下的数字,认训百种同的图片。可见她对我早期教育投入了很大的耐心和精力。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学习,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在外公外婆的教育和照料下,我终于渐渐地长大了,上小学后,爸爸妈妈虽然工作很忙,但是爸爸总是抽出时间坚持教我英语,他一直对我较为严厉,有时我有点怕他,他说的话,一定要听他的,有时候我也不能理解他的话,他说都是为我好。他有许多好的品质,有毅力,什么事都有头有尾,从来都不半途而废。

我上小学三年级以后,爸爸每个星期

六、星期日抽出时间教我学英语,每学期都给我买语文、算术、英语方面的电脑光盘,用来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爸爸特别喜欢锻炼身体,每天早晚必定会去锻炼,也经常会说:“没有身体,就什么也没有,身体好是最最重要的。只要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这些话我不能完全领会,但我按照他的话每天都会下楼锻炼。我以后一定能体会到的。爸爸把他好的方面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让我长大成人以后会比他更强。

妈妈是性格温和的人,虽然工作比较忙,但是从来不发脾气,有事情都是好说好商量的,和爸爸形成鲜明的对比。

每天妈妈都用温柔的目光看着我,每天都会半夜起来,来到我的房间,看看我的被有没有盖好,还会摸摸我的头看看我热不热。她很关心我的学习,经常会去书店给我买书回来。爸爸妈妈以身作则的行为影响着我,把他们的成功的经验慢慢地传给我,让我少走弯路。

我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的养育下茁壮成长,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变成身体好、学习好的六年级学生。

父母的养育和教育是多方面的,生活上、学习上、为人处事上,我只有好好学习,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我要上个好大学,长大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下载《养育之恩要报答》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育之恩要报答》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精选)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是谁,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是谁,坐在书桌前耐心地指导我们做功课;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心急如焚;是谁„„答案是―父母。 虽然他们不像科学家那样伟大,也不......

    回忆父母养育之恩

    回忆父母养育之恩,发奋成人成材深南中学2003级7班 李丹菁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一提到“父母”二字,就使人想到亲情。就想起了从幼年成长为英姿飒爽的青年,所受到的呵护无微......

    报答妈妈

    《母爱伟大,报答妈妈》文明礼仪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母亲的伟大之处、懂得十月胎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恩,莫大于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应该感谢父母给自己生命,让自己来到人世间走一回,经历人间的悲欢离合,品偿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享受人生的各种......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话

    感恩父母的一段话/r/n 1、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感谢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生命,使我来到了人间,长大成人,走自己的路。对父母的感恩不仅在母亲节、父亲节的那一天,感恩的形式也是......

    三八妇女节,感谢教育养育之恩

    “三八”妇女节,感谢教育养育之恩 尊敬的园长、亲爱的老师们、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国旗下讲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吗?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

    养育之恩,涌泉相报(主题班会)

    德育课堂活动方案:养育之恩,涌泉相报 --------主题班会 养育之恩,涌泉相报 --------主题班会 一.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人付出了努力和......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话

    篇一: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恩,莫大于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应该感谢父母给自己生命,让自己来到人世间走一回,经历人间的悲欢离合,品偿生活......